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器发展史 (1)
我国汽车防盗发展历程

我国汽车防盗发展历程
我国汽车防盗发展历程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
在那个时候,
汽车盗窃案件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方开始研发和推广汽车防盗技术。
1990年代初期,传统的汽车防盗技术主要是车载天线式电子
防盗系统,这种系统只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然而,由于技术不成熟和盗窃者逐渐熟悉,这种系统的效果逐渐减弱。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更加高效且难以被破解的汽车防盗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感器技术迅速成熟,各类新型汽车防盗系统相继出现。
在2000年代初期,以密码技术为基础的汽车防盗系统开始得
到广泛应用。
这种系统通过将密码和电子钥匙相结合,实现了对汽车的远程控制和启动。
这种技术的普及,大大增强了汽车的防盗能力,使得盗窃者难以窃取汽车。
近年来,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汽车防盗技术也逐渐成为趋势。
智能汽车防盗技术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对汽车的远程监控和操作。
汽车主人可以通过手机App
随时了解汽车的状况并进行远程控制,如锁定车门、启动引擎等。
这种技术不仅提升了汽车的防盗能力,还为车主带来了更便利的使用体验。
当前,我国汽车防盗技术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
随着科技的进
步,各种先进的汽车防盗技术将逐渐应用于汽车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红外技术在防盗系统的应用及发展

红外技术在防盗系统的应用及发展引言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家居安全方面,不得不时刻留意那些不速之客。
现在很多小区都安装了智能报警系统,因而大大提高了小区的安全程度,有效保证了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由于红外线是不可见光,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保密性,因此在防盗、警戒等安保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红外的发现及发展红外线的发现和本质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赫谢耳(Herschel)在研究太阳七色光的热效应时发现了一种奇异的现象:在红光外侧,确实存在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热线”,后来称为“红外线”,也称“红外辐射”。
红外线存在于自然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事实上,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时时刻刻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
研究表明,红外线是从物质内部发射出来的,物质的运动是产生红外线的根源。
由此可见,红外辐射的物理本质是热辐射。
这种辐射的量主要由这个物体的温度和材料本身的性质决定。
特别是,热辐射的强度及光谱成分取决于辐射体的温度,也就是说,温度这个物理量对热辐射现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红外辐射特性红外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具有与可见光相似的特性,服从反射和折射定律,也有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同时,它又具有粒子性,即它可以光量子的形式发射和吸收。
此外,红外线还有一些与可见光不一样的独有特性:(1) 红外线对人的眼睛不敏感,所以必须用对红外线敏感的红外探测器才能接收到;(2) 红外线的光量子能量比可见光的小,例如10μm波长的红外光子的能量大约是可见光光子能量的1/20;(3) 红外线的热效应比可见光要强得多;(4) 红外线更易被物质所吸收,但对于薄雾来说,长波红外线更容易通过。
红外技术的发展19世纪:研究天文星体的红外辐射,应用红外光谱进行物质分析。
20世纪:红外技术首先受到军事部门的关注,因为它提供了在黑暗中观察、探测军事目标自身辐射及进行保密通讯的可能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制了一些实验性红外装置,如信号闪烁器、搜索装置等。
汽车防盗系统的技术及其发展

汽车防盗系统的技术及其发展一、概述汽车防盗装置由初期的机械控制,发展成为电子密码、遥控呼救、信息报警,早期的防盗装置主要用于控制门锁、门窗、起动器、制动器、切断供油等联锁机构,以及为防止盗贼拆卸零件而设计的专用套筒扳手。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防盗装置日趋严密和完善,主要是进行整车的防护,并不断推出新产品。
各国汽车制造厂商都在生产及研究各种各样的防盗装置。
如意大利跳码式发射的数码,能有效对付电子扫描仪,防止密码外泄。
澳大利亚生产的一种防盗遥控装置,能储存9百万个密码。
日本研制的汽车报警遥控装置,当汽车被盗时,车内的报警器会立即通知驾驶员随身携带的报警器,同时还闪动呼救信号。
我国汽车防盗措施也在迅速发展,许多机构正积极努力研制新型汽车防盗装置。
比如:已研制成功的一种无线遥控汽车防盗系统,采用国际先进的电子密码技术,具有2千万个不重复的编码程序,通过遥控起到防盗、防劫,同时还具有遥控熄火及BP机报警等功能。
随着交通公路网络的发展,又有一种防盗措施——CAS系统,它由报警发射、网络接收、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
监控中心对人网的车辆实行不停止的监测服务,当发生盗窃时,CAS系统能在15s内将移动目标的报警信息传给监控中心,中心在电子地图上准确地显示出案件发生地点、时间、移动方向以及有关车辆的牌照、颜色等信息传到“110”指挥中心。
二、汽车防盗器的类型及其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对付不断升级的盗车手段,汽车制造厂商研制出一代又一代各种方式、不同结构的防盗器。
不同时期的防盗器具有不同的结构及功能。
目前防盗器按其结构可分三大类:机械式、电子式、网络式。
(一)机械式防盗器这个系统是采用机械的方式来达到防盗的目的。
1.转向盘锁使用时,主要是转向盘与制动踏板连接一起,使转向盘不能做大角度转向及制动汽车,而另一款式转向盘锁,在转向盘上加一枝长铁棒,也是使转向盘不能正常使用。
2.安装变速手柄锁在换档杆附近安装转速锁,可使变速器不能换档。
锁具发展史——精选推荐

锁具发展史00000018世纪初由英国人D.波特发明凸轮转片锁。
其钥匙编号由三簧锁的20多种发展到80多种。
19世纪中叶,欧洲制造商在凸轮转片锁和三簧锁的基础上改制成滑动转片锁,其钥匙编号可达1600种。
1848年,美国人L.耶尔发明采用圆柱形销栓的弹子锁,该锁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锁。
现代弹子锁的结构又有新的发展,出现双向、三向、四向弹子结构,以及平面、双面、多面、双排双面、多排多面弹子结构和组合弹子结构,从而大大提高锁的保密性能,使锁的编号由原有的2500种通过"向"、"面"的变化达到百万种。
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磁控锁、声控锁、超声波锁、红外线锁、电磁波锁、电子卡片锁、八佰指纹锁、视网膜锁、遥控锁等。
这些锁具有机械结构所无法比拟的高保密性能。
现代锁还可在特定的系统中、按设定的逻辑关系实现系统的程序控制。
现代锁可按材质、用途、有无钥匙、安全性能和结构进行分类。
锁的历史《辞源》曰:"锁,古谓之键,今谓之锁。
"《辞海》解释为:"必须用钥匙方能开脱的封缄器"。
另外(,锁还有一层意思:"一种用铁环钩连而成的刑具",引申为拘系束缚。
比如宋代县令判人有罪会说:"来啊,锁上。
"用的就是一种木质枷锁,下为两块可以卡住的木板,上为一种铁环链。
)最早的锁,是主人为防他人开启而设的简单的机关,应用于门上最简单的锁就是门闩了。
我国古代有石锁,并无钥匙,是以绳索或铁链束缚。
商周时期,生产资料私有制进一步发展,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十分突出,与此同时,冶炼技术成熟并立即被应用于制锁行业,于是,出现了用钥匙才能开启的铜锁,铁锁,以钥匙的不同而匹配不同的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锁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现代机械锁具已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锁芯里加入了长短不一的弹子,要外形用相应齿形的钥匙来打开。
防盗器发展史

汽车防盗发展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对付不断升级的盗车的段,人们研制开发了不同方式结构的防盗器。
第一代是机械式防盗器:主要分为方向盘锁和排挡锁两大类。
它主要是靠锁定离合、制动、油门或转向盘、变速挡来达到防盗的目的,但只防盗不报警。
其优点是价格便宜,安装简便。
缺点是防盗不彻底,每次拆装比较麻烦,不用时还得找地方放置。
有时车主会给车辆装上数种机械式的防盗器,据业内人士介绍,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吓阻盗车贼,或增加盗贼被发现的可能性。
此类产品防盗性能极低,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单独使用.第二代是电子式防盗器:为了克服机械锁只防盗不报警的缺点,电子报警防盗器应运而生.它主要靠锁定点火或起动来达到防盗的目的,同时具有防盗和声音报警功能。
遥控式汽车防盗器的特点是可遥控防盗器的全部功能,可靠方便,可带有振动侦测门控保护及微波或红外探头等功能。
现在市场上还出现有双向功能的电子防盗器,这种防盗器在一定距离内不仅能由车主遥控车辆,车辆还能将自身状态传送给车主,例如哪一侧的车门被开启或车窗玻璃破坏等。
但是这类防盗器普遍存在误报警现象,而且也没有根本上解决车辆丢失问题.此类防盗器具有一定的防盗功能,超出有效距离和无人看管时,其防盗功能也将丧失贻尽.第三代是芯片式数码防盗器:它多数用于汽车原配防盗器,虽然解决了第二代防盗器的防解码功能,但还是摆脱不了距离的限制。
小偷手段的升级,所以很多装有原配防盗器的汽车被盗走,包括高挡轿车如宝马、奔驰也时有被盗走的报道。
第四代是网络防盗系统:1、 GPS系统全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其主要用于汽车的导航与定位而衍伸出来的辅助防盗功能,它的优点是可以实时了解集团车队内每台车辆所处位置,以便有效监督。
它主要是车辆被盗后通过服务中心来控制或定位来寻获车辆,是在警情发生后的“追盗”手段.GPS防盗的缺陷主要有:一是没有建立卫星定位地面监控中心的地区GPS无法工作;二是由于卫星数量有限,信息扫描覆盖存在一定“盲区”,从而使监控实际上经常处于间断“丢失”状态;三是价格一般都在数千元以上,而且每年还得支付几百至上千元的服务费,使车主增加额外负担,令普通百姓望而却步.因其是通过信息报警、网络覆盖不全和警情传达不直接,使其防盗性能大大降低,所以装了GPS汽车被盗屡屡发生。
汽车防盗系统的发展

裹1第三代防盗系统与第二代防盗系统的对比
制单元中,更换后
点火钥匙
防盗控制单元
发动机控制单元
第三代防盗系统
有W3标志;点火钥匙内储存固 定码和SKC(隐秘的钥匙代码)
PIN车辆密码(4位或7位); SKC(隐秘的钥匙代码):VIN 车辆识别码(底盘号,14位)
PIN车辆密码(4位或7位); SKC(隐秘的钥匙代码);VIN 车辆识别码(底盘号,14位)
止起动系统是保证车辆安全的必要 钥匙中的脉冲发生器便会产生特有的
系统。
脉冲信号,信号被辨认线圈感应后,产
随着车辆技术的不断升级,汽 生该钥匙的识别码并传输到防盗控制
车防盗系统的功能也在不断更新,
单元,若输入的识别码在防盗控制单
到目前为止,汽车防盗系统已经历 了4个发展阶段,即:固定码传输防
元中有登记,防盗控制单元便向发动 机控制单元解锁,此时扭动钥匙发动
匙同时与防盗控制单元匹
配。如果需要重新配钥匙或 者增配钥匙,也必须匹配全
部钥匙。如果用户遗失了一
图2第二代防盗系统的构成
把合法的钥匙,为了安全起
见,必须把其它所有合法钥匙重新进 行一次匹配,这样就可以使丢失的钥 匙变为非法钥匙,不能再用来起动发 动机。
第三代汽车防盗系统
第三代汽车防盗系统的主要元 件有点火开关上的读写线圈(天线)、 点火钥匙(送码器)、组合仪表(内部 包含防盗器控制单元)、发动机控制 单元、仪表板上的故障警报灯。
需要在线匹配调 整。转向柱的锁止 或解锁,必须得到 位于J393中的防
第二代防盗系统 有w标志;点火钥匙内储存固定 PIN车辆密码(4位或7位);
码和SKC(隐秘的钥匙代码)
第四代防盗详解(朱仲供图)

第四代WFS防盗系统概述第四代WFS防盗系统并不是一个常规、简单的控制单元,而是一种防盗功能系统。
它将所有与防盗相关的控制单元的数据都存储在中央数据库中。
中央数据库FAZIT(车辆查询和中央识别)是第四代WFS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数据库存储了控制单元所有与防盗相关的数据,这些控制单元将第四代WFS防盗系统特点通过在线查询,可以将数据准确、快捷且可靠地传递到车辆上。
不存在经由传真或连接其它部件查询WFS部件PIN密码的情况。
所有在WFS防盗系统监控下的部件均必须通过在线验证。
对具体车辆来说,包括追加订购的车钥匙在内的所有车钥匙,在出厂时都已预先进行了编码设置,这些钥匙只能用于这辆车。
奥迪轿车中D3、C6、Q7均采用了最新的WFS防盗系统,其故障诊断仪不但实现了远距离诊断功能,而且实现了与中央数据库的连接,故障诊断仪和数据库可自动进行直接通讯,实现对WFS防盗系统部件的匹配,因而系统安全性得到了更高程度的保障。
长沙英德:朱仲提供,严禁私自刻印,后果自负。
在Audi A6Avant'05车上,自动变速器与防盗器结合在一起了,这包括6挡09L自动变速器以及multitronic01J变速器。
自车型年2006起,A6Limousine和A8车上的自动变速器也具有防盗功能了。
这种变速器上装备了一个控制单元,它集成在变速器内(称为Mechatronik)。
由于安装位置相对安全,所以快速盗取该控制单元就是不可能的了。
由于是由变速器控制机构来提供动力的,所以这个防盗器可为车辆提供最佳的防盗功能。
这种防盗器仍然叫做“第四代防盗器”,因为它所采用的技术与A8'03上采用的技术是相同的。
自学习过程(适配过程)变速器控制单元的自学习过程与发动机控制单元的自学习过程相似。
另外,变速器还能获取一个新的身份识别号。
在钥匙被盗并随后更换了全部车锁时,所有与防盗器集成在一起的控制单元均会采用新的身份识别号。
控制单元未进行自学习过程时的状况如果只是变速器控制单元未完成自学习过程,那么发动机是可以起动的。
我国汽车防盗发展历程

我国汽车防盗发展历程我国汽车防盗发展历程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
在那个时候,我国市场上的汽车数量还很少,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汽车防盗的概念。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汽车防盗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最早期的汽车防盗设备是简单的机械锁,可以有效防止盗窃分子直接开启车门。
然而,这种防盗设备的效果并不理想,容易被熟练的盗窃分子破解。
为了提高汽车的防盗能力,我国开始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汽车防盗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汽车防盗设备种类繁多,包括智能钥匙、遥控门锁、定位追踪系统等等。
这些设备不仅能够防止盗窃,还能够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智能钥匙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汽车防盗设备之一。
它与传统的机械钥匙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方便性。
智能钥匙可以通过无线信号与车辆通信,只有配对的钥匙才能够启动车辆,有效防止了盗窃分子的入侵。
遥控门锁也是现代汽车防盗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通过无线信号控制车辆的门锁,使车辆在停放时更加安全。
一些高端车型还配备了指纹识别技术,只有车主的指纹才能够解锁,进一步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
定位追踪系统是近年来应用广泛的汽车防盗设备。
它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移动通信网络,可以实时追踪车辆的位置,并且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监控车辆的状态。
这样,即使车辆被盗窃,也可以及时追回,并帮助警方抓获盗窃分子。
总的来说,我国汽车防盗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和成熟阶段。
起步阶段,我国开始引进一些简单的防盗设备,并且逐渐认识到汽车防盗的重要性。
探索阶段,我国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
成熟阶段,我国市场上的汽车防盗设备种类繁多,防盗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汽车防盗设备将会不断更新和发展。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汽车防盗设备的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防盗发展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对付不断升级的盗车的段,人们研制开发了不同方式结构的防盗器。
第一代是机械式防盗器:
主要分为方向盘锁和排挡锁两大类。
它主要是靠锁定离合、制动、油门或转向盘、变速挡来达到防盗的目的,但只防盗不报警。
其优点是价格便宜,安装简便。
缺点是防盗不彻底,每次拆装比较麻烦,不用时还得找地方放置。
有时车主会给车辆装上数种机械式的防盗器,据业内人士介绍,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吓阻盗车贼,或增加盗贼被发现的可能性。
此类产品防盗性能极低,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单独使用。
第二代是电子式防盗器:
为了克服机械锁只防盗不报警的缺点,电子报警防盗器应运而生。
它主要靠锁定点火或起动来达到防盗的目的,同时具有防盗和声音报警功能。
遥控式汽车防盗器的特点是可遥控防盗器的全部功能,可靠方便,可带有振动侦测门控保护及微波或红外探头等功能。
现在市场上还出现有双向功能的电子防盗器,这种防盗器在一定距离内不仅能由车主遥控车辆,车辆还能将自身状态传送给车主,例如哪一侧的车门被开启或车窗玻璃破坏等。
但是这类防盗器普遍存在误报警现象,而且也没有根本上解决车辆丢失问题。
此类防盗器具有一定的防盗功能,超出有效距离和无人看管时,其防盗功能也将丧失贻尽。
第三代是芯片式数码防盗器:
它多数用于汽车原配防盗器,虽然解决了第二代防盗器的防解码功能,但还是摆脱不了距离的限制。
小偷手段的升级,所以很多装有原配防盗器的汽车被盗走,包括高挡轿车如宝
马、奔驰也时有被盗走的报道。
第四代是网络防盗系统:
1、 GPS系统全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其主要用于汽车的导航与定位而衍伸出来的辅助防盗功能,它的优点是可以实时了解集团车队内每台车辆所处位置,以便有效监督。
它主要是车辆被盗后通过服务中心来控制或定位来寻获车辆,是在警情发生后的“追盗”手段。
GPS防盗的缺陷主要有:一是没有建立卫星定位地面监控中心的地区GPS无法工作;二是由于卫星数量有限,信息扫描覆盖存在一定“盲区”,从而使监控实际上经常处于间断“丢失”状态;三是价格一般都在数千元以上,而且每年还得支付几百至上千元的服务费,使车主增加额外负担,令普通百姓望而却步。
因其是通过信息报警、网络覆盖不全和警情传达不直接,使其防盗性能大大降低,所以装了GPS汽车被盗屡屡发生。
2、GSM网络防盗系统(以广东深安集团GSM汽车防盗器为代表)是利用GSM全球移动网络对汽车进行24小时即时无限距离监控,并能在发生警情的几秒钟内拨通车主手机或电话进行语音报告,车主可立即通过来电进行监听、喊话、锁定车辆,系统将自动切断油路、电路,使车子无法启动,具有真正意义的“防”盗功能,防盗于未然,从根本上杜绝了盗车的可能;遭遇抢劫过后,则可凭电话锁定车辆,通过GSM网络定位寻回失车。
GSM的移动数码通信技术及全球移动通信的普及应用,使用任何的移动、固定电话通信对车辆进行管理和监护,也可无钥匙对车辆进行操作启动和驾驶,实现不限时间、地点的全球远程遥控与监控,使人、车相处“形影不离”。
人性化的产品及人性化的功能,以语音作为产品功能设置、操作、使用、通信的平台,实时、清晰、明了的语音传送遥控与报警信息,完全抛开人车分离时的担忧。
摒弃传统产品的被动报警、距离隔阂、远程无知与失控的弊端,将爱车随时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中,是最新汽车高科技配套产品。
GSM网络防盗系统有效的克服了GPS防盗系统的成本高、网络覆盖不全、防盗性能低、报警不直接等缺陷,而且无需支付服务费,已迅速成为新的主流防盗系统。
汽车防盗器是一种安装在车上,用来增加盗车难度,延长盗车时间的装置。
汽车防盗器的类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对付不断升级的盗车手段,人们一代一代地研制出
各种方式、不同结构的防盗器,目前防盗器按其结构可分三大类:机械式、电子式和网络式。
钩锁、方向盘锁和变速挡锁等基本属于机械式防盗器,它主要是靠锁定离合、制动、油门或方向盘、变速挡来达到防盗的目的,但只防盗不报警。
插片式、按键式和遥控式等都属于电子式防盗器,它主要是靠锁定点火或起动来达到防盗的目的,同时具有防盗和声音报警功能。
GPS卫星定位汽车防盗系统
属于网络式防盗器,它主要是靠锁定点火或起动来达到防盗的目的,而同时还可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或其他网络系统),将报警信息和报警车辆所在位置
无声地传送到报警中心。
遥控式汽车防盗器的特点
遥控式汽车防盗器是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是市场上推广普及
最为广泛的一种。
它的特点是遥控控制防盗器的全部功能,可靠方便,可带振动侦测、门控保护及微波或红外探头等功能。
随着市场对防盗器的要求不断提高,遥控式汽车防盗器还增加了许多方便使用的附加功能,如遥控中控门锁、遥控送
放冷暖风、遥控电动门窗及遥控开启行李舱等功能。
遥控式汽车防盗器的主要配置
一套完整的遥控式汽车防盗器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主机部分:它是防盗器的核心和控制中心。
(2)感应侦测部分:它可由感应器或探头组成,目前普遍使用的是振荡感
应器,微波及红外探头应用较少。
(3)门控部分:包括前盖开关、门开关及行李舱开关等。
(4)报警部分:喇叭。
(5)配线部分。
(6)其他部分:包括不干胶、螺钉及继电器等配件和使用说明书及安装配
线图等。
防盗器的密码
同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相同,遥控式汽车防盗器的遥控器发射机与防盗主机
系统之间除了要有相同的发射和接收频率之外,还要有密码才能相互识别。
防盗器的密码是一组由不同方式组合的数据,是防盗器的一把钥匙。
它一方
面记载着防盗器的身份资料(身份码),区别各个防盗器的不同;另一方面,它
又内含着防盗的功能指令资料(资料码或指令码),负责开启或关闭防盗器,控制完成防盗器的一切功能。
换句话说,有了这组密码,也就掌握了开启防盗器的钥匙。
遥控式汽车防盗器的几种主要类型
根据密码发射方式的不同,遥控式汽车防盗器主要分为定码防盗器和跳码防
盗器两种类型。
早期防盗器多采用定码方式,但由于其自身缺点,现已逐渐被技术上较为先进、防盗效果较好的跳码防盗器所取代。
下面就两种不同类型防盗器的原理、特点等分别加以介绍。
定码防盗器早期的遥控式汽车防盗器是主机与遥控器各有一组相同的密码,
遥控器发射密码,主机接收密码,从而完成防盗器的各种功能,这种密码发射方式称为第一代固定码发射方式(简称定码发射方式)。
定码发射方式在汽车防盗器中的应用并不普及,当防盗器用量不多,即处于一个初期防盗器应用市场里时,其防盗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有所保证。
但对于一个防盗器使用已成熟的市场而言,定码方式就显得既不可靠又不安全,原因有三:
(1)密码量少,容易出现重复码,即发生一个遥控器控制多部车辆的现象。
(2)遥控器丢失后,若单独更换遥控器极不安全,除非连同主机一道更换
,但费用过高。
(3)也是最大的危险即安全性差,密码易被复印或盗取,从而使车辆被盗。
跳码防盗器定码防盗器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密码量少、容易出现重复码且密码
极易被复制盗取等不安全问题,因此1996年出现了密码学习式跳码防盗器,
其特点如下:
(1)遥控器的密码除了身份码和指令码外,又多了一个跳码部分。
跳码即
密码依一定的编码函数,每发射一次,密码随即变化一次,密码不会被轻易复制或盗取,安全性极高。
(2)密码组合上亿组,根本杜绝了重复码。
(3)主机无密码,主机通过学习遥控器的密码,从而实现主机与遥控器之
间的相互识别。
若遥控器丢失,可安全且低成本地更换遥控器,无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