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抗乳化性能测定方法
润滑剂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分析评定方法

润滑剂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分析评定方法作者:小金更新时间:2008-6-3 【字体:小大】(一)黏度黏度是润滑油分子间运动的阻力,或者是分子间的内摩擦力,即范得华力。
目前绝大多数润滑油都是根据黏度来分级的,可以说黏度是润滑油一项重要技术指标,也是选用润滑油的主要依据。
(1)粘度的作用润滑油的粘度对润滑油的流动性及其在摩擦面之间形成的油膜厚度都有很大的影响。
黏度较大的润滑油流动性差,但油膜强度大,承受负荷的能力较强,因此在负荷较大的情况下,使用黏度较大的润滑油容易在摩擦面之间形成较厚的润滑膜,保持流体润滑状态并取得好的润滑效果,但黏度较大的润滑油冷却效果较差,消耗再在克服摩擦阻力的功率也较多。
黏度小的润滑油流动性和冷却性好,容易流到间隙小的摩擦面之间保持润滑效果,而且消耗在克服摩擦阻力的功率也较少,但在负荷较大的条件下黏度较低的润滑油膜容易被破坏,使摩擦表面产生磨损,因此要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下选用黏度合适的润滑油。
(2)黏度的表示方法可分为绝对黏度和相对黏度,绝对黏度又分为动力黏度和运动黏度两种。
a.动力黏度在流体中取两面积各为1平方厘米,相距1厘米的两个油层,但其中一个油层以1厘米/s 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说产生的阻力称为动力黏度,动力黏度的单位为Pa.s。
b.运动黏度流体的动力黏度与同温度下该流体的密度的比值称为运动黏度,运动黏度的单位是平方米/ s。
测定流体的运动黏度,通常用毛细管黏度计。
在严格控制温度和可再现的驱动压头下,测定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下流过标定好的毛细管黏度计的时间。
运动黏度是测得的流动时间与用蒸馏水直接标定或渐进标定所得的黏度计标定常数的乘积。
蒸馏水是原始的运动黏度标准。
为了测准运动黏度,首先必须控制好被测流体的温度,其次必须选择恰当的毛细管的尺寸,并定期标定黏度常数。
相对黏度是用各种黏度计测得的黏度,根据所用黏度计的不同分为恩式、雷式和赛式黏度。
例如,恩式黏度为200ml试验油在规定温度下流经恩式黏度计的时间与20℃时200ml水流经恩式黏度计的时间比值,这些相对黏度都可以通过经验公式或图表换算为运动黏度。
润滑油检测和更换标准

润滑油检测和更换标准一.设备中使用的润滑油应定期检测是对设备的润滑故障采取早期预防和对已发生的润滑故障采取科学的处置对策,分析润滑故障的表现形式和原因、对润滑故障进行监测和诊断。
及时换油且应推行定期查,按状态维修或换油的办法,与维修体制一样,变定时为按状态(按质)换油,加强定期的检查和测试是十分必要的。
二.油品检测指标的相关说明1.理化指标检测:比如粘度、水分、酸值、抗乳化、闪点、机杂、腐蚀、抗氧化稳定性等等,与标准对比即可。
[粘度]:粘度增加可能是基于油品的氧化,不溶物含量增高,高粘度油品或水分的渗入。
粘度降低可能是基于低粘度油品,水,冷剂或燃料的渗入;或是油品内高分子聚合物受剪切力而产生变化。
[闪点]:闪点降低显示油品被燃物所稀释,或是油品过高温度而裂化。
[不溶物]:戊烷不溶物显示油品里固体物质的总含量,包含有机物和无机物。
甲苯能溶解大部分的有机物质,故此甲苯不溶物只包含污垢沙粒,磨损金属微粒及未燃烧碳屑。
戊烷与甲苯不溶物的差额代表胶质及氧化物的含量。
通常戊烷不溶物超越某一限额时才量度甲苯不溶物。
[颜色]:在极短时期内油品颜色变深显示油品被污染或开始被氧化。
[水分]:油品中有水显示系统穿漏或空气中的水分凝结。
水分会引起腐蚀和氧化,亦会使油品乳化。
故此应以离心法,隔滤法或真空处理清除。
[酸性及碱性]:酸碱度(pH)—pH增高代表渗入了碱性油品。
pH降低代表油品开始变酸。
[总酸值(TAN)]:油品的总酸值是量度因氧化而产生酸性物质的指标。
[总碱值(TBN)]:总碱值增高,可能是被另一种含碱量高的油品污染所造成。
总碱值降低,可能是因为高碱度添加剂的损耗,用于中和酸性的燃烧及氧化产物,或被渗入的水分冲走。
金属元素分析用于验明污染情况,证实添加剂的含量及显示机件的磨损状2磨屑检测:光谱仪,分析油中金属磨粒的化学元素含量,对比使用时间和油中金属含量的增加速度,分析设备摩擦副中的磨损情况。
特定是不需要对油样进行预处理,重复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分析速度快,读数准确。
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测定方法

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测定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测定方法:
1.观察法:这是最简单直观的方法,通过观察乳化液的外观和颗粒的大小来评估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
乳化液的外观应为均匀的乳白色浑浊液体,没有沉淀和分层现象。
颗粒的大小可以通过显微镜或称重法来测量。
2.稳定性指标法:这种方法通过测定乳化液中分散相的稳定性来评估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
常用的稳定性指标有油滴平均直径、维斯塔指数、泊松比、膜破裂指数等。
例如,油滴平均直径越小,表示乳化液的稳定性越好。
3.离心法:这种方法通过离心乳化液来观察乳化液的分层情况来评估乳化稳定性。
离心后,如果乳化液出现相分离现象,表示乳化液的乳化稳定性较差。
4.震荡法:将乳化液放置在震荡器中进行震荡,观察乳化液的分层情况和稳定性。
较为稳定的乳化液会保持均匀的乳白色浑浊液体状态,而不稳定的乳化液会发生相分离。
5.pH值和温度的影响:pH值和温度是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通常,乳化液的pH值在4-8之间时,乳化性较好,并且在较低的温度下能够更好地保持乳化稳定性。
以上是常用的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测定方法,不同领域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方法或指标用于评估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
在进行测定时,还需要注意一些因素的控制,如样品的配比、搅拌速度、测定时间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和工程师评估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以进一步改进产品质量。
润滑油各项指标

润滑油各项指标————————————————————————————————作者:————————————————————————————————日期:润滑油的性能指标主要有粘度、粘度指数、闪点、凝点、残炭、灰分、酸值(总酸值与强酸值)、腐蚀性、抗氧化安定性、热氧化安定性、总碱值、抗乳化度、机械杂质和水分等十余种。
这些指标均按国家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它们基本上反映出滑油品质的优劣,在选择和使用滑油时有着重要作用。
上述指标中有些与燃油性能指标相同,以下仅介绍滑油特有的一些指标。
1.粘度和粘度指数(VI)粘度是滑油最重要的指标。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两个摩擦表面间楔形油膜的形成。
长期以来,国外广泛使用按滑油的粘度进行分类的SAE分类法,把发动机用滑油按粘度分成10个等级,如表5-5所示。
ISO(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Organization)把滑油按40℃时的运动粘度cSt(mm2/s)的数值分成18个等级:ISOVG(ViscosityGrade),如表5-6所示。
表5-5 滑油的SAE分类法SAE粘度等级最大粘度(MPa•s)边界泵出温度100℃时粘度(mm2/s)(相应温度℃)(℃)最小最大0W 3250(-30) -353.8-5W 3 500(-25) -303.8 -10W3 500(-20) -254.1 -15W 3 500(-15) -20 5.6 -20W 4 500(-10)-155.6 -25W6 000(-5)-10 9.3-20 --5.6小于9330 - -9.3小于12 540 - - 12.5小于16 350 - -16.3 小于219表5-6 ISO粘度分类表粘度等级中点粘度(mm2/s,40℃) 粘度限(mm2/s,40℃) 粘度等级中点粘度(mm2/s,40℃)粘度限(mm2/s,40℃) 最小最大最小最大ISO-VG22.2 1.98 2.42ISO-VG686861.2 74.83 3.2 2.88 3.52 10010090.0 1105 4.6 4.14 5.06150150 135 1657 6.8 6.127.48 220 220198 24210 109.0011.0320 320 288 35215 1513.5 16.5 460 460414 506222219.8 24.2680680 61274832 32 28.835.2 1 000 1000 9001100464641.4 50.61500 1 500 1 3501650滑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种性能称滑油的粘温特性。
润滑油抗乳化性能测试结果影响因素考察

TEstandAppraisal为避免在测试润滑油抗乳化性能时出现不同实验室分析结果不相吻合或超出允许误差的情况,运用相关分析法对影响GB/T7305—2003《石油和合成液水分离性测定法》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
实验室模拟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蒸馏水pH值、试管内径尺寸及洗涤方式是导致抗乳化性能测定结果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润滑油抗乳化性能测试结果影响因素考察杨爱萍沈培玲沈浩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上海分公司抗乳化性能是汽轮机油等工业润滑油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
目前,我国石化行业采用GB/T7305—2003《石油和合成液水分离性测定法》评定润滑油的抗乳化性能,该方法修改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D1401—1998《石油和合成液水分离性测定法》。
我国电力部门采用GB7605—87《运行中汽轮机油破乳化度测定法》评定润滑油的抗乳化性能。
近年来,国内有关单位在采用GB/T7305—2003标准评定润滑油的抗乳化性能时,经常出现由不同实验室和分析者得到的分析结果不相吻合或超出允许误差的情况,导致客户对润滑油产品质量产生疑虑,给润滑油生产和销售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联系了石化行业及电力行业的17个实验室,选取有代表性的润滑油样品,对影响GB/T7305—2003《石油和合成液水分离性测定法》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
不同实验室对5个代表性样品抗乳化性能的检验情况石化行业及电力行业的17个实验室在规定的时间内,采用GB/T7305—2003《石油和合成液水分离性测定法》,对68号抗氧汽轮机油、L-DAB46空气压缩机油、32号抗氨汽轮机油、L—CKD150重负荷工业闭式齿轮油、L-TSA46汽轮机油的抗乳化性能进行评定。
其中,L-CKD150重负荷工业闭式齿轮油的测试温度为82℃,其余4个代表性样品的测试温度为540c。
各实验室所用仪器及操作方法特征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除N实验室采TestandAppraisal用大连天元石油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TSYl122型抗乳化性能测定仪外,其余实验室大都采用上海石油仪器厂生产的SYP3007B型抗乳化性能测定仪,搅拌转速为1500r/min,但各实验室所用蒸馏水的pH值相差较大。
工业润滑油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工业润滑油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工业润滑油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它在机械设备的运转过程中,起到润滑、降低摩擦、减少磨损等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工业润滑油的质量,保证其正常使用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首先,工业润滑油的质量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包括外观、颜色、透明度、密度、闪点、凝固点等。
外观应为无杂质、无悬浮物的液体;颜色一般为透明或淡黄色;透明度应好,不应有混浊、沉淀和水分;密度应稳定,与标准值接近;闪点是指液体和气体混合物在给定条件下,液体表面上蒸发形成的可燃性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气体接触时,能够引燃并向后传播的最低温度。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包括酸值、碱值、氧化安定性、含水量等。
酸值是指氧化酸质的总量,氧化安定性是指润滑油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不发生分解和沉淀,含水量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3. 粘度:粘度是指润滑油的阻力,它直接影响润滑膜的形成和润滑效果。
不同的设备和工作环境要求不同的粘度等级。
4. 抗乳化性:抗乳化性表示润滑油在接触水分时,不会与水形成乳状物质,能够保持其润滑效果。
5. 抗氧化性:抗氧化性表示润滑油在高温、高氧环境下不会发生氧化反应,保持其较长的使用寿命。
其次,工业润滑油的检验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检验:通过观察润滑油的外观(颜色、透明度)来判断是否有混浊、沉淀和杂质等。
2. 密度测定:使用密度计来测量润滑油的密度,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判断润滑油的稳定性。
3. 闪点测定:使用闭口杯闪点仪,将润滑油制样,并在特定条件下进行闪点测试,判断润滑油的安全性。
4. 酸值测定:使用碱滴定法测定润滑油中的酸度,通过计算酸值来判断润滑油中酸质的含量。
5. 粘度测定:使用粘度计来测定润滑油的粘度,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粘度等级。
6. 氧化安定性测定:使用氧化安定性试验仪,将润滑油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氧化稳定性测试,判断润滑油的使用寿命。
浅谈润滑油油品检测分析

浅谈润滑油油品检测分析摘要:机械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会发生以下因润滑不良引起的故障,诸如因润滑油污染、乳化、粘度降低等于造成的轴瓦磨损、轴承磨损等,这些故障不但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更限制了设备长寿化运转。
而通过定期的对润滑油进行检测分析,可以直接的反映和预测设备状态,为我们采取主动的维护措施,确保设备的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润滑油;检测;分析1 油品检测分析的目的润滑管理的目的简要的讲:通过对设备进行有效的润滑,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预防故障的产生。
在本单位设备故障中,约30%的故障与润滑不良有关,而定期对润滑油进行检测分析能够有效的控制因污染等原因造成的油脂质劣化,进而降低设备故障停车次数。
2 正确的取样方法正确的取样方法是保证分析质量的先决条件。
即用于分析的少量油样能否真正代表正在使用中的全部润滑油的情况,直接影响着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遵循一定的取油周期;(2)设立固定的取样点;(3)设有专用的取样阀门;(4)每次的取油量基本相同;(5)配有专用的取样瓶,取样瓶必须清洁干燥;(6)取样必须在液压站运行到达正常运转油温时;(7)取样前必须彻底清洁取样阀门及相关联装置,并释放部分油品,待出口的油流平稳时接取;(8)不可装的太满,90%左右即可;(9)旋紧瓶盖,以防泄漏或混入杂质;(10)填写样品标签,注明:站所名称,取样日期,润滑油型号,油品在线时间等。
3 油品的检测3.1 检测内容油品检测分析有助于延长换油期,最大限度地发挥油品的潜在使用能力,润滑油的检测指标主要包括:外观、粘度、水分、总酸值、滤膜等级、PQ指数、抗乳化度、机械杂质等。
如表1。
设备磨损与润滑油状态监测报告取样单位:包钢巴润矿业原编号:438R-065 取样地点:一系列一段球磨机润滑站设备:一系列一段球磨机部件:球磨机大、小轴瓦油牌号:150#齿轮油取样日期2014-03-07 检测日期2014-03-11内容当前油样内部控制线方法标准样品编号BR14CL-0307-01外观棕色,透明报告报告粘度(40℃)mm2/s 137.3 ≤±10%GB/T 265-1988水分ppm 无泡无爆裂声≤300GB/T 7600-1987总酸值mgKOH/g 0.45 ≤2滤膜等级9级12级NAS 1638PQ指数 1 ≤50抗乳化ml 3-7-70 40-37-3 GB/T 7305-2003数据分析与故障诊断:该样品各项指标均正常表13.2 检测注意事项油品化验时,必须进行油品全部指标的化验分析,避免化验一项不合格时就停止化验的做法,这样有利于全面反映润滑油品的性能变化情况和设备磨损情况,有利于设备故障的诊断。
润滑油抗乳化性及测试方法

本方法是用于测定中、高粘度润滑油与水互相分离 的能力。本方法对易受水污染和可能遇到泵送及循 环湍流而产生油包水型乳化液的润滑油抗乳化性能 的测定具有指导意义。汽轮机油的抗乳化能力通常 按SH/T 34009-87方法进行,将20ml试样在90℃左 右与水蒸汽乳化,然后把乳化液置于约94℃的浴中, 测定分离出20ml油所需的时间。这个方法是完全模 拟汽轮机油的工作条件,是测定汽轮机油抗乳化性 的专用方法。
润滑油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随润滑油的组成不 同而不同。深度精制的基础油以及某些成品油 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相当大,因此,不会生成 稳定的乳状液。但是如果润滑油基础油的精制 深度不够,其抗乳化性也就较差,尤其是当润 滑油中含有一些表面活性物质时,如清净分散 剂、油性剂、极压剂、胶质、沥青质及尘土粒 等,它们都是一些亲油剂和亲水基物质,它们 吸附在油水表面上,使油品与水之间的界面张 力降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因此在选用这些 添加剂时必须对其性能作用作全面的考虑,以 取得最佳的综合平衡。
下面我们来简单看一下测试方法: 在干燥透明塑料瓶(必须干燥)1个,瓶中装上7成 高度的润滑油,握在手中按照120次/分钟的频率摇 动。一分钟后置于平台观察,如果气泡在10分钟内 消尽则为合格。 其润滑油泡沫性指标应该是: 泡沫性(泡沫倾向/泡沫稳定性 )(ml/ml) 24度≦ 100/0 93.5度≦ 75/0 后24度 ≦ 100/0
因此,一定要处理好基础油的精制深度和所用添 加剂与其抗乳化剂的关系,在调合、使用、保管 和贮运过程中亦要避免杂质的混入和污染,否则 若形成了乳化液,则不仅会降低润滑性能,损坏 机件,而且易形成油泥。另外,随着时间的增长, 油品的氧化、酸性的增加、杂质的混入都会使抗 乳化性的变差,用户必须及时处理或者更换。 二、润滑油抗乳化性能测定法: 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抗乳化性测定方法有两个。 其一是油和合成液抗乳化性能测定法(GB/T 7305-87),本方法与ASTMD1401-67(77)等 效。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润滑油抗乳化的概述: 乳化是一种液体在另一种液体中紧密分散形成乳 状液的现象,它是两种液体的混合而并非相互溶 解。抗乳化则是从乳状物质中把两种液体分离开 的过程。润滑油的抗乳化性是指油品遇水不乳化, 或虽是乳化但经过静置,油-水能迅速分离的性 能。 两种液体能否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取决于两种液体 之间的界面张力。由于界面张力的存在,分散相 总是倾向于缩小两种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以降低 系统的表面能,即分散相总是倾向于由小液滴合 并大液滴以减少液滴的总面积,乳化状态也就是 随之而被破坏。界面张力越大,这一倾向就越强 烈,也就越不易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方法摘要
在专用分液漏斗中,加人405毫升试样和45毫升蒸馏水。
在82℃温度下以一定的速度搅拌5分钟,静置5小时后测量,并记录从油中分离出来的水的体积、乳化液的体积及油中水的百分数。
二、仪器与材料
1仪器
1.1加热浴,浴的大小及深度应至少能浸人两个分液漏斗,并使加热浴液体能浸到分液漏斗500毫升刻度标记处。
此加热浴应能保持82±1 ℃,并能牢固地夹住分液漏斗,在油和水混合时,能使分液漏斗的垂直中心线与搅拌器的垂直轴线相吻合。
1.2搅拌器、分液漏斗、离心机,离心管。
水浴:其深度可以使离心管浸到100毫升刻线处,恒温50土1 ℃.
移液管:50毫升。
量筒:50和100毫升。
2.材料
蒸馏水:离子交换水或二次蒸馏水。
3.试剂
3.1清洗容剂三氯乙烷,化学纯(吸人或口服是有害的,能刺激眼睛,高浓度能引起昏厥或死亡)。
3.2甲苯:分析纯。
3.丙酮:化学纯。
3.石油醚:60~90℃,分析纯。
四、准备工作
4.1甲苯饱和洛液的制备
向试验用甲苯中加人1%(体积)的蒸馏水,摇动后放人50±1℃水浴中,15分钟时摇动第二次,再经15分钟摇动第三次,每次摇动30秒,然后置于水浴中静置待用。
分被漏斗的清洗用清洗溶剂清洗,以除去油膜或液膜,接着用丙酮、自来水冲洗净。
然后将漏斗浸入铬酸洗液中,取出后先用自来水,后用蒸馏水冲洗千净。
注,可以用石油醚代替肩洗咨剂三氯乙烷,但有争议时,仍应用三氯乙娘作滴洗洛剂。
.搅拌器的清洗反复把搅拌器垂直地浸人清洗洛剂中,并使搅拌器高速运转,以清洗搅拌器,然后将其放入空气干燥筒中进行干燥,使洛剂在使用前挥发。
五、试验步骤
5.1将加热浴中的被体加热至82±1℃,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此温度。
5.2将在室温下的试样直接倒人分液漏斗至405毫升处,将分液漏斗放人加热浴中,使其温度达到82±1℃,然后在室温下量取45毫升蒸馏水加人分液漏斗中。
再将搅拌器浸人分液漏斗,使批拌器底端与漏斗中心线最底部相距25毫米,并使搅拌器垂直轴线与漏斗中心线相吻合。
在25~30秒内,慢慢地把搅拌器马达转速升到4500±500转/分,包括起动时间在内共运转5分钟。
然后从油-水混合物中提起搅拌器并使其向分液漏斗滴液5分钟。
取出搅拌器,进行清洗。
5.3停止搅拌5小时后,从分被漏斗中心线距油-水混合物液面以下51毫米处,用50毫升移液管吸取50毫升试样,排入装有50毫升甲苯饱和容液的离心管中,塞好管塞,充分摇匀后放入50±1℃水浴中10分钟。
5.4将离心管从水浴中取出,放人离心机对称两边的耳轴环内,建立一个平衡状态,使两边重量差不大于0.5克,并以500~800相对离心力的速度离心10分钟。
读数并记录每个离心管底部水分的体积。
不需搅拌再把离心管重新放人离心机,重复操作直到相邻两次离心后同
-离心管中的水分读数不变为止。
此时记录“油中水的百分数”。
水含量小于0.5%时记录为“痕迹”。
在离心过程中,应使离心机温度保持在50±1 ℃,离心结束时的温度不得低于38℃。
5.5将经取样后的分液漏斗从加热浴中取出,并把从油-水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分离水排放到一个50毫升带刻度的量简里,让水冷却到室温后测量,并记录其体积。
5.6分液漏斗下部分离水排出后,用数吸管小心地把液体从分液漏斗上部抽出(虹吸管的尖端要始终保持距被面15~20毫米),直到分液漏斗里的液面降至100毫升刻度为止。
将余下的100毫升液体(油、水及乳化液)直接排人离心管。
5.7以700相对离心力的转速离心此离心管10~15分钟,记录分离出来的水和乳化液的体积。
在离心过程中,应使离心机温度保持在50±1 ℃,离心结束时的温度不得低于38℃。
报告
6.1记录用离心法分离出来的“油中水的百分数”、“分离水的总毫升数”及“乳化液毫升数”。
注。
“分离水的总毫升数”是50毫升量筒收集的分离水和用离心法分离出来的“分离水毫升数”的总和。
6.2为了一致,每个试样要进行四次测定,按表⒉所示的格式记录试验结果。
表2试验报告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