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导游词山东泰山旅游导游词范文_0130

山东导游词山东泰山旅游导游词范文_0130
山东导游词山东泰山旅游导游词范文_0130

2020

山东导游词山东泰山旅游导游词

范文_0130

EDUCATION WORD

山东导游词山东泰山旅游导游词范文_0130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泰山是山东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脉,地层为华北地台典型基底和盖层结构区,南部上升幅度大,盖层被风化掉了,露出大片基底——泰山杂岩,即太古界泰山群地层,其绝对年龄25亿年左右,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层之一。北部上升幅度小,盖层保存着典型的华北地台上发育的古生代地层。泰山地貌分为冲洪积台地、剥蚀堆积丘陵、构造剥蚀低山和侵蚀构造中低山四大类型,在空间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层峦叠峰、凌空高耸的巍峨之势,形成多种地形群体组合的地貌景观。

新构造运动与泰山的形成

泰山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演化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古泰山形成阶段、海陆演化阶段和泰山形成阶段。

一,在太古代时期,泰山曾经是鲁西巨大沉降带或海槽的一部分,堆积了很厚的泥砂质和基性火山物质。后来经过泰山运动,

褶皱隆起成为巨大的山系,同时发生一系列断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形成了由各种变质杂岩和岩浆岩组成的泰山杂岩。

耸立在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经过长期风化剥蚀,地势浙趋平缓。古生代初期,华北广大地区大幅度下降,古泰山亦随之沉没到海平面以下,在古老变质杂岩的基底剥蚀面上,沉积了一套近两千米厚的寒武—奥陶纪的石灰岩。中奥陶世末,在加里东运动的影响下,华北地区整体上升为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期的沉积间断。至中石炭世初,发生短暂的升降交替,泰山地区处于时陆时海的环境,在中奥陶统的剥蚀面上,沉积了中、晚石炭纪的海陆交互相合煤岩系。而后,泰山地区持续上升,进入大陆发展阶段。

在中生代期间,于山的南麓产生一条NEE向的泰前断裂,处于断裂北盘的原来古泰山,不断抬升隆起遭受风化剥蚀。到新生代,泰山继续大幅度掀斜抬升,在山体的高处,把原来覆盖在古老变质杂岩上的沉积盖层全部剥蚀掉,20多亿年前形成的变质杂岩,才又得以重新出露于地表。直至新生代中期,即距今三千万年左右,泰山的总体轮郭才基本形成。后来在各种外力地质作用的不断侵蚀切割和风化剥蚀下,逐渐塑造成雄伟壮观的泰山地貌景观。中生代形成的位于泰山南麓的NEE向泰前断裂,倾向南东,倾角800—850度,北盘为太古代的泰山杂岩,南盘为寒武纪的灰岩和页岩,表现为正断层的形式,断层带宽几十米至上百米,由多条断层和多个断片所组成,走向延伸百余千米,具有落差大、延伸远、力学性质复杂和多期活动的特点,自晚侏罗纪形成以来,

其活动一直延续到现代,使北盘的泰山不断抬升遭受风化剥蚀,南盘的泰莱盆地不断下降接受沉积。它直接控制泰山和泰莱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是两者的天然分界线,对泰山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泰山作为一个年青的断块山系,是泰前断裂北盘不断掀斜抬升和新构造运动的结果。

侵蚀地貌景观

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泰山的侵蚀切割作用十分强烈,广泛发育不同类型的侵蚀地貌。由于泰山南坡的上升量远比北坡大,南坡的侵蚀强度相对比较强,侵蚀地貌也相对比较发育。

按形态和成因可将其发育的侵蚀地貌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侵蚀构造中山:集中分布在泰山主峰玉皇顶周围以及老平台、黄石崖和黄崖山一带,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左右,组成山体的岩性主要是变质岩和花岗岩,是区域内地势最高、抬升幅度最大、侵蚀切割最强的山地。这里峰高谷深,地形陡峻,切割的最大深度达500—800米,谷坡陡,跌水多,重力崩塌作用显著,崩塌后形成的绝壁陡崖和倒石堆随处可见。

(2)侵蚀构造低山:分布在傲徕峰、中天门及尖顶山一带,海拔高度在700—100米之间,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组成山体的岩性主要是变质岩和花岗岩及闪长岩。侵蚀切割强度较主峰一带稍弱。但地形仍然十分陡峻,深沟峡谷、尖顶山头、锯齿状山脊、绝壁陡峰,举目可见。

(3)溶蚀侵蚀构造低山:多分布在主峰东北的鸡冠山至青山一带,海拔高度一般为500—700米,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山

体主要由变质岩和古生代寒武纪的石灰岩组成。侵蚀切割强度中等,山脉绵延,如顶部覆盖有厚层石灰岩,常形成四壁陡峭顶部平缓的“方山”或“桌状山”,当地称为“尚”,诸如张夏和尚山一带的山头,有时由于石灰岩的溶蚀作用,可形成洞穴和“透明山”一类的溶蚀地貌。

(4)溶蚀侵蚀丘陵:多分布在泰山北部边缘的寒武纪石灰岩地区,海拔高度在300—500米之间。相对高差小于200米。侵蚀切割程度比较微弱,地形低矮平缓,沟谷不发育,形成一种圆顶脊缓的“猪背山”,溶沟和溶洞等现象比较常见。

(5)锡蚀丘陵:主要分布在山南低山的边缘,大河至虎山及黄前一线,海拔高度在200米左右,基岩多为变质岩及花岗岩,侵蚀强度十分微弱,以剥蚀风化作用为主,多形成孤丘缓岭。

微型地貌景观

泰山扇子崖

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泰山不仅发育各种侵蚀地貌类型,而且也形成了很多小型或微型的地貌景观。如大直沟、大沟巷、窑子沟、三岔沟的峡谷地貌,百丈崖、扇子崖的峭壁地貌。龙角山、歪头山、傲徕峰的奇峡地貌。以及壶夭阁的谷中谷等险峻而奇特的地貌景观,此外泰山还发育有众多的三级型的微型地貌,他们是新构造运动间歇性抬升的有力证据。

(1)三级夷平面

第一级夷平面:分布在泰山南麓的虎门、红门、金山及黄山公路四周。海拔高度为50—200米,形成波状起伏的丘陵,相当

于华北临城期的夷平面。

第二级夷平面:分布在扇子崖及摩天岭一带的平缓山脊上,海拔高度为600—800米,相当于华北唐县期夷平面。

第三级夷平面:分布在岱顶及其周围宽广的山顶,海拔高度为1000—1500米,构成一个向北微倾斜的封顶面,相当于华北鲁中期夷平面。

(2)三折谷坡

在岱顶南北两侧常可看到峡谷的谷坡发生三次转折,根据其变化情况,峡谷发育过程大致划分为峡谷上段、峡谷下段和嶂谷形成的三个时期。此外,在有些沟谷的纵剖面上也可看到其溪流线发生转折的现象,这种情况亦可说明泰山新构造运动及其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3)三级溶洞

泰山北部的小娄峪,出露有寒武系张夏组的厚层石灰岩,在灰岩中溶蚀作用比较显著,发育有众多的大小溶洞,分别分布在海拔510米到560米之间的不同高度上。分级现象十分明显。一级溶洞位于海拔510—515米之间,二级溶洞位于海拔540—545米之间,三级溶洞位于海拔560米的高处。三级溶洞的自然排列构成了该处的奇特景观,也是泰山新构造运动的间接性和阶段性的理想例证。

(4)三级阶地

泰山周围河流的三级阶地发育,其中第一、二级阶地保存较好,第三级阶地多被后期剥蚀破坏常残留于山前地带。如青杨村

附近的小沙河,其一级阶地高出河床6米左右,二级阶地高出河床20米,三级阶地高出河床30米,各级阶地的相对高差不同,反映了地壳上升幅度的差异。

(5)三迭瀑布

泰山沟谷中的瀑布很多,造就了泰山飞瀑流鸣的景色。在黑龙潭百丈崖下方,分别在30米和50米处有两个小潭,共同组成了三迭式的瀑布。在斗母宫东侧沟涧内,由三个小跌水组成的三潭迭瀑,每级落差约3米,潭瀑相连颇具特色,有“小三潭印月”之称。

六大风景区

泰山风景旅游区包括幽区、旷区、奥区、妙区、秀区、丽区六大风景区。

泰山四大奇观

游泰山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的5月到11月。游泰山看四个奇观: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

阴阳界

阴阳界

在泰山长寿桥南面的石坪上,东百丈崖的顶端,有一横跨两岸垂直河谷的浅白色岩带,好像一条白色纹带绣于峭壁边缘,因长年流水的冲刷,表面光滑如镜,色调鲜明,十分醒目。越过它稍有不慎,就会失足跌落崖下,坠谷身亡,故名之为“阴阳界”。

桥下的石坪为傲徕山中粒片麻状二长花岗岩,质地坚硬,抗风化剥蚀能力比较强,经长期风化剥蚀和溪水的冲刷,形成了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