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华生Watson,John
Broadus
华生( Broadus,1878~1958)。 )。美 华生(Watson John Broadus,1878~1958)。美 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 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他的行为主义 又被称作"S-R"心理学, 刺激-反应心理学。 又被称作"S-R"心理学,即刺激-反应心理学。在华生看 "S 心理学 来,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纯粹客观的自然科学”,而 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纯粹客观的自然科学” 且必须成为一门纯生物学或纯生理学的自然科学。 且必须成为一门纯生物学或纯生理学的自然科学。1903 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08年任约翰·霍普金斯 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08年任约翰 霍普金斯 年任约翰 大学教授。 大学教授。在此期间他开始探索用行为主义的方法来取 代当时的心理学,他的观点很快受到了学术界的欢迎。 代当时的心理学,他的观点很快受到了学术界的欢迎。 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华生1913年发表论文 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华生1913年发表论文 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13 《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桑代克简介
桑代克作为动物心理学的鼻祖,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创建了 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与吴伟士共同研究学习迁移,并设计了心理测验,为 美国教育测验运动的领袖之一。他是一位站在行为主义学派边上的 心理学家。 1.联结学习 桑代克是学习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提出了学 习的联结学说。在他设计的用猫解决疑难笼问题的著名实验中,笼 外放有鱼和肉,放入笼中的猫开始东抓西抓,乱撞乱闯,在这种冲 动的过程中,猫会偶然拉动门闩逃出笼外,取得食物。然后再将猫 放回笼中,猫仍需经过乱抓乱跳,最后打开笼门吃到食物,不过所 花的时间减少了。如此连续实验多次,所需时间逐渐减少,无效的 动作逐渐摒除,最后,猫一入笼内,就能打开门闩取得食物。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模式。
学生自我调节与自我效能的培养
03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帮助学生更好
地习得新的行为模式。
05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挑战与展望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性
机械性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过于机械化和简单化, 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和情感因素。
忽视个体差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但忽略了学习者的 个体差异,如兴趣、动机、性格等。
03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原理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学习过程,其中行为的结果直接影响该行为的未来发生频率。 它强调行为和结果之间的联系,认为行为的结果可以塑造和改变行为。
奖励和惩罚是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的关键要素,它们可以增强或削弱行为的发生。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实验研究
经典实验
巴浦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 验,证明了在特定刺激下可以建 立新的条件反射。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的增强,可以习 得新的行为模式。
社会学习理论的实验研究
01
动物行为实验
研究者通过动物行为实验来验证社会学习理论的原理,例如观察猴子的
模仿行为和强化机制。
02
人类行为实验
研究者通过人类行为实验来验证社会学习理论的原理,例如观察儿童模
仿父母的行为和受到的强化。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在教育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减少不良行为 等方面。
通过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和奖惩机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条件反射,提高学 习效果。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使用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来帮助学生克服对某些学科或任务的恐惧或 焦虑,通过将该任务与积极的情绪或结果相关联,帮助学生建立对该任务的条件反应。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ehaviorist Theory)是指运用行为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学习的一种心理学流派。
在对动物和人类进行一系列控制较严密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并提出一系列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规律。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1。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学习概述一、什么是学习广义的学习包含了动物的学习和人类的学习,指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或学生的学习,是个体在教育环境中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并最终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有其独有特点:首先,学生的学习主要以接受间接知识为主,直接掌握现有的间接经验;其次,学生的学习比较系统,是在学校中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综合看,学生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自己主动获取和掌握知识,同时也需要教师的讲授和指导,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至关重要,只有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特点之一。
二、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一)、学习是有机体与环境维持平衡的途径P91图5-1<学习在不同生命形式中的作用说明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动物的个体生活中,学习所起的作用不同,动物的生命形式越低级,行为的先天成分作用越大;而对于高等动物,尤其是人来说,行为的后天成分在个体生活中的作用越大,其行为受益于后天学习经验的成分就越大。
(二)、学习能促进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三)、学习推动人类的进化三、学习的分类分类人物1968,,八个水平含义1971,六个水平按学习水平分类加涅按学习的复杂性程度1、信号学习指经由经典型条件作用学到的一些反应,有机体通过此种形式对某种信号做出反应1、连锁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指经由操作条件作用学到的一些条件反应,其反应序列式情境—反应—强化,即通过创设特殊环境,引发有机体特定行为反应,然后选择某些行为进行强化3、连锁学习指将数个刺激—反应联结成较为复杂的行为过程4、言语联想学习指将多个单字联结成语句表达完整意义的过程5、多重辨别学习指对不同的刺激能够进行区分,并表现出不同的反应2、多重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指对不同事物能够根据自己的标准予以分类处理,并给予各类别不同名称的学习3、具体概念学习4、定义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指能够理解由一些概念构成的规则的学习5、规则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指能灵活运用概念与原则解决问题的过程6、解决问题的学习☆☆☆☆☆☆☆☆☆☆☆☆☆☆☆☆☆☆☆☆☆☆☆☆☆☆☆☆☆☆☆☆☆☆☆☆☆☆☆☆☆☆☆☆☆☆☆分类人物1977,五类学习含义按学习结果分类加涅按学生学习结果或所学能力不同1、言语信息的学习指以言语信息为媒介而获得的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检查学生是否能复述这些信息,来确认其是否掌握。
第五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7)规则学习。规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之间 的关系,规则学习就是要了解这种关系。
• (8)问题解决学习。即学习运用规则去解决问题。
• 加涅认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概念、规则和问题解决。 并在1971年把上述分类中的前四类合并为一类,把第 六类分为两类,即:
不依赖的,并且,每一个维度都存在许多过渡形式。
• (三)我国的分类 • 1、潘菽的分类 • 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四类: • (1)知识的学习。其中包括学习知识时的感知和理解等。 • (2)技能和熟练学习。 • (3)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学习。 • (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学习。
• 2、冯忠良分类 • 依据教育系统中传递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 • (1)知识学习。包括知识的领会、巩固和应用三个环节,要解决
• 理解广义学习概念需要把握下面三个方面: • 第一,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 第二,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 • 第三,学习表现为个体心理、行为比较持
久和稳定的变化。
• (二)狭义的学习 • 即人类 学习,人类学习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自
觉的、积极主动的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 • 人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 第一,从内容上看,人类学习比动物学习广阔得多。 • 第二,从方式上看,动物学习是一个直接经验的过程,而人类学
的越多,习惯形成的就越迅速。 • (2) 近因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
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
第二节 桑代克的试误说
• 桑代克(L. E. Thorndike),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 提出了尝试—错误学说 • trail-error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本章大纲教学目标第一节学习及其理论发展叙述学习的涵义与学习理论流派一、学习的界定用自己的话表述学习的涵义二、学习的分类举例说明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解释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的意义;举例说明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三、学习理论的发展叙述学习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第二节经典性条件作用描述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形成过程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举例说明经典性条件作用的消退、泛化与分化;解释经典性条件作用中的强化;举例说明高级条件作用二、华生的行为主义描述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观;叙述华生所做的恐怖实验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描述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形成过程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描述桑代克对教育所作的贡献;应用联结主义解释行为的学习;用自己的话表述效果率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比较操作性条件与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差别(一)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过程描述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则;举例说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消退、维持、分化和泛化(二)强化界定强化、后果、强化物以及惩罚等概念;对强化和惩罚进行分类,区别负强化与惩罚;描述强化的程序及其分类;描述各种强化对反应模式以及行为维持的作用;利用强化程序解释周围的生活现象;利用强化程序设计行为的习得与维持过程(三)行为的学习描述塑造的过程;解释连续接近、任务分析与连锁方法;利用顺向连锁与逆向连锁设计一种复杂行为的学习过程第四节、社会学习理论简述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一、社会认知理论叙述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社会认知理论与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差异二、观察学习描述观察学习的基本步骤;应用观察学习说明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们企图发现适于所有动物(包括人类)的行为学习原理,关注可观察、可改变的行为,强调根据环境中的事件来说明学习过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学习的行为就是由特定条件引起的反应,个体当前行为的后果改变了未来的行为,或者个体模仿了他人的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

斯金纳在实验中,将老鼠放入一个被称为“斯金纳箱”的装置中,通过操纵食物的给予 和某种刺激(如光或声音),训练老鼠进行特定的操作(如按压杠杆)以获得食物。
经典条件反射在教育中的应用
情绪调节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可以应用于情绪调节,例如,通过将特 定的情绪状态与某些环境或活动关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另一个实例是孩子在学习拼写时,如果孩子 正确地拼写出一个单词,他们会得到赞扬或 奖励。这会强化孩子正确拼写单词的行为, 使他们更有可能在未来正确地拼写单词。
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教育中的应用
奖励制度
教师可以使用奖励制度来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和学术成就。例如, 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或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获得奖励。
原理
经典条件反射基于一种刺激-反应机制,通过将无条件刺激(UCS)与中性刺激(CS)关联,使得中性刺激引发 与无条件刺激相同的反应(CR)。
经典条件反射的实验与实例
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巴甫洛夫通过定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和铃声(中性刺激),使狗 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应。
原理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和模仿在行为习得中 的作用,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 后果,可以学会新的行为和改变已有的行为
。
社会学习的实验与实例
要点一
实验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波波玩偶实验”是 社会学习理论的经典实验之一。在这个实验中,儿童通过观 察成人对玩偶的行为,学会了对玩偶施加暴力或友善的行为。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断发展,与其他心理学理论融合,形成了新的流派和观点。例 如,社会学习理论就是行为主义与认知学派的结合。
第十一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在教学中的条件反射
促进 的课 积极 堂氛围 无条件 刺激 无条件 反应 教师表 热情、关 鼓励的 现出 心和 行为 学习者 的感觉 舒适 条件刺 激 课堂和 (与 行为 主题 教师 联接在 ) 一起 条件反 应 学习者 的感觉 舒适
第二节 联结主义理论
一、桑代克的生平介绍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美国 动物心理学实验创始人之一,第一个系 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 与早期行为主义者一样,他把行为与生 理反射联系在一起。 二、桑代克的经典实验 饿猫开谜箱实验
代价
代价就是个体由于违犯某一规则,将失 去一些强化物(金钱、时间、权利、快 乐)。例如,随地吐痰后被罚款。而在 课堂上,教师应该明确地表明学生不良 行为的可能代价。例如,首次违反课堂 纪律,教师给出警告;二次违反课堂纪 律,教师在点名册上作一标记,这一标 记意味着失去2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因 此,当违纪的标记达到一定数目,可能 意味着该学生失去与同学郊游的机会。
斥责
一般来说,教师的同样斥责方式在不同场合起 到不同效果。例如,在公开场合大声斥责学生 可能制止某些行为,但有时私下温和斥责学生 将会更好地减少不良行为。这是因为,在课堂 上大声斥责犯错误的学生,并且使全班学生都 听到,教师认为这样会起到“杀鸡儆猴”的效 果,但有时学生正希望这种斥责能够视为引起 他人的注意,这样能体现出自己有“胆量”, 于是将会表现出更多的不良行为。所以,教师 是否使用斥责,如何使用斥责应根据不同场合 而定。
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观
1913年华生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旗帜,第一个以巴普 洛夫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的基础。 认为人类初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和 情绪反应(如爱怒恐惧),其他所有行为都是通过条件作 用建立起来的新刺激-反应(S-R)联结形成。 条件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在时空上的结合,替代了五条 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应建立了联系。 习惯形成遵循频因律和近因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某种行为练习越多习惯形成越迅速。当反应频繁发生时, 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强化 撤销惩罚 撤销抵制或厌恶刺激 撤销满意刺激 “小明,我知道你站在 “大卫,由于你没有做 角落里不高兴。如果你 课堂作业,你今天没有 能上课安静的话,你可 休息的特权。” 以回到座位上,跟大家 一起上课。” Copyright © Allyn & Bacon 1999
思 考:下面情景谁被强化了?
强化伴随着条件刺 强化伴随着反应, 激,强化不是奖赏 强化是奖赏 反应是被动的 刺激间信号关系 信号学习 情绪学习
Copyright © Allyn & Bacon 1999
反应是主动的 特定的反应 简单的 技能学习
强化 &Βιβλιοθήκη 惩罚正强化 增加(+)满意刺激 “回答得很好,小明,你 今天可以得到一个五角星” 实施惩罚 增加(+)厌恶刺激 “大卫,安静一点!” “大卫,抄写我决不在 上课时大吵”100遍,并 让家长签名。“
只有当强化不奏效时才考虑使用惩罚 当有必要使用惩罚时,应尽可能采用温和的方式, 当有必要使用惩罚时,应尽可能采用温和的方式, 不能使个体感到彻底挫败 学校中的体罚是违法的
Copyright © Allyn & Bacon 1999
结果的及时性
结果在行为之后立即出现比延迟一段时间再出现 更能影响行为 立即给予的小强化物比延迟给予的大强化物更有 效力(Kulik 1988),如戒烟和控制饮食的困难 及时反馈的目的:
课堂行为的维持
当学习一个新行为时, 当学习一个新行为时,用以下方式强化正确行为:
行为主义在学习中的应用
参考书目
《心理学导论》本杰明·B ·莱希 著 《教育心理学- 实践者 研究者之路》陈允成、 斯蒂法妮 ·刘易斯·亨森、德伯拉·萨多—布朗 著
Copyright © Allyn & Bacon 1999
行为主义理论框架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 经典 操作 强化 惩罚
Copyright © Allyn & Bacon 1999
Copyright © Allyn & Bacon 1999
实验结果
条件作用之前: 给出铃声(条件刺激)并无唾液分泌 给出肉(无条件刺激)产生唾液分泌 条件作用期间: 铃声+肉(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产生唾 液分泌 条件作用之后: 给出铃声(条件刺激),产生唾液分泌
Copyright © Allyn & Bacon 1999
使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明确化 提高反馈的信息价值
强化程序 Schedules of Reinforcement:
固定比率程序( 固定比率程序(fixed-ratio ):做出定量的行为之 :FR):做出定量的行为之 ): 后获得强化物,如做完6题可 后获得强化物,如做完 题可 以玩
固定时距程序( 固定时距程序( fixedinterval:FI):定时给予强 : ):定时给予强 ): 化物,如期中、 化物,如期中、期末考试
“If you eat your vegetables, you may have dessert.”
Copyright © Allyn & Bacon 1999
实用的强化物
最好使用能起作用、 最好使用能起作用、但不太贵的非物质的强化物 从最不物质化到最物质化依次排列的强化物: 从最不物质化到最物质化依次排列的强化物:
Copyright © Allyn & Bacon 1999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
-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 反射的学习理论创始 人
“白鼠按压杠杆获得 实物”的学习实验:
Copyright © Allyn & Bacon 1999
基本观点
1、操作性条件反射观: 行为的分类:应答性vs.操作性 条件反射的分类:应答性(经典性)条件反射vs.反应性(操作性)条件反 射 两者的区别:无条件刺激引发(被动反应)vs.自发产生(主动行为) 2、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指有机体的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 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 种反应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经验。 学习的过程: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反应→强化的过程。 人类的多数学习是操作学习,人不是被动等待刺激,而是积极主动地对环 境进行探索,先有反应,然后才知道结果,再根据结果去调节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结果 Reinforcing Consequences
增加行为重复发 生的可能性
惩罚结果 Punishing Consequences
减少行为重复发 生的可能性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 反应类型 强化的性质 反应的主动性 学到了什么 适合于解释 S-R 型 操作条件反射 R-S 型
可变比率程序( 可变比率程序(variable-ratio ):做出不定量的行为 :VR):做出不定量的行为 ): 之后获得强化物, 之后获得强化物,如VR1、 、 VR60,如赌博游戏、被点名 ,如赌博游戏、 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 VR具有很强的抗消退能力 具有很强的抗消退能力
可变时距程序 ( variable-interval : VI):不定时给予强化物, ):不定时给予强化物 ):不定时给予强化物, 课堂上对学习活动的抽查。 课堂上对学习活动的抽查。 VI能够非常有效地维持一 能够非常有效地维持一 个高频率的行为, 个高频率的行为,具有很 强的抗消退性
理解: 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②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 ③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 化变化:外显或潜在;稳定;由后天习得而产生
Copyright © Allyn & Bacon 1999
学习都有意义吗? 学习都有意义吗?
Copyright © Allyn & Bacon 1999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定义:一种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自动 化的情绪或生理反应和新刺激建立的连接,也被称 为S--R学习模式。
Copyright © Allyn & Bacon 1999
经典条件作用实验
图2:巴甫洛夫关于条件作用研究的实验装置
Copyright © Allyn & Bacon 1999
社会强化物,如表扬、微笑、 拥抱、关注
强化物
二级强化物: 与一级或其他 二级强化物联 系,获得强化 价值
活动强化物,如玩玩具、做 游戏、从事有趣的活动 代币强化物,如钱、分数、 积分、奖品
强化物类型
一级强化物 Primary Reinforcers:
食物 Food 水 Water 温暖 Warmth 安全 Security 性 Sex
Copyright © Allyn & Bacon 1999
结果的作用: 结果的作用: 强化
普雷马克原理(Premack Principle) 普雷马克原理( ) (“Grandma’s Rule”):将低渴望的活动与高渴 将低渴望的活动与高渴 望的活动联系起来, 望的活动联系起来,以促进低渴望活动的出现
新行为主义 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 认知行为矫正
什么是学习? 什么是学习
• 一个婴儿在呀呀,“嗒--嗒--嗒--嗒”; •一个学步儿童在唱歌,“年老的麦当劳有一个农村”; •当突然听到门“砰”的一声,托儿所里的一个孩子跳了; •当邻居的小狗冲过来时,幼儿园的一个孩子尖叫起来。
学习: 学习:
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 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暂时隔离( ):将犯错误的学生与其他学生隔离一 暂时隔离(time out):将犯错误的学生与其他学生隔离一 ): 段时间,如让这些学生在角落里、 段时间,如让这些学生在角落里、教室外的走道上或办公室 坐冷板凳”实验( )(White & Bailey, “坐冷板凳”实验(Sit and Watch)( )( , 1990):这个方案在体育课上产生明显的惩罚效果 ):这个方案在体育课上产生明显的惩罚效果 ):
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学习
行为主义(behaviorism)这一术语是由华生(John B. Watson,1914)提出,他认为科学家、心理学家应 该关注外在的、可测量的行为。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种人们外在表现出来的 变化,包括可观察的行为和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Copyright © Allyn & Bacon 1999
3. 在恰当的行为出现时,及时给予强化。 在恰当的行为出现时,及时给予强化。
惩罚物 Punishment: 减弱行为的结果
两种惩罚
呈现不愉快的结果 Presentation of unpleasant consequences
取消愉快的结果 Removal of pleasant consequences
强化物类型
二级强化物 Secondary Reinfocers 金钱 Money 分数 Grades 星星 Stars 表扬 Praise
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给 正强化 给予个体的强化物,刺激增加了 所期望的行为。 如表扬、分数、奖品等 结果:强化行为strengthens behavior 结果:强化行为 负强化( 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r): 使个体 ) 摆脱不愉快情景, 摆脱不愉快情景,如免除孩子洗碗 结果: 结果 强化行为 strengthens behavior
负强化两种形式
逃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
(escape condition) ) 在逃避条件作用中,行为导致消极的事件得以停止。 在逃避条件作用中,行为导致消极的事件得以停止。
回避条件作用: 回避条件作用:
(avoidance condition) ) 在另一种被称为回避条件作用的负强化中,如果采取了某种行为, 在另一种被称为回避条件作用的负强化中,如果采取了某种行为, 行为的结果可避免某些消极事情的发生。 行为的结果可避免某些消极事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