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人》复习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机械与人》物理教案

《机械与人》物理教案

《机械与人》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机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机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3. 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4. 机械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 机械的创新和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

2. 教学难点:机械的复杂应用和创新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机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运用演示实验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机械的原理和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设备,引发学生对机械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机械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机械的基本知识。

3. 分析机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机械在各个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

4. 讲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介绍杠杆、滑轮、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讨机械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机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机械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机械基本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机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探讨机械与人类生活关系时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机械与人》物理教案

《机械与人》物理教案

《机械与人》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机械原理,如杠杆、滑轮等。

2. 使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其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原理及其应用3. 滑轮的原理和种类4. 机械优势及实际应用案例5. 机械与人体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应用;杠杆原理、滑轮原理。

2. 教学难点:杠杆和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机械优势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机械原理。

2. 利用实验、演示、讨论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设备,引发学生对机械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应用,讲解杠杆原理和滑轮原理。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杠杆和滑轮的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4. 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机械优势的计算。

6.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机械原理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

2. 实验报告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操作、记录和分析能力。

3.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重点关注应用题的解答是否准确。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讲解深度和广度,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反思教学组织:优化课堂管理,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八、拓展与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机械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拓宽学生视野。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机械与人》复习学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机械与人》复习学案

新课标沪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机械与人》复习学案(杠杆与滑轮)一、知识梳理活动1:自主阅读(9.1、9.2节)、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完成学案1.观察课本P 152图9—1各实例的共同特征,物理学中把 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_______叫做杠杆,这一固定点叫做杠杆的_______。

如图1所示,铡刀铡东西时杠杆的支点是____、F 1是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_______、F 2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_______,请在图中画出动力臂L 1 和阻力臂L 2。

2、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处于____状态。

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 ,请将三次实验收集的数据填入下表,并完成表格,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课本P 155图9—4,结合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可知: ①图(a)(c)为_______杠杆,这是因为L 1________L 2②图(d)为_______杠杆,这是因为L 1________L 2③图(b)为_______杠杆,天平就是一个_______杠杆图1 A判定某一杠杆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复习课本9.2节内容,思考以下问题:①定滑轮可以改变_______ ,但不能_______,其实质是一个_______杠杆。

②动滑轮能够_______,但不能_____________,其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___倍的杠杆。

③滑轮组既能_______,又可以_____________,有几股绳子承担物重,拉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__。

活动2:展示交流(每组抽取一名同学展示本组答案)二、典例剖析、方法总结:活动1: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题目1、俯卧撑是一项常见的体育健身运动,如图1所示是小明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

《机械与人》复习学案

《机械与人》复习学案

《机械与人》期末复习学案考点一判断是省力还是费力杠杆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 l2,平衡时F l F2.特点是.但费.(2)费力杠杆l1 l2,平衡时F1 F2.特点是,但省.(3)等臂杠杆:l1 l2,平衡时F1 F2.特点是.1、如图所示的几种杠杆类工具,在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考点二力臂及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什么是力臂最长力臂的条件是、杠杆平衡的条件:(明确五要素、利用杠杆平衡的条件分析);1.如图(a)所示,钢丝钳是电工常用工具,它的用途广泛,并应用了许多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请根据题中要求解答以下各题:(1)钢丝钳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它是一种杠杆(填“省力”或“费力”),它的刀口做得很薄.这是为了压强(填“增大”或“减小”).(2)钢丝钳钳柄上的套管必须用材料制成,带电作业时才不会触电;钳柄套管上一般都刻上花纹,这是为了摩擦(填“增大”或“减小”).(3)图(b)是钢丝钳剪断铜丝时单侧钳柄的受力示意图,请在图中作出动力F1的力臂L1和阻力F2的力臂L2.2、请在图中画出用羊角锤起钉时所用的最小力F.3、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下倾,应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边旋一些,或将横梁左端的螺母向边旋一些,使杠杆水平平衡.(2)实验时准备了10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等距,当在A点挂4个钩码时(图甲),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设计方案)(3)下列是某同学实验时记录的部分数据,请在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实验次数动力/N 动力臂/cm 阻力/N *阻力臂/cm1 4 202 5 ;103 6 3 8!(4)如果实验正确无误,该同学所得的实验结论是·他想用弹簧测力计验证杠杆平衡条件,如图乙所示,他发现F·OB和G·OA并不相等,其原因是(5)小明和小华合作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①实验时,小明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②小华将4个重为的钩码挂在杠杆左端后,又将弹簧测力计钩在杠杆A处的细线上,如图丙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小,则小华应沿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在此情况下,小华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小明和小华对实验数据分析后得到的结论是: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认为他们这样就得出结论是否合理.简述理由:·4.不法商贩在商品交易中,把标准秤砣换成质量稍小的秤砣,则称出物品的读数比真实质量偏(填“大”或“小”).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5.如图所示,某人用一根轻质木棒挑着重为120N的物体站在水平地面上,木棒保持水平,棒AB长为1.2m,重物悬挂处离肩膀距离BO为0.8m,则手在A端对木棒竖直向下的作用力大小为 N.6.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力F在这个过程中()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7、如图所示,杠杆AOB的A端挂重为G。

机械与人复习学案1

机械与人复习学案1

机械与人(1)杠杆和滑轮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能说出杠杆和滑轮的概念,准确叙述杠杆的五要素,并会画力臂。

2、通过复习,能熟练说出杆杠的平衡条件,并会运用其熟练解题。

3、通过复习,能说出动定滑轮的优缺点,并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导引(一)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 _______ 的硬棒称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是:、、、、。

作力臂的方法:先找到,再画出,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再画出垂直的符号即可。

3、如果一个杠杆保持或匀速转动状态就说杠杆平衡了。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用公式可表示为:。

4、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种杠杆,省了,费了。

如:瓶起子、钢丝钳、铁秋(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种杠杆,费了,省了。

如:钓鱼竿、镊子、筷子(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种杠杆,既也。

如:托盘天平(二)滑轮1、定滑轮实质上是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但能改变。

绳子移动的距离S 物体移动的距离h。

如:旗杆顶上的滑轮2、动滑轮实质上是个动力臂是阻力臂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能省,但不能改变。

S与h之间的关系:3、使用滑轮组既可以,又可以;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表达式是:。

s与h之间的关系:典例深化例1:作图1.如图所示,杠杆OA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2是力F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F1的力臂和力F2。

2.在上图中,画出使轻质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的力F的示意图(保留作图痕迹)。

3.某人用110N的拉力提起重300N的物体,在上面方框内画出滑轮组的绕线。

例2:三类杠杆1、如图所示是安置在某收费站栏杆的示意图,当在A 处施加一个动力时,可将栏杆拉起来,它是一根( )A .省力杠杆B .费力杠杆C .等臂杠杆D .无法确定例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1、 根据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1)实验中,首先把横杆的__________支在铁架台上,再调节横杆两端的____________,使横杆在______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单元机械与人教案

第10单元机械与人教案

2112L LF F =第8讲 机械与人[复习目标]1.能从现实生活中感受杠杆,理解力臂,会画有关杠杆受力的力臂。

2.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3.知道定、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会组装滑轮组。

4.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5.功的计算和单位。

6.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计算和单位。

7、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机械效率的计算8.知道动能、势能及机械能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及守恒定律[复习重点和难点]1.杠杆的概念,会画杠杆所受力的力臂。

2.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3.动、定滑轮实质的理解,滑轮组的正确应用。

4.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5.功的计算和单位。

6.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计算和单位。

7.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机械效率的计算[教具和学具]几件生活用品(指甲钳、脚踏式垃圾桶等)滑轮、细线、支架等,课件。

[课前准备]1.自主复习杠杆、滑轮、功、功率、动能、势能及机械能的概念,会对常见生活用品中杠杆进行分类。

2.结合实例会画力臂。

3.知道杠杆平衡条件及研究方法。

4.两种滑轮的特点,滑轮组中省力情况的判断。

[教学过程]一.知识整理:(一).杠杆⑴ 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⑵ 几个名词:①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②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③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④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⑤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如何作力臂:先找出支点的位置,再沿力的方向将力的作用线画出,然后过支点作出力的作用线的垂线,用虚线连接支点和垂足,即得相应的力臂,用大括号括起支点和垂足并标出力臂的名称。

)⑶ 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2211L F L F ⋅=⋅,也可写成 。

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⑷(二).⑴ 定滑轮: ①作用: 能改变力的方向; ②实质: 等臂杠杆。

机械与人复习课教案

机械与人复习课教案

图7 课题: 简单机械一、杠杆(一)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五要素:五要素 物理含义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 ”表示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 1”表示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 2”表示动力臂 从支点O 到动力F 1作用线的距离,用“l 1”表示阻力臂 从支点O 到阻力F 2作用线的距离,用“l 2”表示3.要点透析(1)杠杆的支点一定要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2)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不论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跟杠杆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3)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4)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5)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它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点到点的距离;(6)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零;(7)力臂的表示与画法: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8)力臂的三种表示:根据个人习惯而定【例1】下列关于杠杆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B .杠杆一定要有支点C .动力臂就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D .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最大(二)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平衡: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3.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公式表示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应用公式时单位要统一。

【例2】、如图所示,用力F 拉杠杆的A 点使它处在平衡状态。

图中F 1、F 2、F 3、F 4表示力F 的四种不同方向,其中能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拉力为( )A .F 1B .F 2C .F 3D .F 4例3.如图7,每个钩码重0.49N,杠杆上每格长度相等,现用一弹簧测力计要求钩在支点右侧,使它的示数为0.98N,且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应钩在 点处,拉力的方向应__________;如要求弹簧测力计钩在支点左侧,使它的示数为0.49N,且杠杆仍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应钩在________点处,拉力方向应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教案-机械与人

八年级物理教案-机械与人

八年级物理教案-机械与人机械与人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制造出的简单机械对于减轻人力劳动的重要性2.掌握杠杆原理及杠杆的应用3.了解滑轮原理及滑轮的应用4.了解齿轮原理及齿轮的应用教学重点:掌握杠杆、滑轮、齿轮的原理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将杠杆、滑轮、齿轮的原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教学方法:课前导入、教师讲解、情景模拟、学生合作探究教学工具:实物样品、图片、PPT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呈现一个需要用到简单机械的情景,引发学生思考:人类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机械,它们对减轻人力劳动的重要性是什么?2. 教师讲解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一种由若干个相互连接,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机器,仅由少数几种基本部件组成。

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齿轮等。

杠杆的原理杠杆是一种用来放大力量或者改变力点的机械器具,是最古老的简单机械,也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最常用的机械之一。

杠杆的作用是通过调节力臂长和力量大小,使得力量输出的方向、长度及大小达到特定的要求。

滑轮的原理滑轮是一种能够解决方向转换和力量大小调整问题的简单机械。

它是由轮轴和轮圈构成的,可以将力量的方向改变90度或其它角度,并且还可以利用滑动摩擦使力从一端强度变化到另一端。

齿轮的原理齿轮是一种利用啮合齿轮间的顶隙或间隙,使动力沿特定方向传递或改变运动状态的机械。

齿轮利用齿轮轴经过啮合来转动,一般用于减速或加速等情况。

3. 情景模拟请同学们找到身边的物体,分析一下它如何使用了杠杆、滑轮或齿轮等简单机械。

4. 学生合作探究以自动门为例,同学们探究它的开启原理,讨论其中是否使用了杠杆、滑轮、齿轮等简单机械。

让他们归纳总结出简单机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简单机械是人类创造的一种重要机械,常常能够有效减少人力劳动,提高生产效率。

杠杆、滑轮、齿轮是最基础的三种简单机械,它们适用于不同领域,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6. 课后作业以家用机器为例,让同学们归纳它们使用了哪些简单机械,并对其原理进行简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与人》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红坊中学黄梅
学情分析: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态度好,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

本节内容是滑轮和杠杆简单机械,多数学生虽然见过滑轮,但平时并未仔细观察研究过,这是一节复习课,初三的学生基本遗忘了,因此我明确了观察探究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并且我将杠杆和滑轮的实验重新搬上实验桌让学生探究来唤醒学生的记忆,本节的探
究学习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

一、复习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杠杆。

3.会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4.认识生活中的滑轮和滑轮组。

5.通过生活实例考查滑轮的实质。

6.根据实际要求设计、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从各种实际杠杆的中分清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的分类原则。

2.体验合作与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各种杠杆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科学的研探究精神。

二、复习重点:利用杠杠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复习难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和滑轮组的问题。

三、所需器材: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滑轮、细绳、刻度尺
四、复习过程:
五、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