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铸工艺
塑胶电铸工艺

塑胶电铸工艺
电铸工艺,顾名思义,是利用电流的作用来实现金属铸造的工艺。
在电沉积工艺中,电流可以分为直流电流和交流电流。
当电源极性不变时,直流电流就是通过阳极进行电解而获得的电流。
在阴极上接上正极,而阳极则接负极,金属在阴极上的沉积称为电解沉积。
为了使金属在阴极上沉积得均匀,就需要在阴极和阳极之间施加一定的电压。
电压也是影响电镀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过高的电压会导致电镀液温度升高而产生“反电蚀”现象;而过低的电压又会导致金属离子不能充分沉积到阴极表面,从而引起“过电蚀”。
此外,施加在金属表面上的直流电流密度也是影响电镀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大的直流电流密度会使阴极板承受较大的过电蚀电流密度,导致阴极板表面金属层薄而粗糙;而过小的直流电流密度则会使阴极表面金属层厚而均匀。
在电铸工艺中,一般有两种电镀工艺:
一种是真空镀银,即利用真空使镀液在玻璃或金属板上进行电铸。
这种方法要求镀液中有一定含量的纯银或纯铜。
—— 1 —1 —。
电铸工艺文档

电铸工艺引言电铸工艺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它利用电解的原理将金属熔化后注入模具中,通过电流的作用使金属在模具中凝固成型。
电铸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金属零件和制品,具有高效、精密、可控性好等优点。
电铸工艺的基本原理电铸工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电解的方式将金属熔化后注入模具中。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金属: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并进行熔化处理,将其转化为液态状态。
2.设计模具:根据所需零件或制品的形状和尺寸,设计相应的模具。
3.准备模具:根据设计要求,制作模具,并对其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金属流动性和凝固效果。
4.装填模具:将熔化的金属注入模具中,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以便将金属充分填充模具。
5.通电加热:将模具连接到电源上,通电加热,使金属在模具中快速凝固。
6.拆卸模具:待金属完全凝固后,拆卸模具,取出成品。
电铸工艺的优势相比传统的铸造工艺,电铸工艺具有以下优势:1.高效:电铸工艺的加热速度快,凝固时间短,可以快速得到成品,提高生产效率。
2.精密:电铸工艺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模具加热控制,保证成品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3.可控性好:电铸工艺可以通过调整加热功率、温度和时间等参数,灵活控制金属的凝固过程,适应不同的工艺需求。
4.适用范围广:电铸工艺适用于多种金属材料的加工,如铜、铝、锌等,可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5.节约资源:电铸工艺可以减少原材料的浪费,提高材料利用率,并且不需要额外的熔炼设备,节约能源。
电铸工艺的应用领域电铸工艺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精密零件制造:电铸工艺可以实现高精度的零件制造,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
2.铸造艺术品:电铸工艺可以制造各种精美的铸造艺术品,如雕塑、戒指等,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3.电子元器件制造:电铸工艺可以制造高精度的电子元器件,如连接器、插座等,提供良好的电气性能。
4.精密仪器制造:电铸工艺可以制造各种精密仪器配件,如光学仪器、医疗设备等,提供稳定的性能表现。
电铸工艺流程介绍特点应用及注意事项

电铸工艺流程介绍特点应用及注意事项电铸工艺是一种先进的制造工艺,它通过将金属加热至液态,然后注入到模具中,使其凝固成型。
本文将介绍电铸工艺的流程、特点、应用和注意事项。
一、电铸工艺流程电铸工艺包括准备模具、准备金属材料、加热金属、注入模具、冷却凝固、取出成品等几个主要步骤。
1.准备模具:首先要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制作好对应的模具,模具的材质和设计都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成型效果。
2.准备金属材料: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进行配比,并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预处理。
3.加热金属:将金属加热至液态,通常采用电炉或其他加热设备进行加热,确保金属达到合适的温度和流动性。
4.注入模具:在金属达到合适的温度后,将其注入到模具中,这一步要求操作精准,确保金属填充模具的每一个细节。
5.冷却凝固:金属注入模具后,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让其冷却凝固,这个过程会影响产品的硬度和强度。
6.取出成品:待金属完全冷却后,取出成品,并进行后续的清理和处理,最终得到符合设计要求的成品。
二、电铸工艺特点1.精度高:电铸工艺可以制作出尺寸精准、表面光滑的产品,非常适合制造精密零部件。
2.材料利用率高:由于是将金属加热成液态后注入模具,因此可以减少材料的浪费,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3.生产效率高:电铸工艺可以大规模生产出相同尺寸和形状的产品,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4.适用范围广:电铸工艺可以用于多种金属材料,包括铝合金、铜合金、锌合金等,适用范围广。
5.成本较低:与其他制造工艺相比,电铸工艺的成本较低,可以大幅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三、电铸工艺应用电铸工艺在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航空航天、建筑装饰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汽车制造:汽车的零部件中有许多都是通过电铸工艺制造的,例如引擎外壳、车轮轮毂等,这些产品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和耐磨性。
2.电子产品制造:电铸工艺可以制造出精密的电子产品外壳、散热器等部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外观。
电铸镍片工艺

电铸镍片工艺
1. 准备工作:
(1) 镍片的制备:首先,在阳极电解池(含10% HCl)中将镍
电解到一定厚度,然后将阴极用滤纸包裹好,再将阳极的镍层从阴极上取下,用冷水冲洗后备用。
(2) 首先将树脂模具放入电铸机中并将模具固定好。
然后在模
具底部放上导电板,使用夹紧装置将导电板夹紧。
2. 过程:
(1) 电解液的配制:将镍盐及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溶解在水中,
制成电解液。
(2) 镍片电铸:将导电板放在电铸机上,并以一定的速度移动,以保证电铸的均匀性。
然后,将电铸机倒置,将电极插入电解液中浸泡,启动电源,开始电铸生产。
(3) 镍片的脱模和后处理:将制成的镍片从模具中取出,进行
清洗和表面处理。
3. 注意事项:
(1) 电解液的浓度应适当,不可过于稀释或浓缩,以免影响电
铸效果。
(2) 导电板必须严密接触模具,以免在电铸过程中导致铸件不均匀或出现空气孔。
(3) 在电铸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电流密度和铸件的电解时间,以保证铸件的尺寸和结构精度。
(4) 铸件出模后需要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其性能。
电铸工艺教程

----------------------- 页面 1----------------------- 5.电铸加工工艺5.电铸加工工艺1、电铸与电镀同属于电沉积技术.主要区别是实施的工艺方法和对实施过程中其技术要求的不同。
电镀是研究在工件上镀覆防护装饰与功能性金属镀层的工艺,而电铸是研究电沉积拷贝的工艺以及拷贝与芯模的分离方法、厚层金属与合金层的使用性能与结构。
2、电铸的规律和原则总结如下: 1.)芯模材料的选择考虑当前科学水平、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合理性,物理以及化学上的性能要求,导电、易加工、稳定性。
2)芯模的设计保证没有锁合、尖角,要有接导线部位、拔模斜度、整体高度等,多次使用不易损坏。
3)芯模表面的改性处理镀覆分离层、导电化处理。
4)电沉积金属合理选择拷贝材料,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性能上合格。
5)使用专用的工艺装备和设施,能保证强化电铸过程并对电解液进行良好净化。
-----------------------页面 2-----------------------电铸优缺点及应用领域电铸优缺点及应用领域电铸的优点 1.能进行超精密加工(复制精度好)。
最重要的特点是它具有高度“逼真性” 。
甚至可复制0.5微米以下的金属线。
例如:1英寸的宽度内,有2500根3.5微米的超细的电视机用的高精度金属线。
2.高精度金属网的制造法,是在底板上用照相制版技术,然后以此作为模板进行电铸。
3.不受制品大小的限制。
只要能够放入槽内即可。
4.容易制出复杂形状的零件。
电铸的缺点1.操作时间长。
电铸工艺技术

电铸工艺技术
电铸工艺技术是一种将液体金属通过电解沉积的方法制造金属制品的技术。
它是利用电解质的电解和金属的电化学特性,将金属溶解在电解质中,然后通过施加电流,使金属离子在电极上还原成金属,从而得到所需的金属制品。
以下将详细介绍电铸工艺技术的原理、优势和应用。
首先,电铸工艺技术的原理是基于电化学原理的。
当金属在电解质中溶解时,金属会释放出电子,这些电子会流动到电极上,然后通过施加电流,将电子重新引导回金属,使金属离子重新还原成金属,从而实现金属的沉积和制造。
其次,电铸工艺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电铸能够制造出形状复杂的金属制品,如零件、模具等,能够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其次,电铸工艺具有高度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控制能力,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制造。
此外,由于电铸工艺的特性,其制造的金属制品具有均匀的组织结构,密度高,性能优良,能够满足高要求的工程应用。
最后,电铸工艺技术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首先,它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行业的零部件制造中。
例如,汽车发动机的活塞、缸套等部件就可以通过电铸工艺来制造,以提高零部件的性能和质量。
其次,电铸工艺也可以应用于珠宝制造中,可以制造出精美的银首饰、黄金项链等。
此外,电铸工艺还可以用于制造模具、工艺品等。
综上所述,电铸工艺技术是一种通过电解沉积金属制品的技术,
具有原理清晰、优势明显、应用广泛等特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铸工艺技术也会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好的金属制品解决方案。
电铸工艺流程

电铸工艺流程电铸工艺是一种利用电解作用将金属或合金沉积在导电基底上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
电铸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模具制备、电解液配制、电铸操作等多个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铸工艺的流程。
首先,原料准备是电铸工艺的第一步。
在进行电铸之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金属或合金原料,确保其纯度和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其他辅助材料,如模具、电解液等。
接下来是模具制备。
模具的制备对于电铸工艺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
在制备模具时,需要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设计制作相应的模具,确保能够满足产品的要求。
第三步是电解液配制。
电解液是电铸过程中的重要介质,它能够提供必要的离子以及维持电流的稳定。
在配制电解液时,需要根据不同金属或合金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电解液配方,并严格按照配方比例进行配制。
然后是电铸操作。
在进行电铸操作时,需要将准备好的原料放置在电解槽中,通过施加电流,使金属或合金离子在导电基底上沉积,最终形成所需的产品。
在电铸过程中,需要控制好电流密度、温度、时间等参数,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最后是产品处理。
经过电铸后,产品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如去除残留的电解液、清洗、抛光等,最终得到成品。
产品处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外观和性能,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总的来说,电铸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模具制备、电解液配制、电铸操作和产品处理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和操作,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电铸工艺流程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电铸工艺学习

电铸用镍饼
四、电铸工艺过程
制品图样→金属模型→表面清洗→涂脱模剂 非金属模型→表面清洗→涂刷导电层 模具总装←型腔加固←脱模←电铸
四、电铸工艺过程
模型制作
电铸模型又称母模,其形状与所需型腔相反。制作模型的材料可用金属材 料如铝、铜、低碳钢以及低熔点合金等,也可用非金属材料如塑料、石蜡 、石膏等。
表面处理
清洗脏物和油污,以利于金属离子吸附; 金属原模表面钝化,形成钝化膜,以利于脱模; 非金属原模表面导电化处理,使模型具有导电能力;
四、电铸工艺过程
实例:唱片的电铸
五、电铸缺陷
电沉积过程由于电铸过程中析出氢气以及电流 密度低等原因,铸层易出现麻点,针孔、结晶 粗大,出现应力,使铸层的物理特性下降,过 大的内应力可能会引起铸层变形,甚至与开裂 。
电铸工艺学习
HUANG
目录
产品展示 电铸的定义 电镀与电铸的区别 电铸的材料 电铸的工艺过程 电铸缺陷 电铸的特点 电铸的应用
产品展示
彩色纹路文字+喷砂面烤漆
CD纹+高光字符
磨砂面+高光面+文字+钻石纹+字符+烤漆上色面
喷砂面+CD纹+PVD金
一、电铸的定义
通过电解作用使金属离子沉积在电铸模具表面,来复 制金属制品的过程。它是利用金属的电解沉积原理来 精确复制某些复杂或特殊形状工件的特种加工方法, 是电铸的特殊应用。
二、电镀与电铸的区别
同:都属于电沉积技术 异:电镀是研究在工件上镀覆防护装饰与功能性金属镀层的 工艺,要求镀层和产品良好附着;
电铸是研究电沉积拷贝的工艺以及拷贝与芯模的分离方 法、厚层金属与合金层的使用性能与结构,要镀层和模具易 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計算公式
溶出量 W: W =MIt / nF 除去理論體積Vo Vo =MIt / nFγ=VsIt γ =元素密度 Vs=比加工體積(mm3/A*min) 實際除去理論體積 V: V= ηVo = ηMIt / nF γ= ηVsIt η =電流效率
電解液功能
1. 工具陰極不發生電著,以高電流效率電 解溶出陽極。 2. 從加工間隙除去電解生成物。 3. 除去加工中發生的熱。
電鑄鎳浴種類(III)
5. 氯化物鍍鎳浴:氯化物鍍鎳鍍液其導電 高及分散能力佳,鍍層結晶細緻、平滑、 硬度高,但由於其鍍層應力過大和鍍液 腐蝕力強,所以目前使用不廣泛。
電鑄方式
1. 複合電鍍 :在傳統電解液的電鍍技術上,衍 生以電鍍的方式將導體或非導體的微粒及金 屬共沈積在基材上,所製成的複合鍍層,因 功能上的需求,可使其具有增加導電性、抗 磨耗、潤滑等特性。 2. 合金電鍍 :在陰極上同時沈積兩種金屬,這 種電鍍和以微量金屬鹽作為光澤劑所得到的 光澤鍍層大大不同。光澤電鍍所含異種金屬 鹽甚少,但合金電鍍則較多。
Photo-Mask製作
3.光罩種類
(1)乳劑光罩:照相乾板的銀鹽乳劑中間 原圖照相製板可用里斯型感光材料最終 縮小可用超微粒子李普曼型乳劑高解像 乾板。 (2)硬罩(Hard mask-Cr mask):使用 光蝕刻法製作Cr mask,有on-off性與 lift-off性。
光阻(Photo-resist)
濕蝕刻
加工形狀: 等方性蝕刻 Side etch or under cut 側蝕量隨加工 深度而增大。 S = (W2-W1)/2; 腐蝕係數:f = d/s = 2d/ (W2-W1)
濕蝕刻
異方性蝕刻: Si-HF+HNO3+CH3COOH→等方向性。 -用氧化劑(銨、 KOH等) 螯合劑(異丙醇、Pyrocatechol等)水等組合 →異方性蝕刻〈100〉方向蝕刻快。 〈111〉方向蝕刻慢。 選擇性蝕刻 乾蝕刻—IC、LSI
母模的表面處理
1. 導體化處理:賦予導體性的方法有 塗佈石墨或金屬粉,濺散蒸著、無 電解鍍金的化學方法。 2. 離模處理:在表面形成金屬還原皮 膜或石墨塗膜,可使母模有導電性, 也容易剝離電著金屬。處理方法有 機械式與化學式兩種。
電鑄性質
電鑄使用的金屬種類取決於各種要因 ,最重要的是硬度、抗拉強度、延性 等機械性質,若選擇適當的金屬,可 得到極廣泛的硬度及伸長度。最常用 的金屬為銅、鎳、鐵等。
曝光
4. X光曝光—軟X光4-20 Å波長。 光繞射小,則光罩與光阻膜不必像紫外 線的密著。 靶:Al(8.3 Å)、Rh(4.6 Å)、Cu(13.3 Å) 光罩的基板材料:Si﹑鍺﹑氧化鋁、 mylar等膜。 5. 遠紫外線曝光—2000-2600Å波長。 Xe-Hg電弧燈。
現象
方法: (1)浸漬法—把材料浸入裝有現像液裡面。 (2)噴液法—以噴嘴把現像液噴向材料面 而 現像。 (3)蒸汽法—使用低沸點三氯乙烯類加熱 成 蒸汽。
投影式曝光法
• 利用投影的方式將 圖案轉移到光阻上 面。通常先把圖案 放大(約5倍或10 倍) ,利用光學鏡 片聚焦再投影,此 法缺點整個材料必 須經過數十次曝光 才能完成。
曝光
3. 電子束曝光—可直接製作硬罩 試映圖式—掃到圖形時則電子束ON。 向量式—只掃到有圖形,無圖形不必掃描。 特色: 波長數Å。 電子束經受於其電流,可得0.1 μm。 焦點達10 μm。 掃描型不需光罩。
電化學加工原理
例如: (+)工件 Fe →Fe+2+2e(-)工具 2Na++2H2O+2e → 2NaOH+H2 Fe+2+2Cl- → FeCl2 FeCl2+ 2NaOH → 2Na++2Cl-+Fe(OH)2 Fe+2H2O →Fe(OH) 2 +H2(gas)氫氣發生 於 陰 極 工 具 上 or4Fe ( OH) 2+2H2O+O2 → 4Fe (OH)3 淤渣。
曝光
1. 真空密著曝光(Wafer Aligner)(接觸式 曝光法) 光源—富紫外線的碳弧燈,超高壓水銀 燈。 曝光時間—過多;滲光部分增加。 過少;膜硬化不足則膜會浮上 或流失。 生產性高:操作簡單,但光罩易受傷。
接觸式曝光法
接觸式曝光中晶圓
與光罩只分隔不到 數微米的間隔來做 對準。 由於光罩和光阻的 緊密接觸,光罩表 面將沾黏光阻的微 粒而降低光罩的壽 命和積體電路的良 率。
電鑄浴種類與電鑄品機械性質
電鑄鎳浴種類(I)
1. 瓦特鍍浴(Watts Bath):主要以硫酸 鎳 ( NiSO4‧7H2O ) 、 氯 化 鎳 (NiCl2‧6H2O)、硼酸(H3BO3 )所組 成,而目前大多數使用的鍍鎳液只以瓦 特鍍液為基礎而稍加修改。 2. 胺基磺酸鹽鍍鎳浴:胺基磺酸鎳由於具 有較佳的沈積速率和較低的內應力,所 以較常被使用在電鑄及功能性鍍鎳上。
Photo-Mask製作
2.照相工程(Camera work) (1)將放大原圖以縮小照相機縮小到原尺寸而成 原版,再將複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多原尺寸規則排列殖版 (step and repeat)。 (2)圖案最小線寬及線間受限於: 照相系統的合解像力K(條/mm)
1/ K=1/M+1/L
M:透鏡的解像力(條/mm)。 L:乾板乳劑的解像力。
電化學加工原理
當電流大、加工間隙極小,電解液易被急 速加熱至沸騰,則電流流通不均勻,因此, 電解液的 (i)流速(6-60m/sec)。 (ii)噴出口形狀、尺寸、個數、位置等, 使使電解生成物、液升溫等適當消除。
電解加工-加工速度
法拉第定律:電解溶出1g當量元素
所需電量為F庫倫。通IA電流、t sec 溶出元素量為Wg: It = W * n F/M n:原子價 M:原子量
現象
1. 水溶性光阻:如重鉻酸系只乾燥則耐蝕 性差,需加熱到100-150℃ 而Burning使 膜高分子化、架橋化以增加耐蝕性及附 著力。 2. 溶劑型光阻:則進行Post-baking,可除 去殘留溶劑及增高附著性。
濕蝕刻
方式: (1)浸漬法—腐蝕液、溫度、攪拌方式。 (2)噴霧法 (3)電解蝕刻 蝕刻液種類:強酸、強氧化劑、氟化物、 界面活性劑、起泡率、濡濕性、蝕刻率 均勻性。
應用
1. 遮蔽罩—彩色TV用受像管。 版厚0.1-0.18mm軟鋼上開孔徑250 μm,間距 650 μm。 14〞—30萬個孔。 26〞—60萬個孔以上。 2. 印刷電路板。 3. 半導體。 4. 化學切削。
電化學加工
電化學加工原理
工具(陽極)與被加 工物(陰極)之兩極 間隙均為0.02-0.7mm, 經 電 解 液 通 電 ( 520V、30-200A/cm2 ) 將工件電解溶出與工 具形狀一致的反轉外 型之加工。 又 稱 電 解 加 工 ( Electro-ChemicalMachining)。
電解液特色
1. 不發生使被加工物表面不動態化的不溶 解生成物,Cl-、SO4較適合。 2. 陽離子不電著於工具上,Na+、K+、H+ 較適當。 3. 電導度高、黏度低。 4. 腐蝕性少、無毒性、廉價、亦購得。
電解液種類
1. 中性鹽溶液:以NaCl水溶液(食鹽水)為主, 食鹽水不拘電流密度大小,對大部分材料都 可以得到100﹪的電流效率,但加工精度差。 2. 酸溶液:以HCl之類稀酸溶液,用於加工深 孔效果很好。 3. 鹼溶液:對大部分金屬不能用鹼溶液,。因 為會藉著陽極氧化變成氧化物,但W、Mo藉 NAOH使之成氧化物,成鎢酸、鉬酸而陽極 溶出。
曝光
2. 非接觸式曝光 接近法—用補正板使用光罩及光阻間510μm,進行曝光,解像力不如密著曝光。 投影曝光—利用焦點深度身的透鏡曝光。 光束掃描曝光—不須光罩,直接利用光 束 掃描圖案於光阻上。
近接式曝光法
• 此法改良了接觸式, 將光罩和光阻分開 一段距離。但是由 於曝光的間隔,容 易造成繞射效應而 使圖案轉移的解析 度變差,所以此種 方法不適合目前次 微米製程。
電鑄加工優點
1. 電鑄品的機械性質容易調整,例如硬度、 抗拉強度等等。 2. 可減小與母模之誤差,加工精度高,公 差可達 ± 2.5μ m。 3. 加工面極良好,可得約0.2 μ mHm的加 工面粗糙度。 4. 形狀無限制、尺寸無限制。 5. 適合製作一個或量產。
電鑄加工缺點
1. 電著速度慢,生產時間比其他方法長,塑膠 成形用模具的電鑄有時需2-3週。 2. 很難對母模全面電著均勻厚度,特別是銳角 或深凹部等的電著厚度不均勻。 3. 電鑄加工的對象金屬種類有限。 4. 可忠實複製外形或模樣,所以母模上的小傷 痕也會再生,這是優點也是缺點。 5. 可用其他方法量產者若用電鑄法,成本較高。
電解加工優點
加工速度與工件材料硬度、韌性無關。 工具電極全無消耗。 加工速度快,電流密度大則加工速度快。 能加工複雜外形,不生毛屑。 無熱作用及機械力,加工面部發生應力、 應變及變質層。 6. 鏡面加工。 1. 2. 3. 4. 5.
電鑄加工 光蝕加工 電化學加工
電鑄加工
電鑄原理
在電解液中,使陰陽兩極相向通電,
陽極部會發生電解溶出,這可用於電 解研磨、電解研削、電解加工等電化 學去除加工。 在陰極部發生金屬離子放電而電著, 此稱電鑄(Electroforming)或電鍍 (Electroplating)。
電鑄加工過程
電鑄鎳浴種類(II)
3. 氟硼酸鹽鍍鎳浴:氟硼酸鹽鍍鎳鍍液中的金 屬離子含量高,金屬沈積速度快,而其鍍層 性質與瓦特鍍浴相似,目前由於鍍浴的腐蝕 性強且成本高,所以應用上並不普遍,只用 在厚鍍及電鑄上。 4. 全硫酸鹽鍍鎳浴:此鍍液中不含氯化物僅添 加幾乎等量的硫酸鎳與硼酸,用於不溶性陽 極的場合,鍍液不會腐蝕電解時亦不會產生 氯氣。主要應用在細長管子的內壁電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