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基本知识点概述
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

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导语: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它不仅包括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而且包括现代汉语各方面。
下面YJBYS店铺讲解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欢迎参考!第一节语音语音的基本概念(一)、音节和音素音节: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口语发声‖:kǒu —yǔ —fā —shēng音素:构成音节的最小的语音单位k,ou ; y,ü ; f,a ; sh,e,ng(二)、元音与辅音音素可分为元音和辅音。
元音:气流通过口腔不受显著的阻碍,声带颤动,响度较大,可以延长的音素。
例:a 、 o 、 e 、 i 、 u、ü辅音:气流在口腔的不同部位受到一定的阻碍,声带颤动或不颤动,响度较小的音素。
例: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三)声母、韵母、声调1、声母21 个: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zh ch sh r z c s2、韵母39个,其中:单韵母10个a 、 o 、 e 、ê 、 i 、 u 、ü 、 -i (si)、–i(shi) 、 er复韵母13个ai 、 ei 、 ao 、 ou 、 ia 、ie 、 ua 、uo、üe 、 iaoiou 、 uai 、 uei鼻韵母16个an 、 ian、 uan 、üan 、 en 、in 、 uen 、ün、 ang 、 iang 、 uang 、 eng 、 ing 、 ueng 、ong 、 iong3、声调:阴平调第一声ˉ 阳平调第二声ˊ上(shǎng)声调第三声ˇ 去声调第四声ˋ第二节汉字一、汉字的构造: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
1、象形:描画事物形状。
(日月人子牛羊井网)2、指事: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某个词。
(一二三刃上下)象形字、指事字一般是单一的形体,不能再分为两个字,所以称为―独体字‖。
现代汉语基础的知识点,

几种常用句式(一)“把”字句(处置式)在谓语动词前用介词“把”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
例如:我把水喝了。
四个特点:1、动词前后常常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
通常后面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动词的重叠式。
例如:把书放在桌子上把水喝了把情况谈谈2、“把”的宾语一般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因此前面常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
例如:把那本书拿来把这杯水喝了把那只笔带上3、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
因此,不及物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和“有、没有”等不能用来做谓语动词。
4、“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
例如:他愿意把笔借给你。
我没有把书弄坏。
为什么不把这消息告诉他。
(二)“被”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
例如:水被我喝了。
他被同学打了。
在书面语,还有“被、、、所”的格式,口语里有“让(叫)、、、给”的格式。
例如: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所战胜。
他让人家给撵走了。
杯子叫我给打碎了。
其中“所、给”是助词。
(ps:“被”字句表示受事主语“被处置”,被处置的结果多数带有遭受、不如意的语用色彩,少数是如意的和中性的。
例如:他被批评了。
他被表扬了。
他被调走了。
——中性)“被”字句构成特点:(1)动词一般都是处置性的,跟“把”字句里的动词差不多。
动词后面多有补语或别的成分。
如果只用一个双音节动词,前面就要有能愿动词、时间词语等状语。
例如:自行车叫我弟弟骑<走>了。
这句话[可能]被人误解。
(2)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的。
例如:这本书被他撕破了。
(3)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间等等副词只能置于“被”字前。
例如:一切丑恶的现象[应该]被消灭。
他[没有]被困难吓倒。
这件事[已经]被人传出去了。
他[大概]让朋友留下吃午饭了。
(三)“比”字句指有“比”字介词短语做状语的句子。
现代汉语知识点

现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什么是语言?内部(结构) 既是以语言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外部(作用.功能) 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一视同仁的为社会成员服务二.语言的表现形式口语形式:受限制,通俗自然,简洁生动,结构不严谨书面语形式:结构严谨,语句雅正文学语言:加工规范的书面语,高级的书面语口语形式的文学语言〉〉〉促动了口语的发展,促使其规范化三.现代汉语的形成1.民族共同语: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2,普通话的形成: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四,方言概况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不是相互对立,同时又不以方言的消亡为前提1,北方方言:⑴华北,东北方言⑵西北方言⑶西南方言⑷江淮方言2,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5,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代表6,闽方言;闽东;福州话为代表闽南;厦门话为代表7,粤方言;以广东话为代表五,现代汉语的特点㈠语音方面⑴没有复辅音⑵元音占优势⑶有声调㈡词汇方面⑴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⑵双音节词占优势⑶新词的构成广泛使用词根复合法㈢语法方面⑴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不大用形态形态;指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⑵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⑶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⑷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六,汉语的地位①历史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②使用人数最多③联合国六种正式语言之一,国际上影响大第二节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一,国家的重视1,50年代初期国家制定的语言文字工作三大任务;促动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2,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促动汉语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与实施的意义首次明确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为增强语言文字使用的管理和促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法律依据4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升’工作;①成为教学语言②成为宣传工作的规范语言③成为工作语言④成为全国的通用语言第三节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1,语音的含义;是指人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只有有词句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语音性质:物理属性;产生于物体的颤动生理属性;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社会属性;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㈠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色,音质)⑴音高;,它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快慢,在一定时期内颤动的快慢即颤动次数的多少,这叫做“频率”。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重点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重点一、汉字的构造和发展汉字是汉族人民所使用的文字,它是由笔画和偏旁部首组成的。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时期,经过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汉字。
二、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每个汉字由一个或多个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内外结构、中心结构等。
汉字的结构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方便书写和识别。
三、汉字的读音和声调汉字的读音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声调则是指语音的音调变化。
汉语中的声调分为四个,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正确的发音和把握声调对于学习和使用汉语来说非常重要。
四、汉字的词性和词义汉字作为汉语的基本单位,具有丰富的词性和词义。
一个汉字可以作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不同的词性,并且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词义。
五、汉字的词组和成语汉字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组合成词组和成语。
词组是由两个或多个汉字组成的,通常具有固定的意义和用法。
成语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代表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六、汉字的拼音和拼音输入法为了方便使用汉字,我们使用拼音来标注汉字的发音。
拼音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通过拼音我们可以准确地发音和拼写汉字。
拼音输入法则是一种通过拼音来输入汉字的方法,提高了汉字的输入效率。
七、汉字的书写规范和字形简化汉字的书写规范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要求进行汉字书写的方法。
书写规范包括笔画顺序、笔画的结构和比例等方面。
字形简化是指在书写过程中对汉字进行简化,使得字形更加简洁明了。
八、汉字的常见用法和表达方式汉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书写、阅读、交流等方面。
掌握常见的用法和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九、汉字的文化内涵和演变汉字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演变。
通过学习汉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
十、汉字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习汉字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合理的学习安排和巩固复习,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现代汉语》知识要点

《现代汉语》知识要点1.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普通话”一词最早见于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一书,旧称“官话”、“国语”。
3. 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俗称“地方话”。
4.我国民族语言的数目达80种以上。
民族文字目前正在使用的有40种,历史上曾经使用的有近20种,加起来共有近60种。
5.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6.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支7. 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能够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8.音高是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音高在语音中主要体现在声调上。
9. 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音强在语音中主要体现在重音上。
10. 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长短。
语音中的语调、轻声都与音长密切相关。
11. 音色(音质) :声音的特色,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音色在语音中表现为区分元辅音。
12.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语流里最自然的语音单位,它是人们听觉上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断。
13.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的出来。
14.音素是构成音节的单位,有的音节由一个音素构成,有的音节由两个或三个音素构成,普通话中一个音节包含最多的有四个音素。
15.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不受显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气流在口腔中受到明显阻碍而形成的音是辅音。
普通话中共有10个元音音位、22个辅音音位和4个调位。
16.《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发布推行的,是国家制定的拼写汉语、汉字的法定标准。
17.声母是一个音节开头的辅音。
18. 单韵母发音的特点是:发音时舌位和口形始终保持不变。
19.韵腹是韵母的主干,是开口度最大、声音最清晰响亮的元音20. 声调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现代汉语知识大全

现代汉语知识大全第一节现代汉语一、基本概念现代汉语——即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狭义的现代汉语仅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广义的现代汉语则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汉语方言。
普通话——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共同语形成的基础,长期与共同语并存,接受其影响。
现代汉语共有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
一般说来,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如“江西省南昌市”就是6个音节。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
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
如普通话中“刊”(kān)可以划分出“k、ɑ、n”三个音素。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元音——又叫母音,指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如普通话的“ɑ、o、e、i、u”等都是元音。
辅音——又叫子音,是指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如普通话的“b、p、m、f、zh、ch、l”等都是辅音。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如普通话中“ɑ、o、e、i、b、p、n、ɡ、ch”等每一个音都是一个独立的音位。
*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是汉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造字法——汉字的造字法指汉字的构造方式。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用“六书”来分析汉字的构造。
“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实际上,后两种并不是严格意义的造字法,只能看作用字法。
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如“书”就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shū”,意义是“成本的著作”;“马虎”也是一个语素,语音形式是“mǎhu”,意义是“不认真”。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一、汉字和拼音汉字是汉语的基本书写系统,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形的特点。
拼音是一种用拉丁字母来表示汉字发音的方法,是学习汉语的基础。
二、词汇和词义词汇是语言中的基本单位,是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词义是词汇的意义,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理解。
三、语法和句子结构语法是指词语在句子中的组织和关系,包括词序、时态、语态等。
句子结构是指句子的组成部分和其排列顺序。
四、语音和声调语音是指语言中的音素和音节,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等。
声调是汉语中的重要特点,能够改变词义。
五、语义和语用语义是指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包括词义、句义和语篇义。
语用是语言在交际中的使用和功能。
六、听力和口语听力是指理解和听懂他人说话的能力,口语是指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七、阅读和写作阅读是指理解和解读书面文字的能力,写作是指用文字表达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八、修辞和修辞手法修辞是指通过语言表达产生的修饰效果,修辞手法是修辞的具体表现形式,如比喻、夸张、反问等。
九、文化和习惯用语文化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特点和价值观。
习惯用语是指在特定场合下常用的固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十、汉字书写和标点符号汉字书写是汉字的正确书写形式,标点符号是用来标示句子和语义的符号。
总结:现代汉语知识点涵盖了汉字和拼音、词汇和词义、语法和句子结构、语音和声调、语义和语用、听力和口语、阅读和写作、修辞和修辞手法、文化和习惯用语、汉字书写和标点符号等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提高汉语水平。
现代汉语知识点概括

》现代汉语第一章语音考试内容:1)声母表: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送气不送气2)韵母表:高低,前后,圆唇否3)音节结构表4)《5)拼合规律表6)变调的规则4条普通话的定义:汉民族共同语1)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2)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3)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1.;2.物理性质:是语言的物质外壳3.生理性质: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的4.社会性质:要表达一定的意义物理性质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汉语声调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语调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轻声音色(音质):指声音的特色。
1)发音体不同(区分声母、韵母) 2)发音方法不同(3)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二)语音的单位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辅音:发音时气流受阻2.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普通话的一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
!3.音位:是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例: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是对等的概念吗答:不是,因为元音,辅音;声母、韵母是从不同系统分的类。
1)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guāng 中的“ng”2)辅音n既可作声母,也可作韵尾。
如n.án.,n在音节开头是声母,在音节末尾的n是韵尾韵母和元音也不相等1)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
·如:tā , xiā ,guài2)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如:gān , gēng ,guān例:“音位”和“音素”的区别区别在于能否辨义:能辩义:音位;不能辩义:音素如:n , l 在普通话中是不同音位,但在南京话中是同一音位,不同音素例:判断音位个数hán 和 lán :共 h , l, a , n 4个音位hán 和 nán :共 h , l, a 3个音位—(三)记音符号1.汉语拼音方案作用:1)给汉字注音2)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2.国际音标1886年,国际语音学会于伦敦制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基本知识点概述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简要介绍现代汉语概况,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介绍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概况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有所了解。
主要内容: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的性质:结构上——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功能上——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阶级性。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共同语和方言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共同语的形成基础和条件。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现代汉语方言(一)方言的成因(二)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三)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划分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
(二)词汇方面: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双音节词占优势。
(三)语法方面: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词的多功能性;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现代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第二节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一、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主要任务是:“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二、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三、大力推广普通话第二章语音教学目的和要求:语音部分详细讲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讲述汉语语音的分析方法,语音的规范,朗读的技巧。
要求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语音理论知识,具备熟练准确地发音和分析语音的能力,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也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主要内容: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语音具有如下属性:(一)物理属性。
语音具有四种要素:1、音高2、音强3、音长4、音色。
造成音色不同的条件有三种: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二)生理属性。
人的发音器官由三个大的部分组成:1、肺和气管;2、喉头和声带;3、口腔和鼻腔。
(三)社会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在:1、以什么语音表示什么意义,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
2、语音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
二、语音的基本概念(一)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分元音和辅音两类。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有四个方面。
(二)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片段。
肌肉紧张度说。
(三)声母、韵母、声调。
(四)音位(放到本章第七节去讲)三、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一)汉语拼音方案,注意拼写规则中Y、W的使用原则、省写的规则。
(二)国际音标第二节声母一、声母的发音普通话有二十一个辅音声母。
不同的声母是由不同的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决定的。
(一)发音部位。
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叫做发音部位。
按发音部位普通话的声母可以分为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七类。
(二)发音方法。
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法和状况,包括三个方面;1、阻碍方式。
据此可以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2、声带是否颤动。
据此可以分为清音和浊音。
3、气流的强弱。
据此可以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把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对二十一个声母的发音进行逐个描写。
二、声母辨正该部分主要是为方言区人纠正方音学好普通话声母而设置,讲课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
第三节韵母一、韵母的发音普通话有三十九个韵母。
按照结构可以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三类。
按照传统的分析方法,韵母又可以分为开口呼、合口呼、齐齿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
(一)单韵母。
由单元音构成,普通话共有十个单元音韵母,分为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及卷舌音。
1、舌面元音,共有七个:a[A]、o[o]、e[γ]、e[ε]、i[i]、u[u]、ü[y]。
2、舌尖元音,有两个:-i[]、-i[]。
3、卷舌元音,只有一个er[]。
(二)复韵母。
共有十三个,其中包括九个二合元音、四个三合元音。
(三)鼻韵母。
共有十六个。
二、押韵和十三辙、十八韵三、韵母辨正该部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做适当的调整。
第四节声调一、调值和调类调值指声调的实际读法,即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
通常采用五度制标写法来描写普通话的调值。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即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二、普通话的声调普通话有四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调值依次是55、35、214、51。
三、古今调类比较普通话调类系统是从古代汉语继承下来的,古四声为平、上、去、入,又按照声母的清浊各分为阴、阳两类。
古今调类关系反映在教材81页《古今调类比较表》中。
各方言的调类尽管与普通话有所不同,但其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规律。
四、声调辨正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内容做适当的调整。
第五节音节一、音节的结构普通话音节一般包括声母、韵母、声调。
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具有如下特点:1、一个音节最多可由四个音素组成;2、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
每个音节总要有元音,元音音素最多可以有三个,分别充当韵头、韵腹、韵尾。
在一个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声母,可以没有韵头、韵尾,但是不能没有韵腹。
3、音节可以没有辅音,在一个音节中辅音只在音节开头或末尾的位置上出现,在韵尾位置上出现的辅音只限于n和ng,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情况。
4、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
二、拼音(一)拼音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二)拼音的方法(三)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简表三、音节的拼写规则(一)Y、W的使用(二)隔音符号的用法(三)省写(四)标调法(五)音节连写第六节音变普通话常见的音变现象有变调、轻声、儿化、语气词“啊”的音变。
一、变调(一)上声的变调(二)去声的变调(三)“一”“不”的变调(四)“七”“八”的变调(五)形容词重叠的变调二、轻声(一)什么叫轻声(二)轻声词(三)轻声的作用三、儿化(一)什么是儿化(二)儿化的发音(三)儿化的作用四、语气词“啊”的音变第七节音位一、音位简说(一)音位及其归纳方法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
音位可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时位和重位。
(二)音位变体1、什么是音位变体。
2、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
3、音位变体可分为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三)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1、辨义功能2、互补分布3、音感差异二、普通话音位(一)普通话元音音位普通话共有十个元音音位。
十个元音音位的主要音位变体和每个音位变体所出现的条件。
(二)普通话辅音音位普通话共有二十二个辅音音位,其中包括声母所使用的二十一个辅音和只在韵尾位置上出现的//音位。
每个辅音音位的音位变体及其所出现的条件。
(三)普通话声调音位普通话有四个调位,其中上声和去声两个调类又有其变体形式。
第八节朗读和语调一、朗读二、语调第九节语音规范化一、确立正音标准二、推广标准音第三章文字教学目的和要求:文字部分讲述汉字的性质和作用,汉字的结构和形体演变,汉字整理和汉字规范化问题,以及国家的文字方针政策,使学生对汉字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正确地使用汉字。
主要内容:第一节文字概说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文字突破了语言的时空限制,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能,文字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使语言更加精密和丰富。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分为表意和表音两大体系。
汉字长期停留在表意文字阶段,同汉语的特点和我国的社会条件有关。
第二节汉字的形体一、汉字形体的演变现代汉字是由古汉字演变来的,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形体。
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其笔形是细瘦的线条,方笔居多,外形参差不齐,结构大小不一,正写反写都可以,笔画可繁可简,偏旁不固定,异体字很多。
金文。
金文指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指西周青铜器上的文字。
金文笔形比甲骨文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也比较多。
篆书。
分大篆和小篆。
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所有的古文字,狭义的大篆仅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
大篆一般以籀文和石鼓文为典型代表。
比起金文来,大篆笔画匀称,字形整齐。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
泰山刻石是小篆的典型代表。
小篆比大篆字形更匀称、整齐,笔画圆转、简化,异体字基本废除。
小篆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隶书。
分秦隶和汉隶。
秦隶是秦代运用的隶书,它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为方折平直的笔画。
秦隶是从象形的古汉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
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隶是在秦隶基础上演变来的,通行于汉代而得名。
汉隶与秦隶的主要区别是:秦隶笔画平直方折,有篆书的痕迹;秦隶的撇、捺和长横有波磔,很少有篆书的痕迹。
楷书。
楷书是从隶书发展演变而来的,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至今,是通行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
楷书字形方正,书写简便。
草书、行书。
这两种字体一直是辅助性字体。
草书包括章草、今草和狂草。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近楷而不拘,近草而不纵,各自独立,简便实用。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现行汉字经常运用的是楷书和行书。
从形成手段看又分印刷体和手写体两种。
(一)楷书和行书(二)印刷体和手写体第三节汉字的结构一、结构单位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偏旁。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独体字合体字都是由笔画构成的。
偏旁又叫部件,是高一级的构字单位,合体字由偏旁组成。
(一)笔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点和线。
笔画包括单一笔画和复合笔画。
单一笔画有五种即横、竖、撇、点、折;常见的复合笔画有撇类、点类、提类、折类、钩类、弯类六类二十五种。
(二)偏旁。
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
按能否成字,偏旁可以分为成字偏旁和不成字偏旁;按能否再切分成小的偏旁,可分为单一偏旁和复合偏旁。
二、笔顺笔顺是指笔画的书写先后顺序。
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