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CC第七版胃癌TNM分期
AJCC(TNM胃癌分期)

胃癌的诊治规范胃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
由于胃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普查的依从性差及高昂的费用,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cinoma, EGC)除日本外,其他国家较少诊断和报道,绝大多数病人首次诊断时已是中晚期,其中约50%的病人难以行根治性切除。
胃癌的高危因素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吸烟、高盐饮食等,少数胃癌(1%-3%)与遗传因素有关。
一.病理1.大体形态A.EGCEGC是指癌组织浸润深度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和癌灶面积大小。
癌灶面积为5.1-10 mm者为小胃癌(small gastric carcinoma, SGC),小于5 mm者为微小胃癌(micro gastric carcinoma, MGC)。
胃镜活检确诊为癌,但手术切除后标本经病理连续切片未发现癌者称为“一点癌”。
据国内外报道,多发性EGC的发生率为6%-22%。
多发性EGC由于肉眼不易辨认而导致手术时遗漏和残留,从而引起淋巴结转移和肝内血行播散。
EGC根据病灶与正常黏膜表面的凹陷程度分为三型:I型(隆起型):病灶呈息肉状,高出黏膜厚度两倍以上,约超过5 mm,表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或结节状。
II型(浅表型):又分为三个亚型。
IIa型(浅表隆起型):隆起高度小于5 mm,表面不规则,凹凸不平,伴有出血、糜烂。
IIb型(浅表平坦型):病灶隆起或凹陷不明显,黏膜粗糙,易出血,与周围黏膜分界不清。
IIc型(浅表凹陷型):是EGC最常见的类型。
黏膜凹陷糜烂,底部有细小颗粒,边缘不规则,周围黏膜皱襞向中心集聚,呈突然中断或变细,或变钝如鼓锤状。
III型(凹陷型):病灶呈明显的凹陷或溃疡,底部为坏死组织,周围黏膜隆起,边缘黏膜改变如IIc型。
混合型:由以上两种形态共存,以主要改变列在前面,顺次表达。
B.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rcinoma, AGC)胃癌从黏膜浸润至胃壁固有肌层及以下者称为AGC。
胃癌TNM分期

胃癌TNM分期
TNM 分期是恶性肿瘤判断预后最重要的指标,用来确定疾病进展,指导治疗。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及国际抗癌联盟(UICC)共同颁布了第 7 版 TNM 分期标准。
很多医生都说,胃癌 TNM 分期不好记,即使分清了 T 分期和 N 分期,还是不清楚具体属于哪期的胃癌。
T 切除标本中肿瘤浸润到胃的 x 层
N 区域淋巴结有 x 个转移
M 远处转移(M0-有,M1-无)
当有远处转移,即 M1时,无论T、N 如何均为 IV 期。
当 M0 时,分期参考下表:
T分期
N分期
N0N1N2N3 0 1~2 3~6 ≥7
T1(粘膜、粘膜下层) ⅠAⅠBⅡAⅡB T2(肌层) ⅠBⅡAⅡBⅢA T3(浆膜下) ⅡAⅡBⅢAⅢB T4a(浆膜) ⅡBⅢAⅢBⅢC T4b(邻近脏器) ⅢBⅢBⅢCⅢC
T1浸润粘膜固有层、黏膜下层
T2浸润固有肌层
T3浸润浆膜下层结缔组织,未侵犯脏层腹膜或邻近结构T4浸润浆膜下层结缔组织,侵犯脏层腹膜或邻近结构
N11~2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23~6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37个及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M1远处转移(IV期)
:。
头颈部肿瘤AJCC(2010年第七版)TNM分期

头颈部肿瘤分期
AJCC(2010年第七版)TNM分期唇癌和口腔癌
咽部肿瘤(鼻咽、口咽、下咽)
喉部肿瘤
鼻腔、鼻窦肿瘤(上颌窦、鼻窦、筛窦)
大涎腺肿瘤
头颈部粘膜黑色素瘤
喉癌UICC1997年TNM分期
口腔癌TNM分期
口咽癌UICC1997年TNM分期
下咽癌UICC1997年TNM分期
甲状腺癌分期UICC2002年TNM分期(第6版)
头颈部肿瘤分期
唇癌和口腔癌AJCC(2010年第七版)TNM分期
咽部肿瘤AJCC (2010年第七版)TNM分期(未包括非上皮性肿瘤,如淋巴组织、软组织、骨和软骨的肿瘤)
喉部肿瘤AJCC (2010年第七版)TNM分期
鼻腔、鼻窦肿瘤AJCC (2010年第七版)TNM分期
大涎腺肿瘤AJCC (2010年第七版)TNM分期
(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头颈部粘膜黑色素瘤AJCC (2010年第七版)TNM分期
喉癌分期
喉癌UICC1997年TNM分期
口腔癌TNM分期
口咽癌UICC1997年TNM分期
下咽癌UICC1997年TNM分期
甲状腺癌分期UICC2002年TNM分期(第6版)。
胃癌新分期AJCC分期7版(2010)巧记忆

胃癌AJCC分期(第七版)
(不适用于胃淋巴瘤、肉瘤、类癌)
AJCC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 胃癌TNM分期标准(2010)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 切除标本中未发现肿瘤 Tis:原位癌:肿瘤位于上皮内,未侵犯粘膜
胃癌修改内容概要
发生于食管胃连接处、距食管胃连接处≤5cm的胃壁并侵犯至食管的肿瘤 归于胃食管连接处腺癌
T分期修改后与食管、小肠、大肠癌的T分期保持一致 原T1分为T1a和T1b 原T2a → T2 原T2b → T3 原T3和T4统称为T4,并分为T4a和T4b
N分期修改为: N1=1-2;N2=3-6;N3≥7,分为N3a(7-15)和N3b (≥16)
N3a:7-15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 N3b:16个(含)以上区域淋巴结有转移
远处转移(M)
M0: 无远处转移
M1: 存在远处转移
0期 TisN0M0 IA期 T1N0M0 IB期 T1N1M0、T2N0M0 IIA期 T1N2M0、T2N1M0、T3N0M0 IIB期 T1N3M0、T2N2M0、T3N1M0、T4aN0M0 IIIA期 T2N3M0、T3N2M0、T4aN1M0 IIIB期 T3N3M0、T4aN2M0、T4bN0M0、T4bN1M0 IIIC期 T4aN3M0、T4bN2M0、T4bN3M0 IV期 任何T任何N只要M1
T2 N2 M0 II
T3 N1 M0 II
T4a N0 M0 II
6th IIIA T2a/b N2 M0
T3 N1 M0 T4 N0 M0 IIIB T3 N2 M0
国际抗癌联盟胃癌TN M分期系统第七版解读(PDF X页)

认为其研究存在不足之处 , B i o n d i 等认 为 Wa r n e k e等的研究
并没有详 细描 述淋 巴结 清扫 的程 度 ( D 1或 D 2 ) ,此 外 5 5 4 例 胃癌患者 中 2 3 1例患 者 的淋 巴结清 扫数 目≤1 6枚 , 而 淋 巴结数 目不 足本 身就 容易导 致分 期偏 移。D e n g等 认 为 Wa r n e k e等的研究包 含了姑息手术 及远处转 移的患者 , 这些
第 6版 Ⅳ期进行 修订 是必要 的 。此 外 , Wa n g等 对 1 5 0 3
例 胃癌患者进行研究 , 结果显示无论在 I~Ⅳ期还是在各个 亚期方面第 7版分期均较第 6版优 越。 对 于第 7版 T N M分期 也有部 分学者 持不 同观点 [ 1 1 - 1 2 3 , Wa r n e k e等 对 5 5 4例 胃癌患者进行研究 , 结果显示第 7版
癌 分期 产生影响 , 从 而 引起 预后 差 异 , 最终 导 致分 期偏 移 。
S m i t h等 的线性 回归分析显示 , 获取 淋 巴结 的数 目每增加 5枚就会有一个 阳性淋 巴结被发 现 , 这种趋 势具有统 计学意
研究表 明第 6版Ⅳ期 的不 足之处 在于 同一 分期 中患者 的预 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 体现了第 6版分期具有较差 的同质
2010年AJCC胃癌TNM分期

2010年AJCC胃癌TNM分期(第7版)
T1 肿瘤侵及黏膜固有层或黏膜下层
T1a 肿瘤侵及黏膜固有层;T1b 肿瘤侵及黏膜下层
T2 肿瘤侵及固有肌层
T3 肿瘤侵及浆膜下层(原为T2b)
T4 T4a 肿瘤侵透浆膜(原为T3);T4b 肿瘤侵及邻近器官
N1 1~2个淋巴结转移
N2 3~6个淋巴结转移(原为N1)
N3 N3a 7~15个淋巴结转移(原为N2)
N3b ≥16个淋巴结转移(原为N3)
Mx被去除:新分期去除了Mx(远处转移不能评估)。
M分期包括:cM0,临床无远处转移;cM1,临床有远处转移,例如CT显示结肠癌肝转移;pM1:显微镜下证实有远处转移,例如细针穿刺活检。
如果cM1病例的活检结果是阴性的,则为cM0、而不是pM0。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指在不伤害肌肉层以下(黏膜下层以下)组织的前提下,使用内镜将黏膜层切除至黏膜下层的深度并回收所切除部分的技术。
内镜的作用是实现与提高患者QOL相关的微创治疗,因此以“更准确、更完全地切除大范围早期癌症”为目的的EMR作为替代以往外科治疗的新疗法,在对早期癌症的治疗方面已显露头脚。
EMR与剖腹手术相比,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因此一直受到人们的期待。
同时,EMR的技术(器具及工具的开发)也被不断改进并应用,相信它今后更将在各种病变的检查、处置及治疗方面得到广泛利用。
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ALE DEFINITIONS RATING (%)
CRITERIA。
临床肿瘤TNM分期标准大全

临床肿瘤TNM分期标准⼤全胃癌TNM分期标准2010年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UICC/AJCC)TNM分期标准(第7版):原发肿瘤(T)TX:原发肿瘤⽆法评价T0:切除标本中未发现肿瘤Tis:原位癌:肿瘤位于上⽪内,未侵犯粘膜固有层T1a:肿瘤侵犯粘膜固有层或粘膜肌层T1b:肿瘤侵犯粘膜下层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T3:肿瘤穿透浆膜下层结缔组织,未侵犯脏层腹膜或邻近结构T4a:肿瘤侵犯浆膜(脏层腹膜)T4b:肿瘤侵犯邻近组织结构区域淋巴结(N)NX:区域淋巴结⽆法评价N0:区域淋巴结⽆转移N1:1-2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2:3-6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3:7个及7个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N3a:7-15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3b:16个(含)以上区域淋巴结有转移远处转移(M)M0:⽆远处转移M1:存在远处转移分期:0期:TisN0M0IA期:T1N0M0IB期:T1N1M0、T2N0M0IIA期:T1N2M0、T2N1M0、T3N0M0IIB期:T1N3M0、T2N2M0、T3N1M0、T4aN0M0IIIA期:T2N3M0、T3N2M0、T4aN1M0IIIB期:T3N3M0、T4aN2M0、T4bN0M0、T4bN1M0IIIC期:T4aN3M0、T4bN2M0、T4bN3M0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结直肠癌TNM分期系统(第七版)原发肿瘤(T)T x原发肿瘤⽆法评价T0⽆原发肿瘤证据Tis 原位癌:局限于上⽪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T1肿瘤侵犯黏膜下层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T3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T4a肿瘤穿透腹膜脏层T4b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区域淋巴结(N)N x区域淋巴结⽆法评价N0⽆区域淋巴结转移N1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a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b有2~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c浆膜下、肠系膜、⽆腹膜覆盖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TD,tumor deposit),⽆区域淋巴结转移N2有4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N2a 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2b 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M)M0⽆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M1a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器官或部位(如肝,肺,卵巢,⾮区域淋巴结)M1b远处转移分布于⼀个以上的器官/部位或腹膜转移解剖分期/预后组别:注:1 临床TNM分期(cTNM)是为⼿术治疗提供依据,所有资料都是原发瘤⾸诊时经体检、影像学检查和为明确诊断所施⾏的病理活检获得的。
AJCC癌症分期手册第七版-中文版

A J C C 癌症分期手册严正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仅供内部使用目录鼻咽癌 (1)甲状腺 (1)食管癌 (3)胃癌 (4)小肠肿瘤 (6)阑尾肿瘤 (6)结直肠癌 (7)肛管癌 (8)神经内分泌瘤 (9)肝癌 (10)肝内胆管癌 (11)胆囊癌 (11)肝门胆管癌 (12)远端胆管癌 (13)V ater壶腹 (13)胰腺癌 (14)肺癌 (14)胸膜间皮瘤 (16)骨肿瘤 (17)软组织肉瘤 (18)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其它皮肤肿瘤 (18)皮肤黑色素瘤 (19)乳腺癌 (20)外阴癌 (22)阴道癌 (23)宫颈癌 (24)卵巢癌 (25)输卵管肿瘤 (26)子宫体肿瘤 (26)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27)阴茎癌 (28)前列腺癌 (29)睾丸肿瘤 (30)肾癌 (31)肾盂和输尿管肿瘤 (32)膀胱肿瘤 (32)尿道肿瘤 (33)肾上腺肿瘤 (34)淋巴瘤 (35)鼻咽癌注:AJCC癌症分期手册无适用的鼻咽癌分期,本文采用中国鼻咽癌2008分期,一方面适合国情,另一方面为支持中国医学事业T1 局限于鼻咽T2 鼻腔、口咽、咽旁间隙T3 侵犯颅底、翼内肌T4 侵犯颅神经、鼻窦、翼外肌及以外的咀嚼肌间隙、颅内(海绵窦、脑膜等)N0 影像学及体检无淋巴结转移证据N1a 咽后淋巴结转移N1b 单侧Ⅰb、Ⅱ、Ⅲ、Ⅴa区淋巴结转移且直径≤3 cmN2 双侧Ⅰb、Ⅱ、Ⅲ、Ⅴa区淋巴结转移,或直径>3 cm,或淋巴结包膜外侵犯N3 Ⅳ、Ⅴb区淋巴结转移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包括颈部以下的淋巴结转移)Ⅰ期T1N0M0Ⅱ期T1N1a~1bM0,T2N0~1bM0Ⅲ期T1~2N2M0,T3N0~2M0Ⅳa期T1~3N3M0,T4N0~3M0Ⅳb期任何T、N和M1甲状腺原发灶注:所有的分类可再分为:S:单个病灶,m:多发病灶(以最大的病灶确定分期)T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T0:无原发肿瘤的证据T1:局限于甲状腺内的肿瘤,最大径小于或等于2cmT1a:肿瘤局限于甲状腺内,最大径小于或等于1cmT1b:肿瘤局限于甲状腺,最大径大于1cm但小于或等于2cmT2:肿瘤局限于甲状腺内,最大径大于2cm,小于或等于4cmT3:肿瘤局限于甲状腺内,最大径大于4cm,或者任何大小的肿瘤伴有最小程度的腺外浸润(如侵犯胸骨甲状肌或甲状腺周围软组织)T4a:较晚期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