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脱毒技术
脱毒马铃薯繁育技术要点

脱毒马铃薯繁育技术要点
脱毒马铃薯繁育技术要点是一种有效的繁育马铃薯的方法,具有
重要的意义。
其要点包括:
1.选择健康的马铃薯种子:选择没有病虫害的马铃薯种子,这是
脱毒马铃薯繁育技术的关键。
2.繁殖时避免病菌污染:在繁殖期间,要避免病菌的污染,可以
采用“有害无菌”技术,即在无菌培养室中进行。
3.消除病毒污染:在脱毒繁殖马铃薯时,要消除其中的病毒污染,避免病毒滋生。
4.利用抗病性强的品种繁殖:选用抗病性强的马铃薯品种进行繁殖,有助于提高繁育的成功率。
5.采用生物技术繁育: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进行脱毒马铃薯的繁育,可以大大提高繁育的效率。
综上所述,脱毒马铃薯繁育技术要点包括选择健康的种子、避免
病菌污染、消除病毒污染、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繁育以及采用生
物技术繁育等。
这些要点可以提高马铃薯繁育的效率和成活率,并且
可以保证种子的质量和健康,对于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

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0引言马铃薯在营养繁殖时易受病毒浸染,并且在植株内增殖、转运和积累于所结块茎中,随着世代传递,病毒危害逐年加重,一般可减产50%以上。
研究发现,大约有30多种病毒感染马铃薯,并引起品种退化。
通过微茎尖组织培养技术能从马铃薯体内脱除PLKV、PVY、PV A、PAF、PVG、PVM、PSV等病毒,因此采用组培技术,通过良种繁殖体系,能够生产出优质脱毒种薯,保证马铃薯优质、高产、稳产。
1.脱毒种薯生产程序采取微茎尖组织培养的方法,诱导出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或指示植物方法鉴定马铃薯病毒和类病毒,经鉴定后,无主要病毒及类病毒的试管苗可定为脱毒试管基础苗。
试管基础苗在无菌条件下,采用固体、液体培养基相结合方法,进行扩繁基础苗,在防虫网室栽植或封闭温室扦插,生产出原原种(或称脱毒小薯)。
用原原种在一定隔离条件下生产原种1代,以后逐级称为原种2代良种1代、良种2代。
2.茎尖培养脱毒2.1.取材和培养在选定的马铃薯品种田中,选取株型标准且长势较好的植株,直接取其茎尖或取其成熟后的薯块在室内发芽。
芽经热处理(38℃)2周,然后取顶芽或侧芽的1cm的茎尖,在自来水下冲洗1h左右,无菌条件下先用95%酒精迅速浸润组织,再用5%漂白粉溶液浸泡5~10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2~3次。
为了减少污染机会,可将块茎彻底消毒后,放在无菌容器培养,然后再去茎尖。
分离茎尖时,把消毒好的芽放在解剖镜下仔细剥离,逐层剥去幼叶,露出圆滑的生长点,可以留2个叶原基(约0.1mm),随即接种于MS液体培养基上,每升加0.1mg IAA、0.1mg GA3、PH5.8。
也可White培养基,附加0.1~1mg/L的NAA和0.05 mg /L的BA(培养基在培养器皿底部的厚度约1cm左右)。
培养器皿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后在无菌状态下将适量的培养基加入以供接种使用,接种必须在无菌培养室中无菌状态下进行。
培养条件:21-25℃、3000Lx、16h/d。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分析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分析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技术,它能够有效预防病毒病害,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脱毒种苗的培育和种植技术需要注意很多细节,下面就来对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进行分析。
一、脱毒马铃薯种苗的培育1. 选择优良的种薯脱毒种苗的培育首先要选择优良的种薯,要求种薯外形完整,无伤痕、无病斑,色泽均匀,无病虫害,种薯的生长势强、病毒负载低。
通常,可以选择种植马铃薯病毒抵抗性较强的品种,以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
2. 进行体外消毒消毒种薯是脱毒种苗培育的关键环节。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浸泡法、喷雾法和热水浸种法。
消毒能够杀死种薯表面的病毒、病菌和真菌,减少病毒在种苗中的传播。
3.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技术是脱毒种苗培育的有效手段,它通过离体培养的方式,去除种薯中的病毒。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出的脱毒种苗质量较高,病毒负载低,可以有效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1. 土壤选择脱毒马铃薯的种植需要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土壤的pH值应在5.5-6.5之间,土层深厚,土质疏松。
同时要避免连作地块,减少病毒在土壤中的积累。
2. 种植密度脱毒马铃薯的种植密度应根据品种、地块条件和栽培方式灵活确定,一般为40~60cm×25~30cm。
在一定程度上,较高的密植能够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3. 施肥管理脱毒马铃薯的施肥要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
一般来说,可以在播种前期和生长期进行追肥,适当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产量。
4. 病虫害防治脱毒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可以采用轮作休耕、合理搭配、定期清洁、喷施农药等措施,减少病毒在种植过程中的传播和侵害,保证脱毒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
5. 防控气候灾害在脱毒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要注意防控气候灾害。
要防止干旱、水涝、冷害等灾害对马铃薯的影响,及时采取措施,保障脱毒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在于脱毒种苗的培育和种植管理。
马铃薯脱毒技术

参考文献: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郭保密、尹韵绮、张 岳
马铃薯脱毒技术
一、马铃薯脱毒的原因
马铃薯是块茎繁殖的作 物,在生长期易被病毒侵染 造成病毒性退化,并且常常 受到晚疫病、软腐病等多种 病害的威胁,使得本属于高 产作物的马铃薯常常不能高 产稳产。所以,必须种植进 行脱毒处理的马铃薯,才能 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二、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原因
马铃薯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 的,根尖和芽尖的分生组织含病毒量少或不含 病毒,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3 2 、分生组织缺乏真正的维管组织,大多数病 1、高浓度的生长素,分生组织的生长素浓度 、分生组织旺盛的新陈代谢活动。病毒的复 毒在植株内通过韧皮部进行迁移,或在细胞间 通常很高,可能影响病毒的复制。 制须利用寄主的代谢过程,无法与分生组织旺 通过胞间连丝传输,因为细胞与细胞间的移动 盛的代谢活动竞争。 速度较慢,在快速分裂的组织中病毒浓度高峰 被推迟。
三、茎尖脱毒的原理
马铃薯脱毒的原理:
1.细胞全能性学说。 2.利用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的不均匀 性,即根尖和芽尖的分生组织含病毒 量少或不含病毒的特性。
四、茎尖组织培养
茎尖组织培养的主要步骤:
2. 用人工培植培养基,培育出无毒的试管苗。 1.在无菌操作的条件下,剥离马铃薯的茎 4. 以脱毒试管苗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 3. 将茎尖组培苗进行病毒检测,淘汰仍有病毒 5. 基效果与茎尖的大小 织快繁,得到大量脱毒试管苗。 的茎尖。 苗切繁主要是剪取顶部芽尖茎段(主茎芽 直接相关,由于病毒浓度在茎尖附近呈递减分 尖和腋芽芽尖)直接扦插。 布,因此茎尖越小脱毒效果越理想,但茎尖越 小就越难成活。
马铃薯脱毒栽培的技术

马铃薯脱毒栽培的技术马铃薯脱毒原种是用庇护设施下生产的脱毒微型薯作种薯,在高海拔冷凉山区、有一定隔离条件的土地上繁育优良种薯的一种生产方式。
主要以繁育马铃薯脱毒良种为目的,与大田栽培方式有所不同。
一、精细整地、浅种浅盖在挑选质地疏松(砂性强)、肥力好地块的基础上,举行深翻和两三次耖耙碎垡,使耕作层垡细土松。
用牛抽沟播种施肥后,用锄头举行浅盖土,盖种深度3-5厘米,才干保证出苗齐、快。
二、分次施肥、合理密植脱毒微型薯(单薯重210g)种薯小,芽眼少且芽弱,*性施60-80公斤专用肥作底肥会烧种薯和苗,要求一半作底肥,一半作追肥。
脱毒微型薯种薯个头小,生长发育而成的植株分枝也相对矮小,增强播种密度才干得到高产。
25g重的种薯,密度60008000株/亩,510g重的种薯40006000株/亩。
单垄种植,行距0.50.6米,株距0.180.25米。
三、适时播种、准时中耕锄草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为宜。
宣威春寒比较严峻,适时播种很关键,如播种过早,出苗时较长时光处于干燥,又无浇灌条件,植株尚未生长扩展,地下就结薯争夺养份了,自然不能得到好的产量。
要解决好这一冲突,惟独适当推迟播种期,使之出苗后临近或进入雨季,田间土壤墒情好,有利根茎叶生长,充分发挥马铃薯速生性优势,很快长成茂密而茁壮的植株,从而得到优质丰产。
准时中耕锄草在原种生产上也是重要环节,如把大薯块作种说成娘壮儿肥,那微型薯作种繁殖原种就是娘弱儿瘦,弱瘦的植株与杂草的竞争力就比较差,应尽早薅锄,晒死杂草,增进幼苗生长。
四、提早追肥、分次培土马铃薯出少数生育期比较长的晚熟品种外,普通不举行追肥。
繁殖原种采纳追肥是考虑脱毒微型薯的出苗问题,因此,齐苗后尽早结合中耕举行追肥,增进幼苗迅速生长。
普通在齐苗后一周内举行。
脱毒微型种薯作种,幼苗弱小,生长量也就小,必需分次培土,普通培土2至3次。
确保植株有效光合细叶面积不被所培土埋葬,才干使植株充分生长发育。
马铃薯种薯脱毒及防止退化的主要措施

马铃薯种薯脱毒及防止退化的主要措施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是种薯脱毒和防止退化是种植马铃薯的重要问题。
以下是马铃薯种薯脱毒及防止退化的主要措施。
一、马铃薯种薯脱毒的主要措施1.选择健康的种薯健康的种薯是脱毒的前提。
在选择种薯时,应选择外观完整、无病虫害、无霉变、无机械损伤的种薯。
同时,还应注意选择与当地气候适应的品种。
2.种薯热水处理将种薯放入温度为50-55℃的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放入温度为40℃的水中浸泡30分钟,最后放入温度为30℃的水中浸泡30分钟。
这样可以有效地杀死种薯表面的病菌和病毒。
3.化学药剂处理可以使用氯化汞、氯化钠、氯化钾等化学药剂进行处理。
但是,使用化学药剂处理种薯需要注意药剂的浓度和处理时间,过高的浓度和过长的时间会对种薯产生不良影响。
4.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是一种高效的种薯脱毒方法。
通过将种薯的组织培养在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可以有效地去除病毒和病菌。
二、马铃薯种薯防止退化的主要措施1.定期更新种薯种薯的品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因此需要定期更新种薯。
一般情况下,每3-5年更新一次种薯。
2.科学管理种薯种薯的管理对于防止退化非常重要。
应该注意控制种薯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避免种薯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3.加强田间管理在种植马铃薯的过程中,应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防治病虫害,及时清除病株和虫害,避免病毒和病菌的传播。
4.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也是防止种薯退化的重要措施。
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种植马铃薯。
综上所述,马铃薯种薯脱毒及防止退化的主要措施包括选择健康的种薯、种薯热水处理、化学药剂处理、组织培养、定期更新种薯、科学管理种薯、加强田间管理和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
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证种薯的健康和品质,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马铃薯茎尖脱毒及脱毒苗快繁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1 茎尖脱毒技术操作规程 (1)1.1 设备条件 (1)1.1.1 试剂配置室 (1)1.1.2 洗涤及灭菌室 (2)1.1.3 无菌室 (2)1.1.4 培养室 (2)1.2 材料的选择 (2)1.3 类病毒和病毒的检测 (2)1.3. 1 类病毒的检测 (2)1.3.2 病毒检测 (9)1.3.3 脱毒材料热处理 (13)1.4 培养基的制备 (13)1.4.1 培养基母液配制 (13)1.4.2 培养基配制 (15)1.5 外植体灭菌 (17)1.6 茎尖剥离前消毒 (17)1.7 茎尖剥离与接种 (17)1.8 培养 (17)1.9病毒检测筛选脱毒苗 (17)1.10 品种典型性鉴定 (18)2 脱毒苗快繁技术操作规程 (18)2.1 茎切段培养基繁殖 (19)2.1.1 扩繁前的准备工作 (19)2.1.2 茎切段和接种 (19)2.1.3 培养 (19)2.2 扦插苗扩繁 (21)2.2.1 培养基础苗 (21)2.2.2 基础苗移栽 (21)2.2.3 基础苗剪切 (21)2.2.4 基础苗切段后的管理 (22)2.2.5 扦插苗 (22)2.2.6 扦插苗管理 (23)马铃薯茎尖脱毒及脱毒苗快繁技术操作规程1 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操作规程马铃薯健康种薯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利用茎尖脱毒快繁技术生产无病毒种薯、田间系选生产良种和实生种子生产无毒实生薯等,其中植物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技术(即茎尖脱毒)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茎尖脱毒技术是根据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和茎尖分生组织带毒少的原理,结合使用钝化病毒的热处理方法,通过剥离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培养获得脱毒植株。
这一技术具有周期短、效率高、能与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相结合等特点。
目前除一些类病毒外,绝大多数植株病毒都可以通过茎尖脱毒技术进行脱除。
经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经病毒检测并确认其不带病毒后可进一步利用,对仍带有病毒的株系进行淘汰或再脱毒。
脱毒马铃薯技术简介

脱毒马铃薯马铃薯(土豆)主要是以块茎繁殖为主的作物,在生长期易被病毒侵染造成病毒性退化,且常受晚疫病、软腐病等多种病害威胁,使本属于高产作物的马铃薯常常不能高产稳产,所以必须种植脱除病毒的马铃薯,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脱毒马铃薯是对茎尖脱毒后用组织培养(植物克隆)技术获得的。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是经诱导产生的试管薯或经扦插获得的马铃薯。
用脱毒原原种播种,收获后获得的种子叫原种;使用原种繁殖的种薯叫原种一代;再用原种一代繁殖的叫原种二代;原种二代繁殖后就成为生产用种;生产用种播种后获得商品薯。
脱毒马铃薯与不脱毒马铃薯的区别是:脱毒马铃薯最大的特点是高产稳产,每亩可产2000——2500kg,最高产量可达到3500——4000kg,而不脱毒马铃薯的亩产才500kg左右。
科学证明:种植脱毒马铃薯种薯比不脱毒的可增产40%。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块茎小(1——10g),也称为微薯,因为种子小,农民购买后即可随身携带,运输方便,省下运费开支。
用脱毒马铃薯生产的商品薯,由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纤维素、脂肪、多种维生素等,许多国家除了将它作为粮食作物外,还有些国家把它当成健康食品。
根据马铃薯食品加工要求的不同,也需要这样的脱毒马铃薯。
因此从农业生产的方向还是市场前景看,种植脱毒马铃薯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近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3亿亩左右,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主,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大生产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一半。
从国家看,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我国种植面积7500万亩,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25%,亚洲的58%,中国即成为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种植国。
我国仅内蒙、甘肃、云南、贵州和黑龙江五省区种植面积就达全国面积的一半以上。
其中内蒙大约800万亩、甘肃大约800万亩、云南大约750万亩、贵州大约750万亩、黑龙江大约700万亩。
我国马铃薯种植平均单产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产量低制约了我国马铃薯的发展,农民的增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鸢
内 容
1
2 3
马铃薯退化 马铃薯主要病害及传播 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
马铃薯的退化
在 马 铃 薯 栽 培 过 程 中, 出现植株变矮、簇生,叶片 皱缩卷曲,叶色浓淡不均, 茎秆矮小细弱,块茎变小、 变形龟裂,产量逐年下降等 现象就是马铃薯“退化”。 研究表明种薯“退化”是病 毒的侵染及其在薯块内积累 造成的,也是引起产量降低 和商品性状变差的主要原因。
内 容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马铃薯退化 马铃薯主要病害及传播 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
2 3
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
• 一 马铃薯退化防治方法。 1)抗病育种:培育具有高抗病毒,经 济性状优良的马铃薯品种。 2)建立马铃薯无病毒良种繁育体系: 利用茎尖组织培养法培育和繁殖优良的 无毒种薯,脱掉马铃薯病毒。 3)实生薯的利用:在马铃薯病毒中, 除纺锤块茎类病毒外,均不通过种子传 播,因此,利用实生苗繁殖种薯,可以 排除病毒。
一 常见马铃薯主要病害
• 4 马铃薯病毒病
症状:植株变矮、簇生,叶片皱缩卷曲,叶色 浓淡不均,茎秆矮小细弱。
二 马铃薯病害传播途径
1. 接触传播:感病植株伤口流出的汁液侵 染健康植株的伤口时发生的病毒传播。 2. 介体传播:昆虫、线虫和真菌在病、键 植株取食、危害所导致的病毒传播。 3. 土壤传播:主要包括线虫和昆虫传播。
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
4)治蚜防病:多种马铃薯病毒是通过 蚜虫来传播的,防治蚜虫可有效切断传 播途径,尤其在马铃薯无病毒繁育体系 中的各级薯田,更应该防治蚜虫。 5)淘汰病株病薯:种薯携带病毒进行 传播是马铃薯病毒病害传播的特点,在 马铃薯播种前进行淘汰病薯,选留无病 毒种薯,在田间及时拔除病株,防止其 继续传播。 • 目前国内主要是应用上述第二种方 法茎尖组织培养法培育脱毒马铃薯的。
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
• 二 马铃薯脱毒的核心技术是茎尖组织培 养(又叫分生组织培养)脱毒技术。 • 三 原理: 1.细胞全能性学说; 2.病毒在植株体内分布不均匀,茎尖 分生组织带毒少(大多数病毒在植株内 是通过韧皮部进行迁移,或通过胞间连 丝在细胞与细胞间转移的。由于病毒在 细胞间的移动速度相对茎尖分生组织细 胞分裂速度慢,因此,病毒在快速分裂 的茎尖组织中难以存在或浓度很低);
作为下代“种子”的薯块由于病毒的不 断侵染和积累,又不能自身清除体内的病 毒,导致植株病毒病逐年加重,使植株在 生产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生产特性, 造成严重的减产。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将种 薯内的病毒去掉,恢复马铃薯品种本身的 生理功能和生产特性,防止马铃薯的“退 化”,使之达到育种家培育品种本身的商 品性状和产量。
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
四 步骤: 1.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经过剥离茎尖,获得脱去主要危害马铃薯的 病毒病、真菌及细菌性病害的茎尖。 2.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培育出无毒试管苗。 3.将茎尖组培苗进行病毒检测,淘汰仍带有病毒的茎尖。
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
4.以脱毒试管苗茎段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快繁,得到大量脱毒试管苗。 5.试管苗在温室或网棚内繁殖微型薯原原种,在隔离的条件下,用原原 种繁殖原种,用原种繁殖一级良种供生产使用。
一 常见马铃薯主要病害
• 2 马铃薯早疫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 片。病斑圆形、 近圆形,直径3-4 毫米,褐色或黑 褐色,有同心轮 纹。为害严重时, 病斑相互连结成 片,引起局部或 整个叶片枯死
一 常见马铃薯主要病害
• 3 马铃薯青枯病 症状: 病株稍矮 缩,叶片浅绿 或苍绿,下部 叶片先萎蔫后 全株下垂,开 始早晚恢复, 持续4~5天后, 全株茎叶全部 萎蔫死亡。
内 容
1
马铃薯退化 马铃薯主要病害及传播 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
2
3
一 常见马铃薯主要病害
• 真菌性病害:早疫病、晚疫病、干腐病
• 细菌性病害:青枯病、环腐病 、软腐病
• 病毒性病害:病毒病
一 常见马铃薯主要病害
• 1 马铃薯晚疫病
• 症状: 叶片染 病先在叶尖 或叶缘生水 浸状绿褐色 斑点,病斑 周围具浅绿 色晕圈,湿 度大时病斑 迅速扩大, 呈褐色,并 产生一圈白 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