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敷设检验批

合集下载

线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线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检查记录
检查 结果
线缆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应受 外力挤压和损伤
第5.2.1条 第1款
/
/
/
线缆布放宜留不小于0.15m余量
第5.2.1条第2 款
/
从配线架引向工作区各信息端口4 第5.2.1条
对对绞电缆的长度不应大于90m
第3款
/
/
/
/
线缆敷设拉力及其它保护措施应 第5.2.1条第4
符合产品厂家的施工要求
线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GD-C5-71256/1 0 0 1
验收项目
设计要求及 最小/实际 规范规定 抽样数量
检查记录
检查 结果
线缆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应受 外力挤压和损伤
第5.2.1条 第1款
/
/
/
线缆布放宜留不小于0.15m余量
第5.2.1条第2 款
/
从配线架引向工作区各信息端口4 第5.2.1条

/
一 综 线缆弯曲半径宜符合规定
般6 规 定
合 布 线
线缆间净距应符合规定
第5.2.1条第5 款
/
第5.2.1条第6 款
/
室内光缆桥架内敷设时宜在绑扎 固定处加装垫套
第5.2.1条 第7款
/
线缆敷设施工时,现场应安装稳 固的临时线号标签,线缆上配线 架、打模块前应安装永久线号标
第5.2.1条 第8款
/
从配线架引向工作区各信息端口4 第5.2.1条
对对绞电缆的长度不应大于90m
第3款
/
/
/
/
线缆敷设拉力及其它保护措施应 第5.2.1条第4
符合产品厂家的施工要求

/

线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线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检验批部位
一层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 GB50606-2010
检查记录
检查结果
1
材料、器具、设备进场质 量检测
第3.5.1条
/
符合设计和规范验收要求
符合要求
线缆两端应有防水、耐摩 2 擦的永久性标签,标签书
写应清晰、准确
主 控 项 目
3
报警线缆连接应在端子箱 或分支盒内进行,导线连 接应采用可靠压接或焊接
单位(子单位) 工程名称
线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GD-C5-71256/1
分部(子分部) 工程名称
智能建筑/综合布 线系统
分项工程名 称
线缆敷设
施工单位
/
分包单位
/
分包单位项目 负责人
/
施工依据
一层弱电平面图纸D-01-05
验收依据
验收项目
设计要求及 规范规定
最小/实际 抽样数量
符合要求
* GD - C5 - 71256/1 *
定;垂直桥架内线缆绑扎
固定点间隔不宜大于1.5m
第4.4.4条 第4.4.5条
10 / 10 10 / 10
抽查10处,合格10处。 抽查10处,合格10处。 抽查10处,合格10处。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5
线缆穿越建筑物变形缝时 应留置相适应的补偿余量
第4.4.6条
10 / 10
抽查10处,合格10处。
第4.5.2条 第7款
10 / 10
抽查10处,合格10处。
符合要求
2
线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第4.4.3条
10 / 10
线管出线口与设备接线端

线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线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线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线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注:本表内容的填写需依据《现场验收检验批检查原始记录》。

本检验批质量验收的规范依据见本页背面。

填写说明一、填写依据1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二、检验批划分可按设计系统、设备组别、区域划分。

三、GB50606-2010规范摘要主控项目3.5.1 材料、器具、设备进场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需要进行质量检查的产品应包括智能建筑工程各子系统中使用的材料、硬件设备、软件产品和工程中应用的各种系统接口;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或实施生产许可证和上网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应进行产品质量检查,未列入的产品也应按规定程序通过产品质量检测后方可使用。

2 材料及主要设备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按照合同文件和工程设计文件进行的进场验收,应有书面记录和参加人签字,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验收人员确认;2)应对材料、设备的外观、规格、型号、数量及产地等进行检查复核;3)主要设备、材料应有生产厂家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性能的检测报告。

3 设备及材料的质量检查应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及电磁兼容性等项目,并应由生产厂家出具相应检测报告。

4.5.1 主控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3 线缆两端应有防水、耐摩擦的永久性标签,标签书写应清晰、准确。

13.2.1 桥架、管线敷设除应执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第3.2节的规定和本规范第4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2 报警线缆连接应在端子箱或分支盒内进行,导线连接应采用可靠压接或焊接。

13.1.3 材料与设备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3 桥架、线缆、钢管、金属软管、阻燃塑料管、防火涂料以及安装附件等应符合防火设计要求。

4 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有关规定,对线缆的种类、电压等级进行检查。

线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线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线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线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注:本表内容的填写需依据《现场验收检验批检查原始记录》。

本检验批质量验收的规范依据见本页背面。

填写说明一、填写依据1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二、检验批划分可按设计系统、设备组别、区域划分。

三、GB50606-2010规范摘要主控项目3.5.1 材料、器具、设备进场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需要进行质量检查的产品应包括智能建筑工程各子系统中使用的材料、硬件设备、软件产品和工程中应用的各种系统接口;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或实施生产许可证和上网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应进行产品质量检查,未列入的产品也应按规定程序通过产品质量检测后方可使用。

2 材料及主要设备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按照合同文件和工程设计文件进行的进场验收,应有书面记录和参加人签字,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验收人员确认;2)应对材料、设备的外观、规格、型号、数量及产地等进行检查复核;3)主要设备、材料应有生产厂家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性能的检测报告。

3 设备及材料的质量检查应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及电磁兼容性等项目,并应由生产厂家出具相应检测报告。

4.5.1 主控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3 线缆两端应有防水、耐摩擦的永久性标签,标签书写应清晰、准确。

13.2.1 桥架、管线敷设除应执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第3.2节的规定和本规范第4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2 报警线缆连接应在端子箱或分支盒内进行,导线连接应采用可靠压接或焊接。

13.1.3 材料与设备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3 桥架、线缆、钢管、金属软管、阻燃塑料管、防火涂料以及安装附件等应符合防火设计要求。

4 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有关规定,对线缆的种类、电压等级进行检查。

3、线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3、线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线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主 控 项 目
一 般 项

5线缆穿越建筑物变形缝时
应留置相适应的补偿余量第4.4.6条全/264桥架内线缆应排列整齐,
不得拧绞;在线缆进出桥
架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
定;垂直桥架内线缆绑扎
固定点间隔不宜大于1.5m 第4.4.5条全/26
3线管出线口与设备接线端
子之间,应采用金属软管
连接,金属软管长度不宜超过2m,不得将线裸露第4.4.4条全/262线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第4.4.3条全/26
1桥架、线管内线缆间不应
拧绞,线缆间不得有接头
第4.5.2条 第7款全/26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按规范检查线缆的种类、电压
等级
第13.1.3条
第4款 全/26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线缆
应符合防火设计要求第13.1.3条 第3款
全/263报警线缆连接应在端子箱或分支盒内进行,导线连接应采用可靠压接或焊接第13.2.1条 第2款全/26质量证明文件齐全,通过进场
验收
2线缆两端应有防水、耐摩
擦的永久性标签,标签书
写应清晰、准确
第4.5.1条 第3款 /检验合格,资料齐全1材料、器具、设备进场质
量检测第3.5.1条/施工依据《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
2010
验收依据《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 GB50606-2010验收项目设计要求及
规范规定最小/实际
抽样数量
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分包单位分包单位项目
负责人
检验批部位线缆敷设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
检验批容量26回路298单位(子单位)
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 工程名称 智能建筑(公共广播系统)分项工程名称。

表C.0.1 电缆线路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2019版)

表C.0.1  电缆线路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2019版)

表C.0.1 电缆线路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验收部位施工单位专业负责人项目经理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检验批编号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监理(建设)单位验收意见主控项目1电缆及附件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并具有产品技术质量证明文件,电缆具有" "强制性产品认证2电缆交接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150的规定3电缆敷设时,不应有扭绞、压扁、保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现象;直埋电缆严禁平行敷设在管道上、下方,与各种工艺管线较差跨越距离及与易燃易爆气体管道、热力管道的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168或GB50303的规定4金属电缆支架全长均应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值符合设计文件规定5交流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每根电缆不应单独穿于钢导管内,固定的夹具和支架不应形成闭合磁路6当电缆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対地絶縁。

对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后制作的电缆终端,其电缆接地线应回穿互感器后接地;对尚未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电缆接地线应在零序电流互感器前直接接地7梯架、托盘或槽盒全场不应大于30m时,不应少于两处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全场大于30m时,每隔20m~30m应增加一个连结点,起始段和终点段均应可靠接地。

非镀锌梯架、托盘或槽盒本体之间的两段应跨接保护联结导体,保护联结导体截面积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镀锌梯架、托盘或槽盒本体之间不跨接保护联结导体时,连接板每端应有不少于2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一般项目1电缆支架、托架安装规定支架、托架焊接应牢固。

横平竖直,无明显变化支架、托架切口应无卷边、毛刺,其长度一致支架层间距及支架距离应符合设计文件及现行国家标准GB5303的要求,成排安装的电缆支架高差不应大于5mm。

分项(检验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综合布线-缆线的敷设和保护

分项(检验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综合布线-缆线的敷设和保护
6 缆线应有余量以适应成端、终接、检测和变更,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绞电缆在终接处,预留长度在工作区信息插座底盒内宜为30mm~60mm,电信间宜为0.5m~2.0m,设备间宜为3m~5m
2)光缆布放路由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m~5m。光缆在配线柜处预留长度应为3m~5m,楼层配线箱处光纤预留长度应为1.0m~1.5m,配线箱终接时预留长度不应小于0.5m,光缆纤芯在配线模块处不做终接时,应保留光缆施工预留长度
4)直线布管每30m处、有1个转弯的管段长度超过20m时、有2个转弯长度不超过15m时、路由中反向(U型)弯曲的位置应设置过线盒;
5)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在布线路由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不得多于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
6)暗管管口应光滑,并应加有护口保护,管口伸出部位宜为25mm~50mm;
7)至楼层电信间暗管的管口应排列有序,应便于识别与布放缆线;
2 线槽采用机柜顶部安装时,线槽与机柜间应按厂家说明书或设计要求可靠连接,线槽连接板螺栓应紧固、无遗漏
3 走线架、线槽内敷设光缆时,对尾纤应用阻燃塑料设置专用槽道,尾纤槽道转角处应平滑、呈弧形;尾纤槽两侧壁应设置下线口,下线口应做平滑处理
4 光缆的尾纤部分应用软线绑扎
5 走线架吊架应垂直、整齐、牢固
1)金属管敷设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内时,导管的最大外径不宜大于楼板厚度的1/3;导管在墙体、楼板内敷设时,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
2)导管不应穿越机电设备基础;
3)预埋在墙体中间暗管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暗管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25mm,室外管道进入建筑物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100mm;
9 屏蔽电缆的屏蔽层端到端应保持完好的导通性,屏蔽层不应承载拉力

第-线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第-线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第5款
全 / 10
共10处,全部检查,
合格10处
100%
线缆间净距应符合规定
第5.2.1条
第6款
全 / 10
共10处,全部检查,
合格10处
100%
室内光缆桥架内敷设时宜
在绑扎固定处加装垫套
第5.2.1条
第7款
全 / 10
共10处,全部检查,
合格10处
100%
线缆敷设施工时,现场应安装稳固的临时线号标签,线缆上配线架、打模块前应安装永久线号标签
全 / 1
共1处,全部检查,
合格1处
100%




验收项目
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
最小/实际抽样数量
检查记录
检查结果
6



线
线缆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应
受外力挤压和损伤
第5.2.1条
第1款
全 / 10
共10处,全部检查,
合格10处
100%
线缆布放宜留不小于
0.15m余量
第5.2.1条
第2款
全 / 10
共10处,全部检查,
第-线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线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GB50300-2013 08030101001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智能建筑/用户电话交换系统
分项工程名称
线缆敷设
施工单位
项目负责人
检验批容量
分包单位
/
分包单位项目负责人
/
检验批部位
施工依据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
裸露
第4.4.4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条
/
5
线缆穿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应留置相适应的补偿余量
第条
/
线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08160201
一般


验收项目
设计要求及
规范规定
最小/实际
抽样数量
检查记录
检查结果
6



线
线缆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应受外力挤压和损伤
第条
第1款
/
线缆布放宜留不小于余量
第条
第2款
/
从配线架引向工作区各信息端口4对对绞电缆的长度不应大于90m
规范规定
最小/实际
抽样数量
检查记录
检查结果
1
材料、器具、设备进场质量检测
第条
/
2
线缆两端应有防水、耐摩擦的永
久性标签,标签书写应清晰、准确
第条
第3款
/
3
报警线缆连接应在端子箱或分支盒内进行,导线连接应采用可靠压接或焊接
第条
第2款
/
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线缆应符合防火设计要求
第条
第3款/Βιβλιοθήκη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按规范检查线缆的种类、电压等级
第条
第4款
/
一般项目
1
桥架、线管内线缆间不应拧绞,线缆间不得有接头
第条
第7款
/
2
线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第条
/
3
线管出线口与设备接线端子之
间,应采用金属软管连接,金属软管长度不宜超过2m,不得将线裸露
第条
/
4
桥架内线缆应排列整齐,不得拧绞;在线缆进出桥架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垂直桥架内线缆绑扎固定点间隔不宜大于
第条
第9款
/
距信息点最近的一个过线盒穿线时应宜留有不小于的余量
第条
第10款
/
施工单位
检查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
验收结论
专业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负责人):
年 月 日
注:本表内容的填写需依据《现场验收检验批检查原始记录》。本检验批质量验收的规范依据见本页背面。
线缆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08160201
单位(子单位)
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
工程名称
智能建筑/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分项工程名称
线缆敷设
施工单位
项目负责人
检验批容量
分包单位
分包单位项目
负责人
检验批部位
线缆敷设检验批
施工依据
验收依据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
GB50606-2010




验收项目
设计要求及
第条
第3款
/
线缆敷设拉力及其它保护措施应符合产品厂家的施工要求
第条
第4款
/
线缆弯曲半径宜符合规定
第条
第5款
/
线缆间净距应符合规定
第条
第6款
/
室内光缆桥架内敷设时宜在绑扎固定处加装垫套
第条
第7款
/
线缆敷设施工时,现场应安装稳固的临时线号标签,线缆上配线架、打模块前应安装永久线号标签
第条
第8款
/
线缆经过桥架、管线拐弯处,应保证线缆紧贴底部,且不应悬空、不受牵引力。在桥架的拐弯处应采取绑扎或其他形式固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