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化学复习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草稿)

3. 碱的通性
由于碱类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能电 力处相同的氢氧根离子,因此碱类都具有相 似的性质。
物理性质: 碱类的水溶液都有涩味和油腻感。
化学性质上:
碱
一、碱的定义: - 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通常碱的分子是由一个金属离 子和一个或几个氢氧根离子组成的。氢氧 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都属于碱。
二、碱的分类
强碱 NaOH = Na⁺ + OH⁻ 全部电离 OH⁻多 碱性强
碱
100 个NaOH 分子溶于1L水
0
电离出
100
(1)碱能使指示剂变色。
[实验]在2支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
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试管(少许氢氧 指示剂 化钠稀溶液)
1
石蕊
2
酚酞
颜色变化
紫色 变 蓝色 无色 变 红色
练习:
紫色石蕊试液遇香蕉浸出液变蓝色。这一现象 不能说明 A. 香蕉浸出液呈碱性 。 B.香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 石蕊能与香蕉浸出液中的某种物质发生反应。 D.香蕉浸出液和碱溶液中都含有某种相同的粒子。
肤接触,避免将物质播散面积扩大。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
用3%硼酸溶液冲洗。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
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 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 的医疗呼吸器。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自然科学总复习知识点6[下学期]-3
![自然科学总复习知识点6[下学期]-3](https://img.taocdn.com/s3/m/64701885284ac850ad0242de.png)
自然科学总复习――化学物质性质部分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通常氧是负二价;铜汞一二铁二三,二四六硫二四碳;三铝四硅五氮磷;元素单质总为零。
2、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口诀:酸中不溶是硅酸;溶碱钾钠钙钡铵;钾钠铵硝溶水快,盐酸盐中银除外,硫酸盐除钡银钙,其他盐仅钾钠铵。
(其中氢氧化钙、硫酸钙、硫酸银、碳酸镁为微溶)3、常见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氢前能换氢,前金换后金4、根据物质的俗称,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食盐______,苏打_______,小苏打______,苛性钠______,石灰石_____,消石灰______,生石灰______,胆矾_______,纯碱______,烧碱_______,熟石灰______,苛性钾______5、常见难溶物质的颜色:6、常见溶液多为无色,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
7、化学反应四种基本类型: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①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即有难电离的物质生成)②反应物中若有不溶物,则生成物中必须有气体或水生成。
8、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按得氧、失氧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和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氧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
氧化剂和还原剂指的都是反应物。
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
例如:氧化铜跟氢气的反应:H2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H2O是氧化产物。
CuO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Cu是还原产物。
9、空气是混合物,除了大量的氮气、氧气外还含有其他的杂质。
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氮气78%、氧气21%、其他1%。
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比较稳定。
10、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氧气能与C、S、P、H2、Fe、Cu、CH4等物质反应。
(了解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氧气的实验室制法:2KClO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空气法。
化学基础知识点

化学基础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组成和相互作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身边发生的化学现象,以及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点,帮助读者建立起牢固的化学基础。
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
它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同时还包含中性的中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绕着原子核运动。
原子的质子数被称为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和位置。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排列,方便对元素进行分类和研究。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在自然界中,已经发现了118种元素,其中92种是存在于地球上的。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组合,形成化合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以固定比例组成,它们的性质和组成常常与组成元素有很大的不同。
3. 分子和化学键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以化学键联结在一起形成的。
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是共有电子对(共价键)、正负电荷间的吸引力(离子键)或金属原子之间的海洋型结构(金属键)。
共价键的强度取决于原子的电负性差异,可以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4. 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物质结合成为一个新物质)、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为两个或更多新物质)、置换反应(一个元素被另一个元素取代)和双替反应(两个反应物互相交换反应)。
化学反应遵循着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5. 反应速率和平衡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中产生物质的速度。
它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和物质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有些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反应平衡状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平衡状态下,正向反应和反向反应的速率相等。
利用平衡常数,可以定量地描述平衡系统。
6. 酸碱中和与pH值酸和碱是常见的化学物质,它们具有酸性和碱性的特性。
自然科学知识点

自然科学知识点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包括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自然科学知识点。
一、物理学知识点1. 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规律和运动的描述方法,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2. 力学:研究物体受力的规律和物体的平衡与运动,包括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3. 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包括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色散等概念。
4. 热学:研究物体的热现象和热力学规律,包括热传导、热膨胀、热力学定律等。
二、化学知识点1.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化合物是由元素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2. 反应与平衡: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的状态。
3. 酸碱与盐:酸具有酸性、腐蚀性,碱具有碱性、腐蚀性,盐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的产物。
4. 化学键与分子: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分子是由原子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物质。
三、地理学知识点1. 自然地理: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水资源等。
2. 人文地理: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活动和影响,包括人口、城市、交通等。
3. 地球与环境:研究地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地球的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等。
四、生物学知识点1. 细胞与组织: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组织是由细胞按一定方式组织而成的结构。
2. 遗传与进化:遗传是指生物种群中基因的传递和变异,进化是物种在长时间内适应环境而产生的变化。
3. 生态与环境:生态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以上只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小部分知识点,科学的发展是不断更新和深化的过程。
通过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基础化学速记知识点总结

基础化学速记知识点总结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和能量变化规律。
化学知识对于理解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基础化学速记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核内,电子围绕核外运动。
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时原子为中性。
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元素的核外电子数。
2. 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元素根据原子结构的不同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按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
3.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形成的物质,分子是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4.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化学反应规律等都受到原子和分子的影响。
5. 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和周围的配体离子或分子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6.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间通过电子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中的连接。
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二、化学物质的变化1.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的外部特征,包括颜色、形状、密度等,物质改变时不会改变其化学组成。
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涉及到物质内部结构的改变。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特征包括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平衡、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摩尔比、能量变化等。
3. 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呈现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相变是物质状态的转移过程,包括凝固、熔化、蒸发和凝结。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失去和获得,其中至少有一个物质发生电子的转移。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的反应。
三、化学实验和操作1. 实验室安全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时,需要注意实验室安全知识,包括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和处理方法,实验室事故的应急措施等。
自然科学基础化学部分讲义

第一章自然界的物质第一节物质微观结构的探索茫茫玉宇,寥廓江天,沧海桑田,巍巍山峦。
仰望太空,斗转星移,俯察大地,声、光、热、电,这就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物质世界。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没有物质也就没有世界。
可是,世界上那形形色色、千变万化的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它的结构层次怎样?本源是什么?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思考着,探索着。
物质结构科学是自亘古以来人们最为关注的重大科学命题之一。
一、对物质微观组成的漫长探索几千年来,人类祖先对于物质结构的探讨,就十分活跃。
水受热化成汽,遇冷凝成冰;木材燃烧后成为炭;花香四处飘散……这些物质的变化和扩散现象使古代的哲学家们推测到,物质是由少数的基本元素所组成。
古希腊人认为水、火、泥土和空气是构成世间万物的基本元素。
中国古代也有“五行说”,即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
但是经过历史的筛选和实验证实,堪称最伟大的古代学说的是古希腊的原子论。
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公元前460~370 年)对大量的自然现象加以分析和推测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物质都是由一些坚硬的、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的。
他给这种小微粒起名叫做原子(按照希腊文的原意,就是不可再分的意思)。
但是,德谟克里特的原子概念提出后,并未得到重视和发展。
因为,这种朴素的古代原子论,是靠观察、推测而得出的结论,并没有被科学实验所证实,未能得到公认。
到了17世纪中叶,由于科学实验的兴起,积累了一些物质变化的定性和定量测定的资料后,才初步获得关于原子的正确概念。
为探索物质结构奠定了科学基础,最先在物质结构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是著名的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他把古代思辨的、模糊的原子假说发展为科学的原子理论,提出了著名的道尔顿原子论。
道尔顿原子论的重大意义,不在于他重申了两千多年前就提过的原子概念,而在于他提出:一切物质都是由极小的微粒——原子组成的,但原子并不都是一模一样的小球;不同的物质含有不同的原子;不同的原子具有不同的性质、大小和不同的原子量。
初中自然科学知识点梳理大全

初中自然科学知识点梳理大全自然科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下面将对初中自然科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详细介绍每个知识点的内容。
一、物理学知识点梳理1. 力与运动:牛顿三定律、摩擦力、重力、弹力、合力等。
2. 机械能:势能、动能、机械功、机械效率等。
3. 声学: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与保护等。
4. 光学:光线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光的组成等。
5. 电学:电流、电压、电阻、导体、半导体、电路等。
二、化学知识点梳理1. 物质的性质:酸碱中和、溶解度、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等。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的分类、化合物的命名、化学方程式等。
3. 反应和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等。
4. 化学变化:金属活动性、氧化与还原、电化学反应等。
5. 物质的组成:固液气三态、纯净物和混合物、分子和离子等。
三、生物学知识点梳理1. 生物基础知识:生命的起源、细胞理论、生物分类等。
2. 基因与遗传:DNA与RNA、基因突变、基因的遗传方式等。
3. 植物学: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等。
4. 动物学:动物的分类、动物的行为与生活习性等。
5. 生态学: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物种的竞争与共生等。
四、地球科学知识点梳理1. 地球的结构:地幔和地核、地壳构造、板块构造等。
2. 大气与天气:大气层, 大气环流、气象现象、气候类型等。
3. 水资源:水的循环、河流和湖泊、地下水和水文地质等。
4. 地质灾害: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5. 损害环境: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平衡等。
五、科学实验方面1. 实验设计:目的、步骤、数据记录、控制变量等。
2. 实验分析:数据处理、图表制作、结果解释等。
3. 实验安全: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室安全常识等。
4. 实验探究:对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解释等。
5.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设立假设、设计实验、提供解释等。
以上仅是初中自然科学知识点的部分梳理,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辅导(四)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辅导(四)————化学部分(1)自然界的物质1、物质的组成和结构重点:(1)物质组成和结构有关的概念例如元素、单质、化合物、原子、分子、化合价、化学式等。
(2)物质结构(原子结构)记住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规律,用以画出1~20号元素原子的核 外电子排布图。
例如,19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9号元素核 外有19个电子,第一层上最多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最多有8个电 子,余下9个电子因最外层不能超过8个电子,有1个电子排在第四 层上,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81。
2、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重点:(1)物质的量概念和计算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单位是摩尔(mol )。
例如,1mol NaCl ,1mol O ,0.5mol H +1摩尔物质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物质的量(摩尔)=摩尔)摩尔质量(克物质的质量(克)/ 或 n (mol )=)()(mol g M g m / 1摩尔的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kpa c 3.1010, )下大约22.4升(L )。
例题:用100ml 某浓度的盐酸恰好跟6.5克锌完全反应,最多可能产生多少摩尔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其体积有多少升?解读:①设氢气的物质的量为x (mol ),体积为V (L )②求锌的物质的量n (Zn )=)()(mol g g /5.65.6= 0.1(mol ) ③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表示出有关物质间物质的量的关系Zn + 2HCl = ZnCl 2 + H 2↑物质的量比: 1 2 10.1 n x④列式计算得:x = 0.1(mol ),体积V = 2.24(L )。
(2)物质的量浓度及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在1L 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用c 表示。
c (mol/L )= )()(L V mol n 例题:求上述例题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读: ①设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 ),物质的量为n (mol )②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表示出有关物质的量间的关系:Zn + 2HCl = ZnCl 2 + H 2↑物质的量比: 1 20.1 n列式计算得:n = 0.2(mol ),c =V n =)()(L mol 1.02.0=2(mol/L )3、卤素的性质重点:(1)氯气的化学性质HClCl H FeCl Cl Fe NaClCl Na 22322222322点燃或光照点燃点燃+++(2)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F 2 > Cl 2>Br 2> I 2;F < Cl —<Br —<I —4、氧化—还原反应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方向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化学复习一碱
1.定义:
2.常见的碱
3.碱的通性
二酸
1.定义
2.常见的酸
3.酸的通性
三.盐
1.定义
2.常见的盐
3盐的化学性质
四.氯气
1.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溶解性
2,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应
(2)与氢气的反应
(3)与水的反应
五、氟
剧毒最活泼的非金属
+ 2 + Q
2 + 2 = 4 +
六、溴、碘
溴液态与氯气相似化学性质
碘紫黑色固体
升华:这种固体不经加热直接变成气态的现
七、硫
1.物理性质俗称“硫磺”,浅黄色,黑火药主要成分,密度
2.078g/cm3 非金属性比较活
2.化学性质
(1)、硫与非金属反应
+ (无色刺激性气味)
2+ 2
+=(酸雨)
+(毒臭鸡蛋气味)
(2)、硫与金属反应
+
2+
+=(硫粉处理散落贡滴)
八、氮气
1.物理物性
气态占空气78% 无色无味气体
降温---液体、固体
2、氮气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3 +(灰色)
(2)、与氧气反应
+2(无色)
+2=2(空气中很容易)
2+=2+
(3)、与氢气反应
+32
九、氨气
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
氨气----氨水---铵肥
2、氨气易液化
-33.35℃,常压---液态+大量热
十、金属通性
80%金属元素,常温下汞为液态,其余为固态,绝大多数是银白色,只有金为
黄色,铜紫红色。
电、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
1、铝
比较活泼显+3价
(1)、与氧成致密氧化膜(常温)
4+3=2
(2)、与水受热
2+62+3
(3)、与酸反应
(4)、与碱反应
(5)、铝盐
水解
净水,灭火器原料
2、铁
分布最广元素之一,合金性质优良,光亮银白色金属,7.8 g/cm3熔点153℃,良好的延展性、导热性、坚韧性
比较活泼,常显+3价或+2价
(1)、铁与非金属反应
3 +2
2 +32
+
(2)、铁与水反应
3+4+4
(3)、炼钢、炼铁
(3)铁含杂质:C 、Si 、Mn
含C量特性
生铁 2—4.3% 硬、脆
钢 0.2—2% 硬、韧
熟铁小于0.2% 韧
练习
1. 烧碱沾在衣服上怎么办
2. 人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它怎么能使“清水”变混?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4.胃里含有极稀的酸是什么?起什么作用?过多会怎样?
5.用酸碱指示剂如何检测酸和碱?
6. 你知道燃烧煤会污染空气的原因吗?为什么会下酸雨?
7. 现在制冷是什么原料?原理是什么?
一.写出下列各化合物的名称或化学符号并指出是酸碱还是盐
硫酸烧碱纯碱
盐酸 HNO
3
Ca(OH)
2 FeCl
3
NaHCO
3
CuSO
4 NH
3
·H
2
O NaCl
H
2CO
3
CaCO
3
二、选择题
1、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A、面碱
B、面起子
C、烧碱
D、漂白粉
2、等浓度的下列溶液,导电性能最小的是()
A、盐酸
B、醋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钠溶液
3、人的胃液里含有极稀的()
A、硫酸
B、盐酸
C、醋酸
D、硝酸
三、填空题
1、生铁的含碳量比钢。
2、消防上使用的泡沫灭火器的主要成分是和。
3、能用铁、铝等容器贮存浓H
2SO
4
, 是因为浓H
2
SO
4
可以使之。
4、中性溶液pH值 7,酸性溶液pH值 7,碱性
溶液pH值 7。
5、紫色的石蕊试液能使硫酸变色,使熟石灰变色。
五、简答题(每题8分,计16分)
1、配置波尔多液时,硫酸铜溶液不能用铁器盛放,否则会发生“铜咬铁”
现象,使药液失效。
为什么?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在一个500ml的平底烧瓶中加入250ml的水,再滴加1~2滴酚酞
和1滴1mol/L的NaOH溶液,此时溶液呈红色。
当轮流对瓶口说话时,瓶中溶液变为黄色,你能解释它吗?。
六、论述题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酸雨”的形成。
2、举例说明防止金属被腐蚀的常用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