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关键因子分析
我国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和脱毒试管苗微繁研究进展

(F
内 蒙 古农 业科 技
职教专辑
霉素类植物生长物质, 多数研究者采用 !"# , 且浓 度 在 $% $& ’ $% ($)* + , 的 居 多 , 少 数 人 采 用 $% &)* + , 或 -% $)* + ,. 笔者以 /0 1 2""$% -)* + , 1 3 4 5"$% -)* + , 1 !"# $% -)* + , 诱导 6 个生产 用种, 均获成功。 先将茎 -77& 年肖玉兰采用分阶段培养方案: 尖接种在分化培养基 8 /0 1 泛酸钙 ()* + , 1 肌醇 &$)* + , 1 !"$% 6)* + , 1 蔗 糖 (&* + , 1 琼 脂 3* + ,9, #$: 后转入茎尖生长培养基 8 /0 1 5"$% &)* + , 1 !"$% 6)* + , 1 2""$% $$()* + , 1 蔗 糖 (&* + , 1 琼脂 3* + , 9 ; 李静华等则采取先以 - + (/0 1 ;< "" -)* + , 1 (= 6 4 > 丁酯 $% &)* + , 1 ?@ -)* + , 培养, 泛绿后转入 - + (/0 1 A@ -)* + , 1 (= 6 4 > 丁酯 $% &)* + , 。茎尖成活率一般在 (6B ,成活 株中脱毒苗占 &$B 。 -% -% # 培养条件 液体培养的以 (- ’ (&C ,光 照 #$$$ ’ 6$$$DE 进行培养;固体培养的多采用 (&C 或上下浮动不超过 (C ,稍宽一点的范围是 -F ’ (&C 或 ($ ’ (&C 。 光照强度多为 ($$$DE 或以 ($$$DE 为中心上下浮动不超过 -$$$DE,也有严格 限定在 (&$$ ’ #$$$DE 的。光周期则多采用 -3G + :, 也有用 -(G + :, 少有用 -$G + : 的。 若以滤纸桥法 液体培养, 在光照强度 -$$$ ’ #$$$DE 、 光照 -3G + : 的条件下, 经 -($: 的培养, 茎尖即可长成小苗。 -77F 年李天然认为:马铃薯茎尖在 -$$DE 下培养 (F:,然后扩大为 ($$DE ,而在芽长到 -H) 左右时 必须扩大光量达 6$$$DE , 否则生长不好。 -% -% 6 病毒种类 依司怀军所述,马铃薯茎尖 培养 脱毒按 从易到 难的顺 序为: I,JK、 IK"、 IKL、 I"/ K、 IK/、 IKM、 IK0, 另有类病毒 I0@K: 较 IK0 更难脱去, 而很多实验证明有些病毒也可 (烟草花叶病毒) 侵入分生组织, 如 IKM、 均 @/K 可侵入茎尖, 所以顶端分生组织可以汰除病毒, 但 并不是所有的均可汰除,因而必须采用与热处理 结合的顶端分生组织培养方法, 先热处理母株, 然 后切取顶芽进行培养。二法相结合处理可除去部 分单用茎尖培养难以汰除的病毒。 /N,,NO 和 0PQHN ’ 0)RPG 以 ## ’ #SC 热处理 长根的茎 6( ’ &3: 后剥取 $% - ’ $% #)) 茎尖培养 去除了 F&B IKM 和 3(B IK0= 这一方法适用于以 未能完全脱除病毒的试管苗的再脱毒处理。其他 以块茎为处理对象的研究,恒温处理温度中间值 分别为 ##% &C = #S% &C = #FC , 在此范围内, 选择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分析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分析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将毒害病原体从马铃薯种薯中彻底去除,保证种薯的健康和生长,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下面重点分析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几个关键点。
首先是种薯的选择和采购。
选择健康的、病毒和细菌感染较少的种薯是脱毒的前提。
种薯应该来自健康种薯基地,种薯基地应该定期进行检疫,检查薯蓄的病害情况,确保种薯的无害性。
采购种薯时要选择品种适应本地生态环境的马铃薯品种,以提高栽培的成功率。
其次是脱毒处理过程。
脱毒处理是将种薯中的病原体去除的核心步骤。
常用的脱毒方法有热水浸泡法、化学药剂消毒法和组织培养法。
热水浸泡法是将种薯浸泡在温度为50℃的水中约30分钟,通过高温热处理来杀灭病毒和细菌。
化学药剂消毒法则是使用一些化学药剂对种薯进行消毒,如过氧化氢等。
组织培养法是将种薯的组织切割成块,在无菌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最后培养出无病毒的植株。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选择适合的脱毒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然后是种植环境的控制。
马铃薯的病毒感染主要通过虫媒传播,因此要加强对虫害的防治,如喷洒农药、设置黄板和粘虫球等。
要做好土壤调理,保持土壤的肥沃和透气性,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害植株,减少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最后是科学管理和经营。
科学管理和经营是保证脱毒马铃薯种植效果的关键。
要及时监测病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合理施肥和农药使用,遵循规律的灌溉和采收方法,有效管理病害防治工作,确保马铃薯的生长和发育。
要加强与马铃薯科研单位的合作,掌握最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更新和改进种植技术。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分析主要包括种薯的选择和采购、脱毒处理过程、种植环境的控制以及科学管理和经营等几个方面。
只有全面把握这些关键点,才能保证脱毒马铃薯种植的成功和健康发展。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基的筛选及影响因素分析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基的筛选及影响因素分析蒋瑜;张丽芳;朱维贤;李珂【摘要】以国际马铃薯中心提供的编号为B13-6的马铃薯薯块进行脱毒培养.研究了添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和茎尖大小对马铃薯茎尖成活及脱毒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MS+GA30.2mg/L+6-BA0.5mg/L+NAA0.05mg/L+泛酸钙O.2mg,L+肌醇100mg,L"为最佳培养基,不产生愈伤组织,直接成苗;带1个叶原基的茎尖有较高的脱毒率,但成活率较低;而带2个叶原基的茎尖脱毒率较低,但成活率较高.对薯块的处理可降低污染率.得到更多的无茵苗提高脱毒苗的成活率;对薯块进行热处理后可提高脱毒效果.【期刊名称】《长江蔬菜》【年(卷),期】2010(000)004【总页数】3页(P11-13)【关键词】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基【作者】蒋瑜;张丽芳;朱维贤;李珂【作者单位】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13;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13;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13;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13【正文语种】中文马铃薯是世界四大作物之一,由于马铃薯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等特点,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但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容易通过昆虫媒介、摩擦接触感染病毒,马铃薯主要又是以块茎进行无性繁殖,这样病毒为害逐年加重,使马铃薯种薯退化,产量下降。
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是解决马铃薯退化的最有效的方法,它是根据病毒在植株体内分布不均匀性即越靠近新生组织部位(如茎尖和根尖顶端生长点、新生芽的生长锥等处)病毒含量越少的原理,结合使用钝化病毒的热处理方法,通过剥取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培养获得脱毒植株。
本文研究了添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和茎尖大小对马铃薯茎尖成活及脱毒效果的影响,以期得到合适的培养基,培养出脱毒效果较好的核心苗。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由国际马铃薯中心提供的编号为B13-6未脱毒的种薯在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繁殖的无菌马铃薯组培苗茎尖为试材。
马铃薯茎尖脱毒及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配 置 成 5 0 g L的 溶 液 待 用 。 当两 个 品 种 的种 薯 芽 长 0 / m
到 2 3c ~ m时 . 选 生 长 健 壮 的 芽 , 清 水 冲 洗 芽 部 表 挑 用
面 污 物 .在 无 菌 操 作 室 采用 l 种 不 同 的方 法 进 行 表 面 2 消 毒 , 最 近 制 作 的蒸 馏 水 冲洗 四 五 次 , 表 面 消 毒 剂 用 将 彻 底 清 除 , 同表 面消 毒 剂 处 理 时 间 见 表 1 不 。
21 02年第 1 6期
马铃 薯茎 尖脱毒及组培快 繁技术研究
田 成 津
( 海 大 通 县 农 业 生 态 环境 与 可再 生 能 源 工作 站 , 海 大通 青 青 8 00 ) 1 10
摘 要 : 以下寨 6 5和青薯 18为实验 对 象, 用不同培养基 , 6 采 对马铃薯 两个 品种进 行脱毒及组培 , 对培养 基及 关键技 术措 施进行 了分析 , 结果表 明 : 与青 薯 1 8 不 同培 养 中生长表现不 同, 6在 下寨 6 5茎尖组织在 M S中加入 B 2 A m/ g L的培养基 中生长表现 突出, 而青薯 18茎尖组织在 M 6 s中加入 B 2m / A g L的培养基 中成苗率较 高。 同等条件下 , 在 加入 IA .0 gL的培养基宜用于下寨 6 脱毒苗 的组织快繁 ,加入 IA0 3 m / A 5 m / 0 5 A . 0 g L的培 养基宜用于青薯 18脱毒 6
厂化生产提供帮助 。
1 材 料 和 方 法
1 1 供 试 材 料 .
12 1 催 芽 于 1 月 中 旬 左 右 , 拣 表 皮 光 滑 、 常 . . 1 挑 正 薯 形 、 小 均 匀 、 病 害 和 无 损 伤 薯 块 , 置 在有 供 暖 的 大 无 放 房 间 , 内温 度 2 室 4℃ 左 右进 行 催 芽 。 催 芽 前 薯 块 正 处 在 于 休 眠期 , 用 0 0 ~ 0 1 g L的 G 3 处 理 薯 块 , 采 .5 .0 / m A来 浸 没 于 G 3溶 液 中 1 ̄ 2 i , A 0 0 n 以打 破 休 眠 [。 m 4 ] 12 2 种 薯 处 理 .. 采 用 M 培 养 基 , 入不 同 配 比的 激 S 加 素 , 备 B 、A 、A 、B 准 AN A G 。IA和 IA 由 于 激 素 在 培 养 基 中 A,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分析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分析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是指利用无菌培养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手段,将带有病毒或其他病原体的马铃薯无菌化处理,使其完全去除病原体的技术过程。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对于保证种薯质量、增加产量、提高农民收入等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对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进行分析。
选择适宜的无菌培养基。
无菌培养基是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病毒脱毒效果。
无菌培养基的组成和配方需要根据马铃薯的生理特性和病毒脱毒所需的营养成分进行调整。
应该注意的是,无菌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和种类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促进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选择适宜的病毒检测方法。
病毒检测是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它能够准确鉴定马铃薯是否被病毒感染。
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有ELISA、PCR等。
ELISA是一种高效、敏感的检测方法,它基于酶标记实验原理,通过检测病毒特异性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来判断样品是否感染病毒。
PCR是一种特异性高、敏感性强的核酸检测方法,它通过扩增病毒特异序列的DNA片段来检测病毒的存在。
选择适宜的脱毒方法。
脱毒方法是决定脱毒效果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到马铃薯的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脱毒方法包括酸处理法、行病枝处理法、组培脱毒法等。
酸处理法是一种常用的脱毒方法,它通过将马铃薯植株或组织切块浸泡在含有脱毒剂的酸性溶液中,达到去除病毒的目的。
行病枝处理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脱毒方法,它通过将带病毒的马铃薯枝条去除病斑,然后浸泡在含有杀菌剂的溶液中,使其生成新的病毒自由枝条。
组培脱毒法是一种无菌培养技术,它通过将带病毒的马铃薯切块培养于含有适宜激素和培养基的培养器皿中,使其产生病毒自由的植株。
选择合适的脱毒方法需要综合考虑马铃薯品种、病毒类型和种植环境等因素。
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管理措施包括整地消毒、合理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等。
整地消毒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措施,能够杀灭土壤中的病原体,减少病害发生的概率。
微型马铃薯优质种苗的茎尖脱毒培养

微型马铃薯优质种苗的茎尖脱毒培养李进进【摘要】为了保持马铃薯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以马铃薯茎尖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及其配比的外源激素,对马铃薯茎尖进行诱导、增殖、壮苗和微型薯生产研究.结果表明:MS+6-BA1.5mg/L(以下单位同)+NAA0.2 培养基配方适宜茎尖的诱导增殖.并且在合适的培养基配方前提下,分别在单节茎段、2节茎段、3节茎段中加入不同量的活性炭进行实验,得出加入0.2%的活性碳时,腋芽萌发率最高,平均芽长度最为理想,而且芽的长势最强.【期刊名称】《种子》【年(卷),期】2009(028)003【总页数】2页(P88-89)【关键词】微型马铃薯;茎尖脱毒;遗传种性;激素;活性炭【作者】李进进【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2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原产于拉丁美洲,当被发现可以食用后,很快传到世界各地,成为栽培很广的一种作物。
其适应性广,营养价值高,耐贮藏运输,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一种调节市场供应的重要蔬菜。
但是,从外地引种栽培1~2个周期后,明显发现其遗传种性降低,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并有卷叶和花叶等现象发生,这是由于病毒引起的遗传种性退化现象。
马铃薯易感染多种病毒,导致薯块变小、畸形、种薯退化等。
实验证明,利用茎尖组织培养结合病毒检测,进行马铃薯脱毒,进而生产脱毒种薯用于生产,可有效地防止种薯遗传种性退化,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产量。
因为植物病毒是通过植物的微管系统移动,茎尖部位细胞分裂速度快,暂时还没有形成微管系统;而且茎尖分生组织生长素含量很高,足以抑制病毒的增殖。
因此我们取马铃薯芽段2~3 cm,经过一系列消毒,在无菌条件下用解剖镜小心剥取约0.7 mm的茎尖进行培养,以获得无病毒苗。
1.1 材料将具有优良遗传种性的马铃薯沙藏,取其发芽后的芽段。
1.2 试验方法1.2.1 外植体消毒先将表面光滑无病虫害的马铃薯埋在湿润的沙质基质中催芽,待芽长至2~3 cm 时,切取芽段在自来水下冲洗15 min左右,于超净工作台上进行严格的消毒。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关键因素研究

基金项 目: 乌 兰 察 布 职 业 学 院 科 研 项 目( 1 2 w z k y O 1 3 )
作者简介 : 刘海英( 1 9 7 5 一 ) , 女, 硕士 , 讲师, 从 事 马 铃 薯 组 织 培 养 和 病 毒 检 测 教 学 与研 究 工 作 。E - ma i l : l h y 8 2 1 @1 6 3 . c o n r
经 验交 流2 0 1 3 . 8
. 啦 业 蝴 挝地
马铃薯茎尖脱 毒培养关键 因素研究
刘 海英 陈 建保 康 俊 段伟 伟 张祚 恬 ( 内蒙古 乌兰 察布 职业 学 院马铃 薯工 程 系 乌兰察 布 0 1 2 0 0 0 )
摘要 : 对 马铃 薯 茎尖脱 毒培 养 关键 因素进 行 了分 析 , 阐述 了马铃 薯 茎 尖脱毒 培 养的 理论 基础 、 影 响 马铃 薯 茎 尖脱毒培 养 的 因素和 条件 , 指 出 了茎尖培 养脱毒 中尚存在 的一 些 问题 以及相 应 对策 。
关键 词 : 马铃 薯 ; 茎 尖脱毒 ; 组 织培 养
马铃薯是 粮 、 菜、 饲、 加工兼 用型作 物 , 适 应 性 内 的许 多植 物 脱 除病 毒 的重 要 方法 ,分 生组 织 顶端
广、 营养丰富、 经济 效 益 高 , 已成 为世 界 上继 水 稻 、 小 培养 法 已 发展 成 为适 用 于几 乎 所 有无 性 繁殖 作 物脱
左右 。
次 。植 物 分生 组织 中生 长 素 的含 量或 活 性 一般 远 远
具 有抑 制病 毒增 殖 的效果嘲 。 马 铃薯 产 业 对 我 国农 村 经济 发 展 、 国家粮 食 安 高 于其他 组织 ,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的重点分析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的重点分析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方法将马铃薯病毒和其他病原体完全清除,以获得无病毒的种薯。
脱毒种薯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特点,对于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保障种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点分析。
1. 种薯选择:选择健壮、无病毒污染和病害的种薯是脱毒种植的前提。
种薯的来源应选择有良好的防疫管理和检疫条件的育种基地,确保种薯的健康。
2. 病毒检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PCR等方法对种薯进行病毒检测,早期发现病毒感染,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 隔离生产:设置种薯生产专用田地,与其他作物、杂草和野生马铃薯保持一定距离,防止交互感染。
4. 疏代繁殖:采用疏代繁殖方法,即每一代种薯只选择良好的表型和无病斑的植株作为母本,避免疾病的遗传。
5. 病毒消毒:对种薯进行病毒消毒处理,主要有温水浸泡、低温处理、激素处理等方法。
温水浸泡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方法,通过在38-40℃的温水中浸泡一定时间,破坏病毒壳体和RNA,使病毒失活。
6. 快繁技术:采用组织培养和植株生长调节剂等方法进行快速无菌繁殖,可以大大加速马铃薯种薯的繁殖速度和数量。
利用离体培养,可以从种薯中分离出无菌的母根和茎叶,并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快速繁殖。
7. 病毒监测:对繁殖后的种薯进行病毒监测,确保种薯的无病毒性。
采用ELISA、PCR等方法进行病毒检测,并定期进行监测。
8. 合理管理:合理管理脱毒种薯的生长环境和施肥、灌水等管理措施,确保无病毒种薯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9. 定期更新:定期更新种薯,进行新的病毒检测和脱毒处理,防止病毒的再次感染。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包括种薯选择、病毒检测、隔离生产、疏代繁殖、病毒消毒、快繁技术、病毒监测、合理管理和定期更新等步骤。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处理方法,可以获得高质量、高产量的无病毒种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保障种子供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54>P’ 将幼苗切段放在 @: 倍双筒解剖显微镜下 " 用解
基金项目 ’ 云南省财政厅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 优质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 项目资助 # 第一作者简介 ’ 林蓉 " 女 "6R9R 年出生 "5::> 级作物栽培学 与耕作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 ST?/#- ’ U%--=6;@@V&#$/4+3? # 通信地址 ’ 云南农业大学 Q6W # 通讯作者 ’ 谢世清 # 收稿日期 ’5::@T:6T:K " 修回日期 ’
现 ! 靠近顶芽的三个腋芽其分生组织培养成芽率高 ! 距离顶芽越远 ! 成活率就越低 ! 而马铃薯是否也具此 规律 ! 值得研究和探讨 "
5*6
!.! 培养基 谢庆华 $ 王平华等在对自制粉状培养基
研究的研究中发现不同营养含量的培养基对 试 管 苗 生育有影响 ’ 在相同营养含量的培养基中 ! 基质对苗 的生长 $ 快繁起到决定作用 " 蒋菁 ! 何新民等在四种
个叶原基的马铃薯生长点且生长点附近的组 织 要 尽 量少 ! 这样既保证了一定的成活率 ! 又能排除大多数 病毒 " 芽的选择也直接影响离体茎尖的成活率 " 通常 大田植物顶芽和腋芽以及室内萌芽可适于茎 尖 培 养 脱毒 ! 但为了提高离体茎尖培养的成活率 应 选 择 壮 芽 " 研究表明 ! 如果把薯块放在较低的温度 7 约 ’!98 ! 较强的光照下进行萌发 ! 并取其壮芽 ! 就能获得较大 的离体茎尖 " 此外 ! 在甘薯茎尖培养脱毒研究中发
5::;T:>T:K #
中国农学通报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植物保护科学
&’’()**+,’-./&0,12345,16.,7’./,
( ( !!"
剖针去掉幼叶 ! 直至露出半光滑的生长点 ! 用解剖刀 从 !"#$!"%&& 处带 #$’ 个叶原基的茎尖切下 ! 随即接 种于已灭菌的 () 培养基上并注明品种日期 "
!"#$%&%’()*#+,-.,*/-’0+#%$+%’1,--%.#$’23-45678349’5::;’<,-=
* * !!"源自!""#$%%&’"()*+,’-./01’-2)34")*3
植物保护科学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关键因子分析
林 蓉 " 谢春梅 " 谢世清
O 云 南 农 业 大 学 农 学 院 " 云 南 昆 明 Q;:5:6E
8.! 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结合化学处理 高浓度的生长 素如 ’F*<K 或 A>> 可抑制病毒的增殖 " 但是 ! 绝大多
数学者都反对通过愈伤组织途径脱除马铃薯病毒 7 除 非对材料稀少或脱毒非常困难的品种 8 ! 因为通过愈 伤组织途径获得的植株变异很大 ! 难以保持原来品种 的特性 ’ 有人报道 ! 改变培养基配方 ! 尤其提高培养基 中重金属离子含量 ! 可提高脱毒率 ’ 认为高等植物对 重金属离子的耐性要高于原核生物病毒 " 此外 ! 在培 养基中加入抗生素如将氯苄青霉素和硫酸链 霉 素 联 合应用 ! 具有更加明显的抑菌效果 5,6"
".9 防止病毒再侵染 在繁育过程中 ! 任一环节都可
能感染病毒而使脱毒马铃薯重新带有病毒 " 根据中国 马铃薯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待点 ! 防止病毒的再侵染除 定期喷施灭蚜农药外 ! 在核心原原种繁殖时 ! 要用不 低于 *! 目的呢龙纱网造成网室 ! 进行网内繁殖 " 在生 产 原 种 及 生 产 用 种 时 可 以 在 四 周 -!!& 空 间 范 围 内 无普通马铃薯种植 ! 实行空间隔离 ! 亦以种植高秆作 物 7 如高粱 $ 玉米等 8 实行屏障隔离 ! 集中栽培繁殖 "
’’’’’’’’
’’’’ 马铃薯营养丰富 ! 适应性广 ! 增产潜力大 " 是中国
染的病毒不会感染到分生组织 & 其次 " 植物分生组织 代谢活力最强 " 病毒难以在代谢旺盛 % 细胞生长和分 裂快速的分生组织细胞中增殖 & 再次植物分生组织中 生长素的含量 D 或活性 E 一般远远高于其它组织 " 具有 抑制病毒的增殖效果 A5B$
血清学技术 $ 聚合酶链反应等病毒检测手段确定不带 病毒 % 或不带主要危害病毒& ! 才能用于大量扩繁和推 广应用 " 病毒检测应贯穿脱毒马铃薯繁育的全过程 "
5#6
’!!!$%!!!23 ! 每天光照 #’/ " 也可以利用自然散射光
作光源 " 用散射光培养的试管苗茎叶粗大 ! 叶片肥厚 $ 深绿 ! 节间短 ! 生长健壮 " 在温室顶部加一层遮阳网 F 充分利用自然散射光 ! 收到良好的组培效果 " 孔繁春 ! 李文刚等研究发现 5G6! 不同培养方式 ! 不同光照对马铃 薯脱毒试管苗离体繁殖有较大的影响 "
养的目的是通过脱除感染马铃薯的病毒和类病毒等 " 使优良品种的种性得以恢复 " 并提供生产无病毒种薯 的基础材料 $ 所以 " 它是一种基于优良品种所实施的 保障种薯质量的技术措施 $ 分生组织培养的标准操作 流程如下 ’
薯是无性繁殖作物 " 体内病毒的积累可使品种种性退 化 % 品质和产量降低 " 对其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 茎尖培 养是马铃薯脱毒的最主要方法 " 因为大部分病毒不能 感染马铃薯分生组织 $ 因此 " 分离分生组织进行人工 培养 " 生产无病毒植株 $ 再以无病毒植株为材料 " 进行 快速繁殖是目前国际上防治马铃薯病毒病 ! 提高马铃 薯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方法 $
!"#$%&%’()*#+,-.,*/-’0+#%$+%’1,--%.#$’23-45678349’5::;’<,-=
’ ’ !"#
!""#$%%&’"()*+,’-./01’-2)34")*3
植物保护科学
国马铃薯组织和细胞培养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 但 与国际上的研究相比 $ 仍存在不少困难尚待进一步的 深入研究 ! 马铃薯试管苗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 % 苗 在培养一定代数后会产生变异 $ 变异苗在田间表现为 叶片细长 $ 部分失绿 $ 呈现花叶状 $ 生长结果不正常 ! 通常试管苗内的变异率随培养代数增加而提高 $ 离体 培养会提高无性系变异的比率 $ 因此 & 增殖培养的代 数越多 $ 变异率越高 ! 经过前人的研究表明 B@C% 马铃薯 的继代培养次数应控制在 9HA 代 !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 脱除病毒是否彻底 ! 剥离的外植体的大小与能否顺利 脱除病毒有直接关系 ! 外植体越小 $ 脱毒率一般越高 $ 但将其培养成苗的难度也越大 $ 较小的外植体有可能 首先分化为愈伤组织再分化成苗 $ 从而使变异的可能 性增加 ! 将分生组织培养分为分化诱导和成苗两步进 行 $ 可最大限度地避开愈伤组织阶段的出现 $ 防止变 异增加 ! 经分生组织培养获得的试管苗必须经过严格 多次的病毒和类病毒检测 $ 证实其不带病原菌之后 $ 方能投入生产使用 !
摘 要 ’ 对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关键因子方面进行了分析 " 综合论述了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 " 影响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的因素和培养条件的控制 " 并针对脱毒难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脱毒率诸如结 合化学处理等的有效措施 " 指出了茎尖培养脱毒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对策 $ 关键词 ’ 马铃薯 & 茎尖脱毒 & 组织培养
":’/0$./; G!4 H-H41 I,-*0JJ4J A4K L-*"/1 /’ "+4 ",JJ04 *0M"014 /L H/"-"/ -’I "+4 ’/’NH/,J/’/0J H/"-"/ /’ "+4 "/H /L J"4= O+-" J+/0MI (4 H-,I -""4’",/’ "/ "+4 H1/*4JJ /L *0M",P-",/’) G/ ,=H1/P4 "+4 ?0-M,"K /L H/"-"/ -’I "+4 ’/’NH/,J/’/0J 4LL4*" /L H/"-"/: "+4 -1",*M4 -MJ/ H0" L/1O-1I "+4 */0’"41 ,’ I4"-,M) +,& <)0=’; 23,%,3: >"4= -H4Q I4"/Q,L,*-",/’: G,JJ04 *0M"014
活和苗分化 ! 浓度一般在 !"#$;B;02 " 有些人认为 ! 培 养基成分和分生组织培养的过程在脱除病原 菌 中 也 起着关键作用 "
#"’"*++ 培养条件为 # 温度 #,$’-. ! 光照时间 #!/01 ! 照 度 ’!!!23 " 培养诱导 %$4 个月 ! 其间用同样培养基转
接 #$’ 次 ! 最后形成小植株 "
6454577 取 6L5+? 长 的 块 茎 芽 " 放 在 烧 杯 里 " 上 面 盖 好 纱 布 " 用 自 来 水 冲 洗 6" " 然 后 移 入 无 菌 操 作 台 " 先 用 9;M 的 酒 精 浸 6;& " 无 菌 水 洗 5 次 & 再 用 :46N 的 升 汞 浸泡 KL6:?#$O 或用 ;N 的次氯酸钙浸泡 5:?#$E " 无菌 水冲洗 >L; 次 " 每次冲 ;?#$ & 放在灭过菌的培养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