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茎段再生的植物激素配比优化
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效应与最佳施肥量研究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马铃薯作为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具有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的特征,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方法。
本文通过分析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效应实验,研究马铃薯作物的最佳施肥量,进而实现马铃薯增产增收的目标,应用最佳的施肥模式来提升当地的经济效益。
马铃薯的产量与土壤生长条件息息相关,并且对肥料的反应比较敏感,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调节土壤中各种元素的供应能力,令马铃薯能够健康的生长发育。
因此,有必要对马铃薯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效应实验,来研究最佳施肥量,为马铃薯科学种植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一、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效应实验1、实验材料与地址的选择在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验时,需要科学合理的选择地块以及肥料,本次实验的供试肥料选择尿素、磷酸二铵以及硫酸钾。
实验的地块土质为褐色土壤,土酸碱度值为8.3,并且土质中含有3.8%的有机物质。
实验中采取水泥板进行围护,来确保地块内部马铃薯的种植规律,控制马铃薯之间的行距与行长。
2、实验方法分析在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时,可以借助以往的田间施肥经验与数据,对不同的实验地块进行方案设计,以此来得到最优的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方案。
在方案的设计当中主要利用差减法进行运算,但是实验的计算结果往往偏高,尤其是氮肥在实验田中的施用量。
鉴于此种情况,需要增设一组减少氮肥使用量的实验处理数据,比如,减少50%的氮肥使用量。
随后应用对照的方法将其与常规施肥处理和空白处理地块进行对比,形成清晰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数据对照。
在测定相关的对照数据后,对马铃薯地块施加肥料,以氮肥为基础肥,马铃薯生长苗期肥料的施加含量为40%,在现蕾期则施加22%,同时施加60%的基钾肥,100%的磷肥,并合理设置实验区的种植密度。
3、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实验地块马铃薯的产量造成了一定影响。
马铃薯的产量直接影响其经济效益,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发现,应用不同施肥处理的地块马铃薯产量明显高于空白处理地块,说明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马铃薯实验地块的产量产生了正面影响,运用校正系数法可以计算出马铃薯的最佳施肥量。
马铃薯组织培养综述

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综述摘要: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组织培养技术日益成熟,目前已大量应用于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
掌握马铃薯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影响培养结果的因素,有利于完善培养技术,解决马铃薯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如污染、褐变和玻璃化等。
目前国内专述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的文献不多,本文参考相关研究,就上述方面对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综述。
关键词:马铃薯;组织培养;影响因素;常见问题。
1 前言植物组织培养是指从植物体内取出组织或细胞,在离体的条件下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使其生存、生长、繁殖,近年来在生产实践上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马铃薯属茄科茄属植物,是粮菜兼用作物,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居世界第四位,我国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1】。
马铃薯生产中多采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在其繁殖过程中,易受病毒和细菌侵染导致产量下降,经数代积累可使种性退化【2】。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生产马铃薯的脱毒苗,缩短其生长周期,进行批量快速繁殖。
除了满足生产实践的需要,在科学研究上马铃薯是细胞培养和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模式植物之一。
因此,马铃薯组织培养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
2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体任何一个细胞都携带者一套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情况下,这些信息可以表达产生出完整的植株。
根据这一理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20世纪初建立起来,至今发展已比较成熟,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涌现新的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需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
分化了的植物根、茎、叶细胞,通过脱分化培养可以产生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是一种能迅速增殖的无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团。
愈伤组织经过进一步的分化培养,提供不同的营养和激素成分,又可再生出完整的小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常见应用领域包括脱毒和快速繁殖、育种研究、低温储存及种质库的建立、药物及其他生物制剂的工业化生产等【3】。
3 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3.1基本方法3.1.1表面灭菌由于在培养基上,真菌和细菌的生长远远快于植物试材,导致过盛生长而杀死植株。
植物移植工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移植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植物移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
3. 通过实验,提高植物移植的成功率,为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验原理植物移植工程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通过脱分化、再分化等过程,培育出具有较高成活率和繁殖能力的植株。
实验过程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适宜的植物材料: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作为移植材料。
2. 脱分化处理:通过植物激素处理,使植物材料中的细胞失去原有分化状态,形成愈伤组织。
3. 再分化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使愈伤组织分化形成根、茎、叶等器官。
4. 移植生根:将再生植株移植到适宜的土壤或基质中,使其在自然环境中生长。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选取生长健壮的番茄、黄瓜等植物作为实验材料。
2. 试剂:植物激素(如6-BA、IAA)、MS培养基、蔗糖、琼脂等。
3. 仪器设备: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水浴锅、显微镜、培养皿、剪刀、移液器等。
四、实验步骤1. 材料准备:选取生长健壮的番茄、黄瓜等植物,取其茎段、叶片等作为移植材料。
2. 材料消毒:将植物材料放入70%乙醇中浸泡3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最后放入无菌水中浸泡30分钟。
3. 脱分化培养:将消毒后的植物材料切成小块,接种到含有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中,在无菌条件下培养。
4. 再分化培养:待愈伤组织形成后,将其转移到含有不同植物激素比例的培养基中,诱导分化形成根、茎、叶等器官。
5. 移植生根:将再生植株移植到适宜的土壤或基质中,浇透水,置于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培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脱分化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植物激素浓度下,植物材料能够成功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2. 再分化培养:在适宜的植物激素比例下,愈伤组织能够分化形成根、茎、叶等器官,再生植株生长良好。
3. 移植生根:移植后的植株在适宜的土壤和环境中,能够正常生长,根系发达。
马铃薯的快速繁殖的研究

目录一立题依据---------------------------------------2 二主要研究内容-----------------------------------2 三技术路线---------------------------------------5 四要达到的技术或经济指标-------------------------6 五经济效益分析-----------------------------------9 六研究进度--------------------------------------10 七风险分析--------------------------------------10 八项目组成员------------------------------------11一立题依据(1)马铃薯是高度杂合的,因此它们的种子后代不可能与原种完全相同。
只有由无性繁殖产生的植株,在遗传上才能与其亲本植物完全相同,从而使品种的特性代代相传。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无菌条件下对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使其短期内获得遗传性一致的大量再生植株的方法称为植物离体无性繁殖。
马铃薯试管苗在光照条件下进行自养的程度大于异养。
相反,在高浓度的糖类存在的情况下,以及在无光照的限制条件下,马铃薯向着诱导生成试管薯的过程。
这样生长出来的试管薯称之为原种种薯。
(2)短枝发生型是指外植体携带的带叶茎段,在适宜的培养环境中萌发,形成完整植株,再将其剪成带叶茎段,继代再成苗的繁殖方法。
该方法与田间枝条的扦插繁殖方法类似,故又称为微型扦插。
能一次成苗,遗传性状稳定,培养过程简单,移栽成活率高。
许多花卉、葡萄、马铃薯等试管苗的繁殖常用此方法。
(3)在黑暗环境的诱导下,马铃薯试管苗可以在试管薯诱导培养基中结出种薯,且悬于茎秆上。
马铃薯试管薯是利用茎尖分生组织脱毒技术,在组织培养条件下高倍扩繁脱毒试苗,进而诱导试管苗所形成的块茎。
纯合四倍体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优化及转基因块茎的褐化鉴定

促 进不定 芽分化并提 高转化频 率 , 其不 定芽及转化 频率分 别为 1. 2 %和 8 %。 块茎褐化 的检测 结果表 明, 5 . 对 3 转 基因块茎 的褐变强度 和 P O活性 明显低于对 照( P 未转 基因 品种)且 P O活 性与褐变 强度及褐变 指数 呈正相 关 , P
L n o , 30 0 a  ̄ u 7 07
C rep n igato, un h @ga . uf orso dn uh rh ag y sue .l di l
Ab ta t I ti at l smef tr o t n fr a o l v s gtd e go at im tm fceswi src n hs r c . o os fr s i t nweei et a . rb c r eain t i e c a a on i 'n i e A eu u h
维普资讯 http://wBiblioteka
分 子 植物 育 种 ,0 6年 , 4卷 , 4期 , 53 58页 20 第 第 第 5—5
Mo e u a ln e d n , 0 6 Vo . , lc lr a t P Br e i g 2 0 , 1 No., 5 — 5 4 4 53 5 8
(。0 2 4 ,30 5 4) r . 4 ”r . 2 " =8 =7 。损伤 后 的转基 因块茎 的褐化 出现 时间及褐化 指数 明显迟于及低 于对照 。 关键 词 马铃 薯, 遗传 转化 , P P O活 性, 变 强度, 化指 数 褐 褐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马铃薯上的应用及其限量标准研究进展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马铃薯上的应用及其限量标准研究进展姜楠;韦迪哲;王瑶;姜冬梅;王蒙【摘要】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介绍了在马铃薯上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现状、主要作用,分析了国内外在马铃薯上登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限量标准、安全性评估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建议.【期刊名称】《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5页(P39-43)【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马铃薯;限量标准;风险评估【作者】姜楠;韦迪哲;王瑶;姜冬梅;王蒙【作者单位】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7;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7;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7;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7;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7【正文语种】中文目前马铃薯已成为世界上继玉米、水稻和小麦之后的第4大粮食作物。
随着马铃薯主粮化的推进,我国马铃薯种植范围越来越广泛,产业发展越来越迅速,现已成为我国调整种植结构、解决粮食安全的重要部分。
虽然传统的通过改善肥水等外部条件的栽培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但挖掘潜力已十分有限。
越来越多的现代农业新技术被应用于马铃薯的提质增产上,主要是通过外施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PGR),有目的地调控植物体内源激素系统,通过激素合成与代谢等内在机理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如运用得当,增产增效作用显著[1]。
马铃薯高效遗传转化受体体系的建立

马铃薯高效遗传转化受体体系的建立程永芳;张丽;宋玉霞【摘要】以4个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栽培种为材料,对其叶片、茎段和试管薯3种外植体再生体系进行研究,筛选与优化马铃薯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和条件,建立马铃薯高效遗传转化受体体系.结果表明:茎段较叶片愈伤组织形成速度更快、诱导率更高.其中,‘陇薯3号’愈伤组织分化效果最佳,分化率和出苗率分别达100%和175.0%.在添加1.0mg·L-1 ZT+1.0 mg·L-1 IAA+0.5mg·L-1 6-BA+0.2mg·L-1 GA的MS培养基中,4个品种的试管薯均可通过直接分化再生系统分化成苗.其中,以‘青薯168‘试管薯薯片出苗率最高(110.0%).验证了试管薯作为转化受体,受基因型的影响小,转化周期短,是马铃薯遗传转化的最佳材料,进一步建立试管薯繁育及再生体系,为马铃薯遗传转化奠定良好的基础.【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6(025)009【总页数】8页(P1350-1357)【关键词】马铃薯;茎段;试管薯;离体培养【作者】程永芳;张丽;宋玉霞【作者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宁夏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银川 750002;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银川 750021;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宁夏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银川 750002;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宁夏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银川 7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2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为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的1 a生草本块茎植物,营养价值丰富全面,是重要的粮菜兼用和工业原料作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1-2]。
目前,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5.33×106 hm2,成为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第4大主粮作物。
马铃薯组培生产流程的

马铃薯组培生产流程的马铃薯组培生产流程的探索与理解1. 引言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养殖业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在马铃薯种植中,组培生产技术被广泛采用,可实现快速繁殖优良品种和传播无病害马铃薯植株。
本文将深入探讨马铃薯组培生产流程的各个方面,帮助您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马铃薯组培生产流程的基本步骤2.1 材料准备在马铃薯组培生产流程中,首先需要确保高质量的原材料。
选择无病害、健康的马铃薯植株作为起始材料,并进行表面消毒以去除外界的污染物和病原体。
2.2 茎段切割将马铃薯茎段切割成适当的大小,使其含有一个或多个芽眼。
茎段的选择应注重选用茎尖或茎中段的组织,以获得更好的培养效果。
2.3 培养基配制制备适合马铃薯组培的培养基是组培生产流程的关键。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MS培养基和Schenk和Hildebrandt培养基等。
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激素)有助于激发茎段的芽眼分裂和发根。
2.4 培养条件调控为了促进茎段的发芽和生长,适宜的培养环境条件非常重要。
调节培养基的温度、光照和湿度等因素可以影响茎段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2.5 孵化和发芽将切割好的茎段置于含有适量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并置于恒温箱中进行孵化。
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茎段的芽眼会发生分裂和萌发,形成初级茎。
2.6 子瓣培养和愈伤组织的诱导将初级茎切割成子茎瓣并转移到含有适量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可以促进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
2.7 植株生长和播种经过适当的培养时间,愈伤组织将发育成植株,并形成根系。
此时,可以将植株取出,清洗掉培养基,并进行土壤或合适介质的播种,进行后续生长。
3. 对马铃薯组培生产流程的理解3.1 组培技术的优势马铃薯组培生产流程具有许多优势。
由于每个茎段都可以独立生长成植株,因此可以实现大规模的繁殖和生产马铃薯种苗。
在组培过程中,可对植株进行选择性生长,从而快速获得高产、耐旱和抗病性强的马铃薯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茎段再生的植物激素配比优化齐恩芳1,2,张金文1,王一航2(1.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2.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4种植物激素(6-B A、NAA、G A3、2,4-D)的4个水平对3个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陇薯6号、L K99)茎段愈伤组织生长和分化的影响,筛选出了适合不同基因型的愈伤诱导和芽分化培养基.试验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的最佳激素配比,陇薯3号为MS+6-B A2.5mg/L+NAA0.5mg/L+GA35mg/L+2,4-D1mg/L,陇薯6号为M S+6-BA2.5mg/L+NAA0.5mg/L+GA32.5mg/L+2,4-D0.5mg/L,L K99为MS+6-BA2.5 mg/L+NAA1mg/L;诱导芽分化的最佳激素配比,陇薯3号、陇薯6号为MS+6-BA3.5mg/L+NAA1mg/L+GA3 10mg/L,L K99为MS+6-BA1.5mg/L+NAA0.5mg/L+GA310mg/L. 关键词:马铃薯;愈伤诱导;芽分化;植物激素;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S311:S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4315(2006)0620014204Optimization of plant hor mone compo sition forregeneration of potato stemQI En2fang1,2,ZHAN G Ji n2wen1,WAN G Y i2hang2(1.Colle ge of Agron o my,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 sity,La nzhou730070;2.Crop Institute,G ansu Academy of Agricult ural Science s,Lanz hou730070,China)A bstract:The L16(45)ort hogonal design was adapt ed to select t he opt im um pl ant hormone co mbina2 t ion for regeneration of pot ato st em.Four pla nt hormo nes(6-B A,NAA,GA3,2,4-D)were applied at four diff ere nt le vel s to st udy t heir infl uence on t he growt h and differentiation of pot at o(Longshu No.3,Longshu No.6,L K99)st em calli.The re sult s i ndicate d t hat t he optim um medium for callus induct io n f ro m st em was MS+6-B A2.5mg/L+NAA0.5mg/L+G A35mg/L+2,4-D1mg/L for“Lo ngshu No.3”,MS+6-BA2.5mg/L+NAA0.5mg/L+GA32.5m g/L+2,4-D0.5mg/L for“Longshu No.6”and MS+6-BA2.5mg/L+NAA1m g/L fo r“L K99”.The opti mum media for i nduci ng bud differentiation f ro m stem calli were found to be M S+6-B A3.5mg/L+NAA1mg/L+G A310mg/L for“Longs hu No.3”a nd “Longshu No.6”a nd MS+6-BA1.5mg/L+NAA0.5mg/L+GA310m g/L for“L K99”. K ey w or ds:pot ato;call us i nduct ion;bud diffe rentiation;pla nt hor mone;ort hogo nal experi ment 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广泛应用,转基因技术也日趋成熟.成功的基因转化首先依赖于良好的植物受体系统的建立,受体系统的建立则主要依赖于植物组织培养再生环节,因此,建立优化的马铃薯组织培养再生系统,是遗传转化作者简介:齐恩芳(1974-),女,助理研究员,在职硕士,主要从事马铃薯组培脱毒及遗传育种研究通讯作者张金文,教授z j@收稿日期63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应用的关键.而马铃薯不同基因型之间诱导再生的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1,2],因此需要对特定品种,特定材料进行再生系统的筛选,以确定有针对性的最佳培养基.本试验以甘肃省近年来选育出的优良加工型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陇薯6号、L K99为试材,进行了最佳再生系统的筛选,对该环节中起主导作用的植物激素配比进行了研究,优化出了最佳激素配方,旨在为下一步的外源基因导入工作奠定基础2006年12月第6期14~17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JOU RNAL OF G ANSU AGR ICUL TURAL UNIVERSI TY第41卷双月刊.:.E-mail:ha ng w gsa .c n:200-04-0.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甘肃省优良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L3)、陇薯6号(L6)及L K99,由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提供.1.2 试验方法1.2.1 正交试验设计 采用L16(45)正交设计[3],考察4种植物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的影响,因子水平见表1.基本培养基为MS,含2.5%蔗糖和0.6%卡拉胶,p H值5.8.表1 正交试验因素编码表Tab.1 Coding table of L16(45)ort hogonalexperiment编码水平因素6-BA NAA GA32,4-D /mg L-1/mg L-1/mg L-1/mg L-1100002 1.50.5 2.50.53 2.5 1.0 5.0 1.04 3.5 1.510 1.5 1.2.2 愈伤组织诱导与芽分化 在超凈工作台上,取不带腋芽长0.5cm左右的试管苗茎段接种于不同处理的培养基上,每处理45个茎段,置于自然光照培养室培养(日温20~28℃,夜温15~20℃,光照时间12~14h,光照强度晴天6000l x左右,阴雨天900l x左右).培养2周后统计愈伤组织诱导率,筛选出最优激素组合并分别接种各品种的茎段外植体,待愈伤组织形成后分别转接到16个不同处理(与诱导愈伤组织的16个处理相同)的培养基上诱导芽分化,统计芽分化率.愈伤率%=愈伤化外植体数/总外植体数. 分化率%=分化芽数/总外植体数2 结果与分析2.1 愈伤组织诱导 本试验选用的3个马铃薯品种在所有正交设计组合中都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图1).茎段接种于添加植物激素的培养基1周后,部分处理上开始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有些颜色浅黄,色泽黯淡,有些颜色鲜绿;有些两端膨大不明显,结构疏松,整体形状不良;有些膨大明显,呈哑铃状,结构紧密;有些则生成长短不一的根周后统计愈伤组织诱导率(表2).对结果进行直观分析,4因素6-BA、NAA、GA3和2,4-D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能力因品种而异,各激素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陇薯3号为6-BA>2,4-D>GA3>NAA;陇薯6号为6-BA>NAA>GA3>2,4-D;L K99为6-BA>NAA>2,4-D>GA3.方差分析表明,6-BA可显著促进陇薯3号和L K99愈伤组织的形成(F=19.803,12.202>F0.05),但对陇薯6号愈伤组织的形成则影响不大,差异不显著.不含6-BA的处理易诱导生根.其它3种激素对各品种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均不显著.正高统计结果表明,陇薯3号最优激素组合是A3B2C3D3,即MS+6-BA2.5 mg/L+NAA0.5mg/L+GA35mg/L+2,4-D1 mg/L;陇薯6号最优组合是A3B2C2D2,即MS+6 -BA2.5mg/L+NAA0.5mg/L+GA32.5mg/L +2,4-D0.5m g/L;L K99最优组合是A3B3C1D1,即MS+6-BA2.5mg/L+NAA1mg/L. 各品种在最优激素组合上诱导的愈伤组织在形状、颜色及形成时间上也有差异.陇薯6号愈伤组织形成较早,接种3d便有膨大迹象,1周后已逐渐形成愈伤组织;陇薯3号和L K99愈伤形成较晚.陇薯3号和陇薯6号的愈伤组织两端膨大,绿色,组织紧密,表面呈颗粒状,L K99的愈伤组织较疏松,呈黄绿色(图1).2.2 芽分化 以激素组合A3B2C3D3、A3B2C2D2、A3B3C1D1组成的培养基分别接种陇薯3号、陇薯6号、L K99茎段,待愈伤组织形成后,转接到不同处理的培养基上,部分组合可诱导出不定芽(表2).直观分析结果表明,4种激素对陇薯3号芽分化的影响次序为6-BA>2,4-D>GA3>NAA,对陇薯6号影响次序为2,4-D>6-BA>GA3>NAA,对L K99影响次序为2,4-D=GA3>6-B A>NAA;方差分析表明,6-BA显著促进L3的芽分化(F=10.286> F0.05),6-BA是各品种芽分化的必需元素,不含6 -BA的处理很难分化成苗.2,4-D抑制各品种的芽分化,而且对L6的芽分化影响显著(F=12.196 >F5),其它因素对各品种芽分化无显著影响进一步统计计算表明,陇薯3号和陇薯6号最优激素组合为B3D,即MS+6B35L+51第6期 齐恩芳等:马铃薯茎段再生的植物激素配比优化 .20.0.A4C41-A.mg/NA A1mg/L +G A 310mg/L ;L K 99最优激素组合为A 2B 2C 4D 1,即MS +6-BA1.5mg/L +NAA0.5mg/L +G A 310m g/L.图1 愈伤组织比较Fig.1 Callus of diffe rent genotype注:1.不同处理的愈伤组织;2.陇薯6号愈伤组织;3.陇薯3号愈伤组织;4.L K99愈伤组织.表2 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的L 16(45)正交试验结果Tab.2 The callus induction and t he adventitious shoot induction re sult s of L 16(45)or thogonal experiment s序号激素愈伤率/%分化率/%6-BA NAA G A 2,4-D L3L6L K 99L3L6L K9911(0)1(0)1(0)1(0)0.000.000.000.000.000.00212(0.5)2(2.5)2(0.5)51.1166.6746.670.00 6.67 6.67313(1.0)3(5.0)3(1.0)53.3368.8946.678.89 6.67 6.67414(1.5)4(10.0)4(1.5)46.6760.0037.780.000.000.0052(1.5)12486.6764.4451.118.890.000.006223382.2288.8966.6713.3313.3313.337234266.6782.2275.5633.3333.3326.678241157.78100.00100.0020.0040.0020.0093(2.5)132100.00100.0075.5633.3333.33 6.6710324175.56100.00100.0040.0066.6733.3311331495.5680.0093.330.000.000.00123423100.00100.0077.7826.6726.6720.00134(3.5)14384.4468.8955.5646.6733.3326.6714421486.6775.5677.7826.67 6.67 6.6715432171.1197.7893.3373.3373.3313.3316443280.0068.8966.6753.3340.0013.33极差55.00 6.1118.8928.89R46.1124.4418.3316.67R53.8931.67 3.8911.67R47.787.7817.2225.00R35.0011.6721.6743.33R11.676.6715.0015.00R图 芽分化比较F T f ff 注不同处理的分化芽;L K 芽分化;3陇薯3号芽分化;陇薯6号芽分化61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6年2ig.2h e co mpa riso n o bu d di er entiatio n:1. 2.99. 4.. 3个品种的愈伤组织在不同处理上诱导出芽的时间不同,最早出芽的是陇薯6号,在A4B3C2D1组合中仅需17d便可诱导出芽.各品种的芽分化率差别也很大(图2),在所有处理中,陇薯3号和陇薯6号的分化率最高可达到73.33%,L K99最高仅为33.33%,可见马铃薯的再生存与基因型有关.3 讨论 马铃薯的再生包括愈伤组织诱导、芽原基分化、芽的伸长3个阶段,其中芽原基的分化时间很短.细胞的分化状态在诱愈时即已确定,愈伤诱导和芽原基分化可能同时进行或间隔时间很短.随着愈伤组织的增殖生长,芽原基逐步形成,随后芽原基伸长而形成不定芽.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离体培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再生培养基中激素的组配和浓度是影响再生成功与否的关键.韩善华、郑国锠[4]用2,4-D2.0mg/L,NAA0.5m g/L,6-BA0.5m g/L从马铃薯的茎段和芽诱导出了愈伤组织,用6-B A2.0mg/L,NAA0.2m g/L从茎段愈伤组织再生出了植株,频率为50%.Austi n等用NA A5.0mg/L也从马铃薯茎段诱导了愈伤组织[5],王清等[6]认为2.5mg/L的NAA和0.5 mg/L的2,4-D浓度下的茎段外植体所形成的愈伤组织较好[6].本试验使用了6-B A,NAA,2,4-D,和GA34种激素,结果表明,对诱导茎段愈伤和芽分化促进作用较大的是6-BA;促进马铃薯茎段愈伤组织形成和芽分化的最适浓度分别为2.5 mg/L和3.5mg/L,不含6-BA的处理易生根,愈伤形成晚,愈伤率低且不易分化;NAA对愈伤诱导起一定作用,但高浓度易诱导生根,对各品种分化的作用不明显,这与卢翠华[7],李娟[8]等研究结论相符;GA3对苗的分化和伸长有促进作用,双宝等[9]用6-B A3mg/L,NAA0.01mg/L从茎段诱导出了愈伤组织,4周后用GA30.3mg/L得到了再生植株.本试验在分化培养基中加入10mg/L GA3诱导了茎段愈伤分化.Shue用2,4-D3.0mg/L诱导出了马铃薯块茎愈伤组织[10].而叶彦等[11]认为2,4-D诱导愈伤效果不佳并诱发外植体生根[11].在本试验中,D可促进茎段愈伤生长,却抑制茎段愈伤组织的分化,可见诱导再生的激素条件因品种而异. 本研究应用同一种试验设计,确定了3个马铃薯品种用茎段诱导愈伤组织和芽分化的适宜激素配比,结果表明马铃薯茎段愈伤诱导和芽分化存在基因型差异,而且在两个阶段所需的生长物质种类和含量有很大差异,这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参考文献[1] Philip J Dale,K aija K Hampson.An asse ssment ofmo rphogenic a nd transfor mation efficienc y in a rra ngeof varie ties of potato(Sola num tuerosum L.)[J].Eu2p hytica,1995,(5):101~108[2] Higgins E S,Hlme J S,Shields R.Early eve nts intra nsfor ma tion of potato by Agro bacterium tumef a2cie ns[J].Plant Sci,1991,82:109~118[3] 郑少华,姜奉华.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4] 韩善华,郑国锠.马铃薯(S o L anum t uberosum L.)幼茎(芽)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J].实验生物学报, 1982,15:111~115[5] Sandra Austin,Ca ssells Alan C.Va riation betweenplants regenera ted f rom individual calli produce d f ro msepa rated potato stem cal lus cells[J].Plant ScienceLetter s,1983,31:107~114[6] 王 清,王 蒂,戴朝曦,等.奈乙酸、2,4-D对马铃薯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倍性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7,12(4):304~307[7] 卢翠华,秦 昕,武小霞,等.马铃薯极早熟品种东农303再生系统的筛选[J].中国马铃薯,2001,15(4):280~281[8] 李 娟,程智慧,张国裕.马铃薯叶片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J].西北植物学报,2004,24(4):610~614[9] 双 宝,李文芙,李文滨,等.马铃薯优化再生系统的建立[J].马铃薯杂志,1995,9(3):134~138[10] Shue2Lock L.Rege neration of plantlet s f ro m singlecells in pota toes[J].America n Pota to Journal,1977,54:575~581[11] 叶 彦,缪树华.长期继代培养马铃薯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5,()6~3371第6期 齐恩芳等:马铃薯茎段再生的植物激素配比优化 24-J.19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