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人像摄影构图的主体、陪体与环境及拍摄点的变化
摄影构图第2节:主体、陪体、环境

摄影构图第2节:主体、陪体、环境一、主体主体就是画面中的主要表现对象,它既是画面的内容中心,也是画在的结构中心,还是吸引眼球的视觉中心。
主体的组成:画面主体既可以是单个或者一组人,也可以是一件物品,或是一棵树等,不论主体是什么,都要保证主体的突出。
二、突出主体分为直接表现主体和间接表现主体(一)直接表现主体1、把要表达的主体拍摄成特写或接近特写的中景。
2、把主体放置在前景中,这样画面就有足够大的空间,成为一张内容丰富的照片。
3、对主体精确对焦,对次要部分和背景进行模糊处理。
4、利用拍摄角度来着重强调主体,但要注意,不要应用极端的俯视或仰视。
(二)间接突出主体1、利用光线表现构图中主体,使之显得亮度最高。
2、使主体与背景在影调或色调上有适当的差异或形成艳明对比。
3、把主体放在画面中心,使其较周围其它物体更引人注目。
三、陪体陪体:就是与主体相互映衫,实现对主体的细腻描述。
主体与陪体是一种主次关系,任何时候陪体都不可以喧宾夺主。
四、环境环境:就是主体周围的景色,人物、景物和空间等,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在构图中起到烘托主体的作用。
五、环境的组成环境在画面中一般以前景、中景、背景的形式出现,在摄影构图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因素,起到突出主体、增加照片空间感和深度感的作用。
总结:突出主体方法1、虚实对比虚实对比主要是利用镜头的景深效果,使主体清晰而陪体模糊,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2、明暗对比摄影就是利用光影来作画,景物在光影渲染下,可以实现黑、灰、白,以及浓与淡的不同影调。
3、远近对比拍摄时相机距离景物越近,影像越大。
距离越远,影像越小。
线条随汇聚在远处,最后消失在地平线上,可以表现空间透视感。
4、大小对比构图中大小对比,就是以小衬大或以大衬小。
5、动静对比在构图中利用元素之间的动静关系,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静中的动或动中的静都可以行成对比关系。
6、冷暖对比主要来自视觉与心理上对色彩的感受。
7、形状对比就是将画面中反差很大的两个或多个形状鲜明的视觉要素成功的组合在一起。
第七课、人像摄影构图的主体、陪体与环境及拍摄点的变化

在构图中如何安排主体,并把它放在一个准确的位置上, 引人注目地表现出来,可以说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主题思 想不同,要求也不同;构思立意不同,主体的安排也不同。 但只要达到最终目的——主题思想 的完美表达,便是理想的 安排了主体的形式。对主体的安排虽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但还是有规律可循。 作为画面主体,首先它应是画面所表现内容的主要体现者, 其次也应是画面的结构中心,对于画面主题有着决定性作用。 没有主体的构图就像文章没有中心思想一样,凌乱不堪。
一、人像摄影构图中主体的处理
主讲老师:俞登友
1、 主体的作用: 人像摄影构图中, 主体人物是画面中用以表达 内容的主要对象,又是画面的趣味中心,即主体在 画面中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 是表达内容的中心; 二是画面结构的中心。 一幅画面失去了主体,就谈不上主题思想的表 现,也就失去了画面的意义,使人们不能理解摄影 师的创作意图。
3、中景
中景是能清楚地表现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人膝盖以 上的部分)和事件的情节性和动作性强的局部。中景画面中 被摄对象的形状特征占主要成分,善于表现人与人、人与物、 物与物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对位置关系,也用于表现幅度较 大的动作和物体最有趣味、最吸引人注意的部分。
4、近景 近景表现被摄对象更主要的部分、人物的神情或者物
体的造型处理显得安静、平稳和严肃。有利于表现主体
的正面形象、特征,面是指正侧面,即相机的拍摄方向与拍摄对象 正面成90度的夹角。侧面构图表现人物形象时,立体感增强, 画面有明确的方向性,并产生动势,能很好地表现出被摄者 面部和体形侧面的轮廓特征。正侧面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面 部及体形的轮廓线条,是拍人物剪影的最佳方向。正侧角度 还能将人的脸部神情、手的动作及身体的形状,不重叠地展 现出来,能比较完美的表现人物的动作姿态。比如,跑步、 跳跃、跨越、投掷等运动姿态,从正侧面拍摄,容易获得优 美的轮廓形式,展现出运动的特点。
画面构图摄影之人像构图技巧

画面构图摄影之人像构图技巧摄影构图常常需要把画面分割成两个或多个面,分割后的画面变化而统一,既有分割线本身的美,又有分割画面所产生的新的模式美。
画面的分割直接关系着空间的配置和主体的安排。
画面经过分割,原有的画面完整已经被破坏,这就要求新的画面既要有对比,又要有均衡。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画面构图摄影之人像构图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画面构图摄影之人像构图技巧一、黄金分割画面的分割方式有直线分割和曲线分割,对等分割和等分分割,最重要的是“黄金分割”。
古希腊的建筑师很早就认识到,利用一种经过数学计算的方式进行布局和构成,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视觉效果,这就是黄金分割法。
黄金分割法又叫“黄金比”或“黄金率”。
把一条线分成两段,全线长与其中较长部分的比例,等于较长部分与较短部分的比例,即1:1.618。
这一比例在造型艺术中具有普遍的审美价值上。
按1:1.618的比例构成的长方形属于典型的黄金比例,如135相机拍摄的画面,底片为24mmX36mm,就是这个比例。
因此,多数长方形都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如果把一个长方形分割成九等分,画面中就会出现四条分割线,这就是“黄金分割线”,这种分割线在中国又被称为“九宫格”。
四条“黄金分割线”的交叉点为“黄金分割点”,这四个点是画面的视觉中心,由于人是两眼观物,生理原因决定人的视觉中心并不在画面的中心点,而是在中心的两侧区域,最好的位置就是“黄金分割点”。
摄影构图沿用这一古老的法则,常常把画面的结构中心放在某一“黄金分割点”上。
“黄金分割点”的任意一点,都是安排主体的是佳位置。
在黄金点上安排主体,能形成犄角之势,易于对画面各部位进行顾盼与呼应。
就是的一张标准像也要讲“黄金分割”,标准人像的双眼一般都位于画面的两个黄金点上,否则看上去会令人感到不舒服。
当然,黄金分割法是一种传统的构图方法,不能成为一个固定的套子,应灵活运用。
画面构图摄影之人像构图技巧二、空间的分配摄影画面的空间分配要根据主体和陪体的特点来决定,还要照顾到画面分割的形式感。
人像摄影构图精品PPT课件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利用色彩加强全景表现力
横向取景的全身人像构图 身体舒展 视向开阔 画面稳定
中景半身像取景构图
环境处于次要地位,重点表现人物上半身的形体动作和神态情绪, 重点把握上半身的神态
中近景半身像的取景构图 构图在腰部以上,主要刻画人物脸部和胳膊和手的动作 相机高位在人物腰部以上(人物更加自然)
半身像同时还要控制画面的背景! --- 可运用 三分法 用背景渲染气氛
特写人物取景构图
人物胸部以上, 画面成像大,形象鲜明,表现人物情感更为突出, 使用最多的是竖向构图, 要求化妆、服装、造型细致。
大特写人像构图
人物肩膀以上, 构图饱满,容易刻画人物瞬间表情,反应人物心里活动
尽量隐藏脸部的缺陷!
可以运用道具
人物的眼睛是特写中重要的部分------视觉交流
人像摄影取景构 图的高低角度
人像摄影构图
突出主体人物的 取景方式
竖拍人像取景 竖拍人像取景比较适合单独人像:适合立式长方形造型
背景与人物的关系
横拍人像取景 人物视线突出
背景控制与元素排布
浅析唯美人像的拍摄和后期处理

浅析唯美人像的拍摄和后期处理唯美人像的拍摄和后期处理是摄影爱好者们常常探讨的话题。
唯美人像是一种追求美感和艺术感的摄影风格,通过合理的构图、光影和后期处理,可以展现出人物的美丽和魅力,让观者感受到美的享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浅析一下唯美人像的拍摄和后期处理技巧。
一、拍摄1. 环境选择拍摄唯美人像时,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具有温馨、安静、舒适氛围的环境。
在户外选择清晨或黄昏时分的柔和光线,充分利用自然光的柔和性和美感。
在室内则可以利用窗外的自然光,或者使用柔光灯进行辅助照明,营造出柔和的光影效果。
2. 构图唯美人像的构图要求简洁大方,突出人物的美感和气质。
可以通过近景、特写等方式突出人物的面部特征和表情,也可以通过合适的角度拍摄全身照,展现人物的身姿和气质。
可以利用景深的变化来突出人物,营造出唯美的画面效果。
3. 姿势表情在拍摄唯美人像时,要引导模特展现出轻盈柔美的姿势和表情,保持舒适的面部神情和自然的笑容。
可以通过调节拍摄角度和光线,来突出模特的美感和气质。
二、后期处理1. 色调调整在后期处理中,可以通过调整色调来营造出唯美的效果。
可以增加一些暖色调和饱和度,将画面的色彩变得柔和温暖。
可以通过调整曝光度和对比度,来突出人物的轮廓和面部特征。
2. 磨皮美白在后期处理中,可以对人物的肌肤进行磨皮和美白处理,使肌肤看起来更加细腻光滑。
可以通过软件工具来去除肌肤上的瑕疵和雀斑,调整肤色和肤质,使人物看起来更加美丽和自然。
3. 背景虚化通过后期处理可以对画面的背景进行虚化处理,突出人物的轮廓和神态。
可以通过增加景深效果,模糊背景,突出人物的主体地位,营造出唯美的画面效果。
4. 特效添加在后期处理中,还可以通过添加一些特效来突出唯美人像的效果。
可以添加一些光影效果,如适当增加光斑和反光,来渲染画面的氛围和情感。
也可以添加一些花朵、雨水等元素,来增加画面的艺术感和情感表达。
拍摄和后期处理是唯美人像摄影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
摄影构图三要素是什么

摄影构图三要素是什么在摄影的世界里,构图是一门至关重要的艺术。
它就像是一位无声的指挥家,巧妙地安排着画面中的各个元素,使它们共同奏响一曲和谐美妙的视觉乐章。
而在众多的构图技巧中,有三个关键要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们分别是主体、陪体和背景。
主体,顾名思义,就是照片中最核心、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它是摄影师想要表达的主要对象,是整个画面的焦点所在。
一个明确而突出的主体能够让观众在第一时间捕捉到照片的主题和重点。
比如说,在拍摄人像时,人物的面部通常就是主体;拍摄风景时,可能是一座雄伟的山峰或者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泊。
主体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照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果主体不清晰或者不突出,观众可能会感到困惑,无法理解摄影师想要传达的信息。
那么如何突出主体呢?首先,可以通过大小对比来实现。
让主体在画面中占据较大的比例,从而使其更加引人注目。
比如拍摄一朵小花时,将其放大特写,使其充满整个画面,这样观众的视线就会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到花朵上。
其次,利用色彩对比也能有效地突出主体。
比如在一片绿色的森林中,拍摄一棵火红的枫叶树,鲜明的色彩差异会让枫叶树脱颖而出。
此外,还可以通过光影的运用来突出主体。
比如,让光线照亮主体,使其与周围较暗的环境形成对比,增强其立体感和层次感。
陪体,是辅助主体表达主题的元素。
它与主体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陪体的存在不仅能够丰富画面内容,还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主体所处的环境和情境。
比如在拍摄一位农民劳作的场景中,旁边的农具就可以作为陪体,它们能够进一步说明农民的工作性质和状态。
陪体的作用虽然重要,但要注意不能过于抢眼,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削弱主体的地位。
在构图时,要合理安排陪体的位置、大小和色彩,使其与主体相互协调,相得益彰。
陪体应该是为主体服务的,起到补充和衬托的作用。
比如在拍摄一朵美丽的花朵时,旁边的一只蝴蝶可以作为陪体,它的出现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但又不会抢走花朵的风头。
背景,是照片中位于主体和陪体后面的部分。
摄影中的主体、陪体、环境关系。

要想对画面进行美妙的构图,则摄影画面中必须具备有一定的无素,并且摄影者还要对这些画面元素进行正确的区分、主次定位和表达,这样画面的整体构图才会更有力度。
重点突出主体一幅摄影作品的画面大体可以分为4个部分:主体、陪体、环境和留白。
主体是摄影者用以表达主题思想的主要部分,是画面结构的中心,也是画面的趣味点所在,应占据显著位置。
它可以是一个对象,也可以是一组对象。
可以说,没有主体的画面是不能被称为一幅完整的摄影作品的。
一般说来,突出主体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突出主体,让被摄主体充满画面,使其处于突出的位置上,再配合适当的光线和拍摄手法,使之更为引人注目;另一种是间接表现主体,就是通过对环境的渲染,烘托主体,这时的主体不一定要占据画面的大部分面积,但会占据比较显要的位置。
重点有以下几种方式:1、以特写的方式来表现、突出主体;2、将主体配置在前景中,这样不仅能够突出主体,还能为画面摄取更多的元素;3、利用在影调或者是色调上,与主体有鲜明对比的背景来衬托主体;4、利用明亮的光线来强调主体;5、虚化背景,进一步突出主体;6、利用汇聚线等具有指向性意义的客体来向主体汇聚,起到一定的视觉指向性;7、把主体设置在画面中心或者稍稍偏左或偏右的位置(画面黄金分割点最好);8、利用一定的拍摄角度来突出表现主体。
陪体:与主体一起构造画面情节陪体是指在画面上与主体构成一定的情节,帮助表达主体的特征和内涵的对象。
通俗地讲,陪体的主要作用就是给主体作陪衬,如果说主体是一朵红花,那么绿叶就可能是陪体的。
由于有陪体的衬托,整幅画面的视觉语言会会更加生动、活泼。
摄影者再利用陪体来对主体进行修饰的过程中,要注意:1、陪体主要是用来深化主体内涵的,在表现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喧宾夺主,主次不分;2、处理好陪体,实质上就是要处理好情节,所以,在陪体的选择上,摄影都要注意其是否对主体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千万不能生搬硬套,游离于主体之外,使画面失去原有的意义;3、陪体也有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两种,有时,陪体不一定要在画面中表现出来,在画外同样可以与主体一起构造画面情节。
人像摄影的构图

。 11.紧凑式构图 A.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 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 特点。 B.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 部细节。 C.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 令人难忘。 12.框架式构图:长方\正方\棱形等 13.电影\海报式构图 14.角落式构图
12.紧凑式构图
紧凑式构图方式将主体以特写的 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 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该构 图方式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 或者表现局部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 部表情往往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13.变化式构图
变化式构图故意将主体安排在某 一角落或某一边,能给人一思考 和遐想的空间,留下进一步判断 的余地。这种构图富于韵味和情 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 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A.仰拍:机位较低,镜头向上拍摄,适 合下巴较尖脸型瘦长的人 B.平拍:机位基本和被摄者高度平齐, 拍摄画面适合视觉习惯 C.俯拍:机位较高,镜头向下拍摄,适 合脸型腮部较胖的人 另外倒机也经常使用: A.使被摄体产生动感 B.可以使更多的空位消除 C.可以剪裁掉不必要的画面
构图的好与坏往往能决定一幅作品的 成败。我们要想拍好照片,就要先了 解构图的基本规律和方法,避免出现 很多基础性的错误。 一般来说初级摄影者犯的大多数错 误都非常类似,总结为以下构图十忌 以提醒摄影者。
9.放射式构图
A.以主体为核心,景物呈向四周扩散 放射的构图形式, B.可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 而后又有开阔、舒展、扩散的作用。 C.常用于需要突出主体而场面又复杂 的场合,也用于使人物或景物在较复 杂的情况下产生特殊的效果等表现手 法
放射式构图
以主体为核心,景 物向四周扩散放射。 这种构图方式可使 人的注意力集中到 被摄主体,尔后又 有开阔、舒展、扩 散的作用。常用于 需要突出主体而现 场又比较复杂的场 合,也用于使人物 或景物在较复杂的 情况下产生特殊效 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利用对比因素突出主体 对比是人像构图中的重要构图手段,在人像构图里广
泛使用。对比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形状对比、色彩对比、 动静对比、面积对比等等,在这里我们针对图片只介绍几 种常用的对比形式。
突出主体的方法有很多,这里只是介绍了一些基 本的和常用的突出主体的方法,希望大家尝试。以上 所介绍的方法一般都不会单独使用,而常常是二种或 几种方法集中在一副画面上配合使用,所以我们应活 学活用,能不断的探索新的拍摄方法,使我们的摄影 主题作品更加突出、构图更加完善。
1、正面方向 正面方向即相机正对被摄主体的正面。作正面构
图时,观众只能看到位于画面中的物体形状的一个平面, 空间的纵深感受到损失,物体的立体形状显得单薄。因 而,整个画面看起来是平的,画面缺乏总的方向性,主 体的造型处理显得安静、平稳和严肃。有利于表现主体 的正面形象、特征,正面方向均衡、稳重,容易产生对 称效果。
2、仰拍
仰拍是相机从低处向上摄取对象时所构成画面的形式。 由于摄点低于水平线,所以,构成画面水平线也下降,次要 的景物、环境和背景都落在画面下部,因而使主体鲜明,突 出。仰拍,有利于表现高处的景物,使其更加挺拔高大,画 面简洁。仰拍的角度接近垂直时,效果更加明显,是用与突 出主体的一个特殊手法。低角度拍摄时,前景和远景中的物 体在高度上习惯上的对比发生了变化,前景中往往不高的物 体也会投影在天空中,显的高大,宏伟庄严,其具有很强的 表现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拍摄人物时,仰拍容易使形体 变形,尤其是近景拍摄时更应注意。
4、背面方向
背面方向是从被摄主体的背面拍摄,它是一种易被忽 视的拍摄方向。背面或背侧面拍摄是一个特殊的角度,特 殊的角度常常具有特殊的表现力。其主要特点是画面中的 主体和背景融为一体,背景中的事物就是主体所关注的事 物,有力地启示观众去联想主体面对着环境背景时的心理 活动。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背面方向拍摄人物时,要注意 人物的姿势,要使其背影具有性格,富有一种含蓄美,以 引导观众更多的联想。
作为画面主体,首先它应是画面所表现内容的主要体现者, 其次也应是画面的结构中心,对于画面主题有着决定性作用。 没有主体的构图就像文章没有中心思想一样,凌乱不堪。
2、 人像摄影中突出主体的方法
主体是人像摄影构图中的灵魂,画面中没有了主体, 也就谈不上什么构图了。如何来塑造主体,在人像构图 中如何来突出主体,我们下面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2) 标准镜头: 在所有焦距中
标准镜头拍摄的画 面是最自然的画面, 它的透视接近人眼 所看的视角。成像 质量好,有利于质 感的表现。
(3) 广角镜头: 这种镜头的最大特点是视角大、透视变形明显。在人
像的拍摄中往往在需要拍摄大场景时使用此类镜头或者根 据摄影师的主观需要将人物或场景夸张变形时才会使用。
在构图中如何安排主体,并把它放在一个准确的位置上, 引人注目地表现出来,可以说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主题思 想不同,要求也不同;构思立意不同,主体的安排也不同。 但只要达到最终目的——主题思想 的完美表达,便是理想的 安排了主体的形式。对主体的安排虽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但还是有规律可循。
1、远景
拍摄点离被摄对象较远,包括的景物范围大。 远景主要以大自然为表现对象,表现自然气势,表 现地形特征、地理位置、气候变化等环境氛围。结 构远景画面,要从大处着眼,注意整体气势,要看 整体结构,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细处,如山川的起伏、 田野的图案、河流的走向、沙漠和海洋等特有的气 势。远景能抒发情感、渲染气氛。
总结
画面构成的因素主要是通过画面中的各个因素组成的,缺一不可. 要想达到主题的明确,主体的突出,并且能够很好的交代环境,需要摄影师 在构图中合理运用每一个有效因素来表现.
人像摄影中,不同景别、不同机位、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焦 距、不同物距的构图和取景,都会产生无数种画面感觉和效果。作为一名人 像摄影师,必须学会通过不同点位的变化来表达我们的主题,突出我们的主 体。
三、不同的高度与画面ຫໍສະໝຸດ 果“高度”指相机是高于、低于还是类同于主体的水平 高度。拍摄点高度的变化可以归纳为三方面,这就是常 说的“平拍”、“仰拍”和“俯拍”。
1、平拍
平拍是相机位置与被摄主体处于同样高度。平拍较合乎 人们的视线习惯,使观众对画面产生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平拍还有助于使主体在画面上更多地挡去背景中不必要的人 物或景物,以突出主体;平拍的人物或景物不易发生变形, 画面显得亲切自然。但是,平拍容易产生地平线分割画面的 情况,因为平拍时地平线把画面上下分为两个相等或大约相 等的部分,如果分界线显得很明显(上部影调与下部影调明 显不同),就会使画面分作两个独立的、没有联系的部分而 失去整体性。另外,远近景物也会压缩在中间的一条线上, 画面显得平淡乏味。
3、中景
中景是能清楚地表现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人膝盖以 上的部分)和事件的情节性和动作性强的局部。中景画面中 被摄对象的形状特征占主要成分,善于表现人与人、人与物、 物与物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对位置关系,也用于表现幅度较 大的动作和物体最有趣味、最吸引人注意的部分。
4、近景 近景表现被摄对象更主要的部分、人物的神情或者物 体细腻的质感。“近取其神”,结构近景画面时要抓住人 物脸部的神情,手的动作和物体的形态、质感等特征,以 展示人物心理活动的面部表情和物体的纹理、质感。
通过以上的例子分析说明,在构图上陪体除了突出 主体、渲染气氛的作用外,还可以保持平衡均衡画面。
三、人像摄影构图中环境的处理
环境是主体周围的景——人物、景物和空间,是画面 的重要构成因素。环境在人像摄影构图中是起到烘托主 体、帮助叙事、渲染气氛的作用,有助于说明人物所处 的时间、地点、季节等,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及精神面 貌。环境大体可分为前景和背景两种。
通过上面几幅图片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前景作为画 面的构成成分在画面中没有固定的样式或位置,它可以根 据画面内容和构图的需要,以任何形式处于画面前缘的四 边或边角,也可遍布画面,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画面主题灵 活运用。
人像摄影构图中拍摄点的变化
拍摄点:即相机镜头相对被摄体的方位,拍摄点不 同,甚至稍有区别,都会使同一景物在画面上的效果大 不一样,因为拍摄点的选择直接关系着被摄体在画面上 所占的位置大小、远近高低等,它对构图效果有着重要 的作用。
拍摄点可以千变万化,但最基本的是距离、高度 和方向的变化,即“不同的摄距、不同的方向、不同 的角度”,在拍摄人像时我们一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来考虑。
一、不同的摄距与画面效果 二、不同的拍摄方向与画面效果 三、不同的高度与画面效果
一、不同的摄距与画面效果
摄距的不同会带来画面的变化,也就是常说的远景、全景、中景、近 景和特写。
在构图中突出主体,就如同我们写文章突出中心思 想一样的重要。这里我们总结出了在构图中突出主体的 几点常用的方法来充分说明这个问题。
利用不同焦距 的镜头来突出主 体。使用不同焦 距的镜头来拍摄 人像会有不同的 视觉效果。
(1) 望远长焦距镜头: 此类镜头视角窄,
焦距长,景深短容易虚 化背景突出人物。
“远取其势,近取其神。” 画面是以势取胜,还是以 神动人,这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 景别。
二、不同的拍摄方向与画面效果
“方向”是指拍摄点位于主体的正面、背面还是侧面, 也就是相机围绕被摄主体四周进行变化,对拍摄点方向 的选择,可以从正面、斜侧(正斜侧、后斜侧)、正侧、 背面这四个方面考虑。
1.前 景
一般在主体前方,靠近镜头,只要处于这个位置上的景物都可 以称为前景。前景具有明显突出的感觉,渲染气氛,突出主体。
2.背景
背景是画面构图上处于主体之后的景物,它是画面的 有机组成部分,用以衬托主体。它具有突出主体,丰富主 题内涵,改变画面影调,体现地方特征和季节特征等作用, 但最基本的作用应是图与底的构成关系。当我们扫视周围 环境时,有大量景物进入视觉范围,我们的视觉系统有分 离和区别个别物体与整体物体的明显能力,这就是图形与 基底的关系。图底是相互作用的,一般应以大面积的景物 作为基底,小而突出的景物作为图形,相互作用。
3、俯拍
俯拍是相机从高处向下拍摄。由于镜头处在正常水 平线之上,所以,画面中水平线升高,前、后景物在画 面上得到充分展现。因此,有利于交代景物、人物之间 的地理位置;强调被摄对象的众多数量、盛大的场面、 规模和气势。俯拍角度接近于竖直时,其画面的表现力 就更强(如航拍画面)。但是,俯拍不适宜表现人物的 神情和人物之间的细致的感情交流。
2、全景
全景以表现某一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所 处的环境为目的。较之远景来说,全景有了明 显的作为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的主体,全景的 作用是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及其确定事物或人 物的空间关系。结构全景画面时,主要考虑环 境与主体物之间的关联,注意主体富有特征的 轮廓线条,以达到内容上的丰富和结构上的完 美。
二、人像摄影构图中陪体的处理
陪体是与主体有紧密联系的对象,是画面中陪衬主 体的景物或人物,是帮助主体提示内容的成分,在构图 中有美化画面、渲染气氛、均衡画面的作用。
在人像摄影构图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都存在 着主体与陪体的关系,在画面中陪体与主体相呼应, 但不能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否则它会影响到主题思想的 表达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侧面方向
这里的侧面是指正侧面,即相机的拍摄方向与拍摄对象 正面成90度的夹角。侧面构图表现人物形象时,立体感增强, 画面有明确的方向性,并产生动势,能很好地表现出被摄者 面部和体形侧面的轮廓特征。正侧面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面 部及体形的轮廓线条,是拍人物剪影的最佳方向。正侧角度 还能将人的脸部神情、手的动作及身体的形状,不重叠地展 现出来,能比较完美的表现人物的动作姿态。比如,跑步、 跳跃、跨越、投掷等运动姿态,从正侧面拍摄,容易获得优 美的轮廓形式,展现出运动的特点。
5、特写
表现人或物的局部,反映某一局部或突出某种质感,从细微处揭示被 摄对象的特征。特写画面反映的内容比较单一,因此,要注意揭示内在动 感,通过细微之处揭示本质。从而深化内容、强化本质,给人以强烈的突 出的印象。特写常常富有寓意性和抒情性,较为含蓄,能启发人们丰富的 想象力。