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⑴学会本课生字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⑶通过理解课文,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宽容,团结友爱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宽容,团结友爱教学难点联络课文内容领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提纲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一课时一、揭习题质疑。
⑴指读课习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⑵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⑶提出解决问习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⑴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不要丢字、添字。
把课文读通读顺。
⑵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⑴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诵课文。
⑵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习题⑴“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⑵“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②指名答复(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分明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习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习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⑴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⑵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习题⑴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习题。
⑵出示问习题:“怎样争吵”。
⑶学生自读1—4自然段。
⑷指导朗诵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诵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⑸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b.练读(读出懊悔的语气)c.指读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
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教案《争吵》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快来看看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教案吧!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教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回忆自己和同学发生争吵的经历。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明确目标1.揭示课题,学生读课题,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什么是争吵?2.师谈话: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过争吵的经历,对争吵、和解也有一定的体会。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两个小伙伴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争吵的故事。
现在,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想一想阅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要求。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3.学生读阅读提示,说说阅读提示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提出了哪些要求。
4.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读读课文,想想课文里的两个朋友在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2)把父亲的话画下来,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自主阅读,感知大意1.师谈话:明白了学习要求,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要漏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我和克莱谛为什么发生争吵?4.说说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是什么?三、细读理解,突破重点1.找出父亲说的话。
(1)师谈话: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4自然段,把父亲说的话画下来,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想到父亲的话。
(2)学生默读课文。
(3)指名说说课文中几次出现父亲说的话?(课件出示相关句子)2.理解父亲说的应该知错认错。
(1)师谈话:小作者在做错事后,首先想到的是父亲说的应该知错认错。
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我做到知错认错了吗?(2)学生读课文思考。
小学2024年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原文及教案

小学2024年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原文及教案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人。
(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人。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他人发生争吵的经历。
(2)提问:你们觉得争吵有什么危害?如何避免争吵?2.朗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
(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指导学生朗读。
3.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字义、组词。
4.分析人物性格特点(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小明和小红的性格特点。
5.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分别扮演小明、小红、老师、父母等角色。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2)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人。
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争吵的日记。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角色扮演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同时,要注重课后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争吵》,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想象自己就是故事中的小明或小红,感受他们的心情。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争吵》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争吵》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争吵》一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懂得珍惜友谊,学会宽容和道歉。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1. 某些生字词的理解与书写。
2. 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学会从中吸取教训。
第一章:导入1. 课堂初始,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争吵》。
2. 学生自读课文,预测故事内容。
第二章: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字词自行查阅字典,理解词义。
a. 故事的主人公是谁?b. 故事中,主人公因为什么原因和同学发生了争吵?c. 争吵后,主人公有何感受?第三章:合作学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1. 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
2. 讲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宽容和道歉的重要性。
第五章: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学会宽容和道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对于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六章:拓展活动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将故事内容展现出来。
第七章:情感交流1.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争吵经历,以及解决争吵的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训,学会宽容和道歉。
第八章: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友谊和宽容的短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争吵》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争吵》教学设计《争吵》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
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读本文的生字新词,读懂“我”和克莱蒂争吵的起因、争吵后各自的表现。
2、技能目标: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情感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揣摩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指名认读自己积累的词语。
2、过渡引入:我们在初读课文时,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而争吵,下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结果怎么样。
这篇课文涉及到学校、路上、家中这样一些地点,按照“争吵”事件发生的先后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受教育,我们前一课时把文章分为四个部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深入理解课文吧!二、细读课文,深入了解:【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了解事情起因。
2、师问:因什么事而争吵?(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这是主要原因吗?(不是,因为他的笑)师点拨bō难句:“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
”“可是”表示转折,说明吵架的真正原因,我认为他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而报复他。
)请生用“可是”说话。
我又怎么做?(把他的笔记本也弄脏了)这种做法对吗?3、指导朗读:①“你这是故意的!”表示生气,读出强硬的语气。
②“我在外面等你!”余怒未消读出强硬的语气。
请生试读。
【二】学习第二部分1、请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想争吵后我的心里怎么样?(不安,后悔,但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争吵》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争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理解故事内容,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培养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宽容待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故事主要情节。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宽容待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理解与运用。
2. 对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学生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准确发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概括故事的主题。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小练笔。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辅导。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如何?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引导学生在情感态度上进行思考?4.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5.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下一步教学应该如何调整?七、评价建议:1. 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发音准确性、语调、节奏等方面。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争吵》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争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争吵》。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宽容、理解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出主要观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朋友、热爱生活的情感。
(2)教育学生学会互相宽容、理解,懂得珍惜友谊。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学会互相宽容、理解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理解与运用。
2. 体会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宽容、理解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小组合作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和朋友之间有没有发生过争吵?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引起对课文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争吵》,边读边思考。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
(2)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巩固记忆。
(3)让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加深对生字词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布置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把课文《争吵》读给家长听,加强家校互动。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和朋友之间的故事”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争吵》。
2. 抄写生字词。
三年级语文《争吵》教案

三年级语文《争吵》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复述课文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理解朋友之间的争吵,明白友谊的可贵。
培养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分析争吵的原因,理解友谊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课文《争吵》2.生字词卡片3.课件或黑板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以轻松愉快的语言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然后自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叫做《争吵》。
你们知道争吵是什么吗?”2.课文朗读教师先为学生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和故事情节。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
分组朗读,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生字词学习教师展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跟读并记忆。
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讲述故事的大致内容。
讨论争吵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寻找答案。
分析争吵对朋友关系的影响,让学生明白友谊的可贵。
5.情景体验教师设计一个简单的情景,让学生模拟争吵的场景,体验争吵带来的不良后果。
学生讨论如何化解争吵,提出建议。
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争吵》的读后感,要求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本节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1.开展“友谊的力量”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友谊故事,弘扬友谊的正能量。
2.组织学生参观校园,观察同学们的相处方式,引导他们学会和谐相处。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这是‘生字词接龙’,我来说一个词‘争吵’,下一个同学要说出一个和‘争’字有关的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语文《争吵》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回忆自己和同学发生争吵的经历。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明确目标1.揭示课题,学生读课题,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什么是争吵?2.师谈话: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过争吵的经历,对争吵、和解也有一定的体会。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两个小伙伴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争吵的故事。
现在,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想一想阅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要求。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3.学生读阅读提示,说说阅读提示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提出了哪些要求。
4.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读读课文,想想课文里的两个朋友在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2)把父亲的话画下来,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自主阅读,感知大意1.师谈话:明白了学习要求,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要漏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我和克莱谛为什么发生争吵?4.说说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是什么?三、细读理解,突破重点1.找出父亲说的话。
(1)师谈话: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4自然段,把父亲说的话画下来,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想到父亲的话。
(2)学生默读课文。
(3)指名说说课文中几次出现父亲说的话?(课件出示相关句子)2.理解父亲说的应该知错认错。
(1)师谈话:小作者在做错事后,首先想到的是父亲说的应该知错认错。
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我做到知错认错了吗?(2)学生读课文思考。
(3)指名说说我做到知错认错了吗?我知错,从哪里看出来,我知错但不好意思认错,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4)读第5自然段,说说我当时的内心是怎样的?(5)指导学生读第5自然段,前半部分要读出我的不安、后悔,后半部分要读出我的矛盾心情。
3.理解父亲说的: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1)师谈话:我后悔,因为我错了;我矛盾,因为我知错又不好意思向克莱谛认错。
就在这时,克莱谛对我说:我在外边等着你!这时我又想起了父亲说的什么话?(2)学生读句子。
(3)说说想到父亲的话后,我是怎样想?怎么做的?指导学生理解防御。
(4)克莱谛走近我,他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回读课文第四、第六自然段,想想课文为什么说克莱谛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理解克莱谛愤怒悲哀懊悔的内心变化。
)(5)说说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的结果怎样?(6)师小结:真是太好了!看,在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我知道自己错了,可又不好意思向克莱谛认错。
最后克莱谛原谅了我,让我们俩重归于好。
4.理解父亲说的: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1)师谈话:看到两个小伙伴又走到一起,老师相信大家也一定会为他们感到非常高兴。
那么,对待这件事,父亲又有什么看法?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父亲说的第三句话。
(2)学生读句子,说说父亲为什么这样说?(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要点:一可以把既然、就、更等词语读得重一些,语调可以层层推进,读出父亲在火头上的情感;二要注意放慢语速,就像说话一样,读出父亲的谆谆教导,读出父亲的语重心长,让孩子听得明白,从中受到教育。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5.回读,把三句话联系起来理解。
(1)师谈话:同学们读得真好,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位慈祥而又严格的父亲的高大形象。
现在,请同学们把父亲说的三句话联系起来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2)指名说说自己的体会。
(3)师小结:父亲的话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知错,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认错,要主动向别人认错,请求对方的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不能还手,只能防御;别人没打你,你不应该防御。
四、拓展延伸,文道结合1.师谈话: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回过头来再读全文,说说你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也可以联系实际说说你跟别人争吵过吗?你是怎样做的?2.指名说说自己的见解或交流自己的争吵经历。
教学中,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是可以的;二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作为自己的理由支撑;三是在学生交流自己的争吵经历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
3.师总结谈话:这堂课,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小朋友,一个是懂得原谅别人,珍视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的孩子克莱谛,一个是知错、是非清楚、诚实懂事的孩子安利柯,我们还认识了一位善于教育孩子的好父亲。
老师希望大家能从他们的身上学到更多的做人道理,珍视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做一个能够谅解、宽容别人的好孩子。
【教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石匠、抄写、墨水、故意、报复、缩回、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不料、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出现的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板书课题《争吵》,齐读课题,(正音“争、吵”是翘舌音)问“争吵”是什么意思?2.你与同学或其他人发生过争吵吗?为什么争吵,争吵后怎么做的?谁来说一说。
(学生畅所欲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关于争吵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纠正错误读音。
(指名读)注意:嫉(jí)读音是二声,不是四声。
“哼”的读音是hng,不读hēng。
“侍”要区别于“寺”,读音是shì,而不是sì。
“缩”的读音是suō。
(2)现在我们开火车读,看看火车能不能顺利到站。
(3)识记生字过渡:大家不仅字音读的准确,而且读得也流利,现在看一下怎样才能记住这些字呢?(分析难记的字)(4)解释词语的意思。
大家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理解的词语有哪些?(让学生回答:查到的解释)报复: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
诚心诚意:形容非常真挚诚恳。
愤怒: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
防御:抗击别人的进攻。
3.理清文章脉路(1)指名朗读课文,(随时纠正错误)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本子弄脏而发生争吵以及克莱谛主动找我和解的事。
告诉我们要宽容、知错就改。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出示:课文按()顺序叙述的,第()自然段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第()自然段写我的():为吵架而(),又没有勇气();第()自然段写克莱谛用()化解了矛盾,两人重归于好;第()自然段写父亲对我的()。
(3)小结:同学们真会分析,课文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我”和克莱蒂之间发生的事情,今后大家在写叙事作文的时候,要学会这种写作方法。
三、指导书写生字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朗读。
2.写这些字时,你认为哪个字需要注意哪里?给大家提个醒。
“替”的第一个“夫”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墨”字是上下结构,上黑下土。
和“默”相比较。
“承”的第二笔是弯钩,而不是竖钩,中间是三横。
“缘”的右半部分,注意笔画和笔顺:撇折、横撇、横、撇、弯钩、撇、撇、撇、捺。
“愤”注意右部分的上半部分。
“毕”的上面是“比”,而不是“化”,不要写成“华”。
“戒”的笔画:横、横、竖撇、竖、弯钩、撇、点;和“或”相比较,偏旁相同,都是“戈”。
“既”的右部分不是“无”,要区别于“即”。
3.教师范写难字。
4.学生书写,教师随机指导。
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你还记得吗?2.出示生字词。
指名读生字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3.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过渡:看来上节课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都记住了课文的生字和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细读课文,深入感悟(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1~4自然段,想一想:文中两个小主人公为什么发生争吵?2.他们为什么发生争吵?用文中的话说一说。
(1)课件出示句子:我正抄着,坐在旁边的克莱谛忽然碰了我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本子被弄脏了,字迹也看不清了。
过了一会儿,我也碰了他一下,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①谁愿意把这两个句子读一遍。
②你发现了吗,这两句话中有一个相同的动词?(碰)③这两个碰有什么不同吗?(克莱谛:不小心我:故意)④你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a.“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从他“微笑着”向我解释看出来)b.“于是我想报复他。
”(从“报复”这个词看出来)(2)知道我为什么想报复吗?(我嫉妒他)嫉妒是什么意思?()①你从哪里看出“我”嫉妒克莱谛?(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我想报复他。
)这是什么描写?(心理描写)②指导句子朗读。
谁能读出他嫉妒的心理?(3)那他们对待碰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呢?课件出示句子:我火了,骂了他一句。
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
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
①找得真好,愿意读一次吗?②我在对待克莱谛的碰是什么态度?为什么?(火、骂)③能把我的样子读好吗?④克莱谛是怎么做的?(气、缩)这两句抓住了克莱谛什么描写的?(语言和动作)从他的动作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克莱谛?(宽容待人)⑤能读出来吗?(二)学习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1.争吵过后,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8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吵架后我的表现,用波浪线画出克莱谛的表现,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写写感受,待会儿我们来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1)我们先来看一看安利柯的表现,谁想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下。
a.出示句子:①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
(不安)②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后悔)③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是该有多好!(后悔自责)④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矛盾)b.指导朗读。
你们的体会很深,请你带着这种后悔、矛盾的心情体读一读这些句子。
(自读,教师指名读,评议)(2)正当我犹豫不决时,克莱谛有什么表现?出示句子: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