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的常识教案

合集下载

晶体高中化学教案

晶体高中化学教案

晶体高中化学教案
年级:高中化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晶体的形成过程和结构类型;
3. 了解晶体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晶体的形成过程;
3. 晶体的结构类型;
4. 晶体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材料:溶质、溶剂、容器等;
2. 实验器材:显微镜、烧杯、玻璃棒等;
3. 教学资料:PPT、视频等。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图像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晶体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晶体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晶体的形成过程;
3. 实验:进行晶体的制备实验,观察晶体的形态和结构;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并汇报结果;
5. 总结:总结晶体在化学中的应用,如晶体管、光学晶体等;
6.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晶体的更多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晶体的形成和结构,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合作精神。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晶体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晶体的常识 教案 说课稿

晶体的常识 教案 说课稿

晶体的常识教学目标:1、了解晶胞的概念以及和晶体的关系。

2、掌握通过晶胞确定晶体化学式,了解几种常见的晶胞类型3、利用模型将化学知识具体化,掌握“均摊法”——数学方法来解决化学知识的方法加强学科间联系。

教学重点晶胞的概念、晶胞与晶体的关系;均摊法的应用教学难点晶胞与晶体的关系、晶体化学式的确定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晶体的常识第1课时,知道了晶体的概念以及晶体跟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那谁能告诉老师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呢?晶体具有自范性,那自范性产生的条件之是什么?自范性的本质是什么?(答案:自范性。

晶体生长速率要适当。

原子在空间中的有序排列。

)现在如果我想研究一种晶体,是否需要把晶体所有的结构全部绘制一遍,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原子都研究一遍呢?(不用)由于晶体中的原子是有序排列的,所以只需研究其中最小的最基本的结构单元就可以了。

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晶体的常识》第2课时:晶胞二、晶胞(板书)我们生物学上把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单元叫什么?(细胞)也就是说由无数个细胞排列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们人体。

同样,在晶体中,晶体也是由无数个细小的结构单元组成,我们把这些组成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称之为晶胞,它是构成晶体的基本结构。

【讲解】:晶体和晶胞的关系好比细胞于人体的关系、蜂巢与蜂室的关系,也好比墙和砖的关系。

现在我们知道了晶胞这个新名词了,那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什么叫做晶胞?1、定义:晶体中重复出现的最基本的结构单元。

(板书)【过渡】:现在我学习了晶胞的定义了,知道晶胞是晶体的一个基本结构单元,那晶胞与晶体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2晶胞与晶体的关系刚才举的例子说明了晶胞与晶体之间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但是严格地讲,这两种说法都不准确。

那晶胞与晶体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1)晶体是由数量巨大的晶胞无隙并置堆砌......而成。

那什么叫无隙并置呢?我们将晶体最基本的单元晶胞用线连起来,发现它们大多是平行六面体,而且一个仅挨着一个排列。

晶体的常识(教案)

晶体的常识(教案)

晶体的常识(全套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晶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晶体研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晶体的定义:晶体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的固体物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晶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晶体具有规则的形状。

2. 讲解晶体定义和特点:通过PPT或板书,详细讲解晶体的定义和特点。

3. 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晶体,并分析其特点。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晶体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晶体的结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

2. 培养学生对晶体结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立方晶系、六方晶系、四方晶系、正交晶系和单斜晶系。

2. 晶体结构的表示方法:晶胞、晶格和空间群。

教学活动:1. 讲解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通过PPT或板书,讲解各种晶体结构的特点和实例。

2. 展示晶体结构的图片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晶体结构的形状和结构特点。

3. 练习:让学生分析给出的晶体结构图,判断其属于哪种基本类型。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的理解和记忆。

2.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操作情况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晶体的生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晶体生长的原理和过程。

2. 培养学生对晶体生长的理解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晶体生长的原理:溶液蒸发、熔体冷却、离子注入等。

2. 晶体生长过程:成核、生长和成熟阶段。

教学活动:1. 讲解晶体生长的原理:通过PPT或板书,讲解晶体生长的原理和过程。

2. 演示晶体生长实验:进行晶体生长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晶体生长的过程。

3. 讨论:让学生分析晶体生长的速度和形状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晶体生长的原理和过程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第四章:晶体的性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晶体的一些基本性质。

高中化学晶体的教案

高中化学晶体的教案

高中化学晶体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晶体的概念,并掌握晶体的结构和特点;
2. 掌握晶体的分类及特性;
3. 了解晶体的生长原理和条件;
4. 掌握晶体的应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教学内容:
1. 晶体的概念及结构;
2. 晶体的分类及特性;
3. 晶体的生长原理和条件;
4. 晶体的应用及实际意义。

教学步骤:
一、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的晶体样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晶体,晶体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讲解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介绍晶体的分类及特性,引导学生探讨不同种类的晶体有何差异。

三、实验:设计晶体的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晶体生长的原理和条件。

四、拓展:介绍晶体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晶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五、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晶体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

六、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对晶体相关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教学资源:晶体样品、实验工具、课件资料等。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通过实验结果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晶体的常识》教案最全版

《晶体的常识》教案最全版

《晶体的常识》教案最全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晶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晶体研究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晶体的定义与分类晶体的基本特点晶体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晶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晶体的实际应用。

1.4 教学资源课件:展示晶体的图片和实例。

视频:播放晶体生长的实验过程。

1.5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晶体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晶体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晶体的实际应用。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晶体的重要性。

5. 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二章:晶体的定义与分类让学生了解晶体的定义和分类。

2.2 教学内容晶体的定义晶体的分类: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晶体的定义和分类。

2.4 教学资源课件:展示晶体的定义和分类。

2.5 教学步骤1. 复习: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 讲解:讲解晶体的定义和分类。

3. 示例:展示不同类型的晶体实例。

4. 练习:让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晶体。

5. 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三章:晶体的基本特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晶体的基本特点。

3.2 教学内容晶体的周期性结构晶体的点阵参数晶体的对称性讲授法:讲解晶体的基本特点。

互动法:引导学生探讨晶体的对称性。

3.4 教学资源课件:展示晶体的基本特点。

3.5 教学步骤1. 复习: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 讲解:讲解晶体的周期性结构、点阵参数和对称性。

3. 示例:展示晶体的对称性实例。

4. 练习:让学生分析晶体的对称性。

5. 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四章:晶体的重要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晶体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晶体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晶体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晶体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晶体的重要性。

互动法:引导学生探讨晶体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4 教学资源课件:展示晶体的重要性和应用实例。

化学选修3第三章 晶体的常识--教案

化学选修3第三章 晶体的常识--教案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以及结构决定性质的内容之后来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介绍各种各样的固体为出发点来过渡到本堂课的主题——晶体和非晶体。

而晶体和非晶体的学习是以各自的自范性和微观结构比较为切入点,进而得出得到晶体的一般途径以及晶体的常见性质和区分晶体的方法。

[学习目标]一、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的自范性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晶体呈自范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到晶体一般有三条途径:(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自范性微观结构晶体非晶体4. 晶体的熔点较__________,而非晶体的熔点_______________,区分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晶胞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是晶胞。

[方法导引]晶胞中粒子数的计算方法:晶体结构类习题最常见的题型就是已知晶胞的结构而求晶体的化学式。

解答这类习题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由晶胞构成的晶体,其化学式不一定是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多少个原子,而是表示每个晶胞中平均含有各类原子的个数,即各类原子的最简个数比。

解答这类习题,通常采用分摊法。

在一个晶胞结构中出现的多个原子,这些原子并不是只为这个晶胞所独立占有,而是为多个晶胞所共有,那么,在一个晶胞结构中出现的每个原子,这个晶体能分摊到多少比例呢。

这就是分摊法。

教资高中化学晶体教案

教资高中化学晶体教案

教资高中化学晶体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晶体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晶体的分类方法;3. 理解晶体的结构特点;4. 能够辨别晶体的结构类型;5. 掌握晶体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教学重点:1. 晶体的定义和特征;2. 晶体的分类方法;3. 晶体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1. 晶体结构的三维空间排列方式;2. 晶体的制备方法。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晶体模型和样品;3. 化学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介绍晶体的概念和重要性;2. 引导学生思考晶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讲解晶体的定义和特点;2. 分析晶体的分类方法;3. 解释晶体的结构特点和影响因素。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几种不同晶体结构的模型,并让学生观察和比较;2. 分析不同晶体结构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四、实验操作(20分钟)1. 指导学生进行晶体制备实验;2.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结果,并进行结构分析。

五、讨论交流(10分钟)1. 指导学生讨论晶体的结构类型和制备方法;2. 引导学生思考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六、总结评价(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晶体的结构和特性;2. 思考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做简短的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晶体的结构和特性展开,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增强了学生对晶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

晶体的常识 说课稿 教案

晶体的常识  说课稿  教案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教学目标】1、了解晶体的初步知识,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学会识别晶体与非晶体的结构示意图。

2、知道晶胞的概念,了解晶胞与晶体的关系,学会通过分析晶胞得出晶体的组成。

3、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觉得物质性质”的客观规律。

【教学重点】晶体、晶胞的概念。

【教学难点】计算晶胞的化学式。

【教学过程】[导入]走进化学实验室,你能见到许多固体,如蜡状的白磷(P4)、黄色的硫黄、紫黑色的碘(I2)和高锰酸钾(KMnO4)、蓝色的硫酸铜(CuSO4·5H20)、白色的碳酸钙等。

放眼世界,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矿物也都是固体。

你一定还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更多的固体,如金属、玻璃、陶瓷、砖瓦、水泥、塑料、橡胶、木材……你是否知道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绝大多数常见的固体是晶体,只有如玻璃之类的物质属于非晶体(又称玻璃体)。

晶体与非晶体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呢?今天我们开始有(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型)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就不能下泻。

晶体呈现自凝固,有时得到晶体,但凝[板书]1、晶体的自范性即晶体能白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投影]图3-1天然水晶球里的玛瑙和水晶。

[讲述]最有趣的例子是天然的水晶球。

水晶球是岩浆里熔融态的Si02侵入地壳内的空洞冷却形成的。

剖开水晶球,常见它的外层是看不到晶体外形的玛瑙,内层才是呈现晶体外形的水晶。

其实,玛瑙和水晶都是二氧化硅晶体,不同的是,玛瑙是熔融态Si02快速冷却形成的,而水晶则是热液缓慢冷却形成的。

[讨论]除以上水晶和玛瑙是熔融态冷却得到的,根据所学知识还有那些方法得到晶体?[汇报并板书]2、得到晶体一般有三条途径:(1)熔融态物质凝固;(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投影]硫晶体、碘晶体、硫酸铜晶体的获得[分组实验1]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少量碘,用一个表面皿盖在小烧杯上,并在表面皿上加少量冷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问]铜晶胞含有4个铜原子,为什么不是14个?
[讲解]我们在观察晶胞图时,千万不能忘记,晶胞只是晶体微观空间里的一个基本单元,在它的上下左右前后无隙并置地排列着无数晶胞,而且所有晶胞的形状及其内部的原子种类、个数及几何排列是完全相同的。因而,晶胞的顶角原子是8个晶胞共用的,晶胞棱上的原子是4个晶胞共用的,晶胞面上的原于是两个晶胞共用的。
4、晶体的特点①外形和内部质点排列的高度有序性;②各向异性;③晶体的熔点较固定。
二、晶胞
1、晶胞: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2、晶胞中原子占有率:顶点:1/8;边心:1/4;面心:1/2;体心:1。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投影]3-8学生探究晶胞占有原子的规律:
[学生汇报·板书]2、晶胞中原子占有率:顶点:1/8;边心:1/4;面心:1/2;体心:1。
[投影探究]图3—9依次是金属钠(Na)、金属锌(Zn)、碘(12)、金刚石(C)晶胞的示意图,数一数,它们分别平均含几个原子?
[汇报·副板书]钠、锌晶胞都是:8×1/8+1=2;碘:(8×1/8+6×1/2)×2=8;金刚石:8×1/8+6×1/2+4=8。
参考答案:1、C 2、D 3、A 4、D 5、解本题的关键是:
①要将最小重复单元在空间无限延伸从而构成整个晶体.
②要有数形结合的意识与思维方式,有正确的空间想像,明确各个结构微粒如何对一个晶胞“做贡献”,明确在空间该晶胞的一个钛原子与其他晶胞中的钛原子位置关系.
③注意灵活应用密度、质量及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注意在一个晶胞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教学目标:
1、了解晶体的有关常识,知道什么是晶体,什么是晶胞。
2、从微观角度认识晶体的排列方式,会简单计算晶胞的化学式。
3、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价值,认同“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观点,认识在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
教学重点:晶体、晶胞概念。
教学难点:计算晶胞的化学式。
5、图是超导化合物一钙钛矿晶体中最小重复单元(晶胞)的结构.请回答:
(1)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在该化合物晶体中,与某个钛离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其他钛离子共有__________个.
(3)设该化合物的式量为M,密度为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则晶体中钙离子与钛离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
[分组实验2]用显微镜观察几种晶体结构:(K2Cr2O7、KNO3、萘)
[板书]3、晶体的自范性是晶体中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宏观表象。
[投影]晶体二氧化硅与非晶体二氧化硅微粒排列情况:
[自学]晶体特点自然段。
[提问]什么是晶体的各向异性?
[板书]4、晶体的特点①外形和内部质点排列的高度有序性;②各向异性;③晶体的熔点较固定。
[讨论]除以上水晶和玛瑙是熔融态冷却得到的,根据所学知识还有那些方法得到晶体?
[汇报并板书]
2、得到晶体一般有三条途径:(1)熔融态物质凝固;(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投影]硫晶体、碘晶体、硫酸铜晶体的获得
[分组实验1]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少量碘,用一个表面皿盖在小烧杯上,并在表面皿上加少量冷水。把小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A.90°B.60°C.120°D.109°28′
3、如图所示晶体中每个阳离子A或阴离子B,均可被另一
种离子以四面体形式包围着,则该晶体对应的化学式为
A.AB B.A2B C.AB3D.A2B3
4、右面图形是石墨晶体的层面结构图,
试分析图形推测层面上每个正六边型拥有的
共价键数和碳原子数是分别:
A、6,6 B、2,4 C、2,3 D、3,2
你是否知道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绝大多数常见的固体是晶体,只有如玻璃之类的物质属于非晶体(又称玻璃体)。晶体与非晶体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呢?今天我们开始学习…。
[板书]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投影]常见的晶体(或展示实物):
[思考]晶体规则的几何外型与组成晶体的微粒在空间的存在什么关系?
[小结]略。
[作业]P671、2、3、4
[课堂练习]
1、如图是CsCl晶体的晶胞(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已知晶体中2个最近的Cs+核间距离为acm,氯化铯的式量为M,NA为阿佛加德
罗常数,则CsCl晶体的密度为(单位:克/cm3)
A、8M/a3NAB、a3M/8NA
C、M/a3NAD、a3M/NA
2、某离子晶体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X位于立方体的顶点,Y位于立方体的中心,晶体中距离最近的两个X与一个Y形成的夹角∠XYX的角度为:
[讲述]各向异性:像人们在观察大幅图案画时的视觉感受,对不同的图案画的感受当然是不同的,而对于同一幅图案画来说,由不同的方向审视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所以,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同样反映了晶体内部质点排列的有序性,而且通过这些性质可以了解晶体的内部排列与结构的一些信息。而非晶体则不具有物理性质各向异性的特点。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相关的科学视野。
[投影]表3-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自范性
微观结构
晶体
有(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型)
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的有序排列
非晶体
没有(不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型)
原子排列相对无序
[讲解]晶体的自范性即晶体能白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所谓自发过程,即自动发生的过程。不过,“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水能白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就不能下泻。晶体呈现自范性的条件之一是晶体生长的速率适当。熔融态物质冷却凝固,有时得到晶体,但凝固速率过快,常常只得到看不到多面体外形的粉末或没有规则外形的块状物。
[板书]1、晶体的自范性即晶体能白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投影]
[讲述]最有趣的例子是天然的水晶球。水晶球是岩浆里熔融态的Si02侵入地壳内的空洞冷却形成的。剖开水晶球,常见它的外层是看不到晶体外形的玛瑙,内层才是呈现晶体外形的水晶。其实,玛瑙和水晶都是二氧化硅晶体,不同的是,玛瑙是熔融态Si02快速冷却形成的,而水晶则是热液缓慢冷却形成的。
[分组探讨]1、某同学在网站土找到一张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5所示,这张图说明玻璃是不是晶体?为什么?
2.根据晶体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的特点,人们很容易识别用玻璃仿造的假宝石。你能列举出一些可能有效的方法鉴别假宝石吗?
[汇报]1、不是,因为构成玻璃的微粒许多是孤立存在的,没有形成立体网状的结构。
2、(1)玻璃无固定的熔点(2)……
教学过程:
[导课]走进化学实验室,你能见到许多固体,如蜡状的白磷(P4)、黄色的硫黄、紫黑色的碘(I2)和高锰酸钾(KMnO4)、蓝色的硫酸铜(CuSO4·5H20)、白色的碳酸钙等。放眼世界,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矿物也都是固体。你一定还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更多的固体,如金属、玻璃、陶瓷、砖瓦、水泥、塑料、橡胶、木材……
④运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使用,数据的处理要准确无误.
[答案](1) (2)6(3)
[板书计划]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1、晶体的自范性即晶体能白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2、得到晶体一般有三条途径:(1)熔融态物质凝固;(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3、晶体的自范性是晶体中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宏观表象。
[投影]蜂巢、铜晶体及铜晶胞模型:
[讲述]为了描述晶体在微观空间里原子的排列,无须画出千千万万个原子,只需在晶体微观空间里取出一个基本单元即可。这种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叫做晶胞。可用蜂巢和蜂室的关系比喻晶体和晶胞的关系。
[板书]二、晶胞
1、晶胞: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讲解]铜晶体的排列方式:整块晶体可以看作是数量巨大的晶胞“无隙并置”而成;所谓“无隙”,是指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所谓“并置”,是指所有晶胞都是平行排列的,取向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