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对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合集下载

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

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

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关系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企业文化是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模式。

儒家文化和现代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儒家文化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注重忠诚、诚实和正直。

这些价值观念也体现在现代企业文化中。

在现代企业中,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合作和忠诚被视为成功的关键。

企业文化强调员工之间的互相尊重、遵守诚信原则和按照道德规范行事。

这与儒家文化中的忠诚和诚实不谋而合。

儒家文化倡导的“仁”的理念也可以在现代企业文化中找到共鸣。

在儒家文化中,仁被视为人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品质,体现了亲密、公正和关心他人的态度。

在现代企业中,理念“以人为本”也强调了员工与员工、员工与客户之间的关心和关爱。

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展现同情心和责任感,追求共同的利益。

儒家文化注重教育和学习,在现代企业中也被广泛应用。

在现代企业中,培养与发展员工的技能和知识被视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因此,许多企业建立了培训计划和员工发展计划,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这与儒家文化中注重教育和学习的观念相契合。

儒家文化主张家庭和谐与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在现代企业文化中也体现出来。

现代企业鼓励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互相支持和协调合作。

企业文化重视员工之间的友谊、互助和团队精神,这与儒家文化中强调家庭和谐和人和的关系相一致。

然而,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冲突和隔阂。

儒家文化强调等级和尊卑之间的差异,而现代企业文化倡导平等和公正。

在现代企业中,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个人的能力和贡献决定了其在企业中的地位。

这与儒家文化中强调的等级观念相冲突。

在现代企业文化中,管理者倾向于以能力和效率为核心来评估员工的表现,而不是依据其社会地位或家族背景。

此外,儒家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企业文化中的一些新兴观念也存在差异。

例如,儒家文化中重视长者的地位和尊敬,而现代企业文化强调年轻人的活力和创新。

儒家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中国企业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便是儒家文化。

自古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在当代,儒家文化仍然对中国企业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在企业文化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仁是指关心人,关注员工的福利和利益。

企业应该像一个大家庭,提供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得到尊重和体贴。

义是指做事应当有道德标准,在企业中,企业应该注重诚信,遵守规则,重视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礼是指约束性,最好的方式不是通过命令或强制,而是通过礼制和规范。

智是指应对事物时要有分析思考和判断力,遇事冷静客观,聪明的管理者需要从一个全面的角度看待整个企业。

信是指信守承诺和信任、尊重他人。

二、强化道德意识儒家思想强调道德规范,这一点在企业文化中也被运用。

企业应该重视员工的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平和职业道德。

企业文化的道德性应该足以影响和引导员工的行为方式。

建立和维护团队合作,提高人际交流能力,外部与内部都能够展现出良好的形象,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强调细节管理儒家思想注重细节,认为只要每个小环节做到最好,才能达到较大的绝对质量,这一点在企业文化中也同样被应用。

在企业中,对待细节的态度、对待细节的态度是近似哪一件事情。

公司应该在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关注每一个员工的需求,传递每一个员工的声音,减少员工的疲劳和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的体力劳动,并通过对细节的管理,提升企业文化和员工的满意度。

四、平衡经济与社会责任儒家思想强调经济和社会责任的平衡。

在企业中,企业应该既要注重利润,也要关注社会贡献。

企业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更在社会方面。

企业应该积极推动社会发展,关注员工的福利和贡献,使企业的责任感和社会贡献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文化在企业中的体现,更多的是要求企业践行和发扬儒家文化中的价值观和思想,它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不仅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影响,而且使企业面对遇到的问题能够以一种更为清晰合理的视角,来进行分析和解决。

儒家思想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起源于春秋时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儒家思想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对中国家族经济的影响中国家族经济是中国传统经济的重要方面之一,由家族企业组成,这些企业主要是由一个家族中的成员相互支持而成,所有家族成员共同拥有企业财产,并且从事同样的生产或商业活动。

这种经济形式在中国长期存在,但在唐代之后逐渐衰落,直到清代彻底消失。

然而,儒家思想对中国家族经济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儒家思想强调家族的长幼序列,教育成年人尊敬年长者,尤其是尊重长辈。

这种思想使得中国家族经济的传承更为稳定,因为家族事业由老一辈人传给新一辈人时,家族成员没有什么异议,这是因为儒家思想为长辈和晚辈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道德上的支持。

此外,儒家思想提倡的“仁者爱人”也为中国家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因为这种观念鼓励家族成员之间相互扶持,共同发展。

二、儒家思想对中国官商关系的影响中国的官商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以“官大于商”的关系为特征,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普遍,甚至一直持续到现代。

儒家思想对中国官商关系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儒家思想强调的“君子不器”,这个观点强调了道德正义和廉洁奉公的道德规范,成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一种反对腐败的力量。

儒家思想对廉洁奉公的传统概念及其在官商关系中的表现起到了乘数的作用。

儒家思想中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必行,行必果”等准则能够约束官员和商人的自私行为,同时也维护了官商关系的稳定。

第二个方面是儒家思想鼓励商人行善积德。

商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处于低贱地位,不仅被征税,而且还被视为背叛了儒家价值观的人。

但是,儒家思想提倡“行善积德,以求福祉”,因此商人也可以通过行善积德获得儒家思想所崇尚的道德支持,提高其社会地位。

三、儒家思想对中国商业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商业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诚信。

浅析中国儒家思想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

浅析中国儒家思想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

浅析中国儒家思想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摘要:中国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本文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探讨了儒家思想的实践价值和现代应用。

关键词:中国儒家思想;企业文化建设;仁;义;礼;智正文:中国儒家思想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当今社会,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儒家思想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思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中,“仁”是尊重员工、善待客户的重要价值观,要求企业对员工和客户都要体现人性化的关怀;“义”则涉及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对客户、员工、社会的责任,企业应当勇于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礼”则强调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的尊敬、相互关注等方面,企业文化应该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尊重、友好交流;此外,“智”也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企业要具备战略规划和智慧管理,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其次,儒家思想强调人伦关系,将个体的生命经验与社会伦理联系到一起。

这一思想对企业文化建设也有积极的影响。

儒家学说强调“君子之交淡如水”,要求人们相互尊重、关心、支持,并形成强烈的共识和感情。

企业文化也应该与此相应,强调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合作、奉献。

最后,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理论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参考。

中庸之道其实是一种平衡观念,要求一个人在行为上坚持中庸和适度,避免过度和偏执,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

总之,中国儒家思想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影响,企业可以从儒家思想中汲取有益的东西,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形成具有本土特色和符合现代要求的企业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应用中国儒家思想对企业文化建设抱有很高的期望,它能助于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更好地遵循人性化、合理化原则,建立具备本土特色和符合现代要求的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有哪些一、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是孔子。

儒家思想可供企业文化建设借鉴的地方比较多。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借鉴儒家“仁”、“信”、“义”、“和”思想。

(二)“信”的思想。

“信”,言行相一,即信用。

《周易·系辞上》说得好:“人之所助者,信也”。

《论语·为政》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颜渊》说“民无信不立”。

要使企业成功必须讲“信”。

“信”是儒家伦理中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也是中国交换伦理的重要典范,很值得我们在当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学习和借鉴。

企业对外讲诚信,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商业效率; 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企业对内讲诚信,能实现内部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人的最大潜能。

惟独这样,才干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义”的思想。

“义”,道义、主义。

孔子说:“君子明德大义,小人只懂财利”(《论语·里仁》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他还提出“见利思义”的思想。

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把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使员工自觉地意识到在讲“义”时,要承认“利”的必要;追求“利”时,则要接受“义”的约束。

这样,就能实现“以义估利”,“举义兴利”,调节和规范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使企业遵守法则,正当经营,把赚钱看做一种手段而非目的,自觉地把企业赚钱与国家兴旺和民族利益联系到一起,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捐助教育、办慈悲,将利益回馈社会,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

(四)“和”的思想。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

这是中华几千年历史中处理人际关系、民族文化、社会关系的传统原则。

中华民族强大的凝结力也正是得益于这一“和”的传统。

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有“三和治企”,“三和”指“人和、物和、利和”,即管理企业要将人员间的关系协调,企业生产与环境的协调,企业间竞争与合作的协调有机结合起来。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化遗产,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中医药学、武术、书法、绘画等多个方面。

这些传统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独特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仪、忠诚、廉洁等价值观念,对企业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形成为了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儒家思想强调礼仪,企业在管理中注重规范行为,提倡礼貌待人,形成为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此外,儒家思想还倡导忠诚和廉洁,企业在经营中注重员工的忠诚度和廉洁经营,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度和竞争力。

二、道家思想对企业文化的影响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自然而然,对企业文化产生了独特的影响。

首先,道家思想倡导无为而治,企业在管理中注重顺其自然,不强求,不操控,倡导自主创新和自我调节。

其次,道家思想强调自然而然,企业在经营中注重顺应市场需求,追求自然流畅的经营方式,提高了企业的适应性和灵便性。

三、佛教思想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佛教思想强调慈悲、智慧、平等、舍己救人等价值观念,对企业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佛教思想倡导慈悲心,企业在经营中注重关爱员工,关注社会责任,形成为了积极向上的企业形象。

其次,佛教思想强调智慧,企业在管理中注重智慧决策,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佛教思想还倡导平等和舍己救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员工之间的平等和互助,形成为了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

四、中医药学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中医药学注重整体观念和平衡思维,对企业文化产生了独特的影响。

中医药学强调人体的整体性和平衡性,企业在管理中注重员工的身心健康,提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形成为了健康向上的企业氛围。

此外,中医药学还注重预防和调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预防风险,调整经营策略,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塑造

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塑造

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塑造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文化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现代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诚信、忠诚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对企业创新、员工关系、社会责任等方面都有深刻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强调仁爱。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体谅。

在现代企业文化中,仁爱价值观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企业可以设立公益项目,鼓励员工参与其中,关心弱势群体。

同时,企业内部建立起相互帮助、分享和合作的氛围,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这种仁爱的价值观促使企业发展出积极向上、和谐的文化氛围,从而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儒家思想强调诚信。

诚信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道德观念,也是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在企业文化中,诚信价值观可以促进企业与顾客、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

企业要本着诚信的原则与顾客进行交易,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信誉。

同时,企业要与供应商建立起互信和互利的关系,共同推动产业链的发展与升级。

诚信价值观还体现在企业的管理和沟通中,企业领导要坚持真实透明的沟通方式,与员工保持高度的诚信关系,增强员工的工作幸福感和信任感。

再次,儒家思想强调忠诚。

忠诚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美德,指的是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忠实和奉献。

在企业文化中,忠诚价值观可以促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企业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福利待遇和文化环境等方式,激励员工的忠诚与奉献精神。

同时,企业要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起双向的信任和忠诚关系。

这种忠诚的价值观能够带动企业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最后,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儒家思想核心观点之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正逐渐凸显。

论语与企业文化

论语与企业文化

论语与企业文化引言概述:《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

本文将探讨《论语》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论语》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一、孔子的人文思想对企业文化的启示1.1 孔子强调仁爱之道孔子强调仁爱之道,提倡以仁爱为本的人际关系,企业文化也应该注重员工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

1.2 孔子倡导诚信和忠诚孔子倡导诚信和忠诚,企业文化应该建立在诚信和忠诚的基础上,员工应该忠于企业,客户应该信赖企业。

1.3 孔子提倡礼仪和规范孔子提倡礼仪和规范,企业文化应该强调员工的行为规范和职业操守,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孔子的教育理念对企业文化的启示2.1 孔子注重教育的重要性孔子注重教育的重要性,企业文化应该重视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2.2 孔子倡导学以致用孔子倡导学以致用,企业文化应该鼓励员工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3 孔子提倡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孔子提倡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企业文化应该注重员工的全面素质培养,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团队。

三、孔子的治国理政思想对企业文化的启示3.1 孔子倡导以德治国孔子倡导以德治国,企业文化应该以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引领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3.2 孔子提倡仁政孔子提倡仁政,企业文化应该注重员工的福祉和利益,实行人性化管理,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3.3 孔子倡导礼乐孔子倡导礼乐,企业文化应该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文化的培养,营造和谐的企业氛围。

四、孔子的修身养性思想对企业文化的启示4.1 孔子提倡修身养性孔子提倡修身养性,企业文化应该注重员工的道德修养和精神素质的提升,建立起良好的企业风气。

4.2 孔子强调自律和自强孔子强调自律和自强,企业文化应该倡导员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我激励,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4.3 孔子注重内外修养孔子注重内外修养,企业文化应该注重员工的内在修养和外在形象的塑造,全面提升员工的形象和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文化对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作者:刘新飞前言我们企业现在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仔细追究其根源,恰恰是我们的企业家和企业文化在根本上背离了儒家的思想精神,如“仁者爱人”“为政以德”“义利统一”“和为贵”“诚信”“反求诸己”的思想。

然而在我们企业经营和运作的过程中,这些思想不但没有树立起来,相反提起儒家思想,有许多人想到的是腐朽没落,僵化教条、如何束缚人性、如何阻碍创新,这是对儒家思想的误解造成的,也正是这种误解,使我们对西方的先进技术、管理思想和手段更多地停留在引进和消化上,而很少吸收再推陈出新。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儒家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但是对这方面的研究更多停留在儒家思想与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关系的表面探讨上,在儒家思想对企业行为如何起作用的义理阐述上有所不足,在如何利用儒家思想建立企业文化、指导企业管理方面的实践有所不足。

本文试图结合实际的案例,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我国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的企业,这个阶段大体相当于生命周期的青春期、盛年期和稳定期,总的来说,这个时期的企业是赢利的,在市场上也基本上站住了,在这个时候,各方面的关系逐渐理顺。

在这个阶段的企业,除了创始人的德才能力外,对企业更重要的是他的学习能力,不只是技术专业知识的学习,这里的学习能力指的是彼德。

圣吉《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

1.具备学习能力的领导者。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成长,能够提前发现企业将会出现的问题和原来管理中的不足,于是对企业原有的潜文化进行扬弃、总结提炼,并突出放大企业原有的优秀企业文化,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所处的环境,借鉴先进的经验和方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通过适宜的方式强化企业的宗旨和理念。

对内以人为本,企业员工的整体学习能力增强,企业对员工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管理和技术上不断创新,员工的满意和主动性化作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得到顾客的认同。

并做出对社会负责的善行来,树立起企业的良好形象,这样的企业往往能够顺利从青春期到盛年期到稳定期,而且还能够在这些阶段上不断地创新,克服这些阶段可能出现的缺陷,而不进入贵族期,而是进入一个新的寿命周期。

2.一般的企业领导者(创始人)。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领导者感觉良好,看不到员工需求的变化和企业渐生出来的问题,领导者性格中的弱点开始暴露,员工因为企业效益渐长而渐高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降低。

这样的企业也有进行文化建设的,但只是一种形式,是为了赶潮流,他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只是形成文件和视觉形象,让外界看来,也有耳目一新之感,但是没有得到员工心理的真正认同,没有起到改变员工精神面貌和思维方式的作用,企业不能真正发挥员工的潜力,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样的企业大多能够过渡到贵族期,然后渐渐走入衰败和灭亡。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纯粹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经营企业的目的就在于获取利润,但是有些企业利润的获取抛开了伦理道德、社会责任,甚至违法经营。

于是为了获取利润,出现了以下问题:以牺牲环境、掠夺式消耗资源为代价,发展企业、追求利润,还觉着是大环境造成的,非这样做不可;采取送礼、腐蚀拉拢、偷税漏税等不合法甚至非法的经营手段来获取利润,破坏着公平竞争的原则,也破坏着社会的正常秩序和风气。

追求短期利益,不是靠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赢得顾客,而是靠欺骗来获取利润、以仿冒造假来获取利润。

企业的“善行”较少,企业的利润来自于社会,企业通过力所能及的善行来反馈社会,如慈善捐款、投资教育等公共事业。

这些行为用事实说明了企业的宗旨和经营理念,会在社会公众、顾客及其政府、银行等相关方中树立起企业的良好形象,会为企业的发展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我们的企业在这方面投入很少。

2.诚信缺失对待员工和顾客,重许诺,轻落实。

对内,企业管理者言行不一致,对员工的许诺不兑现,企业出现了问题,不能真诚地解释原因,不能承认问题的存在,而是想法隐瞒,员工对企业没有信任感;对于利益相关方如企业供方,欠债不还,形不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对顾客,重视广告的作用,而忽视产品质量和服务,产品出了问题,顾客投诉,不能真诚地承认、做好服务及后续补偿工作,而是想法推脱责任,达不到顾客的满意,认识不到诚信的价值。

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企业诚信报告》显示,中国企业每年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

3.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1)在待遇上不公平。

决策集中在企业主和管理层手里,工人和管理者之间待遇相差很大,对于私营企业,还常常发生侵犯职工权利的现象,造成职工的失衡甚至仇恨心理,企业的发展决策员工不认同,措施制度也不会很好地被执行,对工作没有积极性,在企业工作只是为了生存的权宜之计,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更别说为了企业的发展主动创新了。

一旦外面有了更好的机会,员工就会毫不犹豫地离开企业;(2)不能满足员工发展自己的需要。

如员工参与、创新机制建立不起来,不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只强调员工素质低,而提供给员工培训学习、提高技能的机会少。

认识不到人才的真正价值,形不成吸引人才、留用人才、发挥人才所长的环境。

(3)管理者不能真正地对员工尊重、关心和信任,和员工的沟通少,只是利用员工为企业创造利润。

4.在制度和行为上(1)不重视制度的作用。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对制度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制度没有尊重严肃的态度,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随意性强。

(2)存在着制度的空洞。

如在全员参与、创新方面、员工的权益福利保障方面、规范领导行为方面没有制度或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制度;(3)制度的有效性差。

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没有和企业实际真正地结合,而是为了搞形式,对付上级或获取证书用;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对公司的制度不能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地修订完善,使制度慢慢失去约束力。

第四、规章制度往往只约束员工,不约束领导,管理不是靠规章制度,而是靠领导的意愿、偏好等不成文的规则,这样规章制度的作用被削弱,企业的正常工作秩序被破坏。

另外,对制度的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

5.缺乏学习创新能力(1)表现在“跟风”和“两张皮”现象严重。

不能对外来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真正地吸收,在引进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红火了一阵后,就慢慢黯淡下来;还有现在搞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各种认证,许多企业想的不是如何根据标准反思自己的不足,把企业的管理真正搞上去,而只是拿证作宣传,搞速成,于是实际做的一套,文件写的又是另外一套,就象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买椟还株”.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也是一样,别人的企业搞文化建设,自己的企业不能不搞,于是模仿别人的企业,请能人编口号、写册子,号召员工齐行动,花了钱,轰轰烈烈一阵后,不合格品照样出,员工的不满比以前一点也没减少,顾客的利益照样漠不关心,内部的勾心斗角、部门的利益之争照样存在,管理者的行为没有丝毫改变。

(2)不能从错误、矛盾和冲突中学习。

当企业出现了问题,采取的措施往往是惩罚或掩盖,而不是去找真正的原因。

二、借鉴儒家思想管理企业的成功案例在中国的古代和现代,有许多人以儒家理念经营企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形成了儒商精神。

他们做生意如同做人一样,讲究德行,以仁义为立身之本,以仁爱之心对待同事、职工,使企业内部充满凝聚力和详和;对待顾客,坚持以义取利、以诚待人。

日本及东南亚等亚州国家创造的经济奇迹,也证明了儒商精神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下面仅举几例对借鉴儒家思想经营企业、构建企业文化的意义进行分析。

(一)具有儒商精神的李嘉诚对于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人们都惊叹其成功,他赤手空拳起家,创造了一个个经济奇迹和商业神话,如果我们探索其成功的原因,会发现他父亲从小灌输给他的传统文化,在他日后的成功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从小会诵《三字经》《千家诗》,这些童蒙读物,使他最早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他十四岁时父亲去世,没有给他留下一文钱,却给他留下了“求人不如求己”“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做人须有骨气”“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贫穷志不移”的遗言。

这些道理和父亲遗训变成其灵魂的一部分,并成为其从商和做人的准则,使他终生受益。

父亲去世,“孝心”使十四岁的他,当时只有一个心念,就是要养活母亲和妹妹,他谢绝了舅父供他上学的好意,毅然辍学,别无选择地走上了挣钱养家之路。

第一份工作就是茶楼堂倌,然后做过钟表学徒工、推销员,在当时纷纭变幻的世界里,刻骨铭心的先父遗训,使他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方向。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残酷的求职和打工生涯中,他时时以此言鞭策自己,“诚”“信”“勤”“敬”“谦”成就了他骄人的业绩。

有一次当别人说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时,他认为自己首先做好了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商人,一个成功的商人。

纵观他商海搏击数十年的经历可以知道,虽然他的企业采用的是西方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但是他奉行的是“反求诸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诚信待人、以和为贵、广结善缘、“仁爱”等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

例如:李嘉诚说:“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命的源泉;信誉、诚实,是企业的生命,甚至比生命更重要”.在长江厂后来发展的过程中,他的真诚、信誉、为顾客着想和勤奋使他抓住了公司发展的机会。

为保证质量、不断地推出新样品,他不惜重金聘请香港最优秀的塑胶人才,订单很多,但厂子资金有限,设备不足,怕影响质量和交货期限,他不敢放手接订单。

资金的限制已经严重阻碍了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

在他伤透脑筋之时,一位欧州的批发商对他能在这样简陋的工厂里生产出这么世界先进水平的塑胶花感到惊奇,答应先借给他资金,让他扩大规模,然后再做生意,大量订购他的产品,条件之一便是有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作担保。

在他找不到担保人的情况下,虽然批发商只表达出了订购三种产品的意向,但他和设计师连夜赶出9款样品,每种产品都设计了三种样品,以期打动批发商,即使打动不了,就送给他做纪念,争取下一次合作。

批发商对他的样品非常看好,但更看好他做生意奉行的诚信、互利互惠的原则。

最后批发商对他说,你的真诚和信誉,就是最好的担保,就这样解决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问题,也把产品直接销向了欧州。

(二)蒙牛的诚信文化儒家经典《大学》中有“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而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可以说是这句话的忠实实践者,也正是他的忠实实践,催生了蒙牛。

“财散民聚,财聚民散”是他的养母从小教育他的,也是他经常说他的话和做的事。

“诚信是策划的最高境界”是蒙牛的口号之一,他们认为诚信是一种战略资源,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既包括了对顾客的诚信,也包括对员工的诚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