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史中常见的常考的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园林史的名词解释

园林史的名词解释

伊斯兰园林:是以古巴比伦和古波斯园林为渊源,十字形庭园为典型布局方式,封闭建筑与特殊节水灌溉系统相结合,富有精美建筑图案和装饰色彩的阿拉伯园林。

囿 :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4.掇山是用自然山石掇叠成假山的工艺过程。

包括选石、采运、相石、立基、拉底、堆叠中层、结顶等工序。

5.城廓宅园洛阳城东的“寿丘里”位于退酤以西,张方沟以东,南临洛河,北达邙山,是王公贵戚邸宅和园林集中的处所,非官方的称之为“王子坊”园、宅极华美、精细精美9.人工山水园是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天人合一”的命题由宋儒提出,但作为哲学思想则起源于周代而丰富于春秋战国。

当时的思想家要求人们应该尊重天成的大自然,对待大自然应持和谐的态度,从而奠定“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

由于天人合一的哲理的主导,园林作为人所创造的“第二自然”,里面的山水树石、禽鸟鱼虫保持顺乎自然的“纯自然”状态,从而明确了园林的自然风景式的发展方向。

“君子比德”思想流行于春秋战国时,《诗经》中的比兴,《楚辞》中的借喻等均属此类思想的范畴。

这种比喻、拟人、象征方法的运用,导致人们从伦理、功利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

这就是说,大自然山川花木鸟兽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在于它们的形象表现出与人的高尚品德相类似的特征,从而给予山水花木鸟兽等以人格化的魅力。

园林从这一时期开始便重视筑山和理水,繁育花木、鸟兽,把它们与人的道德情操逐渐结合起来。

神仙方术。

方士们宣扬的神仙不仅是一种不受现实约束的“超人”飘忽于太空,栖息于高山,而且还虚构出种种神仙境界。

神仙思想乃是原始的神灵、自然崇拜与道家的老、庄学说融糅混杂的产物。

它刺激了早期园林艺术、浮雕、图画、造型艺术的发展。

“曲水流觞”园景设计开始出现在园林中。

传说东汉时期每到上已日这一天,郭虞携全家人来到曲水东流之地祈祷,让盛满祭物的杯子顺水漂流,为亡女超度,后世称此为曲水流觞,魏晋以降,人们把这一活动同水上游乐嬉戏结合起来,表达百转千回的绵绵之情。

园林史中常见的常考的名词解释

园林史中常见的常考的名词解释

园林:以山石,水体,建筑,植物为题材,遵循美学原理与科学规律,建造的可供人们游憩和玩赏的地域;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1、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内;2、天然山水园:利用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或把完整的天然山水植被环境圈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3、大内御苑: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4、行宫御苑: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5、离宫御苑: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联系着的政治中心;行宫、离宫均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6、宅园:依附于邸宅所建,前宅后园或邸宅的一侧;7、游憩园:单独设置,不依附于邸宅;8、别墅园:郊外山林风景地带,规模比宅园大;9、苑囿:畜养禽兽,植林木的圈地,供古代帝王、贵族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10、一池:太液池;东海三仙山:方丈、蓬莱、瀛洲;11、建筑宫苑:以建筑组群为主体的宫苑;12、写实山水园:山水、植物和建筑互相结合组成的山水园;13、山水建筑宫苑:采取了以湖、渠水系为主体,将宫苑建筑融于山水之中;14、自然式别业山居:充分认识自然美的基础上,运用艺术和技术手法来造景、借景而构成优美的园林境域;15、写意山水园: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16、山水宫苑:全景式的表现山水、植物和建筑之胜的园林;17、文人山水园:在写意山水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主观的意兴表达与心绪表达,重视掇山、叠石、理水等技巧,突出山水之美,注重园林的文学趣味;18、意境:主客观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主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19、园林美:园林师对生活、自然的审美意识和优美的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20、园林美的主要内容:山水地形美、借用天象美、再现生境美、建筑艺术美、工程设施美、文化景观美、色彩音响美、造型艺术美、旅游生活美、联想意境美21、园林空间艺术布局:在园林艺术理论指导下对所有空间进行巧妙、合理、协调、系统安排的艺术,目的在于构成一个既完整又变化的美好境界;22、借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内;23、置石:选择整块的天然石材陈设在室外作为观赏对象的做法;。

《中国古典园林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典园林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一章至第三章名词解释1.园林(广义):为了弥补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隔离而人工创设的第二自然。

2.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三水地貌或者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植和建筑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创造这一环境的过程,包括设计和施工,一般称为造园。

3.天然山水园:修建在城市近郊或远郊的天然风景地带,以天然山水植被部分或全部作为基址,适当配以植物栽植和建筑营造。

4.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造,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5.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又称苑、宫苑、苑囿、御苑等。

按建设位置又可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6.私家园林:属于贵族、官僚、文人、富商所私有的园林。

亦称园、元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等。

7.寺观园林:是佛寺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8.苑囿: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有狩猎、生产、军事训练功能,已具备园林雏形。

9.沙丘苑台:建于公元前11世纪,是苑台结合的标志,除圈养栽培通神望天外,也是具有游观娱乐功能的场所。

10.灵台、灵囿、灵沼:见于文献记载最早的皇家园林雏形。

时间为公元前11世纪,殷末周初,为周文王修建,被史学家认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座大规模园林雏形。

11.姑苏台:春秋战国时期,姑苏台宫苑建筑装饰华丽考究,囿内还开天池,造龙舟,做水嬉,听琴音,闻花香,因此是一座游赏功能很强的园林。

12.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

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模拟神仙境界,表明皇家园林又多了求仙的功能。

13.未央宫:西汉,位于长安城,未央宫有内垣和外垣两重宫墙,其总体布局由外宫、后宫组成,其园林区内是沧池,凿池筑台的做法受到秦兰池宫的影响,其本身又影响着建章宫内一池三山的规划经营。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一、名词解释1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

2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之为园、园亭、园野、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4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居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

如:北海琼华岛5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的皇家园林。

如香山的静宜园。

如:香山静宜园6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或者远离都成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避暑、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御苑相联系的政治中心的皇家园林。

如:承德避暑山庄 7张南垣,名涟,生于明万历十五年,毕生从事叠山造园,他追求意境深远和形象真实的可入可游出发,主张以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的做法,开创了叠山艺术的一个新流派。

8张然;字陶庵,造园工匠,在北京城内建万柳堂,改建怡园,参与了重修西苑瀛台、新建玉泉山行宫以及畅春园的叠山等规划事宜。

9张南阳;字山人,他用绘画的手法堆叠园林假山,江南名园如上海潘允端的“豫园”,陈所蕴的“日涉园”,太仓王世贞的“弇园”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他堆叠假山的手法是传统的缩移摹拟真山整体形象的路数。

10计成:计成,字无否,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形成《园冶》以书,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11《园冶》:明代成书,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全书共分三卷。

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掇(duo)山、造石、借景,。

兴造论泛论营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

园说共四篇。

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其细节。

计成认为好的园林评价的标准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前者意即园林造景要适应于园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特长,避开他的短处;后者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须予人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

园林史名词解释

园林史名词解释

园林史名词解释园林史名词解释园林:园林是一种以人工手段营造的具有高度艺术性和欣赏价值的空间环境。

它包括植物的选择、布局和构造、水景的设计和构造以及人造景观的筑造等多种要素,可分为宫园、庭园、公园等不同类型。

园林艺术:园林艺术是指通过规划设计、构造布局、植物配置、水景处理等手段,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审美价值的园林空间环境。

园林艺术融合了建筑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形式。

景观:景观是指园林中给人以美的感受的自然和人工元素的集合体。

景观可以是山水、水景、花木、草坪等自然环境,也可以是亭台楼阁、假山石、廊廡走廊等人造建筑物,园林中的不同景观元素相互结合形成美丽的景观。

亭台楼阁:亭台楼阁是园林中常见的建筑形式,主要用于观赏和休息。

它们一般建在高地或湖畔,可以俯瞰周围的景色。

亭台楼阁有多种形式,如单孔亭、多峰亭、回廊楼阁等,都具有较高的建筑和艺术价值。

假山石:假山石是园林中常用的人造景观元素,用于模拟山石的形态,丰富园林的景观效果。

假山石可以根据设计需要采用天然石材或人工制作而成,它们的形状、颜色、纹理等都与实际的山石非常相似。

水景:水景是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形式,包括湖泊、池塘、水帘、喷泉等。

水景在园林中起到陶冶情操、增加美感的作用,组成水景的水体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工的。

水景与亭台楼阁、假山石等景观元素相互融合,构成了美丽的水景园林。

花园:花园是以种植各类花卉为主要内容的园林空间。

花园中的花卉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更替,以保持花园的美丽和花色的丰富。

花园由于花卉的种类、色彩和布局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气氛。

庭院:庭院是园林的一种形式,通常位于建筑物的内部。

庭院可以是一个小型的园林空间,包括植物、座椅、喷泉等元素,也可以是一个开放的休闲区域,供人放松和休息。

庭院通过其布局和植被的选择,展现出一种特定的风格和主题。

公园:公园是为了供市民休闲娱乐和接触自然而建立的绿色空间。

园林史名词解释 (2)

园林史名词解释 (2)

1、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2、士流园林:唐代,山水园林、山水风景区蓬勃发展。

其中,尤其是文人、名士们所经营的园林,因直接受到时代思潮的哺育启示而茁壮成长,比较普遍,是当时造园活动的主流,被称为“名士园囿”、“士流园林”。

假山一词也是现于唐代。

3、大内御苑: 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皇帝的居所,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

4、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砌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内的居多。

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摹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之为“城市山林"。

5、苏州的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6、奥姆斯台德:是美国园林学家,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首先把保护自然的理想付诸实现的人。

主要作品有纽约“中央公园”、“斐蒙公园”和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山园林绿化等,开创性地提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7、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园冶:作者计成,成于明代,全面论述江南私家园林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局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

8、文人园林:士流园林经进一步发展以赏心悦目为重点,形成侧重于寄托理想、陶冶情操和表现隐逸的风格,称之为文人园林,在文人园林中,受到书法绘画的影响,例如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准则是:“外师造化,内法心源”,也被作为古典园林设计的准则。

宋代园林中多有流杯亭的设置,象征(曲水流觞)。

9、舫:又称旱船,是一种船形建筑,又称不系舟,建于水边,前半部多是三面临水,船首一侧与岸相连,船体部分有石材构筑.10、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一池指太液。

园林名词解释大全

园林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园林史中国古典园林史华夏园林意匠、古典园林30 讲、古典园林史、园林学概论皇家园林称“苑囿”或“宫苑”,一般是指由帝王主导营造,供帝王家族居住、游乐之用的园林。

如北京圆明园、颐和园和承德避暑ft庄。

私家园林从汉代已开始萌生和发展,相对于皇家园林而言,属民间的贵族、官僚等人士所有,供园主人日常游憩、会友、读书的场所,规模通常不大。

如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

寺庙园林一般是指宗教崇拜场所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带有神话色彩的特殊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堂的花园。

如ft西晋祠、四川德阳文庙前庭花园。

风景名胜是中国园林里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位于城郊的ft水形胜,风光秀丽之地,面积较为广阔,多有寺庙或名胜古迹,适当装点园林景致,成为市井百姓可达的公共性自然游憩地。

如四川峨眉ft、泉州清源ft。

囿是最初的园林形式,通常是在选定地域划出范围,或构筑界垣,让草木鸟兽在其中自然繁育,并驻台掘池,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灵台灵沼灵囿所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园林,也是中国自然ft水园艺术形式的先驱。

灵台,象征着高ft;灵沼,象征着大海;灵囿,象征着滋养万物生长的大地。

一池三ft 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常见的规划形式。

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城中布置三座岛屿,象征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ft,以模拟仙境。

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

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造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与文人名流圈子里的一种酒诗酬唱的社交聚会。

出自兰亭序(东晋•王羲之)。

辋川别业唐朝诗人王维的庄园式园林,利用自然风景形神组织景点二十余处,较少的人工构筑,在中国园林历史上以自然式园林的风格而著称。

寿ft艮岳是一座表现ft水胜景为主题的大型皇家园林,是典型的北宋ft水宫苑风格。

全园以艮岳为构图中心,万松岭和寿ft则为宾为辅,其景致可谓“括天下之奇,藏古今之美”。

园林名词解释大全(doc 8页)

园林名词解释大全(doc 8页)

园林名词解释大全(doc 8页)园林名词解释专辑园林建筑1.园亭供游人休息和观景的园林建筑。

园亭的特点是周围开敞,在造型上相对的小而集中,因此,亭常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并作为园林中“点景”的一种手段。

中国古代园亭中国园林中很早就运用亭。

据《大业杂记》载:隋炀帝广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见隋西苑),“其中有逍遥亭,八面合成,结构之丽,冠绝今古。

”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壁画中,还可以看到那个时期亭的形象。

明末计成著的《园冶》一书中,有专节论述亭的形式、构造、选址等。

园亭的体量虽不大,但形式多样。

园亭的造型主要取决于它的平面形状、平面组合和屋顶形式等。

中国古建筑多是梁架体系的木结构,由木柱承重。

因此,平面和立面的处理都较自由。

屋顶的造型和曲线也可由人们的审美观点和视觉需要来确定。

这样一种具有丰富变化的屋顶形象和轻巧、空灵的屋身以及随宜布置基座的建筑形式,就很适合亭这类“观景”和“点景”建筑的需要。

亭的形式起初是一种体积不大的四方亭,木构草顶或瓦顶,结构简易。

以后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步发展出多角形(三角、五角、六角、八角等)、长方形、圆形、扇面形、圭角形等形体。

在单体建筑平面上寻求多变的同时,又在亭与亭的组合,亭与廊、墙、房屋、石壁的结合,以及在建筑的立体造型上进行创造,出现了重檐、三重檐、攒尖顶、歇山顶、录顶及组合亭等。

中国园林很讲究亭的位置的经营,在北京颐和园、北海、承德避暑山庄这类大型的离宫别苑中,亭多布置于主要的观景点和风景点上,或作为主体建筑的陪衬。

在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中,亭常常成为组景的主体和园林艺术构图的中心。

在一些风景游览胜地,亭则成为增加自然山水美感的重要点缀。

设计中经常运用“对景”、“借景”、“框景”等手法,创造风景画面。

设在风景点的“碑亭”,在亭中立碑刻石题诗,引起游人对园林意境的联想,也是常用的点景手法。

计成在《园冶》一书中,在讨论到亭的位置时说:“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通泉竹里,按景山巅;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史中常见的常考的
名词解释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园林:以山石,水体,建筑,植物为题材,遵循美学原理与科学规律,建造的可供人们游憩和玩赏的地域。

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1、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内。

2、天然山水园:利用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或把完整的天然山水植被环境圈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

3、大内御苑: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4、行宫御苑: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

5、离宫御苑: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联系着的政治中心。

(行宫、离宫均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6、宅园:依附于邸宅所建,前宅后园或邸宅的一侧。

7、游憩园:单独设置,不依附于邸宅。

8、别墅园:郊外山林风景地带,规模比宅园大。

9、苑囿:畜养禽兽,植林木的圈地,供古代帝王、贵族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10、一池:太液池;东海三仙山:方丈、蓬莱、瀛洲。

11、建筑宫苑:以建筑组群为主体的宫苑。

12、写实山水园:山水、植物和建筑互相结合组成的山水园。

13、山水建筑宫苑:采取了以湖、渠水系为主体,将宫苑建筑融于山水之中。

14、自然式别业山居:充分认识自然美的基础上,运用艺术和技术手法来造景、借景而构成优美的园林境域。

15、写意山水园: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

16、山水宫苑:全景式的表现山水、植物和建筑之胜的园林。

17、文人山水园:在写意山水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主观的意兴表达与心绪表达,重视掇山、叠石、理水等技巧,突出山水之美,注重园林的文学趣味。

18、意境:主客观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主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19、园林美:园林师对生活、自然的审美意识和优美的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

20、园林美的主要内容:山水地形美、借用天象美、再现生境美、建筑艺术美、工程设施美、文化景观美、色彩音响美、造型艺术美、旅游生活美、联想意境美
21、园林空间艺术布局:在园林艺术理论指导下对所有空间进行巧妙、合理、协调、系统安排的艺术,目的在于构成一个既完整又变化的美好境界。

22、借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内。

23、置石:选择整块的天然石材陈设在室外作为观赏对象的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