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阳市城镇蔬菜基地建设发展对策

合集下载

湖南衡阳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湖南衡阳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湖南衡阳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及建议粟 亮1 谭咸彬2 凌丙英1 刘兰兰2 唐小涵2 任福生1 邓尧平2 刘桂友1(1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农业农村局,衡阳421200;2湖南省衡阳市农业农村局,衡阳421001)摘要:通过对衡阳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种业科研院所创新、种业监管服务、种业企业发展4个方面的种业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指出衡阳种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并就衡阳种业的发展提出健全种业监管服务体系、构建财政政策保障体系、加快建设“五化”种业生产(试验)基地等建议。

关键词:农作物;种业;发展;建议;衡阳;湖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种业的发展,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打赢种业翻身仗”。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安排部署,衡阳立足本地优势,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种业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种业市场监管与服务、种业企业培育等方面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取得了一定的 成绩。

1 基本情况衡阳是全国的农业大市、产粮大市。

衡阳县、衡南县、衡东县、祁东县、衡山县、常宁市、耒阳市7个县(市)均为全国产粮大县(市)。

全市现有耕地面积39.13万hm 2,其中水田面积32.73万hm 2。

常年粮食生产面积在46.67万hm 2以上,其中水稻生产面积42.67万hm 2以上,年需水稻种子1000万kg 以上;蔬菜播种面积近6.7万hm 2,年需蔬菜种子100万kg 以上。

近年来,衡阳市抓住种业创新与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实施种业振兴工程,保障了全市的粮食生产安全、促进了全市的经济发展。

1.1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效益明显 全市7个县(市、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采集工作已基本完成,发现和收集了一批如矮子王早稻、湘糯1号、白沙无渣生姜等珍贵的野生资源、濒危的粮食及豆类作物、年代久远的果树品种和具有育种价值的种质资源,报送并已鉴定接收的种质资源共341份。

通过种质资源普查摸清了家底,地方特色品种衡山红脆桃、金甲岭萝卜、常宁无渣生姜、三樟黄贡椒、衡阳台源乌莲等7个地方特色品种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以城带乡以农活市努力推动城郊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城带乡以农活市努力推动城郊经济的快速发展

畔鼻展 双月 : 刊
维普资讯
贫困乡 要发 村 展, 整农业结构 调 是必由 之路。 然而贫困乡 壤, 村 干旱不 能种, 雨涝无法种。近年 天上无降水, 水断流, 来, 河中 搞 调整, 办企业 无资金, 项目 上 没环境, 如何才能加 快发 大 是典型的 展? 孝 雨养农业. 库养农业, 能靠天吃 加之劳 其 饭。 动者素质低 堡乡的 做法是, 凝聚 政策和民 心之舍力. 推动罚产之舟驶向 成 下. 只能维持以 种植玉米、 高粱为主的简 单再生产, 量低而效益 产 功: 差, 农业收入为主的 以 农村经济总收入 低而不稳。 部分群众的 一 大孝 堡乡 地处孝义东部 平川地区, 1 辖2 个村委. . 万 生活仍然处于贫困状态。所谓 “ 有31 人 僻壤”是指地处孝义市的边角地 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差. 表现在供电不足和不稳, 信息不畅不 口、 4 5 万亩耕地。由于 . 经济和地理原因. 可用“ 全乡 穷乡僻 带, 壤四
鲫、 工程鲤、 珍珠、 、 鲶、 麦鲮 淡水白鲳等品种 调 要 高。 抓好种子 种苗 工程建设。 要高度 点, 抢占市场份额。 三是机槭电器业。 南方 的养殖推广力度; 要重点抓好酃湖乡白鹭农 重视良种的引进、 繁育和推广, 加快对传 高压电器厂、通达机车配件厂要增强科技
低效产品的 更新换代, 尤其要在 早籼 投入 稻 和高 新技术的引进, 系列产品, 开发 提 场日进的 30 f 0 只娃娃鱼,和平乡和平村引进 统 水果高 位换冠、 生猪改良 等方面 高科技含量。四是建筑建材业 ,要以新型 下 , 的20 0 尾果巴丁鱼, 酃湖渔场引进的 1 0 0 尾 品改、 9
体, 业的 发展。 技术和设备, 第 做好农产品的 储存、 保鲜, 推 产品生产基地,拥有发展现代农业的丰富的 体闲载 推动农村第三产 基地启动, 把规模调大。对优质农产 进农产品的加工升值。要建立健全农业技 资源优势, 拥有极具潜力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

衡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及对策思考

衡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及对策思考

衡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及对策思考第一篇:衡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及对策思考衡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及对策思考县域经济在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衡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近几年来,衡阳市县域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的稳步增长。

一、县域经济的基本情况1、县域城市化率提高。

2006年,全市县域总人口634.4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7.9%,其中城镇人口176.75万人,占全市城镇人口的65.8%,县域城镇化率为27.85%,较“十五”初的2000年提高14.2个百分点。

2、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2006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525.42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2%,较2000年提高了8.9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150.8亿元,占全市的95.37%,第二产业205.52亿元,占全市的75.5%,第三产业169.1亿元,占全市的69.9%。

县域一产业占全市比重较“十五”2000年略有下降,二、三产业分别提高6.8和6.4个百分点,县域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3、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

近几年,随着衡阳市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深入,县域逐步形成了大农业产业带即:以衡南县、衡阳县、耒阳市为重点的100万亩高档优质稻产业带;以322国道沿线为重点的年出栏100万头良种猪产业带;以常宁市、耒阳市为重点的100万亩有机油茶产业带;以衡阳县、衡南县为中心的60万亩双低油菜产业带;以紫色页岩地区为重点的芦竹、龙须草等造纸原料产业带;以祁东县、常宁市、衡阳县部分乡镇为中心的30万亩黄花菜产业带;以衡山县、祁东县为核心的10万亩席草产业带。

这些产业带采取公司联基地带农户运作模式,也培养了一批在当地颇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如黄花集团、金拓天、金雁米业、爱平集团、新五丰、巨东勤业、怡农生态等。

4、工业化进程加快。

由于衡阳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县市依据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有本地特色的工业,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市区以设备制造、精细化工、原材料加工为主;耒阳以能源、建材为主;衡东以钨冶炼、禽蛋食品加工为主;常宁、衡南以有色冶炼、化工为主;祁东以黄花、香芋、席草加工为主;衡山以造纸等为主的区域工业发展格局。

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镇专业性蔬菜基地建设的意见

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镇专业性蔬菜基地建设的意见

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镇专业性蔬菜基地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衡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5.30•【字号】衡政发[2006]14号•【施行日期】2006.05.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镇专业性蔬菜基地建设的意见(衡政发[2006]1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城区专业性蔬菜基地建设,关系到城市居民基本生活问题,实施蔬菜的区域化种植,确保蔬菜质量安全,既是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现实要求,也是菜农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城镇蔬菜基地管理条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城镇专业蔬菜基地建设紧迫感由于城镇化速度加快和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大量城镇专业蔬菜基地被征占,导致我市专业蔬菜基地面积急剧下降,而新蔬菜基地尚未建立,蔬菜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水平。

一是城镇蔬菜生产供应不足。

大量的专业蔬菜基地被征占以后,蔬菜生产由区域化规模种植退变为零星分户种植。

种植方式落后,生产管理粗放,抵御自然灾害和应变环境的能力差,既抑制了郊区菜农的增收,又不能满足城镇居民生活需求,形成了农业大市主要吃外地菜的局面。

二是蔬菜质量安全缺乏保障。

分户种植,散户经营,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监管制度缺乏,管理粗放,导致我市蔬菜农残严重超标,每年都有因蔬菜有机磷农残超标所引起的中毒事件发生,已严重威胁到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三是城镇新菜地开发基金征缴困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征用城镇蔬菜用地,必须缴纳新菜地开发基金”。

《湖南省城镇蔬菜基地管理条例》于1996年制定,2002年修订。

该条例明确规定了征用蔬菜用地的程序和审批、减免权限。

而实际操作中,因管理不规范,使新菜地开发基金的收缴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使新菜地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衡阳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衡阳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13 无公害 (绿 色、有 机 )种 植 基 地 建 设 发 展 势 头 强劲
316
作物研究(CROPRESEARCH)
2019年 7月
线、推进生态文明示范村、县建设,衡阳市的生态农 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11 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不断加强
近几年衡阳市大力推广绿色模式、绿色工艺、绿 色技术,推进 生 态 农 业 技 术 模 式 “三 结 合 ”,即 生 态 农业模式推广与无公害农业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 相结合、与农业环境治理相结合,促使生态农业建设 上档次、上规模。生态农业技术推广进一步加强,主 要表现在 以 下 几 个 方 面:一 是 建 立 科 学 施 肥 体 系。 大力推广农家肥、有机肥、微生物肥等绿色肥料,截 至 2017年底,全市有机肥使用量占肥料总施用量的 比例达到 24%。二是大力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和生 态农业模式。主要利用沼液沼渣种植无公害大棚蔬 菜,实现了“猪—沼—菜”循环种养模式。三是实施 并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农村清 洁能源开发与节能应用技术、水土保持技术、绿色防 治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等一批清洁环保技术得 到大面积的推广利用。
CurrentDevelopmentSituationandCountermeasure ofEcologicalAgricultureinHengyangCity
ZHUJie1,LIULongsheng1,ZHANG Ming1,ZHOUHailong2,FANG Shengliang3
(1HengyangInstituteofAgriculturalSciences,Hengyang,Hunan421101,China;2ManjianghongEcologicalAgricultureCo,Ltd, Hengnan,Hunan421131,China;3CollegeofAgronomy,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128,China)

“十四五”衡山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及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报告

“十四五”衡山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及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报告

“十四五”衡山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及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报告为积极科学谋划“十四五”蔬菜产业规划,加快衡山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本次调研要求,现将我区今后五年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路、重点和措施汇报如下:一、蔬菜产业总体发展状况1、发展现状。

衡山区今年蔬菜占地面积6370亩,主要集中在南山镇4个村,其中温室种植面积1900多亩,大中拱棚面积770亩,露地蔬菜1300亩,供港菜2300亩,经计算,种植面积1.39万亩。

预计全年蔬菜总产量22000吨,总产值8630万元,总收5168万元,较上年略增。

2、条件状况。

有利方面:一是农村居于城市周边,适于发展城郊型蔬菜产业。

二是城乡融合率高,大部分蔬菜由非农经理人经营,农村经济负担轻。

三是运输成本低,蔬菜等农产品基本不愁销;四是现代经营模式基本确立,参与大市场大流通的渠道基本确立。

五是蔬菜产业多功能、多模式、高附加值产业链正在形成。

六是土壤天然富硒,为蔬菜向高端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利方面:一是土地规模小,分布较散,不适于发展大规模生产,产业竞争力不足。

二是耕地质量差,盐碱地比重占55%,发展蔬菜产业难度大,成本高。

三是投入不足,蔬菜产业历史欠账多,社会资本下乡难。

四是人力资源不足,集中连片的基地用工荒,成本高。

五是现有设施老化严重,基础设施不配套,无法转型升级。

六是劳动力严重老龄化,等靠要意识拖累生产,新知识新技能推广难度大、成本高、质量差。

七是技术力量弱。

基层没有技术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3、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是加强科学规划。

根据资源禀赋、人力资源和发展形势,提出整体性的解决思路和具体路径,结合土壤水资源等分区发展,确定主导产业,逐渐扩大产业规模。

二是加强投入。

重点加强水利设施和设施蔬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先进设施设备应用,加快与现代产业进行融合。

三是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充实力量,全面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保证。

4、需要关注的问题。

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

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

项目招投标方案及合同管理方案
项目招投标方案
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对投标单位进行资格预审,确保投标单位 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
合同管理方案
签订详细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确保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对合同执行情况进 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07
项目财务分析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
市场需求分析
市场需求现状
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的 需求逐年增加
消费者对蔬菜的品质 和口感要求越来越高
市场需求多样化,不 断有新品种出现
市场需求预测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有 机蔬菜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
预测未来五年,有机蔬菜市场年 增长率将达到10%以上
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的信任度将进 一步提高
产品方案与市场需求的关系
基础设施条件
交通条件
项目地区交通便捷,有利于蔬菜的运输和销售。
灌溉系统
项目地区具备完善的灌溉系统,能够保证熟的蔬菜栽培技术,能够保证蔬菜的生长质 量和产量。
病虫害防治技术
项目地区具备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控制蔬菜病虫害 的发生和传播。
03
08
研究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总结
技术可行性
项目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具备先进的技术 支持和科学管理方法,能够保证蔬菜生产
的品质和产量。
A 经济可行性
通过财务分析,项目具有较好的盈 利能力和投资回报率,能够为投资
者带来经济效益。
B
C
D
环境影响
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合理利 用资源,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市场调研和预测,评估蔬菜基地建设项目的经济 效益,包括产值、利润、投资回报率等指标。

衡阳蔬菜产业现状、优势、存在问题和发展思路

衡阳蔬菜产业现状、优势、存在问题和发展思路
行探 讨 .
亩槟榔芋基地 , 祁东 白地市 、 砖塘等 乡镇 2o . 5万
亩 生姜 基地 , 东 灵官 30 0亩龙 芽 百 合 基 地 , 祁 0 耒 阳南京 乡 1 0 0亩 特 色香 椿 基 地 , 阳亮 源 100 0 耒 0
1 蔬菜产业 现状 、 优势
11 产业 发展 现 状 .
中图分类号 :3 F0 文献标识码 : A
加快“ 菜篮子” 工程建设 , 是推动农业结构调 整、 增加农村就业 、 促进农 民增收的途径之 一 , 是 稳定市场菜价 、 障市场供应的重要手段. 保 为此 , 衡阳市委、 市政府近年来把 “ 菜篮子” 工程建设放 在了重要议事 日程 , 加强 了工作力度, 推动着全市
1 1 1 产业规 模 ..
亩食用 菌基 地 , 阳太 平 、 坪等 乡镇 15万亩 生 末 长 .
姜基地, 衡东、 衡山 5 0 0亩黄辣椒基地 , 0 以及珠 晖
区茶 山坳 500亩 白萝 卜、 白菜 基 地等 . 0 大 可见 , 我
市蔬菜基地逐步凸现几乡一带 、 一村一 品的特色
以上规模蔬菜基地 l 个 , 5 其中 5 0 亩以上基地 8 0 0 个, 如祁东 白地市 、 黄土铺 、 石亭子等乡镇 l. 6 5万
亩 的黄 花菜基 地 , 东砖 塘 、 连墟 等 乡镇 36万 祁 城 .
产业 已成为全市新 的经济增长点. 面就我 市蔬 下
菜 产业 化 的现状 、 势 、 在 的问题 及 发展 思 路 进 优 存
第 1 卷第 4 7 期
21 0 1年 1 2月
湖南省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Junl f ta ni n n —Bo ge o t m ora o m nE v omet ioidP le i H r l a y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衡阳市城镇蔬菜基地建设发展对策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以及国内外蔬菜贸易中各种准入制度的相继出台,广大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蔬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因此,尽快组织实施“衡阳市蔬菜产业升级工程”,不断提高衡阳蔬菜产品的质量、卫生和安全水平,积极适应蔬菜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尽快建立符合国际规范和食品安全要求的菜篮子产品生产营销体制,在大力发展蔬菜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打造衡阳无公害蔬菜名牌,促进蔬菜产业升级,让广大消费者吃上卫生、安全的放心菜,让更多的农民从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产业中得到实惠。

标签:衡阳市;蔬菜产业升级;无公害蔬菜基地;问题;对策1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衡阳市专业性蔬菜基地建设有了新起色,区域化种植出现了新亮点,科技兴菜取得了新成效,质量安全监管有了新进展。

目前衡阳市已建成十多个有一定规模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祁东县黄花菜基地10.7千公顷、槟挪芋基地4.0千公顷,三塘镇前进、龙唤村的丝瓜基地0.3千公顷。

湘江乡、郁湖乡的辣椒基地0.2千公顷,金甲岭大白菜、辣椒、土豆、豆角、面薯、萝卡基地0.53千公顷等,以上基地均已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和部分产品认证,同时,基地都在逐步向周边乡镇扩展,规模不断扩大。

采用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具有衡阳特色的栽培制度,精耕细作,合理间套轮作,土地利用率较高,一年可达3,4茬以上。

逐步重视本地的蔬菜基地的规划和建设,新建一批专业性蔬菜基地,特别是珠晖区已经建成白鹭湖无公害蔬菜基地、东阳渡镇的秋豆角基地、夸市芹菜基地、花园无公害蔬菜基地、城壕大棚基地等5个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酃湖乡、和平乡和茶山均镇7蔬菜种植面积3.2万亩,年蔬菜产量达14万吨,占全市本地蔬菜60%以上,城区20%的蔬菜由珠晖区提供。

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还应该看到,目前的蔬菜种植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蔬菜基地面积锐减,专业性蔬菜生产滑坡。

如衡阳金甲特色农业有限公司市是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注册资本178.8万元,是集开发、种植、加工、销售出口食品经营于一体的民营企业,其“珠晖”牌食用笋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

公司现有以食用竹笋为主的无公害生产基地10000亩,年产鲜竹笋30000吨,其他无公害蔬菜10000吨,年加工“珠晖”牌干笋1250吨。

但目前没有无公害蔬菜深加工生产线,种植面积处于萎缩状况,蔬菜大量依靠从外地调进,这些蔬菜的质量达不到标准,农药残留量超标,严重损害了市民的身体健康。

(2)资金投入不足,蔬菜基地基础设施老化陈旧。

近年来,蔬菜基本设施的建设项目上的不多,加上招商引资难度较大,农民自筹资金困难,农村金融组织对农业投入的扶持力度减弱等因素,使蔬菜生产的资金技入不充足,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例如设施栽培建设、水利排灌设施、渠沟、路,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建设投入及设施配套投入不足,大大的影响了蔬菜生产的产出效益和发展后劲。

另外还有许多设施是蔬菜生产中的关键,如设施环境因子的调控、病虫害综合治理、连作障碍的克服等,还有待深入研究。

(3)蔬菜生产淡旺季明显,市场需求难以平衡。

当前衡阳市蔬菜生产以早春和秋冬栽培为主,产品上市集中在4-7月和10月-翌年3月份,品种齐,数量足,大量外销,常出现季节性过剩,价格暴跌,如黄瓜、茄子、丝瓜、南瓜、豆角、辣椒等,但夏秋蔬菜生产面积偏小,品种较少,产量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只有从广东、广西调菜来满足市场,存在市场供应季节的相对过剩和不足,旺季供应不平衡的问题。

秋延蔬菜生产具有很大的市场,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但衡阳市生产规模偏小,其发展受栽培习惯、技术水平和耕作模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不能形成规模开发。

(4)质量监管尚未到位。

衡阳市没有建立无公害蔬菜认证体系,严重影响了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效益,影响了农民的增收。

特别是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超标等问题,仍制约着衡阳市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5)产品销售渠道不畅。

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落后,为产业服务的技术推广以及产品标准化制定、产品质量认证等尚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目前没有建立起为蔬菜生产销售服务的组织和技术队伍,尚未形成品牌生产,不利于开拓市场:产品与市场需求不能完全接轨,信息渠道不畅,生产滞后,不能迅速抢占市场。

此外,蔬菜产业的发展已严重滞后于城镇发展水平;技术人才严重短缺,新技术推广速度慢,蔬菜生产后劲不足。

2发展对策(1)加快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以及国内外蔬菜贸易中各种准入制度的相继出台,广大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蔬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尽快组织实施“衡阳市蔬菜产业升级工程”,不断提高衡阳蔬菜产品的质量、卫生和安全水平,积极适应蔬菜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尽快建立符合国际规范和食品安全要求的菜篮子产品生产营销体制,在大力发展蔬菜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为更好地适应当前蔬菜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打造衡阳无公害蔬菜名牌,促进蔬菜产业升级,让广大消费者吃上卫生、安全的放心菜,让更多的农民从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产业中得到实惠,因此,应加快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到2015年之前建成100万亩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其中春菜30万亩,越夏菜20万亩,秋菜30万亩,越冬菜20万亩。

(2)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

要积极推行国、省和地方蔬菜种植标准,建设一批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区,按标准化操作规程组织蔬菜生产。

各级蔬菜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产地环境监测,控制源头污染。

要着重完善检验检测体系。

进一步完善市、县检测机构,并在基地、大型超市、蔬菜批发市场配备检测设备和人员,加强检验检测,保证上市蔬菜质量安全。

要逐步推行蔬菜市场准入制度,构建起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保障消费安全。

加快市监测中心、区县检测站、基地(市场、超市、加工企业)速测点三级监控网络体系建设,为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把关。

进一步加强衡阳市菜篮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建设,配备检测仪器,完善检测项目。

积极推进区县无公害蔬菜检测站建设,每个区县建设检测站1处。

在全市20个蔬菜批发市场、30个重点零售集贸市场、40个重点超市、20个加工企业和10个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速测点120处。

(3)优质无公害蔬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

建设无公害蔬菜重点批发市场20个,重点建设蒸湘区西园无公害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和珠晖区酃湖南元公害蔬菜销地批发市场,逐步使之成为全市无公害蔬菜的信息发布中心、价格指导中心和产品集散中心。

建设无公害蔬菜配送站10个,无公害蔬菜专卖点80个。

(4)无公害蔬菜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建设衡阳市无公害蔬菜信息网络平台,设立基地、监测、配送、专卖、市场等栏目,涵盏全市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依托信息网发布无公害蔬菜产业政策、产销衔接、技术标准、认证办法、价格查询、市场检测等信息,扩大衡阳蔬菜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加快以龙头企业为载体的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建设。

通过产业化运作,将无公害蔬菜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整合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一体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利益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各区县要立足本地实际,突出抓好区域内无公害蔬菜产业化重点项目建设。

(6)加强培训,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与指导。

一是有计划地邀请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家来衡阳市讲课,重点对蔬菜技术骨干、科技带头户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二是组织市、区县两级技术骨干对主要蔬菜基地的菜农进行全面技术培训,提高科技素质和科学种菜水平;三是向广大菜农发放技术规程、明白纸、光盘、书籍等技术资料;四是在蔬菜生产关键季节组织开展“专家下乡送科技”活动,实地指导,解决技术难题。

(7)合理布点,建好市场。

市政府要督促西园蔬菜批发市场加快新市场的建设进度,尽快投入使用。

同时,要科学选址,在江东、江西规划建设与蔬菜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蔬菜综合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或季节性批发市场,形成市场网络。

要以搞活蔬菜流通为重点,大力发展蔬菜营销大户,培育和建立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蔬菜营销体系。

(8)以点带面,示范引导。

各区县要选择蔬菜栽培基础条件好、菜农素质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地区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示范点,进行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生产示范。

同时要选择销售量大、管理规范的超市建立无公害蔬菜专卖示范点。

要及时总结经验,通过定期召开现场观摩会、报告会、总结会、组织参观学习等方式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切实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9)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尽快制定出台衡阳市无公害蔬菜市场准入的规范性文件,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对所有上市蔬菜进行质量准入管理,杜绝不合格蔬菜进入市场销售。

市场或超市管理单位负责对上市的蔬菜进行产品质量检查,市、区县蔬菜检测机构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市场蔬菜抽检,确保质量。

积极推行蔬菜产地条码或标签标识制度,标明产地、生产者姓名和生产时间。

发现质最不合格的蔬菜产品,要根据标识追究生产者的责任。

(10)产资料监管制度。

强化农业行政执法,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禁止投入品目录,搞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投入品管理,禁止不合格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的销售。

建立一定数量的无公害蔬菜投入品专卖店,完善并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有害和残留超标的源头控制。

积极推广无公害蔬菜基地“三项管理制度”,确保投入品的使用安全:一是“基地登记管理制度”,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进行逐一登记备案;二是“农户联保制度”;三是“生产资料使用备案制度”,对农户购买和使用农药的情况登记备案,杜绝超标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

(11)基地认证制度和品牌申报认定制度。

按照国家《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1-2001),根据《衡阳市放心菜基坤认定管理办法》,对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条件的基地,由市蔬菜办会同市质监局联合组织认定,并发放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合格证。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符合绿色、无公害条件的基地申报国家、省绿色、无公害蔬菜品牌认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