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命名》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命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机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有机物的命名原则2. 有机物的命名规则3. 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方法4. 常见有机物的命名实例5. 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机物的命名原则和规则,系统命名方法。
2. 教学难点:有机物命名的具体操作和实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有机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有机物命名方法。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有机物实例,引出有机物命名的重要性。
2. 讲解有机物的命名原则和规则:引导学生了解有机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如碳链最长、编号起点离支链最近等。
3. 学习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方法:讲解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案例分析:分析常见有机物的命名实例,让学生掌握命名方法。
6.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介绍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药物、食品、塑料等。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授课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有机物命名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练习: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有机物命名竞赛,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有机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2. 练习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方法,不少于5个实例。
3. 查阅资料,了解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程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有机化学知识讲座。
2. 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或相关企业,加深对有机化学的认识。
3. 开展有机化学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一、烷烃命名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命名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烷烃命名的步骤()口诀为:选主链,称某烷;编号位,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短线连;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1)找主链:最长、最多定主链①选择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应选含6个碳原子的碳链为主链,如虚线所示。
②当有几个不同的碳链时,选择含支链最多的一个作为主链。
如含7个碳原子的链有A、B、C三条,因A有三个支链,含支链最多,故应选A为主链。
(2)编碳号:编号位要遵循“近”、“简”、“小”①以离支链较近的主链一端为起点编号,即首先要考虑“近”。
如:②有两个不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则从较简单的支链一端开始编号。
即同“近”,考虑“简”。
如③若有两个相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而中间还有其他支链,从主链的两个方向编号,可得两种不同的编号系列,两系列中各位次和最小者即为正确的编号,即同“近”、同“简”,考虑“小”。
如:(3)写名称按主链的碳原子数称为相应的某烷,在其前写出支链的位号和名称。
原则是:先简后繁,相同合并,位号指明。
阿拉伯数字之间用“,”相隔,汉字与阿拉伯数字用“-”连接。
如命名为:2,4,6-三甲基-3-乙基庚烷。
2.烷烃命名的5个原则和5个必须(1)5个原则①最长原则:应选最长的碳链作主链;②最近原则:应从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对主链碳原子编号;③最多原则:若存在多条等长主链时,应选择含支链较多的碳链作主链;④最小原则:若相同的支链距主链两端等长时,应以支链位号之和为最小为原则,对主链碳原子编号;⑤最简原则:若不同的支链距主链两端等长时,应从靠近简单支链的一端对主链碳原子编号。
(2)5个必须①取代基的位号必须用阿拉伯数字“2,3,4……”表示;②相同取代基的个数,必须用中文数字“二,三,四,……”表示;③位号2,3,4等相邻时,必须用逗号“,”表示(不能用顿号“、”);④名称中凡阿拉伯数字与汉字相邻时,必须用短线“-”隔开;⑤若有多种取代基,不管其位号大小如何,都必须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最新《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word文档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教材章节第一章课题名称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烃基和常见的烷基的意义2、掌握烷烃的习惯命名法以及系统命名法,能根据结构式写出名称并能根据名称写出结构式3、能力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初步应用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法2、通过命名提高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的认识和分析能力3、通过问题的讨论、交流、分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动手练习。
提炼出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教学难点: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选主链、碳编号、写支链或取代基名称等)课题概述问题设计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分类、结构特点,以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知道有机物由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连接方式不同,有机物分子中普遍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
也就是有机化合物种类非常繁多,为了使每种有机化合物对应一个名称,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有机物命名是最有效的科学方法。
烷烃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其他有机物的命名原则是在烷烃命名原则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概念引出知识意义知识地位分析讲解分析讲解板书:一、烷烃的命名学生活动:阅读烃基的介绍做学与问板书:1、习惯命名法十一下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学生活动:阅读课本13页到14页,烷烃的系统命名法提问:烷烃命名法的几个步骤是什么?学生回答:命名的步骤板书:2、系统命名法(1)定主链,最长称“某烷”。
讲述:选定分子里最长的碳链为主链,并按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
碳原子数在1~10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在11个以上的则用中文数字表示。
板书:(2)编号,最简最近定支链所在的位置。
讲述:把主链里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1、2、3等数字给主链的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所在的位置。
在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从碳链任何一端开始,第一个支链的位置都相同时,则从较简单的一端开始编号,即最简单原则;有多种支链时,应使支链位置号数之和的数目最小,即最小原则。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课标要求]1.了解习惯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
2.学会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烷烃类物质。
3.初步了解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1.烷烃的系统命名口诀:选主链,称某烷;编碳号,定支链;支名前,烃名后;注位置,连短线;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2.烯、炔烃的系统命名:(1)选含碳碳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主链。
(2)离双键或三键最近一端给主链编号。
(3)命名时注明双键或三键位置及个数。
3.苯的同系物的命名以苯为母体,可将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编号,并令与最简单取代基相连的碳原子为1号碳原子,根据位次和最小的原则给其他取代基编号而后命名。
或者将取代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以“邻”、“间”、“对”来表示。
烷烃的命名1.烃基(1)概念烃基: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
烷基: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剩余的原子团。
烷基组成的通式为—C n H2n+1,一般用“R—”表示,如—CH3叫甲基,—C2H5叫乙基。
(2)特点①烃基中短线表示一个电子。
②烃基是电中性的,不能独立存在。
2.烷烃的命名(1)习惯命名法烷烃可以根据分子里所含碳原子的数目来命名,碳原子数后加“烷”字,就是简单烷烃的命名。
如C5H12叫戊烷;如C14H30叫十四烷;如C5H12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用习惯命名法命名分别为:(2)系统命名法①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中碳原子数目称作“某烷”。
②选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为起点,用阿拉伯数字依次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在主链中的位置。
③将支链的名称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在支链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位置,并在数字与名称之间用短线隔开。
④如果主链上有相同的支链,可以将支链合并,用大写数字表示支链的个数。
两个表示支链位置的阿拉伯数字之间需用逗号隔开。
如:的命名为2,3二甲基戊烷。
[特别提醒]烷烃命名时,1号碳上不可能连甲基,2号碳上不可能连乙基或更复杂的取代基。
1.一种烷烃是否只对应一种烃基?提示:不一定。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说课稿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高中化学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中的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分类、结构特点等基础知识,为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正确的命名又是后续学习有机化学反应、有机合成等内容的重要前提。
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命名方法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有机物的知识体系,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规范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有机化合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有机物的命名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难以理解复杂的命名规则,容易混淆不同类型有机物的命名方法等。
然而,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等常见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
(2)能够正确运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命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有机物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有机化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2)烯烃、炔烃和苯的同系物的命名原则。
2、教学难点(1)取代基的位置和名称的确定。
(2)编号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本方法和规则。
2、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命名》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命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有机物的命名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有机物的命名原则2. 有机物的命名方法3. 有机物的系统命名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机物的命名原则和方法。
2. 教学难点:有机物的系统命名实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有机物的命名原则和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有机物的系统命名实例。
3. 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有机物的命名学习。
2. 讲解有机物的命名原则:结合具体实例,讲解有机物的命名原则,如碳链长度、取代基位置等。
3. 讲解有机物的命名方法:介绍IUPAC命名法和常见有机物的简化命名法。
4. 分析有机物的系统命名实例:选取典型实例,讲解命名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命名方法。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机物的命名。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有机物的命名知识。
7.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有机物命名原则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设计一些有机物命名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此评估他们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有机物命名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以此来检验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高中化学教材中有关有机物命名的章节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的有机物命名教学视频、教案和练习题,作为补充教学资源。
3. 实验材料:准备一些有机物样品,让学生实地观察和学习。
(完整版)《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为了使每一种有机化合物有对应一个名称,所以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每一种有机化合物进行命名。
这是高中化学中唯一较系统地学习的有机物的命名方法,通过命名来区别不同物质,更重要的是利用命名来反映物质内部结构的特殊性和分子组成中的数量关系。
同时,还可以从有机物名称了解物质结构,从而可以初步推断物质的大致性质。
这一节的内容可以说是学生今后学习有机物知识的必要环节。
因此在学习系统命名法时,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掌握命名法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烯烃、炔烃的命名;(2)通过烷烃、烯烃和炔烃等的命名,能区分不同的烃,能识别它们所属的类别。
(3)通过烷烃、烯烃和炔烃有机物的命名学习,培养学生规律性认识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练习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2)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
(3)通过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创造问题讨论、交流、分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动手练习。
提炼出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与烷烃命名的对比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对规律的理解与欣赏;(2)从命名编号的有序性,使学生有序思维(即思维的有序性),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难点:如何根据烷烃的命名方法命名烯烃、炔烃、苯同系物;四、学情分析: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下列知识基础: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分类、碳原子的结构特征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知道了有机物同分异构现象的原因。
2、学习方法方面:对同分异构现象的拼插,使学生对重复同分异构体的辨别有了一定的经验,掌握了一定的归纳方法。
因此烷烃的系统命名比较容易掌握,在充分掌握这个知识的基础上给出最简单的烯烃让学生自己命名,在逐渐增加碳原子的个数,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尝试命名,于是可以小结出烯烃的系统命名法;此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炔烃的系统命名的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烃基和常见的烷基的意义,(2)掌握烷烃的习惯命名法以及系统命名法,能根据结构式写出名称并能根据命名写出结构式。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体会物质与名字之间的关系:练习书写简单烃基的结构简式。
(2)体会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会越复杂。
(3体会习惯命名法在应用中的局限性,激发学习系统命名法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
难点: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及其运用教学过程[情景引入](投影展示)各种种类繁多的有机物同学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用习惯命名法给有机物命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我们用系统命名法为其命名更加方便,因此学习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是非常必要的。
[回忆复习]1、通俗命名法:最早的命名法,乙醇—酒精,CH4—天然气,乙酸—醋酸,甲酸—蚁酸。
2、习惯命名法①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②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就用数字来表示。
例如C5H12叫戊烷,C17H36叫十七烷。
③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可用“正”、“异”、“新”来区别,[讲述]习惯命名法在实际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烷烃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目再多一些,用这样简单的命名方法就不能满足需要,如己烷有5种同分异构体,用习惯命名法就很困难。
[板书]一、烷烃的命名[板书] 3、系统命名法:特点:名称====结构式(一一对应)烃基P13: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用球棍模型演示CH4、C2H6、C3H8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常见的烃基:(1)甲基:-CH3(2)乙基:-CH2CH3或-C2H5(3)正丙基:-CH2CH2CH3 异丙基:(CH3)2CH-[投影] 系统命名法原则(见PPT文件)系统命名法命名的步骤。
(1)选定分子里最长的碳链做主链,并按照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公开课教案
时间:2017622 地点:1号楼310教室教者:郑如颖
习惯命名法虽简单方便,但只能适用于碳原子比较少的烷烃,
对于碳原子比较多的烷烃,由于同分异构体数目较多,如
GH 6有
9种同分异构体,C 0H 2有75种同分异构体,用习惯命名法就显得 力不从心
了。
这说明习惯命名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有机化学 中,我们普遍采用系统命名法。
2.系统命名法
总结:
选主链,称某烷
编号位,定支链
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连短线
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能力考核1 ]用系统命名法给下列烷烃命名(题型I ) (检查学生解答情况,然后讲评)
1•习惯命名法 根据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称为 “某烷”,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用甲、 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在十以上 的,就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
如
C 5H 12叫戊烷,C 17H 36叫十七烷。
若出现同分异构体,可用正、异、新来区分。
如: 学生聆 听、领悟
培养学生 观察、分析 能力,口语 表述能力。
CH 扩C 旳CHj-CH-CH 2-CH 3 CH 3
正戊烷 异戊烷 CH 3-C —CH 3 新戊烷
问: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步骤?
讨论、回 答
(以2, 6, 6 -二甲基-5 -乙基辛烷为例详细介绍系统命名法)
CH 3
CH 3 CH 2 CH 3 CH 3-CH-CH 2-CH 2-CH ―C-CH 2-CH 3
CH 3
检查学生 对已有知 识的掌握 程度,锻炼 学生口语
表述能力。
学生聆 听、观察、 分析、领 悟
掌握方法 和
规律
5
请几位学 CH 3 一
1
CH 2 — CI1 — C — CII
1|_
2
一叫—叫
⑴
CUly Cll 3
生板演, 其他学生
II-,
(:([-.
C 皿
1 1
1
在学案上 ⑵ CII 3
完成
| 上
Hr C'
1
I
CH 注
⑶
——CT II --------- O il ------------ <_?
〜宀
CH
2CH 3 CH 3
CH 3 C CH 2 C CH 3
CH 3 CH 3
C 2H 5 C 2H5
CH CH 2 C CH 2 CH
CH 3 CH 3
讨论、回
(6
) (CH 3) 2 CH CH CH
答
过渡: 如何判断 •个命名是否正确呢?
学生聆 听、观察、
以“ 2 -乙基丁烷 ”为例讲解解题方法
分析、领 悟
[能力考核2]判断命名是否正确(题型n )
4位学生
板演,其 (1) 3
, 3 -二甲基丁烷
余在学案
上完成
(2) 2
, 3 -二甲基-2 -乙基己烷
检查学生 掌
握情况 给予学生 鼓励,激发 学生学习 积极性
检查学生 对已有知 识的掌握 程度,锻炼 学生口语 表述能力。
检查学生 对该题型
(3) 2 , 3 -二甲基4乙基己烷
(4) 2 , 3, 5 -三甲基己烷
过渡:烯烃、炔烃、二烯烃又该怎么命名呢?
板书:二、烯烃、炔烃、二烯烃的命名
命名原则:①选主链: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或“某二烯”;②编序号:从靠近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给主
链碳原子编号;③写名称(先写取代基位置、
名称(从简到繁,相冋合并),再写母链名称)
(通过3道例题的讲解,强调烯烃、炔烃、二烯烃的命名方法及注意事项) [能力考核3 ]命名下列不饱和烃(题型I)
CHs — C:=C:H一OH一CH3
1 1
CH3C=C CH, CH 3
UHn—U -------------- U H—UH 工
1
UH』
过渡:根据烃的名称,如何写出它的结构简式呢?
以2, 4-二甲基-2-戊烯为例讲解解题方法
[能力考核4 ]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题型川)
(1) 3 , 3-二乙基戊烷
(2) 2 , 2, 3-三甲基丁烷
(3)2-甲基-4-乙基庚烷
(4)3, 4-二甲基-1-己炔学生聆
听、领悟
3名学生板
演,其余
学生在学
案上完成
学生分
析、讨论
回答
学生练习
题目的掌握
情况,鼓励
学生积极参
与学习
检查学生掌
握情况,培
养学生积
极、独立思
考能力。
培养学生观
察、分析、
判断能力,
训练学生思
维的灵活
性。
检查学生掌
握情况,培
养学生
板书设计:
有机物的命名之烃的命名
一、烷烃的命名
二、烯烃、炔烃、二烯烃的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