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透山铜矿采矿方法经济技术评析

合集下载

辽宁红透山铜矿树基沟矿区资源潜力分析

辽宁红透山铜矿树基沟矿区资源潜力分析

混合 岩 。 ( )斜 井 层 ( H ) 该 层 分 布 于 树基 沟 区 中南 3 S :
部 , 树基 沟 区主 要 赋矿 层 位 。岩 性 为 黑 云斜 长 片 为
麻岩、 石榴黑 云斜 长 片 麻 岩 夹直 闪斜 长 片麻 岩 和 角
资 源找 矿研究 工 作 已势 在必 行 。 自 20 03年 4月 开 始 , 国地质调 查局 正式 立项 , 展 国土资 源大调 查 中 开 项 目“ 宁抚顺 一清原地 区铜 矿评 价 ”, 文 即该 项 辽 本
区域 片麻 岩 片麻理 一致 。
( )羊望 鼻子 层 ( H ) 该 层分 布 于树 基 沟 、 2 S : 西
北 山北部 及跳 石 背 中部 , 要 岩 性 为厚 层 角 闪斜 长 主 片麻 岩夹 黑云 斜长 片 麻 岩 , 区 内浸染 型铜 锌 矿体 是 的主 要赋 矿层 位 。该 层 被大 片混合 岩熔蚀 形成 花 岗
11 地 . 层
研 究 区 内褶 皱 构 造 可划 分 为 三类 : 一 类 为太 第 古 宙早 期 (>2 9亿 年 ) 东 西走 向且 同倾 向 的 向形 近 褶 皱构 造 , 翼变 质岩 层基 本对 称 , 皱轴 部沿树 基 两 褶
区 内出露地 层 主要 为太古 界鞍 山群 通什 村组 树
基沟段 , 按其岩石层序 自下而上划分为四层。 ( )鸡 冠砬 子层 (H ) 该层 分 布全 区 , 1 S : 主要 岩
南西 , 往西褶皱轴走 向由北西西转为北东或北西 , 倾
・ 基金项 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 国土资 源大调查项 目, 编号 :0 3 0 00 5 中央 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 , 2 0 120 4 ; 编号 :0 0 0 00。 N 9 4 11

红透山铜矿渣选铜试验研究

红透山铜矿渣选铜试验研究
铁 含 量 分 布 率
表 4 炉 渣 中铁 的化 学物 相 分 析 结 果 ( )
矿物相 2 F e O ・Si ( ) 2 Fe 3 04 Cu 2 S ・F e S Fe Fe S Fe 2 03 全 铁
2 6 . 4 1 6 O . 7 8
1 0 . 0 2 2 3 . O 6
研究 发 现 , 吹 炼 渣 中 具 有 大 量 可 回 收 的 有 价金 属元 素 , 而 且 回收 成 本 低 。 通 过 红 透 山铜 炉
渣 试 验 研 究 最 终 确 定 最 适 宜 的铜 炉渣 选 矿 条件 为磨 矿 细 度 一0 . 0 7 4 mm 占 9 5 , 捕 收 剂 黄 药用量 3 5 0 g / t , 起泡剂 2 #油 用 量 9 0 g / t , 选 铜 回收 率 为 8 4 . O 2 , 精矿品位 2 2 . 9 7 9 , 选 矿 流 程 为 一 次 粗 选 作业 二 次 精选 作业 二次 扫选 作 业 的选 别流 程 。 关键词 : 铜炉渣 ; 磨矿细度 ; 铜回收率 ; 试 验 研 究
第 3 l 卷第 5 期 2 0 1 5年 1 0月
有 色 矿 冶
N0N— F ERR0US MI NI NG AND ME TAL LURGY
Vo1 . 3 1 .№ 5 Oc t ob e r 2 01 5
文章编号 : l O O 7 —9 6 7 X( 2 0 1 5 ) 0 5 —2 6 —0 3
2 8 . 2 3 6 1 . 2 6
期堆存 在 渣场 , 既 占用 了大 量 的耕 地 , 污 染 了环境 ,
又使 得 资 源 白 白浪 费 。 目前 , 铜 品位 为 0 . 2 ~ 0 . 3 的 已经被 开 采利 用 , 然而 , 铜 冶炼 过 程 产 出 的 炉渣 铜 品位在 0 . 5 以上却未 得 到有效 利用 ] 。

红透山铜锌矿多中段高溜井卸矿粉尘治理工艺-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红透山铜锌矿多中段高溜井卸矿粉尘治理工艺-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红透山铜锌矿多中段高溜井卸矿粉尘治理工艺宫锐,石长岩,康国朋(中国有色集团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辽宁抚顺113321)摘要:红透山铜锌矿开采深度超过千米,多中段同时生产、集中出矿。

由于放矿落差大,在溜井放矿作业时往往产生大量的粉尘,严重污染区域环境,进而污染了中段的风源。

经过长期的防尘实践和技术攻关,总结出一套“卸压”、“封堵”、“抽排”、“除尘”、“隔离控制”、“风源净化”全时段系统性的综合治理技术方案,解决了出矿的粉尘污染、使污风净化达标排放,并增加了有效入风量。

取得了可观经济、社会效益,在类似生产条件下具有借鉴推广价值。

关键词:卸矿;冲击暴尘;卸压;水雾喷淋;隔离净化Hongtoushan copper-zinc more than the middle ofhigh chute unloading ore dust control technologyGONG Rui,SHI Changyan,KANG Guopeng (China Nonferrous Hongtoushan Fushan Mining Group Co.,LTD,Fushun Liaoning113321,China)Abstract:The depth of the Hongtoushan copper-zinc is mined more than 1000 meters. The high chute produced and concentrated ore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the big gap of the ore, there are so much dust in chute ore operations.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 is contaminated so much. Thus contaminated the middle of the wind source. After long-term the dustproof practi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Summed up a set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program, such as relief、block、drainage、dust、quarantine control、depuration and so on. To solve the mine dust pollution, polluted air purifying discharge standards and increases the effective air.Got consider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In the conditions of similar production, has the promotional value.Keywords: unloading ore;shock storm dust;relief;mist spray;isolation purification引言红透山铜锌矿为多中段集中溜井出矿的模式,垂直接力式布置的主矿石溜井系统负责7个中段的卸矿任务。

红透山矿业技改项目产出第一炉粗铜

红透山矿业技改项目产出第一炉粗铜

红透山矿业技改项目产出第一炉粗铜
来源一览铜业英才网
2012年10月30日,中国有色集团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简称红透山矿业)冶炼厂工艺技术改造项目顺利产出第一炉粗铜,产铜总重量约18吨,制酸工艺系统产出成品硫酸。

粗铜及硫酸产品质量均超过国家合格品标准。

工艺技术改造项目于2012年4月26日开工建设,在全体参建者的共同努力下,仅用半年的时间,冶炼厂熔炼工艺系统、制酸工艺系统及节能减排工艺技术改造全面完成。

10月18日,项目进入试车阶段;10月28日投料试生产,10月30日顺利产出第一炉成品粗铜。

冶炼厂改造工程第一炉粗铜产品顺利产出,标志着应用炉外分离卧式底吹炉熔炼技术取代鼓风炉熔炼的成功;标志着底吹炉熔炼新技术与连续吹炼炉传统工艺技术的衔接与配套组合的成功;标志着新熔炼工艺系统与改造后制酸系统工艺衔接与配套的成功。

红透山矿业将进一步抓好试生产阶段的生产,并争取冶炼生产系统及早转入正常生产,力争在2012年后两个月的生产时间内,优化冶炼生产工艺参数,挖掘生产系统潜力,大干六十天,力争在确保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增加粗铜产量,增加主营业务收入,为集团公司迈进“世界500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红透山铜锌矿床构造特征及控矿规律分析

红透山铜锌矿床构造特征及控矿规律分析

带 以章 顺 断裂 带 为 主 导 。受 浑 河 断裂 长期 活 动影 响 , 章顺等 地 区形成 了一 系列 北东 向次 级 断裂 构 造 。章顺
矿物组合及岩石特征 , 将含矿岩系岩石划分为五大类
型: 黑云 质岩类 、 直 闪质岩类 、 角 闪质岩 类 、 变 粒 岩 和浅
断裂走 向北东 ( 4 O 。 ) , 延长 3 0 k m, 其它断裂总体走 向 与章顺 断 裂近 于平 行 , 规模 较 小 。断 裂 内发 育挤 压破
收 稿 日期 :2 0 1 3—0 2—2 5 ;改 回 日期 :2 0 1 3— 0 7— 2 5
状展布于其 四周 , 一个是清原一老龙 岗花岗岩穹窿 , 另 个是 线金 厂一 转湘 湖花 岗岩 穹 窿构 造 。穹 窿体 长 轴

均 呈东 西 向, 短 轴 南 北 向。 前 者 规 模 长 1 5 0 k m, 宽 3 0 k m, 小 莱河一 红 透 山变 质 岩 系 、 线 金 厂一 南 天 门 变 质 岩系 分别 受此 穹 窿构造 直 接控 制 和 改造 ( 图1 ) 。绿 岩 带在 其外 缘 构成 大 型弧 形 构 造 。从 穹 窿 体 向外 , 依 次有变 质程 度递 减 的现 象 , 反 映 了深 部 花 岗 岩底 辟 上 升, 从侵 人 体 中心 向外 产 生 了温 压 条 件 的变 化 。浑河
断裂在 两个 穹 窿之 间通过 , 导致 穹 窿 出露 不完 整 。
2 体 中, 太古宙基底可根据横贯该 区 的浑河断裂分为南北两个单元 。沈宝峰等 根据浑 河 两侧 太 古宙 地 体 存 在 的 很 大差 异性 , 将 浑 河 以 北 称
为绿 岩带 , 浑 河 以南 称 为 高级 区 。毛 德 宝 等 通 过 进 一 步研究 , 将 浑 河 以南部 分称 为小 莱 河 花 岗一绿 岩 带 ; 浑 河 以北 由两个 单 元 构 成 , 其 一 是 大 面 积 产 出的 清 原 花 岗一 绿岩 带 , 其 二 是被 清原 花 岗一绿 岩 带 包 围 、 呈 穹 窿 状 产 出 的景家 沟麻 粒 岩一 片麻 岩 区 。 本 区地层 主要 为太 古 宙 鞍 山群 变 质 岩 地 层 , 变 质 岩 系地层 呈 大小不 等 的规模 和不规 则 形态 产 于 清原 古 陆核 中 , 可划 分为 石棚 子 、 红透 山和南 天 门三 大 组 。红 透 山铜锌 矿床 主要 赋存 于 红透 山组 由黑 云斜 长 片麻 岩 和角 闪斜 长 片麻岩 组 成 的薄层 互层 岩 石组 合 中。含 矿 岩 系为一 套 中压 型 角 闪岩 相 的 区 域 变 质 岩石 , 根 据 其

铜矿地下采矿方法及技术选择分析

铜矿地下采矿方法及技术选择分析

铜矿地下采矿方法及技术选择分析摘要:目前的市场对铜矿资源的需求总量和供应稳定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井下采矿技术不但要同步革新,也要考虑今后的发展趋势,让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积极抢占国际市场。

基于对目前井下采矿技术应用方法与新技术具备优势的研究,文章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采矿技术的今后发展趋势,以更好带动整个技术结构的高速开发。

关键词:井下采矿;铜矿;技术应用;技术发展中图分类号:TD79文献标识码:A1 引言井下采矿技术的革新过程除了对新型开采技术进行应用,在相关技术的使用中,既提高了对矿产资源的开采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成效、对周边环境保护质量等,从而让整个系统高效稳定运行和发展。

在后续的工作项目中,对现有技术体系进行革新,可进一步提高对矿产资源的获取和管理质量。

2 地下金属采矿技术以及设备2.1 留矿采矿以往我们应用的钻机型号为TII-4,40毫米的直径,1.5m的深度,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开始对重型凿岩机进行应用,其直径为60mm到80mm。

潜孔钻机直径为100mm~120mm,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应用留矿采矿的形式,使得有色金属的采矿量占据总体矿量的34%。

2.2 崩落采矿在20世纪50年代,对YQ-100等不同类型的采矿钻机进行应用,凿岩属于中深孔,借助这样的形式采矿量为35%。

直到80年代,对高风压潜孔钻机以及牙轮钻机进行了应用。

2.3 地下连续开采技术对于地下开采工艺技术的探究以及相关设备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有色总公司对工艺和技术进行了系统探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得大孔径凿岩钻机为我国的地下连续采矿开辟了全新的时期。

2.4 大规模地下采矿大规模开采一般为地表大露天坑开采或者地下矿块和盘区崩落法开采、分段崩落法开采、深孔爆破或者分段空场法开采以及其他衍生出来的井下开采方式。

大规模开采技术可以针对深孔凿岩以及大直径孔径进行有效采矿,实现了大采场阶段以及连续机械性的采矿出矿[2]。

红透山铜矿冶炼系统技术改造工程实践

红透山铜矿冶炼系统技术改造工程实践

李鸿岩①L I H o n g — y a n ; 牛海 山②N I U Ha i — s h a n
( ①抚顺市政府投资评审中心, 抚顺 1 1 3 0 0 1 ②辽宁石油化工 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 抚顺 1 1 3 0 0 1 ) ( @F u s h u n G o v e r n m e n t I n v e s t me n t R e v i e w C e n t e r , F u s h u n 1 1 3 0 0 1 , C h i n a ; @L i a o n i n g S h i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S c h o o l o f Mi n 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 F u s h u n 1 1 3 0 0 1 , C h i n a )
Va l u e Eng i n e e r i n g
・6 3・
红透 山铜矿冶炼 系统技术改造工程实践
P r a c i t c e o f Te c h n i c a l I n n o v a i t o n o f Ho n g t o u s h a n Co p p e r S me l t i n g S y s t e m
摘要 : 红透 山矿冶炼厂在现有 系统的基础 上, 新上一套变压 吸附分子筛制 氧系统 。 通过冶炼 系统技 术改造与 实践 , 达到 了提 高熔 炼强度 , 增加产量 、 降低 消耗 的 目的, 取得 了良好 的效 果。
A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t h e e x i s t i n g s y s t e m,Ho n g t o u s h a n r e i f n e r y b u y s a o x y g e n g e n e r a t i o n s y s t e m wi t h p r e s s u r e s w i n g a d s o r p t i o n mo l e c u l a r s i e v e . I t a c h i e v e s t h e g o a l o f i mp r o v i n g t h e s me l t i n g i n t e n s i t y ,i n c r e a s i n g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r e d u c i n g t h e c o n s u mp t i o n a n d g e t s g o o d r e s u l t s b y t h e t e c h n i c a l r e f o r ma t i o n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t h e s me l t i n g s y s t e m.

红透山选矿厂选铜技术改造与研究

红透山选矿厂选铜技术改造与研究

红透山选矿厂选铜技术改造与研究
赵春艳
【期刊名称】《有色矿冶》
【年(卷),期】2007(023)005
【摘要】红透山铜矿选矿厂有着近五十年的生产历史.为了适应生产形势的发展,近年来处理矿量逐年增加,加上红透山井下深部开采的矿石,性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导致铜回收率偏低.通过大量的考查研究工作,确定了导致铜回收率低的主要因素是浮选时间不足问题,并通过采用大型高效浮选机增加浮选容积,提高浮选效率的办法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提高了铜回收率的同时,使铜精矿品位也进一步得到提高.【总页数】3页(P21-23)
【作者】赵春艳
【作者单位】中国有色集团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辽宁,抚顺,1133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952
【相关文献】
1.强化红透山铜矿中伴生金银回收效果的选铜试验 [J], 黄红军;苏建芳;孙伟
2.红透山选矿厂选别工艺技术改造实践 [J], 赵许昌
3.红透山铜矿渣选铜试验研究 [J], 郭天宇;崔庆勇;孔伟;张博隆
4.提高红透山矿选矿厂磨矿效率途径探讨 [J], 姜杨;李明宇;梅志强;于永;柳煜
5.红透山选矿厂100HP架空索道原动房传动系统的设计缺陷与改进措施 [J], 刘英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透山铜矿采矿方法经济技术评析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红透山铜矿采矿方法经济技术评析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采矿工程的现状、方法创新比较,希望能够对采矿作业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采矿;方法;比较;采矿技术一、前言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不断扩大。

因此,要重视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二、我国采矿工程的现状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此情况下矿业的开发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开始迅猛的发展。

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矿业的支持,有关的数据表明矿业产值占到国民经济总产值的30%左右。

可以说,矿业是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

矿产资源是有限的,此外具有不可再生性。

加上经济规模的扩大,因此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也矿产资源出现短缺的现象,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有关的研究表明,我国的铜资源储量的保证年限是17年,锌是年,铅是年。

许多的露天矿山正逐步向地下开采转移,地面开采的状况令人堪忧。

此外,三分之二的矿山已经属于中晚期的开采,因此矿山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中国有色集团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前身是日伪时期的清原金铜矿,包括了三个生产坑口和一个选矿厂,因资源枯竭,三个坑口分别于1973年、1992年和1994年闭坑。

统计50余年的生产数据,红透山矿业公司铜精矿金属含量年产量在1969——1972年曾连续四年超过10000吨。

近20年,每年稳定在7000——8000吨的水平。

目前,铜锌矿年生产能力为矿石60万吨,公司采选系统铜精矿金属含量为7300吨,采选系统锌精矿金属含量为9000吨,硫精矿标量20万吨。

三、采矿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的必然性1、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尽管我国的矿产总量很大,但是在人均方面却远远的落后于许多国家。

在总量上,我国的矿产资源总量排在世界第三位,第一名是美国,第二名是俄罗斯。

但是,我国的人口基数庞大,因此人均占有量就非常的少。

有关数据表明,我国人均占有矿产资源的量排在世界的53名。

此外,我国的矿产资源在分布上并不均匀,矿床的质量也不是很高,存在大量的贫矿。

在矿山的规模上,主要是中小型煤矿,大型的煤矿还是较少的。

2、开发时段滞后目前,我国许多的矿山经营者的素质令人堪忧,其思想比较滞后,依然使用传统的采矿方法,比如:手工控矿、车拉肩扛式。

此外,在工艺上也比较落后,因此矿山贫化的状况越来越明显,矿山的寿命也会大大的降低。

加上许多矿山在开采时比较盲目,因此乱挖的现象比较常见,地质构造就会受到严重的破坏。

情况严重时,坍塌的状况也会发生,这对经济效益以及人员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都会造成一定的威胁。

3、政策的要求《中国的矿产资源政策》于2003年提出,该政策明确指出要“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及综合利用、矿山环境污染防治”。

因此,矿山开采行业要改变过去的粗放型的经营和开发模式,努力向集约型以及技术行的发展模式迈进。

四、红矿山采矿方法经济比较1、充填法简析充填采矿法在我矿的应用是控制地压的需要。

根据国内如易门狮山矿区、大吉山钨矿、凡口矿水草坪、车江铜矿、锡矿山、小龙、鞍钢弓长岭、石咀子、湘东钨矿以及殷盐磷矿务局等二十多家矿山开采实践,地压活动的发生是普遍存在的。

中等稳固以下岩石条件,在开采后,大都有地压活动发生;中稳以上矿岩,地压来得迟但很突然;地压灾害后果比较严重。

红透山矿现开采深度已超800米,时间长于三十年,且主井在岩移范围内,故以控制地压活功作为确定采矿方法首要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二三十年过去了,红矿之所以安全地开采到现在与上部空区及时充填业高比重地采用充填法开采是有关系的,留矿法眼前的经济效益不能做为选用采矿方法的主要依据。

2、充填法需要改进主要弊病:成本高,矿房生产能力低。

成本高是由出矿和充填引起的。

充填法出矿成本占车间矿石成本的8%,为留矿法的五倍。

铲运机出矿成本中设各折旧占44%,轮胎占9%,备件占16,7%,动力占%,故降低出矿成本眼前应抓消耗,长远看应大力发展国产设备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国产机未广泛应用以前,用气动装运机或电耙出矿是有效的。

国内很多充填法矿山均有应用实例,如凤凰山、鲁东一带金矿、凡口、黄砂坪等矿,我矿在93010采使用也较成功,其能力高于现用铲运机的矿房能力。

予测可使出矿成本降低3——4倍。

3、留矿法简析留矿采矿法,从长远来看,它将逐渐被淘汰,但由于我国国情和科技水平的具体情况,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其使用比重将不会有明显改变。

但留矿法目前在红透山的应用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未考虑由此产生对经济的影响)。

笔者查阅了坑口11个留矿法采场卡片,其中因安全情况不允许,未采到顶柱的有3个,原设计浅孔采一定高度后改变采矿方法的有2个,因矿体倾角局部变化放矿困难或安全因素影响采场开采后追加采准工程的有6个,放矿困难作一次损失的1个。

说明了在第Ⅳ类型金属矿床,设计当时所依据的资料,较难做到准确可靠,用留矿法开采应慎重对待,施工后将产生下列问题。

五、方案优化设计原则及结果根据矿山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及矿山实际生产情况,对矿山开采方案优化选择提出以下原则:1、矿山采场的生产能力要大,实现矿山日产矿石量1000t/d,必须要切实提高矿山生产能力.2、提高矿山的采矿工效,降低矿山的流动密集程度,是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和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3、采切比要尽量小.降低矿山采切比,可使矿山在回采同样的矿石量情况下,节约矿山生产成本,缩短矿山生产周期,增加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4、矿山采矿贫化率和损失率低.尽量降低矿山采矿贫化率和减少矿石损失率,采矿贫化率和矿石损失率是矿山企业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5、降低采矿成本,使其达到最小化.一个矿山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如何,经济效益是否良好,最主要看它的采矿成本,矿山的采矿成本越低,矿山企业经济效益越好.6、安全程度高.所选采矿方法要考虑采场高温高硫的实际情况,要充分保证采场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同时为保护地表工业设施和民宅,地表不允许陷落和移动.7、采矿工艺要易于工人掌握,有利于工人施工操作.在矿山推广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和工艺,将对矿山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极为有利.8、要最大程度的利用矿山已有的工程和生产设备.根据以上的原则及要求,适合矿山开采的方法有上向分层充填法、分段嗣后充填法及下向分层充填法等.经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优化选择中厚以上及急倾斜矿体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中厚以下倾斜矿体采用爆力运矿空场嗣后充填法。

六、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工艺1、采场结构参数垂直矿体走向布置矿块,每个矿块划分为矿柱和矿房,分两步骤回采,先回采矿柱,再回采矿房.矿柱宽度8~10m,矿房宽度12~16m,矿块长等于矿体的水平厚度,阶段高45m,分成4个分段.最下部分段为堑沟拉底凿岩分段,分段底柱高8~11m,最上分段留4m顶柱.矿房和矿柱均采用分段凿岩和阶段出矿的方式,嗣后进行一次性充填.2、采准、切割工作采准工作主要从上盘阶段运输平巷向矿柱、矿房分别各掘进一条运搬横巷,均匀分布于房、柱交界处,在运搬横巷内每隔6~8m左右分别向矿柱、矿房掘3至4条装矿斜巷,于运搬横巷斜交,再由装矿斜巷分别向矿房、矿柱掘堑沟拉底凿岩横巷,矿房中央布置两条,矿柱中央一条,中心距约为6m,由此最终形成堑沟拉底底部结构.将矿房专用运搬横巷末端延掘到矿体下盘,掘下盘铲运机运搬平巷、阶段溜矿井(矿块下盘中央处)、人行天井(矿块下盘),再掘分段凿岩横巷、分段凿岩联络平巷.切割工作主要是在采准工程结束后,在各分段凿岩横巷靠近上盘处上掘切割天井.3、回采工作:回采工作包括落矿、采场通风、出矿等.(1)落矿:从堑沟拉底凿岩分段上一分段开始,先崩落切割立槽和靠近下盘的三角矿带,然后由铲运机出矿,出矿形成补偿空间后,再崩落本分段余下部分矿体,崩落完本分段后继续崩落上分段的切割立槽和靠近下盘的三角矿带.依此进行,到崩完本阶段中最后分段的全部矿体;(2)采场通风:新鲜风流通过从阶段运输平巷流入,流经拉底凿岩横巷、运搬横巷、装矿斜巷等到达采场,清洗工作面后,污风经分段凿岩横巷、分段联络平巷、充填井排至上一个中段的回风巷道.铲运机出矿时,一部分通风风路与采场的通风风路相同,另一部分风路由阶段运输平巷流入,经人行天井、充填井排至上一个中段的回风巷道;(3)出矿:各个分段每次爆破崩落的矿石全部集结到的底部V形堑沟内,由T4G 型铲运机进行出矿.T4G型铲运机由运搬横巷进入装矿斜巷进行装矿,装矿由原路退回,再经铲运机运搬联络平巷后将矿石倒入溜矿井,矿石在下一中段进行统一装车提升;④嗣后充填:各分段出矿完毕后,对矿房和矿柱进行阶段嗣后一次充填,矿房采用尾砂充填,矿柱采用尾砂胶结充填,充填应尽可能接顶。

七、浅孔留矿法浅孔留矿法在民采矿山的应用改善了工人作业环境,提高了矿山生产能力和矿山安全因素。

具有应用时间长,应用深度大,应用范围广的的特点。

每次采下的矿石,靠矿石自重从漏斗放出1/3左右,留下2/3矿石作为下次凿岩爆破工作的临时工作台。

当矿房全部采空后,再将留下的2/3的矿石全部放出(这叫大量放矿)。

暂留下的矿石并不能作为地压管理的主要手段。

凿岩工人是站在留矿堆上进行作业的。

八、填充采矿法凡是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逐步用充填料充填采空区的方法叫做充填采矿法。

充填采矿法也将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两步骤回采,先采矿房,后采矿柱。

矿柱回采可用填法,也可以考虑用其他方法。

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切工程量小,灵活性大;2、损失、贫化小;3、比较有效的维护围岩,减少围岩的移动和防止大量冒落;4、薄矿脉或多品种矿石可以进行选别回采;5、防止矿床开采的内因火灾;九、结束语总之,加强采矿方法的经济性分析,通过方案比较,选择最优开采方法,降低施工作业成本,提高采矿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1]吴爱祥.浅析我国地下金属矿山连续开采技术研究的发展[J].有色金属.2013(23).[2]姚香.关于深部开采技术的探讨[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