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rtPA)

1
血管再开通
通过血管再开通的情况来判断治疗的有效性,如血管造影或颅脑CT检查。
2
神经功能改善
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如NIHSS评分的下降程度。
3
生活质量
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如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恢复。
rtPA溶栓的并发症和风险提示
颅内出血
rtPA溶栓治疗可能增加颅内出血 的风险,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 和出血症状。
rtPA溶栓治疗的原理
rtPA溶栓治疗是通过将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注射入血管,促使血栓溶解,从而恢复脑血流, 减轻脑梗塞区的缺血和缺氧病变。
rtPA溶栓的适应症
1 时间窗为内
2 神经功能受损
rtPA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 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患 者,通常为发病3小时内。
患者需符合特定的神经功 能受损评分标准,如国际 卒中量表 (NIHSS)。
rtPA溶栓的治疗注意事项
严密监测
rtPA溶栓治疗期间需要严密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抗凝治疗
溶栓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抗凝 治疗以预防再梗死,但需注意 出血的风险。
康复与护理
溶栓后的康复与护理至关重要, 包括早期康复训练、合理饮食 和症状管理。
rtPA溶栓的疗效评估
过敏反应
个别患者对rtPA溶栓治疗可能出 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 难等。
神经功能பைடு நூலகம்化
部分患者在溶栓治疗后可能出现 神经功能恶化的情况,如脑水肿 或脑内血肿的扩大。
3 实施条件达标
rtPA溶栓治疗需要在特定 的医院设施和专业医生的 监护下进行。
rtPA溶栓的禁忌症
1 出血风险高
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重心 、肝 、肾功能不全 ,无严重糖尿病 ,血 压在1 8 0 / 1 0 0 m m H g 以内 ,所有患者 临床均有明确神 经功能障碍 ,且持续 1 4 , 时 以上 ,N I H S S 评分在4 ~ 2 2 分 ,所有患 者本人或家属均签署知情 同意书。 1 _ 2 治疗 方法 : 采 用静 脉溶 栓 ,所有 患者 均予 以尿 激 酶 1 0 0 万 U 溶 解 于 0 . 9 % 生理盐 水1 0 0 m l ,3 0分钟 内滴完 。2 4小 时后常 规予以阿司匹林0 l g q d 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 汀2 0 m g q n稳定斑块 , 疏血通等静脉滴注活血对症治
家庭心理 医生
2 0 1 5年 1月第 1 期
F a mi l Y p s y c h ol o gi caI d o c t o r
药物 ・ 临床
静脉溶栓治疗脑 梗死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陈 君
( 重 庆 市沙坪 坝 区陈家桥 医院 重庆
4 0 1 3 3 1 )
摘要 :目的:探 讨旱 前急性脑梗塞尿激酶静脉溶栓 治疗的疗效及 安全性。方法:对 4 8例起病在 6小时内、N I H S S 评分在 4 ~ 2 2 分的急性脑梗塞 患者 ,应用尿激酶
无 明显的出凝血障碍 , 近期无 手术 、 出血史 , 4 8 小时 内未接受 过肝素治疗 , 无严
①颅 内出血 : 本组治疗前采取了非常严格措施 , 溶栓前筛选很重要 , 严格控 制时 间窗6小时 , 查 出凝血时间等 , 血 压 <1 8 0 / 1 0 0 m mH g , 尿激酶用量在 1 0 0万U 。其 中一例大 面积 脑梗死 , N I H S S 评分2 2 分, 溶栓后并发脑出血 , 出血量在2 0 m l 左右 , 合并 房颤,考虑为心源性脑栓塞合并脑 出血 ,病情重 ,昏迷 ,家属放弃治疗 。本 组 患者有 1例并 发颅内小量出血 , 出血量5 m l左右 , 经保 守治疗好转 , 未影响疗 效 。②再栓塞: 溶栓后 再闭塞的机制也不十分清楚 , 可能 因素有溶栓 时,纤溶酶 不但降解纤维蛋 白和纤 维蛋 白原 ,而且通过激 活因子v 加速凝 血酶的形成 ,并 直接激活血小板 , 导致血浆和溶栓局部呈 高凝状态 , 尤其是在溶栓后短期内更为 明显; 血栓溶解 的同时 ,原有斑块仍然存在 , 是 血栓再次形 成的发源地 , 残 留血 栓具有高度致栓性 ,是血栓扩大和再形成 的根源 。本组病 例,2 4小时后常规予 以阿司匹林 、 他汀 , 对需长期卧床的患者予 以低分子肝素抗凝 , 最大限度的预 防 了再闭塞 , 疗效 确切, 4 8例未发生 1例 。③再灌注损伤:自由基代谢异常可能
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

治疗时间窗短,需要尽早诊断和治疗。
静脉溶栓治疗的注意事项
1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及 时发现异常。
2 出血风险评估
全面评估患者可能出血的风险,避免溶栓治 疗后出血。
3 禁用禁忌病史
仔细排除符合禁忌病史的患者,避免不良后 果的发生。
4 多学科团队合作
以多学科的方式进行治疗与护理,提高治疗 效果。
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 疗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静脉溶栓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帮助恢复供血,保护脑细胞。
急性脑梗死的适应症
早期治疗
尽早施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 者的预后。
无禁忌病史
患者需排除有禁忌病史,如严重高血压、出血 倾向等。
合适的梗死范围
只有符合一定范围内的梗死才能进行静脉溶栓 治疗。
有效的时间窗
静脉溶栓治疗需在确保安全性的情况下,尽可 能在有效时间窗内进行。
静脉溶栓的原理
血栓溶解
静脉溶栓药物通过促进纤溶系 统活化,直接溶解血栓。
血液循环恢复
溶解血栓后,血液循环将恢复 至脑组织,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脑损伤预防
早期溶栓可减轻脑梗死颅内高 压、水肿等的损害,预防并发 症。
栓 再形成。
康复训练
积极进行功能性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 复日常生活能力。
阿替普酶
常用静脉溶栓药物,通过激活纤 溶酶原溶酶系统,溶解血栓。
替咪替酶
与阿替普酶类似,具有更长的半 衰期,溶栓效果更持久。
瑞替普酶
稳定性更好,能够更快地恢复脑 血流,减少梗死体积。
静脉溶栓治疗的优势与劣势
1 优势
快速恢复脑血流,减少神经功能缺失。
急性脑梗死_6h以内_静脉溶栓治疗

摘 要: 目的 评价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凡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接受尿 激酶 50 万U~ 150 万U 溶于生理盐水 100~ 200m l 内, 30m in 内滴完。随后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醣酐 500m l 每日 1 次共 10d。溶栓后 24h 加用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 300m g 每日 1 次共 10d, 然后改为 100m g 每日 1 次共 80d。神经功 能缺损评价采用欧洲卒中量表 (ESS) , 并记录在下列时间点: 溶栓前, 溶栓后 2h、24h、3d、7d、14d、30d 和 90d。 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者共 409 例。尿激酶平均用量为 131 万U 。溶栓后 ESS 分值增加迅速, 溶栓后 24h 有 87. 53% 的患 者 ESS 分值增加≥10 分。 溶栓后 90d 有 46. 6% 的患者 ESS 分值达到≥95 分。 本组发生非症状性脑出血共 19 例 (4. 64% ) , 发生症状性脑出血 16 例 (3. 91% )。 死亡率为 12. 22% (50 409) , 其中 6. 35% (26 409) 死于大面积脑梗 死, 1. 90% (8 409) 死于脑实质内出血。结论 提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6h 以内) 是有效的, 如严格掌 握时间窗及适应证, 该疗法相对比较安全, 并为第二阶段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打下基础。
150 万 U 溶 于 100~ 200m l 生 理 盐 水 静 脉 滴 注,
30m in 内滴完。以后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 500m l 每日 1 次共 10d 作为基础治疗。 溶栓后 24h 口服水 溶 阿 司 匹 林 300m g 每 日 1 次 共 10d, 以 后 改 为 100m g 每日 1 次共 80d。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11 一般资料 .
人 组 患 者 系 20 0 6年 1 至 2 0 0月 0 9年患者 8 0例 , 中男 4 其 5例 、 3 女 5例 ; 年龄 4 8 , 7~ 4岁 平均 6 2岁 , 均符合全 国第 四届脑血管病学术 会议 修订的诊断标准 , 经 MR C 并 / T证实 未见脑 出血及 大面 积的 脑梗死。除 6例 嗜睡 和 2例浅 昏迷外 , 其余 患者 神 志清 , 肢
>10为基本痊愈 , 1 9 >2 为显效 , l 0为有 效 , 0分 为 ≥1 一2 ≤l
无 效 , 治 疗 前 评 分 为 恶 化 ,日常生 活能 力 评 定 是 采 用 B 指 < l 数 , 分 别 于 治 疗 前 、 疗 后 1 、8 h 1 4周 进 行 评 分 。 亦 治 2h 4 、 、
2 结 果
例, 上述患者排除 了溶栓禁忌证 。符合溶 栓诊断标 准且均得 到 家 人 或 患 者 本 人 签署 知 情 同 意 书 , 行 溶 栓 治 疗 。 进 1 2 治疗方法 . 采用 U 0 K 10万 ~1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 5 10~20m 中静脉点滴 , 0 0 l 一般 在 3 n内滴完 , 0mi 滴完后观察
总量不超过 20万单位 。治疗过程 中如出现严重头 痛 、 性 0 急 高血压 、 恶心 、 呕吐 , 应停止溶栓 , 即刻行头颅 C T复查 以防脑 出血 。溶栓治疗 2 4h不使用抗凝药 和阿司匹林 , 如出现脑出
血 。 立 即 复查 血小 板 和凝 血 功 能 , 新 鲜 血 浆 或 输 1U 的 血 输 小 板 。脑 血 管 再 闭 塞 的 指 标 是 根 据 N H 评 分 , 初 改 善 2 I 最
希望的方法之一 , 迅速恢 复梗 死 区脑 血流 量 , 脑血 管获 可 使 得早期再灌 注 , 使局部脑缺血造成的神经 功能缺损症状 和体
CT指导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

【 关键词 】 C T扫描 ; 急性脑梗死 ; 静脉溶栓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 733 4.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0 (02 0- 3- 04 512 1)5 88 3 0 0 0
, U
I ta e o s t r mb ltc t e a y i a e  ̄ wih a u ec r b a n a ci n u d r CT u d n e C N 一 nrvn u o h oy i h r p n p O n t c t e e r l f r t n e i o g i a c . HE Xi
mo y a e n d i r v h u ly o l ai n . d n mi ,a mp o e te q a t fl e o p t t i f f es
【 e od 】 C a; ct cr r fco ;n aeosh m o t e p K yw rs TSn au e b ln r i ir nu r blit r y C e e ai a tn tv t o ye h a
・
8 8・ 3
四川 医学 2 1 年 5 o2 月第 3 卷 ( 5 ) S ha e cl or l 02 V1 3 N . 3 第 期 i unM d a Jun , 1 ,o 3 , o 5 c i a2 .
论 著
C T指 导下 急 性脑 梗 死患 者 的静脉 溶 栓治 疗
陈锡 阳 , 吴有林 , 陈镜 宇
组 惠者治疗后神 经功能缺损评分 明显低 于对照组( 0 0 ) P< . 。研 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明显 高于对照组 , 5 数据经统计 学 比较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O 0 o结论 P< . 5 C T指导 下行尿激酶静脉 溶栓 治疗急性 脑梗死 具有较好 疗效, 可有 效改善 患
最新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一、动、静脉溶栓总适应症1、急性脑梗死;2、发病4.5h内(选择全身静脉内溶栓),发病在4.5h-6h以内者(如怀疑为进展性卒中可延至12h,基底动脉血栓可延至48h)选择动脉内局部介入溶栓;3、年龄18-80岁;4、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在一个小时以上,且比较严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7~22分);如有明显瘫痪等神经定位体征者肌力低于IV级。
5、无明显意识障碍,神志不应差于嗜睡。
但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有意识障碍者,也可采用溶栓治疗。
6、脑CT无脑出血,未见明显的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病灶。
或血管造影证实颅内血栓及部位。
7、家属同意。
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动、静脉溶栓总禁忌症:1、年龄>80岁;2、血压>200/120mmHg;经治疗后,血压能降低到160/90mmHg左右者除外。
2、活动性内出血、颅内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近期发生脑出血者;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近两周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3、神经系统症状核体征轻微(如肌力≤Ⅳ级)或病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者(如TIA);4、口服抗凝药或出血素质者(INR>1.5,血小板计数<100,000/mm3 );5、严重心、肝、肾等实质脏器疾病。
三、动、静脉溶栓总体流程有局灶定位体征患者生化检查(血糖、出凝血全套、血常规、急诊九项、肌钙蛋白)头部CT低密度影或正常高密度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4.5h以内 4.5h以内6h以内静脉溶栓常规治疗动脉溶栓(无禁忌症)(有禁忌症)(无禁忌症)动脉介入溶栓流程术前处理签署同意书、商讨溶栓药(尿激酶、爱通立)、通知介入室相关人员到位术前准备术前备药术前用药(备腹股沟区皮肤(尼莫通NS250ml+胞二磷胆碱0.5套尿套或停留尿管介入室已备有尿激酶NS20ml+地塞米松5mg 碘试、左下肢留置如rtPA则需取药)针、静脉推注泵)立即通知介入室、尽快送介入室术后处理24小时内绝对卧床24h,24h后复查CT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测颅规、NIHSS评分q1hX624小时后观察足背动脉q1hX6阿司匹林300mg/d,共10天观察穿刺口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后改为维持量50~150mg/d。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障碍 ;4 瘫痪肢体肌力在 Ⅲ级 以下 ;5 无溶栓 治疗 禁忌症 ;6 () () () 患者或家属签署溶栓治疗 知情 同意书。6 l例患者均于溶栓前、 后
ll , 检 查 , 脉 溶栓 治疗 后 , 例 完 全再 通 ,例 部 分再 2 I 珩 ℃D 经静 有4 7 通 ,例 无 再 通 。 栓 治 疗 中 、 无 致 命 性再 灌 注 脑 损 伤或 脑 出血 5 溶 后
血。 本组 病 例发 现 消化 道 出血 1 , 例 由于 发现 及 时 , 速 应用 止 血 、 迅 止酸 药 物 , 出血很 快 被控 制 。
适应症和禁忌症。
工作单位:7 30 内乡 河南省 内乡县人民医院 445 收稿 日期:0 i 0' 2 2 1一 4 2
2 . 严密观察意识、 L 12 3 瞳孑 及肢体活动
2 . 溶 栓 药 物 用 药 时 间 因 尿 激 酶半 衰期 为 1— 6 it 如 果 .2 2 0 1r n , a q
输入过慢会降低疗效。根据医嘱将尿激酶 10 溶于生理盐水 5万u
lO l , 要 求3 mn Om 中 按 0 i内滴完 。
2 溶栓 后 的护 理 . 3
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出血性转化是早期溶栓
治疗 的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 , 出血转 型率为 1%~ 0 。 0 3 % 警惕再灌
如 血 常规 、出凝 血 时 间 、
维蛋白和纤维蛋 白酶原 , 全身处于高度纤溶状 态, 使 各器官系统
限制探视 , 减少对患者的不 良刺激。 备齐各种抢救器材和药 品。
21 溶 栓前 正 确 采集 并 检测 血 标 本 .2 .
均有 出血倾 向, 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 , 必须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溶栓并发症
梗死灶继发性出血或身体其他部位出血 致命性再灌注损伤和脑水肿; 溶栓后再闭塞。
以上摘自第6版 贾建平主编《神经病学》
内有消化道、泌尿系等内脏器官活动性出血史;最近 14天内有外科手术史;最近7天内有腰穿或动脉穿刺史;
二、禁忌症(2)
有明显出血倾向;血小板计数<100×109/L;48小 时内接受肝素治疗并且APTT高于正常值上限;近期接 受抗凝治疗(如华法林)并且INR>1.5;
血糖<2.7mmol/L,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 100mmHg或需要积极的降压来达到要求范围;
CT显示低密度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脑中动脉区脑 梗死患者)。
三、常见溶栓药物
尿激酶(UK):常用100万~ 150万IU加入0.9%生 理盐水100~ 200ml,持续静点30分钟;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一次用量 0.9mg/kg,最大剂量<90mg,先予10%的剂量静 脉推注,其余剂量在约60分钟内持续静脉滴注。
心衰; 败血症性血栓性脉管炎,糖尿病性出血性视网膜炎及严重肝肾功
能不全; 孕妇; 应用抗凝剂; 溶栓治疗前收缩压>24.0kPa(180mmHg),或舒张压>14.7
kPa(110mmHg)
以上摘自邢成名主编《缺血性脑血管病》
静脉溶栓(另一版本)
目前对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尚无一致结论,以下几点 供临有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肿瘤及可疑蛛网 膜下腔出血;
近6周行外科手术、器官活检或有严重创伤; 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病史,行溶栓治疗者; 已有颅内高压症状者; 有严重心、肺、肾功能损害,恶性肿瘤。
三、相对禁忌症
年龄>75岁; 近6月脑梗死,胃肠或泌尿生殖系出血; 近3月急性心肌梗死,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心包炎及严重
一般肢体瘫痪的肌力(指最小肌力)要求0~3级;若 为4级、5级,需DSA、MRA等检查证实相应的脑动脉 闭塞或严重狭窄。
一、适应症(2)
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小于6小时或最近4小时内卒中症 状恶化。
患者或家属签署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交待溶栓治疗的 收益和面临的风险。
二、绝对禁忌症(1)
单纯感觉障碍或共济失调;由腔隙性脑梗死所致轻微神 经系统功能缺损;
一、适应症
年龄18~ 80岁; 临床明确诊断缺血性卒中,并且造成明确的神经功能障
碍(NIHSS>4分); 症状开始出现至静脉干预时间<3小时; 卒中症状持续至少30分钟,且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患者或其家属对静脉溶栓的收益/风险知情同意。
二、禁忌症(1)
CT证实颅内出血; 神经功能障碍非常轻微或迅速改善; 发病超过3小时或无法确定; 伴有明确癫痫发作; 既往有颅内出血、动静脉畸形或颅内动脉瘤病史; 最近3个月内有颅内手术、头外伤或卒中史;最近21天
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
神经内科
一、 适应症(1)
急性或急性进行性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供 血区的神经功能缺失。
年龄75岁以下。椎-基底动脉系统或颈内动脉系统梗死 出现昏迷者,可不考虑年龄问题或将年龄上限放宽。
溶栓治疗前急症颅脑CT排除颅内出血,未发现新的梗 死灶和无脑水肿出现;与神经功能缺损无关的陈旧性脑 梗死不受影响。
临床表现很快出现明显改善; 凝血酶原时间超过15秒; 血小板计数小于100 000/mm3; 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26.7kPa(200mmHg),
或舒张压>16 kPa(120mmHg); 有活动性出血;出血素质及出血性疾病;近半年内有活
动性消化溃疡或胃肠、泌尿系出血; 有脑出血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