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多彩的光》复习课教学设计及课内练习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教案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教案 沪科版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备课备课日教案编作图、特点、(、平面镜传播(解释现象)、光的反射与折射(科学探究、解释现象、作图)设想、望远镜、显微镜等内容上,、凸透镜成像(探究实验、规律及应用)及应用、探究实验) )平面镜与凸透镜(2)光学仪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在复习过程中,应特别注意:1 3()光污染问题;)与光相关的作图等问题(4成像的探究;板多彩的光复习第四章书一.知识梳理设二.合作与交流(练习)计用心爱心专心 13 108m/s,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2、光的反射自) 条 (1) 反射定律:(3主区别及应用漫反射与镜面反射: (2) 完成 ) 点 (3) 平面镜成像:成像特点(2) (4) 作图:(如下训练 : 3 、光的折射.下面四个例子中,能够 1光折射成的虚像比实 (2) (1)在空气中的角度较大是的原理解释传用光的直线播。

( ) 际物体高.清晨,当太阳还在地平 A 、光的色散4 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

(1) .湖水中,看到湖面下桥 B 黄、:颜料的三基色红、蓝光的三基色 (2):红、绿、; 的倒影 ; 蓝 C、路灯下看到人的倒影. : (3)物体的颜色、从岸边看游泳池,池水 D 白色物体( Ⅰ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深度要深些如红裙子只);黑色物体可以吸收所有光线可以反射所有光线,选项是正C 学生讨论得出: ; 能反射红光确的如蓝色镜片Ⅱ透明物体只能透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 是光的折教师讲评:对。

A 只能透过蓝光射现象,是因为不均匀的大气层使恤的女孩在只有蓝光的暗室里被看T穿红裙子、例:白............太阳光发生折射。

不可在光正立虚像(:(1)、到穿蓝上衣、黑裙子。

5凸透镜成像 ):u<f,屏上呈现即物体放在一倍焦距内 2f将):u或者v跟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倒立实像 (2)( 进行比较。

物大 u>2f: 缩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1.(04)广东物等等大 u=2f: 太阳、月亮、荧__________m/s. 是 ) 同理(,上可应用在v物小 u<2f: 放大___ 是源的、火虫其中不是光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04 例上海物体放在焦距为16 请你列举一个能说明光沿______. 则该物体离透镜,上在透镜的另-侧光屏上得到,-个缩小的像例播的直线传 ) ( 的距离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子厘厘10米 B 20 A 立竿见宁夏 2.(04)(2分尩 40 30 米 C 厘米D 厘米的光由于是的影中影物较大缩小:解。

沪科版8年级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教学设计(沪科版)

沪科版8年级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教学设计(沪科版)

沪科版8年级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教学设计(沪科版)一、引言本文是针对沪科版8年级第四章『多彩的光』的复习教学设计。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光的基本性质、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知识点,巩固学生对光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本教学设计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知识回顾、知识运用和知识拓展,旨在确保学生全面复习光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科学思维。

二、知识回顾1.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传播、折射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质透明介质中直线传播,光速在真空中是最快的。

3.光的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4.光的折射:光在介质之间传播时发生折射,折射定律: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5.光的色散:光在折射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产生颜色分离现象。

三、知识运用1. 完成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能在真空中传播,但无法在空气中传播 B. 入射角大于垂直于界面的角时,光无法完全反射 C. 折射率越小,光的速度越慢 D. 光速在水中比在空气中快2.真空中的光在折射率为2的介质中传播,入射角为45°,则折射角为()。

A. 45°B. 30°C. 60°D. 90°3.光在玻璃杯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这是因为()。

A. 玻璃杯里有光的源头B. 光能在透明物质中传播C. 玻璃会发射光D. 折射率与介质无关2. 完成解答题1.描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并给出一个实际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

2.在以下情况中,哪种光的传播方式占主导地位?请解释原因。

A. 光线穿过一个玻璃窗户 B. 光线照射到一个镜子上 C. 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水中四、知识拓展拓宽知识:光的干涉与衍射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而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的现象。

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个障碍物或通过一个具有狭缝的物体后的传播现象。

干涉和衍射是光的波动性质的重要表现,对研究光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沪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复习教案

沪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复习教案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2.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

知道光的折射定律。

3.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物体的颜色。

4.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了解眼睛成像原理,以及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重点进一步探究关于光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系统掌握全章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对照复习目标,回顾第三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复习《第四章多彩的光》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自学互研(一)识别生活中的各种光现象1.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

(二)光学作图2.如图所示,潜水员的眼睛在水下A点处,B点有条小鱼,C点有只小鸟,请作出潜水员观察鱼、鸟的光路图。

3.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并将凸透镜画出来。

规律总结: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1.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增大,像也变大。

2.凸透镜成像时,若透镜不动,物体垂直于主光轴上下移动时,像反向移动;若物体不动,透镜垂直于主光轴上下移,像同向移动。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三。

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各组学生回顾并思考,小组长汇总讨论结果,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选择较好的两组在全班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沪教版《多彩的光》复习课教学设计及课内练习

沪教版《多彩的光》复习课教学设计及课内练习

《多彩的光》复习课教学设计及课内练习一、考点精讲1.介质、光源、像(1)介质:传播光的物质叫做介质.(2)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3)像:发光点发出的光,经过光学器件后的会聚点叫发光点的像.像分实像和虚像:实像①发光点发出的光,经反射(或折射)后的会聚点;②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①发光点发出的光经反射(或折射) 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②不能呈现在光屏上2.光的传播(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而如果是两种不同介质或同种介质但密度不均匀,光的传播方向是会发生变化的.如光的反射和折射.(2)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是3×l08m/s,在其他介质中光速要小.3.光的反射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人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定律可以表述为:“三线共一面,法线居中,角相等.”(1)光的反射规律指出了发生光的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前弄清一点、二角、三线的涵义.一点:指入射点,用字母“O”表示.二角:指入射角和反射角,入射角指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指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三线: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法线是通过入射点作的垂直于反射面的虚线,这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没有具体的含义,但在确定人射角、反射角时法线却是关键,因为反射角和入射角是指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镜子、平静的水面等,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如果平行光射到粗糙不平的表面上,那么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平面镜成像①平面镜成像的原理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对称、虚像.4.光的折射现象(1)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为: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人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光的折射会产生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海市蜃楼,鱼缸中的水变浅了等.(3)利用光的折射可以制成各种改变光路的器件,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是三棱镜和透镜.(4)光的折射和反射的异同5.光的色散(1)色散现象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实验中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通过棱镜的折射,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单色光.(2)物体的颜色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的.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物体呈现黑色,说明它能吸收各种颜色的光.物体呈现白色,表明它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3)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①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②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三种颜色叫做颜料的三原色.6.透镜(1)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2)凹透镜与凸透镜都是利用光的折射,区别是:结构上,前者是中间薄边缘厚,后者是中间厚边缘薄;前者对平行人射光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焦点(虚焦点),后者对平行入射光折射后会聚,并会聚于焦点(实焦点);前者永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后者能成实像(物距大于焦距时)也能成虚像(物距小于焦距,所成虚像是正立、放大的).(3)焦点、光轴、焦距光轴:通过光心的直线叫透镜的副光轴.其中有一一条特殊的既过光心又过透镜两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F,F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F,F点叫做凹透镜的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焦距:透镜的焦点与光心的距离叫做透镜的焦距,记作f(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所成的像,有实像也有虚像;有放大的像也有缩小的像;有正立的像也有倒立的像.像的实、虚、大、小、正、倒皆决定于物的位置.设物与凸透镜距离为u,像与凸透镜距离为v,凸透镜焦距为f。

多彩的光复习教案

多彩的光复习教案

第四章 多彩的光 复习(一)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一、复习目标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知道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现象、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会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在空气和其他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规律、会作光路图;掌握由于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现象。

4、知道透镜的种类、作用;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会用来分析、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知识结构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影子的形成;2、造成的现象 B 、日食、月食的形成;(一)光的直线传播 C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失,像的形状与________有关。

即: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似。

A 、光在___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为 3、光速 _______________m/s ;B 、光速比较:V 真_____V 空_____V 水_____V 玻【典型例题1】在百米赛跑这,终点计时员必须看到发令枪冒白烟时就开始计时,不能等听到枪声才计时,这时因为:___________A 、看到枪烟计时比较方便;B 、怕离起跑点较远,声音嘈杂听不清枪声;C 、听枪声才计时不够准确,使成绩偏高;D 、听枪声才计时不够准确,使成绩偏低。

【跟踪训练】1、小丽同学沿着平直的公路从路灯下走过时,她在地面上的影子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A 、逐渐变长;B 、逐渐变短;C 、先变长,后变短;D 、先变短,后变长。

2、在暗箱前面装一个三角形的小孔,当阳光射入小孔后,在光屏上成像,关于像的形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圆形的;B 、三角形;C 、长方形;D 、其他形状。

(1)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 (2)光的反射分为:________反射和_______反射;其中______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案: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案: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案: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复习的方式,以多彩的光为主题,通过复习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让学生对光有更深入的理解。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能够运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光屏、镜子、玻璃棒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交流分享: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知识巩固: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典型题目,让学生现场解答,检验学生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学生课后运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我认为这是本次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点。

因为只有理解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学生才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光的折射现象,也才能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去解释各种现象。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反复观察和体验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并引导他们通过交流分享,深入理解这些基本概念。

二、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学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学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复习学案第四章:多彩的光班级:姓名:光的直线传播考点1:光源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1:下列属于光源的有太阳、萤火虫、蜡烛、月亮、开亮的电灯、电影银幕考点2:光线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和。

对光线的理解:1、光线是不是真实存在的?答:2、我们能看到物体是由于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里,所以箭头应该指向。

例1:下列关于光线说法错误的是()A.光线是人们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构建的物理模型,即理想模型法。

B.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C.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D.我们看到物体是光进入到我们眼睛里。

例2:太阳光经过反光板反射到人眼睛里,在光线上标出正确的箭头方向考点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介质要均匀,才能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线也会发生弯曲。

(如: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生了折射,弯向地面。

)影子、日食、月食、日晷仪、小孔成像、三点一线瞄准、站直队列、激光准直等都说明了。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成像的特点是、。

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填:有关或无关)例1:夜晚,某同学在放学回家的途中,从一路灯下经过时,他看到自己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这种现象可以用光的来解释。

例2:一张不透光的纸上打一个极小的“△”形孔,让太阳光垂直射到这张纸上经过这个小孔,这时在地面可以看到(选填“圆形”、“三角形”或“方形”)小亮斑。

例3:如图,一束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

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图中能正确描述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轨迹的图象是()考点4: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C= m/s,光在真空、水、空气、玻璃中传播速度大小顺序是:。

光年是单位。

例1:在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大”或“小”)运动会上100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应(填“听到枪声”或“看到烟雾”)开始计时。

光的反射考点1: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与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反射角等于。

第四章多彩的光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多彩的光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第四章多彩的光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讨论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特性。

2. 光的现象:分析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

3. 光的颜色:探讨光的颜色形成原理,包括单色光和复合光的颜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传播特性,包括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2. 使学生能够理解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并能够解释相关实例。

3. 帮助学生了解光的颜色形成原理,提高他们对光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2.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特性,包括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显微镜、玻璃板、激光笔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干涉仪、衍射光栅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如太阳光、灯光等,引发学生对光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特性,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3. 光的现象:利用教具和实验,展示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4. 光的颜色:讨论光的颜色形成原理,包括单色光和复合光的颜色,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5. 随堂练习: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光的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设计一些关键词,如光的传播、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等,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简述光的传播特性,包括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2. 解释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并给出相关实例。

3. 描述光的颜色形成原理,包括单色光和复合光的颜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光的基本传播特性,理解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并了解光的颜色形成原理。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进一步的阅读和研究,深入了解光的更多相关知识,并进行相关的实验和实践,以加深对光的理解和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彩的光》复习课教学设计及课内练习一、考点精讲1.介质、光源、像(1)介质:传播光的物质叫做介质.(2)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3)像:发光点发出的光,经过光学器件后的会聚点叫发光点的像.像分实像和虚像:实像①发光点发出的光,经反射(或折射)后的会聚点;②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①发光点发出的光经反射(或折射) 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②不能呈现在光屏上2.光的传播(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而如果是两种不同介质或同种介质但密度不均匀,光的传播方向是会发生变化的.如光的反射和折射.(2)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是3×l08m/s,在其他介质中光速要小.3.光的反射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人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定律可以表述为:“三线共一面,法线居中,角相等.”(1)光的反射规律指出了发生光的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前弄清一点、二角、三线的涵义.一点:指入射点,用字母“O”表示.二角:指入射角和反射角,入射角指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指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三线: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法线是通过入射点作的垂直于反射面的虚线,这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没有具体的含义,但在确定人射角、反射角时法线却是关键,因为反射角和入射角是指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镜子、平静的水面等,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如果平行光射到粗糙不平的表面上,那么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平面镜成像①平面镜成像的原理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对称、虚像.4.光的折射现象(1)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为: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人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光的折射会产生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海市蜃楼,鱼缸中的水变浅了等.(3)利用光的折射可以制成各种改变光路的器件,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是三棱镜和透镜.(4)光的折射和反射的异同5.光的色散(1)色散现象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实验中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通过棱镜的折射,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单色光.(2)物体的颜色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的.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物体呈现黑色,说明它能吸收各种颜色的光.物体呈现白色,表明它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3)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①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②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三种颜色叫做颜料的三原色.6.透镜(1)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2)凹透镜与凸透镜都是利用光的折射,区别是:结构上,前者是中间薄边缘厚,后者是中间厚边缘薄;前者对平行人射光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焦点(虚焦点),后者对平行入射光折射后会聚,并会聚于焦点(实焦点);前者永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后者能成实像(物距大于焦距时)也能成虚像(物距小于焦距,所成虚像是正立、放大的).(3)焦点、光轴、焦距光轴:通过光心的直线叫透镜的副光轴.其中有一一条特殊的既过光心又过透镜两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F,F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F,F点叫做凹透镜的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焦距:透镜的焦点与光心的距离叫做透镜的焦距,记作f(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所成的像,有实像也有虚像;有放大的像也有缩小的像;有正立的像也有倒立的像.像的实、虚、大、小、正、倒皆决定于物的位置.设物与凸透镜距离为u,像与凸透镜距离为v,凸透镜焦距为f。

7.眼睛与视力矫正(1)人眼的构造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也就是改变凸透镜的焦距,从而使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2)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比正常眼睛凸得更厉害所致,所以应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来调节。

(3)远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比正常眼睛稍平坦一些,所以应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来调节。

8.神奇的“眼睛”(1)放大镜放大镜下呈现的是物体放大的虚像,物体应放在放大镜焦点以内才合适.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小.(2)显微镜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实像,这个像成在目镜的焦点以内,目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也就是经过了两次放大作用.(3)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4)照相机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道理.要使所成的像变大,应使物体靠近镜头,同时拉大暗箱距离.(5)投影仪投影片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平面镜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9.光污染二、例题精讲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例一、(08年大连市)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阳光下,树在地面上形成影子B.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C.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D.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例二、(08湖南衡阳)右图是为2008北京奥运会而建造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其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的亮点,它们被称为“镀点”。

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馆外。

“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A.反射太阳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反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折射太阳光,遵循光的折射定律D.折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折射定律例三、(08浙江金华)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湖岸边的树在平静的水面形成倒影B、阳光下,茂密树林的地面有许多小圆形光斑C、夜晚,路灯下看到自己的影子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例四、(08甘肃嘉峪关)“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夏天乘凉的“树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岸边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C.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D.摄影时用的照相机是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考点二、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规律例一、(08湖北罗田一中水)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发亮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C.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D.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例二、(08辽宁沈阳市)(3分)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13所示的实验。

⑴请在图13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⑵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二、(08辽宁省十二市)小芳在家中照镜子时,发现镜中的她“远小近大”:于是她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1)为了验证猜想,她选用______________(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和两只______________的蜡烛及刻度尺来完成实验。

(2)实验中她把蜡烛分别放在镜前的______________位置,发现像与镜后的蜡烛总是______________的。

(3)她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例三、(08江苏南通)画出图乙中与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位置;例四、(08江苏泰州)如图10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从水中射向空气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例五、(08山东聊城)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请在答卷图中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大致径迹.考点三、平面镜例一、(08乌鲁木齐)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

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A.实像,距离变大B.实像,距离变小C.虚像,距离变小D.虚像,距离变大例二、(08福州)图23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的大小。

(2)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

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考点四透镜例一、某凸透镜的焦距是8cm,物体距凸透镜20cm,则物体经该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例二、(08湖南衡阳)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

右图中表示某二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甲需配戴_______镜,乙需配戴______镜。

希望同学们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甲乙例三、(08广西钦州)如图11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例四、(08宜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13所示(P点是2倍焦距处).你解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调整后,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_____________的实像;(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__________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 (填“C”或“D”)箭头所示的方向去观察.四、课内练习一、选择题1、(08四川攀枝花)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