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

合集下载

耳鸣的中医治疗方剂

耳鸣的中医治疗方剂

耳鸣的中医治疗方剂耳鸣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指的是在没有外界声源的情况下,患者耳内出现各种声音的主观感觉。

中医治疗耳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治疗原则主要是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耳鸣的方剂:1. 肾精不足型:患者常表现为耳鸣伴有头晕、腰膝酸软等症状。

治疗方剂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主要成分包括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和茯苓,以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2. 肝火上扰型:耳鸣伴有头痛、面红、口苦等症状。

治疗方剂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主要成分有龙胆草、柴胡、黄芩、山栀子、泽泻、木通等,以清肝泻火,疏肝解郁。

3. 气血两虚型:患者耳鸣伴有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症状。

治疗方剂可选用“四君子汤”加减,主要成分包括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以健脾益气,养血安神。

4. 痰火郁结型:耳鸣伴有胸闷、痰多、口黏等症状。

治疗方剂可选用“温胆汤”加减,主要成分有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等,以化痰清热,和胃降逆。

5. 风热侵袭型:耳鸣伴有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

治疗方剂可选用“银翘散”加减,主要成分包括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牛蒡子、桔梗等,以疏风散热,清热解毒。

6. 瘀血阻络型:耳鸣伴有局部刺痛、舌质紫暗等症状。

治疗方剂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主要成分有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生地黄、柴胡等,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7. 脾胃虚弱型:耳鸣伴有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泄等症状。

治疗方剂可选用“理中丸”加减,主要成分有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等,以健脾和胃,温中益气。

在使用上述方剂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由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调整方剂中的药材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以减少耳鸣的发生。

解决10年的耳鸣,一张方子仅用5味药!

解决10年的耳鸣,一张方子仅用5味药!

解决10年的耳鸣,一张方子仅用5味药!
组成: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桂枝、石菖蒲。

方子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基本结构是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

在里边加入了石菖蒲。

白术健脾燥湿,茯苓、泽泻、猪苓利水除湿,桂枝温阳化气,令水湿得阳气而化。

石菖蒲,用于化湿浊、开耳窍。

案例:
杨女士,患耳鸣10年有余,久治不愈,予上方药服用5剂后,耳鸣明显减轻了不少,继续用7剂后,耳鸣几乎就已经听不到了。

方子虽然只有5味药,但是却能很好的治疗水湿上泛型耳鸣。

所以中医认为,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辨证不精准。

用活血化瘀的方子治耳鸣的医案

用活血化瘀的方子治耳鸣的医案

用活血化瘀的方子治耳鸣的医案
医案:活血化瘀治疗耳鸣
药物方剂:
1. 生脉散:赤芍、桃仁、川芎、当归、红花、丹参等。

2. 神农酒:羌活、川芎、丹参、远志、细辛、川贝母等。

3. 逍遥丸:白芍、赤芍、桃仁、红花、丹参、当归、朱地茯苓等。

治疗方法:
1. 生脉散:将上述药物研成粉末,每次取15g,煮水服用。

每日3次,连续服用1个月。

2. 神农酒:将上述药物用白酒浸泡15天,每日服用30ml,分3次饭前饭后服用。

连续服用2个月。

3. 逍遥丸:将上述药物研成粉末,每次取10g,开水冲服。

每日2次,连续服用1个月。

使用注意事项:
1. 在服用药物期间,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2. 如有不适或过敏反应,请及时停止药物使用,并咨询医生。

3. 请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4. 长期耳鸣症状者,请及时就医,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以上方剂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咨询医生。

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

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

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耳鸣是指患者在没有外界声源刺激的情况下,仍然感觉到耳中声音的一种症状。

中医认为耳鸣多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痰火郁盛等有关。

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有一些经验方剂可以用于治疗耳鸣。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方剂,供参考:1. 五石散:该方剂由石菖蒲、水银、白石、磁石、黄芩组成。

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耳鸣,伴有头晕眼花、健忘、腰膝酸软等症状。

2. 安宫牛黄丸:该方剂由牛黄、人参、灵芝、夏枯草等药物组成。

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耳鸣,伴有头痛、目赤、咽干等症状。

3. 藏龙明目丸:该方剂由桑叶、菊花、生地黄、麦冬等药物组成。

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耳鸣,伴有目眩、眼干、视力减退等症状。

4. 健脾益气汤:该方剂由黄芪、白术、党参、茯苓等药物组成。

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耳鸣,伴有气短懒言、面色苍白、食欲减退等症状。

5. 清开灵:该方剂由秦艽、苍术、防风、石膏、粉葛等药物组成。

适用于风热袭络所致的耳鸣,伴有头痛、咽痛、口渴等症状。

需要强调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适应的方剂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使用任何中医方剂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自身体质和病情进行调配。

此外,除了中药方剂,中医还提倡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来辅助治疗耳鸣。

例如,要避免熬夜、过度疲劳、长时间暴露在嘈杂的环境中,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合理安排饮食,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少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等。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有五石散、安宫牛黄丸、藏龙明目丸、健脾益气汤、清开灵等。

在使用这些方剂之前,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配。

此外,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也对治疗耳鸣有积极的帮助。

耳鸣治疗中医疗方

耳鸣治疗中医疗方

耳鸣治疗中医疗方1.核桃肉:每天晨起吃5个核桃对由肾虚导致的耳鸣有益。

2.乌鸡膏粥:乌鸡50克,粳米150克,加水做粥,入五味,空腹食用,适合老年服用。

3.柿枣饼:柿饼、红枣各30克,山萸肉10克,面粉100克,制作成饼。

每日两次,早晚服用。

适合脾虚导致的耳鸣。

4.莲实粥:将莲子研为碎末,每次取莲子粉15克,加入糯米30克,煎煮服用;或新鲜莲子,放入粥中服用。

适合心脾两虚导致的耳鸣。

1、按耳法坐定,搓掌心50次,趁掌心热时紧按双侧耳门。

如此6次,连做2~3天,治疗时要心情淡然清静,方能奏效。

2、屏气法定息静坐,咬紧牙关,以两指捏鼻孔,怒目睁大眼,使气进入耳窍,至感觉轰轰有声为止。

每日数次,连做2~3天。

3、咬牙切齿法耳鸣时咬牙。

右边耳鸣,咬左边牙;左边耳鸣,咬右边牙;两耳齐鸣,咬两边牙。

4、鸣天鼓法每日清晨和睡前,将两手掌搓热后按紧两侧耳廓,手指并拢贴于头顶或枕部,食指叠在中指上,然后食指用力滑弹枕部或头顶,以听到有鼓鸣音为好,每次弹20~40下。

5、推摩耳根法食指放在耳前,拇指放在耳后,沿耳根由下向上推摩,每次40~50下。

推后感觉耳部发热,面部、头部也会有发热的感觉。

酱醋羊肝1、将羊肝洗净摘除筋膜,切成薄片放入碗内,撒上干生粉拌匀。

2、锅置火上,倒入植物油烧至九成热时,将羊肝片倒入爆炒片刻,加酱油、醋、白糖、黄酒、葱、姜、炒熟盛入盘中即可。

木耳腰花汤1. 猪腰子一剖两片,片去腰臊,洗净切成兰花片,用清水浸泡一会儿;2. 木耳择洗干净备用;3. 腰花、木耳、笋片一起下入开水锅内焯熟后捞出;4. 放在汤碗中,加入葱段、精盐、味精、胡椒粉,再把烧沸的鸡汤倒入汤碗中即成。

黄瓜拌鸡丝1. 黄瓜洗净,用刀面拍碎,再斜切成5厘米长段,盛于盘中垫底;2. 红辣椒洗净切丝;大蒜切末;3. 将鸡腿的皮、肉分别撕成细丝;4. 置于黄瓜上,淋上蒜末、红辣椒丝、酱油、糖、麻油、辣椒油即可上桌,吃时拌匀即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

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

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中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对耳鸣的病因病机有不少独到的认识,并形成以整体观为指导、辨证论治为特点的诊疗方法。

根据耳鸣的声音特点和伴随症状,中医分十个证型进行治疗。

一、风热犯肺型症状表现为耳鸣声大,呈低音调,耳内闷胀或有堵塞感,伴头痛发热,鼻塞流涕。

治疗宜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方药如下:银花15克,连翘15克,牛蒡子12克,薄荷5克(后下),淡竹叶12克,桔梗6克,桑叶10克,生甘草3克。

二、痰火郁结型症状表现为耳鸣声如蝉鸣,耳闷胀,听音不清,常见耳痛,流脓,头重如裹,眩晕,胸闷脘满,痰黄粘稠,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

治疗宜清火化痰。

方药如下:黄芩10克,浙贝母10克,陈皮10克,炒苍术10克,茯苓12克,姜半夏10克,杏仁10克,栝楼10克,炒枳实10克,炒厚朴6克。

三、肝火上扰型症状表现为耳鸣声如潮或风雷声,鸣声大,常突然发作,伴听力减退,耳痛流脓,眩晕,面红目赤,口苦胁痛,便秘尿黄,舌红苔黄。

治疗宜清肝泻火。

方药如下: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泽泻10克,木通6克,车前子12克(包煎),当归10克,生地12克,柴胡10克,石菖蒲12克,生甘草3克。

四、肝阳上亢型症状表现为鸣声多为双侧,呈脉管搏动声,伴眩晕,头胀痛,面红目赤,咽干口燥,失眠健忘,腰膝酸软。

治疗宜滋阴潜阳。

方药如下:制天麻5克,钩藤15克(后下),生石决明30克(生煎),生栀仁10克,黄芩10克,炒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益母草12克,川牛膝10克,夜交藤15克,茯神12克。

五、气滞血淤型症状表现为耳鸣尖细如机械声,常突然发生,鸣声不止,或时止时发,夜间尤甚,耳内刺痛或胀痛,听力减退,头痛头晕,心烦易躁,胸胁胀满,舌质暗或有淤斑。

治疗宜活血化淤。

方药如下:秘方】煅磁石粉120克,煅龙骨粉、煅牡蛎、山萸肉、泽泻、XXX、沙参、黄芪、胡芦巴、茯苓、制龟板各60克,制鳖甲、山药、熟地、玉竹各120克,丹皮30克。

耳鸣治疗偏方民间治疗耳鸣偏方大全

耳鸣治疗偏方民间治疗耳鸣偏方大全

耳鸣治疗偏方民间治疗耳鸣偏方大全关于耳鸣治疗偏方|民间治疗耳鸣偏方大全1、取鲜芦根10克,通草10克,木通10克,水煎取汁当茶饮,直至痊愈。

2、挑路路通15克,珍珠母(纸盒)30克,水煎,代茶频饮。

5天为一疗程。

3、取葛根、蝉蜕适量研成粉末,制成水丸,每次6克,每日3次。

一个月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即可见效。

4、挑磁石30克,龙骨20克,牡蛎25克,每日一剂,水煎分后两次服用。

属格10天为一疗程,通常服1~2个疗程。

5、取九节菖蒲20克,生甘草10克,远志12克、茯苓15克,浸泡一小时,水煎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

10天为一疗程。

6、挑柴胡、香附各30克,川芎15克,龙齿2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另加麝香1克搅匀,做成水丸。

每次口服3克,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凝剂(老人、儿童A510)。

7、取熟地黄50克,黄柏10克,石菖蒲10克,山萸肉12克。

将上药放入砂锅内加水毫升,浓煎至毫升温服,每日一剂,对阴虚火旺所致的耳鸣、耳聋疗效较好。

1、莲肉红枣扁豆粥【用法】取莲子肉10克,红枣10枚,白扁豆15克,粳米克,加水常法煮粥。

【功效】益精气,益气,俊耳目。

每日晚,晚风寒服食。

2、苁蓉炖羊肾【用法】挑羊肾1对,肉苁蓉30克。

将羊肾晒干,黄豆丁,和肉苁蓉一起放进砂锅内,搅拌适度,文火炖熟。

提胡椒,味精,食盐适度,调味服食。

【功效】本品填精补肾,充耳窍,肾虚者适用。

3、豆焖狗肉【用法】取狗肉克,黑豆克。

将狗肉洗净,切成块,和黑豆一起加水煮沸后,炖至烂熟,加五香粉,盐,糖,姜调味服食。

【功效】温肾阳,利耳窍。

阴虚者禁用。

耳鸣是由多种疾病的不同的病变引起的,病因复杂,作用机制不明确,表现为没有外部声源或电刺激,而主观在耳或颅内感觉到声音。

在临床上它既是许多疾病的体癣症状,也就是一些轻微疾病的首发症状。

耳为肾之窍,为肾所主,又与其它脏腑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血失调皆客人导致耳鸣。

由于外感邪气,脏腑内生痰瘀滞引发的咳嗽多为实症,由脏腑泄泻,卧病损耗所致的咳嗽多为虚症,其病理各不相同。

老中医治疗脑鸣耳鸣案集

老中医治疗脑鸣耳鸣案集

老中医治疗脑鸣耳鸣案集案例一:轻度脑鸣患者的中医治疗患者信息•姓名:张先生•年龄:46岁•主诉:持续性脑鸣,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疲劳等不适症状。

•其他症状:头晕、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等。

治疗方案1.中医诊断:肝胆火旺、肾精不足、心火炽盛。

2.中药治疗:–方剂1:龙眼肉、枸杞子、藏红花等滋阴清火的药材;–方剂2:川参、白术、远志等养心安神的药材;–方剂3:党参、炙黄芪、枸杞子等益气养阴的药材。

3.针灸疗法:–手三里穴:调节气血,舒缓症状;–肝俞穴:调和肝气,缓解痛苦;–胆经穴:清理肝火,改善耳鸣。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情绪调节,减少压力。

治疗效果•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张先生的脑鸣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睡眠质量有所改善,注意力集中能力提高;•头晕、失眠等症状明显减轻,从而提高了生活品质。

案例二:中度脑鸣耳鸣患者的中医治疗患者信息•姓名:李女士•年龄:58岁•主诉:持续性耳鸣,伴有头晕、听力下降、精神紧张等症状。

治疗方案1.中医诊断:肝肾不足、脾胃失调、血虚引起的耳鸣。

2.中药治疗:–方剂1:黄芪、山药、熟地等补脾益肾的药材;–方剂2:蛇床子、丹皮、白芍等活血化瘀的药材;–方剂3:天麻、石菖蒲、川楝子等疏肝利胆的药材。

3.刮痧疗法:–选择合适的刮痧板,以耳轮廓、足三里、足泉穴为主要刮痧部位;–通过刮痧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耳鸣症状。

4.调理饮食和生活习惯:–饮食上宜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和耐力。

治疗效果•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李女士的耳鸣症状明显减轻;•头晕、听力下降等症状得到改善,精神状态稳定;•对治疗方案进行长期巩固,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

案例三:重度脑鸣耳鸣患者的中医治疗患者信息•姓名:王先生•年龄:64岁•主诉:持续性剧烈耳鸣,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失眠等严重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耳鸣的经验方剂中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对耳鸣的病因病机有不少独到的认识,并形成以整体观为指导、辨证论治为特点的诊疗方法。

诸如耳鸣辨证须分清虚实,认为耳鸣声大,呈低音调者多为实证,而高音调如蝉鸣者多为虚证;暴鸣新鸣声大者多实,鸣声细久者多虚;日夜双侧耳鸣多实,夜静鸣甚者多虚;声短急促者多实,声长不间断者多虚;手按之鸣声加重者为实,按之减退或停止者为虚。

同时,还须根据耳鸣的伴随症状,来判断与该病相关的脏腑。

如伴心悸怔忡病多属心,伴目眩面赤病多属肝,伴纳少腹胀病多属脾,伴鼻塞流涕病多属肺,伴腰膝酸软病多属肾等。

临床上,根据耳鸣的病因病机一般分十个证型进行治疗。

(一)风热犯肺型症见耳鸣如刮风样,耳内闷胀或有堵塞感,伴头痛发热,鼻塞流涕。

治宜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方药如下:银花1 5 克,连翘1 5克,牛蒡子1 2 克,薄荷5 克(后下),淡竹叶1 2 克,桔梗6 克,桑叶1 0 克,生甘草3 克。

(二)痰火郁结型症见耳鸣如蝉,耳闷胀,听音不清,常见耳痛,流脓,头重如裹,眩晕,胸闷脘满,痰黄粘稠,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

治宜清火化痰。

方药如下:黄芩1 0 克,浙贝母10 克,陈皮1 0 克,炒苍术1 0 克,茯苓1 2 克,姜半夏1 0 克,杏仁1 0克,栝楼1 0 克,炒枳实1 0 克,炒厚朴6 克。

(三)肝火上扰型症见耳鸣如潮或风雷声,鸣声大,常突然发作,伴听力减退,耳痛流脓,眩晕,面红目赤,口苦胁痛,便秘尿黄,舌红苔黄。

治宜清肝泻火。

方药如下:龙胆草1 0 克,黄芩10 克,栀子1 0 克,泽泻1 0 克,木通6 克,车前子1 2 克(包煎),当归10 克,生地1 2 克,柴胡1 0 克,石菖蒲1 2 克,生甘草3 克。

(四)肝阳上亢型鸣声多为双侧,呈脉管搏动声,伴眩晕,头胀痛,面红目赤,咽干口燥,失眠健忘,腰膝酸软。

治宜滋阴潜阳。

方药如下:制天麻5 克,钩藤1 5 克(后下),生石决明3 0 克(生煎),生栀仁1 0 克,黄芩1 0 克,炒杜仲1 0 克,桑寄生12 克,益母草1 2 克,川牛膝1 0 克,夜交藤1 5 克,茯神1 2 克。

(五)气滞血淤型症见耳鸣尖细如机械声,常突然发生,鸣声不止,或时止时发,夜间尤甚,耳内刺痛或胀痛,听力减退,头痛头晕,心烦易躁,胸胁胀满,舌质暗或有淤斑。

治宜活血化淤。

方药如下:桃仁1 0 克,红花1 0克,赤芍1 0 克,川芎6 克,当归尾1 0 克,丹参1 5 克,制香附1 0克,陈皮5 克,细辛2 克。

(六)肾阴虚型症见耳鸣如蝉,音低微,伴耳聋,眩晕,咽干,失眠健忘,五心烦热,遗精,腰膝酸软。

治宜滋阴补肾,潜阳濡窍。

方药如下:熟地1 8 克,炒萸肉12 克,淮山药1 5 克,茯苓1 2 克,泽泻1 0 克,丹皮1 0 克,五味子1 0克,怀牛膝1 2 克,磁石3 0 克(先煎)(七)肾阳虚型素体阳虚,过服寒凉,房劳伤肾,或脾虚及肾,而致肾阳不足,肾之阳气不能上通于耳而发病。

症见耳鸣多为双侧蝉声,细绵不止,入夜尤甚,日久可致听力减退,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尿多清长,倦怠乏力,纳少便溏。

治宜温肾壮阳。

方药如下:肉苁蓉1 5 克,熟地18 克,淮山药1 8 克,五味子1 2 克,菟丝子1 2 克,补骨脂1 2 克,淫羊藿12 克,覆盆子1 2 克。

(八)心肾不交型心血不足,心火亢盛,或肾阴不足,而致肾水与心火不相交济,影响耳窍之清宁。

症见耳鸣咝咝,鸣声不断,夜间加重,伴听力减退,虚烦失眠,心悸健忘,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小便短赤,舌红少苔。

治宜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方药如下:生地1 5 克,炒党参12 克,丹参1 2 克,玄参1 0 克,茯苓1 2 克,五味子1 0 克,天门冬10 克,麦门冬1 0 克,远志1 0 克,柏子仁1 2 克,酸枣仁1 2 克,桔梗5 克。

(九)脾胃气虚型饮食失调、劳累过度,或思虑忧郁,损伤脾胃,致使气机升降失司,气血生化无源,耳窍失养而为病。

症见双侧耳鸣,多为一过性,劳累后加重,伴听力减退,倦怠乏力,纳少,食后腹胀,面色萎黄,便溏。

治宜健脾益气,升阳通窍。

方药如下:炙黄芪1 5 克,炒党参12 克,炒白术1 2 克,淮山药1 8 克,全当归1 2 克,柴胡5 克,升麻5 克,炒枳壳5 克。

(十)心肝血虚型心主血,肝藏血。

因出血、热伤血络或内火耗伤心血,可致心肝血虚,耳窍失去濡养。

症见耳鸣声如金属高音,多为双侧,缠绵不断,眩晕,心悸怔忡,梦多失眠,视物模糊。

治宜养血安神。

方药如下:熟地1 8 克,全当归12 克,炒白芍1 0 克,炒川芎1 0 克,制首乌1 8 克,制黄精1 8 克,炙远志10 克,炒酸枣仁1 2 克,龙眼肉1 0 克,陈皮3 克。

张梦侬耳鸣秘方【秘方】煅磁石粉120克,煅龙骨粉、煅牡蛎、山萸肉、泽泻、车前子、沙参、黄芪、胡芦巴、茯苓、制龟板各60克,制鳖甲、山药、熟地、玉竹各120克,丹皮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备用。

每次服50丸。

饭前用盐开水送服,每日服2次。

须戒恼怒。

如服后有效,可继续照方配制常服至愈止。

【功用】滋肾补肝,益气养血,育阴潜阳。

【方解】肝肾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不足则发生耳鸣。

耳鸣原因非一,如因肾虚所致者,故方用熟地滋肾填精、聪耳明目;佐以山萸肉安五脏、通九窍、秘气固精;山药益肾强阴,主治虚损劳伤;茯苓宁心益气、补脾助阳;丹皮泻血中伏火;泽泻泻肾中伏火、聪耳明目;加龙牡益肾养肝、固精止脱;龟板、鳖甲补心益肾、滋阴平肝;黄芪温三焦、补脾胃、大补元气;沙参补肺气、养肝阴、兼益脾肾;胡芦巴暖丹田、壮元阳、引火归元;磁石滋肾水、益精气、通耳明目;玉竹配参芪治一切不足之证;车前子强阴益精、泻膀胱湿热,利小便而不走气。

诸药协同,共奏滋肾补肝、益气养血、育阴潜阳之功。

且丸剂常服,必日见其功。

【主治】耳内经常如蝉叫虫鸣,昼夜不休,经年不愈。

或更兼头目眩晕,或血压偏高,或睡眠不安。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一般一剂见效,最多三剂痊愈。

献方人:张梦侬耳鸣采用中药治疗八种偏方1、取鲜芦根10克,通草10克,木通10克,水煎取汁当茶饮,直至痊愈。

2、取路路通15克,珍珠母(包)30克,水煎,代茶频饮。

5天为一疗程。

3、取葛根、蝉蜕适量研成粉末,制成水丸,每次6克,每日3次。

一个月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即可见效。

4、取磁石30克,龙骨20克,牡蛎25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用。

连用10天为一疗程,一般服1~2个疗程。

5、取九节菖蒲20克,生甘草10克,远志12克、茯苓15克,浸泡一小时,水煎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

10天为一疗程。

6、取柴胡、香附各30克,川芎15克,龙齿2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另加麝香1克混匀,制成水丸。

每次口服3克,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老人、儿童酌减)。

7、取熟地黄50克,黄柏10克,石菖蒲10克,山萸肉12克。

将上药放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浓煎至250毫升温服,每日一剂,对阴虚火旺所致的耳鸣、耳聋疗效较好。

8、取女贞子20克,旱莲草15克,桑葚10克,水煎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连用半个月为一疗程。

本方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耳鸣及耳聋。

老年耳鸣疗法据调查,60岁以上老人有近60%患有不同程度的老年性耳鸣症,轻者耳鸣近若蚊蝇声、远似蝉鸣声,重症者耳鸣高亢声如汽笛长鸣或如战鼓轰响,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

对耳鸣高亢的重症老年性耳鸣,应去医院治疗,对耳鸣低沉的轻患者,可用以下方法试治。

1.屏气法定息静坐,咬紧牙关,以两指捏鼻孔,怒睁双目,使气串人耳窍,至感觉轰轰有声为止。

每日数次,连做2-3天。

2.搓掌法坐定,搓掌心50次,趁掌心热时紧按双侧耳门。

如此6次,连做2-3日,治疗时要心情淡然清静,方能奏效。

3.塞鼻法麝香0.5克、金蝎14条,共研细末,贮于有盖瓶内。

临用时,采鲜荷叶一张轻揉后,包少量药粉塞患耳一夜,翌晨取出,有一定疗效。

4.聪耳枕有荷叶、苦丁香、菊花、夏桔草、蔓荆子、石菖蒲各等份,制成枕芯,经常枕之,有聪耳明目之效。

5.通窍酒磁石、木通、石菖蒲各等份,袋盛浸酒,治肾虚耳鸣。

中医药辨证施治对老年性耳聋的预防和治疗均有积极意义。

应从三个方面着手辨证施治:①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型:症见听力下降,耳鸣声细,时有眩晕,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虚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治宜益肾填精,聪耳开窍。

方用耳聋左慈丸或杞菊地黄汤均可。

常用处方为:熟地黄20g,山药15g,山萸肉15g,丹皮12g,泽泻15g,茯苓12g,杞果12 g,怀菊花15g,女贞子20g,黄精15g,葛根15g,丹参15g,炒枣仁20g。

水煎内服。

②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症见耳聋耳鸣,急躁易怒,听力每况愈下,头目眩晕,耳鸣尖细如蝉鸣,腰膝酸软无力;舌红苔少,脉弦细。

治宜滋补肝肾,潜阳熄风。

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5g,钩藤20g,石决明20g,熟地黄20g,川断15g,杜仲15g,杞果20g,煅龙骨20g,煅牡蛎20g,黄精20g,丹参20g。

水煎内服。

③气虚血瘀,脉络阻塞型:耳聋耳鸣,眩晕或头内空虚感,倦怠乏力,劳则加重,时有头痛或耳内闷胀,手指尖痒麻;舌暗淡或有瘀斑,脉涩无力。

治宜益气活血,通络开窍。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45g,当归15g,赤芍15g,地龙1 5g,桃仁12g,红花15g,丹参20g,全虫10g,葛根15g。

水煎内服。

若煎药不便,可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或杞菊地黄丸配以复方丹参片亦可。

聪耳枕:用荷叶、苦丁茶、菊花、夏枯草、蔓荆子、石菖蒲各等分,制成枕芯,经常枕之,有消除耳鸣、增强听力、明目之功效。

耳鸣方选:1.灵磁石20克、淮山药15克、天门冬15克、茯苓10克、熟地10克、制首乌10克、甘草3克、潞党参15克、怀牛夕15克、五味子lO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一剂,可滋肾、治耳鸣。

2.白术15克、五味于15克、山药15克、桂圆肉1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一剂,可补血、健脾、安神,用于眩晕耳鸣等症。

3.明天麻10克、制半夏10克、白术10克、白蒺藜15克、真珠母15克、合欢皮15克、夜交藤15克、茯苓1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一剂,可平肝健脾,用于眩晕、耳鸣等症。

中成药①耳鸣耳聋丸,每服5克,日服3次。

②通窍耳聋丸,每服6克,日服2次(上方适用于肝火上冲者)。

③杞菊地黄丸,每服6克,日服3次。

④耳聋左慈丸,每服6克,日服3次(上方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⑤磁朱丸,每服9克,日服2次(适用于虚阳浮动者)。

⑥益气聪明丸,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脾虚中阳不升者)。

简便验方①枸杞子18克,女贞子、菊花、生地、山萸肉各12克,丹皮、山栀子各10克。

水煎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者)。

②黄芪18克,党参12克,当归、白芍、茯苓各10克,白术15克,升麻、蔓荆子各6克,水煎服(适用于气血不足,清阳不升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