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
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技术要点#亚龙组培分享#

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技术要点在马铃薯栽培过程中,植株的逐年变小,叶片皱缩卷曲,叶色浓淡不均,茎块变形龟裂,产量逐年下降等现象。
就表明马铃薯已经发生“退化”,种薯“退化”是其产量降低和商品形状变差的主要原因。
科学家经过对马铃薯“退化”深入的研究,最终明确了病毒的侵染及其在薯块内积累是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
目前应用最广泛而且在农业生产和商业生产中取得巨大成功的植物脱毒技术,是生物技术中的植物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技术,也就是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中常说的“茎尖脱毒”,此项技术是根据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病毒在植株体内分布不均匀及茎尖分生组织带毒少的原理,结合使用钝化病毒的热处理方法,通过剥取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培养获得脱毒植株,从而获得脱毒马铃薯。
现将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技术介绍一下,仅供参考。
@亚龙组培1.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技术1.1选择优质健康的材料田间选择要注意这样几方面的事项:所选的植株必须是表现典型的本品种特性的植株,符合准备脱毒品种的特征包括株型、叶形、花色等植物学性状及成熟期等农艺性状;植株生长健壮,无明显的病毒性、真菌性、细菌性病害症状;单株产量和大薯率高,适时早收,选择符合品种特性,无病斑、虫蛀和机械创伤的大薯块。
1.2 选择培养基一般MS培养基适用于大多数双子叶植物,B5和N6适合大多数单子叶植物,马铃薯茎尖培养基以MS+GA30.05mg/l+6-BA0.5-0.1mg/l+NAA0.1-0.2mg/l+2%蔗糖+0.9%琼脂效果比较好。
1.3 剥离和接种将薯块经渡过休眠后进行室内催芽,待芽长至1~2cm还未展叶时,将芽剪下,然后将其放入烧杯,用纱布封口,在自来水下冲洗半个小时,取出放到操作台上进行消毒。
消毒方法是将芽在75%的酒精中过一遍(约20秒),然后用次氯酸钠溶液稀释为2%~3%,浸泡2分钟,然后用无菌水清洗3~5次。
将消毒过的芽放在垫有吸水纸的培养皿上,每次消毒的芽不要太多,以防放置时间过长,茎尖褐变(消毒过程中所用器具均已事先高温灭菌)。
试析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试析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脱毒马铃薯是指通过特定的处理方法,将马铃薯中的病毒和细菌进行去除,以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脱毒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病毒株的选择、脱毒方法的选择、种薯的处理和管理、病害防治等。
一、病毒株的选择脱毒马铃薯的病毒株选择是关键。
一般情况下,选择病毒株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选择自然感病阳性特征弱的病毒株,这样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另一种是选择单株繁殖或辅助细胞培养的病毒株,通过检测来筛选出无病毒的株系。
二、脱毒方法的选择根据不同的病毒类型,可以选择不同的脱毒方法。
常见的脱毒方法有体细胞培养法、组织培养法、生物切割法和物理处理法等。
体细胞培养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脱毒方法,通过将马铃薯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中,可以有效去除病毒。
组织培养法是一种将马铃薯幼苗或茎尖通过离体培养的方式进行病毒去除的方法。
生物切割法是通过利用细菌或真菌等生物杀灭病毒株系。
物理处理法是将种薯进行特定的温度和时间处理,通过高温或低温来去除病毒。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脱毒方法进行处理。
三、种薯的处理和管理种薯是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的基础。
种薯的处理和管理工作是确保高产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从正规渠道购买种薯,避免带有病毒的种薯。
在种薯的繁育和培养过程中,要保证无菌条件,并进行病毒检测和筛选。
种薯在管理方面要注意定期喷洒杀菌剂,预防病毒的传播。
要做好定期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保持种薯的良好生长状态。
四、病害防治脱毒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还是会受到一些病害的影响,因此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方面要做好病害的预防工作,保持田间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病毒传播。
另一方面要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采取合适的药物进行防治。
在防治过程中要注意合理使用药物,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马铃薯茎尖脱毒及脱毒苗快繁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1 茎尖脱毒技术操作规程 (1)1.1 设备条件 (1)1.1.1 试剂配置室 (1)1.1.2 洗涤及灭菌室 (2)1.1.3 无菌室 (2)1.1.4 培养室 (2)1.2 材料的选择 (2)1.3 类病毒和病毒的检测 (2)1.3. 1 类病毒的检测 (2)1.3.2 病毒检测 (9)1.3.3 脱毒材料热处理 (13)1.4 培养基的制备 (13)1.4.1 培养基母液配制 (13)1.4.2 培养基配制 (15)1.5 外植体灭菌 (17)1.6 茎尖剥离前消毒 (17)1.7 茎尖剥离与接种 (17)1.8 培养 (17)1.9病毒检测筛选脱毒苗 (17)1.10 品种典型性鉴定 (18)2 脱毒苗快繁技术操作规程 (18)2.1 茎切段培养基繁殖 (19)2.1.1 扩繁前的准备工作 (19)2.1.2 茎切段和接种 (19)2.1.3 培养 (19)2.2 扦插苗扩繁 (21)2.2.1 培养基础苗 (21)2.2.2 基础苗移栽 (21)2.2.3 基础苗剪切 (21)2.2.4 基础苗切段后的管理 (22)2.2.5 扦插苗 (22)2.2.6 扦插苗管理 (23)马铃薯茎尖脱毒及脱毒苗快繁技术操作规程1 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操作规程马铃薯健康种薯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利用茎尖脱毒快繁技术生产无病毒种薯、田间系选生产良种和实生种子生产无毒实生薯等,其中植物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技术(即茎尖脱毒)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茎尖脱毒技术是根据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和茎尖分生组织带毒少的原理,结合使用钝化病毒的热处理方法,通过剥离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培养获得脱毒植株。
这一技术具有周期短、效率高、能与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相结合等特点。
目前除一些类病毒外,绝大多数植株病毒都可以通过茎尖脱毒技术进行脱除。
经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经病毒检测并确认其不带病毒后可进一步利用,对仍带有病毒的株系进行淘汰或再脱毒。
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简介

品基地大气质量标准,灌溉水清洁无污染,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水质标准。
土壤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土壤质量标准。
田间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有:一是查田补苗。
当甜玉米长到3~4叶期时,间苗和移苗补缺,移苗时要带土,栽后即浇水,最好在傍晚或阴天进行。
5叶期定苗,每穴留1株,并结合追肥中耕除草。
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前培土(耥)。
合理排灌,苗期土壤水分在持水量的50%~60%时,可不灌水。
拔节以后土壤水分应保持在持水量的70%。
甜玉米多具分蘖、分枝特性,为保证果穗产量和等级,应及早除蘖打杈,尽量避免损伤主茎及叶片。
分别在拔节期、抽穗扬花期与灌浆期各进行一次追肥。
二是做好虫害的防治工作。
甜玉米植株比普通玉米甜,极易招致玉米螟、金龟子、蚜虫等害虫,因此,必须抓好苗期害虫和中后期玉米螟的防治。
为了防止食物中毒,在中后期要慎用农药,授粉后要用生物防治虫害,尽量少用化学农药,决不能用残效期长的剧毒高毒农药。
防治地下害虫,每亩用3%米乐尔颗粒剂5千克,混细砂在播种沟撒施;防治玉米螟可在大喇叭口期接种赤眼蜂卵块,用杀螟杆菌、白僵菌粉等灌心叶。
药剂防治在抽雄前、花叶率达10%时为防治适宜期,可用80%敌敌畏乳油2500~3000倍液,每株10~15毫升灌心,防治效果达85%以上,并可兼治玉米蓟马。
用菊酯类农药制成毒土或稀释液灌心,效果也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方式。
三是及时做好人工辅助授粉与去雄工作。
散粉期人工辅助授粉,可使籽粒饱满,如果在散粉期遇到连续阴雨时就更要加强人工辅助授粉。
为减少养分消耗,在授粉结束后,可把雄穗全部剪去。
除此之外,当甜玉米大部分进入抽穗时期,会出现一株多穗现象,不及时去除会导致果穗不大且发育不良,影响商品价值,及时适当剥去多余的小穗就成为提高产量与果穗商品品质的关键措施。
甜玉米的最佳采收期,当玉米果穗在吐丝后22~25天含糖量最高,皮最薄,最适宜采收。
过早、过晚收获,都会影响甜玉米的品质和口味。
同时,甜玉米加工出售时,宜用水蒸气蒸熟,千万不要水煮,以免甜玉米品质下降。
20.项目七 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技术

• 三、脱毒苗的保存方法
• 无毒苗要很好的保存,可以在生产上经济有效地发挥作 用。常用的瓶苗继代保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生长 延缓剂。
• 但无病毒植株并没有获得额外的抗病性,它还可能被同 一病毒或不同病毒感染。
• 低温保存是在苗长到2cm左右时,放在4℃冰箱内的暗处 保存,可保存一年。而在液氮低温-196℃中保存,细胞 的代谢完全停顿,可以长期保存。
• 一、马铃薯脱毒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段组培技术
• 目前多应用茎段组织培养技术来快速繁殖脱毒苗,茎段组 织培养是指带有腋芽或叶柄、长数厘米的茎节段进行离体 培养。
• (一)茎段培养的培养基
• 在实践中,一般茎段培养用的培养基仍然是MS培养基, 但不像茎尖培养严格,为了降低成本,有时有机成分和微 量元素可酌减,只用大量元素和少数微量元素,并用白糖 代替蔗糖,琼脂改用0.5%等。
• 马铃薯茎尖培养一般常采用半固体(琼脂培养基)培养, 但去掉琼脂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效果更好。
马铃薯茎尖培养培养基的成分表(mg/l)
成分 硫酸镁 磷酸二氢钾 硝酸钙 硫酸铵 硝酸钾 氯化钾 盐酸吡哆醇 马铃薯
蔗糖 琼脂
含量 125 200 100 100 1000 35
1 10% 90000 0.6%
• 已知感染马铃薯的病毒有18种,类病毒有1种。
• 在我国已发现7种专门寄生于马铃薯的病毒,即马铃薯X病 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 S病毒(PVS)、马铃薯 M病毒(PVM)、马铃薯A病毒(PVA)、马铃薯奥古巴花叶病毒 (又叫黄斑花叶病毒,简称PAMV)和马铃薯卷叶病毒 (PLRV)。
• 马铃薯由于具有高产、生育期短、适应性广、抗灾害能力 强、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等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 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
马铃薯脱毒与快繁技术

67《农机市场》 2024年第2期马铃薯是泸水市片马镇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2023年,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813.3亩,占全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435.59亩的18%,实现总产886700 kg,平均单产1090.3 kg/亩。
主要种植品种是中甸红、合作88。
为实现马铃薯高产稳产,增加马铃薯种植收益,近年来,片马镇积极推行马铃薯的脱毒与快繁技术,以促进当地马铃薯种植产业的良好可持续健康发展。
1. 马铃薯脱毒技术1.1 建立无菌体系1.1.1 材料选择与处理马铃薯外植体材料的来源可分为三种;一是将大田中处于生长季节的马铃薯植株移植至温室内,并将新生长出的嫩芽收集为外植体。
二是从大田中的马铃薯植株上切取一部分的茎段,扦插于营养液中培植一段时间后,将新生长出的嫩芽收集为外植体备用。
三是将马铃薯块茎放置在室内使其自然发芽,在收集嫩芽为外植体时先将室内温度提升至38℃处理15d后再进行。
马铃薯脱毒与快繁技术胡伍军云南省泸水市片马镇人民政府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泸水 673207作者简介:胡伍军(1977—),男,汉族,云南泸水人,本科,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在培养外植体时,可使用72%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农用链霉素1500倍液混合均匀喷施外植体,可起到杀菌效果。
当外植体植株上携带有病毒,可采取热处理或茎尖培养的方式进行消毒。
马铃薯外植体新芽多为2cm左右,收集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运用75%酒精对外植体表面灭菌处理30~60s。
随后使用0.1%升汞灭菌5~8min,最后使用无菌水冲洗3~10次,单次冲洗时间为5min,完成处理 [1]。
1.1.2 茎尖剥离与接种马铃薯外植体茎尖较小,将茎尖组织灭菌后,放置在10~40倍解剖镜下使用专用镊子剥离嫩叶组织,裸露出半圆形生长点。
保留1~2个马铃薯叶原基,并接种至空白培养基。
1.1.3 初代培养茎尖初代培养以液体培养基为主,配方为MS+IAA0.1mg/L+GA30.1mg/L,pH值为5.8。
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简介

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简介作者:吴广成来源:《吉林蔬菜》2016年第03期1 脱毒材料的筛选所选植株必须是表现典型的本品种特性的植株,包括株型、叶型、花色等植物学性状及成熟期等农艺性状;植株生长健壮,无明显的病毒性、真菌性、细菌性病害症状;单株产量和大薯率高;适时早收。
2 脱毒材料的表面消毒块茎通过自然休眠或用1%硫脲+5毫克/升赤霉素浸种5分钟,以打破休眠。
休眠后的块茎用湿润砂覆埋,待薯块顶芽长到3~4厘米时,取芽作为外植体用于茎尖脱毒。
切取2~3厘米的壮芽,去掉所有叶片,用自来水充分洗净,并连续冲洗5~10分钟。
然后用0.1%的升汞溶液表面灭菌10分钟,用无菌水彻底冲洗3~5次,置于封口的无菌瓶中备用(注意:无菌条件下操作)。
一次消毒的芽不能太多,以免消毒后材料放置时间太长,茎尖发生褐变,影响成活率;或将通过休眠的块茎,用自来水洗净后,用75%的酒精浸泡3-5秒钟,经自来水冲洗后用0.1%的升汞溶液灭菌10分钟,在无菌条件下冲洗5次,最后将块茎切成2厘米见方的小方块,每块带一个芽眼,培养于三角瓶内(采用固体培养基)使之产生无菌苗,用于茎尖脱毒。
3 脱毒材料的热处理于10倍解剖镜下,用尖头手术刀,切取1~1.5毫米左右的茎尖,将取下的茎尖接种在不含任何激素的马铃薯快繁培养基上,于25℃每天光照16小时的培养室培养。
待茎尖长至1厘米时转入光照培养箱培养,以每天16小时光照,36℃的高温处理6~8周。
4 茎尖剥离在超净工作台上,在40倍解剖镜下,用解剖刀小心除去茎尖周围的小叶片和叶原基,暴露出顶端圆滑的生长点,用解剖针细心切取所需的茎尖分生组织,最后只保留带一个叶原基的生长点,大小为0.1~0,2毫米。
切取的茎尖分生组织随即接种到马铃薯茎尖培养基上,以切面接触琼脂,封严瓶口置于培养室进行离体培养。
容器以15厘米×2厘米的试管为宜,每管盛10毫升培养基接种一个茎尖,同时给试管壁编号并做工作日记,注明接种的品种、试管数、日期等。
马铃薯茎尖脱毒组培的理论依据及技术要点

马铃薯茎尖脱毒组培的理论依据及技术要点脱毒马铃薯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应使其尽快应用于生产。
马铃薯是以块茎作为繁殖器官举行无性繁殖,在育种上是采纳有性杂交、无性繁殖的程序。
首先按照育种任务挑选性状符合要求的亲本,举行杂交授粉。
采得实生种子后,播种育苗,从杂种实生苗中挑选符合育种任务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举行单独心得,再用其块茎举行无性繁殖。
在无性系里经比较、鉴定并继续挑选,直至挑选出适合在生产中推广的优良品种。
因为马铃薯经杂交后均采纳块茎举行无性繁殖,不再经过有性世代,所以目前生产中推广的优良品种均为杂种一代。
因为马铃薯在其无性繁殖过程中易受病毒感染,病毒随着无性世代在块茎中堆积,导致马铃薯病毒性退化,失去原有种薯的技术讨论,此项技术已在国内举行了推广。
脱毒种薯在国内生产上已大面积应用。
但在无性繁种过程中,还会受到病毒的再侵染,因此要在繁种过程中实行措施举行预防。
下面将马铃薯茎尖脱毒组培技术及马铃薯良种繁育技术作一介绍。
寄生在马铃薯块茎中的病毒,随着块茎芽眼萌发长成植株的生长过程,也在马铃薯植株体内举行病毒粒子的复制繁殖,但病毒在马铃薯植株内的分布是不匀称的。
据讨论,在代谢活跃的茎尖分生组织中没有病毒。
可能是因为茎尖分生组织中的细胞分裂速度很快。
超过病毒粒子的复制速度,使病毒粒子在复制过程中得不到养分而受到抑制。
也可能是因为分生组织中某些高浓度的激素抑制了病毒。
以上缘由的机理尚未搞清,但利用对茎尖(带有l~2个叶原基,小于0.2毫米)组培苗举行病毒检测末发觉带有病毒,而大于0.2毫米的茎尖却常能检测出病毒。
这点便成为茎尖脱毒组培繁殖无病毒株的重要依据。
马铃薯脱毒技术就是通过茎尖部分没有病毒的特性、利用延续切茎尖,在无菌环境条件下,通过人工配置的培养基,哺育出无毒试管苗,然后通过试管苗在防虫温室或网室内繁殖微型薯原原种。
在人工隔离或自然隔离条件下,通过原原种繁殖一级原种和二级原种。
二级原种在自然隔离条件(高纬度或高海拔冷凉地区、风速大的海岛等地)繁殖一级良种供生产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