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剂量学基础
辐射剂量学知识点总结

• 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 子
产生次级电
• 第 2 步次级作用:电离效应 次级电子使物质原子电离
4、吸收剂量D (Absorbed dose)
①.定义及定义式 、普遍方程(未写,在书59页2.45式) 电离辐射授与某一体积元中物质的平均能量除以该体积元中物 质的质量的商。一般用定义不易求得。采用带电粒子平衡求得。
总线阻止本领S:S=dE/dL SdE/dl
化合物中的阻止本领:可以用化合物中每种元素阻止本领的重量加权求得:
fi为指定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占重量份额。 (S/ )c.m fi(S/ )c.i
i
对带电粒子:定限碰撞阻止本领L∆/ρ:定义:L∆/ρ=(dE/dl)∆/ρ
• dE为带电粒子在密度为ρ的介质中穿行距离为dl时,由传递能量小于指定值∆的碰撞而 损失的能量的数学期望值。
• L∆亦叫传能线密度LET(Linear energy transfer)。
• LET:特定能量的带电粒子在介质中穿行单位长度路程时,由能量转移小于某一指定值 的历次碰撞所造成的平均能量损失。
• L∞=Sc, L∞/ ρ=(S/ ρ)c • 辐射阻止本领: (S/ρ)r与z2/m2成正比, 重粒子可忽略不计。低能电子(S/ρ)c值较大,
• 线能量转移系数tr:光子在吸收介质中穿行单位长度距离时,光子转移为带电粒子的
动能占总能量的份额。 cm-1
• 质量能量吸收系数μen/ρ表示光子在物质中穿过单位质量厚度时,入射光子能量中转
移给次级电子能量的碰撞损失份额。
2、产距一额离个γ为各点n向源i,同r源处性的的的自γ光γ吸点子收源的以的注及活量空度率气为φ的A=,A吸/能(收4π量和r为散2)h射∑νi作的ni 用γ射忽线略的, 能量注量率ψ=A/(4π r2) ∑ ni hνi 3、比释动能描述对象?
辐射剂量学基础课件

辐射防护与安全
辐射防护与安全是为了保护工作人员 和公众免受辐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
辐射剂量学在辐射防护与安全中起到 关键作用,提供测量、评估和控制辐 射剂量的方法,确保工作人员和公众 的安全。
辐射防护与安全需要遵循国家和国际 标准,确保辐射源的安全管理和使用 。
在核设施周围区域以及放射性废物处理和 处置场所,辐射剂量学用于监测环境辐射 水平和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02
辐射剂量学基础知识
辐射类型
电磁辐射
01
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和X射线等。
电离辐射
பைடு நூலகம்
02
包括质子、中子、电子、离子和光子等。
非电离辐射
03
包括无线电波、微波和可见光等。
放射诊断是通过放射线检查身体内部结构和病变 的方法。
2
放射诊断中使用的辐射剂量通常较低,但也需要 精确控制,以避免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
3
辐射剂量学在放射诊断中起到关键作用,确保图 像质量和患者安全。
核医学成像
核医学成像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在体内 分布的差异,进行疾病诊断和功能研究。
核医学成像中使用的辐射剂量较低,但需要精确 控制,以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
辐射单位
伦琴(R)
表示X射线和γ射线的辐射剂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拉德(rad)
表示电离辐射剂量,是常用的单位。
希沃特(Sv)
表示全身剂量当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人体对辐射的响应
急性辐射病
当人体受到大剂量辐射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 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第二章 辐射剂量学I

辐射与防护主讲:张玲玲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课堂回顾概述辐射的分类辐射的特点我国辐射环境及监控技术现状辐射的用途第二章辐射计量学主讲: 张玲玲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第一节辐射剂量学的基本量和单位一、辐射剂量学的基本量和单位1、放射性活度(A)定义: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放射性原子核所产生的核转变数。
国际单位:贝可(Bq)曾用单位:居里(Ci)1Ci=3.7 ×1010Bq1Bq表示每秒钟发生一次核转变典型成年受检者在各种核医学诊断中的活度指导水平检查项目放射性核素每次检查常用的最大活度/MBq甲状腺甲状腺显像甲状腺癌转移灶(癌切除后)甲状旁腺显像131I99mTc131I201Tl99mTc20200400807402、照射量(X)定义:表示γ射线或X射线在空气中产生电离能力大小的辐射量。
国际单位:C/kg曾用单位:琴伦(R)1R=2.58×10-4 C/kg应用条件:X、γ射线;介质为空气有些文献提到介质的照射量时,是指在介质中放置少量空气后测得的照射量值。
照射量是在X 、γ射线,在空气中,单位体积元内产生的全部电子均被阻留在空气中时,形成的总电荷除以该体积元空气质量。
其定义式为:式中,X - 照射量,C/Kg;dQ - 射线在质量为dm 的空气中释放出来的全部电子(正电子和负电子)被空气完全阻止时,在空气中产生的一种符号离子的总电荷的绝对值,C ;dm - 受照空气的质量,kg 。
照射量率是单位时间内的照射量。
定义式为式中, - 照射量率,C/(kg ·s);dX - 时间间隔dt 照射量的增量,C/kg ; dt - 时间间隔,s 。
某些常见辐射源(X 或γ)的辐射水平dmdQ X =dtdX X =∙∙X3、比释动能 (K )定义: X 或γ光子等非电离辐射粒子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物质中原子核外电子接受能量形成次级粒子射线,在单位质量的物质中,不带电粒子转移给带电粒子的全部初始动能之和叫作比释动能。
辐射剂量基本概念

组织 或 器官 食道 膀胱 肝 乳腺 甲状腺 其余
?w T
组织权重 因子 w T 0.04 0.04 0.04 0.12 0.04 0.12 1.00
有效剂量 E 受照人体中以组织权重因子修正后的
器官当量剂量的总和。
? ? ? E ? wT ?HT ? wT ?( wR ?DT,R)
T
T
R
评价内照射危害的待积量 Committed Quantity
辐射俘获 (重核 )
1 k - 10 k 弹性散射
10 k – 10 M 弹性散射
E n > 0.1 M 非弹性散射
10 M 以上
去弹性散射
散裂过程
人体组织中:
快中子 、中能中子
主要与
H 、C 、N 、O 原子核发生
弹性散射
人体 H 核最多(~70 %),σ 弹 性 , H 最大, 转移的能量 最多 入射快中子能量 85 % ~ 95 % 是交给反冲质子 ( H 核 )的
散射: 非弹性散射( n;γ, n'),中子损
失部分能量,使原子核变成激发态,退 激时放出 γ 光子。
散射: 去弹性散射( n;多个 n'),中子
与原子核作用后产生多个中子,核内质 子数照旧。
唯有高能中子才能有此过程。
吸收: 俘获过程,( n;γ)或(n;p)
原子核吸收中子,以发射 γ光子或带电 粒子的形式释出多余能量。 如:1H (n;γ) 2H,辐射俘获
慢中子 、热中子
主要发生
: 1 H ( n ;γ ) 2 H 和 1 4 N ( n ; p ) C 1 4
高能中子 能引发 去弹性散射
和 散裂过程 ,如
1 4 N ( n ;2 n ) 1 3 N 、 C ( n ; n' 、α ) 7 Be 、 1 4 N ( n ; 2 α ) 7 Li 等
电离辐射剂量学基础课件——第二章 剂量学基本概念

)a
( e W
)a
[h
( en
e
)
a
]
( W
)a
三.X和 X值得说明的问题
•含义: 自由空间或不同于空气的材料内某一点的照射量
或照射量率的概念 •可以用空气碰撞比释功能Kc,a来取代照射量
原因:a. 由电离电荷量到能量的换算(乘以(w/e)a 因子)很不方便
b. Exposure的含义容易混 •对于点源:
(5) tr Ee EA Ee' hv hvk hv"
注:E1是由反冲电子Ee的轫致辐射释放的带电粒子,不能作为 独立事件产物再加到εtr中去。
(2)PP
tr E E hv 2mc2 hv Q
电子对生成过程中反应能为Q=-2mc2,mc2为正负电 子的静止质量能。
3.εtr通用表示方法
(1)定义
1 E
(2)通用表达式
E1 Ein Eout Q
16O(n,αγ)13C Q=-2.215MeV
Ee’
En
δ
α
e+
hυ
13C e-
hυB
一次能量沉积事件的授与能示意图
1 En Ee' hvB 2.215Mev 1.022Mev
3.总授与能ε
Ei Ein Eout Q
研究不带电粒子在介质中的能量转移,有必要对二个阶段 (过程)分别考虑
比释动能是描述不带电粒子在物质中转移能量的第一阶段的 一个物理量
二、Energy transferred (转移能)εtr
1.定义 在指定体积V内由不带电粒子释放出来的所有带电的电离 离子初始动能之和,用εtr表示,单位是J。
2.典型过程的转移能分析
辐射剂量学基础

通过理论计算
Gy
Sv
图1 辐射剂量学常用量及其关系
Sv
物理量是有严格定义的最基本的量,而且可以从定义 出发对其进行测量。 防护实用量是从辐射防护监测的实际出发定义的量, 这些量均是在一些特定的环境或辐射场中定义的,这
些量仅用在辐射防护监测方面,不能用于其他目的。
防护量评价是辐射防护评价的目标量,这些量主要通 过物理量或实用量用计算或估算求得,它们本身是不 可测的量。 医学临床和生物学研究中常用到的量大多也是用模拟 测量或计算而得出的。
TLD方法(用现场中砖、瓦、手表等样品)。 模拟估算方法主要有 实验模拟,和
理论模拟。
数字算法,和 MC算法。
场所监测数据
受照模式信息
场所和人员样品
经验估算方法
实验和理论模拟
直接测量方法
实验模拟
理论模拟
生物
EPR
TLD
剂 量 估 算 方 法 选 择
剂 量 估 算
图
常用人员受照剂量估算方法
2.2.3 用于外辐射的实用量
用于外辐射的实用量主要指周围剂量当量, 定向剂量当量,人员剂量当量等,它们主要用于 辐射防护的测量。为介绍这几个量的方便,首先 介绍以下术语。
2.2.3.1 几个常用术语
a. 强贯穿辐射和弱贯穿辐射
依赖与皮肤剂量与有效剂量之比。当宽束正常 入射时,皮肤接受的剂量比有效剂量高十倍以上时, 称之为弱贯穿辐射,否则为强贯穿辐射。能量低于 2MeV的a和β粒子,能量小于12keV的Χ和γ光子是 弱贯穿辐射。中子均属强贯穿辐射。
内照射个人监测方法主要有: 空气个人监测方法
生物样品个人监测方法 体外个人监测方法。
空气个人监测方法通常是采用个人空气采样器
辐射剂量基本概念

放射防护量 只能用于 放射防护所关心的
小剂量、低剂量率 照射情况
辐射事故中遇到的 大剂量、高剂量率情况下 评价人体健康危害还得使用 受照器官的吸收剂量 作为评价的剂量学指标
基本的放射防护量 器官剂量, DT 器官当量剂量, HT 有效剂量, E
与基本的放射防护量相应,还有 用于: 内照射评价的 待积量 群体环境评价的集体量、人均量 环境评价的负担量
放射防护量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有害效应 从性质而言,分为:
确定性效应 和 随机性效应
按急性放射病临床诊断的现行标准 急性放射病分型、分度的剂量下限为 骨髓型
轻度 1Gy 中度 2Gy 重度 4Gy 极重度 6Gy 肠型 10Gy 脑型 50Gy
放射防护量 由ICRP规定的人体中的剂量学量 用于表示辐射防护中的剂量限值 预测、评价辐射照射对人体健康的
以及受照物质的性质,同时也依赖于 照射条件(时间、方式和途径 )。
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带电粒子: 作用次数频繁,每次作用损失能量不多
不带电粒子: 作用次数稀少,每次作用能量损失可观 不带电粒子通过相互作用产生次级带电
粒子将能量授予物质。
带电粒子能量在物质中的吸收
带电粒子进入物质后,主要受到物 质中原子核和电子的电磁作用,致使运 动着的带电粒子 改变方向、减少能量 .
慢中子 、热中子
主要发生
: 1 H ( n ;γ ) 2 H 和 1 4 N ( n ; p ) C 1 4
高能中子 能引发 去弹性散射
和 散裂过程 ,如
1 4 N ( n ;2 n ) 1 3 N 、 C 1 2 (n;3
α)
1 2 C ( n ; n' 、α ) 7 Be 、 1 4 N ( n ; 2 α ) 7 Li 等
第三讲辐射剂量学基础

• 又叫直接电离粒子,是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带电粒子,
如β射线、质子和α粒子等(也就是带电电离粒子)
第三讲辐射剂量学基础
• 间接电离辐射
• 又叫间接电离粒子,是能够释放出直接电离粒子的
非带电粒子,如光子、中子等等。 • 无论在空间,还是在介质内部,凡电离辐射在其中通过、
传播以至经由相互作用发生能量传递的整个空间范围,称
D a(en D m (en
) )m a D mD a( (e en n
)m )a
3.3 85(( een n))m aXfmX
第三讲辐射剂量学基础
•同理当照射量 率 X 的单位为C/kg·s时,处于空气中同
一点处组织中的吸收剂量率
Dm fmX
各种物质的fm值可由培训教材表3.2得到 ,fm是 由照射量(C/kg)(率)换算到吸收剂量(Gy)(率)的一 个换算因子,其单位是J/C。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第三讲辐射剂量学基础
第三讲 辐射剂量学基础
第三讲辐射剂量学基础
主要内容
• 一、电离辐射 • 二、辐射量和单位 • 三、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 四、辐射剂量监测原理与方法
第三讲辐射剂量学基础
一、电离辐射
第三讲辐射剂量学基础
• 辐射
• 是指某种物质或设备发出的粒子。
• 如X射线、 γ射线、中子、质子、电子、α射 线、β射线。
K dK dt
比释动能率的法定单位是戈/秒、戈/ 小时等。它的非法定单位与吸收剂量 率单位相同。
第三讲辐射剂量学基础
•照射量
•定义:X或γ射线在单位质量的空气中击出的全部次级电子完 全被阻停时,在空气中产生一种符号的带电粒子(电子或正 离子)的总电荷量dQ。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释动能K, 吸收剂量D和照射量X之间的关系: dEtr d K D (电子平衡条件下) dm dm
D K (1 g )
g是轫致辐射损失的份额 比释动能率 dK
K dt
Dm f m X
Dm是处于空气中同一点处所求物质中的吸收剂量
f m 转换系数(查表)
13
29
β剂量测量法
外推室(绝对测量) 测 H’(0.07) 开窗剂量计 测 Hp(0.07)
30
四 辐射剂量的估算方法
γ点源照射量率计算 点源活度为A(Bq) γ点源在距离为r(m)处的照射量率
A / r 2 X
单位: C kg S Γ——照射量率常数(见表)
-1
31
1
四 辐射剂量的估算方法
不带电粒子授与物质能量的两个过程:能量转 移给次级带电粒子,次级带电粒子通过电离, 激发把从不带电粒子那里得来的能量授与物质。 吸收剂量表示第二个过程,比释动能表示第一 个过程。 dEtr 是非带电粒子在质量为dm中释放出全部 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总和。
11
dm
照射量(exposure) X 照射量率(exposure rate) X 历史悠久,变化较大,争论较多 照射量是一个用来表示X或γ射线在空气产生电 离能力大小的辐射量 (库仑/千克) X dQ dm dQ是X或γ射线在质量为dm的空气中释放出 来的全部电子(正、负电子)完全被空气阻止 时,在空气中产生一种符号的离子的总电荷的 绝对值 照射量率 X dX dt
T R
16
周围剂量当量(ambient dose equivalent) 辐射场中某一点处的 H * (d ) 是由相应的齐向扩展 场(expanded and aligned field)在ICRP球的逆 向齐向场方向半径深度为d处的剂量当量。 单位:J kg 1 ,专用名:Sv
深度d以mm表示,ICRU推荐d=10mm H * (d )可以写成 H * (10 ) 实用于强贯穿辐射,如γ、中子。
27
三 辐射剂量测量方法(外照射)
用于环境监测的周围剂量当量的测量
现有仪器大部分能用,但需要新校准(刻度) 测 H (d ) 要求辐射场在仪器的尺寸范围内是 均匀的,而仪器是各向同性的。
*
28
三 辐射剂量测量方法(外照射)
定向剂量当量H’(Ω ,d)的测量 对弱贯穿辐射,如果能测定组织等效材料平板中 适当深度d处的剂量当量的仪器可以测定 H’(Ω ,d) ,这时要将平板表面垂直于Ω 。 外推电离室方法 薄塑料闪烁方法(平均电流和脉冲积分)
γ点源的空气吸收剂量率
Da 33 .85 X
空气中同一点处γ射线在物质m中吸收剂 量率
Dm f m X
32
四 辐射剂量的估算方法
γ点源的空气比释动能率的计算 活度为A(Bq)的γ点源,距该源为r(m)处的 空气比释动能率 K a Ak / r 2
—比释动能率常数(见表) 同一点上某物质(m)的吸收剂量率 Dm 与 K a 的关系 ( en / ) m K D
21
三 辐射剂量测量方法(外照射)
荧光玻璃剂量计RPL
原理:根据光致发光原理,荧光玻璃是在以碱金属或碱 土金属的磷酸盐为基体的玻璃中加入少量的偏磷酸银 制成的。在辐射作用下由电离产生的电子进入导带, 随后被一些陷阱所俘获,这种陷阱就是掺入玻璃的银 离子俘获电子后银离子变成亚稳态的银原子和二价的 银离子,形成所谓的发光中心。形成了发光中心的荧 光玻璃在365nm紫外光的照射下,俘获的电子跃迁到 某一激发态,然后还回基态放出荧光。发射的荧光强 度与玻璃所受到的剂量大小成正比,因此荧光的强弱 可用来度量玻璃所受的剂量。
剂量当量(dose equivalent) H 辐射防护所关心的是人受到一定量的辐射照 射后可能发生的效应.不同类型(品质)的 辐射照射剂量相同,可能产生严重程度不同 或发生概率不同的效应.引入剂量当量H就 是计及这种不等性.剂量当量是经过一些权 重因数修正之后的吸收剂量. H=QD
是组织中某一点处的Q和D的乘积. Q是该点处的品质因数(以前称线质系数) H的单位:J k g 1 ,专名:希(沃特) Sv 以前曾用:雷姆(rem), 1Sv=100rem
25
三 辐射剂量测量方法(外照射)
固体径迹剂量计SSNTD 径迹的蚀刻与测读: 化学蚀刻 点化学蚀刻 显微镜 火花计数 应用:中子吸收剂量测量 氡及子体的测量
26
三 辐射剂量测量方法(外照射)
化学剂量计 硫酸亚铁溶液 测G值 原理:FeSO4, 在辐射作用下,溶液中的 Fe 2 离子氧化成三价离子 Fe 3 ,生成 Fe 3 的数量与 溶液吸收的辐射能量成正比,100eV的 辐射能量生成的 Fe 3 离子的平均数称为“辐射 60 Co γ辐射所致, 化学产额”,用G表示。 G 15.5 10 2 eV 1 。测 Fe 3 离子浓度用分光光度 计直接分析光密度的变化
5
二 辐射量 辐射防护中应用的一些辐射量
描述辐射场的物理量 粒子数 N 辐射能 R 通量 N 能(量)通量 R dN 注量 da 能量注量 Ψ 注量率 能量辐射度
6
相互作用系数及其相关的量 相互作用系数是用来描述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 作用程度的物理量 截面 σ =P/Φ 质量减弱系数 质能转移系数 tr 质量阻止本领 S 传能线密度 LET n( x ) G ( x) 辐射化学产额 在气体中形成一个离子对消耗的平均能量
辐射剂量学基础
张延生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辐射剂量学(Dosimetry)亦称辐射剂量测定法.
一、辐射剂量学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二、辐射量和单位(重点是剂量学中应用的一些辐 射量) 三、辐射剂量测定方法简介 四、辐射剂量估算方法简介
2
一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内容
研究如何测量或估算人体所受剂量的一 门科学 大体上包括两大部分:辐射剂量测量方法 和辐射剂量估算方法
9
二 辐射量
吸收剂量 D: 单位质量受照物质所吸收的平均能量
D d dm
点剂量
单位 焦耳/千克 专名: Gray (Gy) 戈瑞 适用范围: 任何类型的辐射和受照物质。 给出D的数值必须说明辐射类型、 介质种类和所在位置
10
J k g 1
二 辐射量
比释动能 K(Kerma)
K dEtr
19
三 辐射剂量测量方法(外照射)
电离室法:测照射量(空气的比释动能) 空腔电离理论:把室壁的吸收剂量与空腔中的 电离量建立了联系,测出电离电流就可得到室 壁的吸收剂量。 标准, 次标准 自由空气电离室 次标准电离室 环境测量:高气压电离室 个人剂量测量:电容电离室
20
三 辐射剂量测量方法(外照射)
3
一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目的
辐射能对人体产生有害效应。辐射防护的 目的在于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把随机效应 的发生机率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为此必须对 个人受到的照射进行评价和控制。而控制或评 价的基础就是工作人员已经或可能受到的剂量。
4
一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意义
不仅是辐射防护评价的基础,也是采取防 护措施的依据 为受到过量照射人员的医疗救治提供资料 辐射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资料 法律上的需要
4
24
三 辐射剂量测量方法(外照射)
固体径迹剂量计SSNTD (solid state nuclear track dosimeter) 原理:重带电粒子在固体绝缘材料中穿行的路径上产 生辐射损伤,经过蚀刻处理后能够形成可以观 察到的径迹,径迹的数目与入射重离子的注量 相关,通过测量径迹数目可确定剂量。 材料:云母,人造或天然玻璃,无机晶体均可做径迹探 测器,但比较灵敏的是有机聚合物。最常用的是 热固塑料CR-39.
15
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 当辐射场由具有不同 wR 值的不同类型或不同 能量的辐射构成时,总的器官当量剂量 H T
H T wR DT R
R
DT R ----组织或器官T中受到R辐射照射产生的
平均吸收剂量。
有效剂量
E wT H T
是人体所有组织或器官加权后的当量剂量之和 wT ----组织权重因子(有表可查) E wT wR DT R 于是
H * (d )
17
定向剂量当量(directional dose equivalent) 辐射场中某一点的定向剂量当量H’(Ω ,d)是相 应的扩展场中ICRU球某一指定方向Ω 的半径 上深度为d处的剂量当量。 单位: J kg 1 ,专用名: Sv 实用于弱贯穿辐射的测量,对皮肤d=0.07mm, 对眼晶体d=3mm,可分别写为H’(0.07)和H’(3)
胶片 film 用于γ、x 射线的测量,也可用于中子 原理:辐射与乳胶中的溴化银颗粒作用,使其发生变化 并形成潜影。胶片显影后,潜影的溴化银颗粒被 还原成银原子,从而使乳胶片变黑,根据变黑的 程度(用黑度计测量)可判断受到照射剂量的大 小。 优点:处理过的胶片可以存档,需要时便于重新评价 和比较。 缺点:辐射形成的潜影,易受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高温 高湿,潜影会衰退以至造成不正确的结果。
8
二 辐射量
c) 外照射监测用的实用辐射量 周围剂量当量 H * (d ) ( ambient dose equivalent ) 定向剂量当量 H ' (d ) ( directional dose equivalent ) 个人剂量当量 ( personal dose equivalent) H P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