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北区经济运行情况
西宁市产业发展趋势

西宁市产业发展趋势西宁市产业发展趋势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科技进步的不断加速,各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作为青海省的省会,西宁市一直以来都承担着重要的经济和产业发展使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西宁市的产业发展趋势,从而为西宁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二、宏观经济环境1.国内经济形势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GDP增速为6.1%,超过了预期的目标,这表明国内经济增长仍然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同时,国家对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这将为西宁市的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环境。
2.西宁市产业结构西宁市作为青海省的省会,具有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业、新能源、生态环保等优势。
其中,农牧业和旅游业一直是西宁市的支柱产业,但同时也存在着发展不均衡、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三、西宁市产业发展趋势1.农业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增高,有机农业和高效农业将会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对于西宁市来说,发展以特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为主的农业,将能够进一步提升农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2.旅游业发展趋势西宁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同时也是青藏铁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这使得旅游业成为了西宁市的特色产业之一。
未来,西宁市可以通过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以此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3.新能源发展趋势西宁市位于青藏高原的中心地带,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新能源资源。
未来,随着能源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相关政策的出台,西宁市的新能源产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同时,西宁市可以引进更多的新能源技术和设备,提升新能源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4.生态环保发展趋势西宁市是青海省的生态屏障,也是“三江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域。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西宁市需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生态产业的培育和支持,推动生态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
西宁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西宁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西宁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加大各项工作力度,狠抓落实。
全市经济延续一季度的良好发展态势,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工业生产持续恢复性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财政收支较快增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加,城市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上半年,西宁地区完成生产总值279.06亿元,同比增长17.2%。
比去年同期提高了7.5个百分点。
主要是由于工业恢复性增长较快,带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29亿元,增长6.1%,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58.10亿元,增长23.1%,同比提高了14.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134.09亿元,增长25.6%,同比提高了18.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5.67亿元,增长11.2%,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
(一)农业经济发展平稳我市农村经济紧紧围绕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加快,全市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受蔬菜产量快速增长的拉动,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29亿元,增长6.1%。
1.蔬菜种植形势喜人。
今年开春气候干燥,少雨,5、6月份,这一情况得到缓解,对春季农作物播种没产生大的影响。
截止6月底,我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80.31万亩,同比增长0.79%,其中:粮食播种面积91.99万亩,下降2.89%。
油料播种面积59.32万亩,增长0.24%。
蔬菜播种面积23.11万亩,增长19.11%。
2.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
我市各级政府采取多项配套措施鼓励和扶持畜牧业生产,同时畜产品价格稳中有升,大大提高了农户的养殖积极性,使我市畜牧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
上半年,肉、奶、蛋等农副产品产量均比上年同期增长,肉产量26276吨,同比增长4.45%,其中猪肉产量14404吨,增长3.25%;牛肉产量6301吨,增长8.43%;羊肉产量4988吨,增长3.36%;禽肉产量583吨,增长2.28%,牛奶产量35445吨,增长9.13%,禽蛋产量2681吨,增长20.87%。
西宁市城北区“十一五”农业发展成就和发展思路

篮子 ” 给 、 季节 蔬 菜 扩 大 生 产 提 供 了 良好 的 供 反
发展 前 景 。2 0 0 6至 2 0 0 9年 , 区新 建 畜 棚 2 1 全 3
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皿
标准 栋 1 3 6X1 畜 棚等 基 础设 施 当年 利用 . 8 0m , 率 达 到 1 0 。2 0 0% 0 7至 2 0 0 9年 , 总投 资 14 O 8. 1 万元 , 扶持 建 设 养 殖 基 地 6个 。其 中 : 源 生 产 奶 基地 1 、 猪生产 基地 4个 , 个 生 常年 存栏 能繁母 猪 约 8 0头 ; 禽养 殖基 地 1 , 年存栏 量 4 5万 0 家 个 常 .
图 4 20 2 1 0 5— 00年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只 , 产蛋 4 7 。“ 年 8 t 十一 五” 间贩运 育 肥 出栏 牛 期
羊 1. 余 头 ( ) 实现 收 入达 3 5 19万 只 , 2 0万 元 。畜 牧业 基 地 建 设 已 形 成 人 畜 分 离 、 区 养 殖 的 格 小
元 。 ( 图 1、 3、 ) 见 2、 4。
农 林 牧 总 产值
2 0 O 5 o
2 0 0D 0
气 候属 中干 旱 高 原 大 陆性 气 候 。 主要 特 征 为气候 干凉 , 日较差 与 年较 差 均大 ; 降水 充 足 , 水
热 同期 , 蒸发强 烈 , 多夜 雨 ; 日照长 , 辐射强 。
栋 , “ 一 五 ” , 区 建成 日光 节 能温 室 5 0 至 十 末 全 00
余栋 , “ 较 十五 ” 末增 长 18 。其 中 : 7% 冬暖 式高标
20 — 00 0 5 2 1 ̄农民人均纯收入
2024年西宁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西宁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概述西宁作为青海省的省会城市,房地产市场在过去几年里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对西宁房地产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的主要特点和面临的挑战。
房地产市场概况西宁市的房地产市场在过去几年内持续发展。
根据市政府发布的数据,2019年西宁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XXX万平方米,同比增长XX%。
房地产开发商也有着良好的回报,在该市推出的各类楼盘中均取得可观的销售成绩。
市场特点1.城市规划调整:西宁市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城市规划调整,其中包括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为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人口增长:西宁市人口增长迅速,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该市。
这使得房地产市场有更多的需求,推动了房价和销售量的增长。
3.政府支持:西宁市政府一直积极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减税降费、土地供应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开发商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市场挑战然而,西宁房地产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下所示: 1. 供应过剩:尽管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总体上保持平衡,但在某些区域和楼盘中,供应过剩的现象仍然存在,导致竞争加剧和价格下跌。
2. 房价过高:随着房价的上涨,一些普通家庭难以承担购房压力。
这可能会导致市场需求的下降,进而影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3. 风险管理: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如资金链断裂、市场波动等。
开发商和政府需要加强对风险的预警和管控,保持市场的健康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尽管当前西宁房地产市场面临一些挑战,但市场的整体前景仍然乐观。
下面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些预测: 1. 产品多样化: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未来西宁房地产市场将趋向于多样化,包括高品质住宅、商业综合体和文化娱乐设施等。
2. 低碳环保: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房地产市场将更加注重低碳环保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当前西宁市消费市场形势及下半年走势

3 . 65 1 1 . 95
//
1 — 4 月
-2 4 .1 3 -2 4 .1 3
>< .
1 6月
—1 . 7 " 3 —1 7 7 - ' 1
20.00
—
3 0 . OO
1 ~ 2月
7 . 03 — 6. 57
1 — 3 月
— 9 . 61 — 8 . 6 5
石油及 制 品类零 售额 增 同期 回落 2 . 8个 百分 点。这 种 回 落 与 主力。上半年 ,
国际国内经济运行 的大环境 密切相 关。 长4 . 4 3 %, 明显好于 一季度 ( 一季度 下
一
、
上 半年消费市场运行情况
降4 . 3 %) 。( 见 图一) 。
限额 以上批 发业 零售 额 累计J 翦速 ( %) ( 图一 )
1 月 l 1 — 2 , 9 I 1 — 3 月 l l 一 1 月 l 1 — 5 , 9 I 卜 6 月 2 2 , 7 B l 2 5 . 7 8 I 1 9 . 3 3 l l 4 . 1 3 I 1 3 . 7 9 l ¨2 4
一
为
一
《 青 海 统计 》 2 O 1 3年第 8期
限额 以上 零 售 业 零售额 累 计增述
0U
( %) ( 图 )
2 5 : ◆ , —— \
2O
一
_
1 5 .
一
/
—\
=
=
— ~ ~ — ’
r
1 0 .
5 O
—
1 2 0 1 2 年
一 O . 4 g
— 0 9 3
—
2024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24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2024年上半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持续用好“1128”经济工作主抓手,进一步深化“六大举措”,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全市经济呈现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1-6月份,全市经济持续回升、稳中向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97亿元,增长7.5%,分别高于全国2.5个、全省0.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好于全国全省,顺利实现“双过半”任务。
(一)工业经济增势良好。
1-6月份,5581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088.3亿元,增长8.3%,增速继续保持全省第1位;增加值增长10.9%,分别高于全国3.8个、全省1.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
①主导产业增长强劲,五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2778亿元、增长7.3%。
②骨干企业支撑有力,477家过亿元企业实现产值1987.8亿元、增长7.5%,拉动工业产值增长5.4个百分点;其中38家过10亿元企业产值增长10.4%,拉动工业产值增长3.2个百分点。
③行业扩面增长加速,38个行业大类中,有32个行业保持增长,产值增长面88.9%。
(二)项目投资稳步推进。
①重点项目加快建设,1010个省市县实施类重点项目开工961个、完成投资753.3亿元,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95.1%、32.2%。
其中,222个省级重点项目开工212个、完成投资240亿元,开工率、投资完成率为95.5%和31%,分别居全省第6位和第2位;479个市重大项目开工449个、完成投资523.8亿元,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93.7%和33.1%。
②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投资增长16.3%,占比45.1%、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7.1%、高新技术投资增长157.5%。
西宁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在农业方面,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760.1万吨,比上年增加12.1%。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808元,比上年增加14.6%。
全市农田面积达到
272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113.3万亩,灌溉面积158.2万亩,均超过了
省定标准。
在文化教育方面,全市教育事业继续发展。
全市共有中小学校262所、幼儿园248所,学生总数为78.2万人。
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2%。
全市大中专院校有20所,学生总数为83.4万人。
全市图书馆、博物馆、
文化馆等文化设施日益完善。
在卫生保健方面,全市提供了健全的医疗服务体系。
全市有各类医疗
机构876家,床位总数为2.93万张。
全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全市卫生行业生产总值为1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总的来说,2024年,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经济增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农业、工业、交通、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等
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随着
不断的发展,西宁市将继续为全市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西宁城北区建设巷1号拆迁计划

西宁城北区建设巷1号拆迁计划一、背景介绍1.1 西宁城北区概况西宁城北区是西宁市的一个重要城区,位于市中心以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该区域人口众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是西宁市的重要发展区域。
1.2 建设巷1号的现状建设巷1号是西宁城北区的一个建筑物,其建造年代较久远,房屋结构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拆迁建设巷1号成为了一个紧迫的任务。
二、拆迁计划的制定2.1 安全评估在制定拆迁计划之前,相关部门对建设巷1号进行了全面的安全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该建筑物存在严重的结构问题,已经达到了无法修复的程度,拆迁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2.2 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拆迁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相关部门严格遵守了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
拆迁程序合法合规,确保了拆迁过程的公正和透明。
三、拆迁方案的实施3.1 拆迁方案的制定拆迁方案是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的。
相关部门对拆迁范围、拆迁时间、拆迁补偿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设计,确保了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拆迁过程的安排为了确保拆迁过程的顺利进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制定了拆迁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其次,组织了专业的施工队伍,负责拆除建设巷1号。
最后,制定了拆迁期限,确保拆迁工作的及时完成。
3.3 拆迁补偿的安排在拆迁过程中,相关部门对受影响的居民进行了合理的补偿安排。
根据法律法规和市场价格,确定了合理的补偿标准,确保了居民的合法权益。
四、拆迁计划的意义和影响4.1 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拆迁建设巷1号是为了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该建筑物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拆迁后能够消除这些隐患,为市民提供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
4.2 推动城市发展拆迁建设巷1号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拆迁后,可以利用这块土地进行新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推动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4.3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拆迁计划的实施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宁市城北区经济运行情况(2011年上半年)
09经济学(2)班
桑伊萍
0931105038
城北区经济运行分析
城北区位于西宁西北部总面积137.7平方公里,人口25.3万人,下辖大堡子镇、二十里铺镇和小桥、朝阳、马坊3个街道办事处,38个行政村,23个社区居委会,是西宁市最大的新型市辖区。
基础设施
城北区是西宁市的交通枢纽,青藏铁路、宁大公路横贯区内,宁大公路、宁湟公路、兰西高速公路,海湖路立交桥与市区和郊县相连,区内有20余条公交路线。
邮电通讯设施先进,移动通讯、数据交换、因特网络全区覆盖,交通通讯便捷。
近年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完成了海湖路北段二期、朝阳互通立交桥、西湟一级公路、海湖路桥等省市重点工程的拆迁工作:投入8000万元完成城市支干道路改扩建、实施了绿化、亮化工程,同时进一步加大村级道路硬化工程。
工业经济
城北区是西宁市最大的工业聚集区,区内有工业企业245家,特种钢材、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硅铁、手工藏毯、牛羊绒制品等蜚声海内外,已形成以冶金、机械为支柱,化工、建材、轻纺、制药、电力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产品已辐射到全国及海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形成了以北山家具石材灯饰市场、湟水河
市场、朝阳钢材市场及北山国际小商品批发市场为骨干的生产资料、建材、家具市场体系,成为青海省内最大的物流集散地。
农业生产
城北区是全市重要的农业区,湟水河、北川河从区内穿过,水利条件优越,土地肥沃。
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39095亩,经济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80%左右。
近年来,北区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城郊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努力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名、特、优产品生产发展。
以蔬菜、花卉、苗木、中藏药材为主的经济类作物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已形成了西宁市重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花卉种植基地和高效农业示范区。
商贸物流
城北区陶瓷、家具、建材、中藏药等10余处大型封闭式专业市场规模宏大,设施配套,现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物资集散地。
建成了北山寺家俱石材装饰材料市场、湟水河市场、北山国际小商品城、东凤汽车青海煜展中心和朝阳建材综合市场等特色专业市场。
钢材、陶瓷、木材、化肥等商品主要集中在北区,是全市最大的仓储集中区。
惠客家超市和三田小商品购物城等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集交易、运输、仓储以及配送、转运中心和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现代综合物流基地朝阳物流园区正在规划建设中。
科技文卫
城北区形成以基础教育为主,高等、职业、成人、学校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格局。
全区有各类学校50余所,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中小学21所。
近年来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明显增强。
有各类科研机构及综合服务机构5所,全区科学技术专业人员5000余人。
区内省、市、区三级医疗网络,星罗棋布,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十足和长远的发展。
总体经济分析
上半年全区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经核算,上半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2%。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总产值0.48亿元,同比下降14.4%;第二产业完成总产值51.81亿元,同比增长15.1%;第三产业完成总产值19.7亿元,同比增长12.8%。
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及指标
1、农牧业生产平稳运行。
上半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50.1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2.09%。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4792.3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下降14.41%。
其中实现农业增加值2610.2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加8.40%;畜牧业增加值1984.11万元,同比下降34.46%。
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98.00万元,同比下降17.81%。
2、工业生产增势良好。
截止6月底全区完成地区工业总产值161.33亿元,同比增长26.36 %;完成地区工业增加值48.52亿元,同比增
长16.02%,工业产销率99.17%。
其中规模以上完成工业总产值143.93亿元,同比增长20.72%,增加值达44.17亿元,同比增长11.65%,产销率为99.37%。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40亿元,同比增长105.97%;工业增加值4.35亿元,同比增长93.38%,产销率为97.59%。
3、投资保持平稳增速。
上半年,城北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3亿元,同比增长35.63%,完成年计划的50.64%。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120万元,同比下降61.4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230 万元,同比下降62.6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5971万元,同比增长75.26%。
4、消费市场增长态势良好。
上半年,我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8亿元,同比增长15.57%。
全区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1亿元,同比增长16.12%;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7亿元,同比增长17.24%。
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完成17.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0.96亿元,同比增长19.12%;限额以下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亿元,同比增长7.18%。
5、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较快。
截止6月底,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953万元,同比增长33.2%,增幅较上年同期增加9.4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4103万元,同比增长51.8%,增幅同比增加14.1个百分点。
6、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727.2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工资性收入4647元,同比增长
22.94%;转移性收入3227元,同比增长21.41%。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817.90元,同比增长16.44%。
其中: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774.59元,增长26.75%;家庭经营性收入为1247.54元,增长12.84%;转移性收入139.86元,同比下降101.78%;财产性收入655.90元,同比增长9.03%。
为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下半年全区在经济工作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继续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加特色农产品,营造品牌优势,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二是鼓励农民开展多种经营,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和家庭副业。
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
三是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工业对整体经济的贡献。
应从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为切入点,加强企业内部改革,拓宽工业品流通渠道,提高产品销售率,加快提高全区工业总量。
四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逐步扩大消费内需和消费层次结构的多元化。
加大市场投资力度,加快转型升级的速度,刺激市场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