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33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3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3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甲深夜潜入乙家行窃,发现留长发穿花布睡衣的乙正在睡觉,意图奸淫,便扑在乙身上强脱其衣。
乙惊醒后大声喝问,甲发现乙是男人,慌忙逃跑被抓获。
甲的行为属于( )A.实行终了的未遂B.未实行终了的未遂C.能犯未遂D.不能犯未遂正确答案:B,D解析: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把意图实现的行为全部实行完毕的未遂。
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意图实现的行为并未完全实行完毕的未遂。
本题中甲没有将其意图实现的强奸行为全部实行完毕,在中途即被迫停止,因此属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
能犯未遂,是指有可能既遂的未遂。
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产生了事实错误而不可能既遂的未遂。
主要有工具不能犯的未遂和对象不能犯的未遂。
甲将男人当成女人产生了对象错误,这种错误导致其不可能达到强奸的既遂状态,因此属于不能犯未遂。
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需要注意区分不能犯与迷信犯。
迷信犯,又称愚昧犯,是指用迷信或愚昧的方式犯罪,而不可能对法律利益造成任何危害。
另外,还需注意法硕考试中不能犯属于未遂犯中的一种情形,这一点与司法考试不同。
知识模块:刑法学2.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共同犯罪的有( )。
A.张三与李四相约到商场抢劫首饰,但李四到商场后没有实施抢劫,而是强奸了女店员B.甲和乙碰巧同一时间到所在乡政府办公楼盗窃财物C.刘某与蔡某商议“收拾”被害人张某,但刘某以杀人的故意、蔡某以伤害的故意对张某进行殴击D.敬某步行中巧遇朋友路某在非法殴打李某,在路某的请求下,敬某上前帮助路某将李某打成重伤正确答案:A,B,C解析: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所谓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因此,下列几种情况均不能成立共同犯罪:(1)同时犯不是共同犯罪;(2)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不同,不构成共同犯罪;(3)超出共同故意以外的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9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9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甲与一女子有染,其妻乙生怨。
某日,乙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甲。
因久等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乙遂玎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
关于乙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犯罪预备B.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五节中的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
本题中,乙出于杀人的故意将毒药拌入菜中的行为属于准备工具的预备行为,之后乙放弃犯罪并积极阻止危害结果的发生,构成犯罪中止。
因此,乙成立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故本题选B。
需要说明的是,乙出于杀人的故意将毒药拌入菜中的行为之所以属于准备工具的预备行为,而不是实行行为,因为不会对其丈夫的生命造成现实的紧迫的危险。
对于任何犯罪来说,“着手”行为都是对法益有现实、紧迫的危险的行为。
知识模块:刑法学2.甲将自己的汽车藏匿,以汽车被盗为由向保险公司索赔。
保险公司认为该案存有疑点,随即报警。
在掌握充分证据后,侦查机关安排保险公司向甲“理赔”。
甲到保险公司二楼财务室领取20万元赔偿金后,刚走到一楼即被守候的多名侦查人员抓获。
关于甲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保险诈骗罪未遂B.保险诈骗罪既遂C.保险诈骗罪预备D.合同诈骗罪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四节中的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形态。
本题中,甲的诈骗已经被识破,公安机关是为了获取证据才安排保险公司向甲“理赔”。
换句话说,甲获得理赔款不是保险公司被骗的结果。
只能构成保险诈骗罪未遂。
全国联考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套)附答案(四)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假释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区别,正确的表述有( )。
(A)假释与释放的区别是,假释是有条件地提前释放,而释放是无条件的(B)假释与减刑的相同点在于,如果在假释期间内犯罪分子再犯新罪,则撤销假释收监执行;如果在减刑期间内再犯新罪,则恢复已减的刑期(C)假释与缓刑都以犯罪分子“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能性”作为考虑的主要因素,因此,二者的适用根据相同(D)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罪犯;监外执行则适用于所有的罪犯2.关于假释的适用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因假释只能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此,死缓犯不可能被假释(B)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一律不得假释(C)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才可以适用假释(D)犯罪分子只有在符合假释的对象条件和限制条件的基础上,同时符合实质条件,才可以被适用假释3.下列对假释的考察及法律后果,表述正确的有( )。
(A)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从假释之日起计算(B)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只要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C)犯罪分子被假释后,离开自己的居所时,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D)犯罪分子被假释后,原判有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继续执行4.甲因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被判处无期徒刑,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对甲不得假释(B)在实际执行10年以后,如果满足假释的其他条件,则可以对甲假释,但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C)如果对甲实施假释,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D)如果对甲实施假释,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5.甲因强奸罪被判有期徒刑14年,入狱后,甲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根据刑法,对甲处理正确的是( )。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渎职罪)模拟试卷1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渎职罪)模拟试卷1(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26,分数:48.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主体是( )。
A.法院工作人员B.司法工作人员√C.国家工作人员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是特殊的犯罪主体,限于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负有审判职责的人员,即司法工作人员。
4.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又受贿的,对其行为应当( )。
A.以徇私枉法罪论处B.以受贿罪论处C.以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D.以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中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根据《刑法修正案(四)》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又受贿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
5.下列犯罪中,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的是( )。
A.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B.徇私枉法罪C.玩忽职守罪√D.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主观方面都是故意,而只有玩忽职守罪是过失犯罪。
6.徇私枉法罪发生的领域是( )。
A.刑事诉讼√B.行政审判C.行政执法D.民事审判徇私枉法罪只限于发生在刑事诉讼中,其不同于发生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注意两者发生领域的区别。
7.1999年4月4日,冯某因持刀抢劫被公安局依法逮捕。
冯某的父亲冯某某为使其儿子逃避法律制裁,找到派出所的民警李某,请李某帮忙想办法如何处理。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24.doc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24(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刑法修正案(九)》属于( )(分数:2.00)A.狭义刑法B.单行刑法C.附属刑法D.司法解释2.下列关于刑法的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其调整范围较小,仅限于犯罪B.刑法的调整对象具有专门性,主要规定犯罪,以及运用刑罚的方法同犯罪作斗争、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C.刑法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其对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上,制裁方法具有严厉性D.刑法需要遵循明确性和谦抑性原则,尽量限制刑罚的适用3.下列属于刑法的任务的是( )(分数:2.00)A.对人的行为进行规制或者约束B.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C.向国民展示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D.保障公民不受国家刑罚权的非法侵害4.我国刑法分则第四章中明确规定了破坏选举罪,体现了对宪法规定的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切实保护。
这体现了刑法的( )(分数:2.00)A.保障机能B.规制机能C.保护机能D.威慑机能5.刑法禁止杀人的行为,并对故意杀人行为制订了严厉的刑罚。
这体现出的刑法的机能是( )(分数:2.00)A.规制机能B.保护机能C.保障机能D.打击犯罪机能6.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在编写的学术著作中,对新刑诉法进行了全文解释,该解释属于( )(分数:2.00)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D.论理解释7.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孟某在审理一起劫持火车案件过程中,将劫持汽车罪中的“汽车”解释为包含火车。
孟某的解释属于( )(分数:2.00)A.扩大解释B.司法解释C.类推解释D.立法解释8.下列做法中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的是( )(分数:2.00)A.重法效力溯及既往B.法律规定不确定的刑罚C.适用行为后的轻法D.适用类推解释9.某省高院下文称,为了本地经济发展,对高学历经济犯罪的罪犯适用减刑、假释,可以从宽掌握,给予优待。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罚消灭制度、刑法各论概述、危害国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罚消灭制度、刑法各论概述、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关于我国追诉期限的说法,错误的是A.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不再追诉B.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不再追诉C.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D.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一章第二节中的追诉期限。
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
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关于追诉期限的起算,我国《刑法》第89条第l款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C选项正确。
关于时效中断,《刑法》第89条规定:“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即只要犯罪分子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不论新罪的性质和刑罚轻重如何,前罪所经过的时效期间均归于无效,前罪的追诉期限从犯新罪之日起重新计算。
D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B。
知识模块:刑罚消灭制度2.《刑法》第386条规定:“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
”该条规定的法定刑属于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自由设定的法定刑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二节中的法定刑。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9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9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某甲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
2009年1月1日,某甲主刑执行完毕。
2009年7月1日,某甲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某甲政治权利还应被剥夺多长时间?( )A.2年半B.5年C.8年D.7年半正确答案:D解析:某甲是在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间又犯新罪,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数罪并罚,即将后罪有期徒刑5年和剩余的剥夺政治权利2年半(主刑执行完毕后已经执行了半年)进行并罚,应决定执行有期徒刑5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2年半。
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前罪尚未执行完毕的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新罪的主刑有期徒刑执行之日起停止计算,并从新罪的主刑有期徒刑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继续计算。
所以,2年半的剥夺政治权利在2009年7月1日起停止计算,并从5年有期徒刑主刑执行完毕后继续计算。
同时,根据刑法的规定,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施用于新罪的主刑执行期间。
所以,两者相加,某甲政治权利还应被剥夺7年半。
知识模块:刑法学2.行为人欲杀甲而向甲开枪,结果既杀死甲又伤害了乙,这属于( )。
A.继续犯B.想象竞合犯C.牵连犯D.连续犯正确答案:B解析:想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
行为人的一个开枪行为,触犯了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或过失伤害罪)两个不同的罪名,符合想象竞合犯的条件。
故选B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3.甲给乙5万元请乙“教训”丙一顿,乙给丁2万元让丁打丙,并带丁辨认了丙。
之后,甲感到害怕,又打电话给乙说不打了,并说愿意承担“违约”责任,只需乙退回2.5万元。
全国联考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3附答案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3一、单项选择题1.甲为了牟取私利,故意将一包面粉说成是毒品“白粉”,将其卖给了乙,从中牟利3 000元,甲的行为构成( )。
(A)贩卖毒品罪(B)诈骗罪(C)招摇撞骗罪(D)属不当得利,不构成犯罪2.甲误将一包面粉当作毒品“白粉”卖给了吸毒者乙,从中牟利2 000元,甲的行为构成( )。
(A)贩卖毒品罪(B)诈骗罪(C)招摇撞骗罪(D)属不当得利.不构成犯罪3.对于犯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的行为人,又实施爆炸犯罪的,应当( )。
(A)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处罚(B)以爆炸罪处罚(C)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和爆炸罪数罪并罚(D)按牵连犯,从一重罪处罚4.非法行医罪的主体是( )。
(A)未按操作规程进行医疗的医护人员(B)任何人(C)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D)没有医疗实践经验的人5.招摇撞骗罪的假冒对象是( )。
(A)军人(B)人民警察(C)国家工作人员(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6.王某因走私毒品罪被判过刑,后又犯运输毒品罪,对王某应当( )。
(A)从重处罚(B)加重处罚(C)按照法律规定的刑罚处罚(D)按吸收犯处罚7.甲在盗窃之前,请乙代为销赃。
甲盗得财物后,乙如约销赃,获赃款2 000元。
甲、乙二人平分了赃款。
乙( )。
(A)构成盗窃罪(B)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C)构成盗窃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二罪(D)不构成犯罪8.下列哪种行为可以构成伪证罪?( )(A)在民事诉讼中,证人作伪证的(B)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伪造证据的(C)在刑事诉讼中,证人故意作虚假证明意图陷害他人的(D)在刑事诉讼中,诉讼代理人帮助当事人伪造证据的9.孙某制作、复制大量的淫秽光盘,除出卖外,还多次将淫秽光盘借给许多人观看。
对其行为应如何处理?( )(A)以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处罚(B)以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从重处罚(C)以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和传播淫秽物品罪数罪并罚(D)以传播淫秽物品罪从重处罚10.甲的好友乙因犯罪被公安机关追捕,乙逃至甲家说:“公安人员马上就到,该怎么办?”甲说好办,你赶快向我家后面的树林中逃,若公安人员来了我跟他们假装摩擦耽误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33(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甲在化肥中掺入泥土,销售金额达20万元,但并未对相关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对甲的行为( )A.应以诈骗罪定罪处罚B.只能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定罪处罚C.只能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D.因未造成严重后果,应认定为无罪根据《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如果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例如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金融诈骗类犯罪包含了诈骗行为的话,则按照其他罪名定罪,不再认定为诈骗罪。
A选项错误。
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
甲生产、销售的对象是化肥,不属于药品,自然不属于假药,B选项错误。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有四种表现形式:掺杂、掺假,指行为人在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掺入杂物或假的物品;以假充真,指行为人以不具有某种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以次充好,指行为人以次品冒充正品、优质品的行为;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指行为人以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假冒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的行为。
甲在化肥中掺杂、掺假,销售数额在5万元以上,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C选项正确。
只要行为人以故意的主观心态,实施了上述四种行为之一,并且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就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不需要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D选项错误。
部分考生可能会疑惑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答案是不构成。
根据《刑法》第147条规定,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行为。
可以看出该罪是一个结果犯,要求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后果,因此甲的行为不构成该罪。
2.甲将自己制造的青霉素冒充红霉素销售给某诊所,获利巨大。
对甲的行为( )A.只能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定罪处罚B.只能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C.应以生产、销售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择一重罪处断√D.只能以生产、销售劣药罪定罪处罚甲的行为获利巨大,隐含的意思是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因此完全符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
A选项错误。
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有以下情形的为假药或按假药论处: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依照法律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而生产、进口,或者必须经过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变质的;被污染的;使用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药品;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甲以青霉素冒充红霉素,属于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符合生产、销售假药罪的犯罪构成。
B 选项错误。
根据《刑法》第149条第2款的规定,生产、销售特定种类的伪劣产品,构成生产、销售特定种类伪劣产品犯罪,同时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又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这属于法条竞合犯的特别处理原则,即依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处断。
C选项正确。
生产、销售劣药罪,是指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
该罪是一个实害犯。
甲属于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而并非劣药,D选项错误。
3.关于货币犯罪,说法正确的是( )A.伪造货币后,持有、使用、运输、出售该伪造的货币的,应当数罪并罚B.伪造面额为30元的假币,不成立伪造货币罪√C.将假币赠与他人的,不成立使用假币罪D.伪造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航天纪念钞,不成立伪造货币罪行为人同时实施伪造、出售、运输、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等数种犯罪的,如果行为人出售、运输、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系其本人伪造的,按伪造货币罪一罪从重处罚;如果行为人既伪造了货币,又持有、使用、运输、出售了其他人伪造的货币,则应按伪造货币罪和有关犯罪实行数罪并罚。
A选项错误。
伪造的货币,要求在外观上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可以使一般人相信是真币。
面额30元的假币,不可能使一般人相信是真币,不成立伪造货币罪,B选项正确。
使用假币罪,要求按照货币的流通方式去使用假币,赠与他人属于货币的一般流通方式,因此构成使用假币罪。
C选项错误。
伪造货币罪的对象包括伪造正在流通的货币、正在流通的境外货币、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
因此伪造航天纪念钞成立伪造货币罪,D选项错误。
4.甲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犯罪人事先通谋,为其提供账户以转移走私所得。
对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B.洗钱罪C.走私普通、物品罪√D.包庇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行为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本罪的最大特点在于属于事后帮助犯,即本罪的犯罪故意必须产生在产生犯罪所得的犯罪既遂之后,如果既遂前形成帮助他人犯罪故意或有通谋行为的,则认定为其他罪名的共犯,不再认定为本罪。
A选项错误。
洗钱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特别罪名与一般罪名的关系,既然是特别罪名也需要符合一般罪名的本质特征,即也是事后帮助犯,甲事先与犯罪人通谋不能构成本罪。
B选项错误。
根据《刑法》第156条规定:“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论处。
”因此甲的行为成立走私普通、物品罪。
C选项正确。
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提供虚假证明包庇,使其逃避处罚的行为。
甲没有实施提供虚假证明包庇犯罪分子的行为,因此不成立包庇罪。
D选项错误。
5.甲公司用伪造的产权证明作担保,向商业银行借款5000万元用于生产经营。
后因经济不景气,导致该笔款项无法归还。
甲公司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属于民事违约B.构成贷款诈骗罪C.构成骗取贷款罪√D.构成合同诈骗罪甲公司采用欺骗的手段取得银行贷款,给银行造成了重大损失,严重侵犯了银行的财产和金融管理秩序,已经触犯刑法,甲既要承担民事违约责任,又要承担刑事责任,二者并不冲突。
A选项说法错误。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第一,甲公司为了经营需要骗取银行贷款,具有归还的意思,不能认定为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第二,贷款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单位不能构成贷款诈骗罪。
综上,B选项说法错误。
骗取贷款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一般认为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贷款100万元以上,给银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20万元以上的,可以构成本罪。
甲公司的行为完全符合骗取贷款罪的构成要件,C选项说法正确。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甲公司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因此不成立合同诈骗罪。
D选项说法错误。
另外,需注意,法硕考试认为单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贷款的,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
6.甲将自己的汽车藏匿,以汽车被盗为由向保险公司索赔。
保险公司认为该案存有疑点,随即报警。
在掌握充分证据后,公安机关安排保险公司向甲理赔。
甲到保险公司财务室领取20万元赔偿金后,刚走到门口即被守候的多名侦查人员抓获。
关于甲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保险诈骗罪未遂√B.保险诈骗罪既遂C.保险诈骗罪预备D.合同诈骗罪保险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保险标的、虚构保险事故、夸大保险事故、故意制造保险事故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
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保险事故,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就进入了犯罪的实行阶段。
不可能构成保险诈骗罪预备,C选项错误。
保险诈骗罪的既遂要求行为人实际取得了保险赔偿金,这里甲虽然取得了理赔款,但是早已被保险公司识破,保险公司的赔款行为是为了配合公安机关,因此甲取得赔偿金与其实施的保险诈骗行为不存在因果关系,其取得的赔款,在实质上并不属于赔偿金,即甲未取得真正的保险赔偿金,不构成保险诈骗罪的既遂。
B选项错误。
甲实施了保险诈骗行为,在实行阶段,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达到既遂状态,属于犯罪未遂。
甲成立保险诈骗罪未遂,A选项说法正确。
合同诈骗罪与保险诈骗罪是一般法条与特别法条的关系,如果符合特别法条的构成要件,则优先适用特别法条,因此甲的行为不再成立合同诈骗罪。
D选项说法错误。
7.某企业生产的一批外贸供货产品因外商原因无法出口,该企业采用伪造出口退税单证和签订虚假买卖合同等方法,骗取出口退税50万元(其中包括该批产品已征的产品税、增值税等税款20万元)。
对该企业行为的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合同诈骗罪处罚B.仅以逃税罪处罚C.仅以骗取出口退税罪处罚D.以逃税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罪并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该企业虽然签订虚假买卖合同,但并非是利用合同来骗取合同对方当事人财物,因此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A 选项说法错误。
骗取出口退税罪,是指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该企业伪造出口退税单证和虚假买卖合同等方法,骗取出口退税30万元,完全符合骗取出口退税罪的犯罪构成。
B选项错误。
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行为。
该企业先缴纳税款,然后又利用骗取出口退税方式骗回已缴纳20万元税款,相当于从未缴纳税款,因此符合逃税罪的构成要件。
C选项说法错误。
根据《刑法》第204条第2款规定,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逃税罪的规定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骗取出口退税罪的规定处罚,并将二者数罪并罚。
D选项说法正确。
8.甲没有烟草生产许可证,生产销售冒充中华香烟的劣质香烟,销售金额达50万元,关于甲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数罪并罚B.非法经营罪C.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假冒注册商标罪数罪并罚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假冒注册商标罪择一重罪处罚√甲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完全符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
甲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在烟草制品上使用与中华香烟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