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案

《城南旧事》读书推荐课教案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4、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出示片段,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1、你熟悉这段话吗?你在哪里见过?你知道《冬阳童年骆驼队》和《城南旧事》有什么联系吗?2、认识“序言”。

课件出示:“序言”,又叫“序”、“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内容多说明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缘由,经过和特点。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冬阳·童年·骆驼队》就是林海音女士为本书写的一篇自序。

二、整体感知。

同学们,拿到一本书,你想先了解这本书的什么?1.认识作者2. 《城南旧事》一共包括几部分,通过看目录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目录的作用在于能让我们在第一时间了解本书的主要章节,便于我们有选择性地阅读。

)课前通过调查,三分之二的同学都喜欢读第一部分《城南旧事》,今天我们就一起交流这部分的读书感受。

3.填空:《城南旧事》的作者是(),我们还学过她的作品《》。

这是一部()的小说,借一个孩子——()的眼光看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

《城南旧事》是由()个故事组成,分别是《》、《》、《兰姨娘》、《驴打滚》、《》。

4、说说故事主要内容: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

三、走近人物。

猜一猜:下面的片段描写的是谁?出自哪个故事?(1)小英子我手里拿着一个空瓶子和一根竹筷子,轻轻走进惠安馆,推开跨院的门,院里那棵槐树,果然又垂着许多绿虫子,秀贞说是吊死鬼,像秀贞的那几条蚕一样,嘴里吐着一条丝,从树上吊下来。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范文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范文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2. 通过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简介。

2. 人物形象分析: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

3. 故事情节概括:重点分析英子与宋妈的关系、英子成长过程中的变化等。

4. 主题思想探讨:童年记忆、成长烦恼、家庭亲情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关系,分享自己的看法。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提炼出小说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课后主动阅读的情况。

2. 学生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表达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提供给学生阅读,以便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2. 相关评论文章: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观点,拓宽视野。

3. 历史背景资料:为学生提供关于作品背景的知识,有助于深入理解小说。

六、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城南旧事》原著,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看法。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小说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4. 小组分享: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角色扮演的心得体会。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城南旧事》的背景、人物、情节等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设计理念:当我们把好书送到孩子们面前,我们的工作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我们要努力让孩子保持对书籍的持久兴趣,最终这种兴趣才能转化为一种习惯。

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读书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家长对书籍的热爱。

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对《城南旧事》的独特认识。

2.让学生了解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读《城南旧事》中的片段,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4.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1.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四周内阅读完《城南旧事》。

2.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有能力的写出同读经历。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3.组织学生作手抄报和读书摘录卡。

教学过程:导入:书的美有着自己独特的神韵。

或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美,或是“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柔美,或是“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凄切的美⋯⋯正是这些美的文字,美的情趣,把我单调的生活涂抹的五彩缤纷。

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经典作品。

一、介绍作者1.聊《城南旧事》题目2.介绍作者,出示作者生平写照小诗:人生百岁几日春,休将黑发恋风尘。

去年此地君曾至,想见茑花待故人。

二、介绍童年故事1.童年是一个人记忆的开始,他也是一个问的符号,实际的童年过去了,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读了这本《城南旧事》我们就走进了书中仿佛自己就是稳重的那位小英子童年的故事一幕又一幕出现在我们脑海中,那童年的回忆历历在目,文中写了几个故事,这些故事又发生在她童年几岁的时候呢?三、大致学习《城南旧事》中几个故事:1.引导学生看目录,问:“《城南旧事》中向我们讲述了几个故事?”---------------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2.《城南旧事》中以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为线索共讲述了5个故事: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落了3.让我们通过这些文字来猜猜书中的人物。

整本阅读 指导课《城南旧事》教学案例

整本阅读  指导课《城南旧事》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整本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教学案例一、背景分析“读整本的书”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

2001年7月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中的表述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可见,整本书阅读能够扩大阅读空间。

通过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籍指导,阅读方法指导,讨论交流等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发展语言,锻炼思维,强健精神,提升境界。

对整本书阅读效果和阅读过程进行质性评价,保证整本书阅读的有效进行,为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二、案例描述《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

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课前准备:请同学们梳理小说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一)回顾故事知作者师:同学们,我们知道,要读懂一本书,就要对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有一定的了解。

请结合你的前置学习单,说说你了解的林海音。

学生交流、评议和补充,教师相机课件出示作者资料。

师:林海音的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其中《城南旧事》最为著名。

它是林海音以其7岁到13岁的生活为原型和背景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小说有六个部分,分别讲述了五个故事。

请结合前置学习单,说说这五个故事的题目、主要人物和人物的命运。

学生交流、评议和补充,教师相机课件出示主要人物。

师:这些人,这些事串起了英子的童年,讲述了她成长的心路历程。

因为长大,所以怀旧;因为颠沛流离,所以怀念童年时母亲温暖的怀抱。

英子满脸童真,对美好有着超强的感受力,然而现实却不如人意,伴随她成长的是一连串的离别。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概述:《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通过对老北京城南地区的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人物介绍: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如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3. 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简要介绍自己了解的老北京的历史文化。

2.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关系。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命运,分享自己的感悟。

4.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点阐述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城南旧事》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的理解程度。

七、课后作业:1. 完成对《城南旧事》的阅读,确保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有全面的了解。

2. 写一篇读后感,内容包括:对故事的概括、对人物的评价、对自己的启示等。

3. 选择一部其他有关北京历史或文化的小说进行阅读,作为对比和拓展。

八、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书籍或电子书。

2. 关于老北京历史文化的图片、视频资料。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城南旧事》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提问、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1.4 教学步骤(1)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3)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邀请学生分享对小说的初步印象和阅读期待。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2.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2 教学内容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和创作《城南旧事》的背景。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展示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2.4 教学步骤(1)讲述林海音的生平简介。

(2)展示《城南旧事》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3)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及作品背景对小说的影响。

第三章:小说情节分析3.1 教学目的通过分析《城南旧事》的小说情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城南旧事》的主要情节,探讨其内在逻辑和意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小说情节。

3.4 教学步骤(1)讲述《城南旧事》的主要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情节的内在逻辑和意义。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人物形象分析4.1 教学目的通过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鉴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4.4 教学步骤(1)讲述《城南旧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2)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的变化和发展。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5.1 教学目的5.2 教学内容5.3 教学方法5.4 教学步骤(2)提出后续课程的学习目标和期待。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阅读中概括《城南旧事》的每章主要情节,并谈谈读后的感想,利用好大阅读时间,给他们提供阅读材料和阅读实践机会,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交流,学会阅读。

2、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及时制作“读书小报”,做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城南旧事》,学生重温童年的美好,感受人间真情,传递给他们温暖和力量,陪伴他们一路成长。

4、阅读时不仅欣赏原文,还要看看名家点评和赏析,学会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提炼作者写作技巧,简单写写读后感,全方位品读本书,提高文学素养。

二、课前准备:学生的“读书笔记”;师生共读《城南旧事》简介、前言。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阅读过程:第一课时:初次了解,激发阅读兴趣(一)激趣导入:1、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1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

同学们,两位著名作家的话语,让我们明白了有益的书籍的确是一样好的东西!2、展示优秀的读书笔记,并告诉学生要学习的地方。

(标明书籍的页数,写上欣赏的理由,留出装订的地方。

)(二)、实践阅读:1、师:同学们“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本节课,我们师生就一起开始阅读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著作《城南旧事》。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她的《窃读记》,认识了一位热爱读书、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小女孩。

本册第六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这本书的序言,让我们了解了骆驼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体会到作者对童年深深地留恋。

这本书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的往事,展现了成人世界的北悲欢离合,满怀怀旧基调和眷念之情,在天真盎然中道尽了人世复杂的情感。

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妞儿、兰姨娘、宋妈,还有那一片蓝蓝的大海……2、师:下面我们进行两分钟默读前言《美好的童年,淡淡的乡愁》,看看在两分钟内,自己能看几页课外书。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书籍信息】《城南旧事》是著名台湾女作家林海音最具影响力的成名作。

本书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于1960年出版。

全书通过作者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

【设计理念】当我们把好书送到孩子们面前,我们的工作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我们要努力让孩子保持对书籍的持久兴趣,最终这种兴趣才能转化为一种习惯。

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读书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家长对书籍的热爱。

【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对《城南旧事》的独特认识。

2.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

3.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1.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四周内阅读完《城南旧事》。

2.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有能力的写出同读经历。

3.组织学生作手抄报和读书摘录卡。

【教学过程】一、播放背景音乐,进入书中情境1.(课件出示)骆驼队黑白图片(配上悠长深远的驼铃声)同学们,你们看:在一个温暖的冬日里,一队骆驼正从高高的城墙下缓缓走过;你们听,远处隐约传来了悦耳的驼铃声……2.播放音乐:李叔同的《送别》(将学生带入到名著的意境中)3.教师动情朗读:(课件出示)“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

”师说明:这段文字出自42岁的林海音女士写作的《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序言,她把自己难忘的童年时光写进了这部小说里。

(课件出示)“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哪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板书:城南旧事——林海音)师导:同学们愿意了解一下这位女士和她的小说吗?(生:愿意)好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吧。

二、简介名著作者1.(课件出示)林海音女士的中年及童年画像(字幕简介)林海音(1918年-2001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生于日本大阪,童年在北平长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洛舍中心学校唐建英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读《城南旧事》中的片段,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童年是一个人记忆的开始,他也是一个问的符号,实际的童年过去了,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读了这本《城南旧事》我们就走进了书中仿佛自己就是稳重的那位小英子童年的故事一幕又一幕出现在我们脑海中。

那么让我们一起齐读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课文的倒数第二自然段。

生齐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阳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2、了解作者林海音。

3、请学生阅读《城南旧事》的简介。

4、师简介:
《城南旧事》通过一个小姑娘英子的眼睛,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旧北京的几个小人物的命运,寄寓着作者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跟着小英子走进《城南旧事》,走进小英子的童年。

二、大致学习《城南旧事》中几个故事:
1、引导学生看目录,问:“《城南旧事》中向我们讲述了几个故事?”
2、《城南旧事》中以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为线索共讲述了5个故事:
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
爸爸的花落
三、重点学习第二个故事《我们看海去》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起学习《我们看海去》。

1、让生自由读。

2、问:“你们读过这首诗后能猜出这个故事中讲的是什么内容吗?”
3、是啊,老师最初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也是想着这个故事讲的肯定是英子和小伙伴一起去看海的故事,但作者给我讲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出示课件)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

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

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

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

4、我读完这个故事后,觉得这个故事中人物的对话描写得非常好,从人物的对话中,我们可以走进厚嘴唇的内心世界,了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接下来老师引导同学们跳读,光读有关小英子和厚嘴唇谈话的场面。

5、出示问题,让生分析。

6、让学生们试写人物分析
四、学习表现人物情感的片段
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

我告诉爸,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

我问爸,能不能起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六年前他参加了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选做这件事。

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
但是我说:“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台底下,我上台说话就不发慌了。


爸爸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那么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
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

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

然后,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我知道,爸爸。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
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读后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父亲与英子的鼓励、教诲和关心)
五、学习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英子的善良)
惠安馆
惠安馆的疯子我看见过好几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门口,宋妈或者妈就赶快捏紧我的手,轻轻说:“疯子!”我们就擦着墙边走过去,我如果回头再张望一下,她们就用力拉我的胳膊制止我。

其实那疯子还不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她总是倚着门墙站着,看来来往往过路人。

请读过书的同学介绍一下这个人物。

(秀贞这个心爱的人再也没有回来,刚出生的女儿又被父母丢弃的女人,在别人眼里,她只是一个被远离的、被耻笑的、被议论的疯子,而在英子眼里呢?不仅如此,她帮助妞和秀贞逃跑,他、蹲在草丛里和小偷坦诚聊天,约定一起去看海……看出了什么?)
六、学习表现社会生活
宋妈这时也向惠安馆里看,正好疯子的妈妈抬起头来,她和宋妈两人同时说“吃了吗?您!”爸爸说北京人一天到晚闲着没有事,不管什么时候见面都要问吃了没有。

这时剃头挑子过来了,那两片铁夹子“唤头”弹得嗡嗡地响,也没人出来剃头。

打糖锣的也来了,他的挑子上有酸枣面儿,有印花人,有山楂片,还有珠串子,是我最喜欢的。

你读过后知道什么?
七、学习精彩富有个性的语言
红花的衫裤,一条像狗尾巴似的黄毛辫子,大大的眼睛,一排小帘子似的长睫毛,一闪一闪的,在想我招手呢!(妞)
语言稚嫩、活泼,充满童趣
八、总结:
读书就这样读
1、了解丰富的社会生活
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4、品味作品中的语言
九、总结阅读方法:
本书中还有《惠安馆》中的妞儿、秀贞,《兰姨娘》中的兰姨娘,《驴打滚儿》中的宋妈,还有整本书的主人公小英子,他们都是真实可感的人物,我们可以通过书中人物的外貌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去了解他们,去认识他们。

我们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可把这些描写摘抄下来,并附上自己的理解,综合在一起就是人物分析表了。

十、布置作业
认真阅读《城南旧事》,试着分析妞儿、秀贞、兰姨娘、宋妈、小英子的特点。

六年级语文城南旧事阅读欣赏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欣赏
一、知识链接
国庆长假老师向同学们推荐阅读《城南旧事》这本书,我想同学们一定已经不止一遍地读过了。

《城南旧事》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英以其7——13岁的童年生活为背景写的一篇中篇小说,描写的是上个世纪20年代北京的人、北京的景、北京的事。

二、感知小说内容
谁来说说小说向我们讲述了哪些故事呢?
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内容?
在这五个故事的结尾都有一个共同的情节也可以说是一个共同的画面,那是一个怎样的情节呢?对了是离别,甚至有与父亲的生死离别,可是英子始终以一双天真无邪的目光观察着这些事情的发生,用不那么悲伤的语调,很从容的将五个故事娓娓道来。

其实在小说的封面的下面就已经向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指名读
三、确定赏析的线索
突出“全书以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天真无邪的目光看待一个充满幸福和悲伤的社会。

”这一节课我们就选择英子天真无邪目光中的“景物,人物”这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去与英子一起分享童年!
四、赏析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几乎随处可见,老师让同学们做笔记的时候,摘抄下相关的段落,并想想英子是怎样看待眼中的景物的。

同学们做好了吗?老师就请一些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一下,让我们共同分享你读书的成果。

刚才,我们一起分享了英子眼中的一幅幅童年风景画,很多童年的生活细节都被她写得栩栩如生,意趣盎然。

作者用风趣的语言、似曾相识的场景和深深的回忆,把明媚的阳光带到了我们的面前,让人心生温暖。

即使是愁肠百结的分别,作者的笔下流露出的也不过是淡淡的忧伤。

赏析、感悟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英子,其实就是童年时代的林海英,她是让哪些人物与她一起来承担起童年的。

( 妞儿、秀珍、小偷、兰姨娘、宋妈、爸爸……)
当我们读者《城南旧事》,英子、秀贞、妞儿……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这些都归功于林海音传神的描写,接下来,老师将出示一些精彩的句子,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文字描写的是书中的哪个人物。

小说中,像这样精彩的句子随处可见,同学们能不能再找一些这样的句子来读一读,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些文字描写的谁?
老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秀贞、小偷”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的深刻,成人、英子对他们的看法各不相同,从“秀贞、小偷”这两个人物形象中选择其中一个同桌讨论,谈谈小说中的“成人”和“英子”对他们的不同看法。

三、升华主题
看来同学们对书中的人物形象印象都非常深刻,和大家所说的一样英子始终以一双天真无邪的目光看待着周围的一切。

1、出示海报
1982年,《城南旧事》被改编成电影,同学们从这张海报中你看到了些什么呢?
这张海报的设计者独具匠心的地方在哪儿呢?
整个画面以眼睛为主,讲述的是她经历的事,讲述的是她看到的事,这本书的就是讲她眼中看到的事,
你看到的又是一双怎样的眼神呢?(平静、温馨、柔和、渴望、疑惑……)
是啊!透过这一双眼睛让我们看到了英子的童年,从她的眼神中流落出的更多的是略带忧伤的童年,小偷的被抓、奶妈的离去、与父亲的阴阳相隔,望着他们的离去,英子伤心难过。

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

四、写写自己的感受
我们静静地欣赏了林海音的小说,分享她纯真而又略带忧伤的童年。

同学们,趁着我们童年的美好时光,阅读更多的书籍,让更多精美的语言文字丰富我们的童年。

回忆童年,以“与英子的童年相比,我的童年是……”为开头写一段自己对童年的回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