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古诗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24首必读经典七绝名诗(附赏析)

24首必读经典七绝名诗(附赏析)24首必读经典七绝名诗首必读经典七绝名诗《出塞》·王昌龄·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
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这首《出塞》,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枫桥夜泊》·张继·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着名之作。
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千古绝唱,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千古绝唱,不仅家喻户晓,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名扬海外,在中华诗坛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
(名扬海内外)(名扬海内外)《早发白帝城》·李白·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有名的七绝,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自然天成,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
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
诗中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古诗词名句赏析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名句赏析九年级下册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个“异”字统领上片,写出了边塞的特有风光,化用“雁飞回雁峰”的典故,极言塞外天气极寒。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用典的手法,运用了“燕然勒功”的典故,表现了词人及边塞将士思念家乡但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用典,运用“孙权射虎”的典故,自比孙权,表现了词人的狂气。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化用“遣冯唐”的典故,表现了词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的情感。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用典,化用“天狼星”的典故,(比喻,将拉开的弓比作满月,将敌人比作天狼星,)表现了词人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6、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用典,化用“晋王恺有良牛”的典故,并从听觉角度描写了边塞特有的声音,写出了军旅生活的激越雄壮,表现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和顺利,刻画了一个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
8、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用典,化用白居易的诗,表现了词人革命道路上知音难觅的苦闷之情。
9、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对比,极言主人公从军时间之长,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极不合理。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以春景写冬景,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11、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运用互文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边塞将士们生活的艰辛。
1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运用视觉描写,一红一白,相互映衬,色彩鲜明,表现了边塞战士不屈的斗志。
1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留白的手法,含蓄委婉,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无限怅惘之情。
1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用典,借用曹操的话,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和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初中语文文言文《古代诗歌四首》原文、译文及赏析

《古代诗歌四首》原文、译文及赏析一、曹操《观沧海》曹操【整体感知】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名句含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诗歌主旨】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整体感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白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情,情景交融。
诗歌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虚写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气势宏伟,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
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主题】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写法】1.借景抒,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主题】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明月来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
【写法】1.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写景,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境,虽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
3.想象奇特,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这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外,小船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部古诗总结赏析

初中语⽂⼋年级上册全部古诗总结赏析1.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唯落晖。
牧⼈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歌⼤意:傍晚时分我站在东皋纵⽬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
⼣阳余晖晕染下,每⼀棵树,每⼀座⼭,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
放牧的⼈赶着⽜返回,猎⼈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我看到这些⼈⼜不认识,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
1、试分析⾸联在全诗中的作⽤。
(1)第⼀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写景。
(2)第⼆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3)写出了诗⼈内⼼的苦闷和⽭盾,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孤独、落寞的情怀。
3、颔联和颈联运⽤了何种⼿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中间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四望,到处是⼀⽚秋⾊,在⼣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驱犊回家,猎⼈满载⽽归,似乎兴致盎然。
)(可换成上⾯颔联和颈联的诗歌⼤意)牧⼈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园⽓氛,使整个画⾯活跃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幅⼭家晚秋图,光与⾊,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尾联通过运⽤伯夷和叔齐的典故有何表达作⽤?诗⼈在现实中孤独⽆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和伯夷、叔齐那样的⼈做朋友。
诗⼈借“采薇”的典故,表现诗⼈知⾳难觅、孤独⽆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5、诗⼈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这⾸诗通过描写萧瑟静谧的秋景和⽆⼈相识的情景,表现了诗⼈孤独苦闷、彷徨清冷⼼情和在现实中孤独⽆依、只好追怀古⼈的落寞⼼绪。
2.黄鹤楼崔颢(hào)昔⼈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去不复返,⽩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愁。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主题】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写法】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诗歌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虚写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气势宏伟,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
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主题】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明月来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
【写法】1.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写景,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境,虽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
3.想象奇特,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这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外,小船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走。
初中语文知识点之古诗词鉴赏3篇

初中语文知识点之古诗词鉴赏3篇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语文知识点之古诗词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语文知识点: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因此在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比较大,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的鉴赏中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考察重点。
古诗词的考察还包括诗眼、炼字以及意象等。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
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古诗分类: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中考必背)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中考必背)1、《无题》李商隐主旨: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诗人与相爱的人难得见上一面,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蜡烛成灰泪始干。
”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最为精彩动人。
2、《夜雨寄北》李商隐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角度:诗意:什么时候才能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情景?情感:这两句诗使诗境与回环映照中更增深永情韵,融凄清与温煦默然与神往,寂寥与慰藉为一体。
3、《论诗》赵翼清代学者、诗人《瓯北诗钞》“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4、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唐“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这句诗使用了反衬手法。
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能战,英勇杀敌。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用典。
斩楼兰:据考证,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
这里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5、《相见欢》李煜五代时南唐后主主旨:写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
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角度:诗意:剪又剪不断,理了仍然还乱,是紧紧缠绕人的是离愁。
修辞:用丝缕比喻愁思,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6、《浣溪沙》晏殊北宋词人主旨:抒写对人事的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
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角度:诗意:花儿凋谢了,忍见它伴随着残春消逝;燕子又来了,新朋还是旧友,过眼迷离。
情感:通过对易逝的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
写法: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语言: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
7、《龟虽寿》曹操赏析“老骥伏枥,志——,烈士——壮心——”内容: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上,但胸中任然有驰骋千里的豪情,有志干一翻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对理想的追求永不会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 18. 请任选一个角度(内容、结构、语言……)赏析词尾画线句的妙处。(4 分)
巩固提升
7
一、【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4-18 题。 酹江月 秋夕兴元使院作①,用东坡赤壁韵 胡世将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②。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
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 借代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 绿肥红瘦。”
双关的使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 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
双关
能加深寓意,给人深刻印象。
道是无晴却有晴。”
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联想 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塑造成一个典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型。
(贺知章《咏柳》)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想象 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宋·刘克庄《满江红》) D.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唐·张泌《寄人》) E.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金·吴激《人月圆》) 17. “塞马晨嘶,胡笳夕引”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是作品中两组对仗的句子,请任选
一组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作用。(4 分)
6
二、【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7—20 题。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①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②。 十年蹴鞠③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④,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⑤山河锦锈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蘋愁杀白头翁。 注:①偏枯:麻痹。②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③蹴鞠:踢球。④紫塞:泛指北方。
感的? 整体答题思路:
分析表达 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 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观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必须准确的指 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结合相关诗句说 说这个手法的山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再次,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 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 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表达方式: 一指 ―→指出诗歌中记叙、描写、抒情手法的基本特点; 二联 ―→联系具体内容,阐释该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 三赏 ―→ 赏析表达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等的作用。 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第一步:指出是什么手法。 第二步: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展开简析。 第三步:指出运用手法的作用。
相互比较两种事物使形象更鲜明,烘托映衬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对比
更突出,揭示主旨更深刻,使人感受深切。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2
(杨巨源《城东早春》) 四、构思立意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诗词的篇章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 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具体的构思技巧主要指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照应、 铺垫、抑扬等。
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考试常考 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
的是反衬,如用乐景反衬哀情,用动反衬静, 工。(李纲《望江南》)
用虚反衬实等。
托物 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 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 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
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掌握古诗歌中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提高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修辞
作用
示例
描绘意象更加形象生动,体现意象的情 李白《清溪行》:“人行明镜中,鸟度屏
比喻
态特征。
风里。”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 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更突出、更鲜明 地表现事物。
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②案辔:案,同“按”。按辔,手抚驭马的缰绳,任马慢步行走。 18.陆机曾说:“诗缘情而绮靡。”意思是诗歌重在抒发诗人情感,且应注重文辞华美。请 从这个角度赏析诗句“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4 分)
19.诗中“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描写了周围幽雅清丽之景,结尾却转而抒发“不能 寐”“独长想”之情,如何理解这样写的效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认识。(5 分)
过程。
(刘禹锡《望洞庭》)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渲染
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杜甫《登高》)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象征
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衬托
衬托分正衬与反衬两种。它可以使被陪衬事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
第 1 讲 初中语文-古诗赏析
No. Date Time Name
1 语文
赏析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
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一、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
二、表达方式
基本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在古代诗歌中重点考查描写、抒情
两类,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三、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上的含义等同于表达技巧,而
1
高考通常在狭义方面使用它,主要包括:联想、想象、象征、衬托、用典、对比、托物言志、
【结构特点】
例 3: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晓望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4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来源:学科网]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这首诗在结构上很有特点,既开门见山,又首尾呼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精华提炼
常考题型: 这首诗歌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
1.卒章显志。 在诗歌的结尾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点明志向、诗歌的主旨。 2.以景结情。 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 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 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3.以小见大。 指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4.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可 分为首尾照应 、扣题照应、伏笔照应三类。 5.抑扬 抑扬是对要褒扬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对要贬损的人或物先写其长处。先扬后抑和先抑 后扬,无论哪 种表现形式,都是为了突出后者,强调后者。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抑扬结合、以小见大等。
常考的几种表现手法:
手法
解说
示例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
用典
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 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 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 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
引起读者的联想。本曲夸张手法运用得十分突出,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 是( )(3 分) A.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B.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C.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D.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从这个角度看,这首 散曲和唐代的高骈的《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 盖尽人间恶路歧”相比,哪一首更符合刘熙载的评论?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4 分)
8
[来源:学*科*网]
二、【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3—15 题。 酒泉子 (唐)孙光宪 空碛①无边,万里阳关道路。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 香貂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
白。绮罗②心,魂梦隔,上高楼。 注:①空碛(qì):空旷的大沙漠。②绮罗: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这里指穿着绮罗
⑤汉主:指唐皇。 20. 本诗第四、五两联虚实结合,动静兼具,可谓构思精妙。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6 分)
三、【构思立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5-19 题。 满江红豫章滕王 阁吴潜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
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
5
结构立意: 第一步: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 第二步:阐述内容的转换,景情的关联;一、【修辞、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5-18 题。 水仙子·咏雪 乔吉 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大灰泥漫了三千界①,银棱了东大海,探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