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气体分析仪技术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标题:气体分析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气体分析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准确的气体分析操作规程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体分析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

一、实验前准备1.1 准备气体分析仪器:包括气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等。

1.2 校准仪器:在进行气体分析前,必须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精准度。

1.3 清洁实验室环境:保持实验室环境干净整洁,避免外部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气体采集与处理2.1 采集气体样品:根据实验要求,采集足够数量的气体样品。

2.2 处理气体样品:将采集到的气体样品进行处理,如去除杂质等。

2.3 转移气体样品:将处理好的气体样品转移到气体分析仪器中进行分析。

三、气体分析操作3.1 设置仪器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置气体分析仪器的相关参数。

3.2 运行仪器:启动气体分析仪器,进行气体分析操作。

3.3 记录实验数据:在进行气体分析过程中,及时记录实验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4.1 数据处理: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如去除异常值等。

4.2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4.3 结果验证: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五、实验后清洁与维护5.1 清洁仪器:在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洁气体分析仪器,避免污染。

5.2 仪器维护:定期对气体分析仪器进行维护,延长仪器使用寿命。

5.3 实验室环境恢复:清理实验室环境,恢复至正常状态。

结语:气体分析操作规程是保证实验准确性的重要保障,只有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才能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气体分析实验。

奥氏气体分析仪安全操作规程正式样本

奥氏气体分析仪安全操作规程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4413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示范文本)编制: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奥氏气体分析仪安全操作规程正式样本奥氏气体分析仪安全操作规程正式样本使用注意:该操作规程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奥氏气体分析仪工作原理:利用不同的溶液来相继吸收气体试样中的不同组分,用40%的氢氧化钠吸收试样中的二氧化碳;用焦没食子酸钾溶液吸收试样中的氧气;用氨性氯化亚铜溶液来吸收试样中的一氧化碳。

然后根据吸收前后试样体积的变化来计算各组分的含量。

CH4和H2用爆炸燃烧法测定,剩余气体为N2。

分析步骤:(1)首先检查分析仪器的密封情况。

关闭所有旋塞观察三分钟,如果液面没有变化说明不漏气。

(2)将样气送入量气管然后全部排出,置换三次,确保仪器内没有空气。

准确量取样气100ml为V1。

读数时保持封闭液瓶内液面与量气管内液面水平。

(3)第一个吸收瓶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因为氢氧化钾溶液可以吸收CO2及少量H2S等酸性气体,而其他组分对之不干扰,故排在第一。

将样气送入二氧化碳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如果两次度数一致说明气体完全吸收,吸收至读数不变记为V2。

排气分析仪或烟度计操作规程范本

排气分析仪或烟度计操作规程范本

排气分析仪或烟度计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排气分析仪或烟度计的操作,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排气分析仪或烟度计进行尾气排放测试的操作人员。

第三条排气分析仪或烟度计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第四条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操作规程,并且对测试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

第五条排气分析仪或烟度计的操作应由经过培训及合格考核的人员进行。

第二章检查准备工作第六条在进行排气分析仪或烟度计测试之前,操作人员应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保证仪器的正常工作。

第七条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仪器电源、连接线路、传感器、滤芯等。

第八条若发现仪器有损坏或异常情况,操作人员应及时报告维修或更换。

第章仪器的启动与预热第九条排气分析仪或烟度计启动前,操作人员应按照使用手册要求对仪器进行预热。

第十条预热时间应根据仪器类型和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少于10分钟。

第十一条在预热期间,操作人员应注意观察仪器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第四章校准与调零第十二条在进行尾气排放测试前,操作人员应对排气分析仪或烟度计进行校准与调零。

第十三条校准前,操作人员应确认校准气体的有效期,并选择合适的检定气体。

第十四条操作人员应按照仪器操作手册要求进行校准,确保校准数据的准确性。

第十五条校准的间隔时间和频次应根据仪器使用情况和相关法规要求进行决定。

第五章测试操作第十六条在进行尾气排放测试时,操作人员应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选择合适的测试模式。

第十七条操作人员应按照仪器操作手册要求连接好所有的传感器、线路与排气管。

第十八条操作人员应确保车辆处于稳定运行状态,并按照测试要求进行测量。

第十九条在测试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注意观察仪器的显示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仪器参数。

第六章测试数据记录与报告第二十条在测试过程结束后,操作人员应及时记录测试数据,并生成测试报告。

第二十一条测试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车辆信息、测试日期、测试结果等内容。

奥氏气体分析仪

奥氏气体分析仪

半水煤气全分析(1904型奥式气体分析仪)1、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半水煤气中CO2、O2、CO、H2、CH4及N2+Ar含量的联合测定。

2、原理用KOH溶液吸收CO2,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吸收O2,氨性氯化亚铜溶液吸收CO,用爆炸法测定H2、CH4,余下的气体则为N2+Ar。

根据吸收缩减体积和爆炸后缩减体积及爆炸后生成CO2的体积计算各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

CO2+2KOH=K2CO3+H2O2C6H3(OK)3+1/2O2=(OK)2C6H2-C6H2(OK)2+H2OCu2Cl2+2CO+4NH3+2H2O=2NH4Cl+2Cu+(NH4)2C2O42H2+O2=2H2OCH4+2O2=CO2+2H2OCH4燃烧时1体积CH4和2体积的氧气反应生成1体积的CO2,因此气体体积的缩减等于2倍的CH4体积;H2爆炸时,有3体积的气体消失,其中2体积是氢气,即氢气占缩减体积的2/3,所以体积缩减的总量为3/2VH2。

3、试剂3.1 KOH溶液:300g/L3.2 NaOH溶液:300g/L3.3 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250g/L称取250g焦性没食子酸,溶液于750mL热水中,摇匀。

使用时将此溶液与氢氧化钾(3.2)溶液按1+1比例混合,即为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

本吸收剂性能为1mL溶液可吸收15mL 氧气。

3.4 硫酸溶液:1+93.5 硫酸溶液;1+193.6 氨性氯化亚铜溶液称取50gNH4Cl溶于480mL水,加入200g氯化亚铜,用520mL氨水(P=0.91g/ml)溶解。

4、仪器4.1 改良奥氏气体分析仪4.2 取样球胆5、操作程序5.1 仪器安装将奥氏仪的全部玻璃部分洗涤干净,旋塞涂好真空脂。

按如图所示的各部件中加入相应的溶液:“3”中加入1+19硫酸溶液;“4”中加入300g/L NaOH(或KOH)溶液;“5”中加入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6”和“7”中加入氨性氯化亚铜溶液;“8”中加入1+9硫酸溶液;“9”中加入1+19硫酸溶液。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气体分析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用于测定气体中各种成份的浓度和性质。

正确的气体分析操作规程对于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气体分析的操作规程,包括样品采集、仪器校准、分析操作、数据处理和结果解读等方面。

一、样品采集1.1 确定采集点:根据需要分析的气体种类和浓度范围,选择合适的采集点。

通常选择空气流动良好、无明显污染源的地点。

1.2 采集容器选择:根据气体性质选择合适的采集容器,如玻璃瓶、气囊袋等。

确保容器干净、无残留物。

1.3 采集方法:根据气体性质选择适当的采集方法,如吸附法、吸气法等。

注意采集时间、速度和量,确保采集的样品代表性。

二、仪器校准2.1 校准气体检测仪器:使用标准气体对气体检测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准确度和精度。

2.2 校准测量范围:根据需要测量的气体种类和浓度范围,选择合适的校准气体浓度。

2.3 定期校准:定期对气体检测仪器进行校准,避免仪器漂移和误差。

三、分析操作3.1 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气体样品经过预处理,如过滤、干燥等,确保分析结果准确。

3.2 分析方法选择:根据需要测定的气体成份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如色谱法、光谱法等。

3.3 操作规范: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气体分析操作,注意操作顺序、时间和温度等因素,确保实验结果可靠。

四、数据处理4.1 数据记录:记录气体分析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包括采集时间、样品编号、分析结果等。

4.2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气体成份的浓度和相对误差等指标。

4.3 数据存储:将分析结果和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便于后续查阅和比对。

五、结果解读5.1 结果对照:将实验结果与标准值或者历史数据进行对照,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2 结果解释:根据实验结果,对气体成份的浓度和性质进行解释,提出可能的应用和建议。

5.3 结果报告:撰写实验结果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确保实验过程和结果可追溯和复现。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气体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能源等领域。

为了确保气体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一套操作规程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气体分析操作规程的五个部份,包括样品采集、仪器校准、分析方法选择、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

一、样品采集1.1 采样点选择:根据分析目的和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考虑到气体的扩散性和环境变化,应该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避免人为因素对采样结果的影响。

1.2 采样器选择:根据待分析气体的特性和浓度范围,选择合适的采样器。

常见的采样器包括吸附管、气泵温和囊等。

在选择采样器时,要考虑到采样速率、精度和可靠性等因素。

1.3 采样时间和频率:根据待分析气体的浓度和变化情况,确定采样时间和频率。

对于浓度较高或者变化较快的气体,采样时间和频率应适当增加,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二、仪器校准2.1 校准气体的选择:根据待分析气体的种类和浓度范围,选择合适的校准气体。

校准气体应具有高纯度、稳定性和可追溯性,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校准方法:根据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校准要求,选择合适的校准方法。

常见的校准方法包括零点校准、满量程校准和多点校准等。

在校准过程中,应注意仪器的温度、湿度和压力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3 校准记录:对每次校准进行记录,包括校准气体的浓度、校准方法和校准结果等。

校准记录应保存完整,并定期进行校准结果的验证和审查,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分析方法选择3.1 分析原理:根据待分析气体的特性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等。

在选择分析方法时,要考虑到分析灵敏度、选择性和分析时间等因素。

3.2 仪器选择:根据分析方法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应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样品处理:根据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样品的预处理。

包括样品的净化、浓缩和稀释等步骤。

奥氏气体分析仪安全操作规程

奥氏气体分析仪安全操作规程

奥氏气体分析仪安全操作规程奥氏气体分析仪是一种专业的气体检测仪器,用于检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

为了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准确性,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操作规程:一、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 检查气体分析仪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主要是保证仪器的防护罩是否损坏或松动,以及电线是否接好。

2. 检查气体分析仪的电池电量是否充足,如果电池电量不足,应该充电或更换。

3. 确保操作者已经具备使用气体分析仪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气体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4. 检查气体分析仪的使用环境是否适宜,避免在高温、强磁性或易爆炸等场合使用。

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 操作者应该戴好防护手套和呼吸器,在分析有害气体时尽可能远离气源,以免吸入有毒气体。

2. 进行气体分析时应该关掉周围的电器设备,避免干扰分析结果。

3. 操作者在使用气体分析仪时不能擅自更换或调整仪器中的感应器、探头等部件。

4. 操作者应该定时在使用气体分析仪过程中进行标定和校准,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

5. 气体分析仪在进行工作时不能被强烈震动或颠簸,避免损坏仪器。

三、操作后的维护工作1. 使用完成后,应该及时清洁和保养气体分析仪,避免灰尘和杂质进入仪器内部。

2. 对于长期不使用的气体分析仪,应该将电池取出并放置在干燥通风处储存。

3. 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气体分析仪的使用情况,定期更换仪器中的感应器或探头等部件。

4. 气体分析仪的仪器维修和维护应该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不得私自拆卸或修整。

总之,气体分析仪属于一种专业的仪器设备,为了确保使用的安全和准确性,在操作时需要严格执行上述操作规程。

如果有疑问或问题,请及时进行咨询和处理。

奥氏气体分析仪技术操作规程

奥氏气体分析仪技术操作规程

奥氏气体分析仪操作规程1、目的指导操作员工对煤气成分进行化验分析2、化验仪器(1)接触式吸收管,氢氧化钾吸收液(2)接触式吸收管,发烟硫酸吸收液(3)接触式吸收管,碱性焦性没食子酸吸收液(4)鼓泡式吸收管,氨性氯化亚铜吸收液(5)接触式吸收管,稀硫酸(6)爆炸管(7)火花发生器(8)天平:3、化验试剂及其规格3.1、化学试剂氢氧化钾:分析纯,GB2306。

焦性没食子酸(即邻苯三酚):分析纯,HGB3369。

发烟硫酸:三氧化硫含量20-30%,分析纯。

HGB3186(如SO3大于30%,还需用密度ρ=1.84g/mL的浓硫酸稀释)。

浓硫酸:分析纯,密度ρ=1.84g/mL,硫酸含量为95-98%,GB625。

氯化亚铜:分析纯,HG3-1287。

氯化铵:分析纯,GB658。

硫酸钠:化学纯,HG3-123;或氯化钠,化学纯,GB1266。

甲基橙指示剂:化学纯,HGB3089。

纯氧:含氧量大于99%(v/v),不含可燃组份。

液体石蜡:HG14-4583.2、吸收液的配制和调换吸收液的配制以100mL计算,而实际配制量按吸收瓶容积约250mL。

30%氢氧化钾溶液:取30g化学纯的氢氧化钾溶于70mL水中。

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取10g焦性没食子酸,溶于100mL 30%氢氧化钾溶液中。

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吸收液在灌入吸收管后,通大气的液面上应加约5mm液体石蜡油使其隔离空气。

发烟硫酸液:三氧化硫含量为20-30%,发烟硫酸液灌入吸收管后,通大气口上应套橡皮袋以防三氧化硫外逸。

氨性氯化亚铜溶液:27g氯化亚铜和30g氯化铵,加入100mL蒸馏水中。

搅拌成混浊液,灌入吸收管内,并加入紫铜丝,其后加入浓氨水(分析纯,密度ρ=0.88~0.99g/mL)至吸收液澄清,通大气的液面上应加液体石蜡油,使其隔离空气。

氨性氯化亚铜吸收液为两只吸收管,分前后两只吸收一氧化碳组份。

前只吸收管在使用一定次数后,须换成新配制液,后一只吸收管改为前一只吸收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氏气体分析仪操作规程
1、目的
指导操作员工对煤气成分进行化验分析
2、化验仪器
(1)接触式吸收管,氢氧化钾吸收液
(2)接触式吸收管,发烟硫酸吸收液
(3)接触式吸收管,碱性焦性没食子酸吸收液
(4)鼓泡式吸收管,氨性氯化亚铜吸收液
(5)接触式吸收管,稀硫酸
(6)爆炸管
(7)火花发生器
(8)天平:
3、化验试剂及其规格
3.1、化学试剂
氢氧化钾:分析纯,GB2306。

焦性没食子酸(即邻苯三酚):分析纯,HGB3369。

发烟硫酸:三氧化硫含量20-30%,分析纯。

HGB3186(如SO3大于30%,还需用密度ρ=1.84g/mL的浓硫酸稀释)。

浓硫酸:分析纯,密度ρ=1.84g/mL,硫酸含量为95-98%,GB625。

氯化亚铜:分析纯,HG3-1287。

氯化铵:分析纯,GB658。

硫酸钠:化学纯,HG3-123;或氯化钠,化学纯,GB1266。

甲基橙指示剂:化学纯,HGB3089。

纯氧:含氧量大于99%(v/v),不含可燃组份。

液体石蜡:HG14-458
3.2、吸收液的配制和调换
吸收液的配制以100mL计算,而实际配制量按吸收瓶容积约250mL。

30%氢氧化钾溶液:取30g化学纯的氢氧化钾溶于70mL水中。

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取10g焦性没食子酸,溶于100mL 30%氢氧化钾溶液中。

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吸收液在灌入吸收管后,通大气的液面上应加约5mm液体石蜡油使其隔离空气。

发烟硫酸液:三氧化硫含量为20-30%,发烟硫酸液灌入吸收管后,通大气口上应套橡皮袋以防三氧化硫外逸。

氨性氯化亚铜溶液:27g氯化亚铜和30g氯化铵,加入100mL蒸馏水中。

搅拌成混浊液,灌入吸收管内,并加入紫铜丝,其后加入浓氨水(分析纯,密度ρ=0.88~0.99g/mL)至吸收液澄清,通大气的液面上应加液体石蜡油,使其隔离空气。

氨性氯化亚铜吸收液为两只吸收管,分前后两只吸收一氧化碳组份。

前只吸收管在使用一定次数后,须换成新配制液,后一只吸收管改为前一只吸收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