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基础的知识点,
现代汉语知识点

现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什么是语言?内部(结构) 既是以语言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外部(作用.功能) 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一视同仁的为社会成员服务二.语言的表现形式口语形式:受限制,通俗自然,简洁生动,结构不严谨书面语形式:结构严谨,语句雅正文学语言:加工规范的书面语,高级的书面语口语形式的文学语言〉〉〉促动了口语的发展,促使其规范化三.现代汉语的形成1.民族共同语: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2,普通话的形成: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四,方言概况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不是相互对立,同时又不以方言的消亡为前提1,北方方言:⑴华北,东北方言⑵西北方言⑶西南方言⑷江淮方言2,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5,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代表6,闽方言;闽东;福州话为代表闽南;厦门话为代表7,粤方言;以广东话为代表五,现代汉语的特点㈠语音方面⑴没有复辅音⑵元音占优势⑶有声调㈡词汇方面⑴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⑵双音节词占优势⑶新词的构成广泛使用词根复合法㈢语法方面⑴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不大用形态形态;指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⑵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⑶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⑷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六,汉语的地位①历史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②使用人数最多③联合国六种正式语言之一,国际上影响大第二节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一,国家的重视1,50年代初期国家制定的语言文字工作三大任务;促动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2,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促动汉语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与实施的意义首次明确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为增强语言文字使用的管理和促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法律依据4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升’工作;①成为教学语言②成为宣传工作的规范语言③成为工作语言④成为全国的通用语言第三节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1,语音的含义;是指人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只有有词句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语音性质:物理属性;产生于物体的颤动生理属性;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社会属性;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㈠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色,音质)⑴音高;,它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快慢,在一定时期内颤动的快慢即颤动次数的多少,这叫做“频率”。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前言
作为一名资深的创作者,我深知在使用现代汉语进行创作时,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词汇用法、语法规则和语言风格等方面。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一些重要的现代汉语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文
词汇用法
•多义词:有些汉字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意思,我们在使用时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其具体意义。
•近义词:在表达时,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近义词来增加句子的表达力。
•熟语搭配:在写作中,使用一些常见的熟语搭配可以使文章更加地道、流畅。
语法规则
•词类变化: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在不同情况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变化形式,我们需要掌握这些变化规则以正确使用这些词。
•句子结构: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
•语序重点:汉语的语序较为灵活,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词语的顺序来强调句子中的重点内容。
语言风格
•简练明了:用简介明了的语言来表达思想,避免啰嗦和冗长。
•言简意赅:尽量用简短的语句来表达清晰的意思,避免含混不清和含糊其辞。
•富有想象力:在创作中,通过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可以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结尾
掌握现代汉语的常用知识点对于创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解和运用好词汇用法、语法规则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品更加生动、准确和富有艺术性。
希望这篇总结对大家有所启发,能够在创作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注意:本文中所提及的所有规则和知识点仅供参考,实际运用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应用。
现代汉语知识要点

现代汉语知识要点1、基本知识的把握。
《现代汉语》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研究体系有自己的基本知识结构,因此,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内容,对学习者来说这些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是必要的。
每一章都有相关知识点,同学们可以结合《考试大纲》仔细揣摩、领会。
这里仅就"语音"一章作一例说。
首先,要分析语音现象,语音的物理、生理和社会这三大属性是最基本的,而进一步学习和分析语音现象,音素及其分类也是必须掌握的;其次,要分析和把握现代汉语语音,其最自然的语音单位音节及其结构构成是重要的,接着要进一步了解声母、韵母及声调的特征和初成,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音节的拼写规则;最后,我们还要掌握语音在实际运用中产生的临时变化现象即语流音变如轻声、变调、儿化等。
2、难点、重点的掌握。
由于本门课程的特殊性,要求考生在这一步学习中,不能有任何偏废,必须逐个地攻克堡垒。
当然,我们还要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准确地掌握相关难点和重点,从而增强应试效果。
下面分章说明:"语音"章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本章有这样几个重点,也是难点:①调值与调类的联系和区别。
首先要了解两者的联系,其次要把握两者之间的区别。
②声母的特征。
我们可以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去掌握,这是考试的一个重点。
务必对每一个声母的特征有准确的了解。
⑦韵母的分类与特征。
其中单元音韵母的特征和复元音韵母的结构分类是难点,另外,四呼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
④音变中轻声的性质、上声的变调及儿化的拼法以及字母和音素(音位)的关系等。
"词汇"章重点理解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⑦语素的性质、类型及其与音节、汉字的关系。
②词语的构造方式。
这里注意单纯词的形式、合成词的类型。
③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尤其是第二、第四两种类型。
④多义词的意义构成、的类型及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关系。
⑤同义词的区别。
⑧基本词汇的特征、外来词的类型、术语义与普通义的区别、与惯用语的区别以及语素、字、词的联系和区别等。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一、汉字和拼音汉字是汉语的基本书写系统,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形的特点。
拼音是一种用拉丁字母来表示汉字发音的方法,是学习汉语的基础。
二、词汇和词义词汇是语言中的基本单位,是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词义是词汇的意义,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理解。
三、语法和句子结构语法是指词语在句子中的组织和关系,包括词序、时态、语态等。
句子结构是指句子的组成部分和其排列顺序。
四、语音和声调语音是指语言中的音素和音节,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等。
声调是汉语中的重要特点,能够改变词义。
五、语义和语用语义是指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包括词义、句义和语篇义。
语用是语言在交际中的使用和功能。
六、听力和口语听力是指理解和听懂他人说话的能力,口语是指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七、阅读和写作阅读是指理解和解读书面文字的能力,写作是指用文字表达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八、修辞和修辞手法修辞是指通过语言表达产生的修饰效果,修辞手法是修辞的具体表现形式,如比喻、夸张、反问等。
九、文化和习惯用语文化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特点和价值观。
习惯用语是指在特定场合下常用的固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十、汉字书写和标点符号汉字书写是汉字的正确书写形式,标点符号是用来标示句子和语义的符号。
总结:现代汉语知识点涵盖了汉字和拼音、词汇和词义、语法和句子结构、语音和声调、语义和语用、听力和口语、阅读和写作、修辞和修辞手法、文化和习惯用语、汉字书写和标点符号等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提高汉语水平。
大一现代汉语的知识点

大一现代汉语的知识点一、词汇与词义在学习大一现代汉语的过程中,了解和积累词汇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除了基本的汉字拼音和笔画的掌握之外,还需要了解词义的使用和辨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知识点:1. 同义词与反义词:学习中常会遇到一些相近或相反的词汇,比如"美丽"和"漂亮" 是近义词,"爱"和"恨"是反义词。
掌握这些词的用法和差异,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 近义词的区别:有时候词义相近的单词之间会有细微的差别,比如"说"和"讲",都可以表示说话的意思,但"说"更常用于一般对话,而"讲"更常用于正式的演讲或讲座。
3. 词义的引申与转义:一些词汇的意义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下发生变化,这就是词义的引申和转义。
例如,"鼠标"最初是指一种用于电脑操作的设备,后来也用来形容某些动物的形象。
二、语法与句法1. 词类与句子成分:了解不同的词性和句子成分的概念对于句子的拆分和分析非常重要。
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而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学会正确定位这些词的位置和作用,能够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和意义。
2. 时态与语态:了解不同的时态和语态的用法,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事件的发生和状态的变化。
例如,现在进行时表示目前正在进行的动作或状态,被动语态用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执行者。
3. 从句与主从复合句:掌握从句的使用方式和关联词的运用,能够更好地进行句子的扩展和表达。
主从复合句是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的复合句结构,能够表达更复杂的意思和关系。
三、写作与修辞技巧1. 修辞手法的运用:了解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并增强表达的效果。
比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事物或感情。
2. 描述与议论的结合:在写作中,描写与议论是常常要结合起来的。
现代汉语知识点集(上)

现代汉语(上)绪论一.现代汉语1.定义: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2.分类:①方言:北方、吴、湘、赣、客家、闽、粤方言②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1.定义: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有意义的声音。
2.属性:(1)物理属性:①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②音强: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③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④音色:又叫音质,指声音的特色,区别于其他声音的根本的特点。
取决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发音体、发音方法、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2)生理属性:①呼吸器官(肺、动力)②喉头和声带(嗓子、声源)③咽腔、口腔和鼻腔(共鸣)(3)社会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二.语音单位(一)音素1.定义: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分类:①元音: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
②辅音:辅音是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
(二)音节1.定义: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断,是听觉上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注:汉语一个音节用一个汉字来表示,儿化一个音节用二个汉字表示。
(三)声、韵、调1.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222.韵母:位于音节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293.声调: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型式。
4(四)音位1.定义:音位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辨义功能)划分出来的,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社会属性是决定音位的重要依据。
2.①韵母写成er,用作的尾的时候写成r。
儿童ertong,花儿huar。
②i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③u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w④ü行的韵母。
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ü改成u⑤ü行的韵母跟声母j、q、x拼的时候,ü上两点也省路;但是跟声母n、l拼时,仍写成ü⑥ iou,uei,uen 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niu(牛) ,gui(鬼) ,lun(论)。
大一现代汉语必考知识点

大一现代汉语必考知识点1.汉字的基本概念和构造: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学习汉字的基本结构和构造方法,掌握常用汉字的基本笔画和读音规律。
2.汉字的基本用法:学习汉字的基本用法,包括汉字的基本字义和词义,掌握如何正确使用汉字进行文字表达和交流。
3.汉字的书写规范:学习汉字的书写规范,包括笔画的顺序和结构,笔画的搭配和连接方式,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方法和技巧。
4.词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词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学习词语的常见类别和特点,掌握词语的构成和使用规律。
5.词语的语法功能:学习词语在语法中的不同功能和用法,包括词的词性、词语的时态、语气、语义等方面,掌握如何正确运用词语进行句子构建和语言表达。
6.词语的固定搭配:学习词语的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掌握常用词语的搭配方式和词语之间的固定关系,提高词语的正确运用能力。
7.语法知识:学习汉语的基本语法知识,包括语序、语态、主谓一致、时态和语气等方面,掌握如何正确运用语法规则进行句子构建和语言表达。
8.句子的基本结构和用法: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和用法,包括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句子的衔接和连接方式,掌握如何正确运用句子进行语言表达。
9.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学习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方法,掌握如何通过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和感染力。
10.文字阅读理解和分析:提高对文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习如何正确理解和分析汉语文章的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以上是大一现代汉语必考的基本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提高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当然,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结合实际练习,多读多写多练习,才能真正掌握汉语的应用技巧和语感。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超级完整版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超级完整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二、知识点:1、口语特点: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2、书面语特点:用词精审,结构严谨,逻辑性强;3、书面语以口语为基础:文言(周秦时期)4、语言分为文言(周秦时期)和白话(分为古白话(包括唐宋语录、宋代平话、元明清戏曲小说,这些称为近代汉语)和当代白话(即现代汉语))4、古白话或叫早期白话,也有人称之为近代汉语。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都是古白话。
5、现代汉语的含义:A、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B、另一种包含普通话和各种方言。
6、语言有官话区(又称北方方言,包括长江以北,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及湖北大部分,湖南的西北地区,南京、镇江一带)和非官话(包括吴语、粤语、湘语、闽语、赣语、客家话)区两类7、客家多聚集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
8、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9、(汉英相比)汉语的特点:A、属声调语言;B、缺少严格的词形变化;C、修饰语用在中心语之前三、简答题: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答: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口语和书面语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书面语不过是口语的记录和加工形式。
口语和书面语在用词造句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别。
如果从整体上概括这两种语言形式的特点,主要判别在风格方面,口语的特点是“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书面语的特点是“用词精审、结构谨严、逻辑性强”。
3、现代汉语跟英语比较有何特点?答:(1)汉语属声调语言,不同类别的声调能区别词的意义。
(2)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
(3)汉语语句的修饰语用在中心语的前边,英语的修饰语有的用在中心语之前,有的用在中心语的后边1、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何区别。
答:A、古代有入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常用句式(一)“把”字句(处置式)在谓语动词前用介词“把”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
例如:我把水喝了。
四个特点:1、动词前后常常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
通常后面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动词的重叠式。
例如:把书放在桌子上把水喝了把情况谈谈2、“把”的宾语一般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因此前面常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
例如:把那本书拿来把这杯水喝了把那只笔带上3、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
因此,不及物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和“有、没有”等不能用来做谓语动词。
4、“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
例如:他愿意把笔借给你。
我没有把书弄坏。
为什么不把这消息告诉他。
(二)“被”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
例如:水被我喝了。
他被同学打了。
在书面语,还有“被、、、所”的格式,口语里有“让(叫)、、、给”的格式。
例如: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所战胜。
他让人家给撵走了。
杯子叫我给打碎了。
其中“所、给”是助词。
(ps:“被”字句表示受事主语“被处置”,被处置的结果多数带有遭受、不如意的语用色彩,少数是如意的和中性的。
例如:他被批评了。
他被表扬了。
他被调走了。
——中性)“被”字句构成特点:(1)动词一般都是处置性的,跟“把”字句里的动词差不多。
动词后面多有补语或别的成分。
如果只用一个双音节动词,前面就要有能愿动词、时间词语等状语。
例如:自行车叫我弟弟骑<走>了。
这句话[可能]被人误解。
(2)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的。
例如:这本书被他撕破了。
(3)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间等等副词只能置于“被”字前。
例如:一切丑恶的现象[应该]被消灭。
他[没有]被困难吓倒。
这件事[已经]被人传出去了。
他[大概]让朋友留下吃午饭了。
(三)“比”字句指有“比”字介词短语做状语的句子。
(如“甲比乙好”。
)其中心语是谓词或谓词短语,用来表示甲乙两无或两事在数量、性质、程度的差别,又叫差比句。
1、A+B+形容词他比我高。
手机比书本贵。
上海比昆明大。
(ps:形容词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不能说上海比昆明很大。
)2、A比B+动词+宾语他比我喜欢音乐。
我比他爱看书。
(四)存现句存现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是用来描写环境或景物的一种特定句式。
可以细分为三种:1、存在句式表示何处存在何人或何物的句式。
例如:山上有个庙。
台上坐着主席团。
2、出现句式表示何处出现何物的句式。
老师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烟囱里飘出一阵黑烟。
3、消失句式表示何处消失了何物的句式。
昨天村里死了两头牛。
(ps:存现句句式:处所段+动作段『着、了、趋向补语』+存现宾语段)(五)疑问句具有疑问句调、表示提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句调是不可或缺的。
)1、是非问(去掉疑问词,则为陈述句)它的结构像陈述句,只是要用疑问语调或兼用语气词“吧、吗”等『不能用“呢”』。
回答时用“是、对、恩”或“不、没有”等作答复,或用点头、摇头来回答,例如:你真要带我走?你明天能来吧?你要丢掉这本书,是吗?2、特指问(就疑问代词来回答,常用语气词“呢、啊”但是不能用“吗”)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等)和由它组成的短语(如“为什么”)来表示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做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
例如:谁叫你来的?你明天什么时候出发啊?这是谁的书?3、选择问(是、、、还是)用复句调结构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用“是、还是”连接分句。
常用语气词“呢、啊”。
例如:打篮球,还是打排球?你喜欢学汉语还是法语?4、正反问()由谓语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的格式构成。
(1) v不v(来不来)你明天来不来?他吃不吃苹果?(2) v不(来不),省去后一谓词明天他来不?(3)先把一句话说出,再后加“是不是、行不行、好不好”一类问话格式,常带语气词“呢、啊”等。
他是你的中文老师,是不是?(六)祈使句要求对方做或不要做某事的句子叫祈使句。
它可分为两大类:1、表示命令、禁止。
(无主语)一般带有强制性,口气强硬、坚决。
这种句子经常不用主语,结构简单,语调急降而且很短促,不大用语气词。
例如:快去上课!带他们走!2、表示请求、劝阻的祈使句包括请求、督促、商请、建议和劝阻等等。
您喝吧,赵大爷!您请坐。
不用来了,信写好了!别客气,自己人嘛!词汇教学展示一、根据意义归类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二、根据语素归类(同一语素)抽烟——吸烟艰苦—吃苦个性—性格三、根据词性归类(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和时地点名称。
1、表示人或事物、时间、处所、方位2、语法特征:(1)经常坐主语和宾语(牛吃草);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柳树梢头、河边柳树)不能作补语。
(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一个人)(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妈妈、哥哥、星星”是语素的重叠,不算构型的形态变化。
(4)汉语名词单数、复数同行。
部分可以加“们”(朋友们)(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分类:1、动作行为:走、听、看2、心理活动:爱、怕、喜欢、希望(可以用“很”修饰)3、存在、变化、消失:在、存在、有、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4、判断动词:是5、能愿动词:能、会、愿意、敢、应该、要6、趋向动词:来、去、上、下、进、出、回、开、过、起、上来下去、起来7、形式动词:进行、予以、加以语法特征:1、动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他来了)2、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不走、不听、不学习)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心理活动动词除外:很喜欢、很怕)3、动词多数可以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这本书我看过了。
)4、有些动词可以重叠:AA式:想想,看看ABAB式:打扫打扫AAB式:散散步、洗洗澡、睡睡觉判断动词“是”1、判断句: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鲁迅是伟大的革命作家。
2、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
这孩子是双眼皮。
3、表示事物的存在。
(存现句)遍地是牛羊。
4、要注意副词“是”常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表示肯定。
(副词+谓语+语气词“的”)他说走了今天是很冷5、是、、、的(v+助词)他是个卖粽子的(人)。
(三)形容词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
1、性质形容词:软、硬、甜、优秀、聪明、大方2、状态形容词:雪白、笔直、绿油油、水灵灵、黑不溜秋3、不定量形容词:多、少、全语法特征:1、形容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红太阳,黑衣服2、形容词不带宾语:兼属动词的,做动词时可以带宾语(端正态度、纯洁队伍)3、性质形容词大都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很大,很、、、(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漆黑、血红”等,本身已表示特定状态和程度,不能加“很”修饰)4、重叠:表示性状程度的加深,重叠后不加副词“很”AA式:早早、簌簌ABB式:毛茸茸、蓬松松AABB式:清清楚楚、高高兴兴(四)量词分类1、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一个人2、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看三次、听三天语法特征: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次后,组成数量短语:一个人、一把拉住、看一次2、单音量词大都可以重叠:条条大路3、量词有时单独作句法成分:我想有个家4、量词的固定用法:一头猪(五)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分类1、表程度:很、最、非常2、表示范围:都、总、只、净3、表示时间、频率:已经、曾、曾经、才、刚刚、刚4、表示处所:四处、随处5、表示肯定、否定:必须、必、的确、不、没有6、表示情态、方式:大肆、肆意、猛然、忽然7、表示语气:难道、岂、究竟、偏偏语法特征1、副词都能作状语(程度副词“很、极”还可以作补语:好得很、好极了)2、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何必、刚好、刚刚、的确”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说喝水不?不。
3、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
越说越快,又说又笑突然(突然事件、很突然、、、形容词)他突然来了、、、、忽然(副词)他忽然走了。
复合趋向补语(“ V 进来”、“ V 进去”、“ V 出来”、“ V 出去”、“ V 回来”等)关于复合趋向补语的课堂教学,在吕必松先生的《华语教学讲习》(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 年版)和崔永华先生的《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中提到语法教学时都以此为例。
就汉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语法教学是与其他技能的教学相辅相成的,这里从语法教学的角度讨论语法教学的课堂技巧。
( 1 )展示语法点的技巧展示语法点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出”或“引入”语法点,展示语法点是语法教学的第一步。
展示语法点的方法有许多,可以根据不同条件灵活选择。
常用的展示语法点的方法有:听写、提问、对话、实物、道具、地图、图片、利用动作演示等。
复合趋向补语就可以利用动作演示出语法点。
老师可以通过动作来演示,边做动作边说出带复合趋向补语的句子:我进来了。
我出去了。
我回来了。
进一步,可以老师边做动作,边让学生说出下面的句子:老师进来了。
老师出去了。
老师回来了。
( 2 )解释语法点的技巧解释语法点就是对语法点的形式、意义、功能三个方面加以解释。
对语法点的形式加以解释,一般包括结构本身、相关结构(如一个结构的肯定式、否定式、疑问式)、必要成分(如“被”字句的补语)、语法成分的排列顺序(如时量补语)和虚词的位置等。
对意义的解释是告诉学生语法点的语义特点。
在功能上主要是告诉学生所教语法点的功能和使用环境。
常见的解释语法点的技巧有:列出公式、使用符号、借助图片、简笔画、道具、情景、表演、以旧释新、内部对比、汉语与学生母语对比、翻译、由学生自己解释等。
( 3 )练习语法点的技巧所谓练习语法点,即在学生对所学习的语法点已有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练习最终学会所学语法点。
练习语法点是语法教学的最主要环节,大体可分为三类:机械练习、有意义的练习、交际练习。
机械练习是指模仿、重复、替换、扩展等不大需要理解参加的练习项目。
有意义的练习包括交换练习、句型变换练习、复述练习、翻译练习等。
( 4 )语法点的归纳。
所谓归纳语法点,就是把前面零散出现的对语法点的说明集中起来,使学生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归纳语法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形式特点、语义特点、语用特点、与学过的相关、相近的易混淆语法点的对比、与学生母语中相同语法点的对比、指出常见错误和避免方法。
归纳方法有:系统归纳、对比归纳、提问归纳、实例归纳趋向补语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趋向,由趋向动词充当。
例如:走过来跑进(教室)爬上去送回家爱上(他)想起来(一)趋向动词趋向动词是表示趋向(方向性)的一种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