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谨篇读后感
读弟子规谨信篇有感300字

读弟子规谨信篇有感300字读《弟子规》有感(通用20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弟子规》有感篇1最早接触《弟子规》,应该是在四、五岁的时候。
在我朦朦胧胧的记忆里,那时候是妈妈读一句我读一句,只觉得《弟子规》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好玩,至于它的内涵,一窍不通。
刚上小学那阵子,老师也要求我们练习背诵《弟子规》,为了完成任务,我背得滚瓜烂熟,但依然没有能真正理解文中的真正精华和内涵。
随着年龄的增长,妈妈告诉我:《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生活规范,是我国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名著,学好《弟子规》对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它可以让你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于是在是懂非懂的情况下,我拿起了妈妈给我买的《弟子规》认真地研读起来。
妈妈给我买的《弟子规》除了有弟子规的全文和译文外,还有一个个经过精心挑选的小故事,通过一个个故事对《弟子规》的深刻内涵进行解读。
故事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让我终于领悟到了《弟子规》的精华,同时也深刻认识到自己以前的许多行为是多么地不孝和错误。
例如以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叫我吃饭或帮忙做什么事的时候,我总是一拖再拖,老是说“等一下、等一下”,迟迟不动身,爸爸妈妈责备我的时候还朝他们发火。
认真学习了《弟子规》后,每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叫我吃饭、做事而我想偷懒拖延的时候,《弟子规》里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立刻起身去做,不再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催促。
以前没有领悟《弟子规》的真正内涵的时候,我从来不懂得体贴妈妈,觉得妈妈为我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
每当我生病的时候,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而当妈妈生病的时候,我不懂妈妈是为了这个家、为了我太操劳才生的病,也不懂得照顾妈妈,甚至连一杯水都懒得帮妈妈倒。
弟子规谨心得体会

弟子规谨心得体会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经典之一,也是教导子弟修养和行为规范的重要著作。
我在学习和阅读弟子规的过程中,深受启发和感悟,从中领悟到许多宝贵的道理。
以下是我对弟子规的一些谨心得体会。
首先,弟子规告诉我们要谨慎言语。
文中说:“言语有三戒,惟恐夸。
”这告诫我们在言语中谦和谨慎,不夸大自己,不妄自尊大。
在现实生活中,我时常见到一些人张扬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夸大自己的价值,这让人感到厌烦和无聊。
因此,我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轻易夸夸其谈,要做一个心平气和、谦逊有礼的人。
其次,弟子规要求我们要谨守义道。
规中强调“看贫贱,看远近,看亲疏,看尊卑,看贵贱”,告诫我们要平等对待每个人,不分贫富、远近、亲疏、尊卑、贵贱。
在现实生活中,我常常见到一些人对待不同身份的人时态度和以往截然不同,这种不公平的态度让人感到不舒服。
因此,我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公正对待每一个人,不要因为他们的贫富或地位不同而对他们有所偏见。
再次,弟子规告诉我们要谨守自制。
规中说:“勉学勿便,便是费行。
”这告诫我们要计划并且控制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要过于匆忙和浪费时间。
在现实生活中,我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总是在事情堆积中没有时间休息和反思。
因此,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合理安排时间,不要盲目追求效率,而是要均衡工作和休息,在学习中保持适度的紧迫感。
最后,弟子规要求我们要谨守修身养性。
规中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告诫我们要从修身做起,走在一个健康、和谐的路上。
在现实生活中,我常常见到一些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感受和利益,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常常带来负面的影响。
因此,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只有修身养性,注重道德修养和自我反省,才能做到“治国平天下”,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总结起来,弟子规是一本关于修身养性和行为规范的重要经典。
通过学习和阅读弟子规,我深深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真理和智慧。
其中的谨慎言语、谨守义道、谨守自制和谨守修身养性等要求,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弟子规谨篇读后感(通用12篇)

弟子规谨篇读后感弟子规谨篇读后感(通用12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谨篇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弟子规谨篇读后感篇1《谨》这个德目所涉及的内容,表面上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小事,包括:洗脸刷牙、穿衣吃饭、走姿站相、弯腰行礼、端正持物、从容做事、入门招呼、借物明求、有借必还等等,似乎无关做人大道理,但是《弟子规》之所以为《弟子规》正是从这些具体事项中入手,切实做到。
孩子们从小在日常行为、生活细节中,培养做事认真、谨慎的良好习惯,对于他们日后人格成长与办事能力,起着巨大影响。
反之,一个人小事都办不好,生活杂乱无章,哪能办好大事?所以,《谨》章虽无大道理,但却不容轻视。
弟子规谨篇读后感篇2今天,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谨》,做为一名学生,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我们要小心谨慎,说话要讲信用。
“朝起早,衣眠迟”,我们作为一名学生,正要做到这样,因为早上和晚上是最适合我们复习和预习,俗话说的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大多数人都没有这种习惯,当然我也不例外:每天晚上虽然很晚可睡,但并没有复习就直接睡觉,早上也像懒猪一样很迟才起床,刷牙洗脸就去读书,便没有预习,所以上课听起来比较难懂,成绩也慢慢下降。
但学习“谨”后,我每天晚上做完家作便会复习这天所讲的课程。
早上也会早点起来预习今天要讲的课程,因此上课听得懂,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用人物,须明求,徜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但这件物品的主人又会怎样呢?他会拼命地找,如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物品,这样会让他感到伤心难过。
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并且要爱惜使用,以后如果有急用,再借就不会难了。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弟子规谨篇读后感篇3《弟子规》中第三部分“谨”是修身的根本,它告诫我们,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
[弟子规谨篇读后感]弟子规心得感想5篇
![[弟子规谨篇读后感]弟子规心得感想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5aee0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7.png)
[弟子规谨篇读后感]弟子规心得感想5篇篇一: 弟子规心得感想5篇1.弟子规心得感想作文《弟子规》的“亲仁”里有那么几句话: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人,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这几句话说: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
跟着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得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
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
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就能得到熏陶,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
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久而久之,而我们就可能被接近和同化。
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到影响,导致一个人人生的失败。
正如俗话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学习《弟子规》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它告诉我们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
《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都要尽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不孝敬,又怎么能去爱别人呢?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么他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的孩子还会去学习,自己的行为不光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记得有一则小笑话是说,有个老人年纪大了,双手经常哆嗦,他的儿子儿媳嫌弃他,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人打破了一个碗,老人的儿子儿媳非常生气,对着老人发了一顿火,从此之后,让老人用木碗吃饭。
有一天,这对夫妇发现自己的儿子在玩木头,就问儿子在干什么,儿子说在给他们做碗呢,等到他们老的时候给他们用。
弟子规谨心得体会11篇

弟子规谨心得体会11篇从某件事上突然获得收获之后,此刻不妨将这些感悟写进我们的心得体会里。
加强自己的学习效果,提升自己的能力的一种方式可以通过撰写心得体会。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从哪方面入手呢?栏目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弟子规谨心得体会,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弟子规谨心得体会篇1我从小就喜欢读《弟子规》。
我也一直徜徉在古文化的海洋里。
因为它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大道理令我深有感触。
首先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它告诉我们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
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
如果你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不孝敬,怎么能去爱别人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想想有时我们对父母爱的又是多么的肤浅。
在我们现代子女眼里,给父母生活费、买好吃的食品、买好看的衣服,让父母生活宽裕、衣食无忧,就已经是很好的尽孝了,做到了这些,感觉似乎心安理得了。
其次是“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穿衣服要结钮扣,有定位,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你会很快乐。
然后是“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是万万不可!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
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说花言巧语,谄言媚语,奸诈取巧,粗俗污秽的话语,街头无赖粗鄙的语气流习,都不可以沾染。
最后是“仁”,代表仁慈,亲仁。
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学仁慈……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
《弟子规·谨》读后感(通用47篇)

《弟子规·谨》读后感《弟子规·谨》读后感(通用47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弟子规·谨》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弟子规·谨》读后感篇1谨为何意?意为慎重,小心。
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和穿着习惯,都要谨慎,像“冠必正,钮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就告诉我们平时的穿衣习惯要整洁,大方,谨慎,不要穿一些花花衣服,这样就会显得你很不得体,另外,生活中的言,是非常重要的,在你的说话中人们就可以看出你的道德品质,如句句吉言,人们就可以断定你的道德品质高,如果出口成脏,那么人们就会厌恶你,导致以后人生道路上的失败。
谨言慎行,言,必定谨慎,它固然重要。
但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众人面前的表现,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如从开关门中就可以知道你以后的人生道路,关门轻则小心谨慎,重则鲁莽大胆,“举止” “同” “行”,也是一个道理,三者缺一不可,唯有三者合一,才能真正地表现好自己,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事不谨,即四海之忧;一念不慎,即百年之患。
人就应当这样,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格外小心,这样就不会有苏嘉的自杀身亡;也不会有马谡的街亭失守,更不会有隋朝的衰败灭亡……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我们只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小心地去办事,才能真正地做一个谨慎而明智的人。
《弟子规·谨》读后感篇2今天,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谨》,做为一名学生,我的读后感是: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我们要小心谨慎,说话要讲信用。
“朝起早,衣眠迟”,我们作为一名学生,正要做到这样,因为早上和晚上是最适合我们复习和预习,俗话说的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大多数人都没有这种习惯,当然我也不例外:每天晚上虽然很晚可睡,但并没有复习就直接睡觉,早上也像懒猪一样很迟才起床,刷牙洗脸就去读书,便没有预习,所以上课听起来比较难懂,成绩也慢慢下降。
弟子规谨言慎行读后感

弟子规谨言慎行读后感
《弟子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改编成的生活规范。
它主要讲述了为人在家、出外、待人接物的礼仪与规矩,其中“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
这句话的含义是,身体受伤会给父母带来忧虑,道德有问题会给父母带来羞耻。
这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言语都会影响到身边的人,尤其是父母。
作为一个子女,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醒,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免给父母带来不必要的忧虑和羞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时刻铭记这句话。
当我们做事情时,应该认真谨慎,不要让自己受伤或者犯错。
同时,在待人接物方面,我们也应该注重礼仪和规矩,尊重他人,不要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此外,《弟子规》中还有很多其他的规范和道理,例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等等。
这些规范和道理都是我们作为一个人应该遵守的基本准则,也是我们成为有品德、有修养的人的基础。
总之,《弟子规》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教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遵守基本的道德准则。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理解身边的人和事,从而更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弟子规谨篇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共7篇)]
![弟子规谨篇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共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67537d763231126fdb111b.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弟子规谨篇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共7篇)]弟子规读后感(共7篇)本文目录1.弟子规读后感2.弟子规读后感800字3.背诵《弟子规》体会4.学习《弟子规》有感400字刘蔓仪5.《弟子规》有感650字6.假期《弟子规》读后感300字7.小学生寒假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小学生弟子规读后感450字:弟子规上二年级的时候,李老师开始教我们学习《弟子规》。
我通过一遍一遍的吟诵,渐渐懂得了其中的道理。
《弟子规》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通过老师的详解,我知道这些浅显易懂的道理中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
学习《弟子规》最困难的就是背诵了,老师让我们反复读,直到理解,熟记于心。
可是,我总有背不会的时候,这时爸爸总是陪伴在我的身边,让我体会到爸爸温暖的爱。
记的有一次,我在背诵“事虽小,勿擅为”的时候怎么也背不下来。
这时爸爸看见了就对我说:“我来和你一起背吧!”爸爸自告奋勇的说:“我先背。
”说着就背了起来:“事虽大!”“停,不是事虽大而是事虽小。
”我打断了爸爸的背诵。
“对!事虽小,不擅为”“不对,不是事虽小。
不擅为,而是事虽小,勿擅为”我又一次打断了爸爸的话。
这里我发现我已经把这句话记在心里了,原来爸爸通过背错来教我背会《弟子规》的。
还记得有一次,当我背到“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时,我想起了一件事情,一天,我正在专心的看书,正看到精彩处时忽然听到妈妈叫我下楼去买两袋盐,我装作没听见继续看书,“宝,家里没盐了,帮妈去买两袋盐。
”我说:“你自个去买吧!我正忙着呢!”妈妈气匈匈的走来;一把抢过书说“给我背一遍《弟子规》,《弟子规》你白学了。
”说着,把书给我收了,然后去做饭,边走边说:“你今天不去买盐,我们就做一顿无盐饭。
”我只好下楼买了两袋盐,提回来。
今天想起来,我想对妈妈说声“对不起”。
自古以来,“父母命,行勿懒”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可我却是怎么做的呢?学习弟子规让我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我如何做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谨篇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共7篇) 本文目录 1. 弟子规读后感 2. 弟子规读后感800字 3. 背诵《弟子规》体会 4. 学习《弟子规》有感400字刘蔓仪 5. 《弟子规》有感650字 6. 假期《弟子规》读后感300字 7. 小学生寒假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小学生弟子规读后感450字:弟子规上二年级的时候,李老师开始教我们学习《弟子规》。
我通过一遍一遍的吟诵,渐渐懂得了其中的道理。
《弟子规》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通过老师的详解,我知道这些浅显易懂的道理中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
学习《弟子规》最困难的就是背诵了,老师让我们反复读,直到理解,熟记于心。
可是,我总有背不会的时候,这时爸爸总是陪伴在我的身边,让我体会到爸爸温暖的爱。
记的有一次,我在背诵“事虽小,勿擅为”的时候怎么也背不下来。
这时爸爸看见了就对我说:“我来和你一起背吧!”爸爸自告奋勇的说:“我先背。
”说着就背了起来:“事虽大!”“停,不是事虽大而是事虽小。
”我打断了爸爸的背诵。
“对!事虽小,不擅为”“不对,不是事虽小。
不擅为,而是事虽小,勿擅为”我又一次打断了爸爸的话。
这里我发现我已经把这句话记在心里了,原来爸爸通过背错来教我背会《弟子规》的。
还记得有一次,当我背到“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时,我想起了一件事情,一天,我正在专心的看书,正看到精彩处时忽然听到妈妈叫我下楼去买两袋盐,我装作没听见继续看书,“宝,家里没盐了,帮妈去买两袋盐。
”我说:“你自个去买吧!我正忙着呢!”妈妈气匈匈的走来;一把抢过书说“给我背一遍《弟子规》,《弟子规》你白学了。
”说着,把书给我收了,然后去做饭,边走边说:“你今天不去买盐,我们就做一顿无盐饭。
”我只好下楼买了两袋盐,提回来。
今天想起来,我想对妈妈说声“对不起”。
自古以来,“父母命,行勿懒”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可我却是怎么做的呢?学习弟子规让我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我如何做人。
今后,我一定要体贴父母,孝顺父母,做个懂孝顺、知感恩的孩子。
小学生弟子规读后感450字是不是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呢?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弟子规读后感800字在这个寒假中,我读完了《弟子规》,这本书对我很受益。
因为这本书告诉我们怎样去做一个孝顺的子女,同时还告诉我们怎样学习。
从这本书我了解到,做一个孝顺的儿女,需要顺应父母,父母说错了,不应该对他们大喊大闹,应与他们心平气和的与他们讲道理。
如果长辈非常喜欢你,做到孝顺,不难,但如果某位长辈不喜欢你,而你还对他一如既往的孝顺,那才是真正的贤人呀! 曾听过一个故事。
一位妇人总是和她的婆婆搞不好关系。
她便去问医生,怎样才能与婆婆搞好关系。
医生告诉她一种需要她自己熬制的药,还告诉她,100天内会不治身亡。
妇人很高兴,每天去做,过了几天,婆婆的态度突然对她好了起来。
由过了几天。
婆婆的态度越来越好。
这位妇人又不愿意毒死这慈祥的婆婆。
可已经吃了很长时间。
妇人马上去找了医生,医生笑了笑,说她不会死掉,而会继续好好活着。
原来,那药,其实是一种点心,婆婆看她每天这么勤勤恳恳的为她做,婆婆觉得应该改变对儿媳的态度。
于是她们的关系就此越来越好。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长辈不喜欢你,你却仍非常孝顺,这是最难得的,也许会改变长辈对你的态度。
这是我明白的最重要的一点。
另外,还有一点对我印象深刻,就是父母批评你,不管你有没有这个错误都要认真的听着,不能反驳,有这个错误,就改正,如果没有这个错误,那就警示自己,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就是我读《弟子规》中得到的最重要的两个道理。
背诵《弟子规》体会假期时,我按照老师的安排,学习背诵了国学文章《弟子规》,文章中虽然有很多的意思不太明白,但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自己也按自己的理解,做了很多事情。
文章中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和长辈,关心爱护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学习。
假期中,我做到了尊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听他们的话,为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今后,我会更多的学习《弟子规》中的知识,更好的理解。
我觉得学习国学,就是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能让我们更文明,更有礼貌,更懂事,更有利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生成长。
所以我以后要多读书,特别是国学方面的书,多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等我长大了,好做一个传播中国国学的学者。
学习《弟子规》有感400字刘蔓仪今天,老师教我们读《弟子规》,老师主要讲了《弟子规》中“入则孝”这部分的内容。
讲的是我们应该怎么做一个孝顺有礼貌的好孩子,我们读的很快,读完后,蒋老师问了我们很多问题:有没有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有没有和爸爸妈妈吵架?在家和妹妹有没有抢玩具?在学校有没有和同学打架?坐公交车有没有给老爷爷老奶奶让座?见到老师有没有向老师问好?老师问我们平时是不是都是这么做的。
这时,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我想到了昨天妈妈在检查作业作业时,我有一个拼音写错了,妈妈向我指出了错误,可是我却很不高兴,还生气,一晚上没有理妈妈。
今天读了《弟子规》,我才知道我这样做是不对的,古时候的小朋友都知道“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却没有做到。
妈妈向我指出错误是为了帮助我改正,我怎么还可以发脾气呢,今天回家我一定要向妈妈道歉,向妈妈说对不起。
以后我要象《弟子规》里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为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读到这里我想到到了自己,平时都没有做到,妈妈叫我做事情总是拖拖拉拉,不能及时的去做,还有做错事情的时候妈妈批评教育时,也不虚心去听。
上面这些我都没有做到,以后还要多学习怎样做一个孝顺父母,团结同学,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好孩子! 《弟子规》有感650字《弟子规》也许在我们大家还牙牙学语的时候就接触过了吧,《弟子规》中的每一个字都蕴藏着极其深刻的道理,是我们如今不得不去把它理解的更透彻。
孔子用简简单单的1080个字描绘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个人生哲理。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是啊,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整天为我们早出晚归,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里一定是累了,我们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务活,是应该的。
我们应该尽心尽力的去为父母“服务”,因为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不求回报的爱,我们这辈子必定还不完! 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还不够,每天放学回到家,爸爸劳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浑身酸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却因为作业儿发着牢骚。
“来,好闺女,给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惫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萦绕,“没时间,没看见我这正写作业呢吗?”我不耐烦的应对着。
我错了,爸爸累还不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我就算是毫不犹豫的去给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对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敬承。
”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事的时候,总是要被妈妈说一通。
当然,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许多不满于埋怨。
可是在读完《弟子规》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正如大人们整天总唠叨的,我们就像一个小树,不为它修枝剪叶,总也长不成一棵正直的参天大树。
今后,我一定要管好自己,自己心里所想,就要用心去做,弟子规所讲述的每一个道理,都给我带来了启示。
“孝、悌、谨、信、爱、仁”就是一个人最应该拥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去爱做学习孔圣人对我们的教育与引导! 假期《弟子规》读后感300字在暑假里,我读了不少书,还重温了三年级背过的《弟子规》。
明白了不少道理。
弟子规,分几个段落,分别是: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从不同的方面,告诉了我们:做一个人,就要尊敬长辈、诚信对人……弟子规首先就告诉我们:首孝悌。
主要的意思是:年幼的人,在家的时候要孝敬父母,出门的时候要尊敬兄长。
人一生更重要的,就是亲情。
没了亲情,怎么都不会快乐。
次谨信,告诉我们:说话要恭敬诚信。
人要言而有信,说话不能不经大脑,要做到一言即出,驷马难追才行。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说的是:要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身实践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再去学习各种诗歌文学。
作者把《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段话做为总纲,目的是要告诉人们教育弟子应谨遵圣人的教诲,不可误入歧途。
在生活中,弟子规有时也很有用。
如:“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从弟子规中,我学会了好多道理,我要做一个好少年。
读了《弟子规》,让我知道了从小就要学会做人,面且老师说这是最大的的事情。
其中?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全文的中心。
陈老师给我们讲了,让我知道: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学习《弟子规》,让我懂得了怎样做人处事,懂得了要尊敬长辈,懂得了要关爱别人。
听了陈老师的讲课,让我学会了守纪律,学会了体谅别人,学会了干家务,明白了自己事情要自己做。
这段时间在陈老师的的引导下,我坚持每天读背经典,做家务,早晚问候爸爸、妈妈,见到老人主动行礼,见到叔叔阿姨主动问好,爸爸、妈妈和身边的人都夸奖我越来越有礼貌了,表扬我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我开心极了,感到很自豪。
我知道,我能有这样的进步,都是学习《弟子规》的结果。
以后,我要把这个好的习惯保持下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同时,我要争取读更多的经典、读更多的书,不断丰富自己。
今年十一长假,我和妈妈没有像往年一样出去旅行,妈妈给我安排了经典国学的课程,其中学习了《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这些熟悉的句子我已经熟记于心,它是一本终身受益的好书。
《弟子规分七个部分,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热、让我们体会了古人的智慧,不仅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养成好的习惯。
我背了《入则孝》后,改正了很多缺点,现在爸爸妈妈的呼唤,我多能及时回答,不再慢吞吞的很久才回答。
对于爸爸妈妈的教导和责备,我都会耐心的聆听和虚心接受,不再和爸爸妈妈强词夺理。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使我明白了学习和品德上不如别人的话,要发奋努力,迎头赶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