《液压系统安装与调试》教案-项目2 认识液压泵
液压泵课程设计

液压泵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液压泵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和性能参数,能够分析液压泵的工作过程和选用原则。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液压泵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掌握液压泵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性能指标;理解液压泵的选用原则和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分析液压泵的工作过程和性能参数;能够选用合适的液压泵并正确安装和使用;能够对液压泵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和维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液压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对工程实践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液压泵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和性能参数。
首先,介绍液压泵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液压泵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其次,讲解液压泵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性能指标,让学生掌握液压泵的基本工作原理和选用原则。
最后,介绍液压泵的选用方法和维护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选用和维护液压泵。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液压泵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和性能参数。
其次,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液压泵的选用方法和维护技巧,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接着,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液压泵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液压泵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最后,采用实验法,学生进行液压泵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液压泵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本节课准备了一系列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选用《液压泵与液压系统》一书,系统地介绍液压泵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和性能参数。
参考书方面,推荐学生阅读《液压泵设计与应用》等书籍,进一步加深对液压泵的了解。
多媒体资料方面,准备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动画演示、实际工程应用视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液压泵的工作过程。
实验设备方面,准备液压泵实验装置,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锻炼实践能力。
压装机液压系统课程设计

压装机液压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压装机液压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液压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参数。
2. 学生能够了解液压油的选择、维护及液压元件的常见故障分析。
3. 学生掌握压装机液压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步骤,具备分析简单液压系统设计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压装机液压系统的初步设计和计算。
2.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绘图软件,绘制液压系统原理图和装配图。
3. 学生具备一定的液压系统故障排除能力,能够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液压技术的兴趣,提高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 学生了解液压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液压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适用于具有一定机械基础和液压基础的学生。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二年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已学习相关机械基础课程,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压装机液压系统的设计和分析任务,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液压系统基础知识- 液压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对应教材第2章)- 液压油的选择、维护及液压元件功能(对应教材第3章)2. 液压系统设计方法与流程- 压装机液压系统设计要求及步骤(对应教材第5章)- 液压系统原理图、装配图的绘制方法(对应教材第6章)3. 液压系统元件选型与计算- 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缸等元件的选型计算(对应教材第7章)- 液压阀的类型及选用方法(对应教材第8章)4. 液压系统故障分析及维护- 常见液压系统故障类型及原因(对应教材第9章)- 液压系统维护方法及故障排除(对应教材第10章)5. 实践教学环节- 压装机液压系统设计实例分析(结合教材实例)- 相关绘图软件操作培训(CAD软件应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液压系统基础知识学习第2周:液压系统设计方法与流程学习第3周:液压系统元件选型与计算第4周:液压系统故障分析及维护第5-6周: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实例分析与绘图软件操作培训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液压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设计方法与流程等抽象、概念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液压系统相关知识点。
项目二液压泵的使用

项目二液压泵的使用一、教学目标1.液压泵的选型2.齿轮泵的使用3.叶片泵的使用4.柱塞泵的使用5.液压泵的安装及常见故障二、课时分配本项目共五个任务,安排九个课时。
三、教训重点1.液压泵的选型2.齿轮泵的使用3.叶片泵的使用4.柱塞泵的使用四、教学难点液压泵的安装及常见故障五、教学内容任务一液压泵的选型任务导入本任务就是学习液压泵的相关知识,学会识别液压泵铭牌符号及参数的含义,为分析各类液压泵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选用合适的液压泵奠定基础。
液压泵外观引导问题:1.液压泵对液压系统起到什么作用?2.液压泵有哪些常用的性能参数?3.液压泵有哪些常用种类以及如何选用液压泵?知识链接:一、液压泵的结构单柱塞式液压泵的结构单柱塞泵的结构二、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液压泵是靠密封容积的变化来实现吸油和压油的,因此称为容积式液压泵,它的工作过程就是吸油和压油的过程。
单柱塞泵的工作原理三、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1.液压泵的压力压力分级2.液压泵的排量和流量(1)排量V液压泵每转一周,由其密封容积几何尺寸变化计算而得的排出液体的体积叫液压泵的排量。
(2)流量是指泵在单位时间内排出油液的体积。
①理论流量qt②实际流量q③额定流量qn3.液压泵的功率和效率(1)输入功率Pi(2)输出功率Po(3)容积效率ηv(4)机械效率ηm(5)总效率η四、液压泵的常用种类和图形符号(1)按泵的结构可分为:齿轮泵、叶片泵及柱塞泵等。
(2)按泵的输油方向能否改变可分为:单向泵和双向泵。
(3)按其输出的流量能否调节可分为:定量泵和变量泵。
(4)按额定压力的高低可分为:低压泵、中压泵和高压泵等。
液压泵的图形符号五、液压泵正常工作的必备条件密闭容积密闭容积由小变大密封容积由大变小任务实施:液压泵的选用1.选用步骤2.一般情况下的选型在液压系统中,应根据液压设备的工作压力、流量、工作性能、工作环境等合理选用泵的类型和规格。
常见的液压泵的技术性能及特点知识扩展:液压泵的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1.由液压泵本身原因引起的故障2.由外界因素引起的故障引起泵故障的外界因素有如下几项:(1)油液(2)环境不清洁(3)泵的安装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装置,其作用是将电动机的转换为油液的,其输出功率用公式表示。
液压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液压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液压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2014-2015 学年第1 学期)一、管理信息二、课程设计9/ 1液压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整体教学设计1.课程目标能力目标(1)能分析一般的液压系统回路,并掌握设计简单的液压系统的思路。
(2)能读懂简单液压控制回路图,并熟练选用相关元件,按照回路图正确组装并调试液压控制回路。
(3)能通过典型的设备的液压系统的规划与实施,能对所学专业设备简单液压系统进行管理、安装和调试。
知识目标1)了解液压系统(hydraulic pressure system)的基本设计、分析方法。
2)掌握所学专业设备所用到的液压系统的原理,设计思路。
理解液压泵(hydraulic pressure pump)、液压缸(cylinder)、液压控制阀(hydraulic pressure control valve)及液压系统(hydraulic pressure system)中的辅助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特别掌握是针对项目中设备所用到的各元件结构,原理。
3)掌握液压系统常用回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工作特性以及液压系统常用回路的基本工作特性。
4)理解典型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分析液压系统的方法。
5)了解液压系统常见的故障及其产生的原因。
其它目标1)训练学生具有对工作严谨、负责的职业素质。
2)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课程教学活动设计3. 课程内容设计9/ 2液压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整体教学设计2.2能力训练项目设计.教学进度表39/ 3液压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4液压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5液压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整体教学设计9/ 6液压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整体教学设计9 / 7液压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三、教学材料电子工业出版社徐小东主编 1、教材:液压与气动应用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参考资料:液压气动技术与实训张安全、王德洪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唐建生主编液压与气动液压技术与应用邱国庆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液压与气动技术毛好喜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何存兴、张铁华主编姜佩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液压与气压传动袁承训主编液压元件手册黎柏启主编冶金、机械工业出版社 2、教学仪器:液压实验室中各液压元件、 3、设备:注塑机液压实验台五台、海天注塑机三台四、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示范,学生实际操作,教师指导。
液压泵 教案

液压泵教案教案标题:液压泵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液压泵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液压泵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3. 学习液压泵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教学重点:1. 液压泵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2. 液压泵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3. 液压泵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和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液压泵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液压泵实物、液压系统示意图、PPT课件。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液压泵实物和液压系统示意图引发学生对液压泵的兴趣,并简要介绍液压泵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讲解液压泵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讲解液压泵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包括液压泵的结构、工作过程和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
2. 教师结合实物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三、介绍液压泵的分类和应用领域(10分钟)1. 教师讲解液压泵的分类,如齿轮泵、柱塞泵、叶片泵等,并介绍各种泵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2. 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液压泵在工程机械、农机装备等领域的应用。
四、讲解液压泵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2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液压泵的安装要点,包括选址、固定、连接管路等。
2. 教师介绍液压泵的调试方法,包括启动前的准备工作、压力调节和流量调节等。
3. 教师讲解液压泵的维护方法,包括定期检查、润滑和更换密封件等。
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提供相关拓展资料供学生深入学习。
教学方式:1. 教师讲解与示范。
2. 学生互动与讨论。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教学延伸:学生可通过实践操作液压泵,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可以进行相关的设计和研究项目。
液压与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山东职业学院

《液压与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
整体教学设计
机电装备系
汇报人:赵秀华
液压与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
主要内容
课程简介 改革前状况 改革的主要思路 课程实施过程 新旧教法对比 课改的个人感受
2019/8/2
2
液压与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
一.课程简介
1-1 课程地位 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 课程代码:02021002 学分:3 学时:56 授课时间:第3学期 授课对象:机电类二年级学生 课程类型:机电装备系专业主干课程,必修课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 后续课程: PLC与检测技术、机电加工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 设备、典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 基础、工程材料、车 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自动化生产线 工实训、钳工实训 安装与调试
液压泵站(6套)
液压阀组实训装置(6套)
2019/8/2
11
液压与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
三.改革的简要思路
3-4 相关设备
液压基本回路实训台(3台)
配套软件:FESTO Fliudsim 液压系统仿真软件
2019/8/2
液压比例综合控制系统(1套)
12
液压与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
三.改革的简要思路
3-4 相关设备
回路的设计及 仿真
液压回路连接 工艺
元件及回路的 调试
职业素养与协 作意识
1.元件选取是否正确; 20 2.回路设计是否正确;
3.是否会正确使用仿真软件。
1.元件选择是否正确;
30
2.元件安装是否牢固; 3.回路连接是否正确;
4.操作是否规范;
1.溢流阀调节是否恰当; 30 2.操作完毕后液压缸活塞杆是否缩回;
《液压与气动系统组装调试与运行》课程标准

《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课程教学标准【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课程代码】C2-2-5【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学时数】112【学分数】7【开设时间】第三学期(第一阶段48学时)第四学期(第二阶段64学时)一、课程概述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液压与气动系统愈发凸显重要。
为满足企业对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必须大力加强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的液压与气动技术培养。
《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技能核心课程,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工业企业从事机械设备的制造与机电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维修和更新改造,本课程是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意识进行培养训练的一门重要的技术课。
在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二大模块,共16个学习项目,共计112学时。
本课程采用集中授课方法,每次课4课时。
教学实施全部安排在液压与气压实训室进行。
课程采取“教、学、做、考”一体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活动,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并重,完成课程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
同时,课程还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学生对设备保养、“6S”执行情况、环境保护、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等内容作为学习和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抽象与逻辑思维:具备逻辑思维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2)信息判断与选择:能在众多信息中,判断并选择有效、有用信息;(3)学习习惯:享受学习中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4)系统认识:能对复杂问题进行准确信息处理、计划,并执行。
2.社会能力目标(1)团队协作:能友善与人合作、能顾及他人想法,能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任务;(2)身心健康:具备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心和浓厚的工作兴趣,有较好的社会角色适应性,行为举止符合职业特点和社会规范;(3)交流沟通:能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与人交流,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4)职业素养:通过项目任务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的基本素养。
液压泵教案

液压泵教案知识目标:1、明确液压泵的作用;2、理解液压泵的工作原理;3、熟记液压泵完成吸油、压油的必备条件;4、理解并识记液压泵的符号;5、熟悉液压泵的分类及各自的应用场合;学习重点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泵能吸油、压油的必备条件液压泵的图形符号各类液压泵的特点及应用场合一、引入请打家思考水利灌溉系统如何将水从河流或水库中抽上岸?(水泵)那么同理在液压系统中则利用液压泵为系统提供压力油二、液压泵的作用液压泵属于液压系统中的能量转换装置,能将机械能转换为液体压力能,为系统提供压力油三、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四、1、工作原理图中:1—操纵杆,2—泵体,3—活塞,4、7—单向阀,5、6—油管吸油过程操纵杆 1 提起→活塞 2 上移密封腔 3 增大形成真空→油箱中油在大气压作用下压入油管5 →油液推开单向阀4→油液进入密封腔压油过程:操纵杆 1 压下→活塞 2 下移密封腔 3 缩小→单向阀 4 关闭→密封腔受压,推开单向阀7 →油液流向系统2、液压泵完成吸油、压油的必备条件:(1)有大小可变化的密封容积;(2)密封工作容腔的容积大小是交替变化的,变大、变小时分别对应吸油、压油过程;且有对应得配油装置;(3)吸、压油过程对应的区域不能连通。
(4)油箱与吸油腔、大气相连通;四、液压泵的图形符号及规律规律:单向泵在出油口用一个实心三角形表示,侧面的箭头为单:向箭头;双向泵在进、出油口各用一个实心三角形表示,侧面的箭头为双向箭头;定量泵与变量泵的区别在于变量泵的图像符号有一条斜线方向的箭头。
五、液压泵的分类及其应用场合1、分类:按主要运动部件的形状和运动方式分为: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螺杆泵按排量能否调节分为:定量泵、变量泵2、齿轮泵(一)工作原理轮齿分离,产生真空度而吸油;轮齿啮合,油液受到挤压而压油。
(二)径向受力不平衡问题措施:⑴减少压油口的尺寸⑵开压力平衡槽广泛应用在各种液压机械上。
3、叶片泵(一)双作用叶片泵及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利用相邻叶片间的容积变化吸压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二认识液压泵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压泵的基本参数概念。
2.掌握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3.了解各类液压泵的优缺点及应用二、课时分配本章共4个任务,本章安排12课时。
三、教学重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能了解叶片泵的分类,掌握叶片泵的工作原理以及了解各类叶片泵的优缺点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1.了解柱塞泵的分类。
2.掌握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3.了解各类柱塞泵的优缺点及应用五、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六、教学过程和组织任务一液压泵基础知识知识储备一、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液压泵作为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它把原动机输入的机械能转变成液压能输出,即向整个系统提供具有一定压力的油液。
偏心轮6被其他动力(如电动机)带动旋转时,柱塞5在缸体4中往复移动。
当柱塞向下移动时,密封油腔a的容积逐渐增大,产生局部真空,油箱中的油液在大气压力作用下顶开单向阀1进入油腔a,完成泵的吸油过程。
当柱塞向上移动时,油腔a的容积变小,油腔中的油液使单向阀1切断与油箱的通路,并顶开单向阀3进入系统中,完成压油过程。
偏心轮不断旋转,泵就不断地吸油和压油。
容积式液压泵正常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如下:(1)具有密封容积。
(2)密封容积能交替变化。
(3)应有配流装置。
(4)吸油过程中油箱必须和大气相通。
二、液压泵的性能参数1.液压泵的压力液压泵的压力有工作压力和额定压力:是指液压泵在实际工作时输出油液的压力,其大小取决于(1)工作压力Pp工作负载。
(2)额定压力P是指泵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允许达到的最大工作压力。
n由于液压传动的用途不同,各种液压系统所需的压力不同,为了便于液压元件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液压泵的压力可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
2.液压泵的排量是指不考虑泄漏情况下泵轴转一周所排出的油液体积,常用单位为排量VpmL/r或cm3/r,其大小取决于泵的密封容积的变化值。
3.流量流量是指泵在单位时间内输出的油液体积。
流量按工作条件的不同,有理论流量、实际流量和额定流量之分。
理论流量q是指不考虑泄漏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输出的油液体积。
常用t单位为L/min,它等于泵的排量V与其转速n的乘积,即:p是指泵在实际工作压力下输出的流量。
由于泵存在泄漏损(2)实际流量qp失,所以泵的实际流量小于理论流量。
是指泵在额定转速和额定压力下输出的流量,即铭牌上所(3)额定流量qn标出的流量。
4.液压泵的功率(1)输入功率。
式中:T——泵轴上的实际输入转矩;in——泵轴的转速。
(2)输出功率。
5.液压泵的效率。
机械效率ηm由于泵的理论机械功率应为无损耗的全部转换为泵的理论液压功率,所以:得。
容积效率ηv总效率n。
总效率是指液压泵的实际输出功率与其输入功率的比值:所以液压泵的总效率为:一液压泵在转速n=950r/min时理论流量qt=160L/min。
在同样的转速和压力P=29.5MPa时,测得泵的实际流量为qP=150L/min,总效率η=0.87,求下列性能参数。
(1)泵的容积效率。
(2)泵在上述工况下的机械效率。
(3)泵在上述工况下所需的电动机功率。
分析:本例涉及液压泵的机械效率、容积效率与电动机功率的测算,所以必须清楚液压泵的两种功率的衡量方法以及功率与电动机功率的关系。
解:(1)泵的容积效率:泵的机械效率:泵所需的电动功率:三、液压泵的图形符号四、液压泵的安装液压泵布置在单独油箱上时,有两种安装方式:卧式和立式。
卧式安装时,管道露在外面,安装和维修比较方便。
立式安装时,管道和泵等均在油箱内部,便于收集漏油,外形整齐。
液压泵吸油口的安装高度通常规定:距离油面不大于0.5m,某些泵允许有较高的吸油高度。
而某些泵则规定吸油口必须低于油面,个别无自吸能力的泵则需另设辅助泵供油。
安装液压泵应注意的事项如下:(1)液压泵的进口、出口和旋转方向应符合泵上标明的要求,不得反接。
(2)安装联轴器时,不要用力敲打泵轴,以免损伤泵的转子。
五、液压泵的选用和日常维护选择液压泵的原则是:根据主机工况、功率大小和系统工作性能的要求,首先确定液压泵的类型,然后按系统所要求的压力、流量大小确定其规格型号。
1.液压泵的类型选用齿轮泵一般用于工作环境不清洁的工程机械和精度不高的一般机床,以及压力不太高而流量较大的液压系统,如送料和夹紧等。
2.选择液压泵参数(1)确定液压泵的输出流量。
液压泵额的输出流量应满足液压系统中同时工作的各个执行元件所需要的最大流量之和,即:式中:K漏——泄露系数,一般K漏=1.1~1.3,系数复杂或管路较大者取大值,反之取小值。
(2)确定液压泵的工作压力。
液压泵的工作压力应满足液压系统中执行元件所需的最大工作压力,即:式中:K压——系统压力损失系数,一般K压=1.3~1.5,系数复杂或管路较大者取大值,反之取小值。
3.判断选用的液压泵是否使用例:一复杂(液压元件较多管路较长)液压系统,液压缸有效工作面积A=0.005m2,现在求液压缸克服外载F=20kN,以速度v=0.05m/s运动,现在选用YBT25型液压泵。
试分析:(1)该液压泵是否满足要求?(2)确定液压泵配套的电动机功率。
分析:液压泵是否满足要求,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流量是否满足要求,二是压力是否满足要求。
同时还要考虑液压缸的功率与液压泵的功率的关系、液压泵的功率与电动机功率的关系、损失系数的选择等。
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定量泵,无论是计算实际工作时间的电动机功率,还是计算与液压泵匹配的电动机功率,流量一律用额定流量。
4.液压泵的日常维护(1)在安装试车之前,必须将油箱、管道、执行元件(如油缸)和阀门等清洗干净,灌入油箱的新油必须用滤油机滤清,防止由于油箱不干净引起的油液污染。
(2)新泵在使用一星期之后,应将油箱内全部油液滤清一次并清洗油箱和滤清器,然后根据系统工作环境工作负载等情况3~6个月更换一次油液,清洗一次油箱。
(3)使用过程中严禁因系统发热而掀掉油箱盖,必须采取其他措施(如设置冷却器)降温。
(4)油泵的中心高至油面的距离不大于500mm,吸入压力应在125mmHg以内,否则可能发生气蚀,造成零件破损、噪声、震动等故障。
(5)工作介质:推荐采用国产20#或30#液压油或与ISO-VG32~68黏度相当的耐磨损液压油,黏度指数大于90的其他液压油。
(6)泵的启动。
①油泵安装后在第一次启动前,必须通过泵壳上的泄油口向泵内灌满清洁的液压油,否则不可启动。
②用手转动联轴器,检查泵轴在旋转中是否力量均匀,安装是否牢固无松动,两联轴器是否同心等。
③检查泵电动机的旋向是否与规定的旋向相符。
④液压系统中应有空负载循环回路,以至不使泵满载启动与停车,否则将降低泵的使用寿命并引起电机过载,液压系统中的安全阀调整压力不得大于35.0MPa。
⑤泵启动时,先将启动按钮启停数次,确认油流方向正确与泵声音正常后再连续启动。
(7)负载过转。
①低负载运转:在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先使泵在1.0~2.0MPa压力下运转10~20min。
②满负载运转:低负载运转后,逐渐调整溢流阀、安全阀的压力至液压系统的最高压力运转15min,检查系统是否正常。
任务实施一、训练目的(1)了解定量泵的主要静态性能,分析泵的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验,学会小功率液压泵的测试方法和熟悉本实验所用的仪器和设备,掌握液压泵的工作特性。
(3)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二、训练步骤Step 1按照图了解和熟悉实验台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明确注意事项。
Step 2按图检查油路连接是否牢靠。
Step 3启动液压泵18(8),使电磁阀17(12)处于中位,电磁阀13(11)处于常态,关闭节流阀10,将溢流阀11(9)的压力调至高于泵(YB6型)的额定压力—安全阀压力70kgf/cm2。
Step 4然后调节节流阀10的开度,作为泵的不同负载,对应测出压力P、流量Q、扭矩M和转速n或电动机的输入功率N。
(1)压力P:观测压力表P12-1(P6)。
(2)流量Q:观测流量计(20)。
(3)转速n:用机械式转速表测量。
(4)电动机的输入功率:观测功率表。
Step 5上述各项参数测试数据,均重复两次,填入表23中。
Step 6实验完成后,放松溢流阀,关停电动机,待回路中压力为零后拆卸元件,清理好元件并归类放入规定的抽屉内。
任务二齿轮泵的识别与拆装知识储备一、齿轮泵的类型与结构按结构形式的不同,齿轮泵可分为外啮合式和内啮合式两种。
(一)外啮合式齿轮泵1.外啮合式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外啮合式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2.外啮合式齿轮泵的结构特性(1)泄漏。
(2)困油现象。
一般的齿轮泵两卸荷槽是非对称开设的,往往向吸油腔偏移,但无论怎样,两槽间的距离a必须保证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使吸油腔和压油腔相互串通。
对于分度圆压力角a=20°、模数为m的标准渐开线齿轮,卸荷槽间距a=2.78m,当卸荷槽为非对称时,在压油腔一侧必须保证b=0.8m,另一方面为保证卸荷槽畅通,槽宽c>2.5m,槽深h≥0.8m。
(3)径向不平衡力。
在齿轮泵中,作用在齿轮外圆上的压力是不相等的。
如图所示,在压油腔和吸油腔处齿轮外圆和齿廓表面承受着工作压力和吸油腔压力。
为了减小径向不平衡力对泵带来的不良影响,CBB型齿轮泵采取了缩小压油口的办法,其目的是减小压力油的作用面积。
3高压齿轮泵的结构特点一般齿轮泵由于泄漏大且存在径向不平衡力,限制了压力的提高。
端面间隙补偿原理如图所示。
泵的出口处压力油直接引入到浮动轴套1的外侧A腔,在液体压力的作用下,使轴套紧贴齿轮3的侧面,从而消除端面间隙,在泵启动时,靠弹簧4来产生预紧力,保证了启动时的端面密封。
采用这种补偿装置的高压齿轮泵,压力可以为10~16MPa, 容积效率不低于0.9。
二)内啮合式齿轮泵1.渐开线齿形内啮合式齿轮泵该泵由小齿轮、内齿环、月牙形隔板等组成。
在该泵中,小齿轮是主动轮。
2.摆线齿形内啮合式齿轮泵该泵又称摆线转子泵,主要结构是一对内啮合的齿轮(即内、外转子),由于小齿轮和内齿轮相差一齿,故不需设置隔板。
二、齿轮泵铭牌识别液压泵的铭牌内容包括:名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等。
任务实施一、训练目的(1)通过拆装训练增加对齿轮泵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零件的感性认识。
(2)能通过型号识别齿轮泵及其规格。
(3)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二、训练步骤1.齿轮泵的拆卸Step 1观察齿轮泵的外部形状,记录铭牌标记,确定吸油口和压油口。
Step 2松开泵体与泵盖的连接螺栓。
Step 3从泵体中依次取出轴套、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等。
Step 4观察与分析。
(1)齿轮泵由哪些零件组成?(2)进、出油口孔径是否相等?为什么?怎样判别进、出油口。
(3)齿轮泵困油卸荷槽在哪个位置?相对高低压腔是否对称布置?(4)齿轮泵内压力油是如何泄漏的?怎样提高其容积效率?(5)进入齿轮轴孔间的压力油是怎样到吸油腔的?2.齿轮泵的装配Step 1用煤油或轻柴油清洗全部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