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9月21日评讲案教师版
任务驱动型作文讲评 课件

教书育人也应有“新招” (标题简洁、响亮)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 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 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 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师生 认可,又在社会上引发了争议,还有家长 认为这样会使教育变味。我认为,焦老师 是个敢于创新的老师。在如此沉闷的教育 背景下,教书育人也的确应该有新招,才 能激活教育的正能量。(引述+态度+观点)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
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 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 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 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总结:作文的模式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
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 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 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 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 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 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总结:作文的模式
其三,如果能把“发红包”这种新 事物与传统的教书育人方法有机整合起 来,还可以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和 教育理念。如在互联网时代,用好移动 技术,对学生进行时时处处地引导与教 育,定能激发出无数的能量。因此,焦 老师的新招肯定能在教育界激发波波涟 漪。(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一、任务背景在当今社会,任务驱动型作文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通过给学生明确的任务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围绕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定义、特点、优势以及如何进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教学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定义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一种通过给学生明确的任务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教学模式。
它以任务为导向,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思考、分析和表达。
任务驱动型作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1.明确的任务要求:任务驱动型作文通过给学生明确的任务要求,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需要完成什么样的写作任务,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和表达。
2.综合素质的培养:任务驱动型作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灵活的表达方式:任务驱动型作文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包括文字、图片、图表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表达需求,提高作文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优势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驱动型作文通过给学生明确的任务要求,让学生感到写作有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任务驱动型作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完成任务,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思考和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思考和表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任务驱动型作文通过明确的任务要求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技巧。
五、如何进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教学1.确定明确的任务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驱动型作文时,需要明确任务的要求,包括主题、内容、格式等,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需要完成什么样的写作任务。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作文任务,有的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的是参加比赛的题目,有的是自己为了提高写作水平而主动选择的题目。
这些作文任务,无论是什么形式,都是为了促使我们去思考、去表达、去总结、去创作。
因此,我们可以说,作文任务是驱动我们进行作文创作的动力源泉。
首先,作文任务激发了我们对于思考的需求。
在面对作文任务时,我们需要先对题目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题目的要求,明确自己的立意和观点。
比如,当我们遇到“我的假期生活”这样的作文题目时,就需要思考自己在假期中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以及对假期生活的感悟和体会。
这样的思考过程,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还能够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作文任务促使我们进行表达和总结。
在完成作文任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得文章内容更加有条理、更加丰富。
比如,在写“我的家乡”这样的作文时,我们需要将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地理特色等进行全面的表达和总结,这样才能使得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具体。
最后,作文任务激发了我们进行创作的欲望。
在完成作文任务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对题目进行思考、进行表达和总结,更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更加有吸引力。
比如,在写“如果我有一双翅膀”这样的作文时,我们可以发挥想象,描述自己飞翔的场景和感受,这样可以使得作文更加富有情感、更加吸引人。
综上所述,作文任务是驱动我们进行作文创作的动力源泉,它激发了我们对于思考的需求,促使我们进行表达和总结,激发了我们进行创作的欲望。
因此,我们在面对各种作文任务时,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作潜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做一个优秀的作文创作者。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公开课)分解

· 对于王桂兰校长的观点,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
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 (一) 解题的关键词: 青春、吃苦、人生
· (二)立意: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给小陈、老陈 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 的看法。
·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NAEP)对写作的 界定: “劝说读者改变其观点或者采取行 动,解释说明信息、问题和观点,提供经 验以帮助读者形成理智的判断,在作者和 读者之间引起共鸣。”
·写作测试:
1、说服性(提出论据和论点,或驳斥一种观点 )
· 众人都知徐霞客行访大片名山大川 ,一笔一绢,一人一驴,行走在深密绿 境,
遭遇过虫蛇兽鸟,艰苦的环境对于他本 人来说,这并不是苦。倘若内心根本无 苦,又何来吃苦一说? 老于世情乃为 利,甘于世情则为痴”世情不是全盘否 定, 而应有所取,假若以世情为人生 标准, 行事向标。那么便会痴于尘世 ,不知何 为乐。(议充分:正反对比
· 当然, 吃苦不是为自己强加苦痛, 而是 以耐心恒心支持努力,以热情热爱支持奋斗,达
到苦中作乐,苦乐相生的境界,“菜根谭”有 句“性定菜根香”,《苦斋记》亦印老子”苦 乐相生”、“吉凶椅扶”之的道理,说明只要 有平静的耐心与充足的热爱,刻苦清苦,也能 有“以中也足乐者,不知头体之奉不苦人也 ”“和乐在声色狗弓之上”的人生大乐。如此 一来,困难磨洗,终成笔底波澜;血泪洗礼, 终成荆冠加冕,青春之苦,最终能够化为人生 充实感的甜蜜,以及摘取成就的甘甜。(议充 分: 正反对比、假设因果、点面层进)
任务驱动型作文讲解和三则素材及例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讲解和三则素材及例文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
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
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
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常用结构模式:引简洁(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议充分(正反对比、假设因果、点面层进)联紧扣(明析原因、直指危害、阐明意义)结点题(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通俗来说,1.直接或者间接复述材料引出观点;2.分析原因、危害、影响等;3.联系现实;4.提出解决办法。
题一:浏览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20出头的瑶族姑娘小卜,是瑶寨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
临近毕业时,XXX犯难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乡的贫穷状况尽一份力;对小卜有录用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小卜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生活;而XXX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好,很想创办一家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面临小卜的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发起?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主要角度:为改变家乡的贫困状况尽力,是父老乡亲的愿望,或许也是她的梦想,但回乡村作为教师,地域、职业和待遇恐怕不是自己所想;到著名外企工作,置身于繁华之地,发挥专业特长,有更好的发展平台,创造优质的生活,有着很大吸引力,可有负父老乡亲愿望,甚至会少了一点家国情怀;至于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环境感召下,既能实现自主创业,又能够把民族服装推介出去,不失为一个合理选择,但仅仅受潮流的吸引,盲目行动,且创业需要一定条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自己不一定完全准备好了。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一个常见的写作形式。
这种作文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任务要求和写作目的,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展开论述和分析。
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学校中很常见,老师会给学生布置各种写作任务,让他们通过写作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好处之一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明确写作目的。
在面对一个任务驱动型作文时,我们需要先仔细阅读题目要求,了解写作的要求和目的,然后才能开展写作。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展开写作,避免在写作过程中走题或离题,提高写作的效率和质量。
另外,任务驱动型作文也可以帮助我们锻炼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写作中,我们需要对给定的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理清思路,提出观点和论证。
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我们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除此之外,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是一个很好的综合性训练。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在写作中全面地展现自己的综合素养,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一个既考验智慧,又锻炼能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又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和分析能力,让自己在写作中不断成长。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断挑战自己,让自己在写作中迈出更大的步伐。
任务驱动型议论文范文800字(精选4篇)

任务驱动型议论文范文800字(精选4篇)(一)研究的目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生存技能为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
那么,中等职业教育中专业课教学活动就担负着培养学生生存技能的重任。
在计算机专业中,photoshop作为一门专业课,是目前最为出名的平面设计软件,在图像、图形、文字、视频、等各方面都有涉及,其很强的实用性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
在多年从事该平面设计软件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始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希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使用photoshop进行平面设计这个技能,作为就业生存的一技之长。
(二)研究的意义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方法,强调在教学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尤其适用于操作类课程的教学活动,针对当前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意义:一是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效率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photoshop课程的学习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三是有利于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学校计算机业photoshop课程教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促进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
任务一:启动修剪机启动前先检查机油、汽油是否充足,场地内是否有石头等坚硬的东西,空气滤清器是否干净,刀片是否损坏,螺栓是否锁紧等。
启动时,首先将燃油阀门从1推到2,再将节流杆(油门)推至阻风门位置。
然后提起启动索,快速拉动。
任务二:确定修剪高度也称留茬高度,是指草坪修剪后立即测得的地上枝条的垂直高度。
修剪按照“三分之一”原则进行。
即剪掉草高的三分之一、依次调整好剪草高度。
任务三:确定修剪的起点和方向剪草机作业时运行的方向和路线,显著地影响着草坪草枝叶的生长方向和草坪土壤受挤压的程度。
因此,同一草坪,每次修剪应避免使用同一种方式,要防止多次在同一行列,以同一方向重复修剪,以免草坪草趋于瘦弱和发生“纹理”现象,使草坪生长均匀。
任务驱动型作文讲评含范文剖析

• 坚持初心莫怨尤,以专注让生命升华。 • 著名红学大家周汝昌说:“一身只做一件事。” 醉心于解读《红楼梦》,建立红学“四支”,让 更多的人了解了这部著作,而五十年来他从未停 歇,亦从未放弃,纵使众多非议批判袭来,他也 能专注研究,不改初心。林徽因亦然,她与丈夫 梁思成穷尽一生保护中国古建筑和文化遗迹,从 未停歇脚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穷乡僻壤绝不 是一个能让人自由奔走的时代,而她一心想要护 古迹周全,最终成功保护了传统工艺景泰蓝;张 宝艳亦然,她舍去工作,将全部精力投给“宝贝 回家”寻子网,即使受到威胁,恐吓,质疑,她 仍不退宿如今,“宝贝回家”已帮助一千多个家庭 团聚……坚持初心,莫怨天尤人,深深植根于事 业中,让生命升华。
• 观此而自省,方可体会到人生的哲理,体悟到坚 持初心的精神亦应留存于我们每一个微小的个体, 与其惶然四游,仿佛以此能拓宽人生的面积,何 不立足于初心,好好下功夫充实人生的密度?正 是这种坚持初心的精神,才让教师得以在三尺讲 台上给新生代灌注无限可能,让乐者得以在一架 钢琴上奏出无限世界,让作家得以在一支钢笔下 才思泉涌,赋予无穷的力量。 • 《百年孤独》中乌尔苏拉曾说:“只有将心上的 雾气淘洗干净,荣光才能照亮最初的梦想。”坚 持初心无怨尤,风尘难老少年心,如沙砾的我们 也会最终变成珍珠,闪耀异彩之光。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阿里巴巴公司上市,让万余名员工身价百万,这样 的造富奇迹迅速在年轻人朋友圈中引发了一连串热议。 • 有人说:“在互联网风口,猪也能飞起来!” • 有人发出“那一年,我去了清华园,你去了阿里巴 巴”的感叹! • 而有人则抱怨:“没赶上互联网好时代,如果早生 10年,或许也成为百万富翁了。” • 经过一番“事后诸葛亮”,不少年轻人反思起当初 的职业选择,为自己没抓住机会而惋惜、懊恼。不过, 假如时光倒流到十几年前,他们是否有勇文,写出你的思考、认识。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得套作,不得抄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月第二次作文评讲教学目标:通过上次作文分析、评讲,巩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基本模式。
教学重、难点:任务驱动型作文就事论事的基本模式总结。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上次作文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在一场电视访谈节目中,清华大学的学生梁某表达了他的人生迷茫: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
针对梁某的困惑,三位嘉宾作出了这样的人生提示:甲:你不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乙: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丙:我觉得,你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以上甲乙丙的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价值判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和抄袭。
二、立意分析:(一)材料主体1.学生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
学生梁某的人生困惑“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并不是指找不到好工作,而是“不知道做什么工作”,或者说他的困惑是不知学与用的关系,人生缺乏明晰的职业方向。
对学生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进行探究,可能存在以下一些原因:(1)只知努力学习,对进入社会有一种本能的抗拒,还没做好足够的准备,从而产生迷茫;(2)人生因拥有太多可能,有太多选择,爱好太多,不知如何取舍;(3)对自己适合做什么并不清楚,从而迷失了自我;(4)好高骛远,现实太近,理想太远,不知如何抉择;(5)所爱非所学,所学非所爱;2.甲乙丙三位嘉宾给的是“人生提示”:(1)甲的人生提示是“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本材料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你不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觉得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甲的这句话是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说的,人读书的目的不应只是想着为自己,而应多为社会着想,这里的核心是“读书的价值”,读书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也就是材料中甲所说的“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
第二句话“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是对第一句话的进一步延伸,这是高晓松所作的歌曲《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里的一句话,讲的是近与远的关系,人不应只看眼前,而应志在远方,胸怀理想,追求超越现实的理想生活。
材料里的“近”是指“苟且”的生活状态,只顾自己,只图眼前,“远”是指胸怀远大抱负,“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
选择职业当把目光放长远点,应志存高远,问问自己心中的理想是什么。
(2)乙的人生提示是“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
乙强调职业选择应立足当下,脚踏实地。
它是“诗”和“远方”的基础(前提)。
但并不完全否定“诗和远方”,乙只不过更为强调“眼前的苟且”(当下)的重要性!“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是以“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为前提的!相对于甲的人生要有高远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等宏大的主题,乙更为强调“近”与“小”。
从这一角度出发,脚踏实地,才能奔向远方,或者是做好“眼前”,不要奢谈“大而空”的东西。
(3)丙的人生提示是职业选择要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丙谈的是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中的铭言“认识你自己”。
人只有先正确地认识自己,有清晰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并把事情做得好。
这里的“认识自己”与爱好、特长、责任、理想、现实等有关。
“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
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尽管天空高远,但鱼不能“迷恋”,因为鱼只适合海洋;尽管海洋辽阔深蓝,但鸟不能“痴情”,因为鸟只属于天空,这句话用假设推论从另一角度进一步阐明了人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要在对自己的爱好、特长、责任、理想、现实等有到位的认识基础上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
相比前两位嘉宾大且远的建言,丙的建言更实际,更具针对性。
三、修改标题:四、范文学习:认识自我,方可抵达远方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的梁某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
嘉宾甲认为梁某应该有为社会做贡献的远大的理想,嘉宾乙认为远方不切实际,应脚踏实地,嘉宾丙认为先要认识自己,才能做出选择。
【文章开头简洁地概括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准确的。
说明作者较好地理解了材料内容,特别是准确的理解了甲、乙、丙三种观点,为阐述“哪一种更有道理”,为“价值判断”,做好了理据上的准备。
语言简洁、准确、干净。
】我非常赞同嘉宾丙的观点:梁某只有清楚明了地认识自我了,才能找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从而发光发热。
【作者鲜明的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认为丙的观点更有道理。
立意十分鲜明。
作者很好地抓住了材料的核心事件——学生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指出“梁某只有清楚明了地认识自我了,才能找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从而发光发热”。
结合核心事件,对观点进行诠释,或说对观点进行分析,是立论的立足点。
十分必要。
】“认识”两字为何意?“认”由言字旁和人字旁组成,即人通过言语或对话的形式来进行交流,从而达到“识”——知道了解的作用。
这样看来,嘉宾乙的脚踏实地的进行和嘉宾甲的远大理想的树立都得建立在认识自我的基础和前提上,不能了解和认识自己,脚踏实地可能会南辕北辙,而远大理想则是沙中筑塔。
【这里,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自己论点中的关键词“认识”,做阐述,明关系,难能可贵,是学生不能做到的。
第二句是比较分析,甲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讲的是近与远的关系,人应该志在远方,胸怀理想,但是,都是以“眼前”的近为出发点,只有远方不行,只顾眼前也不行。
作者认为这一切都必须“了解认识自己”;同样,乙强调立足当下,脚踏实地,才能奔向远方,作者认为这也必须建立在“认识自己”的前提之下。
这个理解,我以为是对的。
但是,我以为,还是缺少了一句“因此,我认为丙的观点是更有道理的”,类似这样的话语。
照应、紧扣中心是必须的。
也是对比的目的。
】梁某只能先认识自己,才能拨开迷茫的云雾。
毫无疑问,拥有法律、金融硕士、新闻学传播三项清华学历的他被称为学霸是当之无愧。
可是,正是因为他拥有丰富的学历,在择业时选择太多,反而带来了困扰。
“自知者明是最难得的知识”,梁某缺的恰恰是自我认知: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擅长什么?……唯有理清这些基本的问题,梁某才能在择业方面有明确的方向,找到自己的位置。
【文章的核心词“认识自己”再次出现,紧紧扣住,非常好。
这段首句是分论点,用观点引起后面的原因分析是常见的方法,值得学习。
丰富的学历、选择太多,“不知道做什么工作”,说明他不知学与用的关系,人生缺乏明晰的职业方向。
说到底,还是没有清楚地“认识自己”。
对自己的爱好、特长、理想等等,没有清醒认识。
】梁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做好眼前而不苟且。
在找对方向的前提下,脚踏实地才有意义。
认识自我是一个贯穿人生的命题,正所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此时,梁某仍需要去认识自己,深层地了解自身优势与不足,择善者而坚持,不善者而改之。
唯有这样,才是对得过且过的顽强抵抗,才是脚踏实地的有力实践。
试想想,在我们生活中那些在领悟上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的人,哪个不是积极反思自身,勇敢面对不足,大力改进发展的呢?【这一段延续了上一段的结构思路。
继续分析梁某的迷茫和困惑的原因,深化“认识自己”的内涵。
前一段是丰富的学历、选择太多,带来困惑,开出的药方是理清基本问题。
这一段是告诫梁某要脚踏实地、积极反思。
这一段写的不如上一段。
没有紧紧扣住领起观点句:“做好眼前而不苟且”,梁某的困惑是“不知道做什么工作”,解决这个困惑,眼前应该做好什么?认识自己什么?那么,“认识自我是一个贯穿人生的命题,正所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这句话虽然非常深刻(对“认识自己”的深刻理解。
)但是放在这里是不适当的。
一段只能有一个中心,一段只能有一个核心词语。
“优势”与上一段的“擅长”似语义相同;“不足”“不善者”似转移话题,大概是被“反思”给带坏了。
】梁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抵达远方。
远方并不是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足下的第一步在于方向,足下的每一步在于每天的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梁某才能更好地挖掘自己在金融、法律或新闻方面的更多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你看,最强大脑选手王昱珩能够协助警方破案不就是认识到自己有超强观察力的前提下,不断发掘,进而为社会做贡献的强有力的例证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改造社会不是天方夜谭,它在于以认清自我为前提的跬步之中,厚积才得以薄发。
【前两段是照应题目的“认识自我”,这一段是呼应题目的“方可抵达远方”,思维十分缜密,周严。
“抵达远方”是“认识自我”的目的、意义,必须讨论,形成完整的逻辑链。
“远方”是什么?是远大理想,或说是人生的价值。
作文要求里说了体现你的价值判断,什么价值?人生价值,即为什么而活?梁某的人生迷惘和困惑说到底是因为他不知道人生价值是什么?不解决这个根本问题,怎么来论怎样生活?这是实质、根本。
我以为这一段应该讨论这个根本问题,而不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问题。
分析本质是深刻的表现。
】反观社会,随着毕业大学生的增多,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如梁某般迷茫者并不是少数:有的眼高手低,空怀改造世界之大志,却无能屈能伸脚踏实地之大气;也有苟且一族,无聊度日,全然无人生追求,更别提诗和远方了。
而这些,皆因认清自我的缺失。
【联系实际,分析现实,这是文章的拓展点,表现出作文的针对性、教育性、目的性。
】人是如此,社会不也是如此吗?鲁迅言:“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
”面对着宏大的社会主义目标,第一要务是认识和了解现实社会的各面,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处理好生活中的结症,才能让远方不再遥远。
【由个人到社会,进一步拓展,显示出宽广的视野。
】“认识你自己。
”真正的梁某若要从根本上解决迷茫,创造个体的价值,就得主动去面对最真实的自己。
故嘉宾丙的意见更加合理。
【结尾总结,再次强调作者的观点。
】五、总结得失:六、素材积累:【时事热评】治理旅游恶习有那么难吗?每到节假日旅游高峰,常会在媒体上见到各种游客不文明的报道。
比如在长城城砖、故宫铜缸上无所顾忌地刻字,在游人如织的道路上随心所欲地扔垃圾,在百年古树或著名雕塑旁自鸣得意地骑上去拍照,在本该安静的地方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在需要排队的地方自作聪明地随意加塞,或在光天化日之下旁若无人地干一些其它不文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