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的脱毒技术

合集下载

马铃薯脱毒与快繁技术听课课件

马铃薯脱毒与快繁技术听课课件
第四节 马铃薯脱毒与快繁技术
一、马铃薯脱毒技术的概念
1、脱毒的概念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脱除植物细胞
中的病毒,生产健康的繁殖材料。
2、马铃薯脱毒技术
采用茎尖脱毒技术可以将种薯内的病毒(PLRV、 PVY、PVA、PAF、PVG、PVM、PSW)去掉,得到一定 良种繁殖体系,恢复马铃薯品种本身的生理功能和 生产特性,使之达到育种家培育品种本身的商品性 状和产量,生产优质种薯。
茎尖或几十微米的茎尖进行的培养。特点:可获无 病毒苗,操作困难,成苗时间长。
普通茎尖培养:对几毫米至几十毫米长的
茎尖、芽尖及侧芽的培养。特点:操作技术简单、 易成活、成苗时间短、繁殖速度快。
2、脱毒技术原理
• 植株体内病原菌,越靠近茎尖的感染程度越低, 生长点几乎不含或含病毒很少;(PVX和PSTVd感
光照 光质 自然光最好,日光灯其次,白炽灯最差。
光周期
采取规律的光周期,生长最好的的周期是 16h光照,8h黑暗培养。
(3) 驯化与移栽
★ 目的:为增强试管苗对温室内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 进行光、温锻炼。
★ 炼苗期温度:白天23~27℃,夜间不低于14℃。
★ 方法:移植前7d左右,将长有3~5片叶、高2~3cm 的试管苗,不开瓶口,从培养室移至温室排好。
★ 苗高6—8cm培蛭石防绿薯,1-2cm厚,约35-40d 出现气生薯,不断盖蛭石。
微型薯
微薯
四、无病毒苗的保存与繁殖
1、隔离保存
将无病毒原原种苗种植于防虫网室中,以 300目的网纱为好,可防止介体昆虫进入。
适宜的高寒冷山地,气候凉爽、虫害少,有 利于无病毒材料的繁殖;定期检测有无病毒感染, 及时将再感植株淘汰。
成2~3cm小芽,越慢越好,出芽很快的扔掉。

马铃薯脱毒及脱毒种薯繁殖技术-精品文档

马铃薯脱毒及脱毒种薯繁殖技术-精品文档

马铃薯脱毒及脱毒种薯繁殖技术一、脱毒马铃薯的增产效果及特点1、增产效果同样的品种,经过脱毒和隔离繁殖后,其结果明显不同。

脱毒后的品种植株生长健壮,产量显著增加,其增加幅度要比脱毒前至少增产30%~50%,甚至成倍增产。

退化越严重的品种,脱毒后增产效果越明显。

2、增产的原因脱毒后的马铃薯,摆脱了病毒对植株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干扰,恢复了该品种原有的生长发育特性,同时也恢复了其增产潜力,因而植株生长旺盛。

据测定,脱毒后的马铃薯,其植株叶绿素含量比退化植株增加33.4%,并且光合生产率提高14%-41.9%,植株高度增加50%以上。

3、脱毒马铃薯的特点脱毒马铃薯只是将已经侵染进植株体内的病毒脱除,但不能避免病毒的再侵染。

也就是说在繁殖和生产过程中脱毒马铃薯仍会遭到各种病毒的再侵染而重新退化。

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延缓病毒的再侵染。

脱毒马铃薯是有“有效期”的,过了有效期就应淘汰。

马铃薯繁殖、生产代数越高,再退化的就越严重。

二、脱毒技术1、茎尖剥离方法幼苗材料经过消毒处理后,将其置于解剖镜的承物台上,用左手拿镊子夹住植株,右手用解剖针剥离掉植株生长点的小叶片和叶原基,最后只保留一个生长点,这个生长点是带一个叶原基的,大小约为O.1~0.2mm。

然后用解剖针把生长点“切”下来放在培养基上,封严瓶口放于培养室内培养。

2、茎尖培养方法采用Ms基本培养基,每升添加6-BA 2mg NAA 0.5mg,盐酸吡哆素0.5mg,甘氨酸2mg,盐酸硫胺素0.4mg,烟酸0.5mg,生物素0.05mg,肌醇100mg。

温度和湿度是茎尖的主要培养条件,温度23~25℃,光照强度是3000~4000勒克斯,且光照时间为每天16小时左右。

经过30~40天的培养茎尖便有明显的增长。

大约3~4个月后就能长成小植株。

3、病毒检测病毒检测的目的,是鉴定所获得的试管苗是否将所有病毒完全脱除。

病毒检测方法有生物学和血清学两种。

目前,血清学方法应用比较普遍的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分析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分析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分析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是指在生产马铃薯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手段保证种子马铃薯不含任何病毒和真菌,从而提高种子的质量和产量。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因为马铃薯病毒性病害是致命的,往往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下面将重点分析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几个方面。

1. 选材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第一步是选择良种。

为了确保种子的质量,需要选择健康、生长良好、产量高且无病毒的马铃薯品种。

同时,还需要注意种植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选择适合该品种生长的环境条件。

2. 繁育选好良种之后,需要通过繁育来扩大种子产量。

这就要求采用科学、系统的繁育技术。

首先,需要消毒土壤和种子,除去病菌和病毒。

其次,通过人工授粉、移栽等方法加速繁殖速度。

最后,在繁育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使得繁育过程更加稳定和高效。

3. 检测繁育完成之后,需要对马铃薯种子进行检测,确保其不带有任何病毒和真菌。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检测标准也不尽相同,但总的原则是要对种子进行全面、精确的检测,确保没有漏检或误检。

4. 存储将脱毒的马铃薯种子放入储藏室存储,以确保其品质不受损害。

存储温度应该控制在2-4℃之间,同时要保持相对湿度在80%左右,防止干燥导致马铃薯种子发芽产生新的病菌和病毒。

5. 种植将脱毒的马铃薯种子种植到深度适宜的土壤中,按照预定时间和规范操作,注意把握种植测土机时机。

有条件可以加装GPS,用来标示地块边界,避免重复种植和打药。

同时,要关注土壤的pH值、充盈度等关键指标,使马铃薯的种植更加高效和稳定。

6. 防治病害尽管脱毒的马铃薯种子较之普通马铃薯种子不带病毒和真菌,但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的很多因子,如病菌污染,气温湿度异常等,都可能引发疾病。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病害防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总之,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是一项对马铃薯生产至关重要的技术,可以保证饱满成熟、无病无虫的马铃薯品种加速稳定地进行繁育和生产。

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分析

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分析

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分析脱毒马铃薯是指通过生物技术繁殖技术,去除马铃薯病毒、细菌和其他病原体,得到健康的种子马铃薯。

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减低病虫害的影响,提高农民收益。

脱毒马铃薯繁殖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组织培养。

采取高效的力学作用和化学方法,从马铃薯组织中分离出无病毒的细胞或细胞团,并再次培养和繁殖出植株。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能够大量繁殖高品质、无病毒的马铃薯品种。

二是与抗病品种进行杂交。

将马铃薯与抗病品种进行杂交,通过杂交产生的后代筛选出无病毒、不易感染病害的杂交品种。

这种方法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优良品种,但它的优点是可以采用自然繁殖方法,降低繁殖成本。

脱毒马铃薯的种植技术与普通马铃薯种植技术相似,但需要进行特殊的预防措施,以确保较高的收成和品质。

下面是一些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方面的注意事项:一、选好种子:选择具有高产、抗病性能的种子进行种植。

这些种子经过脱毒处理,能够抵御常见的疾病和害虫侵害,对提高产量和品质非常有帮助。

二、合理施肥:脱毒马铃薯需要合理施肥,保证土壤富含营养物质。

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检测和改良,利用有机肥料和矿物肥料进行施肥,保证马铃薯的生长需要。

三、灌溉管理:脱毒马铃薯需要克服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的困难,特别是在干燥的地区。

灌溉要定时定量,避免过度或不足灌溉,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四、防治病虫害:脱毒马铃薯栽培时需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及时识别和处理它们的侵害。

此外,病虫害防治需要结合天气状况、耕作管理措施等多种因素进行。

总的来说,脱毒马铃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

正确的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对提高农民收益和国家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多年的实践,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马铃薯茎尖脱毒及脱毒苗快繁技术操作规程

马铃薯茎尖脱毒及脱毒苗快繁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1 茎尖脱毒技术操作规程 (1)1.1 设备条件 (1)1.1.1 试剂配置室 (1)1.1.2 洗涤及灭菌室 (2)1.1.3 无菌室 (2)1.1.4 培养室 (2)1.2 材料的选择 (2)1.3 类病毒和病毒的检测 (2)1.3. 1 类病毒的检测 (2)1.3.2 病毒检测 (9)1.3.3 脱毒材料热处理 (13)1.4 培养基的制备 (13)1.4.1 培养基母液配制 (13)1.4.2 培养基配制 (15)1.5 外植体灭菌 (17)1.6 茎尖剥离前消毒 (17)1.7 茎尖剥离与接种 (17)1.8 培养 (17)1.9病毒检测筛选脱毒苗 (17)1.10 品种典型性鉴定 (18)2 脱毒苗快繁技术操作规程 (18)2.1 茎切段培养基繁殖 (19)2.1.1 扩繁前的准备工作 (19)2.1.2 茎切段和接种 (19)2.1.3 培养 (19)2.2 扦插苗扩繁 (21)2.2.1 培养基础苗 (21)2.2.2 基础苗移栽 (21)2.2.3 基础苗剪切 (21)2.2.4 基础苗切段后的管理 (22)2.2.5 扦插苗 (22)2.2.6 扦插苗管理 (23)马铃薯茎尖脱毒及脱毒苗快繁技术操作规程1 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操作规程马铃薯健康种薯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利用茎尖脱毒快繁技术生产无病毒种薯、田间系选生产良种和实生种子生产无毒实生薯等,其中植物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技术(即茎尖脱毒)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茎尖脱毒技术是根据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和茎尖分生组织带毒少的原理,结合使用钝化病毒的热处理方法,通过剥离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培养获得脱毒植株。

这一技术具有周期短、效率高、能与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相结合等特点。

目前除一些类病毒外,绝大多数植株病毒都可以通过茎尖脱毒技术进行脱除。

经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经病毒检测并确认其不带病毒后可进一步利用,对仍带有病毒的株系进行淘汰或再脱毒。

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技术要点

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技术要点
水, 注意控制好 浇水量 , 不宜过大 。在浇水时 可随水 冲入化肥 水, 但化肥的种类要求很严 , 要求挥发量小或不挥发 , 在低温 且
灵、 绿亨一号等杀菌剂及时 涂抹防治 , 阻止病菌 浸入危害 。将 去掉的老叶清出棚外深埋 , 防止病菌的传染 。 2 采 用吊秧栽培 管理 吊秧是调节长势 、增加 生长空间 、 . 3 合理利用光能 、 增产增效 的一 种新 的栽培措施 。在吊秧栽培中 应注意 以下 几点 : 吊绳 要选择抗老化 的聚乙烯高 密度塑料线 ; 铁丝架设高 度控 制在距离棚膜 3c 0m左右 , 如果架设过矮会 影 响棚室空 间利用率 ;吊绳 的方法是下端用 一活扣固定在植株 上或用死扣 系在 叶柄上 ,上端 用活扣 系在 铁丝上并应 多余一 部分 , 以便后期落秧时随 秧一起下落 ; 吊绳调节瓜秧 的长 利用 势 。如果瓜秧长势过 旺或出现徒长 , 要将 生长 点向下弯 曲 , 如 果 瓜秧 长势较弱 , 要把生长点夹在吊绳缝中让 其直立 生长 。通 过 吊秧 ,还可以控制 瓜秧的生长 点由南到北成为一 稍微倾斜 的斜线 , 达到北高南低 , 以使受光均匀 , 产量一致 。
技 术版 块

园艺
is ub u Ji h ank i J shu b n k a a u
技 术l

1法 国 冬 玉 西 葫 芦 的 经 济效 益 .
不暴露 在空气中 , 待温 室内干燥 后 自然变黄枯 萎 ; 次去叶数 每
冬玉西葫芦 是从法国 引进 的极 耐寒越冬 1光 温室栽培 的 9 优 良品 种 ,并在 公主 岭 大 岭 乡温 室 试 种成 功 。每 栋 温 室 (0 m2平均产西葫芦 2 0k , 60 ) 5 0 g 在市 场上平均批 发价是 0 . 9元 /g每栋温室收入 90 元 。 k, 00 每栋温室年产值 6 万元 , 扣除每栋 费用 1 . 5万元 , 每栋年纯收入 45 .万元 。

彩肉鲜食马铃薯LC410—2高效脱毒制种技术

彩肉鲜食马铃薯LC410—2高效脱毒制种技术

紫 红 色 , 肉均 一 、 红 色 ; 苗 生 长 势 强 , 株 繁 茂 ; 薯 玫 幼 成
结 薯 集 中 , 单株 结 薯 4 7个 ,大 中薯 率 8 %以 上 ;  ̄ 0 抗
简 易 钢 架 大 棚 ,搭 上 防 虫 网 和遮 光 率 5 %的遮 阳 网 , 0 棚 内 用 2层 砖 隔成 宽 1m, 1 作 苗 床 , 蛭 石 倒 长 0m 将
1 脱 毒原 原 种 生 产 . 2
① 建 立 苗床
选 择 平 整 连 片 土地 , 面压 实 , 扫 地 清
杂 草 垃 圾 , 毒 后 铺 设 4 目( 径 03 1mm) 纱 , 消 0 孔 .5 网 以 防浇 水 后 地 面 塌 陷 及杂 草 人 侵 。人 工 搭 建 宽 7 8m 的 -
好 的 薯 块 用 5 %多 菌 灵 10 0倍 液 、0 0 0 2 %盐 酸 吗 啉 双
素 可 湿 性 粉 剂 20 0 液 杀 菌 消 毒 。消 毒 后 晾 晒 4 6 0 倍 - 天 , 后搭 建 防虫 网棚 。定植 行距 9a 株 距 6a 移 然 m, m, 栽 深 度 2 ~ . a 为 宜 ,具体 情 况 根 据 试 管 苗 长 度 而 . 3 m 5 5
入 苗 床 刮 平 ,厚 度 8 1 m。 浇 足 水 后 即 可 移 栽 试 管 ~ 0a
苗。
病 、 产 、 原糖含量低 、 色素含量高 ; 菜用 外 , 高 还 花 除 其
炸 片炸 条 色 泽鲜 艳 美 观 。作 为 甘肃 农 业 科 学 院 选 育 的 第 一 个 性 状 优 良的彩 肉鲜 食 马 铃薯 新 品系 ,具 有 良好
(w g 6 , 原 青年 创 新 人 才扶 持 计 划项 目 J z一 ) 陇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分析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分析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分析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和检疫措施,将携带病毒、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马铃薯种薯清除病毒,并且确保种植的马铃薯健康,不受病害侵害。

下面对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进行分析。

种薯选择是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要环节。

选择健康、无病原体侵染的种薯非常关键,可以选择通过组织培养、磺胺糖处理等方式获得健康种薯。

在选择种薯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适应性进行选择,以提高抗病能力和产量。

对种薯进行处理是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常采用热水处理、化学处理、离子注射等方式对种薯进行处理,以杀灭或阻止病原体对种薯的侵染。

处理的时间、温度、浓度等参数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以确保处理效果。

无菌播种也是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之一。

种植马铃薯时,要保持场地和播种设备的无菌,避免土壤和其他介质中的病原体对马铃薯的侵染。

播种前可以进行田间消毒,处理种植土壤,消灭一些病原体。

合理的田间管理也是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关键。

要对土壤进行充足的管理和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水分。

要科学安排种植密度,适时施肥、病防治、灌溉等工作。

定期进行病原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

严格的检疫工作也是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中之重。

在种植过程中要加强病原体检测,做好病害防控工作。

在运输、贮存和销售过程中要加强检验和监管,确保种植的马铃薯不受到病害的侵害和传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在于选择健康的种薯、合理处理种薯、无菌播种、田间管理和严格检疫工作,以确保种植的马铃薯健康无病害。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病害发生率,提高产量和质量,从而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进一步完善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的脱毒技术
【摘要】本文遵从马铃薯在我国种植面积广泛包含内蒙古,甘肃,山西,天津等省,以及我国人民的偏爱,同时也出于自己家乡的种植实况,希望对马良书的脱毒技术的深入技术的学习,可以给自己的家乡带来一些实质的技术。

特此对马铃薯的需求,退化,脱毒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马铃薯退化脱毒
马铃薯是我国四大粮食作为之一,目前在我国的栽培面积大约有500多万公顷,已经成为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但在其繁殖过程中退化问题比较严重,症状是叶片卷缩,产量降低,实验研究表明,病毒浸染是其退化的根源。

由于土豆在食品,工业,医药,化工等行业是重要的原料。

比如我们常喝的酸奶里面的就加入了土豆变形淀粉作为增稠剂,冰激凌中70%都是土豆粉。

在饲料工业中,甲鱼,鳗鱼饲料是漂浮在水中供鱼食用的,而饲料中土豆精淀粉就是最后的黏结剂。

包括在造纸业中,土豆淀粉将纤维组织粘结在一起。

就连石油钻井也离不开土豆,因为土豆的预糊化淀粉具有抗高温和耐高温和高压的特性,可以做钻井中的稠度稳定剂,能有效的控制泥浆水分的滤失。

由此看来马铃薯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我们今天就把研究方向放在马铃薯的脱毒技术。

我们先通过了解马铃薯的退化和病毒来源来进行“对症下药”。

1.种薯退化原因及病毒传播的途径
1.1种薯退化
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均易感染多种病毒病.在我国马铃薯产区危害马铃薯的主要病毒和类病毒有: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A病毒(PV A)、马铃薯s病毒(PVS),还有一种类病毒一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Wd)。

其中PVY、PLRV、PVX是危害马铃薯最严重的病毒。

田间表现使植株矮小。

叶片翻卷、花叶、皱缩。

马铃薯品种种性退化,品质变劣,甚至失去种用价值,使马铃薯种薯退化。

1.2 种薯退化的危害
马铃薯病毒对植株的危害主要是阻碍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破坏叶绿体结构,改变叶型,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其他功能,导致植株生理代谢紊乱、活性降低,表现出花叶型、卷叶型和皱叶型症状,造成大面积的减产和直接经济损失,其程度最低在10%以上,最高可达90%。

在生产中,马铃薯病毒病经常是由多种病毒混合侵染而造成严重减产,如PvY与PVX复合侵染可减产80%左右。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马铃薯生产由病毒造成的减产至少为20%,我国种薯退化所引起的产量损失在30%以上。

马铃薯种薯的退化问题在我国普遍存在,一般海拔高、地理纬度高、气候冷凉地区或高寒区程度轻而慢,品种的优良种性保持的年限长,故生长上应用的年限也长;而低纬度、低海拔、气温高的平川地区则退化快,且严重,一个好的品种只能种植2—3年,有的甚至仅能种植1年。

马铃薯病毒病犹如癌症,一旦感病就终身带毒,无法由药剂防治,必定会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和品质降低,经济效益低下,使生产无法进行。

解决种薯退化不仅是世
界而且也是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的关键问题。

1.3 种薯病毒的传播途径
马铃薯的种薯的病毒传播是需要直接传播,媒介传播,土壤传播。

1.3.1 接触传播——-指感病植株伤口流出的汁液侵染健康植株的伤口时发生的病毒传播。

有的接触传播是通过机械传播和接触传播的,其中主要是由农事操作引起病健植
株体之间的摩擦、接触而发生的汁液传播,最易于在叶片上发生。

通过接触传播的病毒和类病毒主要有PVX、PVS及PV A。

1.3.2 媒介传播——介体传播指昆虫、线虫和真菌在病健株间取食、危害所导致的病毒传播,其中昆虫是主要的传毒介体。

昆虫可传播多种病毒,如PLRV、PVY、PVS、PV A等病毒。

蚜虫仅仅在获得病毒后的几分钟之内保持带毒状态,随后经过蜕皮失去传播这种病毒的能力。

通过这一传播类型的病毒有PvY、PVS、PVM、PV A。

持久性传播有几个特征:①在摄食过程中病毒被获取和接种,此过程在15 IIlin内开始。

②病毒在蚜虫体内复制繁殖。

③经过蜕皮病毒仍被保留在蚜虫体内。

@PLRV病毒能存活在蚜虫的血淋巴中,并在循环系统中循环且能发生繁殖。

PLRV是唯一一种已知在马铃薯中以持久方式传播的病毒,蚜虫可终生带有卷叶病毒。

线虫可以传
播烟草脆裂病毒(7mV)和蕃茄黑环病毒(TBRv)感染马铃薯。

能传播病毒的真菌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一年以上。

癌肿病菌可传播PVX。

2.马铃薯的脱毒技术
2.1 物理方法
物理学方法高温、低温处理待脱毒材料,控制马铃薯退化。

其中热处理是最古老、最有效的方法,利用病毒和寄主植物对高温忍耐性的差异.可以使寄主体内的病毒失活,而寄主继续存活。

马铃薯卷叶病毒和马铃薯A病毒、马铃薯Y病毒不进行热处理,直接取O.1_o.2mm的茎尖进行培养.操作适当可得到无此病毒植株。

但PVX和PVS的脱毒率却小于1%.当从热处理的植株上剥取茎尖培养时.PVS的脱毒率提高至11.4%,要得到完全无病毒的马铃薯植株必须进行热处理。

MeIIor和stace—smih(1977l研究了热处理和茎尖大小对去除马铃薯x病毒和马铃薯s病毒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茎尖培养与热处N(35。

38。

C 处理8—18周)结合可有效地脱毒。

但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在脱除病毒的同时,也会钝化寄主组织中的抗病毒因子。

两种温度交替使用效果好.2005年盖琼辉研究表明:热处理方法以每天4个小时40℃和20个小时25℃的变温处理4周的方法脱毒效果最好.然后剥取带1~3个叶原基的茎尖进行脱毒可获得脱毒苗率高达71.26%o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是一种很难汰除的病毒。

结合热处理进行茎尖脱毒未获得成功。

1980年Lizarrage,R.E.etal用茎尖组织培养结合低温预处理方法.即在6—80C处理3个月,脱去PSTVd的百分率为53%.而在8。

C下处理3个月,脱毒率为30%。

进一步试验表明:将感染PSTVd的块茎在4℃条件下处理3个月,然后在10℃下发芽.只切取生长椎.脱毒率为54.5%。

李灿辉(2000)等人对材料进行长时间(4个月以上)的低温(6—8℃洳理,再进行分生组织剥离和培养,对于脱除类病毒具有良好的效果嗍。

低温处理汰除其它病毒的研究报道的很少。

2.2 化学处理
2.1脱毒前材料化学处理
美国德克萨斯州A&M大学研究人员C.Zapata.J.Millerdr.和R.H.Smith 总结了一种方法,步骤是:(1)先用三唑核苷在液体培养基中处理各感病株的优质茎(至少含5个节),(2)于温室培养5天,(3)处理茎置于32—35℃热处理25天.从侧枝除去5个顶芽,置于室温下的固体培养基里培养。

此方法操作简单。

脱毒效率高。

但国内还没见过试用此方法的报道悯。

2.2培养过程中加入抑制剂处理
化学治疗剂能提高培养基中去除病毒的能力。

如在培养基中加入碱性孔雀绿、2,4一D和硫尿嘧啶等病毒抑制剂。

能显著提高产生无病毒植株的百分率。

在甘薯薹尖培养脱毒研究中发现。

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髑制剂f一种病毒钝化剂)虽稍微抑制r茎尖的发育.但可以提高脱毒率,Ts制剂对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是否有相同的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探}押。

病毒唑对PVX、PvY等十几种植物病毒有抗病毒活性,对这些病毒的田问防效一般在30%一60%之间旧。

Cas—sells,A?C等将病毒唑加入培养基中。

培养马铃薯的分生组织和外植体.可脱除马铃薯的x、Y、S和M病毒嘲。

3.试验结果分析
马铃薯的退化是因为马铃薯的无性繁殖,如今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 病毒(PVY)、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A病毒(PV A)、马铃薯s病毒(PVS),还有一种类病毒一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Wd)。

这六种病毒对于农民种植马铃薯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马铃薯进行脱毒方向的研究,发现马铃薯卷叶病毒和马铃薯A病毒、马铃薯Y病毒,无需进行热处理,只要将窃取茎尖0.1mm到0.2mm。

铃薯x病毒和马铃薯s病毒,热处理方法以每天4个小时40℃和20个小时25℃的变温处理4周的方法脱毒效果最好。

脱毒的效率可高达71.26%。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在4℃条件下处理3个月,然后在10℃下发芽.只切取生长椎.脱毒率为54.5%。

化学过程则是针对脱毒的材料和培养种薯工程中进行相应的化学试剂处理。

化学处理相应的方便。

4.发展前景
马铃薯的脱毒技术有效的解决了马铃薯病毒带来的马铃薯种薯的困扰,大大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给广大种植马铃薯的农户以及相关产业带来了大大的希望,也提高了农民和相关产业的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