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综合测试题(一)

合集下载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伤寒论测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 《伤寒论》中并病是指(B)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一经病症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2. 《伤寒论》中合病是指(C)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3.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B)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4.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D)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5.以下不属于太阳中风脉证提纲的是(E)1.恶风 B.发热 C.汗出 D.脉缓 E.头痛6.以下不属于太阳伤寒证初起必见之证的是(A)A.发热B.恶寒C.体痛D.呕逆E.脉紧7.“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之“阴阳”指(B)A.表证与里证B.三阴证与三阳证C.实证与虚证D.新病与痼疾E.寒证与热证8.以下不是桂枝汤的适应症的是(C)A.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B.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C.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D.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E.外证未解,脉浮弱者9.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病机是(D)A.表邪内陷B.邪热内扰C.正虚邪扰D.正邪搏击E.阳郁不解10.“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的处理方法是(B)A.当以扶正,以小建中汤B.当以汗解,宜桂枝汤C.当以温阳,宜附子汤D.当表里双解,宜桂枝人参汤E.当表里双解,宜麻黄附子甘草汤11. ”若微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之醒微寒”指(C)A.轻微恶寒B.指头寒C.脉微恶寒D.胸微恶寒E.脉微弱12.麻黄汤证“无汗而喘”的机理是(A)A.风寒束表,腠理闭塞,肺气不宣B.外寒内饮,壅塞于肺,肺失清肃C.风寒束表,卫强营弱,肺气上逆D.素有喘疾,外感风寒,引动宿疾E.风寒束表,久郁化热,肺气上逆13.下列病证不可用麻黄汤治疗的是(D)A.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B.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者C.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D.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E.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14.太阳伤寒如出现衄血是因为(B)A.感邪较重,病程日久B.阳郁过甚,损伤阳络C.热入营血,迫血妄行D.气虚不能摄血E.脾不统血15.“淋家,不可发汗”是因为(D)A.失血过多,气血两虚B.热盛伤阴,阴伤火炽C.阴精亏损,营血不足D.湿热下注,久则伤阴E.阳气虚损,营阴不化16.大青龙汤证中烦躁的机理是(A)A.寒邪束于外,阳热郁于内而无从宣泄B.无形邪热内扰心神C.太阳中风,热邪内扰D.浊邪上干,犯扰心神E.少阴阳虚,心神浮越17.下列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D)A.麻黄汤B.葛根汤C.小青龙汤D.大青龙汤E.麻杏甘石汤18.形似疟。

伤寒论试题库

伤寒论试题库

伤寒论试题库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一.选择题(一)A型题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晋代E.东汉末年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岀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岀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 ?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 ?—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首首首D. 397首首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而哪项是正确的:A?全而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而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D?全而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E.全而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A.王叔和B.成无己C ?张机D.林亿E ?华佗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孙思邈B.王叔和C.成无己D.林亿E.柯韵伯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经(二)X型题1.《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 ?《甲乙经》2.《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而: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立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宦了基础。

伤寒论考试题目及答案

伤寒论考试题目及答案

伤寒论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华佗答案:A2. 《伤寒论》主要论述了哪种疾病的治疗?A. 伤寒B. 温病C. 痢疾D. 疟疾答案:A3. 《伤寒论》中提到的“伤寒”是指什么?A. 外伤引起的感染B. 外感风寒引起的疾病C. 外感风热引起的疾病D. 外感湿邪引起的疾病答案:B4.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六经”指的是哪六经?A.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B. 肺、心、脾、肝、肾、胃C.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D. 心包、三焦、脾、肺、肾、肝答案:A5. 《伤寒论》中“太阳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A. 发热、汗出、恶风B. 发热、无汗、恶寒C. 发热、汗出、恶寒D. 发热、无汗、恶风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伤寒论》中提到的“阳明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大便秘结B. 腹胀满C. 口干舌燥D. 脉洪大答案:ABCD7. 《伤寒论》中“少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手足厥冷B. 脉微细C. 但欲寐D. 恶寒答案:ABC8. 《伤寒论》中“太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腹痛B. 呕吐C. 下利D. 脉沉迟答案:ABCD9. 《伤寒论》中“厥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厥冷B. 脉细欲绝C. 手足厥逆D. 烦躁答案:ABCD10.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适用于哪些情况?A. 太阳病表实证B. 阳明病里实证C. 少阳病半表半里证D. 太阴病里虚寒证答案:A三、判断题11.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论述了伤寒病的辨证论治。

(对)12. 《伤寒论》中的“伤寒”指的是所有外感疾病。

(错)13. 《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

(对)14.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只适用于太阳病。

(错)15. 《伤寒论》中提到的“下法”适用于阳明病里实证。

(对)四、简答题16. 简述《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内容。

伤寒论:综合测试题一

伤寒论:综合测试题一

《伤寒论》综合测试题(一)一、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1、平旦2、潮热3、藏厥4、郑声5、脏寒6、将息7、胸胁苦满8、除中9、合病10、目中不了了二、原文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太阳之为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服桂枝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_______________,脉促者,表未解也;_______________ ,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4、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若脉浮,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五苓散主之。

5、伤寒中风,有柴胡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6、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_______________,时时恶风,大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7、阳明之为病,_______________。

8、少阴病,身体痛,_______________,骨节痛,_______________者,附子汤之。

9、少阴病,下利六七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猪苓汤主之。

10、恶寒,_______________,利止,亡血也,_______________主之。

三、改错题(每题2分,共10分)1、原文11条“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

2、原文90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

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

若先汗之,治不为逆。

伤寒论试题五套

伤寒论试题五套

一历代伤寒注家及著作一、选择题(一)A1型题1.在以下错简重订学派的伤寒名家中,首先的倡导者是谁?A.喻嘉言B、吴仪洛 C.黄元御 D.方有执 E.章虚谷2.张志聪《伤寒论集注》其最突出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特点是A.注重运气学说B.注重经络学说C.注重药性理论D.强调类证鉴别E.强调治法分类3.陈念祖字修园,平生著述甚丰,其著《伤寒论浅注》对《伤寒论》:A.进行了系统注释研究B.全面探讨了其中的证治规律C.因其语言浅显,易于诵读,而使之广为流传D.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加以论证发挥E.进行了简要解说(二)B型题A.《伤寒直格》B.《阴证略例》C.《伤寒补亡论》D.《伤寒例钞》E.《伤寒证治准绳》1.由郭雍撰写的著作是:2.由刘完素撰写的著作是:3.由王好古撰写的著作是:(三)X型题1.庞安时的《伤寒总病论》对仲景《伤寒论》的主要研究特点是:A.按证分类,重编伤寒B.首次提出伤寒传足不传手说C.伤寒温病,区分异同D.倡用辛凉解表之法,所制方剂多用柴胡、簿荷、石膏、知母等辛凉清解之品E.认为六经即《内经》之六经2.许叔微传世的《伤寒论著三种》(《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主要有如下贡献:A.以症类证B.三纲鼎立C.以经释论D.初创八纲E.以论证经3.成无己《伤寒明理论》的学术特点表现为:A.以症状为纲,详论其脉证机理及论治方法B.按证分类,重编伤寒,分列六经诸证C.强调正气,注重摄生D.辨证分型,对常见症状进行鉴别,为伤寒症状鉴别诊断学之倡导E.提出伤寒传足不传手说,提倡“脉在证先”观点。

4.提倡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伤两营卫之三纲鼎立学说的医家有:A.喻嘉言B.吴仪洛C.周扬俊D.周学海E.方有执5.柯琴《伤寒来苏集》的主要学术观点有:A.力倡六经经界说B.强调证分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C.主张有是证即用是方,不拘其外感内伤D.博采众家,逐条注解伤寒E.以方名证,方随证附6.尤怡与《伤寒贯珠集》宗以法类证、以证论治研究思路,将各经病变诊治内容分门别类为:A.正治B.斡旋C.反治D.救逆E.权变7.伤寒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涉及:A.电化教学B.多媒体教学C.网络远程教学D.实验教学E.临床讨论二、非选择题(一)填空题1.朱肱《南阳活人书》研究伤寒最重______,认为不识______,则犹触途冥行,不知邪气所在。

《伤寒论》测试题含答案(优质严制)

《伤寒论》测试题含答案(优质严制)

《伤寒论》测试题一2015.06姓名得分一、单选题1、《伤寒杂病论》的成书年代大约是()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东汉末年2、《伤寒论》中变证的概念是()A.实证突然转为虚B.热证突然转为寒证C寒证突然变为D病情发生性质变化,超越六经范围3、并病的涵义是()A.两经病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C.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D.一经病证兼有其他证候4、治疗外感风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应首选()A.桂枝汤B.麻黄汤C.小青龙汤D.麻黄附子细辛汤5、太阳中风证中汗出的机理是()A. 阳虚不能固摄于外B. 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C. 卫虚失固,腠理疏松D. 外邪化热,热迫津出6、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桂枝汤的适应征()A.汗出恶风B.头痛发热C.咳嗽痰黄D.鼻鸣干呕7、桂枝汤服法中指出,服药后,“啜热稀粥”,其意在()A.助药力以发汗,以散风寒之邪B.防止发汗太过,以伤阴液C.防止发汗太过,以伤阳气D.补脾气以助运化8、桂枝去芍药汤证中“脉促胸滿”的机理是()A.误下邪陷,与水气相结于上焦B.误下邪陷,痰热阻于胸中C.邪陷胸中,正气欲抗邪外出之势D.邪陷胸中,胸阳被遏,郁而不伸9、麻黄汤证的病机是()A.风寒袭表,营卫失调,营阴外泄B.风寒袭表,卫气被遏,营阴郁滞C.风寒袭表,邪入经输,经气不利D.风寒袭表,卫气被遏,阳郁内热10、小青龙汤用于()A.外感风寒,内有气滞B.外感风寒,内停水饮C.外感风寒内有里热D.素有痰热又感风寒11、哪项不是大青龙汤证的表现()A.发热B.无汗而喘C.脉浮紧D.无汗,烦躁12、患者,女,30岁。

恶寒发热头痛,项背拘急不舒,无汗,鼻塞流清涕,周身酸楚不适,纳减,食后欲呕,小便清,苔白,脉浮。

治宜()A.麻黄汤B.桂枝加葛根汤C.葛根汤D.大青龙汤13、麻杏甘石汤证的病机是()A.风寒袭肺,痰湿不化B.风热犯肺,肺失肃降C.表邪化热,壅遏于肺D.痰热壅滞于肺14、下列方证除那一项外,均可出现心悸()A.炙甘草汤证B.炙甘草汤证C.桂枝甘草汤证D.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15、患者腹痛时有发,喜温喜按,按之痛减,舌淡苔白,脉细弦,治应首选()A.理中汤B.桂枝人参汤C.吴茱萸汤D.小建中汤16、原文:“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是四逆汤加茯苓( )8.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四逆汤主之( )9.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小承气汤。

( )10.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烦,不得卧,猪苓汤主之()六、简答题:(共25分)1.桃花汤与白头翁汤均可治疗下利便脓血,其症候特点、病因病机有何不同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皆可治喘,其病机特点有何不同?3.结合原文简述厥证的病理及特征。

4.简要回答下述症状出现的机理。

(每小题2分,共10分)①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宜大承气汤。

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③阳明病,若中寒者……手足濈然汗出……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④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虽暴烦下利日数十行,必自止……⑤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七、分析病案,(要求对主症进行分析,写出病机,治则,方药。

10分张某,60岁,近几天头痛,发热,全身紧感时恶寒,咳,喘,咳吐白稀泡沫痰,量多,胃脘部痞满,有时恶心欲呕,口渴不欲饮,舌苔白腻,脉浮紧数。

八、论述题(10分)“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279条)“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280条)①何谓“大实痛”?“腹满时痛”、“大实痛”的机理。

②传统观点认为太阴里实证是实在阳明气分,李克绍老师提出本证为实在太阴脾络,病在血分。

结合所给原文从本证的病因病机、药物分析、使用注意等几个方面论述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一卷)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1、但欲寐:精神萎靡,呈似睡非睡状态。

2、头项强痛:强,强硬、不柔和之意,此作不柔和解。

头项强痛,即头痛项强。

3、合病:两经或三经症状同时出现者。

4、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口中粘腻不清爽。

5、日晡所:即15至21时,阳明病欲解之时。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伤寒论》的作者是: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孙思邈答案:A2. 《伤寒论》的主要内容是:A. 外科疾病B. 内科疾病C. 妇科疾病D. 儿科疾病答案:B3. 《伤寒论》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A. 指受寒引起的疾病B. 指外感热病C. 指内伤热病D. 指外伤答案:B4. 《伤寒论》中“六经”指的是:A. 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B. 肺、脾、心、肝、肾、心包C.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D. 风、寒、暑、湿、燥、火答案:A5. 《伤寒论》中“三阳合病”是指:A. 太阳、少阳、阳明三经同时发病B. 太阳、少阳、阳明三经病变相互影响C. 太阳、少阳、阳明三经病变相互转化D. 太阳、少阳、阳明三经病变相互独立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伤寒论》中“三阳”包括以下哪些经脉:A. 太阳B. 少阳C. 阳明D. 太阴答案:ABC2. 《伤寒论》中“三阴”包括以下哪些经脉:A. 太阴B. 少阴C. 厥阴D. 太阳答案:ABC3.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原则包括:A. 辨寒热B. 辨虚实C. 辨表里D. 辨阴阳答案:ABCD4. 《伤寒论》中治疗伤寒的方法包括:A. 发汗B. 泻下C. 和解D. 温补答案:ABCD5. 《伤寒论》中“汗出而解”的病状包括:A. 汗出后症状消失B. 汗出后症状减轻C. 汗出后症状加重D. 汗出后症状不变答案:A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伤寒病的专著。

(对)2. 《伤寒论》中“伤寒”一词指的是受寒引起的疾病。

(错)3. 《伤寒论》中“六经”包括了中医理论中的所有经络。

(错)4. 《伤寒论》中“三阳合病”是指太阳、少阳、阳明三经同时发病。

(对)5. 《伤寒论》中“汗出而解”的病状指的是汗出后症状消失。

(对)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伤寒论》中“伤寒”的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郁冒
2、胸胁苦满
3、除中
4、并病
5、霍乱
6、中风
7、热色
8、纯阴结
9、四逆辈
10、蛔厥
二、原文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太阳病,发热,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者,名为中风。

2、太阳病,_______________,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_______________者,麻黄汤主之。

3、伤寒,医下之,_______________,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_______________,急当救表。

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4、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5、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_______________,微呕, _______________,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6、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_______________,心下痛,_______________,大陷胸汤主之。

7、阳明病,谵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承气汤主之。

8、自利不渴者,属太阴,_______________,当温之,宜服_______________。

9、少阴病,下利六七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猪苓汤主之。

10、伤寒解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竹叶石膏汤主之。

三、改错题(每题2分,共10分)
1、黄连汤证的主要证候是;饥不能食,食谷欲吐。

2、茵陈蒿汤方: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炙甘草二两。

3、太阳病“发热”的机理是:阳热亢盛
4、“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当用:小承气汤主之。

5、吴茱萸汤证论中凡三见,其共同病机是:脾虚肠寒
四、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诸证中,哪项是大青龙汤证的辨证要点
A、发热
B、身疼腰痛,骨节疼痛
C、无汗,烦躁
D、恶寒
E、脉浮紧
2、太阳病的主要病机是:
A、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B、风邪外袭,卫外不固,营不内守
C、风寒袭表,营卫不和,正邪交争
D、寒邪侵袭,营卫不和,其病在表
E、风寒袭表,郁遏阳气,损伤营阴
3、太阳中风兼阳虚漏汗证的主治方是:
A、桂枝附子汤
B、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C、桂枝加附子汤
D、甘草附子汤
E、四逆汤
4、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的病机是:
A、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
B、心阳虚,下焦水气欲动
C、心阳虚,又兼脾虚水停
D、心阳虚,又兼胃虚停饮
E、心阳虚,水气上逆凌心
5、蓄水重证的主要症状是:
A、脉浮或浮数,微热
B、渴欲饮水,水入则吐
C、消渴或烦渴
D、小便不利
E、心下悸,少腹满
6、炙甘草汤主治: A、肾阴阳两虚证
B、心阴阳两虚证
C、心肾阳虚证
D、心肾阴虚证
E、心阳虚烦躁证
7、调味承气汤证发热的特点是:
A、往来寒热
B、日晡潮热
C、蒸蒸发热
D、身大热
E、烦热
8、“虚烦”意指:
A、正气虚致心烦
B、心烦由无形邪热所致
C、虚热扰心致烦
D、心烦由阴血虚所致
E、心烦由心阳不足,空虚无主所致
9、太阴病提纲中所指误下的变证是:
A、下利不止
B、腹中满痛
C、四肢厥冷
D、胸下结硬
E、寒湿发黄
10、吴茱萸汤证的病机是:
A、误治伤正,胃气虚寒
B、中阳不振,寒湿内停
C、寒邪犯胃,浊阴上逆
D、汗伤脾阳,运化失职
E、上热下寒,胃气上逆
11、原文:“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A、骨节痛,脉沉
B、风湿相搏,身体疼烦
C、其背恶寒
D、风湿相搏,关节疼烦
E、四肢沉重疼痛
12、半夏泻心汤的药物组成是:
A、大黄、黄芩、黄连、半夏、干姜、人参、大枣、炙甘草
B、大黄、黄芩、黄连、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
C、黄芩、黄连、半夏、干姜、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
D、黄芩、黄连、半夏、干姜、人参、大枣、炙甘草
E、黄芩、黄连、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
13、黄连汤证的主要证候是:
A、饥不能食,食谷欲吐
B、腹中急痛,里急后重
C、腹中痛,欲呕吐
D、食入口则吐
E、下利,心下痞
14、猪苓汤证出现“心烦不得眠”的机理是:
A、肾水不足,心火上亢
B、阴虚热扰,心神不宁
C、余热未清,留扰胸膈
D、阴血不足,心失所养
E、胆火内郁,热扰心神
15、理中汤的加减法中,若见腹满者,宜:
A、去白术加厚朴
B、去白术加干姜
C、去白术加附子
D、去白术加半夏
E、去白术加人参
16、下列有关小柴胡汤的加减运用,哪一项是错误的
A、胸烦不呕去人参、半夏,加栀子、豆豉
B、口渴去半夏,加重人参,再加栝蒌根
C、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
D、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
E、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
17、桃花汤证的表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腹痛
B、便脓血
C、肛门灼热
D、小便不利
E、下利不止
患者刘某某,女,42岁。

曾有慢性肾炎病史。

近来觉腰痛,四肢沉重疼痛,怕冷,双眼睑及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浮肿,尿少,时有腹痛,下利及咳嗽,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细。

18、下列辨证,哪条较适合上述病例
A、少阴寒化证
B、少阴病阳衰阴盛证
C、少阴阳虚水泛证
D、少阴阳虚身痛证
E、少阴阳虚腹痛证
19、如何解释本例咳嗽之病机
A、外感风寒之邪犯肺
B、痰浊阻肺
C、肺肾阴虚
D、肺肾阳虚
E、肾阳虚,水寒之气上逆犯肺
20、本例患者,目前治疗宜用:
A、小青龙汤
B、四逆汤
C、真武汤证
D、附子汤证
E、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五、问答题(共25分)
1、你对“脾家实,腐秽当去”是如何理解的(3分)
2、简述蓄水证的病因、病机、治法及方药。

(5分)
3、如何鉴别葛根汤证与桂枝加葛根汤证,试从病因病机、治法及方药方面进行分析。

(7分)
4、《伤寒论》共论述了几种厥证,请分别论述之。

(10分)
六、病案分析题(15分)
王某,女,30岁。

因早产后小腹作痛,伴腰痛,继见悲伤欲哭,时又大笑,不能自主,劝说不止,遂来就治。

诊见患者体质尚佳,时而言语不休,诉说胸中憋闷,小腹作痛,时又沉默寡言,问不答话。

脉沉实有力,舌质淡红,苔白。

试分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证候、治法及方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