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医治疗耳鸣的六大方法
中医治疗耳鸣的六大方法

中医治疗耳鸣的六大方法
首先,针灸疗法。
针灸是中医的传统疗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的
穴位上施加针刺或灸烧的方式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
对于耳鸣患者来说,针灸疗法可以调节肝肾、清热燥湿,改
善耳部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耳鸣症状。
其次,中药疗法。
中药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于
耳鸣患者来说,中医常用的一些药物有益气安神、养血安神、清热
解毒等功效,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耳鸣症状,恢复听力。
再次,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是中医的又一传统疗法,通过按摩、拍打、揉捏等手法来调理人体的气血,改善气血循环,对于耳鸣患
者来说,适当的推拿可以舒经活络,缓解耳鸣症状。
此外,耳穴贴压疗法。
中医认为,耳朵是一个反射区,耳穴贴
压疗法可以通过在特定的耳穴上施加压力,来调节人体的气血,改
善耳部的血液循环,对于耳鸣患者来说,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自我
调理方法。
另外,艾灸疗法。
艾灸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来对人
体特定部位进行热熏或灼烧,以达到调理人体的作用。
对于耳鸣患者来说,适当的艾灸可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缓解耳鸣症状。
最后,气功疗法。
气功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调息、调气、调心来调节人体的气血,对于耳鸣患者来说,适当的气功练习可以平肝潜阳、益肾固精,缓解耳鸣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耳鸣的方法有针灸疗法、中药疗法、推拿疗法、耳穴贴压疗法、艾灸疗法和气功疗法。
每种疗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应症,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需要的人有所帮助。
中医治疗耳鸣的六大方法

中医治疗耳鸣的六大方法:1、补肾填精法:中医认为肾与耳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
肾精不足,则耳窍失养,轻则耳鸣,重则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失聪。
此外兼有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性欲减退,舌淡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肾填精;药方:可用耳聋左磁丸、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汤头进行加减;处方:熟地30g 、黄精20g 、山药20g、鹿茸3g、龟板12g 、河车3g 、山芋12g 、枸杞子15g 、牛膝12g 、菟丝子15g 。
2、清热化痰法:对于耳鸣、耳聋,中医主张从肾入手,从痰论治。
此类患者多有耳鸣突发,形体肥胖,头昏而胀,咳唾胁痛,痰多而粘,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具体为痰热内郁之候,故以清热化痰为治之,药方:以温胆汤、清气化痰丸、礞石攻痰丸为主方进行加减;处方:瓜蒌仁12g、杏仁10g、枳实10g、制南星12g、法半夏8g、橘红8g、获苓10g、黄芩10g、生山桅10g、龙胆草8g、礞石30g、先煎大黄6g后下。
3、活血化瘀法:久病的耳鸣,中医认为“久病在血”,“久病多瘀”,瘀阻耳窍,气血流行不畅,耳窍失养所致。
中医辨证瘀血型患者的微循环改变较为明显。
该类患者部分是由于耳部血管遭受到刺激后,造成微血管痉挛,血流受阻所致,西药用654-2、西比灵、丹参注射液等解除痉挛,恢复血流。
此类患者临床还兼有头痛如刺,部位固定,头昏,舌质紫暗,脉细涩等瘀血表现。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
药方:用王清任通窍活血汤等加减;处方:桃仁10g 、红花6g 、麝香0.3g 、生姜5片、葱白2根、红枣5枚、川芎6g 、赤芍10g。
4、利水逐饮法:痰饮是水液代谢失常停留在机体局部的病理产物,痰热而饮寒,痰无形而饮有质,饮留体内,清阳不升可致耳鸣、眩晕等。
利水消肿药能解除内耳前庭、迷路水肿,减轻神经压迫,促进局部淋巴回流。
主要症状: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痰白质稀,舌质淡白,苔白腻,脉弦滑;治疗方法:利水逐饮,方用《伤寒论》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汤头加减;处方:茯苓15g 、桂枝10g 、白术12g 、泽泻6g 、益母草20g 、防己6g 、黄芪30g 、车前子10g。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完整版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完整版耳鸣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中医学常常通过辨证施治方法来治疗耳鸣。
下面是一种完整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1.辨证分型:根据病情,将耳鸣分为虚实两种类型。
(1)实证型耳鸣:耳鸣声大,高频率,伴有头昏、头痛、耳聋等症状。
舌黄腻,脉滑数。
(2)虚证型耳鸣:耳鸣声低,低频率,伴有神疲乏力、失眠等症状。
舌淡苔白,脉细弱。
2.实证型的辨证治疗方法:(1)调肝脾:选用益气健脾的药物,如人参、黄精、党参等,可调整脏腑功能,减轻耳鸣症状。
(2)疏肝化瘀:选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川芎、丹参、桃仁等,可舒经活络,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耳鸣。
(3)清火解毒:选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如黄连、玄参等,可清热解毒,减轻耳鸣火热症状。
3.虚证型的辨证治疗方法:(1)益气养阴:选用益气养阴的药物,如黄精、人参、麦冬等,可调整气血平衡,减少耳鸣症状。
(2)滋阴清热:选用滋阴清热的药物,如沙参、生地黄、玄参等,可滋润阴液,减少耳鸣。
(3)安神定志:选用安神定志的药物,如远志、黄连、茯苓等,可舒缓神经,减轻耳鸣。
4.药物疗法:根据辨证施治的结果,中医常会选用一些中药来调理患者的症状。
具体用药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剂量和用药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
5.其他治疗方法:中医辨证治疗还可以结合一些物理疗法和心理疗法,如针灸、推拿、艾灸、音疗等,这些疗法可以改善耳鸣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耳鸣是一种复杂多因素的疾病,中医辨证施治是一种综合疗法,疗效因人而异。
因此,在治疗耳鸣时,患者还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同时配合饮食调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加速康复。
总之,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可以根据耳鸣的不同类型进行治疗,通过调整脏腑功能,舒经活络,改善气血循环,达到减轻或消除耳鸣的效果。
但要注意,中医辨证施治需要经过专业中医师的准确诊断和治疗,患者需遵医嘱和合理用药。
中医治疗耳鸣的偏方

中医治疗耳鸣的偏方文章目录*一、中医治疗耳鸣的偏方1. 中医治疗耳鸣的偏方2. 耳鸣中医挂什么科3. 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二、耳鸣的饮食禁忌*三、耳鸣的治疗费用是多少钱中医治疗耳鸣的偏方1、中医治疗耳鸣的偏方 1.1、热盐枕耳取大盐适量,炒热,装入布袋中,以耳枕之,袋凉则换,坚持数次,即可见效。
1.2、瓜子壳汤用葵花子壳15克,放入锅中,加水1杯,煎服,日服2次,坚持数日,可见成效。
1.3、三七蒸酒酿取三七花10克,酒酿50克。
同装于碗中,隔水蒸熟。
分1--2次连渣服,连服7天。
2、耳鸣中医挂什么科是应该要挂耳科的,因为头晕耳鸣是诸多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症状,通常耳鸣会伴随着其他很多病症出现,头晕又称为眩晕,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异常,最主要的原因呢还是由于耳朵引起的,所以挂耳科。
耳鸣从中医上来讲,也很有可能是肝火旺盛,也有可能是阴虚火旺引起,如果是肝火旺盛,一般伴有口苦的现象,可以用龙胆泄肝丸治疗,如果是阴虚火旺,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治疗。
3、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耳鸣有时候也是劳累的结果,所以建议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过于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戒烟禁酒,可以逐步缓解耳鸣,虽然药物治疗是很有必要的,但精神方面的也需要我们多加注意。
例如:糖尿病,碘、锌缺乏,贫血,高血压,高血脂,肾病等,而偏头昏也是引起耳鸣的一个原因。
耳鸣的饮食禁忌1、不要过分的吃过多的脂肪性食物,要控制脂肪的摄入,因为大量脂肪会使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大,引起动脉硬化,从而会引起血液循环障碍,会导致听神经营养缺乏,从而产生耳聋,所以应少吃各种动物内脏、肥肉、奶油、蛋黄、鱼子酱、油炸食物等富含脂类的食物。
2、多食含铁的食物,因为缺铁易使红细胞变硬,运输氧的能力降低,耳部养分供给不足,听觉神经就会受损,会导致听力下降,所食用一些含铁量高的食物,像是木耳紫菜,还有黑芝麻,虾皮等等都可以食用,3、耳鸣的发生也与耳蜗缺少锌类食物有关,且是中老年耳鸣、耳聋的更易发生,耳蜗内锌的含量大大高于其他器官。
中医妙招可治疗你耳鸣问题

中医妙招可治疗你耳鸣问题
很多朋友在日常生活中,都容易出现耳鸣问题。
耳鸣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如果你不注意调理的话,就会有可能伤害你的身体健康。
究竟,出现耳鸣问题,我们该如何调理呢?下文介绍了一些奇方妙剂,一起来看看吧。
1.先用食指和大拇指轻柔按摩听会穴(在耳屏的前下方与小豁口平齐,张嘴时凹窝处)5分钟左右,约350~400次。
2.击天鼓50次。
即两掌搓热,用两掌心掩耳,十指按在后头部。
再将食指叠在中指上,敲击枕骨下方,使耳内可闻及类似击鼓的声音。
3.用已搓热的两手掌心捂住两耳,手掌与耳朵完全封闭,然后两掌突然松开,这样重复捂耳30次。
4.之后用食指和大拇指,先从上至下按捏耳廓,然后从下至上按捏,这样反复按捏至双耳有发热感,共按捏耳廓100次。
5.按摩合谷穴(伸臂,俯掌,大拇指、食指二个手指并拢,在肌肉最高处取穴)80次。
这些简单的养生妙招,对于治疗耳鸣问题来说,都能起到不错的功效。
当身体出现不适后,为了你的身体健康着想,及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好身体,就是需要你细心
养护才能拥有。
民间治疗耳鸣的相关中药偏方

民间治疗耳鸣的相关中药偏方1、二至丸治疗耳鸣及耳聋:取二至丸适量,每次用开水吞服10克,每日2次,连用半个月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本方对肝肾阴虚所致的耳鸣及耳聋疗效满意。
2、灵磁石治疗耳鸣:取灵磁石10克,水煎服,1日2次,连用10天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
3、芦瓦饮治疗耳鸣:取鲜芦根10克,瓦松10克,车芯草10克,水煎成汤剂当茶饮,一个月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
4、仙鹤草治疗耳聋:取鲜仙鹤草150克,加冷水适量,大火煎成浓汁频饮,每日1剂,连用10天为1疗程。
对链霉素及其他西药引起的耳鸣、耳聋疗效极佳。
5、路路通治疗耳鸣:取路路通15克,先用冷水浸泡1小时,然后水煎成药液频饮,5天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
6、灵磁石30克、五味子10克、龙胆草6克、生地黄30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水煎服。
用法:灵磁石先煎20分钟,然后再与另8味药一起煎20分钟即可服用,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连服7剂。
7、党参30克、黑胡椒10克布包、白鸽1只去毛及内脏,加水适量,稍加食盐,小火炖熟,饮汤吃鸽肉,连服5~7天。
8、一般老年人因肾虚耳鸣的较多,可每天吃几个核桃,或常食用乌鸡膏粥:乌鸡50克,粳米150克,加水做粥。
9、脾虚所致的耳鸣可常食用柿枣饼、莲实粥。
柿枣饼:柿饼、红枣各30克,山萸肉10克,面粉100克,制作成饼。
莲实粥:将莲子研为碎末,每次取莲子粉15克,加入糯米30克,煎煮服用;或新鲜莲煮粥,适合心脾两虚导致的耳鸣。
1、常吃有活血作用的食物活血化瘀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黏稠度,有利于保持耳部小血管的正常微循环。
可常食用黑木耳、韭菜等食物,适当饮用红葡萄酒、黄酒。
2、养成喝牛奶的习惯牛奶中几乎含所有已知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这些都对防治耳鸣有帮助。
中医治疗耳鸣方法,中医按摩治耳鸣

中医治疗耳鸣方法,中医按摩治耳鸣关于《中医治疗耳鸣方法,中医按摩治耳鸣》,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坚信日常生活很多人都是有过耳鸣的亲身经历,这类耳朵里面内隔三差五传出的翁翁的响声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许多的苦恼。
造成耳鸣的原因有很多,如;肾虚、高血压、低血压、颈椎病这些。
中医学行业能够采用推拿的方式来治疗耳鸣。
一: 屏息鼓腮1: 静座释放压力,深吸一口气后,以一手拇、无名指捏紧鼻腔(或令两鼻腔摒住气场),随后渐渐地将气进到口腔,并凸起腮帮,持续10~20秒钟后呼吸。
反复3~5次。
那样可使气体进到耳孔,调整耳朵血管的工作压力,改进部分的血液循环系统,缓解耳鸣病症。
二: 按揉耳周穴道1: 用双手中拇指或大拇指指肚各自按揉两边的听宫、听会、耳门及翳风穴,幅度以觉得酸疼为宜。
按揉时可相互配合嘴的伸开、合闭,以提升功效,每穴约1分鐘。
三: 擦耳垂1: 食、中拇指捏住耳垂,无名指轻轻地前抬,略施加轻度向内的工作压力,开展迅速左右擦动10多次,中频为度。
四: 张开嘴巴、闭上嘴1: 将嘴最大限度地张开伸开,另外向电销出一口气,相近深层打“哈欠”的觉得,随后再用力吸一口气合闭起來,持续3~5秒左右后呼出来,那样张张合合,反复许多次。
根据面部肌肉的健身运动,能够维持耳耳咽管的顺畅,调整耳朵里面內外的工作压力均衡。
非常是对耳膜塌陷造成的耳鸣实际效果显著。
五: 鸣天鼓1: 两手掌放置耳背并往前拖动,用耳廓将耳道遮住,余指当然放在头后侧,两手掌先相对性用劲挤压成型、释放压力5~8次,随后在两手掌相对性用劲挤压成型的另外,两中拇指紧贴头发,无名指指肚迭压在中拇指手指甲缘(或末节处),并迅速的滑下来敲击头部,轻轻地弹击之后下边36次,可听见咚咚咚之声。
也有抚慰头部神经及提高记忆力之功。
六: 耳朵技巧1: 用拇、无名指指肚揉捻耳朵垂、耳弓、耳廓3~5遍,往下、向外、往上、向外轻轻地伸展3~5遍。
七: 此外,耳鸣病人能够多些对耳鸣有利的食材,例如核桃仁、弥猴桃,不必吃辛辣食物刺激性的食材,确保睡眠质量、养成好习惯。
中医治疗耳鸣的方法

中医治疗耳鸣的方法
耳鸣,即耳内出现持续的声音,是一种常见的耳科病症。
中医认为,耳鸣属于耳聋范畴,是由于肝肾阴虚、脾虚湿困、痰湿内闭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耳鸣的方法。
一、补肾疗法:中医认为耳鸣多与肾虚有关,因此通过补肾可缓解耳鸣症状。
常用的补肾药物包括何首乌、肉苁蓉、淫羊藿等。
可以将这些药物煮汤或煮粥服用,每日1-2次。
另外,还可以考虑通过食疗来补肾,如食用黑豆、黑芝麻、羊肉等食物。
二、养肝疗法:中医认为肝郁火旺也是导致耳鸣的一种原因,因此通过养肝可以缓解耳鸣症状。
常用的养肝药物有枸杞子、柴胡、丹参等。
可以将这些药物煮汤或泡茶服用,每日1-2次。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养肝,如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三、祛痰疗法:中医认为痰湿内闭也是导致耳鸣的原因之一,因此通过祛痰可以改善耳鸣症状。
常用的祛痰药物有百合、半夏、枇杷叶等。
可以将这些药物煮汤或煮粥服用,每日1-2次。
另外,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祛痰,如少吃油腻和寒凉的食物,多吃温热的食物。
四、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耳鸣的常用方法之一、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听宫、听会、耳尖等。
可以选择针刺、温针或电针等方法进行治疗。
针灸能够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达到缓解耳鸣的作用。
五、中药熏洗疗法:中药熏洗是一种将药物煮沸后利用热气蒸腾作用于耳部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紫苏叶、薄荷叶等。
可以将药物煮沸后,用毛巾盖住头部,让药物的热气作用于耳部,每次持续15-20分钟。
中药熏洗能够通过温热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耳鸣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耳鸣的六大方法:
1、补肾填精法:中医认为肾与耳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
肾精不足,则耳窍失养,轻则耳鸣,重则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失聪。
此外兼有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性欲减退,舌淡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肾填精;药方:可用耳聋左磁丸、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汤头进行加减;处方:熟地 30g 、黄精20g 、山药20g、鹿茸3g、龟板12g 、河车3g 、山芋12g 、枸杞子15g 、牛膝12g 、菟丝子15g 。
2、清热化痰法:对于耳鸣、耳聋,中医主张从肾入手,从痰论治。
此类患者多有耳鸣突发,形体肥胖,头昏而胀,咳唾胁痛,痰多而粘,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具体为痰热内郁之候,故以清热化痰为治之,药方:以温胆汤、清气化痰丸、礞石攻痰丸为主方进行加减;处方:瓜蒌仁12g、杏仁10g、枳实10g、制南星12g、法半夏8g、橘红8g、获苓10g、黄芩10g、生山桅10g、龙胆草8g、礞石30g、先煎大黄6g后下。
3、活血化瘀法:久病的耳鸣,中医认为“久病在血”,“久病多瘀”,瘀阻耳窍,气血流行不畅,耳窍失养所致。
中医
辨证瘀血型患者的微循环改变较为明显。
该类患者部分是由于耳部血管遭受到刺激后,造成微血管痉挛,血流受阻所致,西药用654-2、西比灵、丹参注射液等解除痉挛,恢复血流。
此类患者临床还兼有头痛如刺,部位固定,头昏,舌质紫暗,脉细涩等瘀血表现。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
药方:用王清任通窍活血汤等加减;处方:桃仁10g 、红花6g 、麝香0.3g 、生姜5片、葱白2根、红枣5枚、川芎6g 、赤芍10g。
4、利水逐饮法:痰饮是水液代谢失常停留在机体局部的病理产物,痰热而饮寒,痰无形而饮有质,饮留体内,清阳不升可致耳鸣、眩晕等。
利水消肿药能解除内耳前庭、迷路水肿,减轻神经压迫,促进局部淋巴回流。
主要症状: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痰白质稀,舌质淡白,苔白腻,脉弦滑;治疗方法:利水逐饮,方用《伤寒论》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汤头加减;处方:茯苓15g 、桂枝10g 、白术12g 、泽泻6g 、益母草20g 、防己6g 、黄芪30g 、车前子10g。
5、清肝降火法:部分耳鸣患者,或由于化脓菌感染所致,或素有高血压史,加之素嗜辛辣,郁怒伤肝,肝火暴亢,循经上炎所致。
中医辨证属于实热、肝火。
主要症状:耳鸣暴发,如潮如雷,轰轰隆隆,常伴有耳胀耳痛,流脓,发热,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烦躁不宁,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治疗:宜平肝伐木,清肝降火;药方:用龙胆泻肝汤、天麻钩藤饮、镇肝息风汤等汤头进行加减;处方:龙胆草9g 、天麻12g 、钩藤10g(后下))、怀牛膝12g 、黄芩10g 、菊花12g 、白芍12g 、生地15g 、代赭石20g(先煎)、麦芽9g。
6、疏风清热法:新病耳鸣患者多由于病毒感染所致,多急性起病,兼有感冒症状,中医辨证属于风热。
由于外感风热,循经上攻,清窍壅塞不利,其耳鸣如蝉,卒感听力减退或闭塞,用手指按压耳屏或牵拉耳廓后症状减缓。
主要症状:常伴有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口干,咽干,全身疲乏,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疗方法:宜疏风清热;药方:用银翘散等级汤头进行加减;处方:银花10g 、连翘10g 、竹叶6g 、荆芥10g 、簿荷6g 、菊花10g 、蝉蜕6g 、石葛蒲10g、黄芩10g。
(本博文编写资料来源:健康网)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
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