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气分析标准流程2017
动脉抽血(血气分析)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皮肤呈20~45o进针。
见注射器乳头内有血后,固定针 栓,即抽2ML
20
穿刺方法不符合要
求
未固定针栓
穿刺退针次 穿刺退针二次
退针三次不及格
-5
-5
-5
-10
4、压迫穿刺部位至少5MIN
2、含肝素的采血注射器准备:用5ML注射器吸2ML稀释肝素溶液湿润注
射器内壁,使稀释液充分与注射器内壁接触,然后排尽注射器内空气 和稀释肝素液,放无菌托盘内备用。
3、吸痰、雾化等15~30分钟后才能进行此操作。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放置不合理
体位欠佳,未充分
暴露消毒部位
-2
操作
1、取舒适体位、选动脉、垫小枕
5
缺一项
-2
过程
(50
分)
2、消毒
(1)常规消毒穿刺局部皮肤(以 动脉搏动最强点为圆心,直
径大于5CM
(2)消毒操作者 手拇扌曰、食扌曰、
屮指前端
10
未消毒
消毒不规范
-10
-5
3、穿刺:
方法一(股动脉):左手食指及 中指触摸动脉搏动明显处,两指 稍分开,右手持注射器在指间垂 直穿刺
5
未按压
按压时间不够
-5
-3
5、轻轻转动注射器将血摇匀。
3
未摇匀/方法不正
确
-3
6、在验单上写上患者体温及抽血
7
缺一项
-2
时间、有无吸氧/吸氧浓度,及时 通知送检。
未及时送检
-4
操作
2017.2.17 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标准共识-沈阳

中华医学会静疗指南推荐意见
一页文字 血气针选择:3ml预设型动脉血气针优于玻璃注射器和塑料注射器
疼痛感、一次穿刺成功率、主要血气指标 标本采集前健康指导
穿刺部位选择:桡动脉
各国组织对动脉血气分析流程无统一认识 标准
检验
差异较大 差异较大
关注点
护理
呼吸
血气 分析
麻醉
详细程度 要求不一致
影响力
中国缺乏 详尽动脉采血标准
WHO
IFCC
CLSI
AARC
CAP
BBCG
ISO15189
目
CONTENTS
02
中国动脉采血标准制定
录
中国首个全面的血气分析护理指南
《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标准共识》
北京护理学会牵头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冠名
质量
运输 控制 常见
存储
采血 采血
流程 流程
并发症
血气 分析
CLSI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采血流程较全面
• 采血器具:冻干肝素盐或其它适当的抗凝剂的自充式 一次性采血器 肝素是一种弱酸,因此过量肝素可直接影响PH值, 间接影响PCO2 • 全面的穿刺部位选择 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毛细血管、足背动脉、 3
足够的侧枝循环
1
Radial Artery
2
Brachial artery
Femoral Artery
脐动脉、胫后动脉
• • 采集前器具准备要求全面 关注动脉穿刺伤害/并发症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动脉痉挛、血肿、血栓或栓塞、 采血安全性 • 采集后30min内,常温运输;如果分析被延迟应使用玻璃注 射器并使用冷却剂 • 其他:末梢、动脉置管采血
血气分析的“六步大法”

血气分析的“六步大法”作者:来源:《健康管理》2017年第11期动脉血气分析可以判断呼吸功能和酸碱失衡。
它是我们年轻医生考试和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难点,教科书上写得也比较复杂,下面是《血气分析六步大法》,这个稍微复杂一点点,但是非常全面、系统,可以分析各种复杂的酸碱失衡。
血气分析常用的指标有,酸碱度、二氧化碳分压、二氧化碳总量、氧分压、氧饱和度、实际碳酸氢根、剩余碱、阴离子间隙等,这些指标我们后面都会谈到。
判断呼吸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是判断呼吸衰竭最客观指标,根据动脉血气分析可以将呼吸衰竭分为Ⅰ型和Ⅱ型。
标准为海平面平静呼吸空气条件下:Ⅰ型呼吸衰竭 PaO2Ⅱ型呼吸衰竭 PaO250mmHg在吸氧条件下判断有无呼吸衰竭,可见于以下两种情况:(1)若PaCO2>50mmHg,PaO2>60mmHg,可判断为吸氧条件下Ⅱ型呼吸衰竭(2)若PaCO260mmHg,可计算氧合指数,其公式为:氧合指数=PaO2/FiO2判断酸碱失衡常用的考核酸碱失衡的指标1、pH :指体液内氢离子浓度的反对数,即pH=log 1/H+。
是反映体液总酸度的指标,受呼吸和代谢因素共同影响。
正常值:动脉血pH 7.35~7.45,平均值7.40。
静脉血pH较动脉血低0.03~0.05pHpH>7.45时为碱血症2、PCO2:血浆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称PCO2。
它是酸碱平衡呼吸因素的唯一指标正常值:动脉血35~45mmHg,平均值40 mmHg。
静脉血较动脉血高5~7mmHgPCO2>45mmHg时,为呼酸,代碱的呼吸代偿PCO23、HCO3- :即实际碳酸氢盐(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验条件下所测的血浆HCO3-值。
它是反映酸碱平衡代谢因素的指标正常值:22~27 mmol/L,平均值:24 mmol/L。
动、静脉血HCO3-大致相等。
HCO3-HCO3->27mmol/L,可见于代碱或呼酸代偿4、标准碳酸氢盐(SB)在标准条件下(PCO2 40mmHg、 Hb完全饱和、温度37℃),它是反映酸碱平衡代谢因素的指标。
血气分析操作流程

血气分析操作流程医生下达医嘱后,再次核对后执行。
到病人床前与清醒病人沟通后方可采血。
准备用物:碘伏,棉签,5ml注射器一个,1ml注射器一个(划过肝素),肝素水浓度(200mg+0.9%氯化钠100ml)。
步骤:1 碘伏棉签消毒动脉置管采血处肝素帽,至少5秒钟。
2 用5ml注射器带针头穿刺进入肝素帽中,调节三通将注射器端与病人端相通,缓慢回抽混有肝素盐水的动脉血,成人3ml。
小儿1.5ml。
将5ml注射器拔出。
3将划过肝素水的1ml注射器里的肝素水推出,带针头穿刺进入肝素帽,缓慢回抽动脉血0.5ml.后将注射器拔出。
盖好针头帽。
4将三通调节病人端与压力传感器端相通,按压动脉压力传感器,冲洗动脉导管,将导管中的动脉血冲洗干净。
5将装有1.5ml的5ml 注射器再次穿刺进入肝素帽中,调节三通注射器端与压力传感器端相通,按压压力传感器,冲洗三通内留置的血液。
冲洗干净后将注射器拔出。
调节三通病人端与压力传感器端相通。
6迅速将采集的动脉血送检,双手轻搓注射器,防止血液凝固。
7确定动脉血气分析仪正常使用。
8确保注射器内无气泡,上推血气分析仪检测口阀门。
将注射器插入检测口。
按屏幕上右下角的“开始”键,等待仪器将注射器中的血液吸进仪器内,此时屏幕上方显示“正在吸入血液”。
9按要求输入病人的信息:病历号,姓名,氧浓度,体温。
10待仪器提示“关闭进样口”时,将进样口处的注射器拔出,关闭进样口。
11等待血气结果测试,同时将内有血液的5ml,1ml注射器毁型并分类处理。
血气分析仪下有三个容器,分别标识:血液,注射器,利器。
将注射器按此规定统一处理。
12结果回报,将化验单取回。
13 遵医嘱根据血气结果给与相应处置。
14 将血气结果粘贴至化验粘贴纸上,并手写患者姓名,住院号,日期时间。
夹至病例内保存。
动脉抽血(血气分析)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 目
操 作 要 领
分值
扣 分 细 则
扣分
评分
核对(4分)
医嘱、患者、床号、姓名(腕带)
4
不全面,缺一项
各-1
评估(8分)
1、评估患者病情、正在进行的治疗(氧疗)、患者需求
2、患者动脉搏动情况
3、穿刺处皮肤情况
4、患者体温
8
评估不全,缺一项
各-2
告知(3分)
1、动脉采血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整体
质量
(6分)
1、 态度:严肃认真、关心患者
2、 要求:稳重、轻柔、熟练、准确
3、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手卫生规范
4、 完成时间:15分钟
12
缺一项
缺一项
违反无菌原则/不规范
超时1分钟
-2
-2
-5/-3
-3
1、稀释肝素溶液的配置:用1ML注射器吸取肝素原液0.2ML加入100ML0.9%氯化钠溶液中摇匀。
各-1
-1
-2
-2
操作
过程(50分)
1、取舒适体位、选动脉、垫小枕
5
缺一项
-2
2、消毒
(1)常规消毒穿刺局部皮肤(以动脉搏动最强点为圆心,直径大于5CM)
(2)消毒操作者一手拇指、食指、中指前端
10
未消毒
消毒不规范
-10
-5
3、穿刺:
方法一(股动脉):左手食指及中指触摸动脉搏动明显处,两指稍分开,右手持注射器在指间垂直穿刺
2、采血前后的注意0分)
1、 操作者:仪表符合要求,洗手、戴口包,必要时做好
标准预防
2、 环境:清洁、采光好
动脉血气分析操作流程

动脉血气分析一、概述:动脉血气分析是通过对人体动脉血液中的ph值、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指标进行测量,从而对人体的呼吸功能和血液酸碱平衡状态作出评估的一种方法。
对指导氧疗和机械通气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采血流程1、采血准备环境准备选择温度适宜、光线良好的清洁环境进行操作物品准备碘伏、75%酒精、无菌棉签、纱块、一次性专用动脉采血针、手套、锐器盒、冰袋或冰桶(如无法在采血后30分钟内完成检测,应在0℃-4℃低温保存)患者准备①患者身份识别(床号、姓名、住院号、检验标签)。
②患者评估(体温、氧疗方式、呼吸机参数、吸氧浓度、血压、血管条件),血压过低或血管条件差,动脉血无法自动充盈采血器,应将针栓推至0刻度,缓慢抽拉采血。
③穿刺部位:创伤、手术、穿刺史。
④解释操作程序,嘱患者平卧或静卧5min。
⑤凝血功能评估(血小板计数、凝血分析结果、是否使用抗凝药物),凝血功能障碍者尽量避免股动脉穿刺。
2、采血操作采血部位选择评估要点①穿刺难易程度(血管直径、是否易于暴露、固定、穿刺)②可能导致周围组织损伤的危险程度③穿刺部位侧支循环情况桡动脉血管特点:位于手腕部,位置表浅,易于触及,穿刺成功率高。
周围无重要伴行血管及神经,不易发生血管神经损伤、不易误采静脉血。
下方有韧带固定,容易压迫止血,局部血肿发生率较低。
推荐桡动脉为首选动脉采血部位适宜人群:桡动脉搏动明显,腕部血管行走无异常,且尺动脉侧支循环正常的人群。
穿刺点:距腕横纹一横指(约1-2厘米)、距手臂外侧厘米处,动脉搏动最强处;或以桡骨茎为基点,向尺侧移动1厘米,再向肘部方向移动厘米,动脉搏动最强处。
注意事项:大部分正常人手部有来自尺动脉的侧支循环,但部分患者可能缺乏侧支循环,需做艾伦实验进行判定。
肱动脉血管特点:直径较桡动脉粗,周围无伴行静脉,不易误采静脉血。
位于肌肉和结缔组织深部,搏动不明显,易与各肌腱、静脉混。
周围有正中神经伴行,穿刺时可能导致神经损伤。
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

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河南宏力张霞2017 年6月,北京护理学会发布了发布的《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该标准由来自全国20 余家医院的医疗、护理、检验、呼吸治疗等不同领域的权威专家,参照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及重要文献,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后形成的较全面的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
旨在规范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提高动脉血气分析前质量及血气报告结果的准确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采血人员的安全。
动脉血气分析是通过对人体动脉血液中的pH 值、氧分压(PO 2 ) 和二氧化碳分压(PCO 2 ) 等指标进行测量,从而对人体的呼吸功能和血液酸碱平衡状态作出评估的一种方法。
它能客观地反映人体的呼吸功能和代谢功能,是诊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最可靠的指标和依据,对指导氧气治疗和机械通气等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包括:1. 动脉血气分析的采血流程1.1动脉采血部位选择:建议首选“桡动脉”、其次为“肱动脉”(不推荐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进行肱动脉穿刺)、足背动脉(只作为上述两种动脉不能使用或穿刺失败时的选择)、股动脉(应为动脉采血最后选择的部位;新生儿禁忌选择股动脉进行穿刺)、头皮动脉(常用于婴幼儿动脉穿刺)、动脉导管采血(留置动脉导管者,可通过导管进行采血)。
1.2动脉采血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①采血准备:环境、物品、患者准备及信息记录;②选择采血部位;③采血操作。
动脉穿刺采血操作流程:采血器准备、侧支循环检查(桡动脉穿刺采血时)、采血准备、确定穿刺点位置、戴手套、消毒、穿刺采血、按压止血、排气(若有气泡)及标本处理。
动脉留置导管采血操作流程:采血器准备、稀释血液移除、标本采集、排气( 若有气泡)、标本处理、稀释血液处理及冲洗导管。
推荐的穿刺进针角度为:②桡动脉30°~45°;②肱动脉45°;③足背动脉15°;④股动脉90°;⑤⑤头皮动脉20°~30°。
动脉血气操作及评分标准

3.戴手套,选定合适穿刺部位,首选桡动脉,其次可选股动脉。4. 消毒:(1)病人皮肤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直径大于5厘米,连续消毒两次。
(2)操作者左手食指及中指消毒。
5.定位:消毒后左手食、中指在动脉搏动最强处或腕横纹上二横指处定位。
2.做血气分析时注射器内不能有空气。
3.送检单上要注明当时血色素及体温。
10
少一点
-2
5
5
5
5
10
10
5
未洗手
未戴口罩
酌情扣分
定位不当
反复定位
范围不到
未消毒
移位一次
不符
针头与其他接触
反复穿刺不见血
压迫不好
有气泡
未立刻送检
未安置病人
未整理用物
-3
-2
-5
-5
-5
-5
-5
-5
-5
-5
-5
-5
-10
-3
-2
注
意
事
项
1.定位要正确边穿刺边注意回血,不要抽针芯。
1.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穿刺部位压迫时间要足够。
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操作及评分标准
年月科室:姓名:监考人:得分:
项目
内容
分值
扣分标准
扣分
目的
1 判断血液酸碱度。2 观察血液中气体成分的动态变化。
5
少一点
-2
用
物
注射盘、动脉采血器或肝素冲洗过的1ml无菌注射器、橡皮塞子一只,化验单上写上体温(如检测需要还需写上血色素)、手套。
5
少一件
-1
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安全防护
① 规范穿着
② 采血员应着防护 服
③ 采血过程中始终 戴手套
④ 避免与外界环境 中物品的接触
⑤ 废弃物品正确丢弃
⑥ 如果预期可能有大量 出血时应佩戴防护用品
⑦ 使用安全采血装置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7
人员培训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谢谢
外科ICU
有足够的侧枝循环
压迫止血比较容易,不宜发生局部血肿
足背动脉
唯一一条经过二次氧合的动脉血管通路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2
采血流程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2
桡动脉采血流程
zzzzzzzzz进 针 角 度 及 直 径 部 位
桡动脉
45°~60°
0.36cm
病人腕部伸直掌心 向上,手自然放松, 穿刺点位于手腕横 纹上1〜2cm的动 脉搏动处。
碱平衡状态作出评估的一种方法。
意义
动脉血气分析是判断呼吸衰竭最 客观的指标。规范的操作可有效降低 标本重采率,提高动脉血分析结果的 准确性。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目的
1
1 背景介绍
可以用来动态判断患者通气和氧合状态
2 了解机体的酸碱平衡情况 3 是监测呼吸机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4 也为制定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提供了依据
棉签按压5-10min止血
min
• 如患者正在接受抗凝药物治
疗或凝血时间较长,应在穿
刺部位保持更长时间的按压,
直至止血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2
排
气
安全防护操作
针头部分单手弃至锐器盒
桡动脉采血流程
• 如存在气泡,应翻转采血器,以纱布或棉签遮挡 采血器上端,缓慢排出气泡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2
采血流程
物 品 准 备
消毒品
• 碘伏 • 安尔碘 • 2%葡萄糖酸氯已定乙醇溶液等
采血器具
• 推荐使用专业动脉采血器 • 若使用注射器,应选择浓度为100U/mL的肝
素稀释液为抗凝剂
手套
• 清洁或无菌手套
液态肝素钠,稀释导致细胞破裂 对PaCo2和HCO3-的影响较大 PH值是6.56,和血液未完全混匀 导致测定结果偏酸。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项目
参考值
二氧化碳结合力 (CO2CP)
22~31mmol/L
剩余碱 (BE)
±2.3mmol/L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与SB相同
临床意义与SB相同 BE为正值时,缓冲碱(BB)↑ BE为负值时,缓冲碱(BB)↓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项目
血清钾离子 血清钠离子 血清钙离子
无菌纱布、无菌棉签等
冷却剂
如采血后20min内无法完成血气检测, 应准备容器加入冰水或其他冷却剂,将 温度保持在1-4℃低温
锐器盒
必须 具有容器盖和清晰的生物危害标识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2
采血流程
患
者
身份识别
解释程序
患者评估
准
* 查对患者信息 如床号、姓名
* 耐心解释操作目的 和配合方法
* 病情 * 意识状态
股动脉采血流程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2
股动脉采血流程
zzzzzzzz进z 针 角 度 及 直 径 部 位
股动脉
90°
0.75cm
病人仰卧,下肢 伸直稍外展,穿 刺点位于耻骨结 节和髂前上棘连 线的中点,动脉
搏动处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3
标本的运送与接收
样本运送
• 样本采集运送过程应避免震摇 • 20min以内完成检测则无需冷却样本 • 如样本延迟分析,应将样本在采集后尽快浸入冷却剂中,冷却样本应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2
采 血 器 的 准 备
桡动脉采血流程
1.6ml
先将动脉采血器 针栓推到底
再将针栓拉到预设位置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2
侧 枝 循 环 检 测
桡动脉采血流程
阳性
表明尺动脉和桡动脉间 存在良好的侧枝循环 可用于动脉穿刺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2
桡动脉采血流程
采 血 准 备
动脉血气分析 临床操作实践标准
外科ICU 于田刚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各国组织对动脉血气分析流程无统一认识标准
检验
血气
呼吸
分析
护理
麻醉
差差异异较较大大
关注点 影响力
详细程度 要求不一致
目前,我国缺乏详尽的动脉采血标准
WHO
IFCC
CLSI
AARC
CAP
BBCG
ISO15189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1
避免动、 静脉混合 血误采
2
减少气体对 指标影响
3
喷雾态添 加剂更易
混匀
7
注意 送检时间
样本 质量控制
4
样本 合理抗凝
6
5
保证离子 值准确性
避免 溶血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5 并发症及处理
动脉痉挛 1
2 血肿
血栓或栓塞 3
4 感染
5 6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动脉留置导管并发症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使用玻璃采血器具或高密度塑料管材器具,以避免内外气体交换 • 样本在4℃下保存不宜超过1h
样本接收
接受条件: • 检测申请单(唯一样本识别号、采集日期和时间及其它信息) 拒收样本: • 缺标识和有明显缺陷样本(如明显气泡、可见凝块)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4
质量控制
影响样本结果准确性的质量控制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项目
实际碳酸氢根 (AB)
碳酸氢根 (HCO3-)
标准碳酸氢根 (SB)
参考值
临床意义
22~27mmHg
是动脉血在38℃、 PCO₂45mmHg、 SO₂100%条件下,所测 的HCO3-含量,AB=SB
呼吸性酸中毒:HCO3-↑ AB>SB 呼吸性碱中毒:HCO3-↓ AB<SB 代谢性酸中毒:HCO3-↓ AB=SB <正常 值 代谢性碱中毒:HCO3-↑ AB=SB >正常 值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项目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1 背景介绍
参考值
80~100mmHg
临床意义
判断机体是否缺氧及程度:
PaO2是缺氧最敏感指标
PaO2 60~80mmHg 轻度缺氧
PaO245~60 mmHg 中度缺氧
PaO2<45 mmHg
严重缺氧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项目
动脉血CO2分压 (PCO₂)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2
采血流程
信
息
记
记录患者信息,包括:
录
1. 姓名
5. 吸氧浓度
2. 年龄
6. 体温
3. 氧疗方式
7. 血标本采集时间
4. 呼吸机参数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2
采血流程
选 择
桡动脉-首选
动 脉
股动脉
肱动脉 桡动脉:
位置表浅,易于触及
易于暴露、固定
便于操作,患者容易接受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3
足背动脉采血流程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3
足背动脉采血流程
zzzzzzzzz进 针 角 度 及 直 径 部 位
足背动脉
20°~30°
0.25cm
腿伸直放平。 以内外踝连线中 点至第一跖骨间 隙的中点处,触 及足背动脉搏动 最强点。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2
刺
采
② 另一只手,单手以持笔姿势持动脉采血器
血
③ 微移定位食指(不离开皮肤),暴露定位点
④ 与皮肤呈45°-90°角(针头斜面向上逆血流 方向)缓慢刺入,见回血后停止进针
⑤ 待动脉血自动充盈采血器至预设位置后拔针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2
桡动脉采血流程
按
压
止 血
• 拔针后立即用干燥无菌纱布/
5-10
手掌向上伸展手臂 腕部外展30°绷紧 手指自然放松
• 根据患者病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 • 必要时使用脉枕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2
确 认 穿 刺 位 置
桡动脉采血流程
* 距腕横纹一横指(约1-2cm) 手臂外侧0.5-1cm处
* 或以桡骨茎突为基点,向尺侧移动1cm, 再向肘的方向移动0.5cm
3、判断有否有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 :
代谢性酸中毒:PCO₂↓,可减至10 mmHg 代谢性碱中毒:PCO₂↑,可升至 55mmHg
4.判断肿泡通气状态:
二氧化碳产生量(VCO₂>不变 PCO₂tW泡通气不足 PCO₂丨肺泡通气过度
外科ICU
携手并进 聚力前行 项目
参考值
动脉血氧饱和度 (SO2)
95%~98%
备
住院号
* 嘱患者平躺或静坐
* 体温 * 吸氧浓度 FiO2
* 检验申请单
5min
* 血压
凝血状态评估
*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