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3(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学课题生活中的透镜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时长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背景1.教学内容分析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从课程设置上来看,本节课“生活中的透镜”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在头脑中获得初步的、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并为下一节的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在知识与技能上也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了必要的准备,以减少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接触物理学习两个月,能够初步感受到物理的有趣、有用,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一一实验法也比较熟悉,但是学生有计划的实验、有目的的观察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而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并表达出来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训练。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照相机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并将观察的现象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体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方式与策略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演示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课堂探究、难点突破。
本节课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认识凸透镜的成像性质。
2、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各自应用原理。
3、理解实像和虚像。
学习重点:凸透镜的成像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各自应用原理导学方法:观察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2、画出凸透镜、凹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的折射路径。
课堂导学:1、照相机(1)基本构造(观察照相机)①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②镜头后,照相机底部安放有________,它的作用(记录)。
③还有快门(控制);④光圈(控制);⑤调焦环(调节)。
(2)成像特点物体离照相机镜头________,成像记录的胶卷离镜头________,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2、投影仪(1)基本构造(观察投影仪)①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________;②成像________;③镜头下有一个放投影片台面;④平面镜(取下平面镜感知作用并观察天花板上的成像特点)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之在屏幕上成像)。
(2)成像特点:成像特点是:3、放大镜(1)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___。
(2)使用体验其成像特点:透过镜看到物体的那边有一个、的像。
4、实像和虚像(1)实像: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像,并能使胶片感光记录下来(光屏承接得到像)。
例: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
特点:实像与物体分居凸透镜的两侧。
倒立的体验凸透镜成实像:学生画成实像光路。
(2)虚像:通过凸透镜射的光没有会聚,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放物一侧成虚像发出的(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光屏承接不到,也不能使胶片感光。
例: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放大镜所成的虚像。
特点:物体和虚像位于凸透镜同侧,正立的。
体验:凸透镜成虚像,学生画成虚像光路。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课堂练习:1、小明同学用镜头焦距为6cm的普通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相,按快门时不小心将中指的指尖触摸到镜头一小部分,这张照片上能不能有小明同学指尖清晰的像?并说明理由。
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四)放大镜
让学生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
1.字是放大还是缩小?
2.字是正立还是倒立?
教师讲解:放大镜是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同一侧。
提问:能否利用其他物品来替代玻璃凸透镜制成放大镜?
(二)想想做做让学生动手制作模拟照相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
让学生两人一组动手制作,两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制作完成后,让学生把模拟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4.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课后反思
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求知欲,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总用时40分钟
重点
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难点
利用“三条特殊光线”绘制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光路图。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
需用器材
1.PPT课件
2.教师演示器材:实物照相机、模型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放大镜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五 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

生活中的透镜一、生活中的透镜一节主要内容导学1.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3. 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二、生活中的透镜一节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结构网1.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镜,胶卷相当于______。
照相机成的像是______像(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照相机的物距是指______和_____之间的距离,像距是指______和______ 之间的距离。
2. 拍照时,物体离镜头比较______ (远或近),像离镜头比较______(远或近),所以照相机的物距____ (大于或小于)像距。
要使照相机所成的像变大,应使照相机离镜头______(近或远)一些;要使投影仪所成的像变大,应将镜头往______(上或下)调。
3.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 镜,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 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投影仪成的像是______ 像(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投影仪的物距是指_____和_____ 之间的距离,像距是指______ 和______ 之间的距离。
4. 使用时,投影片离镜头比较_____(远或近),像离镜头比较____(远或近),所以投影仪的物距____(大于或小于)像距。
5. 放大镜是一个______镜,它所成的像是______ 像(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6. 实像是由______ 而成的,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______而成。
实像______承接在光屏上,虚像______承接在光屏上(后面两个空选填能或不能)。
7. 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物分别位于凸透镜的______ 侧,凸透镜成虚像时,像和物分别位于凸透镜____ 侧。
(填同或异)三、生活中的透镜一节重点和难点如何处理的思维方法1. 本节重点是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知道下面表格中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特征是解决重点的基础投影仪凸透镜像放大、倒立像距大于物距放大镜凸透镜像放大、正立2. 本节难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区别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是由光线实际会聚而成,可以用光屏承接,是实像;放大镜所成的像只能通过眼睛看,不能用光屏承接,是虚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3)

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凸透镜成像时,简单比较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到透镜的距离.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
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
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三)放大镜
指导学生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并改变放大镜到字的距离
察字的放大情况.
组织讨论:放大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在放大镜后面放一张白纸白纸上会出现你看到的像吗?
四检测与小结
(一)检测
检测卷或投影
(二)小结
组织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教材P96“动手动脑
学物理”第1~4题.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一、照相机: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二、投影仪:投影仪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三、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学习目标】1.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2.了解投影仪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3.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4.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
难点:生活中的几种凸透镜成像特征。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将行为动词用双色笔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知识:在用照相机拍照时,若有人或景物没有进入镜头,说明成像太大,若要全体人员或更多景物进入镜头,需要成像小一些,则将照相机远离人或景物,同时镜头向后缩一些。
知识:使用投影仪时:(1)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物距)小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像距);(2)投影片离镜头越近时,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大,像到镜头的距离越大;(3)投影仪在屏幕上所成的像一定比投影片上的图案(物体)大;(4)投影片和它的像在镜头的两侧;(5)投影片在屏幕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很早以前,人们为了把自己的相貌留下来,只能请肖像画家来给自己画像。
15世纪以后,欧洲画家为了迅速地把景物画下来,制作了针孔绘图暗箱。
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在暗箱的毛玻璃屏上映出实像,然后在毛玻璃屏上贴上半透明的纸在上面描绘。
到了19世纪,绘图暗箱已经改成了用凸透镜或透镜组作为镜头的暗箱,1839年,巴黎著名的肖像画家路易斯·达盖尔,在绘图暗箱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制成了第一架真正的照相机。
说说照相机的发明经历了哪些主要过程。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照相机自主阅读教材P94~9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仔细观察图中的照相机。
思考:(1)照相机的原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机的胶卷相当于光屏。
(2)成像特点:照相机工作时,被拍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较远,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较近,在胶片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
知识板块二投影仪自主阅读教材P9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2.如图所示是一台投影仪的示意图,其中,A是平面镜,作用是改变光路,B是凸透镜,作用是成像,屏幕上呈现的是一个放大的实像。
推荐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生活中的透镜一目标导航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名师引领1、放大镜:已知条件:放大镜的焦距f=20cm问题1:要想看到教材中文字的正立的放大的像,对放大镜到文字间的距离有什么要求?问题2:要想使看到的文字的正立的像更大一些,应当如何调节放大镜到文字间的距离?回答1:放大镜到文字间的距离应小于焦距。
回答2:应增大放大镜到文字间的距离。
2、幻灯机、投影仪将平行光管前的字母“F”作为幻灯片,探究以下内容:问题3:光屏上的像相对于物来讲,上下左右存在什么关系?问题4:若想使光屏上的像更大一些,应当如何调节光屏到透镜间的距离和物体到透镜间的距离?注意:像大于物、像距大于物距。
回答3: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回答4:增大光屏到透镜间的距离并减小物体到透镜间的距离。
问题5:如何理解平面镜在投影仪中所起的作用?问题6:若想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应如何改变投影仪到屏幕间的距离?同时如何移动透镜?回答5:平面镜在投影仪中起改变光路的作用。
回答6:若想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透镜下移以减小物距。
三师生互动共解难题例题1、幻灯机的幻灯片插在凸透镜的焦点后面略微远些的地方,这时银幕上所得到的像的性质是_____。
分析与解答:当物体位于凸透镜f和2f之间时,在透镜另侧光屏上可得到倒立放大实像,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做成幻灯机答案:倒倒立、放大、实像例题2、用照相机给全班同学拍集体照,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画面,应采取的措施是将照相机离人_____些,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_____。
分析与解答:当物体位于凸透镜2f以外时,在透镜另侧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实像,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做成照相机。
新人教版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体验凸透镜成像1、用凸透镜观察近处(书上的字)物体,2、用凸透镜观察远处(大屏幕的字)物体,调节凸透镜与眼睛的距离直到看到清晰的像。
3,思考:用同一个凸透镜看到不同的像可能与有关【一】组装照相机模型,小组合作探究照相机成像特点并记录。
(使用蜡烛时注意安全)1、照相机主要结构:镜头、暗箱、底片、快门、光圈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照相机的底片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
2,照相机成像特点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距大些还是物距大些?像和物体是位于凸透镜的同一侧还是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3用手指遮挡住部分镜头还能得到完整的像吗?与之前的像有什么不同?。
【二】小组合作探究投影仪成像特点并记录。
1、投影仪主要结构:镜头、螺纹透镜、平面镜、玻璃板、灯泡投影仪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屏幕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
2,投影仪成像特点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距大些还是物距大些?像和物体是位于凸透镜的同一侧还是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3,投影仪上平面镜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
要使屏幕上的像是正立的,用什么方法解决?。
【三】1、放大镜(放大镜的实质就是一个凸透镜)2,投影仪成像特点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和物体是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四】实像和虚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像实像特点:(能,不能)用光屛接到的像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会聚形成的像虚像特点:(能,不能)用光屛接到的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3(新
版)新人教版
5、2生活中的透镜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掌握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课前复习:
1、边缘厚中央薄的是透镜。
边缘薄中央厚的是透镜
2、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3、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作用。
合作探究:一、照相机:观察课本94页图
5、2—1回答
1、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镜?
2、照像时,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比被拍摄的景物大还是小?
3、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4、像和物与凸透镜的距离谁大?
对应练习:1、某人照完半身像,想再利用同一个照相机照一张全身像,这时他应该离相机远些还是近些?同时调节调焦
环,使胶片远离镜头还是靠近镜头?分析:从拍半身像改为拍全身像,实际上像
了,此时像距应该,同时增大物距(人和照相机之间的距离)。
(填"缩小"或"放大")答:人应该相机,同时使胶片
镜头。
(填"远离"或"靠近")2、晓晨同学在校门前给全班同学照集体像,发现两边的两个同学照不上,请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答:
、二、投影仪: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参照课本P95知识)
1、投影仪上安装的是什么透镜?
2、幻灯片与投影幕上的像哪个大,哪个小?
3、哪一段是物距,哪一段是像距?
4、为使银幕上获得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幻灯片应如何放置?
5、平面镜的作用是。
6、要使投影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如何调节投影仪?
对应训练:
1、面对幻灯机幕布,将印有“h”字样的幻灯片正插入框中,调节镜头后,在幕布上出现的画面应该是()
2、要使幻灯片在幕布上的清晰象更大一些,则应该将()
A、幻灯机靠近幕布,把镜头略向后移动
B、幻灯机向后离幕布远些,把镜头略向后移
C、幻灯机靠近幕布,把镜头略向前移动
D、幻灯机向后离幕布远些,把镜头略向前移三、放大镜: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参照课本P95知识)动手实验:用放大镜看一看书本上的字、分析讨论:(结合成像光路图)
1、放大镜是什么透镜?
2、放大镜成怎样的像?
3、在什么情况下才看到清晰的像?
4、为使看到的像是更大些,应如何放置?
四、实像和虚像提出问题:比较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与用放大镜所看的像有何不同?交流讨论:
1、哪些像是用光屏得到的, 哪些像是用光屏得不到的? 、
2、实像和虚像有什么区别? 小结: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在胶片上,成________________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使屏幕上成像。
3、放大镜相当于,成像。
当堂训练:
1、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放大镜成的是像。
3、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像。
4、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5、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
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
6、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7、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8、从圆形鱼缸的侧面看去,会看到鱼缸中的“鱼”特别大,这是因为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________,我们看到的是鱼的
________________的像,、9、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放大”或“缩小”)的像。
10、小明用灯泡、凸透镜和光屏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应把当作照相机的镜头,把当作胶片。
实际拍摄时,为使远近物体都能成为清晰的像,应调节照相机的________到胶片的距离,小明观察到胶片上的像是。
1
1、清晨,小草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了______镜的功能,形成了放大的______像,这是由于光的
______射现象的结果。
12、测绘人员绘制地图,需要从空中的直升机上向地面照相,在航空摄影中照相机内的感光胶片上所成的像是( )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