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办法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内招)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内招)Developing Plan for PhD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0503)一、学科专业1. 050301 新闻学 Journalism2. 050302 传播学 Communication3. 0503Z1 广告学 Advertising4. 0503Z2 广播电视学 Broadcasting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前沿议题,具备较高的跨学科视野和国际对话能力,能够批判性地开展学术研究的研究型新闻传播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一)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理念、演进历史、当代发展。
(二)广泛阅读人文社会科学和新闻传播学经典著作,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理论,能够对新闻传播学问题开展跨学科研究,具备学术研究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质化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以及大数据研究方法,能够科学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阅读外文文献、开展国际对话的外语交流能力。
(五)恪守社会公德、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
(六)身心健康。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学制3 年。
学习年限根据情况可适当延长,最长不得超过7年。
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非定向博士生如在学习期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通过学位课程考试和1学位论文答辩,各方面表现突出,可申请提前毕业,具体按《暨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执行。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本学科要求修满1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4学分,非学位课程6学分。
公共选修课学科前沿讲座为必选课,博士生在第1-3学期应参加不少于25次学科前沿讲座,并结合对前沿文献的研读,在本学科专业做一次相关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与中期考核同时进行),计1 学分。
同等学力或跨一级学科考取的博士生,须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1~3 门本学科硕士核心课程(具体课程参考本学科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2—五、培养方式与方法(一)采取导师负责制,以导师指导和博士点导师小组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导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009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年内招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新闻与传播学院
055200
新闻与传播
363
105590210010918
冯嘉燕
新闻与传播学院
055200
新闻与传播
363
105590210003215
卢思奇
新闻与传播学院
055200
新闻与传播
359
105590210012249
敖泽晨
新闻与传播学院
055200
新闻与传播
361
105590210011739
050302
传播学
0
105590105580298
王湘涵
新闻与传播学院
050302
传播学
0
105590105300299
彭诗
新闻与传播学院
050302
传播学
0
105590103610300
毛佳佳
新闻与传播学院
050302
传播学
0
105590104970301
刘宽启
新闻与传播学院
050302
传播学
0
105590102310302
张小小
新闻与传播学院
055200
新闻与传播
345
105590107240367
张铭漉
新闻与传播学院
055200
新闻与传播
0
105590106560368
苏啸霄
新闻与传播学院
055200
裴丁萍
新闻与传播学院
050302
传播学
0
166.8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05590107360303
2020-2021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

2020-2021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中央民族大学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办的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64年成立汉语言文学系,1993年更名为中国汉语言文学系,设汉语言文学和新闻学两个本科专业,2002年执行学院建制,成立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现发展成为兼有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留学生等多种人才培养层次的文科学院。
学院现设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与文艺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民俗学、新闻理论、新闻实务、广告学9个教研室和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等。
学院在校本科生882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248人(含留学生);教职工70人,其中专任教师58人,38 人拥有博士学位,教授 21人、副教授17人、讲师 20人,博士生与硕士生导师 43人。
一、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招生目录招生院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招生专业:055200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招生人数:20人研究方向:不区分研究方向考试科目: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 204 英语二③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二、中央民族大学考研参考书目1、《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2、《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3、《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重点理解)4、《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6、《新闻采访学》,蓝鸿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新闻评论》,马少华,中南大学出版社10、《公共关系》,胡百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三、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复试分数线录取情况复试的考试形式:综合面试面试考试时间20或30分钟/考生,每位考生面试的时间必须相同,采取百分制,面试内容包括知识结构、专业知识基础、综合分析及创新思维能力、外国语听说能力等。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公开招考解析

2022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公开招考解析一、院校解析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于2002年4月21日正式成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前身是1985年在中文系设立的编辑学方向和1998年10月成立的传播系。
1995年,获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增列传播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获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获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的新闻学专业入选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020年5月14日,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宣布,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从2020年起,将取消本科招生。
二、申请时间/材料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行“申请―审核”制。
申请人需于2021年8月16日12:00—8月31日16:00前登录按相关要求完成网上报名手续。
并将以下材料在2021年8月16日12:00—8月31日16:00前通过校研究生申请服务系统()提交,逾期不予受理。
1)有效身份证明;2) 外语水平证明;3) 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期间学业成绩单;4)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应届生需提供在学证明);5)两封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职称为副教授(或相当职称)或以上的专家的推荐信;6) 硕士论文(应届硕士生可提供硕士论文的选题报告);7)读博期间的研究计划;8)其他可证明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材料。
材料须真实有效,如存在失信行为、学术不端行为等则一票否决,取消申请人博士生报考或录取资格。
三、材料审查与综合考核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组织材料审查组对全部申请人的材料进行审阅,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择优确定参加综合考核名单,通知申请人参加综合考核。
1、材料审查流程: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组织材料审查组对全部申请人的材料进行审阅,每份申请材料至少3位专家逐一审核,百分制打分,并取平均分,如有分组将对各组间成绩进行标准化。
2020-2021陕西师范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真题、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

2020-2021陕西师范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真题、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陕西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陕西师范大学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陕西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建院于2000年,是西北地区首家以学院建制的传媒教育机构,也是西北地区首家招收博士研究生,且硕士学位点最多的新闻传播学院。
学院现有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文艺与文化传播、媒介与社会变迁),与澳大利亚ECU联合培养的传媒博士点1个,有硕士一级学科2个(新闻传播学、戏剧影视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8个(新闻学、传播学、文艺与文化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新媒体艺术学、电影学、戏剧戏曲学、影视批评学),专业学位硕士点3个(新闻传播硕士、出版硕士、广播电视艺术硕士),本科专业5个(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
学院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
学院现为陕西省新闻专业唯一的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一、陕西师范大学传播学考研招生目录招生院系:新闻与传播学院招生专业:050302传播学研究方向:01传播理论02网络与新媒体03出版与文化产业04广告学招生人数:10(普通招考)+1(单独考试)人考试科目: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 203 日语③ 710新闻传播理论与历史④ 811新闻传播实务二、陕西师范大学考研参考书目710新闻传播理论与历史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2011年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11新闻传播实务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张子让:《当代新闻编辑》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三、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录取情况招生分数线四、2018陕西师范大学考研真题710新闻传播理论与历史一、名词解释1.数据新闻2.曾格案件3.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4.大公报的四不方针5.横三民6.大众传播的休眠效果二、简答题1.简述传播学奠基人之一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的建立与发展的影响。
暨南大学2020年报考攻读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和申请审核制方式)拟录取名单

拟录取学院
001经济学院 001经济学院 001经济学院 001经济学院 001经济学院 001经济学院 001经济学院 001经济学院 001经济学院 001经济学院 001经济学院 001经济学院 001经济学院 001经济学院 001经济学院 001经济学院 001经济学院 001经济学院 001经济学院 002产业经济学院 002产业经济学院 002产业经济学院 002产业经济学院 002产业经济学院 002产业经济学院
010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重庆市第三十八中学校
52 105590100090016 王海晴 262.4 246.5 254.5 非定向 申请审核制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010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东北电力大学
53 105590100090022 刘升伟 260.2 248.7 254.4 非定向 申请审核制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2020年报考攻读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和申请审核制方式)拟录取名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考生编号Fra bibliotek考生姓名
初试成绩 复试成绩
总成绩
拟录取 类型
招生方式
105590100060011 侯素敏 268.8 246 257.4 非定向 申请审核制
105590100059011 高锡蓉 256.8 264.33 260.57 非定向 硕博连读
105590100059024 赵凯 257.2 261.67 259.44 非定向 硕博连读
105590100059019 杨贤宏 253.2 265.6 259.4 非定向 申请审核制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考情分析及经验指导【盛世清北】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考情分析及经验指导【盛世清北】【简介】本文重点说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招生变化,复试内容及分数线,参考书,历年真题,盛世清北内部资料,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经验等。
【考情分析】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课历年考试难度大,考的深,考的活,即使是同一本教材,但是掌握程度与考生高校要求不可同日而语。
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学,怎么考高分是在报考北京大学考生面前的拦路虎。
因此,考生要了解和掌握北京大学考试风格,考试题型,考试重点,难点,突破跨越顶尖名校的障碍。
由于北京大学考试要求及难度大于其他高校,因此,北京大学专业课程的备考,也可用于其他高校通科目专业课程备考使用。
【2021招生目录】【院系招生变化】对比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年与2020年招生目录,总结出:1、减少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的招生,增加新闻传播学专业招生;2、各专业研究方向不变;3、各专业招生目录备注不变;4、各专业考试科目不变;5、新闻传播学专业招生人数增加6人,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招生人数减少1人;总数,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招生变化较大,备考考生注意报考。
【复试分数线】【复试内容】一、复试形式:远程网络面试。
二、复试时间:1)新闻学、传播学专业组复试时间:5 月 9 日(周六)上午 8:30 到结束;2)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组复试时间:5 月 10 日(周日)上午 8:30 到结束。
三、资格审查1)新闻与传播学院将在复试阶段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查新闻学、传播学专业组资格审核时间:5 月 9 日(周六)上午 8:00 到结束;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组资格审核时间:5 月 10 日(周日)上午 8:00 到结束。
2)往届生需递交“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最后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同时审查最后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持有国(境)外学位证书,需提供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原件审核,同时提交复印件。
2020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综合考核成绩及录取结果

媒介经
考(申 非定向
任文姣 108298 学
传播学 济
全日制 姚曦 请考 就业 无
公开招
广告与
考(申
2020420 武汉大 软件工 媒介经
请考 非定向
刘慧 108303 学
程
济
全日制 姚曦 核) 就业 无
公开招
2020420 华南理 新闻传
考(申 非定向
李晨 102437 工大学 播学 传播学 全日制 张卓 请考 就业 无
2020年博士研究生综合考核成绩及录取情况
获硕士
考生姓
学位的
名
报名号 单位名
2020420 武汉理 张蒙 104125 工大学
2020420 中南大 王灏 101764 学
2020420 西北师 杨晓军 107090 范大学
2020420 武汉大 林祎婧 102664 学
张玲 高为
2020420 四川美 101632 术学院
周茂君
录取专 业 广告与 媒介经 济
录取结果 拟录取
跨文化 传播学 拟录取
传播学 拟录取 传播学 拟录取 传播学 拟录取
传播学 拟录取
传播学 拟录取 新闻学 拟录取 传播学 拟录取 传播学 拟录取
新闻学 拟录取
传播学 拟录取
广告与
媒介经济拟录取 Nhomakorabea传播学 拟录取 新闻学 拟录取
广告与
媒介经
济
拟录取
公开招
考(申
2020420 郑州大
请考 非定向
党江华 102639 学
新闻学 传播学 全日制 石义彬 核公)开招 就业 无
广播电
考(申
2020420 陕西师 视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办法
一、招生专业及人数
2020年新闻与传播学院计划招收博士4名,其中重大课题专项2名,“一带一路”专项计划1名,少数民族骨干计划1名。
我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所列的各专业方向,均采用“申请-考核”的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具体方向和目录如下:
备注:1.表中带“▲”号的导师招收重大课题专项计划博士生;2.表中带“■”号的导师可招收“一带一路”专项计划博士生。
3.表中带“*”号的专业及研究方向的导师均可招收少数民族骨干博士生。
二、申请条件
(一)申请者须满足我校2020年博士生招生简章中规定的报考条件。
(二)外国语
1.英语成绩(水平)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全国大学英语六级425分及以上(5年内有效);本科或硕士为全日制英语语言文学相应专业毕业,且获得国家英语专业四级及以上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在相应英语国家获得硕士学位;新托福(IBT)成绩80分及以
上(5年内有效);雅思成绩6分及以上(5年内有效);新GRE考试Verbal成绩154分及以上(5年内有效);或近3年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全英文学术论文。
2.非英语语种的申请人外语水平达到英语1中要求相当条件。
(三)业务要求
1.应届硕士毕业生:须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须为导师)身份在CSSCI 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北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
考生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应与所报考专业相关。
2.往届硕士毕业生:除满足应届硕士生条件外,还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毕业后的近5年还应以第一作者身份独立在CSSCI来源期刊或北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主持或作为前三人参与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项。
考生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应与所报考专业相关。
(四)申请者须全脱产全日制在我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在职申请者须提供原单位准许全脱产学习的书面证明。
三、申请材料
详细材料要求见学校博士招生简章。
申请材料(材料要求A4纸规格按顺序排列)如下:
1.《陕西师范大学2020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陕西师范大学2020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表》。
3.第二代身份证正反复印件1份(外地函报考生只需交寄身份证复印件1份)。
4.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境外获得学历和学位的考生,必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认证证书的复印件(外地函报考生只需交寄复印件1份)。
5.硕士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外地函报考生只需交寄身份证复印件1份)。
应届硕士生提供《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复印件和就读院校研究生管理部门介绍信(本校应届硕士生除外)
6.硕士阶段的学习成绩单(须培养单位相关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盖章)。
7.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须提供硕士学位论文或学位论文的详细摘要和目录;往届生须提供完整学位论文和学位论文相关的说明材料(如论文答辩委员会情况、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