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棉手套》阅读练习及答案
《两只棉手套》故事新编

《两只棉手套》故事新编
这是一个关于两只棉手套的故事,讲述了两只棉手套的相遇和相伴。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将见证他们间不断变化的感情。
从前有一对棉手套,他们被制作得非常精美,新鲜出炉的时候亮晶晶的,滑滑的。
但是,他们很快就失去了最初的光泽,变得黯淡无光。
一天,它们被放到了一个箱子里,开始了他们新的旅程。
在箱子里,两只棉手套相遇了。
起初,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交流,只是静静地相处在一起。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故事和经历。
他们聊了聊自己所做过的工作,聊了聊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和风格,互相了解彼此。
尽管彼此不同,但他们逐渐发现彼此之间有许多共同点。
他们都喜欢保持干净,都喜欢温暖的日子,都希望能够被那些关心他们的人照顾着。
他们终于彼此建立了起来深厚的友谊。
但是,时间的流逝也给他们带来了变化。
一只棉手套变得越来越残旧,磨损得厉害,而另一只则依旧光鲜亮丽。
尽管如此,他们依旧坚定地走过了每一天,继续为彼此生命的质量添加一丝新的流光。
最后,他们重新被拿出来,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彼此相处的开始。
他们虽然变化了很多,但他们依然想彼此相伴,毫不动摇。
于是,他们紧握着对方,迎来了他们新的旅程。
最新二年级语文下学期语文S版阅读理解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二年级语文下学期语文S版阅读理解课后练习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___一、开心阅读。
一件棉衣天气渐渐冷了,我们警卫员都穿上了新发的棉衣,毛主席穿的还是那件旧棉衣。
我们也记不清主席那件棉衣已经穿过几冬了,可能是才到陕(shǎn)北的那一年换上的。
料子是灰土布的,两个胳膊肘上都打了补丁,袖口上的棉花也露出来了。
我们要给主席换件新的,说过好几次,主席总是说:“现在抗(k ànɡ)战要紧,边区人民的生活还很困难,我们应该省吃俭用。
这件棉衣嘛,洗洗补补还可以穿。
”1.本文一共有(______)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______)句话。
2.毛主席的棉衣是什么样的?用“”把句子画出来。
3.在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4.毛主席为什么不肯换新棉衣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延伸阅读一天,马妈妈和小马在田野里吃草。
马妈妈说:“孩子,我先回家了,你自己在这儿吃吧。
遇到意外的事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
小马自己愉快地吃着草。
突然一只狼跑了过来,小马一看不妙,赶紧逃跑,狼就在后面紧追。
小马渐渐跑不动了,眼看狼就要追上来了。
他想起了妈妈的话,遇到意外的事要沉着、冷静、机智。
小马停下来,说:“狼先生,我的脚上扎了一个大蒺(jí) 藜(lí)。
你不把它拔出来,吃我时会被卡.()死的。
狼想:小马的话有道理。
于是他走到小马后腿旁边,准备拔蒺藜。
这时,小马使足劲一踢.(),把狼踢出去很远。
狼重重地摔.()在地上,疼.()得嗷.()嗷直叫。
1.查字典,给短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填在括号里。
2.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快乐——(_______)逐渐——(_______)3.短文哪里表现出了小马的沉着、冷静、机智? 用“﹏﹏﹏”在短文中画出。
4.小朋友,你从小马身上学到了什么? 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吧!___________________三、读短文,做练习。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课外阅读。
囊萤映雪古时候,有两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一个叫车胤(yìn),一个叫孙康。
他俩都非常好学。
白天他们要下地劳动,晚上才有空读书。
可是他们常常买不起油灯。
夏天的晚上,车胤见萤火虫在空中飞,一亮一亮的,心想:把许多萤火虫放在一起,也许能顶得上一盏灯呢。
他就找了一块薄纱布,缝一个小口袋,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里面。
看书的时候,就用这个口袋照着。
一个冬天的傍晚,大雪刚停,孙康站在门口,觉得雪地亮堂堂的,他想:雪地里这样亮,也许能看清书上的字呢。
他拿出一本书来,映着雪一看,果然看得清。
他顾不得天冷,就蹲在雪地上看起书来。
1.照样子,写词语。
例:亮堂堂(ABB式)______、_______2.短文介绍了_____和_____勤奋读书的故事。
3.用“”画出描写孙康心里所想的句子。
4.“囊萤映雪”这个成语赞美了车胤和孙康什么样的品质?在正确选项后面的括号里打“√”。
诚实守信()勤奋刻苦()坚持不懈()拾金不昧()5.“看书的时候,就用这个口袋照着。
”说一说“这个口袋”指的是什么样的口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①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着一只大青蛙,()着碧绿的衣裳,()着雪白的肚皮,()着一对大眼睛。
②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向前一(),()到了荷叶上。
③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1.把下面词语填在第①自然段中的括号内。
①露②鼓③蹲④披2.把下面词语填在第②自然段中的括号内。
①蹦②蹬③跳3.读一读第③自然,回答问题。
(1)这段话一共有()句。
(2) 在文中用“”画出能说明青蛙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的句子。
大班阅读:两只棉手套

大班阅读:两只棉手套设计意图:《两只棉手套》是教育部全国语文教材委员会委员金波撰写的一篇温馨、感人,充满浓浓的爱意的童话故事作品。
作品语言生动、朴实,角色、情节充满感情,尤其是松鼠爸爸这个角色,特别让人感动。
为了给松鼠妈妈找一个避风的地方生宝宝而冒着冬天的大风雪四处奔波,为了照顾松鼠妈妈、松鼠宝宝不受冻,自己宁可睡在雪地里还不忘用尾巴帮家人挡风雪,它对家人那份周到、细致、充满爱意的关怀不正是我们每一位家长为了孩子含辛茹苦、默默付出的真实写照吗?联想到我们的孩子,在家庭中享受着两代甚至三代人众星捧月的宠爱,却很少懂得感恩与回报,于是我设计了大班阅读活动《两只棉手套》,期望通过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家人之间的责任与关爱,学会感恩、学会回报。
活动目标:1、耐心、细致地观察图书的画面,并通过画面之间的联系推测、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并能够在集体当中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2、感受松鼠一家的情感变化,初步理解松鼠爸爸对松鼠妈妈、松鼠宝宝的关爱以及小朋友对松鼠一家的帮助与爱护。
3、萌发关爱他人、关心小动物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浓浓的爱意:松鼠爸爸对松鼠妈妈、松鼠宝宝的关爱以及小朋友对松鼠一家的帮助与爱护。
教学难点:通过对画面的细节观察以及画面之间的联系推测故事的情节发展、感知松鼠一家的情感变化。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PPT《两只棉手套》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小朋友们,你们遇到过让你们感动的事情吗?是什么事情让你觉得感动呢?今天我带来一个让我感动的小故事,想和大家分享。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集体阅读PPT1:1、你看到了什么?(树、松鼠、雪)这些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说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树林里)什么时候?(冬天)你怎么看出来的?(大树光秃秃的、有雪、刮风)故事是关于谁的?(松鼠)2、小结:是的,这是发生在冬天的树林里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两只松鼠,你认为它们是什么关系?为什么?PPT2—51、你看到些什么?你认为他想干什么?为什么?2、看起来他们的心情怎样?你为什么这样认为?PPT6—81、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这些小松鼠宝宝是从哪里来的?2、(回看PPT1、4,引导幼儿观察松鼠妈妈的大肚皮)小松鼠是松鼠妈妈生的吗?现在你认为这两只松鼠是什么关系?另一只松鼠是谁?现在你能理解它之前的行为了吗?他为什么去了那么多地方?PPT9、10你又看到了什么?松鼠妈妈和松鼠宝宝在哪里?松鼠爸爸呢?松鼠妈妈和松鼠宝宝是睡在手套上面的还是在手套里面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松鼠爸爸为什么不一起睡到手套里面?PPT111、现在发生了什么?(与PPT10比较)刚才松鼠爸爸在哪里的?现在呢?它为什么睡到这儿来?那么松鼠爸爸会冷吗?那它为什么不另外找一个地方躲一躲大风雪呢?2、你认为松鼠妈妈和松鼠宝宝现在回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如果你是松鼠宝宝你会怎么想?PPT12、131、谁来了?(小朋友)你认为他为什么会来到这里?说明什么?你认为松鼠爸爸会对小朋友说些什么?2、如果你是小朋友你会怎么做?PPT14、151、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小朋友怕冷吗?那他为什么把手套送给松鼠呢?2、你觉得松鼠一家再和小朋友再见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呢?三、幼儿尝试结合PPT讲述故事情节过程四、讨论:1、咱们给这个故事起个什么名字?2、你觉得这个故事让你感动吗?故事里的谁让你感动呢?松鼠爸爸做的什么事让你感动?说明松鼠爸爸是个什么样的爸爸?你的爸爸也像松鼠爸爸这样有爱心吗?你的爸爸做过什么爱护你、让你感动的事情呢?3、除了松鼠爸爸,故事里还有让你感动的吗?是谁?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认为我们能为像松鼠一家这样的小动物们做些什么呢?4、小结:是的,我们的爸爸、妈妈也都像故事里的松鼠爸爸一样有爱心,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这我们,同样的,我们也都像故事里的小朋友一样,可以去帮助别的更需要帮助的人,只要我们人人都付出一份爱心,就算是在风雪交加的冬天,我们也一样会感觉到温暖和快乐的!教学评析:首先,本作品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因此在对故事情节的掌握上,我们主要采用了幼儿阅读画面、理解情节的方法手段。
小学实验班提优大考卷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卷(二)及答案解析

提优大考卷期中自主综合测试(二)时间:80分钟总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
(40分)1.读句子,写词语。
(10分)(1)通过yán jiū()和bǐjiào(),大家都认为第一种方法jì()fèi ()时间,又难操作。
(2)昨天还 nèn lǜ()的 pú tao()藤今天就kū wěi ()了。
(3)táo qì()的小弟弟在草地上bēn pǎo ()着,tiào yuè()着,乐此不疲。
2.选择题。
(12分)(1)和“遗弃”意思最接近的词语是()。
A.遗留B.丢弃C.遗存D.遗忘(2)下列词语搭配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选择住址选择答案茂盛的市场B.寻找食物寻找问题广阔的房间C.获得自由获得幸福漫长的冬夜D.揭开秘密揭开距离敏锐的眼睛(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竺可桢每天去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不是。
他是去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
B.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C.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D.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4)把下面的句子放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天,鲁班看见几个孩子在烈日下顶着荷叶玩,很受启发。
①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伞。
②鲁班一心想为人们做个既能挡雨,又能遮太阳的东西。
③于是,他照着荷叶的样子,用竹子扎成架子,蒙上羊皮,做出了伞。
鲁班的妻子瞧着伞,高兴地说: “要是能把它收拢起来就好了。
”④后来,鲁班终于想出好办法,制造出了可以收拢的伞。
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之后(5)情境创设题同学们正在讨论“保护环境”的话题,下列观点正确的一项是()。
A.节约用水、用电也是一种保护环境的方式。
B.他看到周围没有垃圾桶,便将垃圾随手扔在了路边。
C.作为小学生,力量微不足道,等我们长大后再为保护环境而努力就可以了。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阅读理解专项检测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阅读理解专项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名校期末真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7分)夏季登山温馨提示1.患有心脏病的人不宜登山。
因为登山体力消耗较大,会加重心脏负荷,容易诱发疾病。
2.应携带充足的饮用水。
特别是天气炎热时,更要注意随时补充水分。
3.最好能带上伞,既可遮阳,又可挡雨。
4.登山时间不宜过长,速度不宜过快,以身体没有不良反应为宜。
5.休息时,不要坐在风口处,出汗后可以稍松衣扣,不要脱掉外衣,以免着凉。
1.根据“夏季登山温馨提示”内容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6分)(1)登山是所有人都适合的锻炼方式。
( )(2)在山下喝足水后不必再带水,这样可以减少负重。
( )(3)登山运动后,坐在山风大的地方休息,既凉快又舒服。
( ) 2.小芳的爷爷患有心脏病,但他坚持参加朋友们组织的登山活动。
为了爷爷的健康,小芳会对爷爷说:“”(5分) 3.小强决定星期日去登山。
为此,他在前一天查阅了天气预报(如图所示)。
请结合“夏季登山温馨提示”和天气预报提出建议。
(6分)二、对比阅读。
(21分)(一)母鸡(节选)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
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
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二)母鸡母鸡孵卵,数周成雏。
随母出行,未尝远离。
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
若遇猫、犬,尽力护之。
与父母之爱子无异。
1.阅读语段(一),完成练习。
(12分)(1)短文中的母鸡真是、、、它发现食物时,它 ;当有大鸡抢食时,它;当鸡雏啄它的头时,它;当夜间有动静时,它。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晚饭后,我和姐姐正在门口乘凉。
忽然飞来一只大蜻蜓,落在一棵小树上,我悄悄地跑去,把它捉住。
大蜻蜓真漂亮!两只眼珠像小玻璃球,亮晶晶的。
一对红翅膀不住地扇着。
我真喜欢它,就拿着玩起来。
姐姐看见了,大声喊:“快把它放了它是益虫!”我听了姐姐的话,想到益虫的好处,就把它放了。
1.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_____)蜻蜓一(_____)树一(_____)翅膀2.到文中找到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________)喜爱——(_________)3.划横线的句子是把蜻蜓的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4.我非常喜欢大蜻蜓,为什么又把它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并完成练习。
小猴子戴手套(tào)一只小猴子进城玩儿,看见男男女女都戴着手套,挺好看的。
小猴子走进商店,给自己买了一副手套。
回到山林里,小猴子戴上那副花花绿绿的手套到处炫耀(xuàn yào):“大伙儿都来瞧呀,我的手套多漂亮!”八哥儿随声附和(fù hè)道:“是啊,是啊,多漂亮,多漂亮!”喜欢拍马屁的小猩猩说:“嘿,猴哥,今儿个你戴了手套显得格外精神,既(jì)有风度又很潇洒(xiāo sǎ)!”只有上了年纪的驴(lǘ)子说:“手套是人的专用品,我们动物不能生搬(bān)硬套地使用。
猴子戴手套,我看有点儿不伦(lún)不类(lèi)。
”小猴子听了驴子的话,骂道:“你这蠢(chǔn)驴知道个啥!我看你是妒忌(dùjì)心太重了。
”没过几天,小猴子摔成重伤住进了医院,原因是他戴着手套上树,握不紧树枝,从树上跌了下来。
1.短文共有_____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有______句话。
2.用“____”画出驴子说的话。
3.小猴子为什么要戴手套?()A.他觉得戴手套很好看。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及答案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夏季夏季悄悄地来了,河里的水草钻.出水面,沐浴着金色的阳光。
河岸上杨树高高的,一棵挨(āi)着一棵,像一队勇士站在那里。
美丽的垂柳,时而舒展宽大的长袖,像古代的少女在唱歌跳舞,时而枝条柔和地垂在水里,似姑娘在精心打扮,观赏自己的花容月貌(mào)。
1.短文写了夏天的(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景物。
2.用“”画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这句话把()比作()。
3.我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感受到垂柳像姑娘。
4.“河里的水草钻出水面,沐浴着金色的阳光”,句中动词“钻”用的很好。
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钻”这个动司让人感受到因为河里泥太多,水草要长出来很费力。
B.“钻”这个动词让人感受到夏天水草偷偷地一下子从河里冒出来,写出了水草的调皮可爱和生机勃勃。
C.“钻”这个动词让人感受到水草很坚强。
二、我会阅读短文,还能回答问题。
月亮姑娘做衣裳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像眉毛。
凉风吹得她有点儿冷,她想,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四天后来取。
过了四天,月亮姑娘长胖了点儿,好像弯弯的镰刀。
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重做一件,又给她量了尺寸,让她再过四天来取。
过了四天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像只核桃。
地来取衣裳了。
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
”又是四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
裁缝师傅看到她变得圆圆的,像一只圆盘,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他叹了一口气,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
”月亮姑娘看着那漂亮的衣裳,又望望自己圆圆的身子,不好意思地对裁缝师傳说:“不,老师傅,这不能怨您。
不是您量不准,而是我每天都在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只棉手套
冬天的西北风刮个没完,刮到脸上,就像用小刀儿一下一下割着,真疼啊!
松鼠妈妈要生小娃娃了,可是她还没找到一个避风的地方。
松鼠爸爸很着急,他在树枝上蹦来蹦去,想找一个暖和的树洞。
找呀找呀,他找到了一个很大很圆的树洞。
他刚往里一探头,就听到一声粗嗓门:“对不起,我已经住上了。
”松鼠爸爸一听,就知道是大黑熊。
他赶忙走开了。
找呀找呀,他又找到了一个很小很圆的树洞。
他刚往里一探头,就听到一声尖嗓门:“对不起,我已经住上了。
”松鼠爸爸一听,就知道是小刺猬。
他赶忙走开了。
风越刮越大了,还夹带着雪花。
松鼠妈妈蜷缩着身子,抱着圆鼓鼓的肚子,蹲在树枝上,愁得直想哭。
松鼠爸爸叹了一口气,跳下大树,又为松鼠妈妈寻找生娃娃的地方去了。
他走在雪地上,这里看看,那里找找,连个草窝都找不到。
他的脚都冻麻了,也不在意。
他只想快点给松鼠妈妈找个窝,好平平安安地生下小娃娃呀!
走着走着,他忽然踩着一个软绵绵的东西,他摇摇大尾巴,把覆盖在上面的雪扫一扫。
啊,露出了一只棉手套!他知道,这一定是哪个小朋友不小心丢在这里的。
他可顾不了那么多了,赶忙让松鼠妈妈钻进去。
不久,她就生下了五只小松鼠。
五只小松鼠一生下来就淘气极了,这里钻钻,那里拱拱。
最后,五只小松鼠钻进了棉手套的五个指头,正好每只住一间小房子。
小松鼠们呼呼地睡大觉了。
松鼠妈妈睡在娃娃们的身边,守护着他们。
松鼠爸爸也想钻进棉手套暖和暖和,可是里面太挤了,他只好又出来,卧在手套外面,用自己蓬松的大尾巴盖在自己的身上取暖。
风,越刮越猛;雪,越下越紧。
五只小松鼠依偎着妈妈还喊冷。
松鼠爸爸就用自己的大尾巴堵在棉手套的口上,为他们挡风雪。
他迎着风雪卧在棉手套的外面,他冻得发僵了,也不肯离开一步。
忽然,松鼠爸爸听见远处传来“吱嘎吱嘎”的脚步声。
脚步声越来越近,他看见两只踏雪鞋停在面前。
他仰起头一看,见一个男孩子站在了跟前,他一只手戴着棉手套,另一只手光着。
松鼠爸爸一看就明白了,就是这个男孩子丢了他的棉手套。
真的,他是来取回他的棉手套的。
他蹲下身来,刚要伸手去拿,松鼠爸爸说:“谢谢你的棉手套。
”
男孩子却说:“我该谢谢你呀,是你替我看管着手套啊!”
“不,”松鼠爸爸说,“我该谢谢你。
你看,我的五只小松鼠和他们的妈妈,正躲在你的棉
手套里哪!要不,他们真会冻死的。
”
“你怎么不进去呢?”小男孩问。
“里面太挤了,我在外面给他们挡风雪。
”松鼠爸爸很自豪地说。
这时候,小男孩发现松鼠爸爸全身盖满了雪花。
他毫不犹豫地脱下另一只棉手套,轻轻地放在地上,然后转过身来,不声不响地走了。
松鼠妈妈和她的五只小松鼠,探出头来想谢谢他,只见他已踩着厚厚的大雪,“吱嘎吱噶”地走远了。
松鼠爸爸说:“好好保存这两只棉手套,明年春天天暖了,我们一定要送还给他。
”五只小松鼠望着男孩远去的背影一齐喊着:“我们长大了,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
(选自《金波童话》)
17.本文反复描写松鼠爸爸寻找暖和的树洞而不得,有什么用意?
18.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松鼠爸爸的形象特点。
19.有人说,文章最后一节是多余的,可以删去。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答案】
17.一方面是写出了松鼠爸爸对这个暖和的树洞的渴望与急切心理,也体现出这个手套的难能可贵。
另一方面不断地寻而不得,引出下文找到手套,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8.①有责任感。
松鼠爸爸因为手套太小,只能“迎着风雪卧在棉手套的外面”,即使“他冻得发僵了,也不肯离开一步”,体现了松鼠爸爸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
②懂得感恩,松鼠爸爸说:“好好保存这两只棉手套,明年春天天暖了,我们一定要送还给他。
”“好好”、“一定”两个词语,体现了松鼠爸爸坚定的报答心理。
19.文章最后一节写小松以在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育,懂得了感恩,体现了感恩教育的传承。
丰富了童话的内容和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