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合集下载

2024年河北省文旅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河北省文旅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河北省文旅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河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文化旅游产业在河北省得到了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景点数量、旅游收入、文化活动等方面分析河北省文旅市场的发展现状。

2. 景点数量截至目前,河北省共有各级旅游景区和风景名胜区106个。

其中,国家级旅游景区5个,省级旅游景区27个,市级旅游景区74个。

这些景点涵盖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址和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为广大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3. 旅游收入河北省文旅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河北省接待国内外游客3.2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000亿元。

其中,文化旅游收入占比逐年增长,为河北省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4. 文化活动河北省举办了许多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例如,河北省民俗文化节、河北国际马拉松赛、河北国际旅游节等,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河北省特有的民俗文化,也促进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5. 问题与挑战虽然河北省文旅市场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河北省旅游基础设施亟需改善,包括交通、住宿和旅游设施等方面。

其次,旅游服务质量还有待提升,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服务意识。

此外,营销推广策略也需要进一步改进,以吸引更多游客。

6. 发展机遇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河北省的文旅市场将进一步受益。

另外,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也将为河北省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为文旅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7. 总结河北省文旅市场的发展现状呈现出积极的态势,景点数量增多、旅游收入增加以及文化活动丰富多样。

然而仍需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持续改进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和加强营销推广。

面对来自京津冀协同发展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机遇,河北省文旅市场有望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河北邢台文化调研报告

河北邢台文化调研报告

河北邢台文化调研报告河北邢台文化调研报告邢台是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华北平原的南部。

调研表明,邢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产,不仅有多处古建筑和文物,还有独特的民间艺术和传统节日。

以下是对邢台文化的详细调研报告。

首先,邢台有丰富的历史遗产。

在调研中发现,邢台市内有多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如大成殿、彭城城隍庙、中峰寺等。

这些古建筑不仅保存完好,还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造型。

这些建筑是邢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

其次,邢台还有丰富的民间艺术。

在调研中发现,邢台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包括鼓书、摇光、邢腔等。

这些艺术形式在当地非常流行,不仅作为娱乐活动,还承载着邢台人民的情感和精神。

特别是邢腔,因其独特的音调和表演形式,已经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传承。

另外,邢台还有多个传统节日,如蔚县花会、隆尧民俗节等。

这些节日丰富多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底蕴。

调研发现,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是当地居民欢庆的时刻,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蔚县花会作为邢台最有名的节日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展示了当地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和文化。

最后,邢台的饮食文化也非常丰富多样。

调研发现,邢台的传统菜肴以口感鲜美和独特风味为特点,如邢台手撕面、邢台烤羊肉等。

这些传统菜肴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口腹之欲,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品尝。

总结而言,邢台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多样的民间艺术和传统节日,以及独特的饮食文化。

这些文化元素为邢台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也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在未来,邢台应该进一步挖掘和保护自身的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欣赏和体验邢台的文化魅力。

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邢台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的通知

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邢台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的通知

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邢台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邢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3.08•【字号】邢政字〔2021〕4号•【施行日期】2021.03.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旅游综合规定正文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邢台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邢东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邢台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已经2021年2月28日市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邢台市人民政府2021年3月8日邢台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落实市委第八期“开门听建议”座谈会要求,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赶超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一、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政策,结合邢台实际,市县财政每年安排文化旅游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二、加大项目建设支持力度(一)加大土地供应。

适当增加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用地,支持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等开发旅游项目;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文化旅游产业。

(二)加强政策扶持。

总投资达到5亿元以上的新建、改建、提升文旅建设项目,在享受其他优惠政策基础上给予相应奖励。

所上交土地出让收益,应用于项目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三)给予金融支持。

文化旅游项目如需扩大经营规模,可享受相应贷款贴息扶持。

对当年新入规上的文化旅游企业,在享受相应奖补的基础上配套奖励10万元;如为文创类企业,再奖励10万元。

(四)落实招商奖励。

对各县(市、区)通过招商选资建设文旅项目的,按照投资形成固定资产额的1%予以奖励,单个项目总奖励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一、邢台市文旅融合的现状分析邢台市作为河北省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

古代的邢台是九州重要的中心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邢台市还是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现代化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等设施齐备。

邢台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条件。

在当下,邢台市的旅游业发展呈现出一些特点。

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接待游客数量逐年增加,旅游收入也在不断增加。

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越来越丰富多样,不仅有传统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还有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兴产品。

全域旅游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邢台市各地区的旅游资源整合和互补性发展日益明显。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增加,文旅融合成为了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但与此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文旅融合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文化设施和旅游设施相互配套性不足。

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还不够成熟,相关企业和机构合作不够紧密,文旅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不够精细。

文旅融合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部门和单位之间协作配合不足,政策措施还需要更加有力。

邢台市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如何推动邢台市文旅融合的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邢台市可以加强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

文旅产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邢台市可以加强相关企业和机构的合作,推动文旅产品的开发和营销。

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文旅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邢台市可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提升文旅融合的发展环境。

政府可以出台更加有力的鼓励政策,比如给予文旅企业更多的税收减免和资金支持,为文旅产品推广和营销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加强对文旅产业的监管和引导,规范行业秩序,保护文旅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纯正性。

邢台市可以加强文旅融合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邢台市的文旅资源和文化特色,增加市民和游客对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的认同和支持度。

邢台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邢台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邢台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邢台作为河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旅游资源。

目前,邢台的文化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邢台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邢台作为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邢台市区内有许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南峰山石窟、南宫长门、汉冢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此外,邢台还有许多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邢剧、邢州锣鼓等,为游客呈现了独特的地方风情。

其次,邢台的文化旅游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的发展,加大了对相关项目的投资力度。

邢台市多次举办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活动,如邢台国际山地旅游节、雄县蹴鞠文化游等。

同时,邢台还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创产品和民宿业,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体验和服务。

然而,邢台的文化旅游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景区的交通、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相对不完善,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受。

同时,旅游市场营销手段还较为单一和传统,亟需创新和改进,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对文化旅游的管理和保护也需加强,避免过度开发和商业化,保护好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纯正性。

综上所述,邢台的文化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邢台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
市场营销,同时注重管理和保护,以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邢台未来发展趋势

邢台未来发展趋势

邢台未来发展趋势邢台是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河北省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近年来,邢台市在经济、科技、文化和环境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未来发展趋势也十分明显。

首先,邢台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邢台地处华北经济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基础设施,这为邢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未来,邢台将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同时,邢台还将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邢台市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将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邢台市加大了科技创新的力度,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未来,邢台将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创新要素的集聚,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同时,邢台还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再次,邢台市在文化旅游方面也将迎来新发展。

邢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元城遗址、南大山石窟等,这些地方对于邢台的文化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邢台将进一步挖掘和保护这些文化资源,并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资力度,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和水平。

同时,邢台还将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增加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最后,邢台市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将加大力度。

随着近年来环保意识的觉醒,邢台市将加大对污染物排放的管理和控制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同时,邢台还将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综上所述,邢台市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未来的几年里,邢台将继续加大对经济、科技、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投入和力度,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邢台市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开发(1)

邢台市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开发(1)

邢台市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开发邢台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传统的民俗文化贯穿于整个邢台市,是邢台市独有的旅游资源。

以下是邢台市民俗文化旅游价值及开发的的探讨。

一、邢台市民俗文化旅游价值1.人文历史邢台市作为河北省的一个重要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遗产。

邢台是周秦时期的国都,有数百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邢台市内还有很多明清时期的古迹和历史文物,如清西陵、承德避暑山庄、神泉岭等,这使得邢台市成为历史文化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2.民俗文化邢台市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富有特色。

传统文化和艺术有着千百年来的历史和传承,例如邢台大鼓、踩高跷等。

当地民间工艺也极具特色,如邢台铁画、泥塑等。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这些传统工艺的博物馆和手工制品店,感受到邢台市悠久的民俗文化。

3.美食文化邢台市的美食,也是旅游的重要景观之一。

当地美食以“好吃、不贵、多样”著称。

邢台大饼、驴肉火烧等美食为当地的传统特色菜肴。

邢台市的农产品也非常丰富,如葡萄、杏子等,是游客品味当地特色美食和学习农业科技的好去处。

4.自然景观邢台市的自然景观也是旅游的重要资源。

邢台市的气候宜人,美丽的山水资源丰富,例如“皇嘉湖、云溪温泉、御水湾、神泉岭”等,是游客观光旅游的宝贵资源。

邢台市的自然风光是旅游活动的重要景观之一,也是“绿色旅游”的重要信息。

二、邢台市民俗文化旅游开发1.活化历史文化邢台市内的历史文物和古迹非常丰富,所以可以利用小资产阶级创意生产的理论和方法,将其活化。

行政管理人员可以与科技开发团队和艺术家一起合作,将邢台市的历史文化和新技术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吸引力和互动性的观光旅游体验。

2.开发民俗文化游览路线将邢台市的民俗文化游览路线开发出来,提供标准化的导览服务。

这包括文化游轮、民俗文化美食街头游览、民俗文化音乐会、民俗文化手工艺术欣赏、历史建筑参观等。

这些旅游路线将有助于游客对邢台市的文化深度体验和文化自我确认。

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邢台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在全域旅游的理念下,邢台市应如何发展文旅融合,提升自身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呢?该如何制定发展路径,促进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一、当前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文旅资源整合不够充分。

目前,邢台市的文旅资源还处于分散状态,各个景点和景区之间缺乏联动合作,导致文旅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游客体验感不佳。

文旅产品开发不够突出。

很多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和差异化,同质化严重,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文旅产业链条不够健全。

文旅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之间缺乏协同合作,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降低。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升邢台市的文旅融合发展水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整合文旅资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线邢台市应该全面梳理本地的文旅资源,整合城市内外的旅游景点和乡村风光资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线。

加强与周边城市及景区的合作,形成大旅游格局,将多个景点串联起来,为游客提供更为丰富、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2.创新文旅产品,提升旅游吸引力邢台市需要加大对文旅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力度,推出更多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开发主题明确、独具特色的旅游活动和体验项目,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旅游吸引力。

3.完善文旅产业链,促进产业协同发展邢台市应该优化文旅产业链条,促进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鼓励相关企业和机构之间加强合作,共同打造文旅产业生态圈,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4.提升文旅服务水平,增强游客体验感邢台市需要加大对文旅服务的投入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游客体验感。

可以通过加强文明旅游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为游客营造更为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邢襄文化开发创意产业:邢台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近3500年的建城史和600多年的都城史给邢台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名胜古迹,使邢台积聚了诸如历史、英贤、科技、道教、民俗、生态、现代企业等厚重的文化资源,可开发为文化产品的素材十分丰富,为各种门类的艺术品创作生产乃至形成产业规模奠定了基础。

以郭守敬为代表的科学文化,以宋璟、张宾、魏征为代表的政治文化,以清河张氏文化园为代表的祭祖文化,以抗大精神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临城崆山白云洞为代表的地质文化,以天河山爱情节为代表的旅游文化等,每一个品牌都形成了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条。

一、邢台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邢台市文化产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可以说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正处于初步发展和路径探索阶段。

近年来,邢台市委、市政府加快了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出台了《关于建设文化大市的实施意见》,明确以打造古今文化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推进科学文化、政治文化、祭祖文化、红色文化、商业文化、旅游文化多点开花,多点突破,大力保护、挖掘、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实施“四个一批”战略,即推进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发展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文化拳头产品,打造一批文化知名品牌,强力提升城市品位,尽快实现从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大市的突破。

通过举办郭守敬科技文化节、河北省“七夕”情侣节暨中国?邢台天河山“七夕”爱情文化节、内邱扁鹊文化节等活动,倾力打造郭守敬、扁鹊、邢瓷、七里河、中国爱情山、汉牡丹、前南峪等文化品牌,重点建设七里河休闲娱乐园、郭守敬文化创业园、清河张氏文化园、邢台英谈文化旅游、宁晋中国工笔画之乡、临城北方地质文化科普园、平乡梅花拳基地等。

成立“邢台市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中心”、“邢台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全市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

开展全市文化产业调研,进行文化产业专项辅导,建立全市文化产业项目库,展示资源,推介项目。

自2006年3月开始,组织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谋划文化产业项目70多个,辑印了《邢台市文化产业项目招商手册》。

先后组团参加了深圳、北京、廊坊文博会,重点推介了邢台市七里河新区休闲娱乐园、清河县华夏张氏文化园、邢台县英谈古寨保护与开发、邢台天河山、临西县万和宫等文化产业项目。

其中,清河县与香港好记星电子公司在深圳文博会上签订了1500万元的清河县张氏文化生态园香港园的投资建设意向书。

邢台县英谈艺术家创作基地与廊坊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廊坊文博会上签订了2500万元的邢台英谈艺术家创作基地投资建设意向书。

经过几年的发展,邢台文化产业主要形成了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化旅游业、歌舞娱乐业、休闲健身业、网络文化业等行业。

建设了临城县中国北方地质文化科普园、中国爱情山——邢台天河山、内邱县扁鹊中医文化旅游区、邢台县前南峪红色+绿色文化产业园、临西县万和宫等文化产业项目。

部分项目已形成一定规模和效益。

邢台天河山被国家工商局注册为“中国爱情山”,邢台市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七夕文化之乡”;市杂技团通过调整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先后出访法国、韩国、日本、新加坡、土耳其、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市文联主办的《散文百家》是全国五大散文刊物之一,曾连续两届被评为河北省“十佳”期刊,订数多年居全省纯文学期刊之首。

影视剧《紫金山五杰》、《郭守敬》、《董振堂》、《景廷宾》等已经完成了剧本创作,正在寻求合作伙伴。

截止2006年,全市文化系统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事业单位2000多家,实现产值6.5亿元,占全市0.9%;从事文化经营的从业人员近2万,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0.6%。

市广电局经营创收2680万元。

邢台网络公司经营创收1800万元。

邢台日报总收入2442万元。

市书店系统实现销售总额1.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50万元。

全市旅游总收入19.7亿元。

二、邢台市文化产业发展目标2008年——2015年,邢台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初步构建以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化旅游业、文化艺术业、体育健身业等为主导的邢台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培育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的文化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具有邢襄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

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提升,成为邢台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

建设2—3个大的文化产业园区,建成3—5个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做大做强文化企业,形成5家以上在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产业企业,努力打造10个以上具有邢襄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

——新闻出版,覆盖全市的新闻媒体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实现广播影视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建立品牌化、专业化出版体系。

——文化旅游,围绕“山水太行、古都邢台”这一主题,构建“一城两翼”(中心城区综合游、西部山区生态游、东部平原民俗文化游)的文化旅游产业布局。

——演艺娱乐,重点扶持文化品位高、有特色、大众化的歌舞娱乐项目;对市区的戏曲茶楼文化进行总结和提升,扩大其经营规模和辐射影响力;开发隆尧秧歌、广宗太平道乐、威县乱弹、平乡丝弦等民间演艺资源和项目;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兴建新型健康的娱乐场和大型娱乐中心;市县艺术院团要在精炼自己的传统剧目的同时,不断创新,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演出市场。

——重点建设邢台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和广播电视中心、临城邢瓷博物馆、清河张氏文化博物馆等,大力推进健身活动中心和健身活动站点的建设。

——市群艺馆基本完成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任务,深化内部机制,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公示制度,推动服务进一步延伸。

市河北梆子剧团、豫剧团、杂技团、电影公司和市县电影院等,逐步转企改制,面向市场,实行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较强的发展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邢台市文化产业发展举措以发展文化旅游业和影视业为突破,拓展文化市场,丰富文化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打造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的名优品牌。

1、开展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统计为进一步摸清全市文化单位和企业的数量、资产规模、从业人员以及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对经济贡献率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找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存在问题、制约因素,确定全市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和布局,为制定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经济政策和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等打好基础,自2008年8月始起,市委宣传部、市统计局等研究确定,按照省里的方案,借鉴外市经验,结合邢台实际,由市统计局牵头,市文化局等市直部门分工协作,市委宣传部总协调,开展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统计工作,待工作完成后,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我市文化产业统计工作体系,并自2009年起,将我市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纳入年度调查统计范畴。

目前,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市统计局正在向市政府申请资金支持,资金到位后,统计工作便可顺利开始。

2、完善全市文化产业目库,对重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自2008年9月开始,我们建立了项目建设月报制度,并将全市60个项目按在建、拟建分为两大类。

在建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七里河新区休闲娱乐园,该项目位于邢台市区南侧、邢台市投资70多亿元的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内。

邢台路桥建设总公司无偿提供场地,由投资方建设过山车、蹦极、攀岩等极限运动设施,以及儿童游乐设施等。

清河张氏文化园,该文化园清河县为迎接2009年4月第四届世界张氏恳亲大会,出资230万请上海同济大学进行设计,占地300亩,前期总投入已达1600多万元。

2008年6月24日,清河华夏张氏祖庭举行奠基仪式。

按照规划,张氏祖庭占地90亩,由挥公享堂、张姓纪功柱阵、广场、望楼等建筑组成。

邢台天河山,依托牛郎织女原生地,建成中国唯一的爱情山,建成中国爱情圣地、蜜月殿堂;打造中国“七夕”爱情节;建成国内外闻名的“绿色嘉年华,爱情大观园”。

临西万和宫二期工程,万和宫一期工程占地2万平方米, 已经完成并试营业。

景区以和谐文化为主题,设佛、道、儒、宗教、孝悌、幽默、民俗、民族八大文化区,树立了“中国首座和谐文化宫”的品牌。

二期工程唐诗宋词意境苑,以高度凝炼、个性化鲜明的典型环境,逼真再现唐诗宋词巅峰之作的典型意境。

邢瓷博物馆,该项目位于普利寺塔西侧,南通临城大道,预计投资1200多万元,规划占地面积8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预计到年底将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博物馆建设后将开展邢瓷仿制,游客尝试抽坯等项目,还可以开展历史文化教育,邢瓷文化交流等。

全部规划完成后,邢瓷博物馆和普利寺塔以及临城县相关的人文景观、文物景观、历史景观相互辉映,将形成临城县一道以古文化为主的美丽景观。

南宫普彤寺、群英湖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位于南宫市城区西郊,作为省内宝贵的湿地资源带和我省为数不多的省级湿地公园之一,投资达7.5亿元,并列为南宫市2008年“天字号”工程来实施,按照三个开发层次分步推进。

一是借助湖岸南侧毗邻中国第一塔寺--普彤塔寺的地理优势,开发建设普彤寺纪念广场和系列古迹修复工程。

二是精心打造湖区新景观,打造休闲度假场所三是建设旅游配套工程。

邢台市大开元寺文化园区,开元寺位于邢台市区邢州北路中段,建于唐代,是佛教五宗之一曹洞宗的祖庭,元朝时为全国佛教文化中心。

镇寺之宝——15吨重的大铁钟和16面经幢仍保存至今。

我市于2006年开始修复扩建开元寺,建成后将重现开元寺鼎盛时期的历史风貌。

截至目前,投资1000万元的四殿主体工程正在施工,2个企业和417户居民搬迁工作正紧张进行。

大开元寺文化园区总面积近400亩,投资超过2亿元,全部工程将于2009年6月前建成。

临城岐山湖综合开发项目,岐山湖距崆山白云洞2.5公里,库容量为1.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近万亩,水质为国标二级,风光秀丽、景观独特,是观光度假、休闲娱乐理想之地。

现有景点及项目:水上乐园、商周古城、鸯鸯茅舍、中围名塔园等。

拟扩建项目:环湖公路、度假别墅区、商周文化城恢复、水上游乐中心、乡村体现区、商业服务区等。

拟建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英谈古寨综合开发项目,被誉为“中国北方千年古堡”的英谈古寨位于邢台县西部太行深山区,现有保存完好的传统古建筑4500平方米。

村内的房屋依山就势,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典型的古太行建筑风格,于2007年6月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欲通过对英谈古寨的保护与开发,将其建成集旅游、购物、写生、艺术家创作为一体的景区、写生创作基地。

平乡梅花拳基地,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武术拳派之一,有近四百年历史,已传播到世界各地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的发源地后马庄的邹氏墓群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梅花拳弟子都会云集后马庄祭师拜祖、切磋技艺。

项目建设包括以下:梅花拳纪念馆、梅花拳文化碑林、梅花拳文化公园、梅花拳文武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