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网络流行语

合集下载

2023年度网络流行语的文化解读

2023年度网络流行语的文化解读

2023年度网络流行语的文化解读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每年都会出现许多热门的网络流行语,这些流行语不仅丰富了网络世界的语言风格,也折射出当代社会的文化现象。

在2023年度,一些网络流行语迅速走红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热门表达方式。

本文将围绕2023年度网络流行语进行文化解读,揭示这些流行语的背后文化内涵。

一、"佛系""佛系"是2023年度备受瞩目的网络流行语之一。

这个词源于佛教,形容一种超然的心态,即无论面对什么情况都能保持淡定从容的状态。

在当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也越来越大。

"佛系"流行语的兴起,反映了人们追求内心平静和心灵宁静的心态。

这其中透露出的文化内涵是当代社会人们对于繁忙高压生活的回应与反思。

二、"智商税""智商税"是2023年度网络流行语中的一个热门词汇。

它形容一种行为方式或者情况,即以一种人为标准检验别人的智商水平,通过某种方式让其付出代价。

这个流行语的源起反映了当代社会中智商与社交互动的关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社交圈也变得更加复杂,有时候智商水平会左右某些社交情境的结果。

"智商税"流行语的盛行,意味着人们对于社交智商的重视和关注。

三、"996""996"是2023年度网络流行语中一个备受争议的热门词汇。

它代表着一种工作制度或者生活状态,即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9小时。

这个流行语的兴起,折射出当代社会对于劳动时间和工作强度的思考和反思。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工作边界变得模糊,人们在工作上的压力和消耗也相应增加。

"996"流行语的流行,揭示了人们对于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的思考和探索。

四、"碎片时间""碎片时间"是2023年度网络流行语中的一个热门词汇。

概念整合理论对网络流行语的解读——以“各种”的超常规搭配为例

概念整合理论对网络流行语的解读——以“各种”的超常规搭配为例

考时不断建立起心理空间,然后在心理空 间之间进行映射 ,
“ 各 种 ”的 用 法 已相 当 于 一 个 副 词 , 修 饰 的均 为 谓 词 性 结
以不 同 的方 式 合 成 新 的 空 间 。人 们 就 是 系统 运 用 这 种概 念 整 构 ,但 无 论 在 语 法 、语 义 还 是 语 用 上 , “ 各 种 ” 都 不 能 被 合 网络 来 进 行 实 时意 义 构 建 的 。 本 文 以 网 络 中 最 新 流 行 的 任 何 一 个 副 词 所 完 全 代 替 。本 文 拟 从 “ 各 种 ”超 常 规 搭 配
通常 ,状态 形容词不 可受 “ 很 ”等程 度副词 的修 饰 ,
( 光 明 网 但 却 出现 了被 “ 各 种 ”修饰 的用 例 。例 如 :
(3)语 文 、 数 学 和 英 语 “ 各 种难 ”
2 0 1 3 一 O 6 — 0 9 )
各种冰 凉 各种惨 白 各种赤裸裸 各种懒洋洋 各
理解并接 受,这说明这些超常搭配符合人类 的认知机制。其
中相当一部分 网络流行语可通过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 1 0 0 例 “ 各 种 ”用 例 ,其 中 常 规 用 法 与 超 常 规 用 法 的 比例 分
加 以解 释 。 概 念 整 合 理 论 ( F a u c o n n i e r & T u r n e r ,1 9 9 7 )认 别 为 4 1 :5 9 ;3 4 :6 6 ;3 3 :6 7 。可 见 , “ 各 种 ” 的 超 常 规 为 ,概 念 整 合 是 一种 极 其 普 遍 的 认知 过 程 , 人 们在 交 谈 和 思 用 法 已经 大 规 模 流 行 。 总 体 来 看 ,在 这 些 超 常规 搭 配 中 ,

锦文流行语。

锦文流行语。

锦鲤、杠精、吃瓜群众、佛系青年、键盘侠等是近年来流行的网络用语。

1. 锦鲤:指运气极好、具有极佳发展前景的人或事,常用于形容人在工作、学业或感情等方面的好运。

2. 杠精:指爱抬杠的人,这些人往往喜欢与人争论,即使没有实际意义。

3. 吃瓜群众:指在网络上围观、不参与评论的普通网民,通常以吃瓜、看戏等形象表达。

4. 佛系青年:指对生活没有过多追求,不想拼命工作或追求金钱名利,而是以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过日子。

5. 键盘侠:指喜欢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批评时事或他人的人,但往往不负责任、不理性,容易被网络上的言论左右。

这些流行语是现代社会文化的反映,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这些流行语时,应该尊重他人,避免使用攻击性或贬低他人的言辞。

解读“无厘头”网络流行语

解读“无厘头”网络流行语
响流 波 及 越 来 越 多 的 网 民 。 每 年 网 络 总 是 以充 满 创 造 力 的方 式 态? 到底什么是 “ 厘头”? 无
为表现出后现代主义 的颓废 ,有一种娱
“ 厘头 ” 的起 源 有两 种说 法: 无 其 乐至死 的意思 。不过也有反对者认为无

制造着新 的网络 用语 , “ 潜水” 、 “ 灌
忽悠等技 巧于一身 ,思维 跳跃 性大 ,既
可以调侃 自己也 可以嘲讽他人 ,如 “ 人 深 刻的社 会 内涵。 透过 其嬉戏 调侃 、玩 休闲的一种方式。无厘头的网络流行语 和猪 的区别就是 :猪一直是猪 ,而人有 世不恭和近乎荒诞的表象 ,直接触及事 之所 以被网民不断地加以创 造首先在 于 时却不是 人 ” 、 “ 不是 打不过 你 , 要 我早跟你翻脸 了”、 “ 别人都说我长得 天生励志 ”、 “ 有本事 ,你就爱我一辈
统 、经典 、权威 、英雄 的消解 与反抗 ,
它经常违背我们 习常 的思维 习惯 ,是对 记载 了被放大 了的群体真实人性意识 。
面临巨大的生活和工作 压力 ,另一方 面
原有话语的另类解读 ,制造 了一种 出乎 这些 现 象真 实地 存 在于 我们 生 活的 周 又面I 临传统价 值体 系打破 的困惑 ,这种 意 料 的幽默 效果 ,而在 搞笑 的背后 则 围 ,甚至弥漫在我们 自己的意识 河流和 全 民参与式 的无厘头娱乐方式 ,是 当代


一 。
。* 一
201
3 5
探 索 与争 鸣
毫W S 取曼SEARC 一 一 一 一 一一 一 一 m 一
1表 达 荒 诞 — — 调侃 与嘲 讽 .
得 过 流 氓 … …” 反 映 出当 代 女 性 的 生 存 寞” ,寂寞成了网民的核心语言 ,这 也 源 于 焦 点 社 会 事 件 ,这 证 实 了 网 民对 社

从社交货币视角看网络流行语的情感传播以“早安,打工人”为例

从社交货币视角看网络流行语的情感传播以“早安,打工人”为例

从社交货币视角看网络流行语的情感传播以“早安,打工人”为例一、本文概述网络流行语作为现代社会文化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情感传播方式和影响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从社交货币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网络流行语“早安,打工人”的情感传播过程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

通过对该流行语的深入剖析,本文期望能够揭示网络流行语在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以及其对公众情感表达和社交互动的影响。

本文也将探讨网络流行语在构建社会认同感、传递社会情绪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其对传统语言文化和社交方式的挑战与影响。

通过对“早安,打工人”这一具体案例的研究,本文期望能够为理解网络流行语的情感传播机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二、社交货币理论概述社交货币,这一概念源自社会学与心理学的交叉领域,指的是在社交互动中,个体为了获取他人认可、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而使用的一种无形的资源。

在数字化和网络化日益深入的今天,社交货币的概念在网络环境中得到了新的解读和应用。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独特的网络文化现象,正是社交货币在网络空间中的一种典型表现。

社交货币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分享那些能够带来社会认同感、提升自我价值感的信息和内容。

网络流行语,凭借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文化内涵,往往能够迅速成为网络社区中的热门话题,成为人们社交互动中的重要谈资。

这些流行语不仅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取向,更成为他们构建社交网络、获取社交认同的重要工具。

以“早安,打工人”为例,这句网络流行语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成为众多网友之间的问候语。

它之所以受到广泛欢迎,一方面是因为它准确捕捉到了现代社会中打工族群的共同情感和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作为一种社交货币,能够在人们之间传递正能量、激发共鸣,从而增强社交联系和认同感。

社交货币理论为我们理解网络流行语的情感传播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在网络空间中,流行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它们通过传递情感、构建认同、增强联系等方式,成为人们在网络世界中获取社交货币的重要手段。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解析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解析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解析本文归纳总结了最近几年国内学者从语言学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概况,重点从生态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并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进一步丰富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内容,完善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体系,为国内学者今后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

标签:网络流行语生态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一、引言作为语言系统中的新兴成员,而且是当下最能体现时代特征以及当代人生活状态和精神诉求的语言形式,网络流行语成为了当今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

从语言学视角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探究语言内部系统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语言内部的发展规律、语言变迁规律和语言发展动态,进一步丰富语言本体的研究;第二,追踪时代前沿,掌握最新的语言文化动态,为网络语言学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也有利于语言学相关理论的补充、拓展和完善。

在我国,语言学界主要从语义、句法、功能、认知、心理、社会、文化等角度,就网络流行语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

然而,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归纳整理了最近几年语言学界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缺口和问题,以期对完善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二、从语言学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在文献方面,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资料为文献来源,以“篇名”为检索项,以“网络流行语”为检索词,选择全部文献,不限年限,共检索到1334条。

从论文发表时间和数量特征来看,最早的研究始于2001年,前期研究成果比较少,在2008年以前,每年发表的论文数不超过10篇,在2008~2010年期间,相关研究论文的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几乎每年都成倍增长,之后速度放缓但仍处上升趋势,2015年达到顶峰,有233篇,2016年降到188篇。

这些科研文献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绝大多数都是从语言学视角进行研究的,截止到2016年,知网上收录的从语言学视角研究网络流行语的资料有1228条,由此可见,语言学是网络话语分析领域的主力军。

网络流行语探析论文正文

网络流行语探析论文正文

摘要当代网络流行语作为信息时代潮流下的产物,大众、媒体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新语言形式,它的流行与其本质属性和影响是密切相关的。

本文从流行语的内涵、类别和发展现状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从流行语的创新性、简捷性和诙谐性等特点的分析中,总结出了流行语流行的内因和外因;从流行语对个人和现实社会两方面的影响,对其流行作了深入归因。

关键字:内涵;特点;影响;流行原因ABSTRACTContemporary Chinese Popular Shidai Chao shed as an information product,the public, the media loved by a new form of language, its popularity and influence of its essential attribute is closely related. From the buzzwords of the content, type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other aspects of the preliminary study; from the Popular and innovative, simple and witty analysis of other characteristics, summed up the popular buzzwords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from popular language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impact of both the real world, due to its profoundly popular. Finally, two popular words people list view forecast its future trends. For the above discussed reasons to study popular buzzwords, the analysis concluded, recognized the buzzword is so popular is subject to a number of factors contributed.Key words:content ; feature ; influence; causes目录摘要 (I)AB STRAC T................................................................................................I I 前言.. (1)一、网络流行语的内涵........................................................... (2)二、网络流行语的组成........................................................... (3)(一)语音谐音化........................................................... .. (3)(二)符号象形化........................................................... .. (3)(三)英文缩写法........................................................... .. (3)(四)常义指代法........................................................... .. (3)三、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 (4)(一)流行性........................................................... .. (5)(二)创新性.. ......................................................... . (5)(三)简捷性.......................................................... (5)(四)诙谐性........................................................... .. (5)(五)形象性........................................................... .. (5)(六)个性化 .......................................................... . (6)四、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7)(一)流行语对社会大众的影响 (7)(二)流行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7)(三)流行语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8)(四)流行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9)五、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 (10)(一)从流行语六大特点分析流行原因 (10)(二)从流行语三大影响分析流行原因 (11)六、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前言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与流行,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产物,历史潮流发展的必然选择,人们对流行语的广泛推崇和传播,使它以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

网络流行语“摆烂”的多角度分析

网络流行语“摆烂”的多角度分析

网络流行语“摆烂”的多角度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网络流行语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

其中,“摆烂”一词凭借其独特的语义和广泛的传播力,成为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网络热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摆烂”这一网络流行语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其背后的文化现象和社会心理,并探讨其对个体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

我们将从语义和起源的角度对“摆烂”进行解读,探究其背后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

我们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摆烂”现象所反映的社会心态和价值观,探讨其为何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并得到广泛共鸣。

我们还将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探讨“摆烂”现象对个体行为和社会风气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积极作用。

我们将对“摆烂”现象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在保持网络流行语活力和创新性的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摆烂”这一网络流行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为正确理解和应对网络流行语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网络流行语“摆烂”的语义分析“摆烂”这一网络流行语,从语义层面看,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

从字面意义来看,“摆烂”似乎直接描述了某种行为——将事物置于烂掉、废弃的状态。

然而,在网络语境中,这一词汇的语义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偏移和扩展。

在语义的深化与拓展方面,“摆烂”更多地被用来描述一种生活态度或工作策略。

这种态度在年轻人中尤为流行,它表达了一种放弃追求完美、接受现状甚至主动选择低努力水平的心态。

这种心态的背后,可能包含着对高强度竞争环境的不满,对过高社会期待的反抗,以及对于个人幸福重新定义的思考。

“摆烂”语义的多元化还体现在其情感色彩上。

一方面,它可能被理解为一种消极的、逃避现实的行为,暗示着对生活的放弃和责任的逃避。

但另一方面,它也可能被看作是对过度竞争社会的一种反叛,一种追求内心平和与自我解放的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
--谐音与语义双关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语言、文化等传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很多新奇的语言形式通过网络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流行语,如2010 年出现的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本文从谐音与语义双关的角度来分析它。

关键词:神马浮云谐音双关语义双关
一.“神马”、“浮云”本义及出处
“神马”指马之特异美善,非凡马可比者。

语本《庄子·大宗师》:“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以精神为马,比喻委心随化,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浮云”的基本解释:漂浮在空中的云彩。

但是在古代的一些典籍和文学作品中又出现了它的引申义,如《西京杂记》卷二:“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浮云。

”这里的“浮云”值得则是一匹骏马。

又如“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楚辞·九辩》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嗟乎!人生若浮云朝露。

”——《周书·萧大圜传》二.网络流行语的来源及广泛应用
来源:“神马都是浮云”这一网络词语的流行,源于红极一时的“小月月”事件。

2010年国庆期间,天涯社区一则《感谢
这样一个极品的朋友给我带来这样一个悲情的国庆》的帖子红遍网络,“小月月”以极其诡异的言行雷倒众生,一周内吸引了4000万次点击,9.8万余条跟帖。

“小月月”的横空出世,让数万网民坐等更新,一句“看过小月月,神马都是浮云”的评论,被很多网友复制引用,在论坛里盖楼回帖。

“神马都是浮云”也因此成为了网络热词。

2010 年12 月8 日《南方都市报》:“神马都是浮云最给力
…”等网络流行语投票中,“神马都是浮云”拥有超高的人气‘使用率’高达66.7%。

这一流行语也被许多娱乐节目引用,如快乐大本营2011年新节目的名称叫做“神马大来宾”。

人民日报2011 年1 月11 日14 版文章:《在信息碎片化
时代“创新知识”》吴佶、陈维一文介绍互联网上的新词锐词时提到“神马都是浮云”,这是该词第一次被中央党报所引用。

又在门户网站和广大媒体报刊中大量使用,如:《神马世界杯,那是浮云》(网易新闻,2010-10-19);《网络事件带出网络流行词:“神马都是浮云”》(新华网,2010-11-18);《公考遭私权绑架“神马”都成了“浮云”》(四川在线,2010-12-27);《神马都是浮云》(《新华每日电讯》2010-10-15);《“这是神马校服”?各国校服大比拼》(《羊城晚报》2010-11-13);《“瓷
器爱国主义”神马的都只是浮云》(《华西都市报》2010-11-19);三.“神马都是浮云”的谐音及语义泛化
双关是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里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辞格,它包括谐音双关与语义双关,谐音双关是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双关,为汉语中的谐音提供了足够的语料,谐音可以有效地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在日常语言中往往有调侃诙谐的功能。

网络语言中的修辞手段的功能多为“活跃书面、刺激感官、表现语气、增强幽默效果”,常见修辞格有比喻、借代、拟人、夸张等,而谐音是最常见的一种。

常见的谐音形式有:1.普通话词语谐音:在普通话中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语,用谐音表示。

如:果酱-过奖,筒子-同志,稀饭-喜欢。

2.方言词语谐音:所谐音的字在方言中的读音相近或相同。

这种谐音是利用某些词语的方言发音形成的。

如:银-人(谐东北方言的字音),偶-我(谐台湾普通话的读音)。

3.合音谐音:用以谐音的字、词在连读时发生合音而读音相同或相近。

如这样子(zhè yàng zǐ)-酱紫(jiàng zǐ)。

4.英语词语谐音:用汉字谐音发音相近的英语单词。

如:fans-粉丝,email-伊妹儿,sofa-沙发。

5.数字谐音:用谐音的数字表示发音相近或相同的汉字词语。

这种谐音类似于数字解码,表面是一串无意义的数字,但是通过读音却可以发现其意思。

如:54-无视,9494-就是就是,7878-去吧去吧。

“神马”就是“什么”的谐音,属于第一种形式。

源于网友们在用搜狗拼音输入法打“什么”时,习惯用拼音首字母“sm”来代替,又因为打字飞快,常在打“什么”时打错,打出一个“神马”来。

语义泛化是词语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
不断产生新的使用方式,将越来越多的对象纳入自己的指谓范围。

一般词语的语义演变也有语义泛化的现象,但是在流行语中语义泛化表现得特别集中,而且速度也快。

“浮云”本是天空中漂浮着的云彩,但是后来的含义大概有以下3种:1.比喻某些看得到却得不到的东西,也可表示无实际意义的事物。

2.比喻不把某些虚无缥缈,转瞬即逝的东西放在眼里,此时多用来指不在意的事物。

3.比喻把那些想要得到却得不到的东西故作无视,本质却是不愿意直接面对。

由此本文认为“浮云”一词的词义在其本身的历时性发展中语义发生了扩大,由原来的仅指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扩大为虚无缥缈的东西。

它表达了人们超脱的思想,如《淡定!“神马”都是浮云》的体育时评(网易新闻,2010-11-16),对游泳名将张琳在2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仅列第四名,对其评论“要淡定!因为‘神马’都是浮云。

高手之间,实力相近,比的是心态。

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不论胜败,都是英雄。


表达抱怨的情绪,在凤凰网新闻刊载的一篇名为《大学期末
考试神马都是浮云》的评论,也表达了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满和抱怨。

或者是感慨的语气,在网络上出现雷人的事件或重大新闻后,网民们常常用“神马”“浮云”来表达惊讶、无奈的情绪。

四.对网络语言流行原因及规范性
1、个体求新求异和叛逆的社会心理
仲宁先生(2006)曾说,“随着社会的转型,在审美取向上,传统的、崇高的、理性的心态正在被现代的、世俗的、感性的观念所代替。

大众的世俗趣味渐渐占主导地位。

满足人的感官刺激为主要追求,表现鲜明的感情色彩和浓厚的特殊意味,迎合大众的欣赏口味”。

“神马都是浮云”正反映了这种求新求异和叛逆的社会心里,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中,它如一种被压抑心里的释放,掺杂着些许无奈、些许嘲讽、些许戏谑。

“神马都是浮云”还透着些许超然和豁达,静观万物,把一切看成过眼云烟,去领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妙谛,这未尝不是一种良好的宣泄压力的方式。

2.社会的普遍接受性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而网络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新事物的更新和传播。

同时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发展变化,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社会的变化相应的能够在语言中表现出来。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正是社会变化的结果,原有的旧的词汇不足以表达变化的社会,于是人们创造出新词来弥补,以便能够更加精确地反映变化的社会。

另外网
络的开放性以及大众传媒铺天盖地的宣传使网络新潮文化以光速传播。

3、网络流行语的规范性
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及传播,很多语言专家学者担心其流行势必影响祖国语言文化系统。

虽然网络流行语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生存空间,但它毕竟不适合用于书面写作及语言教学。

不过它仅在一段特定时间内流行,在生活中我们对其可以抱着宽容、多元的态度去接受,但仍期望网络流行语本着词汇规范的一般原则,即普遍性、明确性、必要性的原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取舍。

五.小结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运用谐音及语义泛化的分析方法,深刻说明了“神马”、“浮云”以及合起来的整体含义,剖析了此流行语出现的深层原因。

语言就像一条流动不居的河,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创造与更新,流行语就是那些最能体现社会与时代焦点的语言。

网络流行语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鲜明的文化标签,认清了网络流行语产生与传播的深层原因,也将会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我们生存的世界和我们自己。

参考文献:
1.黄柏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杜晓文.网络谐音语言现象的文化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张冬梅,网络谐音流行词语义探析——以“神马”为例[J],语言新观察,2011.
4.张琪,解读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J],社科纵横,2012 年3 月总第27 卷.
5.《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词典编辑室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年5月修订第3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