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课本剧本
《项羽之死》教案(通用9篇)

《项羽之死》教案《项羽之死》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项羽之死》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项羽之死》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体会《项羽之死》课文中多角度描写人物性格的方法。
2、学会从辩证地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
一、导入课件显示《垓下歌》,学生齐声朗诵,初步感受项羽形象,然后调查提问你对项羽的第一印象或评价是什么。
二、分析人物形象(一)结合课文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第一段垓下之围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动作描写:惊起饮歌泣性格特点:心理脆弱,多情善感第二、三段:东城快战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东城快战行动描写:三次行动性格特点:勇猛、自负第四段:写自刎乌江主要情节: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自刎而死语言描写:天之亡我无颜见江东父老性格性格:宿命思想、知耻重义(二)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表现了项羽性格中的哪些特点?1、《鸿门宴》: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妇人之仁2、《鸿门宴》一场写多人,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塑造项羽的形象。
《项羽之死》连续集中地写一个人,通过三个连续的事件集中笔墨塑造项羽的形象。
(三)结合《史记项羽本纪》的有关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巨鹿之战,破釜沉舟骁勇善战,军事天才坑秦卒,屠咸阳,烧阿房宫好勇斗狠,大失民心出卖曹无伤冲动轻信,沽名钓誉疑范增,走韩信、陈平、英布多疑好忌,刚愎自用重用项伯任人唯亲,是非不分三、评价历史人物1、请学生评价项羽这一人物形象(你认为项羽是一个英雄吗?在乌江边,他应不应该自刎?)2、历史上众家对于项羽的评价:(1) 司马迁的评价: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英雄最完美的落幕《项羽之死》说课稿5篇

英雄最完美的落幕《项羽之死》说课稿5篇第一篇:英雄最完美的落幕《项羽之死》说课稿各位评委: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项羽之死》。
(板书)一、教材简析:1、《项羽之死》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散文之部”自主赏析的内容。
单元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刘熙载《艺概》云:“太史公文,精神气血,无所不具。
”《项羽之死》这篇文章就刻画出了项羽的“精神气血”。
整篇文章记叙的了项羽这位悲剧英雄最完美的落幕,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气概。
既有霸王别姬的铁骨柔情,又有东城快战的骁勇善战,又有乌江自刎的知耻重义。
整篇文字读来荡气回肠,令人不免对这段传奇历史感慨万千,对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悲之叹之,爱之怜之。
2、作为自主赏析的《项羽之死》,本文的语言、文字难度不大,故事性强,因此在学生自主掌握字词、疏通语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所他们的艺术形象,获得审美感受。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感知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用历史的眼光评价项羽的性格与命运。
三、说教法与学法刘大櫆曾说:“天下可告人者,唯法也。
”在“诵读”感性认识,“讨论”策略把握——“探究”能力训练的方法指导下,我采用的教法有:诵读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
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理性的、智慧的、策略的讨论,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提高对历史人物的品读能力。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成功的悲剧英雄,他犹如一条巨龙,翻江倒海、叱咤风云;钜鹿之战,27岁的项羽破釜沉舟,勇冠三军,成为天下瞩目的英雄;鸿门宴上,项羽刚愎自用,坐失良机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四面楚歌声中,31岁的西楚霸王,又将怎样演绎自己的人生呢?我们来学习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项羽之死》的故事情节,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2. 学习文中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 体会司马迁在《项羽之死》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 《项羽之死》的故事情节,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2. 难点:学习文中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霸王别姬》片段,引出课题。
2. 新课呈现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文本,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从项羽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中体会他的性格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司马迁在《项羽之死》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课堂总结
学生分享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项羽之死》所传达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
4. 课后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项羽之死》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要通过诵读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项羽之死

钜鹿之战
• 钜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 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 邯hán、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 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 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 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 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 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 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 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京剧有《霸王别姬》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学习重点
1、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2、探讨人物性格与人物命运的关系。 3、学会辨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4
时代背景
• 西楚霸王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下 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的 农民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号西楚霸王。楚亡后, 项氏一族惨遭屠杀,他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 吴中(今江苏苏州)。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气压 万夫,年轻时志向便极为远大。
爱战友是重义
爱女人是重情
• 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他多情善感,这里 写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 路英雄的悲哀。
第一段:垓下之围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血性柔肠
多情善感 儿女情长
英雄末路的 悲哀
21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jì) ,麾下壮士骑(qí)从 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于是:在这种情形下。 麾下:部下
乃:就
及:赶上,追上
而:连词,表修饰 东:名作动,向东跑
乃:仅仅,只
译:往左走了,就陷入大片沼泽之中。因此, 汉军追上了他们。项王于是又带领兵向东跑, 到了东城县,(此时)只剩下二十八骑。 (而)汉军追上来的骑兵有数千人。
《项羽之死》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项羽之死学习重点:1、了解作者司马迁及《史记》。
2、分析故事情节,掌握纪传体文学的写作手法。
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作者作品:1、《史记》: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字子长。
西汉(朝代)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3、时代背景: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
刘邦多次进攻项羽都被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足以跟项羽抗衡,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在张良、陈平韩信等人的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项羽突围至乌江自刎。
二、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要求: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
3、提交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梳理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一)确认书下注解所在的重点词句;(二)补充讲解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
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5、平明(平旦)天亮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8、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高中课本剧鸿门宴剧本

人物表(按出场顺序)曹无伤项羽范增项伯张良刘邦项庄交戟之卫士/兵卒樊哙第一场旁白:公元前206年。
刘邦率兵攻入关中,秦王子婴系剑投降。
时项羽兵力四十万,驻军鸿门;刘邦兵力十万,驻军霸上,未与项羽相见。
曹无伤:(奸诈地)项王,您恐怕还不知道吧。
刘邦自从进入关中以来,一直寻思着称王这件事。
他要任用秦朝降王子婴为丞相,并且占有所有的珍宝!项羽:好大的胃口啊!项羽:(愤怒地)来人啊!传令下去,明天给我犒赏士卒,准备出兵,目标刘邦!范增:(有所思忖地)刘邦在进入关中之前,贪才好色,现在入关了却不掠取财物也不亲近女色,说明他的目标不会是弹丸之地,而是整个天下!(语气加重)我曾经观察过他驻地上空的云彩,呈现的是龙虎之状,这是天子之气啊。
一定要快点把他灭掉,否则后果很严重!(项羽范增下,张良上,坐在正中央,伏案写作状)兵卒:报——报告,有、有人求见,自称是张将军的故交。
张良:快请!(项伯匆匆上)张良:项伯兄,久违了!深夜到访,有什么事吗?项伯:(焦急地)大事啊大事!子房啊,你还是快点跑吧!张良:(奇怪地)此话怎讲啊?项伯:我那个侄子要召集全部兵力攻打沛公,你可不能跟他一起去送死啊!张良:项伯兄有所不知啊!我是来替韩王送沛公的,如今独自逃走,是不守信义的表现,这件事情我一定要告诉沛公!项伯:请你一定要小心啊!(项伯下。
刘邦上。
坐在正中。
张良坐右边)张良:沛公,出了一件大事。
刘邦:什么大事啊?张良:项王的叔叔相伯告诉我说,项王已经宴飨三军,要在明天来攻打您。
刘邦:(吓了一跳)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我也没什么举动得罪他啊?张良:(平静地)项王应该是知道了您的心思,这恐怕不是偶然的。
谁给您出的在关中称王的主意呢?刘邦:(咒骂地)有一个混帐小子跟我说,如果我们能够占据了函谷关,不让诸侯进来,我们就可以在秦地称王了。
我一听有道理,我就信了。
张良:那么您的兵力足够抵挡项王吗?刘邦:(怯懦地)明摆着差远了啊,该怎么办呢?张良:请允许我去对项伯说明白,您没有背叛项王的意思,更不是那种不讲义气的人,让他在项王面前美言几句,打消他的怒气。
项羽之死

格呢?
成败史迹回顾
钜鹿之战:
勇冠三军,成为天下 英雄(破釜沉舟)
鸿门宴: 坐失良机,埋下悲剧种子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垓下之围: (四面楚歌)乌江自刎, 英雄末路悲怆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房 (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 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 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 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 高祖本纪》
性格决定命运
总结项羽的性格:
1.霸王别姬 过于儿女情长
2.东城快战 逞匹夫之勇
原因:少时个人修养的缺失
田父指路 残忍暴戾,不得人心 3.乌江自刎 沽名钓誉 4.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不善用人 5.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妇人之仁、不得人心
项羽的悲剧警醒我们:
1.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失人心者不能得天下。 2.要善纳良言,遇事要斩钉截铁,当断则断。
残忍暴戾
项王自叙七十余战,项羽最得意之战: 项羽召黥(qí ng)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 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 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项羽本纪》 所过无不残破 项羽遂西,屠杀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 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高祖本纪》
杜牧认为:男儿应 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 从“包羞忍耻”“卷土 重来”分析入手。
王安石认为:军民 离心,败势难回。根据 “壮士衰”“势难 回”“肯与君王卷土来” 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图。 李清照认为:项羽 气势豪壮,令人敬仰。 因为从开始至结束都洋 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 仰。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教案:项羽之死教学目标:1.了解项羽的生平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理解项羽之死对楚汉之争的结果和中国历史的发展意义;3.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能力。
教学步骤:导入(5分钟):1.通过提问和回答,回顾学生对项羽的了解程度。
如:你们知道项羽是谁吗?他是什么时候活动在中国历史上的?2.请学生展示他们在课前准备的与项羽相关的图片、歌曲、诗歌等。
知识讲解(15分钟):1.简述项羽的生平、楚汉之争的经过,以及项羽与刘邦的关系。
2.介绍项羽之死的情节:项羽在垓下战败后,从未能恢复士兵们的信心,被刘邦的军队包围在彭城,最终自刎而死。
讨论与思考(20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项羽之死对楚汉之争的结果有哪些影响。
2.组内讨论结果汇报: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全班讨论:整理各小组的回答,与全班一起讨论以及互相评价,形成共识。
拓展活动(15分钟):1.学生们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并以小组形式展开研究,找出这些历史人物的重要事件、性格特点等。
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做简要的报告。
评价(5分钟):1.老师针对学生在讨论和思考环节展示的能力给予个别评价和指导。
2.鼓励学生提出对教学内容的疑问和建议,并予以解答和反馈。
作业布置(5分钟):请学生回家后,进一步研究项羽之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并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设计小组竞赛或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师可以邀请一位专家或历史爱好者来分享有关项羽和楚汉之争的知识,以丰富课堂内容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续写:引言: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生平和死亡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楚汉之争中,项羽所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他的死亡也标志着这场较量的终结。
本文将继续探讨项羽之死对楚汉之争的结果和中国历史的发展意义。
项羽是楚国的一位将军,他勇猛无比,威名远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景】垓下、楚军帐中
【道具】案桌、酒杯、酒壶、长剑一把
【人物】项羽、虞姬、左右随从兼卫士
第一幕
(旁白)血色的残阳笼罩着垓下,原野的孤云正尽力的涌向逐渐暗淡的霞光,生怕光明丢失了自己。
黑暗马上就要席卷一切,正如黎明到来的前夕一样迅速。
狂劲的西风就这样无目的吹着,拂过了地上枯焦衰败的草木,拂过了项王脸上的悲痛……王登高远眺,望着正被地平线侵蚀的金乌,无奈的叹了口气,就任西风随意撩起他的长袍,豪迈的迎向了他人生最后的一个黄昏。
一个王朝将走到末日,已经无法在继续残存下去了。
项羽(背对观众站着,仰着头,手握着腰间长剑的剑柄)
卫士甲(冲到项羽面前,单腿下跪,双手握拳):报!西北方出现汉军,距此地还有50里。
卫士乙(冲到项羽面前,单腿下跪,双手握拳):报!西南方与东北方同时出现汉军,距离垓下仅40里。
项羽(狠狠一摆手,缓缓转过身,一改前时的悲慨,目光坚毅而凶狠,手猛地
一锤桌子):哼!混账!
(卫士甲和卫士乙相互看来一眼,默默退下,站到一旁。
)
项羽(低着头,眉头紧锁,左手背后,右手握剑,来回踱步)
卫士甲(看了一眼乙,低声提醒到):大王,我们粮食不够了,根本没有后勤保障,况且……
(旁白)话音未落,四下里渐渐传来楚地父老乡亲们的歌声
(插入音乐)(卫士甲和卫士乙做抽泣状,擦眼泪)
项羽(顿住脚步,猛然抬起头,惊讶):什么?难道汉军已经占领了楚地了么?为什么楚人那么多!(神情激动,声音略带愤怒和颤抖)为什么?为什么?(失
望地挥了挥手,向卫士道):退下吧。
(缓慢地走到桌子旁,坐下,左手掩面,右手握拳放在桌子上)
(旁白)夜幕落下了,潮湿浓郁的雾气浸润着军中的帐篷,受潮了的旌旗无力的垂落下来。
项羽并没认真的准备战马,回忆刚才垓下一战,他独自一人闯入汉军核心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斩将、刈旗,一切的动作居然那么流畅自然,化作了鲜血淋漓的弧线。
韩信的前锋部队并没有那么传奇,很快就被打成了废渣。
乱军中,头戴红护盔、身穿银链甲、手舞短戟、坐跨乌骓的将军成为了汉军的噩梦。
垓下一役,韩信出奇兵袭击项羽的右翼,他的前锋部队只是吸引项羽快战而脱离主军的诱饵,为此项羽又丢失了一半的兄弟……
第二幕
(旁白)正在项羽陷入了沉重的痛苦和自责中,一个肤如凝脂,笑靥如花,身着华服,腰身曼妙的美人端着酒壶缓步走来,步履生花。
虞姬(缓缓上前,将手中的酒壶和酒杯放在桌子上,轻抚着项羽的肩膀,柔声
道):大王,更深夜重,臣妾为大王热了一壶酒,请大王喝一杯暖暖胃吧。
(虞姬拿起酒壶为项羽倒了一杯酒,双手奉上)
项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敲着桌子开始吟诵):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鵻不逝!鵻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搭配配乐吟诵三遍)
虞姬(上前抽出项王佩剑):请让臣妾为您伴舞助兴吧。
(虞姬长袖配舞)(突
然,虞姬举剑横在自己的脖颈处):大王,臣妾不能看大王成就宏图霸业了,今生只能与您相伴到此了。
(项羽起身,奔到虞姬身边)
虞姬:不悔!(拔剑自刎,倒在项羽怀里)
项羽(抱着虞姬的尸身,痛哭流涕,仰天长啸):不!虞姬!为什么!为什么!苍天啊,为何这般亏待于我!
第二场东城快战
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
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
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我能奈何!我今天愿与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是天妒英才!”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
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看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
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
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回避了好几里。
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
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
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
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哈哈哈,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
第三场乌江自刎
【场景】乌江边。
【道具】船,马,剑。
【人物】项王,乌江亭长,吕马童,王翳,汉军
(旁白)天上风起云涌,大风激起江水拍岸。
项羽率剩余寥寥人马,赶赴乌江边。
他牵着乌骓马立在乌江边,眺望乌江对岸。
乌江亭长划船近岸,下船迎接项王。
亭长(单膝下跪,双手握拳,面向项王,语速稍快):大王,江东虽小,
也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
请大王急速过江。
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儿,也没有船只可以渡江。
项羽(上前一步扶起乌江亭长,悲愤,语气无奈低沉):亭长快快请起!
不要再拜了,我已经不是什么大王了。
(叹了口气)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当初我项羽带领江东八千子弟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惜我而奉我为王,我又有何脸面见他们呢?即使他们不说,我也会被愧疚折磨地寝食难安,生不如死啊!(项羽单手掩面长叹一声,接着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的乌骓马已经跟随我征南战北五年了,日行千里,我不能让它落入贼人之手,又不忍心杀死它,便把它赠与您吧。
希望您看在我的面子上,好好喂养它。
亭长(诚恳地乞求):大王,汉军马上就追过来了,您三思啊!江东子弟又八千,拳土重来未可知啊!大王!
项羽(挥一挥手):本王心意已决,您不要再劝说了。
(推开亭长,转身
向身后的战士们挥剑示意)战士们,士可杀不可辱,今日就随本王一起杀他个痛快!下马!
(旁白)项羽一众被汉军团团围住,虽然双方实力悬殊,但是项羽丝毫不露畏惧之色。
汉军后方两匹马一前一后至,汉军将士让出一条路。
项王见故人,吕马童却不敢正视项王。
项羽(冷笑道):这不是吕马童么?
吕马童(低着头,不敢看项羽,指着项羽转身对王翳说道):这就是项羽。
王翳(抬头看着项羽):这不是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么?早听闻大王骁勇
善战,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只可惜怎么如今形单影只?哈哈哈……还不乖乖束手就擒?(暗做手势,命汉军上前)
项羽(愤怒):退下!(汉军慢慢收了剑,退后)
项羽(抬头盯着吕马童,轻蔑和讽刺):哼!这不是我的老朋友么?我听
说有能耐拿走我脑袋的人,赏黄金两千两并封为万户侯。
是不是?
吕马童(故作轻松):是……是的。
项羽(豪爽得大笑):哈哈哈,没想到我的脑袋这么值钱,那我就送个你
人情,拿去升官发财吧!大丈夫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项羽我此生能有众将士跟随征战沙场,出生入死,杀他个痛快,此生足矣!只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举起宝剑,横在颈间,退后几步,自刎)
(旁白)江边电闪雷鸣,项王血染红了乌江。
狂风大作,江水拍岸,将项王尸卷入江中。
汉军未得项王人头,只得项王佩剑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