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炎的护理 儿科护理

合集下载

新生儿脐炎的护理ppt参考文件

新生儿脐炎的护理ppt参考文件
10
11
12
13
14
15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二)化验 脐分泌物细菌培养或血培养。
【鉴别诊断】 (一)卵黄管未闭(脐肠瘘) 由脐孔注入造影剂, x线检查可见其进入回肠。须外科治疗。 (二)脐尿管瘘 注造影剂后,x线检查可见其进 入膀胱,或静注美蓝后可见兰色尿液由脐部排出。 (三)脐窦 由卵黄管回肠端闭合,而脐端未闭 所致。探针检查可发现窦道或有球状息肉块,称为 脐茸或脐息肉,应手术切除。
23
防范方法:
1.保持孩子脐部干燥。新生儿脐带脱落之前,不要把 孩子放在水盆中洗澡,最好采用擦浴的方式,因为将 脐带浸湿后会导致延期脱落且易致感染。 2.选择质 地柔软的衣裤减少局部摩擦。 3.新生儿洗澡后涂用 爽身粉时应注意不要落到脐部,以免长期刺激形成慢 性脐炎。 4.不要用脐带粉和龙胆紫,因为粉剂撒在 局部后与分泌物粘连成痂,影响伤口愈合,
25
注意事项:
1.擦脐带的棉签一定要为消毒棉签。2.盛放消毒液的器皿 每周消毒2次。3.擦脐带时一定把脐带根部消毒彻底,尤 其是脐窝部。4.擦拭脐带的消毒液没有统一的规定 ,不 一而足。(1)双氧水去腐力强,如擦拭时,泡沫多说明 腐败物多,泡沫少腐败物少。正常脐部护理时也可使用。 (2)75%酒精有易挥发,不影响观察等优点,且使用普 遍,容易买到。所以为首选。(3)95%酒精消毒效果低 于75%的酒精,但具有脱水效果。可用于脐带长期不脱 落者。(4)2%碘酊消毒效果好,需要脱碘 。新生儿皮 肤娇嫩,如脱碘不到,容易烧伤皮肤
21
5、脐带残端脱落后,注意观 察脐窝内有无樱红色的肉芽肿增 生,应及早处理,防止肉芽过长 而延误治疗,可采用10%硝酸银 溶液烧灼治疗。 6、注意脐茸、脐瘘、脐渗血或 脐部蜂窝组织炎等,应及时处理。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操作流程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操作流程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操作流程(一) 评估和观察要点1.新生儿评估(1)新生儿的精神状态。

(2)新生儿皮肤有无瘀斑、伤口、出血、感染等,(3)脐部有无红肿出血及异常分泌物。

2.环境评估:环境整洁,室温24℃~28℃。

(二)操作要点:1.操作者准备:洗手,戴口罩,熟练掌握脐部护理的操作方法。

2.用物准备:治疗盘、弯盘、消毒棉签、75%酒精、消毒纱布、医用垃圾桶、必要时备外用药(如碘伏)。

3.新生儿准备:新生儿沐浴后擦干皮肤,取平卧位,护士面向新生儿。

4.操作(1)首先核对新生儿,沐浴后擦干洗澡后的新生儿的皮肤,并揭去护脐贴。

(2)观察脐带局部情况,如脐带断端是否有出血、渗液等。

(3)脐部情况正常时用消毒棉签蘸75%酒精消毒脐窝和脐根部,如果脐窝和脐根部有粘连时,从脐根部呈螺旋动作擦拭,不可来回擦,之后盖上消毒纱布,并将纱布固定好。

如果脐部有渗出物,可以先涂0.2%碘酒消毒脐窝,然后再用75%酒精退碘,以免灼伤皮肤,擦洗3~4次,不用包扎。

如有出血应首先观察脐带结扎线是否提前脱落,应通知医生尽早诊治。

(4)操作完毕将新生儿包裹好,交给家属。

(5)整理用物,洗手并记录。

(三)效果评价:1.新生儿无不适感觉,整个过程配合良好。

2.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注意与新生儿的沟通和交流。

3.家属学会在家中进行脐部护理。

(四)健康教育1.告知产妇和家属消毒方法,平时注意消毒。

新生儿的脐带一般一周左右才能脱落,最快也要三天,在脱落之前,一定要每天进行消毒,一般情况下,每天要消毒2次。

2.要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新生儿每天都要洗澡,很多新生儿还要每天游泳,洗澡后,要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掉水分,然后消毒。

平时给新生儿使用尿布或者纸尿裤时,也要注意,要在脐部以下的位置,而不要盖住脐部,否则可能会被新生儿的大小便污染脐部而发生感染3.遇到下列几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1)脐部的分泌物增多,有粘液或者有脓性分泌物出现,有时候可能还会伴有一些异味。

新生儿疾病护理—新生儿脐炎(儿科护理课件)

新生儿疾病护理—新生儿脐炎(儿科护理课件)

2.局部处理:
2.5%碘酊及75%酒精消毒
或3%过氧化氢清洗脐部,涂以75%酒精,3次/日
3.抗生素应用:
选用敏感抗生素
脓肿---及时切开引流,换药
慢性肉牙肿----10%硝酸银烧灼/手术切除
三、护理
1.清除感染伤口
无菌操作,清洗消毒
重者,选用敏感抗生素
2.脐部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干燥
3.预防感染
加强脐部护理
新生儿疾病的护理
新生儿脐炎
新生儿脐炎:
指脐带残端被细菌入侵、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
常见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
溶血性链球菌
一、临床表现
轻度:
脐轮及脐部周围皮肤轻度发红
可有少量浆液
重度:
பைடு நூலகம்
脐部及脐周皮肤明显红肿发硬
脓性分泌物多并带有臭味
严重者可出现败血症
二、治疗要点
1.保持局部干燥

儿科常规护理技术

儿科常规护理技术

儿科常规护理技术(一)脐部护理【用物准备】治疗盘内:0.5%碘伏、0.9%氯化钠溶液、3%过氧化氢溶液、棉签、弯盘等。

【操作要点】1.洗手、戴口罩。

2.携用物至床旁,查对患儿床号、姓名,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3.使患儿取平卧位,轻轻打开包被,暴露脐部,冬天注意保暖。

取下脐部的纱布及绷带,如敷料与伤口粘连,先用0.9%氯化钠溶液轻轻湿润后揭去,以免损伤引起出血。

4.用0.5%碘伏棉签擦洗脐部周围皮肤,若分泌物多时,用3%过氧化氢液棉签擦洗分泌物,以清洁局部;再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局部,减少药物对局部皮肤刺激;最后用0.5%碘伏擦洗消毒,范围为5cm。

5.待干后,将患儿包好,使患儿头偏向一侧。

【注意事项】1.保持脐部清洁,防止尿液浸润局部。

2.清洁、消毒时动作轻柔,同时观察脐部有无渗血、分泌物及周围皮肤红肿等异常情况,冬季注意保暖。

3.对于破伤风感染使用过的敷料及棉签,应单独处理或焚烧。

(二)臀部护理【用物准备】尿布,以白色柔软易吸水的棉布或一次性尿布为宜。

尿布带、温水一盆(水温为38~40℃;有尿布皮炎时备1∶5000高锰酸钾溶液)、小毛巾。

按臀部皮肤情况准备治疗的药物、烤灯、棉棒、弯盘等。

【操作要点】1.将用物携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并向患儿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2.放下床栏,揭开盖被,解开尿布带,露出臀部,以原尿布上端两角洁净处轻拭会阴部,并以此盖上污湿部分垫以臀部下面。

3.用温水先清洗会阴,分开女婴阴唇用温水自上而下冲洗;将男婴包皮往上推,用棉签去除污垢洗净,推回包皮;最后清洗臀部,用软毛巾轻轻吸干。

4.用一手轻轻提起双足,使臀部略抬高,另一手取下污尿布,再将清洁尿布垫于腰下,放下双足,尿布的底边两角折到腹部,双腿中的一角上拉,系好尿布带,结带松紧适宜,拉平衣服,盖好被子,整理床单位。

5.若腹泻患儿,需勤换尿布,及时清洗臀部及保持干燥,可以涂植物油保护皮肤。

若有尿布皮炎,可采用暴露法,灯光照射法或吹氧法等,使局部皮肤干燥,再涂呋锌膏,鱼肝油软膏或氧化锌软膏等。

新生儿科新生儿脐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科新生儿脐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科新生儿脐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护理常规】
1.脐部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轻者沐浴后用安尔碘进行局部消毒;局部有脓性分泌物者,用3%过氧化氢液冲洗后以安尔碘涂擦,消毒时要将脐带提起,把脐窝内的分泌物擦净。

必要时每日做数次脐部护理。

2.如局部发生蜂窝组织炎,遵医嘱用如意金黄散调敷;如有脓肿形成则需切开引流;重者伴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时,遵医嘱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

3.如有肉芽组织增生或慢性肉芽肿病时,可用硝酸银棉棒烧灼(注意勿损伤周围皮肤),然后生理盐水擦洗,再涂以安尔碘。

4.预防感染:勤换尿布,保持局部干燥,防止大小便污染。

【应急措施】
1.脐部渗血:消毒后应立即给予加压包扎,也可以给予云南白药止血。

2.如发现患儿体温升高、精神萎靡、拒乳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值班医生积极给予处理。

【健康教育】
1.对产妇做好产前健康指导,建议到条件好的医院生产。

2.做好家庭护理,保持脐部皮肤的清洁和干燥,不可在脐部涂抹香灰或撒一些没有消过毒的药粉。

3.脐带未脱落的新生儿不要洗盆浴,洗淋浴时要保护好脐部。

洗浴后重新消毒脐带残端和根部。

尿布上端不要紧贴脐部,以免浸湿脐部。

新生儿脐部护理操作流程指引

新生儿脐部护理操作流程指引

新生儿脐部护理操作流程指引
、医嘱。

、患儿姓名、床号.
、脐带残端是否脱落。

、脐部有无红肿。

、尿布是否尿湿按七步洗手法洗手。

、脐部有无渗液、渗血及异常气味.
、脐部有感染或出血,遵医嘱准备局部用药.
、操作者
:洗手戴口罩。

:室温
24-26℃.
、用物:弯盘、棉枝、3%双氧水、0。

9%NS 、0.5%安尔碘(II 型皮肤消毒剂)、
治疗盘。

1、暴露脐部,脐部无红肿及分泌物者用0。

5%安尔碘(II 型皮
肤消毒剂)消毒脐带残端及脐轮,脐部有渗液或渗血者先用
3%双氧水清洗,再用0.9%NS 清洗后再用0。

5%安尔碘消毒
脱水。

2、脐部无感染者,按无感染伤口处理,消毒时由内向外,脐部
有感染者,按感染伤口处理,消毒由外到内。

3、清洗脐端不能只洗表面,应将脐带根部彻底清除,脐带未脱落前,勿强行剥落,结扎线如有脱落应重新结扎。

4、脐带应每天护理1次,直至脱落,沐浴后必须要进行脐部护
理,脐部感染者应每天行脐部护理2次.
5、脐带脱落后应继续用0.5%安尔碘消毒脐轮,直至脐轮无分
泌物。

6、包被包裹保暖。

1、脐部有无红肿、渗液、渗血及气味。

2、患儿的精神反应、体温、吮允奶情况。

3、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并做好记录。

1、整理床单位用物分类放置。

2、洗手.。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新生儿出生时,由于体内有来自母亲的抗体,一般不容易生病,但还是有一些常见的情况需要加以注意。

一、脐炎新生儿出生结扎后的脐带残端一般3~7天脱落,有的需要10 余天或20余天(根据结扎手法不同)才能干燥脱落。

1、原因局部细菌感染。

当新生儿出生后切断脐带是,其根部为新鲜伤口,脐带内的血管没有完全闭合。

若护理不当,病菌进入时,可引发脐炎。

如果治疗不及时,病菌进入血液可能引起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2、临床表现脐轮与脐周皮肤发红,其根部有少量分泌物为脐炎的典型症状。

轻者:新生儿没有全身症状。

较重者:脐部周围皮肤红肿,脐根部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并伴有臭味。

重者:新生儿伴有发烧、食欲不佳、精神状态不好等症状。

3、护理方法治疗脐炎的根本措施是预防,尤其是脐带脱落前的护理。

应保持脐部干燥,勤换尿布,防止尿液污染。

一旦发生脐炎,应及时就医。

黄疸是指新生儿的血液、粘膜和皮肤出现变黄的现象,脸上最先变黄,然后是躯干,最后才是手脚。

1、原因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在老化之后,经过代谢会产生一些废物(胆红素),最后经肝脏排除体外。

而新生儿肝酶活动力低,无法清除过多的胆红素,因而发生黄疸。

新生儿黄疸多发生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乳性黄疸)。

2、观察轻度黄疸主要显现在巩膜、面部、躯干等部位,中度以上黄疸除此部位明显外,手心、足心亦有感染。

溶血性黄疸出现早,进展快,并常伴有贫血;肝脾大或水肿感染性黄疸常伴有发热,并克发生感染;梗阻性黄疸大便色浅或呈陶土色;产伤所致黄疸可有头颅血肿或其他部位损伤原因,红细胞破坏增多,长因母乳血型不合引起。

另外,红细胞增多症、窒息、缺氧、酸中毒等也会引发黄疸。

3、类型(1)生理性黄疸:正常足月儿60%在出生后的2~3 天出现黄疸,在第4~5 天达到高峰,在1~2 周内消失。

早产儿、低体重儿有80%会出现黄疸,且出现时间较早(24 消失内),黄疸程度重,消退时间长,一般长于3 周,黄疸指数平均在11-12 毫克每100 毫升。

新生儿脐炎及治疗护理

新生儿脐炎及治疗护理

新生儿脐炎及治疗护理每个人都有脐带,脐带是胎儿在母体内由母亲供给胎儿营养和胎儿排泄废物的通道。

胎儿出生后,医务人员会将脐带结扎,切断。

断脐后,脐带残端会逐渐干枯变细,慢慢变为黑色。

一般宝宝出生后3-7天脐带脱落。

在断脐前后,如果消毒处理不严,护理不当的话,很容易造成细菌污染,引起脐部发炎。

常见的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或混合细菌感染等。

脐带上本来就有血管,因此脐部血管是与新生儿血管相通的。

脐炎似乎是小病,但局部感染容易扩散,导致新生儿腹膜炎或败血病。

脐窝也要清理干净1、脐带根部发红,或脱落后伤口不愈合,脐窝湿润、流水,这是脐带发炎的最早表现。

2、脐带脱落后伤口不愈合,有渗液或脓性分泌物,并带有臭味。

3、脐周皮肤红肿,深及皮下,重则蔓延形成蜂窝织炎或脐周脓肿,甚至继发腹膜炎。

4、轻症者除脐部有异常外,体温及食欲均正常,重症者则有发热吃奶少等表现。

5、慢性脐炎时局形成脐部肉芽肿,为一小樱红色肿物突出、常常流粘性分泌物,经久不愈。

新生儿脐炎是什么脐窝内有脓性分泌物,稍重者有脐周红肿、疼痛。

多是不注意卫生引起的。

可用75%的酒精消毒残端,再换上干净的纱布包裹好;不要将尿布盖在脐部上,以保持局部干燥;勤换尿布,防止尿液污染脐带。

如果脐带根部发红,或脐带脱落后伤口不愈合,脐窝湿润、流水等表现,应立即进行局部处理,如果脐部炎症明显,有脓性分泌物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治。

妈网网友“michelle”:我家的未满月之前也试过渗血,每天用酒精消毒,再用云南白药擦,几天就好了!妈网网友“地板”:我宝贝在儿童医院烧了两次硝酸银才好,因为肉芽太大了,第一次没有烧彻底。

第二次烧完那个专家说不用再去找她复查了,也是中间有个小疙瘩一样的,还是黑色的,因为烧过的银离子的原因吧。

我一直不放心,想去复查,可是挂儿童医院那个专家太费劲了,恨不得4点就得去排队,就没去复查。

好久一直都不敢让肚脐碰水,后来慢慢好了,那个小疙瘩也消下去了,黑色也慢慢淡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护理措施
1.注意不要洗湿脐部,洗澡完毕,用消毒干棉枝吸干脐窝 水,并用75%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保持局部干燥。 2.严格实行无菌操作技术,保持脐部的清洁干燥. 3.局部换药:有脓性分泌物时,局部吹氧或用3%双氧局部冲 洗局部2-3次后用碘酊消毒(由内向外环形彻底消毒) 消毒须从脐带的根部一酒精脱碘,或用龙胆紫每曰涂2-3次。 4.保持脐部干燥,勤换尿布,防止尿液污染。 5 .抗生素治疗:有全身症状时,遵医嘱首选:青霉素,加 氨苄青霉素效佳。对已形成脓肿者,及时切开引流换药。 已形成慢性肉芽肿者要用10%硝酸银,或硝酸银棒局部 烧灼,如肉芽较大不易烧灼者,应给予手术切除。
新生儿脐炎观察要点
1.脐带脱落后,伤口延迟不愈,潮湿渗液, 为受感染的最初症状,继之脐围皮肤红肿, 波及皮下。残端有脓性分泌物,脓汁恶臭, 还可见腹壁水肿、发亮,形成蜂窝组织炎 及皮下坏疽。慢性炎症常形成脐肉芽肿, 而妨碍脐创愈合。 2.辅助检查 脓汁涂片可见细菌及中性粒细胞 增多。脓汁培养阳性率很高。
脐部的正常与异常
பைடு நூலகம்
健康教育
1.脐带一般在出生后3-7天脱落,脱落后脐有渗液 时予75%酒精消毒。 2. 脐带未脱时应检查包扎脐带纱布有无渗血, 渗血较多时 应重新结扎止血。脐带未脱时,不 能用爽身粉等异物刺激。 3.如果脐轮红肿,脐部有脓性分泌物时,并有臭 味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4.严格掌握处理脐带时的无菌技术,衣服被子经 常洗晒,勿大小便污染脐部,保持脐部的清洁 干燥。
新生儿脐炎护理
1 概念及临床表现 2 新生儿脐炎观察 3 护理措施 4 健康教育
1 概念
• 新生儿脐炎是由于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而被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溶血性链球菌等侵 染脐部所致。
二、临床表现 • 一般为脐轮与脐周皮肤红肿,伴有少量脓性分泌 物。严重者脐部及脐周明显红肿发硬,脓性分泌 物较多,伴有臭味,炎症向周围组织扩散形成蜂 窝组织炎等。如细菌经脐动脉侵入血液可引起败 血症或腹膜炎,出现相应的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