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一)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上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范文

九年级历史上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2)认识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识记,提高学生对大河流域地理位置的认识;通过图片展示,培养学生对古文明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史料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大河流域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尊重和欣赏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四大文明古国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大河流域地理位置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3. 课堂讲解:(1)讲解尼罗河文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2)讲解两河流域文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3)讲解印度河文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4)讲解黄河流域文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4. 史料分析:让学生分析史料,深入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加深对大河流域地理位置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九年级历史上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范文

九年级历史上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范文

九年级历史上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认识到大河流域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大河流域古文明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3. 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大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原因。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大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文明成果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大河流域文明的理解和看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河流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对大河流域文明的兴趣。

2. 讲解大河流域文明的起源:介绍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大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分析其发展原因。

3. 分析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对比各大河流域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大河流域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4. 讲解大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分别讲述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大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展示其文明成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

五、课后作业2. 对比各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谈谈你对大河流域文明的看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大河流域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特点,掌握其发展历程,认识其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教案示例之二教案示例之二

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教案示例之二教案示例之二

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教案示例之二教案示例之二第2课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教材分析本节和下节课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亚非奴隶制古国的情况。

课文前面的提示部分,首先引进了亚非文明古国的概念。

在亚非文明古国中,因为中国古代奴隶制国家在中国古代史课程中已有更为详细的介绍,因此在世界史的教材中未有涉及。

西亚的奴隶制古国,除著名的古巴比伦王国外,还有不少奴隶制国家,下节课将会对此作较为细致的说明。

课文的正文部分,集中介绍了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的兴起、金字塔的修建及埃及军事帝国的兴衰。

古代埃及文明的兴起,与尼罗河流域的灌溉农业息息相关。

尼罗河水的每年定期泛滥,为古代埃及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开沟筑坝等活动,则使灌溉农业成了实现。

其实,不仅古代埃及是如此,其他亚非奴隶制古国,也都是依靠一条或两条大河的灌溉农业而发展起来的,这正是亚非文明古国的一个共有的特性。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埃及奴隶制小国和统一的埃及奴隶制国家出现的时间;埃及的金字塔;埃及军事帝国的建立时间和创立者。

2.思想教育: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①亚非文明古国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奴隶制国家。

②亚非四大文明古国都是依靠一条或两条大河的灌溉农业而发展起来的。

③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3.能力培养:通过讲述金字塔的修建,培养学生以阶级的观点来认识古代社会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金字塔。

难点:埃及军事帝国。

教学方法讲述、辨认地图、展示图画(或放录像片)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界上最古老的奴隶制国家,出现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大河流域,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亚非文明古国。

今天,我们就开始介绍亚非文明古国的情况。

一、亚非文明古国(板书)(挂《亚非文明古国》示意图,逐个介绍每个文明古国的名称和辨认其地理位置,最后得出亚非文明古国的概念,即: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和东亚黄河流域的中国)二、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板书)1.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与古代埃及的农业(板书)(挂《古代埃及》地图,并依此进行讲述)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一个狭长地带,尼罗河由南向北贯流全境。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历史教案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历史教案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历史教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历史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要点:古代埃及是世界上为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

金字塔皇陵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现今奴隶制国家。

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

汉漠拉比法典。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

印度的种姓制度。

2.能力要求:(1)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埃及奴隶制军事拜占庭的兴起,从国家的强盛和国王对人民的残酷奴役两方面,以使学生认识公元前15世纪埃及帝国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意外事件历史事件的能力。

(2)在教师帮助下,分析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分析印度种姓管理制度和佛教教义,培养学生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1)通过对上古时代自学埃及国家的学习,是学生全面认识到金字塔既使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奇迹。

(2)通过新月地带的古国的学习,或使学生认识到两河流域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汉漠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反映了赫梯奴隶制专政的实质。

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金字塔汉漠拉比法典国家希伯来国家重在印度种姓制度难点:的奴隶制军事帝国埃及兴衰汉漠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教学设计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

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覆亡,生物步入文明时代。

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长廊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破土动工知道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神话故事现在还存在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学习第二课。

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

翻开四个古代文明的历史,只有我国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一、金字塔的国度巴勒斯坦位于非洲东北部。

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

九年级历史上册1.2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教案中图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1.2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教案中图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1.2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教案中图版第2课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

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本课的难点是:一是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二是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二、导入新课:1.利用课文导言中狮身人面像的故事,让学生初步领略亚非地区大河流域灿烂而神奇的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1.“金字塔的国度”组织系列讨论::问题一: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问题二: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作最后总结。

问题一: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

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尼罗河与埃及文明两者的关系。

在非洲广阔的土地上,尼罗河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

古埃及人的活动范围,南起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尼罗河三角洲。

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

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马克思说:“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因此,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河水犹如母亲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儿女。

问题二:金字塔的建筑,从古到今都给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

传统的说法,特别是史书(希罗多德的著作)的记载,都认为是依靠奴隶的集体劳动建成的。

但是在当时生产力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埃及人是如何用原始的工具将一人来高、两吨半重的巨石从山上凿出?又是如何将巨石从几英里甚至几十英里外运来,再吊上甚至高达一百多米的塔顶?对于这些问题,无人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教学设计

《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教学设计

第2课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埃及和金字塔2、了解古巴比伦和《汉谟拉比法典》3、了解古印度和种姓制度4、了解三大文明古国产生的地理背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古埃及和金字塔;古巴比伦和《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种姓制度难点:理解三大文明古国产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三、教学过程与内容(一)导入新课与板书课题1、导入:提问学生,四大文明古国是哪些。

2、PPT展示本堂课题“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

(二)出示目标1、了解古埃及和金字塔2、了解古巴比伦和《汉谟拉比法典》3、了解古印度和种姓制度4、了解本课三大文明古国产生的地理背景(三)自学指导与学生自学1、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2、法老为什么要修建金字塔?金字塔的地位?3、怎样评价《汉谟拉比法典》?4、什么是“种姓制度”?5、三大文明古国产生的地理背景有什么共同点?【检测】公元前3500年左右,这里出现了一些早期国家,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初步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金字塔其实是法老的坟墓。

金字塔高大雄伟,威严厚重,象征着法老的显赫权势。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两河流域,两河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条河流最终流入波斯湾,两河流域在今天的伊拉克地区。

在两河流域的古国中,先后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亚述人、阿摩利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约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

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政征服了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并且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四)学生自教与教师补充1、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因为非洲的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在两岸留下肥沃的淤泥。

古埃及人很早就利用这种便利条件,发展原始农业。

公元前3500年左右,这里出现了一些早期国家,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初步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2、法老为什么要修建金字塔?金字塔的地位?金字塔其实是法老的坟墓。

因为古埃及人认为灵魂不灭,法老更相信人死后还会复活,所以在位时就开始为自己修建巨大的坟墓。

(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九年级历史教案人教课标版历史学科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教案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认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重要资料。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难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图片,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他们是古代埃及早期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成就,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他们分别是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诞生于亚非大河流域的人类早期文明。

讲授新课:[板书]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7页到第8页有关埃及的内容,了解埃及文明的特点。

[学生看书]……[教师引导]从课本中能获得哪些有效信息?[学生回答]埃及文明的出现与尼罗河有关,尼罗河蜿蜒北流,每年定期泛滥。

水退后留下了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

约公元前____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

约公元前____年,初步统一的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埃及是金字塔的国度,埃及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教师组织](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有关尼罗河风光、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的资料片,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地获取课本外的知识信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引导]在看完有关尼罗河风光等内容后,我们来看一组投影。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上册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上册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教学设计

***第一中学《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教学设计姓名:***学科:历史20**年*月*日第2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知道并记忆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所在大洲和文明标志。

2、能力培养(1)看地图了解四大上古文明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培养空间观察,因果联系、共性归纳等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以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等为例,透视其内含的阶级关系,从而锻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绘制四大文明古国知识点比较表格,培养学生归纳分析比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大江大河滋养孕育出四大上古文明,受惠并传承上古文明的今人应该善待大自然,合理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是广大劳动人民辛苦和智慧的结晶,理解人民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3)从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等事例了解古代社会的阶级关系,领悟政治、法律、宗教、军事等手段所体现出的国家职能。

二、教学要点1、重点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所在大洲和文明标志的比较表格2、难点为什么说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等折射出上古时代的阶级关系。

三、教学方法PPT演示法列表比较法小组讨论法图例教学法四、教材分析本课位于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是世界上古史的开篇之课。

世界上古史分为第二课的大河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和第三课的海洋文明(古希腊、古罗马)。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与文明标志,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也是中考的重点,容易在中考选择题或简答题中出现,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记忆知识多,理解难度小,一课时完成。

五、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绘制表格和识读地图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完全可以自己完成主要知识点的归纳。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幻灯片上播放中国的大河文明图,由中国引出其他三个文明古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古代埃及国家出现和统一时间。

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

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劳动人民以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古代一大奇迹。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师的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起,从国家的兴盛和国王对人民的残酷奴役两方面思考,使学生认识帝国的实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指导学生初步学习用图示法归纳、概括和综合教材主要内容的能力。

重难点1.重点:金字塔。

埃及的强盛。

2.难点: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

另外学生刚接触学习世界史,对地理方位、人名、地名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具1.投影仪2.投影片(自制):(1)古代埃及人赞美尼罗河的诗句;(2)埃及奴隶社会阶级关系图示;(3)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按课本图放大);(4)埃及战车(按课本图放大);(5)本课知识综合图示;(6)课堂检测题。

3.挂图:(1)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挂图;(2)古代埃及挂图。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举世闻名的埃及大金字塔,你知道它的来历吗?令人神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你知道它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有史以来,从尼罗河畔第一个古王国的建立,一直到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这五千年间,发生过多少惊心动魄的事件,出现过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流传过多少新奇有趣的故事,至今还留下多少著名的历史遗迹、文化古物和艺术珍品!这一切都是你们渴望知道,也是应该知道的。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在哪里产生的呢?请打开课本第5 页,今天我们学习第2 课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

2.讲授新课第2 课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板书)(提问)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是哪四个文明古国?(学生回答。

挂《大河流域亚非古国》图,指出文明古国所在州、大河流域地理方位)。

丰富的历史古迹、众多的地下文物和大量的文字记载清楚地告诉我们,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西亚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以及东亚黄河长江之滨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四个摇蓝。

五、六千年来,她们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就产生于亚非地区。

约从公元前3500 年开始,尼罗河两岸出现了奴隶制小国。

一、古代埃及——金字塔的国度(板书)(挂“古代埃及地图》,简介地理方位。

)非洲东北部,全长5646 公里的尼罗河由南向北从这里流入地中海。

每年的七月初,上游地区暴雨和山洪迸发,河水奔腾咆哮倾泻而下,吞浸谷地,形成一片泽国。

十月底,雨季过去,下降的河水才流入河床。

泛滥期间积下厚厚的一层游泥,成为谷物生长的极好肥料。

这条著名的大河不仅给下游带来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更给这里带来了生命和繁荣,埃及人逐渐在这里定居下来,依靠集体的力量用粗糙的工具清除荆棘草莽,开渠筑坝,引河水灌溉土地,种值庄稼,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摇蓝之一。

(放投影1《赞美尼罗河诗句》。

)“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 。

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这是古代埃及人民赞颂尼罗河的著名诗篇,说明古代埃及与尼罗河息息相关。

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

随着经济的发展,古埃及从原始社会缓慢地进入奴隶社会。

公元前3500 年左右,古埃及陆续出现了10 多个奴隶制小国。

这些奴隶制小国之间进行了几百年的战争和兼并,形成了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奴隶制国家。

(指明挂图上的方位。

)1.非洲尼罗河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公元前3500 年)(板书)上下埃及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大约在公元前3000 年,上埃及逐渐强盛起来,国王美尼斯亲自带领大军攻打下埃及。

两军在尼罗河三角洲展开决战。

美尼斯头戴装饰着一只神鹰的白冠,亲自在阵前督战,激战之后,下埃及军队被击溃,美尼斯在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他自称“天下四方之王”。

传说他在决战胜利的地方建立白城,这就是古代埃及的首都孟斐斯,(指示挂图方位)它位于今天开罗以南不远的地方。

2.建立初步统一的国家(公元前3000 年)首都孟斐斯。

(板书)(提问)奴隶社会有哪两大对立阶级?(学生回答)。

(放投影2《埃及奴隶社会阶级关系图示》,指出古埃及奴隶社会犹如金字塔,塔尖是国王,塔身是奴隶主,他们是统治阶级;压在塔底下的是奴隶和农民,是被统治阶级。

)埃及统一后,建立起一套专制统治机构。

全国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也是最大的奴隶主,国王掌握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司法大权,自称是神的化身,太阳的儿子,他的话就是法律。

他把全国的土地看作是自己的财产,把人民看作是自己的奴仆。

国王神圣不可侵犯。

后来,人们不能再称国王的名字,而要尊称为“法老” (意思是“宫殿”,相当于古代中国称皇帝为“陛下” ),大臣们朝见国王时,都要先说一番颂词,匍匐前进,上胸贴地,吻国王脚旁的土地,还不能随便抬头。

(放投影片3《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提问)这投影片上画的是什么?作什么用的?(指导学生看课本第5 页小字及有关插图,然后再提问)金字塔(胡夫为例)的形状?高度?边长?用多少块巨石,使用多少劳动力?花费多少时间?3.金字塔——埃及国王的巨型陵墓(胡夫金字塔最大)(板书)在埃及,最早的墓葬是在地上挖一个坑,再堆成一个沙堆。

以后墓穴越挖越深,成为地下室,在地面沙堆周围砌成石墙,这种坟墓叫做“马斯塔巴”(意为石凳)。

到了公元前27 世纪,埃及第三王朝法老杰赛尔找建筑师修建了一座巨大的石砌“马斯塔巴” ,在上面加了五个一层比一层小的“马斯塔巴” ,使它高达61 米,这就是埃及第一座塔型陵墓,因为它的外形很象汉字“金”字,所以我们中国人称它为“金字塔” 。

以后,历代法老像着了魔似的都给自己筑金字塔,并且越建越宏伟,第四王朝法老胡夫即位后,决心给自己造一个最大的金字塔,他强迫所有埃及人都要服这项劳役。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有一段叙述金字塔建造的文字,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一学生读课本第6 页花边中的文字)建造这座金字塔的石头总共要二百三十万块,而每块石头重约两吨半。

这么多的大石块即使在现代用火车装,也需要装入十万个车皮,当时根本没有机械的运载工具,勤劳而聪明的埃及民工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

木橇在不平整的地上是拉不动的,于是修建了一条石路,修路花了十年时间。

另一批人忙着在工地上开凿地下甬道和墓穴,民工们用青铜做的凿子一块块凿开岩石,又用了十年时间。

砌金字塔,当时没有起重机,甚至连一根铁杆也没有,怎样把这么多这么重的石块垒起来呢?你能想到该怎么办吗?据说他们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斜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

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

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人们又得把它移掉,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同学们就可以想象到工程何等艰巨,经常总有十万人在烈日曝晒和监工皮鞭下劳动,整整劳作十年。

全部工程,总共用了三十年。

(边叙述边指导学生观看课本第6 页《建造金字塔》想象画,这幅画描绘了建造金字塔的繁重劳动场面。

)胡夫金字塔,原高146.59 米,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顶端已经剥蚀了将近十米。

但在1889 年巴黎建筑起埃菲尔铁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粘着物,石头磨得很平,虽然已历时数千年,今天人们也很难用一把很簿的刀片: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放投影片3 狮身人面像,或指导学生观看《世界历史地图册》初中第一册第一页“古代埃及狮身人面像” 。

)这是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

它比胡夫塔低三米,但有着完整壮观的附属建筑。

有一个雕着哈佛拉的头部而配着狮子身体的大雕像,即“狮身人面像”,希腊人称“斯芬克斯” 。

雕像高二十米,长五十六米,一只耳朵就有两米高,整个狮身人面像是在一块天然的大岩石上凿成的,至今已有4500 年的历史。

一座座巨大的金字塔,至今还矗立在开罗近郊翻滚起伏的沙丘之中。

它是古埃及悠久历史的见证,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见证,也是埃及劳动人民力量和智慧的结晶。

二、埃及的分裂和强盛(板书)(指导学生看书并提问)(埃及在历史上经历了两次分裂和混乱,在什么时间?(学生回答)约从公元前22世纪到公元前16 世纪,埃及先后经历了两次较长时间的分裂和混乱,王权衰落,地方争霸,奴隶不断起义,社会动荡,而且还有西亚游牧部落喜克索斯人的入侵。

喜克索斯人以马车战术见长,轻快的马车风驰电掣地突入埃及人的队伍,当时埃及人还不知道怎样使用战马,只会用步兵打仗,而步兵是无法阻挡骑兵和战车,埃及人只能节节败退。

后来埃及人也学会了制造战车和使用弯刀、弓矢等新武器。

(放投影片4“埃及战车” )这辆战车发现于埃及一座贵族墓中,用木头制成,外面包着金属条,并且用皮带捆绑,车厢外壁雕有花纹。

战车制作精巧,运转轻便。

作战时,弓箭手可以站在车厢里,从疾驰的车上向敌人射击。

埃及人民经过长期斗争,才彻底打败入侵者,把他们逐出埃及。

后来又以南方底比斯为中心统一起来,建立新王国。

此后军事力量大大增强,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多次进兵西亚和出征南方。

那时候,规模宏大的神庙建筑逐渐取代了金字塔,底比斯阿蒙神庙主殿,总面积为五千平方米,有134 根圆柱,中间最高的十二根圆柱高达21米,每个柱顶上可以站100 人,可以想见其规模之大。

它们同金字塔一样,成为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1.两次分裂混乱→重新统一(底比斯)→对外扩张。

(板书)以上讲述了埃及的分裂、统一,下面再看看第二次重新统一后强盛的表现?强盛的原因?哪个国王在位时最为强盛?(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页有关段落)(提问。

要求答出:强盛表现在军事力量增强,国力强盛,疆土一再扩充,成为地跨亚非的军事帝国;强盛的原因——依靠对外侵略、掠夺,向被征服地区索贡等;公元前15 世纪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

)2·图特摩斯二世(公元前15 世纪)。

国力强盛,成为地跨亚非的军事帝国。

(板书)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建立是依靠对外侵略起家的。

公元前15 世纪(公元前15世纪相当于中国奴隶社会商朝前期),第18 王朝国王图特摩斯三世先后17次入侵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又西侵利比亚,南侵努比亚地区,直到尼罗河的第四瀑布。

图特摩斯三世强迫被征服的国家向埃及纳贡。

(提问)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强大了,财富增加了,在商业方面的活动又有了哪些发展?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又有了什么变化?(学生看书回答)帝国兴起后约200 年间,埃及经历了它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在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新成就,特别是扩大了商业活动,埃及同小亚细亚、爱琴海诸岛和希腊半岛都有贸易往来,开凿了沟通尼罗河支流和红海之间的运河,加强了同地中海东岸一带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