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二号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合集下载

山东省济宁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水害类型与防治思路

山东省济宁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水害类型与防治思路

落 突然涌水 时 ,极 易 冲垮 采煤工作 面。如果砂岩 缺
乏 可靠 的补 给水源 时 ,涌 水量很快 就会变小 ,甚 至
被 疏干。
加 。矿井涌水构成主要为顶板淋水 、十下 灰水 、3煤 顶板砂岩 、 J 下部砂砾岩 、 三灰 、 井筒涌水等 。 今后 , 随着矿井 延伸开拓 、老塘水顶板水 的疏放 和工作面 老顶 的垮落 ,矿井涌水量会相对增大 。
各 煤矿 主采 煤 层 的沉 积 环 境 为华 北 型 含煤 建
造 ,山西 组砂岩为 主要 的含水 层 ,特别是 砂岩层 厚 度大 ,裂 隙发育 ,采 前没有探 放水 ,采后 因顶板 冒
化范围 由9 0 m / h到 2 4 5 0 m / h 。涌 水量 整 体 增 加 ,
增加 幅度 较大 ,见 图 2 ,主要原 因是煤 矿大 都为新 近开采 的,随着 开采面积 的增加 ,涌水 量也 随之增
图2 济 宁矿 区矿 井 总 涌水 量 变化 曲线
3 矿 区 主要水 害 类型 3 . 1 矿 区主要 突水 资料
济 宁矿 区省属煤矿 1 9 9 4 ~ 2 0 0 3 年 间突水次 数总 计为 6 5次 ,突水量在 6 0 ~ 6 0 0 m / h的有 3 7次 ,突水 量小于 6 0 m / h的 有 2 9次 ,1 9 9 6 ~ 2 0 0 3 年 间都 有 突 水发生 ,2 0 0 0年 以后有增加 的趋 势 ,每年突水次数
层 时需采取 防治水措施 ;南 部岩溶裂 隙不发育 ,富
水性较弱 。
晚 侏 罗 统 砂 岩 和 底 砾 岩: 含 裂 隙 水 , q = O . 0 4 7 1 ~ 0 . 0 9 9 9 L / s ・ m,个 别地段 直接压盖煤层 露 头 ,可能成为直接充水含水层。 第 四系砂砾层孔隙含水层: 上组 q = 2 . 0 2 2 L / s ・ m, 富水性强;中组 以粘土类为主;下组 q = 1 . 2 4 5 L / s ・ m, 富水性 亦较强 ,但 由于底部有一层 较稳定 的粘土 隔 水层 ,且在煤 田西 部育较厚 的晚侏 罗统 和岩浆岩覆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1矿井水文地质条件1.1主要含水层1.1.1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孔隙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由砂质粘土夹细砂或卵砾石组成,厚度15m左右,水位埋深小于15m。

呈带状分布于沁河及其支流河谷两岸。

富水性较好,单位涌水量一般为0.1~5.0L/sm。

主要承受大气降水补给,向河流及基岩风化带含水层排泄。

水质类型属HCO3-Ca.Mg型水。

1.1.2碎屑岩浅层裂隙水含水岩组(裂隙水)风化带厚度受地形起伏的影响,据钻孔资料综合分析一般为60~90m,最深可达100余米,富水性取决于风化裂隙发育程度。

该含水层一般呈潜水性质,直接承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浅部富水性较强,下部较差,据井检孔的3次抽水试验,降深9.47~62.37m,单位涌水量0.0052~0.1655L/sm,平均为0.0075L/sm,渗透系数为0.0109~0.8974m/d,平均为0.3747m/d,富水性中等,水质类型为HCO3-Na型水。

1.1.3碎屑岩裂隙含水层组(裂隙水)该含水岩组主要指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岩组,其中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三段地层矿区内普遍出露。

含水层为巨厚层粗砂岩及中细粒砂岩。

直接承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在地形相宜处以下降泉的形式排出地表。

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地层深埋地下,含水层主要为中细粒砂岩,是3号煤的主要充水来源。

钻进中的冲洗液消耗量及水位变化不大,岩芯裂隙不发育,据ZK3-1孔的抽水试验,降深36.12m,单位涌水量0.00108L/sm,渗透系数为0.00063m/d,水位标高694.04m,水质类型为HCO3-KNa型水。

1.1.4碎屑岩夹碳酸盐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裂隙岩溶水)矿区内该地层埋藏较深,含水层岩性为砂岩、灰岩,其间夹数层泥岩、砂质泥岩等隔水层,裂隙不发育,相对减弱了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据井检孔的2次抽水试验,降深66.18~79.28m,单位涌水量0.00078~0.0012L/sm,平均为0.00099L/sm,渗透系数为0.0039~0.0059m/d,平均为0.0049m/d,弱富水性,水质类型为HCO3-Na型水。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参考Word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参考Word
在陕北侏罗系煤田,煤层直接上覆浅层松散含水层,煤炭开采面临“溃水、溃砂”危险。
在东部的山东省、两淮煤矿区煤系地层上覆巨厚的新近系松散地层,含水丰富,为保障煤炭生产安全,不得不留设足够的安全煤柱,从而滞留大量的资源储量。仅淮南矿区30m风氧化带以下留设的防水煤柱储量达5亿吨。
2、水害是煤炭安全生产的“第二大杀手”
6、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主要根据防治水工程量及经济效益等进行分类。
7、《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山西省煤炭地质114勘查院2008.6)。
8、《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3#煤层带压开采防治水技术研究》(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2010年6月)。
第一节
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井田或矿井),2005年由山西省屯留县郭庄井田改制而成,始建于1988年10月,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t/a, 1996年底建成投入试产,2002年11月正式投入生产。2003年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以晋煤规发[2003]686号文批准,核定生产能力为85万吨/年,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6年11月13日换发了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到2011年11月,证号:1400000622546,批准开采3#煤层,生产规模为85万t/a。2007年以晋煤规发[2007]1811号文核定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现主要开采3#煤层。
第二节
一、划分的原则
1、分类要以矿井防治水工作为目的,考虑与矿井地质勘探工作相结合。
2、分类要全面考虑矿井充水诸因素的影响,要突出其中主要因素的作用。
3、分类应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反映近年来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特点以及在防治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力求简单明了,便于实际应用。
4、本类型划分所考虑的各种因素(指标)具有同等地位,并且为了煤矿安全,类型划分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目录一、矿井及井田概况 (2)(一)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 (2)(二)位臵、交通 (3)(三)地形地貌 (3)(四)气象、水文 (4)(五)地震 (6)(六)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6)二、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9)(一) 地质勘探各阶段(预查、普查、详查)的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成果评述 (9)(二) 矿区地震勘探及其他物探工作评述。

(18)(三) 矿井生产建设时期的水文地质补充勘探、试验、研究资料或专门报告评述 (23)三、地质概况 (24)(一)地层 (24)(二)构造 (26)(三)岩浆岩 (29)四、区域水文地质 (30)五、矿井水文地质 (34)(一)井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 (34)(二)含水层 (36)(三)隔水层 (40)(四)矿井充水条件 (42)(五)井田及周边地区老窑水分布状况 (46)(六)矿井充水状况 (46)六、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48)(一)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评价 (48)(二)对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49)七、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50)(一)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50)(二)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53)江西花鼓山煤业有限公司山南井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一、矿井及井田概况(一)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xx井系江西煤矿设计院设计,设计年生产能力30万吨,1985年7月开始建井,1990年12月建成投产,2006年核定年生产能力为28万吨。

矿井采用斜井多水平开拓,南北两翼同时开采,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方式,设计生产水平为两个,其中一水平标高为-340m,二水平-460m,目前南翼生产水平为-340m,北翼生产水平为-460m。

矿井开采范围东起20线,西止于F1断层,长约8.5Km,宽约0.4~2km,矿权范围内开采面积约11.6283 km2,共有18个拐点坐标(见下表)。

xx井矿权拐点坐标表xx井开采范围分属两个井田,其中北翼属xx深部井田,南翼属xx井田。

我国东西部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差异性分析

我国东西部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差异性分析

我国东西部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差异性分析0引言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不仅制约着煤矿生产效益,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

依据矿井的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制定合理的开采规划,以及安全生产措施,是保证煤矿正常生产的重要前提。

但是从大多数的煤矿水文地质的勘察,发现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存在重要差异,包括了含水层,隔水层的分布,补给水的类型,同一含水层的厚度,水压力富水性等均有差异,其中区域性的差异尤为明显。

本文将以东部地区的济宁二号井和西南地区的吉盛煤矿为例进行分析。

1水文地质概况济宁二号井水文地质单元面积约2000km2,东部为兖州煤田(包括曲阜),西部为济宁煤田。

煤田东界为孙氏店断层,断层以东自北向南分别为兖西(曲阜—曹洼)奥灰水源地和邹西奥灰水源地,均为第四系覆盖。

西界以济宁断层与唐口勘探区相邻。

南北分别以煤层露头为界。

东界峄山断层,落差>3000m,东升西降,区内奥灰与区外前震旦变质岩系相接触;西界济宁断层,落差120~>1000m,东升西降,区内奥灰上部与区外二叠系石盒子组或上侏罗统地层相接触;南界凫山断层,落差>2000m,北升南降;北界长沟断层,落差500m,南升北降,区内奥灰与区外二叠系地层相接触。

区内孙氏店断层东升西降。

断层以东,有寒武系地层及震旦系地层出露,底部局部有前震旦系变质岩系;断层以西奥灰与上二叠统或上侏罗统地层相接触。

区域内奥灰受断层控制,以断层与周围不透水地层相接触,侧向补给、排泄不良。

但在石灰岩中的断层带和构造裂隙,易受水溶蚀而形成含水带,因而还不能排除边界断层有垂向补给的可能性。

吉盛煤矿区处于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区内地表水体主要为矿区南东角和北西角地表各有一条溪沟,在地表径流一段距离后在矿区北东方向的龙家寨附近进入地下河(岩溶),然后排泄于偏岩河,最后注入乌江。

地表水体流向大致为由西南向东北运移。

两条溪够季节性有水,雨季流量变化显著。

两矿主要表现为:东部构造发育,构造对水文条件的影响很大,且下部有奥灰水;西南部则相对岩溶发育,地表水充沛,地表水对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完整范本)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完整范本)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完整范本)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一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松藻煤电公司打通一煤矿二〇一三年八月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一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制:审核:地测部:地测副总:总工程师:矿长:编制单位:松藻煤电公司打通一煤矿提交时间:二〇一三年七月前言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一煤矿隶属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前松藻矿务局),原属煤炭工业部全国统配煤矿,现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大型矿山(国有经济类型);矿井设计能力为1500kt/a,核定生产能力1800kt/a,改扩建井型为2400kt/a。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第十三条: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3年进行重新确定。

打通一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于2021年9月经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专家审查确定为中等,因此,打通一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必须在2021年9月前进行重新确定。

松藻煤电公司打通一煤矿承担编写《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一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等相关工作。

2021年起,打通一煤矿进行了现场收集资料及调查,本次工作以水文地质调查和收集有关资料为主要手段。

水文地质调查重点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山开采情况等。

在充分收集相关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之上,于2021年7月编制完成了《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一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现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提请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定。

1目录第一章概况 .................................................................. ................................ 2 第一节矿井基本情况 .................................................................. ............................................. 2 第二节井田交通位置、范围 .................................................................. ............................. 3 第三节地形地貌 .................................................................. ........................................................ 5 第四节气象、水文 .................................................................. .................................................. 6 第五节地震 .................................................................. (8)第六节矿井排水能力及现状 .................................................................. ............................. 8 第二章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 ................................................................10 第一节勘查各阶段地质工作评述 .................................................................. ................ 10 第二节矿井水文补充勘查工作评述 .................................................................. ........... 11 第三章地质概况 .................................................................. .......................... 13 第一节地层 .................................................................. . (13)第二节构造 .................................................................. . (20)第四章区域水文地质 .................................................................. .................. 31 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 .................................................................. .................. 34 第一节井田边界及水力性质 .................................................................. ........................... 34 第二节含水层 .................................................................. ........................................................... 34 第三节隔水层 .................................................................. ........................................................... 38 第四节矿井充水性条件 .................................................................. ...................................... 40 第五节井田及周边老窑水分布情况 ............................................................................. 45 第六节矿井充水状况 .................................................................. ........................................... 45 第六章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 ............ 48 第一节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评价 (48)第二节对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48)第七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 49 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 ...................... 49 第二节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 (51)1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矿井基本情况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一煤矿隶属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前松藻矿务局),原属煤炭工业部全国统配煤矿,现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大型矿山(国有经济类型),所开采煤炭资源属松藻矿区打通垭井田。

矿山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矿山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为认真贯彻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我矿由总工程师牵头,组织对我矿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样、钻探、物探等措施后,做出了一下报告:一、矿井水文地质概况林华井田位于贵州省金沙县西部,井田中部直距县城10Km,属新化乡、西洛乡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106°06′38″~106°11′40″,北纬27°23′32″~27°26′26″。

其范围:北东以9煤层+500m标高地面投影为界,南北长约3~4Km,东西宽4~6Km,面积约24Km2。

勘探垂深700m。

探矿权边界拐点坐标见表1—1。

区内目前仅有公路,国道326线从井田中部通过。

另外,金沙至黔西76km,金沙至遵义91km,至川黔线南宫山站80km,见图1-1。

(一)自然地理和相邻关系井田地处黔北高原,属以岩溶地貌为主的中山。

井田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井田西界附近的大坡山,标高约1617m,最低点(即井田侵蚀基准面)位于井田东端马洛河,标高约1170m。

相对高差约447m,一般标高为1250~1450m,一般高差约100~200m。

1、地表水(1)河流、溪沟井田内主要河流有三条,从北至南依次为楠木河、头道河、游戛河,均流入井田外之偏岩河,属乌江水系。

楠木河位于井田北面、发源于玉龙山灰岩中的29号泉,据1985年10月6日观测流量为8.333 L/s,标高为1365.8m。

在井田流径T1y2、T1y3、T1m、P2c、P2l等地层,于苗寨西侧流出井田外,全长约4.5km,河床平均坡降为6.4%。

该河常年有水,是井田北面地下水、地表水之排泄通道。

头道河(下游称鲜河)位于井田中部,由西南流向东北,全长约6.5km,在井田内河床平均坡降为1.1%;流经T1y2、T1y3、T1m地层。

该河常年有水,主要由井田外、井田内生产矿井水,泉88、89、90、82、84等补给,2002年1月9日在风岩下坝设站观测流量为138.70 L/s,而雨季流量大,2001年8月12日在风岩下坝设站观测流量为3000 L/s。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原则、划分依据与报告编制提纲整理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原则、划分依据与报告编制提纲整理

1)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原则在参考上述各种矿井(床)水文地质分类方案的基础上,本规定提出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类的原则和要求如下:(1)分类以矿井防治水工作为目的,考虑与矿井地质勘探工作相结合。

(2)分类要全面考虑矿井充水诸因素的影响,要突出其中主要因素的作用。

(3)分类应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反映近年来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特点以及在防治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力求简单明了,便于实际应用。

(4)本类型划分所考虑的各种因素(指标)具有同等地位,并且为了煤矿生产安全,类型划分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例如,根据矿井及其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某矿井应为极复杂类型,但其它指标均未达到极复杂类型要求,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将该矿井定为水文地质条件极复杂类型矿井;同理,在单位涌水量q、矿井涌水量Q1、Q2和突水量Q3,以最大值作为分类依据。

(5)同一井田煤层较多且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分煤层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例如,华北型煤田,开采上组煤时,矿井可能是水文地质简单或中等类型的,而开采下组煤层则可能是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极复杂的矿井。

2)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依据根据我国的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依据如下:(1)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

其中包括含水层性质及补给条件和单位涌水量。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也就是矿井充水的主要含水层。

例如,在华北型煤田中开采上组煤层时可能主要是顶板砂岩含水层,而在开采组底部煤层时可能是煤层底板奥系灰岩含水层和顶板薄层灰岩含水层。

单位涌水量q是反映充水含水层富水性的重要指标,q的取值应以井田主要充水含水层中有代表性的为准。

关于单位涌水量q,在生产实践中,常常根据抽水试验资料得到。

按钻孔单位涌水量(q),含水层富水性分为以下4级:①弱富水性:q≤0.1 L/(s·m);②中等富水性:0.1 L/(s·m)<q≤1.0 L/(s·m);③强富水性:1.0 L/(s·m)<q≤5.0 L/(s·m);④极强富水性:q>5.0 L/(s·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兖矿集团东华建设有限公司地矿建设分公司二〇一〇年五月矿井所在地:山东省邹城市矿井名称: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报告性质: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制单位: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兖矿集团东华建设有限公司地矿建设分公司单位负责人: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贾民兖矿集团东华建设有限公司地矿建设分公司邵士谱技术负责人: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刘心广兖矿集团东华建设有限公司地矿建设分公司宋传祥报告编制人员: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周广华杨建国程继东兖矿集团东华建设有限公司地矿建设分公司鹿献德孔祥安赵德强杜华目录前言 (1)第一章矿井概况 (3)第一节矿井基本情况 (3)第二节地形、地貌 (6)第三节气象、水文 (6)第四节地震 (7)第五节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8)第二章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9)第一节勘探阶段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9)第二节矿井建设阶段的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10)第三节矿井投产以来地震勘探及其它物探工作 (11)第四节矿井投产以来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 (16)第三章地质概况 (20)第一节地层 (20)第二节含煤地层及资源储量 (22)第三节构造 (23)第四节岩浆岩 (29)第五节陷落柱 (29)第四章区域水文地质 (30)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30)第二节济宁煤田水文地质概况 (31)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 (35)第一节井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 (35)第二节含水层 (35)第三节隔水层 (40)第四节矿井充水条件 (42)第五节井田及周边老窑水分布情况 (44)第六节矿井充水状况 (46)第六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 (47)第七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50)附图目录附表目录前言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9年9月颁发的《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及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工作部署,济宁二号煤矿进行了矿井文地质类型划分。

资料截止时间为2010年4月31日。

报告编写人员在认真统计整理地质、水文地质勘探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矿井生产中的实际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于2010年5月完成了报告的编写工作,提交《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1、目的任务编制本报告的目的是:根据矿井水文地质及相关资料,对井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分析研究,总结水文地质规律。

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划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并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以指导矿井防治水工作。

具体任务是:(1) 系统搜集、整理、分析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编制水文地质资料汇总表及图件。

(2)研究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充水特征,总结充水规律。

(3)明确矿井主要水害类型,分析水害对开采的影响,评价防治水工作的难易程度。

(4)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编写类型划分报告。

2、报告编制依据编制本报告依据的主要规程、规定和相关资料如下:(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9);(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释义》(2009.12)(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矿井地质规程》(试行)(1984);(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安全规程》(201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煤炭工业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2000.5);(6)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煤矿地质测量图例》(1989);(7)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实施补充规定》(1992);(8)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煤矿地质测量图例》(试行)(2005.12);(9)《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2005.12)。

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矿井基本情况济宁二号煤矿设计年生产能力400万t,设计服务年限67.5年。

1989年12月24日由原兖州矿务局第七十工程处开工建设,1997年11月8日正式投产,2006年核定年生产能力500万t。

2009年矿井原煤产量359.05万吨。

矿井采用竖井开拓。

目前开采水平-555m及-740m,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即主、副井进风,中央风井回风。

目前开采3上和3下煤层,采用走向、倾向长壁陷落法,普通综采和综采放顶煤法开采。

一、井田位置、范围济宁二号煤矿位于济东煤田的中部,井田范围地理坐标:东经116°32′35″~116°41′02″,北纬35°19′03″~35°25′28″。

井口地理坐标:东经116°35′,北纬35°22′,所采用的坐标系为新北京54坐标系平移后的矿区坐标系。

主井井口坐标X=3914484.991,Y=20468300.013,Z=+38.00m;副井井口坐标x=3914414.299,y=20468409.770,z=+38m;风井x=3914674.322,y=20468304.761,z=+38m;井田范围为:东起孙氏店断层,西至京杭运河,北以兖新铁路与许厂井田相隔,南至3910000纬线与济宁三号井田相毗邻,东西宽10km,南北长6~11km (图1-1)。

采矿许可证(证号:1000000720081)界定面积87.1072km2。

矿区平面范围由23个拐点圈定(见表1-1),矿井勘探范围与采矿许可证界定范围一致。

允许开采煤层为山西组的3上、3下煤层及太原组的6、10下、15上、16上和17煤层,开采深度为+38m~-1200m。

二、交通条件济宁二号煤矿位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境内,区内交通方便,铁路、公路及水路运输均较发达,铁路有兖(州)新(乡)铁路,其东端经兖州站接京沪线及兖石线,西端经京九线菏泽站向西与京广线接轨。

公路四通八达,井田内有石桥至济宁公路、邹城至济宁公路纵贯全区,井田北部有兖州至济宁、济宁至菏泽公路通过,京杭运河地处井田西部边界,是水上运输要道。

详见交通位置图(图1-2)。

图1-1济宁二号煤矿范围示意图图1-2 济宁二号煤矿交通位置图图1-3 济宁二号煤矿采区分布示意图表1-1 济宁二号煤矿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第二节地形、地貌本井田地形平坦,地势北高南低。

地面标高+37m~+33m,地形坡度约0.4‰,为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的滨湖冲积平原。

历史最高洪水位+36.95m(1957年,黄楼村)。

工业广场标高为+37m~+38m,主井、副井、风井井口标高+38m,井田内主要河流有洸府河和京杭运河,均系人工河。

第三节气象、水文本区为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大陆与海洋间过渡性气候,四季分明。

据济宁气象站1959年以来的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13.7℃。

多年平均气温最低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6.8℃,最高气温为7月份,平均气温31.6℃,最高达41.6℃(1960年6月21日),日最低气温-19.4℃(1964年2月18日)。

年平均降雨量682.0mm,年最小降雨量347.9mm(1988年),最大降雨量1186mm (1963年)。

最大月降雨量506.3mm(1995年8月)。

雨季多集中在7~8月,有时延至9月,其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4%。

年平均蒸发量1833.2mm,最大蒸发量多在4~7月,约占全年蒸发量的45%。

风向频率:春、夏两季多东及东南本区主要气象要素见图1-4。

图1-4 济宁地区主要气象要素图井田内主要有洸府河和京杭运河。

洸府河由北向南经井田中部入南阳湖,区内长10km,为季节性河流,最高水位+39.12m,汛期最大流量400m3/s(1964年9月1日),旱季流量减小乃至干涸。

京杭运河为井田的西部边界,自北向南入南阳湖,最高水位+36.54m,汛期最大流量626m3/s(1964年9月6日),旱季流量减小甚至断流。

第四节地震据中国地震局、建设部震发办〔1992〕160号“关于发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使用规定》的通知”,济宁市的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据《中国地质资料年表》记载,本区地震活动性不强,但本区无感地震频发。

第五节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目前井下有-555m中央水仓和中央泵房,南翼-592m1#水泵房及水仓、南翼-645m2#水泵房及水仓、南翼-740m3#水泵房及水仓、六采区-640m泵房及水仓。

有关水泵、管路、水仓等情况见表1-2。

矿井排水系统图地 面-555 m 中 央 水 仓南 翼 1 # 泵房 及 水 仓-592南 翼 2 # 泵房 及 水 仓-645南 翼 3 # 泵房 及 水 仓-740六 采 区 泵房 -640根据目前的矿井涌水量以及对未来矿井涌水量的预计结果,上组煤开采时目前的泵房及排水能力能满足矿井生产需要。

第二章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第一节勘探阶段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济宁煤田发现于1957年底。

1957~1959年间,原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地质勘探局123队在本区进行了普查工作,施工钻孔9个,工程量3235.30m。

于1959年12月提交《山东省济宁第二煤田综合普查报告》。

1966~1968年间,原华东煤炭基建局第二勘探队在济宁煤田进行了详查地质勘探,施工钻孔36个,工程量27854.64m。

于1968年10月提交《山东省济宁煤田综合详查报告》。

普、详查阶段在济宁二号井田内共施工钻孔45个。

钻探工程量31089.94m,平均钻孔密度0.5个/km2,且分布不均,对井田的主要构造形态、煤层厚度及对比等控制较差;对井田水文地质情况也缺乏了解,仅相当于普查程度。

1978年1月原山东煤田地质公司开始对本井田进行精查勘探,至1979年11月,共施工钻孔184个,工程量144418.34m。

于1979年12月,提交《山东省济宁煤田二井田精查地质报告》。

1980年3月,原煤炭部地质局以“煤地审字第8001号”文批准。

本井田在精查勘探阶段,根据无芯钻探测井解释资料,部分取芯资料和简易水文观测资料,全面了解水文地质特征;并采用简易水文和抽水试验相结合,固定抽水与机动抽水、单孔抽水与群孔抽水相结合的方法,详细探查井田水文地质条件,计算矿井涌水量。

全井田共计抽水22次,其中3煤层顶底板砂岩9次,三灰5次,奥灰4次,断层抽水2次,第四系下组砂层1次,上侏罗统砂岩1次。

精查勘探对井田内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基本查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西部边界济宁断层未能有效控制,对太原组下部含水层和八里铺断层的导水性未做专门工作,缺乏实际抽水数据。

建井前经普、详、精查地质勘探工作,二井田总计施工钻孔229个,钻探工程量175508.28m(表2-1),平均每平方公里2.5个;其中水文孔17个,抽水22次,完成二维地震4449个物理点,地震测线47条,取得4次迭加剖面102km,折射剖面17km,取得以下基本成果:基本查明了井田内的构造形态,井田东部边界断层已控制清楚,井田内主要断层均已查明或基本查明;煤层的厚度、结构、变化规律及其稳定性、开采性已经查明或基本查明;通过取样和分析研究,对煤的工业牌号、煤质稳定性、有益有害组份变化规律、可选性、炼焦性、炼油性、活化性、可磨性等工艺特征做了较全面的了解;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已基本查明,全区水文地质条件基本上属于简单类型;对煤层的顶、底板、瓦斯、煤尘、自然发火等均取样化验,提出了各可采煤层顶、底板岩石的物理力学数据;获得总储量8.55亿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