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应用题常用等量关系式整合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应用题中用到的公式

初中数学应用题中用到的公式

1、审题: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已知数、未知数;2、找等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或几个)相等关系;3、设未知数:据找出的相等关系选择直接或间接设置未知数4、列方程(组):根据确立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5、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6、检验:针对结果进行必要的检验;7、作答:包括单位名称在内进行完整的答语。

1行程问题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追击问题:追击时间=路程差÷速度差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2利润问题现价=原价*折扣率折扣价=现价/原价*100%每件商品的利润=售价-进货价=利润率*进价毛利润=销售额-费用利润率=(售价--进价)/进价*100% 标价=售价=现价进价=售价-利润售价=利润+进价3计算利息的基本公式储蓄存款利息计算的基本公式为:利息=本金×存期×利率税率=应纳数额/总收入*100%本息和=本金+利息税后利息=本金*存期*利率*(1- 税率)税后利息=利息*税率利率-利息/存期/本金/*100%利率的换算: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者的换算关系是: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月利率=年利率÷12(月)=日利率×30(天);日利率=年利率÷360(天)=月利率÷30(天)。

使用利率要注意与存期相一致。

利润与折扣问题的公式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4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5增长率问题若平均增长(下降)数百分率为x,增长(或下降)前的是a,增长(或下降)n次后的量是b,则它们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a(1+x)n =b或a(1-x) =bn6工程问题工作效率=总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总工作量/工作效率7赛事,票价问题赛事单循环赛:n(n-1)/2淘汰赛:n个球队,比赛场数为n-1场次票价则对应的不一样的赛制乘以对应的单价。

(word完整版)初中行程问题专题讲解

(word完整版)初中行程问题专题讲解

初中列方程解应用题(行程问题)专题行程问题是指与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量有关的问题。

我们常用的基本公式是: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行程问题是个非常庞大的类型,多年来在考试中屡用不爽,所占比例居高不下。

原因就是行程问题可以融入多种练习,熟悉了行程问题的学生,在多种类型的习题面前都会显得得心应手。

下面我们将行程问题归归类,由易到难,逐步剖析。

1. 单人单程:例1:甲,乙两城市间的铁路经过技术改造后,列车在两城市间的运行速度从h km /80提高到h km /100,运行时间缩短了h 3。

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是多少?【分析】如果设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为x km ,那么列车在两城市间提速前的运行时间为h x 80,提速后的运行时间为h x 100. 【等量关系式】提速前的运行时间—提速后的运行时间=缩短的时间. 【列出方程】310080=-x x .例2:某铁路桥长1000m ,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该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了1min ,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共s 40。

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分析】如果设火车的速度为x s m /,火车的长度为y m ,用线段表示大桥和火车的长度,根据题意可画出如下示意图:【等量关系式】火车min 1行驶的路程=桥长+火车长;火车s 40行驶的路程=桥长-火车长 【列出方程组】⎩⎨⎧-=+=yx y x 100040100060举一反三:1.小明家和学校相距km 15。

小明从家出发到学校,小明先步行到公共汽车站,步行的速度为60min /m ,再乘公共汽车到学校,发现比步行的时间缩短了min 20,已知公共汽车的速度为h km /40,求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2.根据我省“十二五”铁路规划,连云港至徐州客运专线项目建成后,连云港至徐州的最短客运时间由现在的2小时18分钟缩短为36分钟,其速度每小时将提高km 260.求提速后的火车速度。

列方程式解应用题时如何寻找等量关系

列方程式解应用题时如何寻找等量关系

列方程式解应用题时如何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

如何寻找等量关系,下面列举几种方法:一.利用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确定等量关系一些应用题,本身有很好的相等关系,如: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某时间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某工作时间浓度配比问题:溶质重量=溶液重量某百分比浓度利息问题:利息=本金某利率销售问题: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商品利润率=例1:(七年级教材上册84页第八题)一辆汽车已行驶了12000千米,计划每月再行驶800千米,几个月后这辆汽车将行驶20800千米?分析:利用:路程=速度某时间,设某月后这辆汽车将行驶20800千米,则:12000+800某=20800评析:本题是行程问题,要求掌握基本关系式。

二.利用“三分法”确定等量关系“三分法”通常是指题目中有三个量,已知其中一个量,设定一个未知量(通常为题中所求未知数),然后用第三个量来寻找等量关系:例2:(七年级教材上册106页第四题)某中学学生自己动手整修操场,如果让七年级学生单独工作,需要7.5小时完成;如果让八年级学生单独工作,需要5小时完成。

如果让七、八年级学生一起工作一小时,再由八年级学生单独完成剩余部分,共需多少时间完成?分析:此题是工程问题。

题中共有三个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

若设共需要某小时完成(也可设八年级学生单独完成剩余部分需某小时),七年某100%等。

级、八年级学生的工作效率是已知的,则应以工作总量为等量关系,那么,列出的方程为:评析:此题解题方法适用于题中有三个量的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浓度配比问题、销售问题等。

对于不同问题中的三个量,一定要弄清已知量、未知量,然后根据题中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三.利用题中的关键性语句确定等量关系有些问题,根据题中的关键性语句反应的数量关系就可以找出等量关系。

例3:(七年级教材下册98页第六题)顺风旅行社组织200人到花果岭和云水洞旅游,到花果岭的人数比到云水洞的人数的2倍少1,到两地旅游的人数各是多少?分析:题中关键性语句是“200人”、“到花果岭的人数比到云水洞的人数的2倍少1”。

初中数学知识总结大全 第十五章 常见应用题解法归类 (编辑:靳军强)

初中数学知识总结大全 第十五章 常见应用题解法归类 (编辑:靳军强)

第十五章常见应用题解法归类一、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审题: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找出等量关系).(2)设—设出未知数:根据提问,巧设未知数.(3)列—列出方程: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的式子,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解方程: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5)检—检验,检验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检验后写出答案.(注意带上单位)(6)答--回答:写答案二、各类题型解法分析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归类汇集: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和差倍分问题(生产、做工等各类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调配问题,分配问题,配套问题,增长率问题,数字问题,方案设计与成本分析,古典数学,浓度问题等。

三、行程问题行程问题——画图分析法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1.行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及其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2.行程问题基本类型(1)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2)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3)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抓住两码头间距离不变,水流速和船速(静不速)不变的特点考虑相等关系.即顺水逆水问题常用等量关系:顺水路程=逆水路程.常见的还有:相背而行;行船问题;环形跑道问题。

1、甲、乙二人相向相遇问题⑴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⑵二人所用的时间相等或有提前量2、甲、乙二人中,慢者所行路程或时间有提前量的同向追击问题⑴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提前量⑵二人所用的时间相等或有提前量3、单人往返⑴各段路程和=总路程⑵各段时间和=总时间⑶匀速行驶时速度不变4、行船问题与飞机飞行问题⑴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⑵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5、考虑车长的过桥或通过山洞隧道问题将每辆车的车头或车尾看作一个人的行驶问题去分析,一切就一目了然。

初一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全部类型

初一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全部类型

1、和、差、倍、分问题;这类问题主要应搞清各量之间的关系,注意关键词语。

(1)倍数关系:通过关键词语“是几倍,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增加百分之几,增长率……”来体现。

(2)多少关系:通过关键词语“多少、和、差、不足、剩余……”来体现。

例1、某单位今年为灾区捐款2万5千元,比去年的2倍还多1000元,去年该单位为灾区捐款多少元?分析:相等关系是:今年捐款=去年捐款×2+1000。

解:设去年为灾区捐款x元,由题意得,2x+1000=250002x=24000∴ x=12000答:去年该单位为灾区捐款12000元。

例2、旅行社的一辆汽车在第一次旅程中用去油箱里汽油的25%,第二次旅程中用去剩余汽油的40%,这样油箱中剩的汽油比两次所用的汽油少1公斤,求油箱里原有汽油多少公斤?分析:等量关系为:油箱中剩余汽油+1=用去的汽油。

解:设油箱里原有汽油x公斤,由题意得,x(1-25%)(1-40%)+1=25%x+(1-25%)x×40%去分母整理得,9x+20=5x+6x∴ 2x=20∴ x=10答:油箱里原有汽油10公斤。

2、等积变形问题:“等积变形”是以形状改变而体积不变为前提。

常用等量关系为:原料体积=成品体积。

例3、现有直径为0.8米的圆柱形钢坯30米,可足够锻造直径为0.4米,长为3米的圆柱形机轴多少根?分析:等量关系为:机轴的体积和=钢坯的体积。

解:设可足够锻造x根机轴,由题意得,π()2×3x=π()2×30解这个方程得x=x=×10×==40答:可足够锻造直径为0.4米,长为3米的圆柱形机轴40根。

3、劳力调配问题:这类问题要搞清人数的变化,常见题型有(1)既有调入又有调出。

(2)只有调入没有调出,调入部分变化,其余不变;(3)只有调出没有调入,调出部分变化,其余不变。

例4、有两个工程队,甲队有285人,乙队有183人,若要求乙队人数是甲队人数的,应从乙队调多少人到甲队?分析:此问题中对乙队来说有调出,对甲队来说有调入。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常见类型及等量关系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常见类型及等量关系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常见类型及等量关系湖北翟升华搜集整理班级姓名一、和、差、倍、分问题此类题既可有示运算关系,又可表示相等关系,要结合题意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的含义,如相等、和差、几倍、几分之几、多、少、快、慢等,它们能指导我们正确地列出代数式或方程式。

二、等积变形问题等积变形是以形状改变而体积不变为前提。

常用等量关系为:原料体积=成品体积。

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周长计算公式,依据形虽变,但体积不变.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底面积×高=S·h=πr2h②长方体的体积:V=长×宽×高=abc三、行程问题基本量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1)相遇问题:①甲行距+乙行距=原距;②(甲速+乙速)×相遇时间=相遇距离。

(2)追及问题:①快行距-慢行距=原距;②(快速-慢速)×追及时间=追及距离。

(3)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静水(风)速度=(顺水(风)速度+逆水(风)速度)÷2;水流(风)速度=(顺水(风)速度-逆水(风)速度)÷2。

抓住两码头间距离不变,水流速和船速(静水速)不变的特点考虑相等关系.(4)环形跑道上的相遇和追及问题:同地反向而行的等量关系是两人走的路程和等于一圈的路程;同地同向而行的等量关系是两人所走的路程差等于一圈的路程。

(5)车上(离)桥(隧道)问题:①车上桥指车头接触桥到车尾接触桥的一段过程,所走路程为一个车长;②车离桥指车头离开桥到车尾离开桥的一段路程。

所走的路程为一个车长;③车过桥指车头接触桥到车尾离开桥的一段路程,所走路程为:一个车长 +桥长;④车完全在桥上指车尾接触桥到车头离开桥的一段路程,所行路程为:桥长 - 一个车长。

四、工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合做的效率=各单独做的效率的和。

等量关系应用题

等量关系应用题

关键句是“求和”句型的.720千克,其中苹果是270。

运来的梨有多少千克?720千克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苹果,一部分是梨子。

苹果+梨= 720 += 720 、关键句是“相差关系”句型。

7〃4元,比买橘子多用0〃6元,每千克橘子多少元? 0. 6元。

橘子+0.6 = 苹果+0.6 = 7.4 =相差数:苹果-橘子=0.6元-x = 0.6 、关键句是“倍数关系”句型。

2400只母鸡,母鸡只数是公鸡只数的2倍,公鸡养了多少只? 1倍数,要求,母鸡是2倍数,为2400只。

2 = 母鸡列除法式:母鸡÷公鸡= 2倍÷x = 2、有两个关键句,既有“倍数”关系,又有“求和”或者“相差”关系。

一般把“和差”关系作为全题的等量关系式,倍数关系作为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用来设未知量。

(1倍数设为x,几倍数设为几x。

)x,则较大数为x+a。

)240棵果树,其中桃树是梨树的2倍,这两种树各有多少棵?x棵,则桃树为2x棵。

桃树+梨树= 240+x = 240例:河里有鹅鸭若干只,其中鸭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4倍。

又知鸭比鹅多27只,鹅和鸭各多少x只,则鸭为4x只。

鹅+27只= 鸭鸭-鹅= 27只+27= 4x 4x-x = 27 1例:后街粮店共运来大米986包,上午比下午多运14包,上午和下午各运多少包?解:设下午运了x包,则上午运了x+14包。

上午+下午= 全天共运的(x+14)+x = 986(二)没有关键句,找关键字上,寻找等量关系式。

“一共”、“还剩”例:网球场一共有1428个网球,每筒装5个,还剩3个。

装了多少筒?理解:网球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数装了的,另一部分是还剩下没装的。

共有的-装了的= 还剩的解:设装了X筒。

装了的+ 剩下的= 共有的1428 -5x = 35x +3 = 14285X=1428-3 5X=1425 X=1425÷5X=285例: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乘客38人,在火车站有12人下车,又上来一些人,这时车上有乘客54人。

应用题中怎样找等量关系

应用题中怎样找等量关系

一、从事情变化地结果找等量关系.例如:(教材第页,第题)共有个网球,每个装一筒,装完后还剩个,一共有多少个网球?引导学生分析:用一共地减去装完地,就是剩下地.所以等量关系为:一共地减去装完地等于剩下地.思路理清了,方法就多了.大部分学生能列出三种方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共地-装完地剩下地()-装完地+剩下地一共地()+一共地-剩下地装完地()-又如: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乘客人,在火车站有人下车,又上来一些人,这时车上有乘客人.在火车站上车地有多少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原有人数-下车人数+上车人数现有人数分析事情变化地原因与结果,可以得出等量关系:从而可以设未知数列出方程:-+二、从关键句中找等量关系.例如:(第页例)一个足球有白色皮块,比黑色皮地倍少块,黑色皮有多少块?引导学生分析,学会找题中关键句:"抓住倍数找两种比较地量"这道题目地关键句是"白色皮比黑色皮地倍少块."即比黑色皮地倍少块地是白色皮地块数,正好是块.关键句理解了,等量关系就找到了:黑色皮×+=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又如:(第页第题)小明今年比妈妈小岁,妈妈地年龄正好是小明地倍,小明和妈妈各几岁?在这道题中,小明比妈妈小岁,是以妈妈地年龄为标准得出地结果;妈妈地年龄是小明地倍,是以小明地年龄为标准得出地结果,学生在这里产生了疑问;到底以谁地年龄为标准,设谁地年龄为未知数呢?我让学生用"换标准"地方法来确定用谁做标准量更合适:小明比妈妈小岁,可以说成:妈妈比小明大岁,相差数不变.从妈妈地年龄是小明地倍分析,从图上可以看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却不能说成小明地年龄是妈妈地倍,只能说,小明地年龄是妈妈地,倍数变了.所以用"倍比关系"来找标准量更合适.学生明确了这一点,等量关系就找出来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妈妈年龄-小明年龄-三、从常见地数量关系中找等量关系.椅子总价+桌子地总价一共花地钱例如:(第页第题)学校买回椅子把,桌子张,椅子单价元,共花元,求桌子地单价是多少?"单价×数量总价"就是这道题地等量关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设桌子地单价为元.列方程得:×+又如:一辆汽车每小时行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千米地两个车站相向开出,几小时两车相遇?题中相遇问题地数量关系就是等量关系:速度和ⅹ相遇时间=两个车站之间地距离.(试卷题目)学生根据行程问题地数量关系对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有了进一步地理解.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从公式中找等量关系.例如:例如:(第页第题)一幅画长是宽地倍,做画框共用了米地木条,求这幅画地面积是多少?根据长方形地周长公式:(长+宽)×周长,列方程:设宽为米,(+)×求出宽,再用长和宽求出面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又如:用厘米长地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要使它地宽是厘米,长应当是多少厘米?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列出等量关系:(长+宽)ⅹ=长方形周长.设长为厘米,列方程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样地练习,使学生对用方程解应用题有了兴趣.五、从隐蔽条件中找等量关系.例如:(第页第题)鸡和兔数量相同,两种动物地腿共有条,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这道题中只有一个数量:鸡与兔地腿数是条,但是它隐藏着两个重要地条件:鸡和条腿,兔有条腿.用上这两个条件,鸡地腿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兔地腿数数量关系就变得很简单了.即:设鸡和兔各有只,列方程得:+又如:两个相邻地奇数之和是,这两个数各是多少?根据奇数地特点,相邻两奇数相差.找出这个隐藏地条件,数量关系就出来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一个奇数+第一个奇数+设第一个奇数为,列方程得:++经过一段时间地练习,学生对用方程解应用题有了兴趣,有了方法,尝到了成功地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题常用等量关系式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 认真审题,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设未知数,可以直接设未知数,也可以间接设未知数;
3. 列出方程中的有关的代数式;
4. 根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5. 解方程;
6. 答题。

一、行程问题:速度×时间=路程
(一)相遇问题::相遇问题的基本题型及等量关系
1、同时出发(两段):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
2、不同时出发(三段):先走的路程+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
(二)追及问题:追及问题的基本题型及等量关系
(快者的速度-慢者的速度)×追及所用的时间=两者相距的路程
1、不同地点出发:慢者行驶的路程+两者相距的路程=快者行驶的路程
同地不同时出发:快者行驶的路程=慢者行驶的路程
慢者所用时间=快者所用时间+多用时间
慢着先走的路程+慢者后走的路程=快者走的路程
2、追及问题:甲、乙同向不同地:
追者走的路程=前者走的路程+两地间的距离。

(三)飞行、航行的速度问题
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顺风飞行速度=飞机本身速度+风速
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风飞行速度=飞机本身速度-风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风速度-逆风速度=2×风速
(四):环形跑道题:
①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快的必须多跑一圈才能追上慢
的。

②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反向出发:两人相遇时的总路程为环形跑道一圈的长度。

二、利润、利率问题:
(一)利润问题:
售价=标价×打折数售价=进价×(1+利润率)利润=售价-进价
利润率=(利润÷进价)×100℅=(售价-进价)÷进价×100﹪
进价=利润÷利润率利润=进价×利润率
售价-进价=进价×利润率=利润销售额=售价×销售量
(二)利率问题: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年数、月数)利息税=本金×利率×期数×税率本息和=本金+利息=本金+本金×利率×存期利息-利息税=应得利息
(三)工程问题(一般把工作总量设为单位1)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各工作量之和=总工作量
各队合作工作效率=各队工作效率之和
工作量并不是具体数量,因而常常把工作总量看作整体1,其中,工作效率=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时间
甲、乙一起合做:合做天数除以甲独做天数+合做天数除以乙独做天数=1
甲先做a天,后甲乙合做:a除以甲独做天数+合做天数除以甲独做天数+合做天数除以乙独做天数=1
(四)等积、等长问题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圆的周长=πd=2πr 圆的面积=π r²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
(五)百分比问题增长率问题等量关系:
增长后的量=增长前的量×(1+增长率)
(六)等积类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
变形前的体积(容积)=变形后的体积(容积)。

形状发生了变化,而体积没变。

形状、面积发生了变化,而周长没变。

形状、体积发生了变化,但根据题意能找出体积之间的关系,把这个关系作为等量关系。

形状、周长发生了变化,但概括题意能找出周长之间的关系,求面积
形积变化,即图形的形状改变时,面积也随之发生变化。

注意:在形积变化时,图形的形状和面积都发生了变化,应注意在已知题目中找出不变的,也就是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七)调配类应用题的特点是:
调配前的数量关系,调配后又有一种新的数量关系。

(八)比例类应用题:
若甲、乙的比为2:3,可设甲为2x,乙为3x。

(8)数字类应用题基本关系:若一个三位数,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个位数字为c,则这三位数为:100a+10b+c
(九)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三、分段计费问题:
应交缴费用=标准内费用+超标部分费用
四、不等式问题:
注意审清题意,不要列成方程来解题。

留意“至少”、“多于”、“少于”、“不超过”、“不低于”等字眼,通常包含这些字词的题目都要列不等式(组)解题,
并且要理解这些字词所代表的数学意义。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方法
1、译式法:就是将题目中的关键性语言或数量及各数量间的关系译成代数
式,然后根据代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等量关系。

2、线示法:就是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表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根据
线段长度的内在联系,找出等量关系。

3、列表法:就是把已知条件和所求的未知量纳入表格,从而找出各种量之
间的关系。

4、图示法:就是利用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它可以使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更为直观,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