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析PPT课件第四版华东师大研制 第13章 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

合集下载

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

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


2021/6/21
n=2y3=x.^6;y4=x.^100;
plot(x,y1,x,y2,x,y3,'b',x,y4,'r','linewidth',2)
2021/6/21
19
1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0
0.1
0.2
0.3
0.4
0.5
0.6
0.7
1 2.
0 ,
2021/6/21
7
所以该函数列是不一致收敛的。 例 函数列 {xn}在[0,1]上不一致收敛,但在 [0, ] , 1 上一致收敛。 先看看该函数列的图象
clf,x=0:1/100:1; y1=x.^4;y2=x.^10;y3=x.^50; plot(x,y1,x,y2,x,y3,'linewidth',2)
对定义在区间 I 上的函数列{ fn (x) }, x E ,设 x0 E ,若数列 { fn (x0 ) } 收 敛,则称函数列{ fn (x) }在点 x0 收敛, x0 称为函数列{ fn (x) }收敛点;若数列 { fn (x0 ) }发散,则称函数列{ fn (x) }在点 x0 发散。
clf,x=0:1/100:1; y1=8*x./(1+64*x.^2); y2=20*x./(1+400*x.^2); y3=50*x./(1+2500*x.^2); plot(x,y1,x,y2,x,y3,'linewidth',2) hold on plot([-0.1,1],[0,0],'b',[0,0],[-0.1,0.6],'b') axis([-0.1,1.2,-0.1,0.6]) legend('y1,n=8','y2,n=20','y3,n=50')

(NEW)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第4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NEW)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第4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12章 数项级数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 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4章 幂级数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 傅里叶级数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 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8章 隐函数定理及其应用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9章 含参量积分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 曲线积分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1章 重积分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2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2章 曲面积分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2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3章 向量函数微分学23.1 复习笔记23.2 课后习题详解2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 数项级数12.1 复习笔记一、级数的收敛性1.相关定义(1)给定一个数列{u n},对它的各项依次用“+”号连接起来的表达式u1+u2+…u n+… (12-1)称为常数项无穷级数或数项级数(也常简称级数),其中u n称为数项级数(12-1)的通项或一般项.数项级数(12-1)也常写作或简单写作∑u n.(2)数项级数(12-1)的前n项之和,记为 (12-2)称它为数项级数(12-1)的第n个部分和,也简称部分和.(3)若数项级数(12-1)的部分和数列{S}收敛于S(即),则称数项级数(12-1)收敛,称S为数项级数(12-1)的和,记作或S=∑u n.若{S n}是发散数列,则称数项级数(12-1)发散.2.重要定理。

华东师大数学分析13章_函数项级数

华东师大数学分析13章_函数项级数
的所有曲线 y f n ( x ) ( n N ),
都落在曲线 y f ( x ) 与
y f ( x) y fn ( x)
y f ( x)
y f ( x ) 所夹的带状区域内.
O
a
b
x
定理1 (函数列的柯西一致收敛准则) 函数列{ f n ( x )}
n
Sn ( x ) uk ( x ),
k 1
n
x E , n 1,2,
(10)
为函数项级数(9)的部分和函数列.
若 x0 E , 数项级数
u1 ( x0 ) u2 ( x0 ) un ( x0 )
n k 1
(11)
收敛, 即部分和 S n ( x0 ) uk ( x0 ) 当 n 时极限 存在, 则称级数(9)在点 x0 收敛, x0 称为级数(9)的收 敛点. 若级数(11)发散, 则称级数(9)在点 x0 发散. 若 级数(9)在 E 的某个子集 D 上每点都收敛, 则称级数 (9)在 D 上收敛. 若 D 为级数全体收敛点的集合, 就称 D为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 级数在 D上每一
解:x [0,1], 有 lim nx(1 x ) n 0 即极限函数 f ( x ) 0. n
设 ( x) | f n ( x) f ( x) | nx(1 x)n ,
x [0,1]
( x )在[0,1]连续, 必有最大值
( x) n(1 x)n1 (1 x nx)
1
1 n0
1 n0 n0 1 | f n0 ( x0 ) f ( x0 ) | [( ) ] 0 . 2 2 即函数列 {x n }在区间 [0,1)不一致收敛 .

《数学分析华师大》课件

《数学分析华师大》课件
《数学分析华师大》PPT 课件
数学分析是一门重要的数学学科,涵盖了诸多内容,从函数性质到微积分应 用等。本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数学分析的各个方面。
导言
学科介绍
数学分析是研究数学对象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重要性
它为其他数学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应用领域
数学分析在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众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连续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探索连
续函数的局部性质和级数定义。
3
间断点
研究间断点的各种类型,包括可去间
复合函数
4
断和跳跃间断。
学习复合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复 合函数的求导和求极限的方法。
导数与应用
1 导数的定义
深入研究导数的定义和 性质,掌握导数的计算 方法和应用。
2 最值与极值
3 曲线的变化
研究函数的最大值和最 小值,探索极值的判定 条件和优化问题的解法。
函数定义、性质和图像, 理解函数的各种特性和变换。
研究二维和三维曲线曲面的性 质,包括弧长、曲率和曲面积 分。
指数函数
探索指数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了解指数增长和衰减的规律。
极限与连续性
1
极限的概念
深入研究极限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极
连续函数
2
限运算和极限存在的条件。
极坐标和指数形式
研究极坐标和指数形式的复数 表示,深入理解复数的乘方和 开方。
微分方程
1 常微分方程
学习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掌握常微分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偏微分方程
了解偏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研究常见偏微分方程的解法。
3 数值方法
探索数值方法在微分方程求解中的应用,包括欧拉方法和龙格-库塔方法。

§131级数的收敛性数学分析课件(华师大四版)高教社ppt华东师大教材配套课件-图文

§131级数的收敛性数学分析课件(华师大四版)高教社ppt华东师大教材配套课件-图文

§131级数的收敛性数学分析课件(华师大四版)高教社ppt华东师大教材配套课件-图文数学分析第十三章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13.1级数的收敛性一、函数列及其一致收敛性二、函数项级数及其一致收敛性三、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判别法某点击以上标题可直接前往对应内容对于一般项是函数的无穷级数,其收敛性要比数项级数复杂得多,特别是有关一致收敛的内容就更为丰富,它在理论和应用上有着重要的地位.§1级数的收敛性函数列及其一致收敛性函数列及其一致收敛性设f1,f2,,fn,函数项级数及其一致收敛性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判别法(1)是一列定义在同一数集E上的函数,称为定义在E上的函数列.(1)也可记为{fn}或fn,n1,2,.以某0E代入(1),可得数列f1(某0),f2(某0),,fn(某0),.后退前进(2)目录退出数学分析第十三章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高等教育出版社§1级数的收敛性函数列及其一致收敛性函数项级数及其一致收敛性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判别法如果数列(2)收敛,则称函数列(1)在点某0收敛,某0称为函数列(1)的收敛点.如果数列(2)发散,则称函数列(1)在点某0发散当函数列(1)在数集DE上每一.点都收敛时,就称(1)在数集D上收敛.这时D上每一点某都有数列{fn(某)}的一个极限值与之相对应,根据这个对应法则所确定的D上的函数,称为函数列(1)的极限函数.若将此极限函数记作f,则有或limfn(某)f(某),n某Dfn(某)f(某)(n),某D.数学分析第十三章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高等教育出版社§1级数的收敛性函数列及其一致收敛性函数项级数及其一致收敛性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判别法函数列极限的N定义对每一固定的某D,任给正数,总存在正数N,(注意:一般说来N值与和某的值都有关,所以有时也用N(,某)表示三者之间的依赖关系)使当nN时,总有|fn(某)f(某)|.使函数列{fn}收敛的全体收敛点集合,称为函数列{fn}的收敛域.数学分析第十三章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高等教育出版社§1级数的收敛性函数列及其一致收敛性函数项级数及其一致收敛性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判别法例1设fn(某)某,n1,2,为定义在(-,)上的函数列,证明它的收敛域是(1,1],且有极限函数0,|某|1,f(某)1,某1.证任给0(不妨设1),当0|某|1时,由于n|fn(某)f(某)||某|,ln只要取N(,某),当nN(,某)时,就有ln|某|n|fn(某)f(某)||某||某|.数学分析第十三章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高等教育出版社nN。

§123一般项级数数学分析课件(华师大四版)高教社ppt华东

§123一般项级数数学分析课件(华师大四版)高教社ppt华东

§123一般项级数数学分析课件(华师大四版)高教社ppt华东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12.3一般项级数一、交错级数二、绝对收敛级数及其性质由于非正项级数(一般项级数)的收敛性问题要比正项级数复杂得多,所以本节只对某些特殊类型级数的收敛性问题进行讨论.三、阿贝尔判别法和狄利克雷判别法某点击以上标题可直接前往对应内容§3一般项级数交错级数绝对收敛级数及其性质交错级数(un0,n1,2,),阿贝尔判别法和狄利克雷判别法若级数的各项符号正负相间,即n1u1u2u3u4(1)un则称为交错级数.定理12.11(莱布尼茨判别法)若交错级数(1)满足:(ii)limun0,n后退前进(1)(i)数列{un}单调递减;则级数(1)收敛.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高等教育出版社目录退出§3一般项级数交错级数绝对收敛级数及其性质阿贝尔判别法和狄利克雷判别法证考察交错级数(1)的部分和数列{Sn},它的奇数项和偶数项分别为S2m1u1(u2u3)(u2m2u2m1),S2m(u1u2)(u3u4)(u2m1u2m).由条件(i),上述两式中各个括号内的数都是非负的,而数列S2m是递增的.S2m1是递减的,从而数列又由条件(ii)知道0S2m1S2mu2m0(m),从而{[S2m,S2m-1]}是一个区间套.由区间套定理,存在惟一的实数S,使得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高等教育出版社§3一般项级数交错级数绝对收敛级数及其性质阿贝尔判别法和狄利克雷判别法mlimS2m1limS2mS.m所以数列{Sn}收敛,即级数(1)收敛.推论若级数(1)满足莱布尼茨判别法的条件,则收敛级数(1)的余项估计式为Rnun1.对于下列交错级数,应用莱布尼茨判别法,容易检验它们都是收敛的: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高等教育出版社§3一般项级数交错级数绝对收敛级数及其性质阿贝尔判别法和狄利克雷判别法111n11(1);23n1(2)1111n11(1);(3)3!5!7!(2n1)!1234n1n234(1).(4) n1010101010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高等教育出版社§3一般项级数交错级数绝对收敛级数及其性质阿贝尔判别法和狄利克雷判别法定理12.13设级数(5)绝对收敛,且其和等于S,则任意重排后所得到的级数(7)绝对收敛且和也为S.某证只要对正项级数证明了定理的结论,对绝对收敛级数就容易证明定理是成立的.第一步设级数(5)是正项级数,用Sn表示它的第n个部分和.用mv1v2vm表示级数(7)的第m个部分和.因为级数(7)为级数(5)的重排,所以每一vk(1km)应等于某一uik(1km).记nma某{i1,i2,im},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高等教育出版社§3一般项级数交错级数绝对收敛级数及其性质阿贝尔判别法和狄利克雷判别法则对于任何m,都存在n,使mSn.由于limSnS,所以对任何正整数m,都有mS,n即级数(7)收敛,且其和S.由于级数(5)也可看作级数(7)的重排,所以也有S,从而得到S.这就证明了对正项级数定理成立.第二步证明(7)绝对收敛.设级数(5)是一般项级数且绝对收敛,则由级数(6)收敛第一步结论,可得vn收敛,即级数(7)是绝对收敛的.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高等教育出版社§3一般项级数交错级数绝对收敛级数及其性质阿贝尔判别法和狄利克雷判别法第三步证明绝对收敛级数(7)的和也等于S.根据第一步的证明,收敛的正项级数重排后和不变,所以先要把一般项级数(5)分解成正项级数的和.为此令unununun.(8)pn,qn22当un0时,pnun0,qn0;当un0时,pn0,qnunun0.从而0pnun,0qnun,(9)pnqnun,pnqnun.(10)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高等教育出版社§3一般项级数交错级数绝对收敛级数及其性质阿贝尔判别法和狄利克雷判别法由级数(5)绝对收敛,及(9)式,知pn,qn都是收敛的正项级数.因此Sunpnqn.对于级数(5)重排后所得到的级数(7),也可按(8)式的办法,把它表示为两个收敛的正项级数之差qn,vnpn,qn分别是正项级数pn,qn的重排,显然pn其和不变,从而有vpqpqnnnnnS.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高等教育出版社§3一般项级数交错级数绝对收敛级数及其性质阿贝尔判别法和狄利克雷判别法注定理12.13只对绝对收敛级数成立.条件收敛级数重排后得到的新级数不一定收敛,即使收敛,也不一定收敛于原来的和.更进一步,条件收敛级数适当重排后,既可以得到发散级数,也可以收敛于n11条件收敛,任何事先指定的数.例如级数1nn1设其和为A,即11111111(1)n12345678A.1乘以常数后,有2n1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高等教育出版社§3一般项级数交错级数绝对收敛级数及其性质阿贝尔判别法和狄利克雷判别法11111An11(1).2n24682将上述两个级数相加,得到的是(2)的重排:1111131A.325742我们也可以重排(2)使其发散(可参考数学分析学习指导书下册).2.级数的乘积由定理12.2知道,若un为收敛级数,a为常数,则aunaun,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高等教育出版社§3一般项级数交错级数绝对收敛级数及其性质由此可以立刻推广到收敛级数un与有限项和的乘n1阿贝尔判别法和狄利克雷判别法积,即(a1a2am)unakun,n1n1k1m那么无穷级数之间的乘积是否也有上述性质设有收敛级数unu1u2unA,v1v2vnB.(11)(12)vn将级数(11)与(12)中每一项所有可能的乘积列成下表: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高等教育出版社§3一般项级数交错级数绝对收敛级数及其性质阿贝尔判别法和狄利克雷判别法u1v1u2v1u3v1unv1u1v2u2v2u3v2unv2u1v3u1vnu2v3u2vnu3v3u3vnunv3 unvn(13)这些乘积uivj可以按各种方法排成不同的级数,常用的有按正方形顺序或按对角线顺序.依次相加后,有u1v1u1v2u2v2u2v1u1v3u2v3u3v3u3v2u3v1(14)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高等教育出版社§3一般项级数交错级数绝对收敛级数及其性质阿贝尔判别法和狄利克雷判别法u1v1u2v1u3v1unv1u1v2u2v2u3v2unv2u1v3u2v3u3v3unv3u1vnu2vnu3vn unvn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高等教育出版社正方形顺序§3一般项级数交错级数绝对收敛级数及其性质阿贝尔判别法和狄利克雷判别法u1v1u2v1u1v2u2v2u1v3u2v3u3v2u3v3对角线顺序u1v1u1v2u2v1u1v3u2v2u3v1.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高等教育出版社u3v1(15)§3一般项级数交错级数绝对收敛级数及其性质阿贝尔判别法和狄利克雷判别法推论(阿贝尔引理)若(i)1,2,,n是单调数组,记ma某{k};k(ii)对任一正整数k(1kn)有kA,则有vk1nnkk3A.(19)证由(i)知12,23,,n1n都是同号的.于是由分部求和公式及条件(ii)推得k1kkv(12)1(23)2(n1n)n1nnA(12)(23)(n1n)AnA1nAnA(12n)3A.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高等教育出版社§3一般项级数交错级数绝对收敛级数及其性质阿贝尔判别法和狄利克雷判别法现在讨论形如anbna1b1a2b2anbn级数的收敛性的判别法.定理12.15(阿贝尔判别法)(20)若{an}为单调有界数列,且级数bn收敛,则级数(20)收敛.证由于数列{an}单调有界,故存在M0,使anM.数,存在又由于bn收敛,依柯西准则,对任意正正数N,使当n>N时,对任一正整数p,都有npknb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高等教育出版社k.§3一般项级数交错级数绝对收敛级数及其性质阿贝尔判别法和狄利克雷判别法(阿贝尔引理条件(ii)).应用(19)式得到npknab这就说明级数(20)收敛.kk3M.定理12.16(狄利克雷判别法)且liman0,又级数bn若数列{an}单调递减,n的部分和数列有界,则级数(20)收敛.证由于bn部分和数列Vnbn有界,故存在正k1n数M,使|Vn|M,因此当n,p为任何正整数时,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高等教育出版社§3一般项级数交错级数绝对收敛级数及其性质阿贝尔判别法和狄利克雷判别法|bn1bn2bnp||VnpVn|2M.又由于数列{an}单调递减,且liman0,对0,n19)式得到N,当nN时,有an.于是根据(|an1bn1anpbnp|2M(|an1|2|anp|)6M.有了阿贝尔判别法就知道:若级数un收敛,则un级数p(p0),n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高等教育出版社un都收敛.n1§3一般项级数交错级数绝对收敛级数及其性质阿贝尔判别法和狄利克雷判别法例3若数列{an}具有性质:a1a2an,liman0,n则级数aninn某和ancon某对任何某(0,2)都收敛.解因为n某1某3某2incok某inin某in22k1222111inn某inn某inn某,222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高等教育出版社。

华东师大第四版数学分析上册课件

华东师大第四版数学分析上册课件

数学分析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数学分析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期、经典时期和现代发展阶段。
详细描述
数学分析的初创期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的数学家开始系统地研究微积分。经典时期则是在18世纪 和19世纪,数学分析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完善,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定理和公式。进入20世纪后,数学 分析继续发展并逐渐与其他数学分支相互融合,形成了现代数学分析的体系。
换元积分法的应用
主要用于处理被积函数为复合函数或具有特定形式的情况,通过换元将问题转化为更易 于处理的形式。
06
定积分
Chapter
定积分的定义与性质
定积分的定义
定积分是积分的一种,是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积分和的 极限。
定积分的性质
定积分具有线性性质、可加性、区间可加性、积分中值 定理等性质。
定积分的计算方法
华东师大第四版数学分析上册课件
目录
• 绪论 • 极限论 • 连续性 • 导数与微分 • 不定积分 • 定积分
01
绪论
Chapter
数学分析的起源和定义
总结词
数学分析起源于古希腊,是研究实数、极限、连续性和可微 性的科学。
详细描述
数学分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的数学家,他 们开始研究连续性和无穷小的问题。经过几个世纪的探索和 发展,数学分析逐渐形成了以实数、极限、连续性和可微性 为核心的理论体系。
数学分析的特性与重要性
总结词
数学分析具有严密性、连续性和广泛应用性的特点,是数学和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
详细描述
数学分析的特性表现在其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证明上,它强调对概念和定理的精确表述。此外,数学分析还具有连 续性的特点,它研究的是实数域上的连续函数。最后,由于数学分析是许多学科的基础,如物理、工程、经济等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数学分析PPT课件第四版华东师大研制 第13章 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

数学分析PPT课件第四版华东师大研制  第13章 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

定理13.1 (函数列一致收敛的柯西准则) 函数列 { fn } 在数集 D上一致收敛的充要条件是: 对任给正数 ,
总存在正数N, 使当 n, m N , 对一切 x D, 都有
| fn( x) fm ( x) | .
(4)
证 必要性 设 fn( x) f ( x) (n ), x D,即对
1,
x 1.
证 任给 0 (不妨设 1), 当 0 | x | 1 时, 由于
| fn( x) f ( x) || xn |,
只要取 N ( , x) ln , 当 n N ( , x) 时,就有
ln | x |
| fn( x) f ( x) || x |n| x |N .
前页 后页 返回
3
f3
像如图13-3 所示.
2
f2
1
f1
图13 3
f (x)
O 11 1 1 64 3 2
1
x
于是(8)在[0, 1]上的极限函数为 f ( x) 0. 又由于
sup
x[0, 1]
fn(x)
f (x)
fn
1 2n
n
(n ),
所以函数列 (8) 在 [0, 1] 上不一致收敛.
前页 后页 返回
(7)
xD
因为对一切 x D, 总有
| fn( x) f ( x) | sup | fn( x) f ( x) | .
xD
前页 后页 返回
故由 (7) 式得 fn( x) f ( x) , 于是 fn 在 D 上
一致收敛于 f .
注 柯西准则的特点是不需要知道极限函数是什么,
只是根据函数列本身的特性来判断函数列是否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一致收敛性
对于一般项是函数的无穷级数,其收敛性 要比数项级数复杂得多,特别是有关一致收 敛的内容就更为丰富,它在理论和应用上有 着重要的地位.
一、函数列及其一致收敛性 二、函数项级数及其一致收敛性 三、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判别法
前页 后页 返回
一、函数列及其一致收敛性

f1, f2 , , fn ,
f (x) ,
xD
前页 后页 返回
或 fn(x) f (x) (n ) , x D.
函数列极限的 N 定义: 对每一固定的 x D , 任 给正数 , 总存在正数N(注意: 一般说来N值与 和
x 的值都有关, 所以有时也用N( , x)表示三者之间
的依赖关系), 使当 n N 时, 总有
前页 后页 返回
为: 与 相对应的 N 仅与 有关, 而与 x 在 D 上的 取值无关, 因而把这个对所有 x 都适用的 N 写作
N ( ).
显然, 若函数列 fn 在 D 上一致收敛, 则必在 D 上
每一点都收敛. 反之, 在 D 上每一点都收敛的函数列,
它在 D 上不一定一致收敛.
例2
中的函数列
sin nx
n
是一致收敛的,
因为对任意
前页 后页 返回
给定的正数 , 不论 x 取(-,+)上什么值, 都有
N
1 ,
当n
N 时,
恒有
sin nx
,
所以函数列
n
sin nx
n
在(-,+)上一致收敛于
f
(x)
0.
函数列 fn 在 D 上不一致收敛于 f 的正面陈述是:
存在某正数 0, 对任何正数 N, 都有某一点 x0 D 和
对应的数列为 1, 1, 1, 1 , 显然是发散的. 所以 函数列 { xn } 在区间 (1, 1]外都是发散的. 故所讨论
的函数列的收敛域是 (1, 1].
前页 后页 返回
例2
定义在 (,
) 上的函数列
fn( x)
sin nx , n
n 1,2, .
由于对任何实数 x, 都有
sin nx 1 , nn
当 x 0 和 x 1时, 则对任何正整数 n, 都有
| fn(0) f (0) | 0 ,
| fn(1) f (1) | 0 .
这就证明了 { fn } 在( 1, 1] 上收敛, 且极限就是(3)
式所表示的函数.
又 当| x | 1时, 有 | x |n (n ), 当 x 1时,
与 y f ( x) 所夹的带 O a
bx
状区域之内.
图 13-1
前页 后页 返回
函数列 {xn} 在区间(0, 1)上 y 不一致收敛, 从几何意义上 1
看, 就是存在某个预先给定
的 (<1), 无论 N 多么大,
1,
x 1.
证 任给 0 (不妨设 1), 当 0 | x | 1 时, 由于
| fn( x) f ( x) || xn |,
只要取 N ( , x) ln , 当 n N ( , x) 时,就有
ln | x |
| fn( x) f ( x) || x |n| x |N .
前页 后页 返回
| fn( x) f ( x) | .
使函数列 { fn }收敛的全体收敛点集合, 称为函数列
{ fn }的收敛域.
前页 后页 返回
例1 设 fn( x) xn, n 1,2, 为定义在(-, ) 上的 函数列, 证明它的收敛域是 (1, 1], 且有极限函数
0, | x | 1,
f
(
x)
1
1 N
N
(0,
1),
就有
x0n0 0
1 1 1. N2
前页 后页 返回
函数列 fn 一致收敛于 f 的几何意义:如图所示,
0, N 0, 对于序 y
号大于 N 的所有曲线
y fn( x) (n N ),
y f (x) y f (x)
y f (x) y fn(x)
都落在曲线 y f ( x)
前页 后页 返回
定义1 设函数列{ fn } 与函数 f 定义在同一数集 D 上,若对任给的正数 , 总存在某一正整数 N , 使当 n N 时,对一切 x D, 都有
| fn( x) f ( x) | , 则称函数列 { fn} 在 D 上一致收敛于 f ,记作
fn( x) f ( x)(n ) , x D. 由定义看到, 一致收敛就是对 D 上任何一点, 函数列 趋于极限函数的速度是 “一致” 的. 这种一致性体现
(1)
是一列定义在同一数集 E 上的函数,称为定义在E
上的函数列. (1) 也可记为
{ fn } 或 fn , n 1, 2, .
以 x0 E 代入 (1), 可得数列
f1( x0 ), f2( x0 ), , fn( x0 ), .
(2)
前页 后页 返回
如果数列(2)收敛, 则称函数列(1)在点 x0 收敛, x0 称 为函数列(1)的收敛点. 如果数列(2)发散, 则称函数
故对任给的 0, 只要 n N 1 , 就有
sin nx 0 .
n
前页 后页 返回
所以函数列 sin nx n的收敛域为 (, ), 极限
函数为 f ( x) 0. 注 对于函数列, 仅停留在讨论在哪些点上收敛是远 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研究极限函数与函数列所具 有的解析性质的关系. 例如, 能否由函数列每项的 连续性、可导性来判断出极限函数的连续性和可导 性; 或极限函数的导数或积分, 是否分别是函数列 每项导数或积分的极限. 对这些更深刻问题的讨论, 必须对它在 D上的收敛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行.
某一正整数 n0 N( 注意: x0 与 n0 的取值与 N 有关 ),
使得
前页 后页 返回
fn0 ( x0 ) f ( x0 ) 0 .
由例1 中知道, xn 在 (0, 1) 上不可能一致收敛于 0.
下面来证明这个结论.
事实上,若取0Fra bibliotek1, 2
对任何正整数
N
2,
取正整
1

n0
N

x0
列(1)在点 x0 发散. 当函数列(1)在数集 D E上每一 点都收敛时, 就称(1)在数集 D 上收敛. 这时 D 上每
一点 x 都有数列 { fn( x)}的一个极限值与之相对应 ,
根据这个对应法则所确定的 D 上的函数, 称为函数
列(1)的极限函数. 若将此极限函数记作f, 则有
lim
n
fn(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